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鸟的哭泣》是一本由[英]亚当•尼科尔森著;[英]凯特•博克瑟绘Adam著作,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4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海鸟的哭泣》读后感(一):海鸟为何哭泣我对这本书的兴趣来源
《海鸟的哭泣》是一本由[英]亚当•尼科尔森 著;[英]凯特•博克瑟 绘 / Adam 著作,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4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海鸟的哭泣》读后感(一):海鸟为何哭泣
我对这本书的兴趣来源于一件亲身经历。那是在2019年的时候,当时我正匆匆走在异国他乡的一条小路上,地上出现的几点血迹引起了我的注意。循着血迹望去,我看到了一只海鸥或是鸽子之类的鸟,无精打采的站在路边,小小的头上有一块血痕。这只鸟可能被汽车撞了,这是我当时的猜测。我从来没有在鸟的脸上看出过什么情绪,高兴生气或者悲伤的鸟对我来说看上去都是一样的。但只在那一瞬间,我从那只鸟的脸上看到了无助与绝望,那只可怜的鸟似乎在哭泣,希望能有人帮助它。有一种更残酷的直觉告诉我,它快要死了。我能从它的身上看出生命的气息正在消逝。它耷拉着脑袋站在路边,目光似乎已经开始涣散,眼神中充满了绝望。此时此刻急着赶路的我无能为力,不得不狠心从它的身边走开。整个白天我的心情都被这件事情弄的不安,晚上原路返回时,我特意去留意寻找这只可怜的鸟。地上的血迹还在,但那只鸟已经不在原来的位置了。 正当我在心中暗地让自己相信发生了奇迹时,余光给了我一巴掌。稍远处的墙角有一摊什么东西,是那只鸟的残骸,身体已经被可能是野猫之类的动物咬的有些残缺。我只能祈祷它是在死后才遭此折磨。 自那以后好多年,这只鸟临死前的样子一直在我脑海中萦绕不去,我相信我看到了它的哭泣,我把它当成了和人类一样的生物,它对生命的不舍和无助的绝望给了我很大的冲击。 当然,这本《海鸟的哭泣》并不是专指某只鸟的哭泣,而是一本充满人文关怀的关于海鸟的科普书。海鸟可能是世界上活动范围最大的动物了,生活在海边,翱翔在天空,在蓝天白云中穿梭,和浩瀚的海面擦身而过。没有任何空间能够束缚海鸟,没有任何羁绊能够让海鸟停止飞翔,似乎整个世界都来去自由。虽然人类现在可以借助交通工具像海鸟一样在大洋上飞翔,但还是对能够自由自在的行动充满了向往。因此自古以来人类也对海鸟的生活多有艳羡,既羡慕它们广阔的来去范围,又佩服它们在风暴中飞行的勇气。诸如高尔基的《海燕》之类的赞颂海鸟的名篇也多有传诵。 本书领带读者游历了信天翁、海鸥、鸬鹚等数十种海鸟的栖息地,描写了它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性。在书中可以了解到这些种类的海鸟的体貌、习惯、爱好、生存繁衍等等,书中对海鸟充满爱的描写让这些小生灵有了人性,似乎在看一个个人类家族的种群史。 伟大的鸟类学家们为了观察这些鸟类付出了很多心血,他们在风吹日晒雨淋中穿梭于一个个荒僻的海岛,经常为了拍到一张宝贵的照片在鸟巢附近一动不动的趴上好几个小时,克服了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鸟类学家在年复一年对海鸟的研究和观察中感受到了海鸟的哭泣,人类的活动给海鸟的生存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海鸟的生存环境在明显恶化。