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永生(医学大神01)》是一本由朱石生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页数:1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天才永生(医学大神01)》读后感(一):确实天才主角光环属于维萨里。首先他是开创者。阅读生平年表,不得不感叹英雄出于少
《天才永生(医学大神01)》是一本由朱石生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页数:1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才永生(医学大神01)》读后感(一):确实天才
主角光环属于维萨里。
首先他是开创者。阅读生平年表,不得不感叹英雄出于少年。24岁即成为了解剖学的教授。
其次他确实是天才,敢闯,能合作,并且有超过直觉的认知——比如论述国王和痛风好转和服用草药不具有因果性。
当然,那也是一个有趣人物爆发出现的时代。比如比武而死却信守诺言宽恕对手的亨利二世,对金钱虽然有着不一般执着却也天赋异禀的塞尔维斯。不管人善人恶,只要他们有趣味,世界才丰富多姿。
《天才永生(医学大神01)》读后感(二):Vivitur ingenio,caetera erunt.
个人非常喜欢读库系列的东西,尽管它也实在是不便宜。但胜在内容精,而且个人非常喜欢这种口袋书,一只手的大小带起来也方便,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本虽然开本小,排版却足够清晰,实在是延续了读库的一贯作风——短小精 这是医学大神系列的第一本,作为一个并非医学生的外行人看来,这本书很具有科普性 里面所涉及到的一些病例,后面都会加上通俗易懂的注释,例如这本中就告诉你了什么是【脑膜刺激症】它的表现有哪些,医生检查时会怎么做,以及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诸如此类种种 关于维萨里的成就,用书中的一句话概括再合适不过“1543年,有两部著作问世。一部改变了人类对“大宇宙”(天体)的看法,一部改变了人类对“小宇宙”(人体)的看法。因为这种改变,人们认为这两部著作的出版是个分水岭,从那以后,人类开始进入现代科学时代。这两部著作,一部是哥白尼的《天体运动论》,一部是维萨里的《人体构造》” 现如今我们都说实践出真理,而维萨里就是那个让人类医学从“教条主义”迈向实践的人,天才总是不能“合群”的,无论是从他早期教学时所提倡的动手解剖人体还是后期行医时所处的大环境来说,维萨里都不算是一个“合群”之人 但是幸而,在所有大师身上都可以见到的那种“固执”“冒险”以及“挑战”在维萨里身上我也看到了,推动进步的往往都是这些人,最具风度的往往也都是这些人
维萨里虽然是个短命的人,但他的主张在整个医学界看来绝对是跨时代的一大步,而正像书中说的那样,解剖学作为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即便它再怎么精湛再怎么跨时代,它所带来的效果,往往还是要滞后几个年代
所以与其说维萨里的成就是总结和修改了当时前辈们一系列的误区发表了一本《人体构造》,不如说他的成就集中在给当时的医学界来了一次“思想上的革新”
尽管看到最后,对于天才的陨落,对于一代大师的故去未免有些唏嘘,那样一个人躲过了海面风暴却最终死于无人照料,死在一个不知名的小岛,仅仅是被一个同乡埋在一处有可能人们永远也找不到的地方
但当我们合上书,去静静地消化整个故事,消化他的一生时,又不得不承认或许这就是他最好的结局,至少哪怕之后有故人路过那座孤坟,也不至于去打扰了他的宁静
Vivitur ingenio,caetera erunt.
众生泯灭,天才永生
还有,书里面的插图个人非常喜欢
《天才永生(医学大神01)》读后感(三):历经野味肺炎,看完《医学大神》
关于《医学大神》
11月读库上海年会六哥简单(几句话介绍了这套书,等到12月忽然整套14册打包预售,一下惊慌,拖拉机精神呢,况且数量不少,价格不菲,作者不熟,还是讲医学史,决定冷静观望等书评出来,没忍住下单的那一晚检索了“朱石生”在读库的文章,重新读了《知与名的奔突》(这篇标题是唯一没有印象的,罢了,冷静是什么,我就要买买买——立即下单,299元附赠了《我爱你》的小本本。等书到位是12月中旬,发现版次是“2020年1月第一版 2020年1月第一次印刷”,惊,可没遇到过这样子的事儿,于是看起了未来的书。
一周内陆续看了三本,每一本节奏往往是:前一晚看一些,隔天早上公交看一些,下班一般换乘前就看完一本。小小文库本都是放在大衣口袋,不必为了一本书带一个包,安检省力——哇,喜欢上了文库本哟。
