《阿依达》观后感摘抄

发布时间: 2020-10-07 09:47:0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3

《阿依达》是一部由布赖恩拉奇(BrianLarge)执导,AprileMilloPlácidoDomingoDoloraZajick主演的一部歌舞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阿依达》精选点评:●美國大都會絕版。

《阿依达》观后感摘抄

  《阿依达》是一部由布赖恩 拉奇 (Brian Large)执导,Aprile Millo / Plácido Domingo / Dolora Zajick主演的一部歌舞 / 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阿依达》精选点评:

  ●美國大都會絕版。又見多明戈養眼。倆女角一白一黑還可以吧。沸騰的尼羅河埃及皇后。最經典的還是凱旋那一段。

  ●又挤又卡多捞钱

  ●这个版本好,演员实力超群,指挥是James Levine,舞台够宏大,幕布是巨大的法老雕刻,头饰上的蛇、女贵族发型、作为图腾的隼都像博物馆里看到的那么回事。旧金山Opera还有个版本,Radames是帕瓦罗蒂演的,但我觉得那里面Aida唱得好弱,服装华丽得像欧洲宫廷一样,似乎还看到若干十字架…

  ●大都会制作一直都是唱得好演得好,布景也奢侈得不行。真希望有能现场看到的一天啊!

  ●看的舞台剧,980的票还是坐在倒数第三排:(

  ●K

  ●盛大 华丽的布景 。。。

  ●舞台感极棒,威尔第偶尔也会过几下法国大歌剧的招摇的场。

  ●Amneris很赞啊,情绪性格和矛盾点都很鲜明,把Radames和Aida的风头都快抢了。Aida的人物塑造相反弱了些。埃塞俄比亚国王Amonasro讨人厌,除了复兴的野心外别无其他。结局之死可算威尔第歌剧中死得比较静谧安详隐晦的了,戏剧冲突高潮稍微前移。Radames的服装不太好,不是拉拉队服就是球队服!

  ●陶辛老师歌剧讲座第一课,大都会多明戈版,舞台美工异常奢华,表演也好,月夜尼罗河边和最后地牢石板下的二重唱极具感染力,唱词如此悲戚,音乐却转为大调,这样的死亡可以说是绝美了。而最有名的凯旋进行曲,陶说里面有孤独的意味,结合下半场的急转直下,简直是反讽了。感慨悲剧与神经质相辅相成。

  《阿依达》观后感(一):搞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随着人流离开北展的时候,我内心是极为失落和遗憾的。因为我坐得太远,到得又太迟,没有机会买望远镜,因此看得不太爽。

  Elton John就是Elton John,旋律从头到尾全部华丽丽地琅琅上口,我好几次摇头晃脑,左右摇摆,几乎就要手舞足蹈,可惜旁边的人岿然不动,我也就没好意思。其实这是一个很美好的歌剧了,可惜我总觉得,除了音乐,其他的一切都还可以再好些。

  (上班时间不敢再写,先到这里,下班后补上)

  《阿依达》观后感(二):张小小与音乐剧《阿依达》

  《阿依达》,昨天终于在北展剧场开演了!

  我对这部音乐剧慕名已久,并非它的宣传做得有多妙,而是张小小对这部剧有着极其执着和强烈的热爱,以至于每天都得絮絮叨叨的念叨才能表达他内心的情感,我耳濡目染,多少也对这部剧产生了奇特的爱慕之情。

  话说张小小同学,我从来没有见过他如此执着与一部剧。在得知《阿依达》要在中国上演的消息后,他就开始发各式各样的誓——“我一定要弄到票去看!”“就算弄不到赠票,我也要买票去看”“就算票卖光了,我也要去北展剧场门口去找黄牛党”......(这也是我们第一次自费买票看剧,惭愧了,在此给以前赠票与我们的兄弟姐妹们致以最崇高的感谢和最真挚的歉意......)张小小的执着还体现在,只要你说出一句话,他一定会探寻出这句话与《阿依达》之间那蛛丝马迹却又千丝万缕的联系,然后将话题人不知鬼不觉的转移到《阿依达》之上,这不得不让我佩服起他强大的发散思维能力。

  张小小祥林嫂似的“絮絮叨叨”让我开心和快乐,也让我越发的期盼起《阿依达》来。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表态,除了结尾以外,这部剧绝对在我的期望之上。虽然据说来中国演出的团队并非百老汇的一线团队,虽然据说主角在飚高音的过程中曾经哑过两次嗓子,据说舞美太过简单没有原版好,但是作为非专业人士的我,完全没有发现。......