气候变化、生态平衡的破坏、环境污染等等都是威胁海鸟生命的隐形杀手。仅仅因为海上漂浮的小小的塑料颗粒一项原因,就导致了大量海鸟误吞后死亡。书中列举的数字触目惊心:过去60年中海鸟的数量减少了超过2/3,如今有1/3正面临灭绝的危险。今天的海鸟数量比1950年代减少了十个亿,一些海燕、鸬鹚的数量甚至不到50年代的5%。 海鸟的哭泣不只是为自己,也是为人类,为了地球的生态圈。如果人类再不正视自己的作为,再不做些什么弥补,可以想象在不久的未来,很多海鸟我们的后辈只能在书上看到了。
《海鸟的哭泣》读后感(二):海鸟的艰难鸟生
封面是美丽的海鹦我其实算是鸟盲吧(欸?这个说法感觉有点奇怪),基本上只认识麻雀、喜鹊、燕子、戴胜(博物君不让问的那种),还有海鸥,因为本人生长在海边嘛。每年冬天都会有大群海鸥飞到栈桥附近的近海,接受游客们丰富的投喂。那架势跟希区柯克的《群鸟》有一拼。但是因为海鸥长得还蛮讨喜——红的嘴巴爪子,白的羽毛,晶晶亮的小眼珠子——所以没有那么大的压迫感。
从前对海鸥也只是限于观赏,拜读了英国著名作家亚当·尼科尔森的《海鸟的哭泣》这本书之后,了解了鸥鸟等十一种海鸟的生活习性及群体关系以及这些海鸟与人类之间的爱与恨。这部书并非简单的鸟类介绍,而是融合了传说、诗歌、历史、民俗学等多个领域知识。作者从就8岁就开始与父亲一起登上自家的小岛,聚精会神观察海鸟。但是正如作者在引言中所述,“全球海洋上的海鸟数量在过去60年间减少了三分之二”。环境的改变,海洋的污染,人类的捕猎,正在让这些美丽的生物变得越来越少。
看了作者关于鸥鸟的介绍,我感觉自己对海鸥的了解太少了,仅仅把它们当作一道风景:海鸥是鸥鸟中的一种,鸥鸟是杂食动物,它的生活范围在沿海,连接了海洋和人类。这种海鸟适应性强,可以吃海鱼,也能吃人类的食物残渣。最可怕的是跟踪观察和监测表明它们还吃同类,当了父母的鸥鸟可能互相吃其他父母的雏鸟。在食物及其他资源紧缺的情况下,鸥鸟父母也可能吃自己的雏鸟。这对于人类来说或许疯狂,但是却是海鸟给人类上的一堂生动的自然课。正如作者所写的那样:“自然界中的美不甜美也不娇嫩……自然界揭露了那些真实的、未经修饰的、赤裸裸存在的潜在原则……”。
但是与别的海鸟一样,鸥鸟也面临着危机。19世纪为了工业化世界中的大型博物馆收藏,人类射杀了各种鸟类。人们在沿海制造各种垃圾。而吃了人类垃圾的鸟又肥又大,孵化出的鸟蛋越来越少,雏鸟质量差。在城市和机场,人们为了驱赶鸟类,使用了烟花、假老鹰、鸟类避孕药等。
海鸟是人类的朋友,它们是唯一能在陆地、海洋和天空都自如生活的生物,也是这个地球的主人之一,它们帮助我们塑造生态平衡的自然界,美化了天空,充实了诗歌,甚至给某些地区的人们提供了食物,我们不能再让这些美丽的鸟儿哭泣了。
《海鸟的哭泣》读后感(三):人类还未到来——来自海鸟的哭泣。
说到鸟,我最先能想到的是那本著名的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除此之外,就是木心的《云雀叫了一整天》。拿到手上的这本《海鸟的哭泣》应该是我读到的第一本名副其实关于鸟的书。 海鸟,这是一个从前没听过的名词。在我的印象里,鸟是空陆两栖动物,是自由的化身,因为飞翔无疑是享受自由的最高境界。本书介绍了各个地区的10种海鸟,讲述了他们的吊诡命运。 我是把这本书当成游记来读的,鸟只是打开每个岛屿的一个切入口。一场“海面仿佛由鸟铺就而成”的旅行: “1小时35分钟以后才有银鸥靠近帐篷,直到第二天早上4点半,或者说,我搭起帐篷13小时以后,才有第一只鸟落在帐篷上。这种情况下的鸥鸟非常不安,而且常常因为它们自己的行为陷入惊慌的状态。一只鸟忽然落下,或者是两只鸟打起架来,会把一只还没来得及看清出了什么问题的鸟儿吓得飞走,惊慌掀起的波浪扫过整座岛屿,鸟儿随即一只又一只地飞走,直到岛上几乎没有鸥鸟。好在它们会很快恢复并返回,但它们的机警,以及频繁的“哇,哇,哇,哇”的疑心音调,显示出有什么东西打扰到了它们。”