  不论演的唱的还是舞美,我都觉得很棒,这是我看的第一部正儿八经的音乐剧,说不定以后看得多了,眼光也会随之变挑剔。不过,我也有感到不满意的地方,那就是最后俩人的死应该有一个情绪的爆发点,但是没有。反倒是在阿依达逃跑上船的那一段我们都有哭的冲动。不过,也有人说这个版本是故意要淡化结尾的悲剧气氛,但我还是觉得这完全是自我安慰的说辞,没有让我们哭是这部剧最大的失败。(另,虽然看不清楚脸,但是男主角完美的身材让我记忆犹新,大家尽情鄙视我的浅薄吧)

  《阿依达》观后感(三):爱她就带她去看《阿依达》,恨她......

  在“***”和“闪婚”已见怪不怪的今天,有多少人还相信穿越千年也不变心的爱情?速配、价值导向和多元化的生活方式,让“为了爱可以放弃一切”的观念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于是,相信真爱的都市人变成了少数派,他们必须面对着各种世俗与利诱的挑战。还好,现在有了来自百老汇的音乐剧《阿依达》。

  在埃及现代博物馆的展览室中,一对正在参观展览的陌生男女一见钟情,并化身为古埃及法老王朝的将军拉达姆斯与敌国的公主阿依达,演绎了一段传奇的爱情故事。这样一个富有魔幻色彩的音乐剧开端,无疑能让很多现世的都市年轻人觉得浪漫异常。在物质文明极为丰富的现今都市,男女之间的交往竟变地很另类也很无趣——相隔很近的两个投缘异性,在现实中似乎难以走到一起,通过网络沟通反而更容易获得相互的好感。于是,朱德庸的漫画《向左走,向右走》就赢得了他们对现实感触的共鸣。从埃及展览馆富有独特情调的场景设定开始的一段爱情,以及从孩童时即一直挥之不去的奇思异想的神话意味,是音乐剧《阿伊达》给年轻人,尤其是80年代出生的都市“青涩族”(美国人常说的“Adult Kids”,即长不大的成年人)最好的一个邀约。

  但这只是年轻人爱上《阿依达》的理由之一。剧情的高潮是拉达姆斯必须遵照父命和自己不爱的埃及公主安奈莉丝完婚,而阿依达又必须为了解救自己、父王以及父王的子民忍痛割舍自己的爱情。在真爱与放弃,父命与恋人,偏见与虚荣,国家利益与个人感情等多个宏大而两难的选择之间,音乐剧走向了不可避免的悲剧结局:拉达姆斯与阿依达的为爱而亡。当都市人渴望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在和平年代无法实现时,他们只好寄希望于有战争和死亡话题的故事。两情终成眷属的完美结局,毕竟不如惊世骇俗的悲情更容易激起爱侣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现实生活的珍惜,而只有真正经历过爱情跌宕起伏的人,才会明白为了爱而放弃爱需要多少的勇气。华裔编剧黄哲伦的伟大也正在于此。他能将这些矛盾的主题刻画地如此深动,与其强烈的美国亚裔的身份感受和国家认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将自我与国家意识融入艺术创作中,这是他作为少数华裔作家能赢得戏剧界最高荣誉托尼奖殊荣的深层原因,也是《阿依达》特别值得去体会的地方。国家命运与爱情的纠缠,是中国古典爱情悲剧《梁山泊与祝英台》中所没有的。