这虽然是研究者的笔记,但对于我来讲却是一个精明的导演,指指这,指指那,看,那,你看。旅行的一个目的就是去了解陌生的一个环境,并且感同身受地去理解它。 一帧帧画面,一幅幅历史场景逼入眼前。我了解鸵鸟的羽毛开创了欧洲的时尚新潮流;银鸥如人类般思考时刻警惕着来自人类的危险。海鸦的择偶是以下一代能够从父系身上得到什么为交配第一参考标准。 说穿了,只要是人的研究,我们便会以人文本,我们把海鸟“拟人”化。我们从人的角度去观察、思考各类海鸟的过去、曾经、现在。我知道他们有着不亚于我们甚至是超过人类的历史,我们注意到今天的历史是在这个以人类为主的地球上,其他民族已经变成“种族”,我们不在以他们为同类,我们把它们视为低人一等的生物。维多利亚时期兴起一种射鸟游戏,不断虐杀着它们,现代大量的工业化冲击着他们的故土。人类生产自己的粮食,也制造它族的垃圾,垃圾的饮食孕育出垃圾的鸟儿。 我们还看到一大串触目惊心的数据,以三趾鸥为例: “从2000年起,诺斯岛失去了93%的三趾鸥,富拉岛为86%,费尔岛则是90%。在奥克尼群岛中的马维克角,91%的三趾鸥都不见了。1987年,圣基尔达群岛有7.829只三趾鸥,它们会飞往外赫布里底群岛以西的大西洋。在1995年,那里有三趾鸥居住的鸟巢为513个,出生的雏鸟有56只。到了2019年,有三趾鸥居住的鸟巢有4个,长到会飞的雏鸟只有1只。下降率达99.2%。”…… 我一位朋友谈到故乡的变化时,说,“我们未必不能念旧,但我们不该纠结于传承衰亡,而是要思考传承几百上千年的事物为何会在短短几十年里衰亡。”海鸟在这个突飞猛进的时代面临的遭遇是否有一天也会变成人类的遭遇呢?以后会不会有其它的种族为我们写一本《人类的哭泣》呢? 我们有必要把书中引用贝斯顿的一段话再次引用: 我们屈尊看待它们的不完整性,看待它们成为远不及我们的生命的悲惨命运。而我们的错误就在于此,在于动物并不应当由人来丈量。它们身处的世界比我们的更古老、更完整,它们的动作灵巧又敏捷,拥有我们已然失去成从未获得的延伸的真无感官,凭借我们永远不会听见的声音生活。它们不是同胞,它们不是走卒;它们是其他的民族,在生命与时间织成的网中,与我们困在一起,是我们在壮美又艰辛的地球之上同为囚徒的伙伴。 因此,我推荐大家阅读《海鸟的哭泣》。因为那是人类看不到的爱情与生活。
自然节目《海鸟的家园》猪版书《海鸟的哭泣》读后感(四):海上御风者的悲哀
全世界11000种左右的鸟类中,只有350种飞向了海洋。海鸟,就像野生的鸟族,与遥远的大海亲密接触。《庄子》中说,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写这段话的大概看过剪水鹱(yu),那种剪开水面的动作,掠过的身影犹如书法般优美,然后攀升而上,一气呵成,吸引着人类的目光。本作共写了10种海鸟,通过在鸟身上加追踪器,调查它们的飞行轨迹,采集了很多实验数据,从而详实地描绘了这些海鸟的生活现状。然而美丽的外表只是表相,御风而行的姿态虽然潇洒,真实的海鸟世界却一直是弱肉强食,海岛上也满布恶臭和粗俗。海鸟的哭泣,主要是人类造成的,但一小部分也是它们自己造成的。
本书封面偶尔的利他主义,更多的同类相残
我以前觉得鸟类的大脑偏小,是智商偏低的动物,很多海鸟把人类的垃圾当成食物囫囵吞下而致死。但有些贼鸥,会观察人类的动作,拿着人类丢下的面包不吃去喂鱼,从而抓到大鱼,非常聪明。然而在哺育下一代上,却总是放纵粗暴,书中对这些海鸟的繁殖过程都有比较多的介绍,他们大部分都非常野蛮,同类相残的案例比比皆是,有的会吃掉自己或邻居的小鸟,有时候又会莫名地照顾别处过来的小鸟,这说明其还是有利他主义倾向的。但如果仅从生物学的种族延续上来解释,利他的例子太少,不能让人信服,书中有些自残的场景让人靡夷所思,作者也无法理解,我只好归结于它们的野蛮智商了。
优雅飞行中的剪水鹱美丽带来的哀愁
有的海鸟太美了,以至于被捕杀,拔下的羽毛成了贵妇们头上的装饰。有的海鸟太多了,以至于成了冰冻大地上人类部落的食物。文中每一种海鸟都被人类大肆捕杀过,甚至仅是为了满足射击之乐。一只成年海鸟的死亡,带来的是几只巢中小鸟直接饿死的命运。体型硕大,充满羽毛、肉与油脂的大海雀,是猎人们最喜爱的食物,这导致了它们的灭绝。据统计,在过去的60年里,全球的海鸟数量已经下跌超过2/3,所有的海鸟种类中,有1/3如今正面临灭绝的威胁。鸟之将死,其鸣也哀。这是本作的主基调。
已经灭绝的大海雀无法再进化,但仍存希望
动物逃脱不了基因,海鸟同样如此,海鹦为什么长成那种憨憨的模样,暴风鹱为什么要在悬崖上筑巢,都是不断进化淘汰的结果。它们是大陆边缘的鸟类,他们不像陆地上的鸟类一样可以捡拾人类的馈赠或残羹,只能和大自然搏斗,和海洋生态的食物链搏斗。它们也仿佛是地球悠久历史的见证者,书中那些北极圈的巢穴,通过碳检测,已经有几千万年的历史,比人类的历史还要久远。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大自然的规律。如今,大西洋东北面不断增加的鲣鸟,凭借其适应能力走出了一条活路。大量涌入淡水湖泊的鸬鹚,是它们和地球主宰者人类和谐相处带来的未来。
在陆地和海洋均能生存的鸬鹚这是一本非虚构文学,图文并茂,是建立在观察、实验、记录、推导基础上的,但完全不要担心太教科书,作者的文笔很好,这种长年奔波于海岛之间,满怀热情并执著研究的生物学家,他们仿佛看淡了人世间的琐碎小事,而把自己的旺盛精力,只身投入到解开未知世界之谜的怀抱中,这值得大部分时间都局限在城市里的我们所敬佩。本作还引用了大量的诗歌,只言片语中也是哲思闪耀,可见作者的阅读量很大,思想很有深度。当我们为了名利奔波时,偶尔停下脚步,看看这些独行者们从遥远海边带来的景象,也是跳出日常生活,去感受那海洋的气息,海鸟的世界。
《海鸟的哭泣》读后感(五):在海鸟身上,看到所有人间真相
海鸟,生活在世界的边缘,虽然离我们的生活很远,看起来很陌生,但其实,它们生活的世界和我们人类的世界,有许多共通的地方。
海鸟从小到大,这一生要经历的困难,可不比人类要少。
小时候,大几率会面临来自兄长、邻居、社群“危险分子”、各种外来不明生物的霸凌;
侥幸生存下来的,脱单还要拼颜值;
结婚要考核各方面的素质:足够厉害,捕到更多的鱼,足够细致,能照顾好下一代,足够贴心,能为另一半解忧……
有些即便结了婚,考核不过依旧难逃被抛弃的命运。
抚养下一代,也要建立在夫妻双方实力允许的情况下,才会考虑优生优育。
当你了解海鸟的生存处境之后,你会发现,它们能生存下来,自由翱翔于天空,是多么幸运,也是多么厉害的一件事。
颜值高的,更容易脱单:海鹦的“变装秀”
在繁殖的季节,海鹦暗淡阴郁的冬季外形在体内剧增的荷尔蒙海浪冲刷下,转变为带有颜色装扮的外形。它们的喙和腿脚都变成了各种各样浓重又鲜活的橙色,嘴角还会长出一小块橙色的玫瑰形装饰物,眼睛下沿也会出现一圈亮橙色。