  《阿依达》观后感(四):AIDA'S VISUAL FEAST

  这是一场来自美国的视觉盛宴。一如百老汇音乐剧的传统风格,场面华丽大气,舞台效果气势恢宏。

  关于这部经典百老汇音乐剧,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查尔斯顿邮报》和《信使报》是这样评价的:灯光华美,设计创新,如梦似幻。应该说,这12个字客观简明地进行了一个很好总结。我想,这也应该是大多数百老汇音乐剧给人的最为直观的感受罢。我仅仅是名业余音乐剧爱好者,现场看过的音乐剧不多,更多则是通过一些影像资料对各个国家的音乐剧作品有些皮毛的接触。总的感觉,美国音乐剧或者说百老汇音乐剧,更注重商业化(现在音乐剧的共同特征,尤以百老汇音乐剧为典型),这是作为其基础贯穿制作始终的。毕竟,任何一部优秀音乐剧从开始策划到最终上演的投入都不容小窥。在过去十年中,纽约百老汇百分之八十的票房收入都来自于音乐剧。传统美国百老汇音乐剧的一个共性,通常(但并不总是)制作恢弘,为整个戏剧界演出提供了商业基础,比如《芝加哥》(Chicago),《42街》(42nd Street ),《歌舞线上》(On the line)等,舞台呈现无比精美壮观,以及一些世界级音乐制作人的号召力,都极具商业价值。当然了,作为美国最为典型和具有代表性的大众娱乐文化,音乐剧的功能则更倾向于“娱乐”。就商业和娱乐业的成功而言,哪里也比不上一向被誉为世界音乐剧首都的纽约,尽管目前伦敦、多伦多,甚至悉尼、东京(如有名的“四季音乐剧团”)也已经成为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但由此也带来了一些就戏剧精神本身而言的缺憾,其商业化和娱乐化的主导作用使得它在戏剧其他方面的功能性上相对有所折扣,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并且更多涉及歌舞剧,也不免多少有些片面,但不可否认的一点,就如百老汇的话剧作品相比外百老汇和外外百老汇,其商业性往往是大于艺术性的,而商业性的占优势必更接近大众文化的焦点,也即娱乐化。但不管怎么说,现代音乐剧的发展为当代戏剧提供了一个确定的并深受人们喜爱的娱乐形式,而且在全球还颇具商业号召力。

  应该说,美国音乐剧演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那就是舞台素质非常全面,大部分演员都能歌善舞,并且能够在舞台上很好地将这二者结合起来,并且,剧目本身也需要演员具备这样的综合舞台表现能力。对比美国,法国音乐剧(如《巴黎圣母院》、《小王子》、《罗密欧与朱丽叶》、《十诫》等)和英国音乐剧(如《猫》、《艾薇塔》、《歌剧魅影》等)中演员的分工就非常明确(《猫》剧中舞蹈演员的演唱其实大部分都是录好的,由专业的声乐演员完成),声乐与舞蹈分别作为独立的部分共同构成舞台呈现。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巴黎圣母院》,《歌剧魅影》,主要演员都是以唱为主,舞蹈部分由专业舞者全权负责。当然了,在昨天看到的《阿依达》中,三名主要演员基本还是以单独演唱为主,并未过多参与到舞蹈中。但总的来说,美国音乐剧“歌舞性”的突出,总是能够在直观上给人以鲜明的风格印象。

  关于这部戏本身,并没有太多需要说明的,剧情都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舞台呈现也极具美国特色。值得一提的是,在时空处理上,与百老汇的另一部经典剧作《约瑟夫和神奇彩衣》使用了类似的方式。在《阿依达》中,男女主人公穿着现代的服装在博物馆里遇见,随即穿越时空展开千年之恋;在《约瑟夫和神奇彩衣》里,则是一堂由全校领导参加的小学公开课上,一名老师通过讲(唱)故事的方式,带领学生们进入埃及法老时代的奇妙幻彩世界。这种用现代手法演绎古老故事,讲述爱情、责任、牺牲、背叛和诱惑等世界性主题,更容易被全世界观众接受。在戏的结尾,场景再次回到讲述故事的今天,首尾呼应,这种处理方式的运用在现代许多戏剧作品中已经非常广泛和普遍。

  关于这部剧作的音乐,词曲作者,也是这次宣传的王牌武器,两位大师级人物——艾尔顿·约翰(作曲),蒂姆·莱斯(作词)我们并不陌生,在此不多谈了。《阿依达》的音乐还是偏向于摇滚兼抒情风格,一如曾经轰动一时的百老汇经典剧作《万世巨星》(Jesus Christ Superstar),流行乐与摇滚乐的完美融合赋予了作品以极强的时尚元素,尤其对于年轻观众们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但相对以往百老汇摇滚风格的音乐剧作品,我个人感觉《阿依达》的经典曲目并不多,门口售卖的原声CD价格抬到60一盘,除了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音乐本身并没有太大的超越。但现场的音响效果确实很令人震撼,这应该是人民大会堂有史以来所出现过的最为出色的音效了。现场的伴奏也着实让我吃惊,开场前一直以为乐池里是一个大型的交响兼电子乐团,中场休息时过去一看,所有的设备竟然仅仅三部键盘、两把吉他,一把贝司,外加几支长笛、单簧管等小型管弦乐器。如此简单的乐队组合便负责了全场的伴奏任务,创造了时而气势恢宏时而婉转悠扬的旋律。不得不再次感叹百老汇的音乐剧团队水平。

  美妙的夜晚,又一次领略来自大洋彼岸的戏剧文化,没有太多的意外,却不可言否地被其艺术魅力所折服。

  这同样是一次视觉盛宴,美轮美奂,尽收眼底。给予台下的我以难以忘却的舞台记忆。

本文标题: 《阿依达》观后感摘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421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我这个年纪......《双狙人3》经典观后感有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