海鹦对海鹦来说,亮橙色的喙与玫瑰形装饰物以及亮橙色的腿脚很昂贵,因为这种颜色是鱼类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叫作类胡萝卜素的色素大量聚集后产生的。只有捕捉到许多富含类胡萝卜素的鱼类,它才能让自己的喙和腿转变为令其满意的颜色。
然而类胡萝卜素不仅仅是种颜色,也是一种抗氧化剂,能够调节新陈代谢,增强含有这种元素的鱼类——还有吃掉这些鱼的鸟类——的免疫系统。体内含有大量类胡萝卜素的海鹦也会比无法聚集颜色的那些更健康,更适合繁殖。
海鹦有着爱德华时代的礼节,它们全身都很漂亮,走起路来像是穿着燕尾服的管家,脸上都抹了胭脂、画了眼线,它们用身体优雅地展示自己有多健康,并且有多适合当伴侣。
结婚是为了寻找合伙人:海鸦的“婚外情”
爱情对海鸟来说很重要,因为难以找到食物的严酷环境会让它们更加难以养育出健康的后代。长期的一夫一妻制在这种情况下会成为一种优势,鸟儿双方都能照料雏鸟,使其健康成长,为雏鸟提供了一种不忠与滥交难以企及的双重支援体系。
一夫一妻制为它们创造了一个更好的开端,不过,这也需要父母有一些精妙的认知技能。它们需要能够辨别出彼此的情绪与需求,并且利用这样的信息来预测彼此的行为;你要变得足够聪明,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伴侣,而只有优秀的伴侣的后代才会活下来。不断变化的海洋有着艰苦的生活环境,最终教化出的,是能够奉行长时间的一夫一妻制的鸟类基因。
信天翁用“婚姻”来形容这种关系并不准确。在天平的另一端,漂泊信天翁与加岛信天翁的离婚率则为零:它们在漫长的一生中,对伴侣始终忠贞不渝。其他信天翁的婚姻也不短,乌信天翁平均20 年才离婚一次,而黑眉信天翁只比它们再稍微频繁一点点。暴风鹱几乎从来都不离婚,而海鹦每年的离婚率则从7%~13% 不等。真正的海鸟中,只有海鸦偏离了忠诚的理想状态,它们会不断在拥挤且忙于自我指涉的栖息地里寻觅更好的选择,每年有将近1/5 的鸟儿会离婚。
海鸦的离婚通常会在一位此前在繁殖中表现良好的邻居死去后发生。情况是这样的:一只海鸦多年来一直在忍受无法令其满意的丈夫。它对孩子们不太好,也不太擅长把鱼带回家。然而雌鸟还没有更好的选择出现,至少到目前为止是如此。接着,奇迹出现,邻居的妻子似乎在冬天里死去了。邻居一直是只了不起的海鸦,会和它们之中最能干的鸟儿一起捕鱼,还是个完美的父亲。英俊的鳏夫如今独自站在那里。显然,任何一只头脑清醒的雌性海鸦都会设法去勾引它。于是它这么做了。它们相处得极其好,并且很快有了自己的雏鸟需要照顾。被抛弃了的丈夫可以去自谋生路了。
海鸦所以说,婚外交配是一种不幸福的雌性海鸟寻找更好的丈夫的方式。而对于雄性海鸟来说,这不过是成为优秀分子附带的一部分优势。
“从摇篮到夭折”:海鸟的养育之道
一只幼鸟要存活下来,非常难,其成长路上,可能会面临恶劣的天气、食物的缺乏、来自其他鸟类的袭击……
大部分陆生鸟类的繁殖策略是,一窝产下许多蛋,孵出许多雏鸟,那么其中就有一只有机会活下来,并在接下来的一年加入繁殖大军。它们与周遭的环境处在一种损耗的关系里,繁殖的鸟儿犹如西线战场上的指挥官,用充足的新兵填满战场,并且希望甚至期待有一两只能活下来。
而大部分的海鸟则采取另一种方式:小心翼翼,低风险,低回报,它们在战场上蜿蜒的战壕内缓慢且持久地喂养单个密探,认为只有强壮、聪明且准备充分的雏鸟才有机会在海洋裹挟的敌意中活下来。
以平均寿命很长的信天翁为例,年纪最大的信天翁可以活到八九十岁;它们不会在出生后的第二个季节就养育下一代,而是慢慢长大,在生蛋以前要等上好多年;它们不会抱着一线希望,一窝产八九个蛋,而是往往只养育一只雏鸟,会花很长时间在窝里孵蛋,再花很长时间在巢内喂养;它们很少会从一个伴侣换到另一个伴侣,而是通常多年保持忠诚,每个当父母的都相互依靠来养育下一代。
虐待造就施虐者:鲣鸟的残酷“童年”
每一只橙嘴蓝脸鲣鸟的生命,都始于一场兄弟姐妹之间的凶残搏斗。
一些10岁以下、年轻且无所事事的雄性鲣鸟会成为所谓的“非家长成年访客”,即“非成客”,它们在开阔平坦的栖息地里发现没有家长守护的雏鸟时,便会注视着雏鸟果断走过去,一路上都会认真盯着目标看。年幼的雏鸟由于依然处在父母的保护之下,因此不会受到它们的打扰,而那些快要学会飞行的雏鸟也不会遇到麻烦,因为它们已经能够保护自己。只有那些处在中间阶段的幼鸟——已经发育到足以引起它们的兴趣,又没有发育到足以拒绝“非成客”的挑逗——会受到它们的关注。
“非成客”们不受欢迎的拜访通常持续10分钟左右,但也会难耐地持续达一个小时。访客有时只是站在雏鸟身旁,对与之靠近十分享受,还会将鹅卵石、树枝与羽毛作为礼物送给雏鸟,并温柔地像母亲对待自己的雏鸟一样抚摸它们并为之梳理羽毛。这种温馨的梳理动作也可能会发展为某种更具有攻击性的行为。“非成客”会啃咬并刺戳雏鸟的身体——通常是脖子、后脑勺或翅膀——它们会用喙咬住雏鸟的脖子,猛烈地摇晃雏鸟或者拉扯它们的绒毛。最终,“非成客”的拜访升级为试图与雏鸟交配。有时,在下午最炎热的时候,雏鸟会热过头,瘫倒在满是石头的地面附近,然后自己爬起来去降一下温,而这会招来更加极端的攻击。
而同时接触过“非成客”的鸟儿更有可能在今后成为“非成客”。虐待造就了施虐者,暴力循环就像诅咒一样在代际之间产生连锁反应。
鲣鸟这种残酷行为的传播机制“是由社群引发的内分泌紊乱”,每一只橙嘴蓝脸鲣鸟血管里的皮质酮都处在很高的水平,这驱使它们过上了一种充满恐惧与暴力的生活,自然界中唯一能与之相提并论的例子就是我们自己的生活。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栖息地是海鸟的“大学”
栖息地是一个信息中心,这不是一个战场,而是一所生活与生存的大学。
川流不息的幼鸟在初次尝试确立一处鸟巢的选址并找到一个结合的伴侣之前,会在好几年间,日复一日地在栖息地之上一圈圈盘旋,这全都是在学习:它们正在观察成功繁殖的鸟儿是如何管理生活的:它们观察成对的年长鸟儿的习性与它们的雏鸟,观察到来的鸟儿与离开的鸟儿的体形与举止,观察雏鸟的状态与健康情况,观察栖息地中央的优越生活,观察栖息地边缘的绝望生活。
98% 的海鸟会在栖息地里筑巢,而陆鸟中只有16%会这么做。陆鸟更擅长保卫单个的领地——你无法守住一大群玉筋鱼——因此,对它们来说,在不同的领地单独筑巢更加合理。
独居的哺育者很快就会在海上寻找鱼儿时死去。只有栖息地里共享收集来的信息以及沟通的体系才能提供无法看见的财富。它们并非始终知道能在哪里找到鱼,也不太可能总是在希望有鱼的地方找到鱼。它们不像草籽或附近树上垂着的果子,对于鸟儿来说,食物去向的最新消息至关重要。栖息地能为海鸟提供这样的信息。
上述还都只是海鸟们生活的冰山一角,海鸟们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一面。
但看过了这些海鸟的故事,当下次你有幸见到它们在空中悠闲华丽地飞行的时候,除了本能地惊叹于它们的优雅身姿,羡慕它们的自由飞翔,是不是会多出一份熟悉的亲切感,多一份同为命运所困的相互怜悯与敬畏之心?
(以上文字整理自浦睿文化新书《海鸟的哭泣》)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