不知道会不会有人说这套书的设计(担心没人提,伤了装帧设计的心(想说是有人关注的呐。
#颜色
以为是深色的宝蓝,其实是箭毒蛙蓝(特意查了《好色》,真是个小机灵鬼。这个颜色很医学,冷静、克制。
大概为了对比突出,另一种颜色选了橙橘(匹配度似不高,倒觉得更像荧光橙。真的很闪,闪到以这个颜色为主色的《搜神记》让人出戏,仅作为标题合适,但不是合理的文字阅读颜色。
#排版
基于阅读设计,非常友好,目录、故事、延伸知识、年表一目了然。正文部分加粗倒不那么需要吧
#封面
非常喜欢的——简洁:文字信息量精炼,依靠箭毒蛙蓝和铅描人像,古典风满满,没有其它多余设计!是我大读库的丝带儿~背面其实我以为会按数字分,但其实所有都是“一”字样的橙橘线(短到也称不上线,也许有设计的想法,挺想知道的,没知道前保留我觉得这个设计多余的看法。
至于纸张,因为吃饭时也在看,封面沾了水,大概做了油面处理所以没有进水,一擦如初(内页可不能碰到水,有一次在洗脚的时看就。
1月31日看完整套(包括《搜神记》,边看边宅家历经国难——今天WHO刚宣布中国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唏嘘不已:医学的发展、医生的过往、疾病的历史、药品的研究、细菌/病毒的生命力与传染性、个体的无力与坚持、群体的可怕与伟大、体制的响应和保护等等,所有的黑天鹅和蝴蝶效应发生在这次事件里,每天的事都远比我的想象力更有张力。
关于《天才永生》
不认识维萨里,不了解解剖学——嗯我连医学都不了解。
这本很精彩:
面对前辈(希波克拉底、盖伦、亚里士多德等)所建构的古代医学知识大山,愚公能搬掉的山石有限,但一人之力上手来搬山的精神,极度撼人,冲突激烈,故事性强,不能不好看。维萨里拿着刀解剖确实自带光芒(从现在看来,把用实践所知说出来更是伟大。
末尾维萨里的死,是意外也是平常,故事戛然而止,好吧,第二本。
《天才永生(医学大神01)》读后感(四):闲读医学大神精彩人生01
受肺炎疫情影响,在家休息加上办公应该有三周多的时间了,这期间并没有觉得有多无聊,而是觉得是一个好个机会可以适当休息一下(虽然在家办公感觉更累...),也有时间可以多读些书。
在家办公 (http://www.chinadaily.com.cn/language_tips/2019-04/24/content_15128769.htm)读库的债已经欠下好多,应该是16年的都还没有读完... 但是还是禁不住诱惑继续囤书,因此在春节期间就买了这套医学大神系列。
请原谅没有按照顺序进行排列...经过几天断断续续的时间,终于在昨天周六有一些大块的时间把第一位大神读完了。
医学大神01 - 天才永生 维萨里与实证解剖小册子本身
先从这套书说起吧,首先这套书真的是足够小巧,如果不是疫情影响,感觉这本书在上下班通勤的时候带上阅读刚刚好,非常方便。这14本书每一本都很薄,字体大小刚好,每页的下边边距还留有充足的空间,估计是为了避免手在拿书阅读的时候挡住下面的字吧。
第一本书约7万字左右,剩下的看厚度应该也也差不多,如果有较长的时间和较高效的阅读时间可以一口气看完一本,更能享受书中的内容,当然这套书的可读性也是允许的。
最后一个小的发现是,这套书被列为青少年读物...
最深的三个印象
回到书中的内容,其实我个人对医学的兴趣并不是很高,也没有充足的相关方面的知识,但是整本书读下来完全没有阻碍或者觉得无聊,因为这套书并不只是在科普医学,而是更多地在讲人的故事。最后虽然脑海里没剩下几个医学或者生物学概念,但是依然对其中的几个故事片段记忆深刻。
1)权威不会永远是权威,不止是天才需要批判性思维
看完本书留下最深的一个概念就是永远不要盲从权威,不能缺乏独立思考,权威不会永远是权威,人无完人,即使在心中再神圣的智者也有其时代的局限性,因此尽可能地带着批判性思维,避免惯性思维模式,但是想做到真的很难。
道理放在工作和生活同样适用,因此不止是天才需要批判性思维,其实每个人都需要加强这方面。尤其是在工作中,可以感受到长时间在同一个环境下的思考范围会逐渐收缩,天然地将某些事情作为既定事实,而限定了你能做出的决策。有时候,想要打破所处的困境,就需要从想法上进行革新,告别惰性思考,摆脱条条框框的限制。比如,作为一个解决方案架构师,在帮助客户设计技术方案时,可以尝试多种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如果一个方案持续受困,就想想自己是不是在这条路上走得太远太偏了,应该重新再思考下客户的需求的本质。
读完这本书之后,也打算再看一些关于批判性思维相关的书作为扩展。
2)维萨里为了《人体结构》出版付出的努力
中间读到维萨里为了达到图书出版后的效果,每个流程都要找到最好的厂商支持,比如千里迢迢到瑞士寻找最好的印刷商,真的是insist on the highest standands啊。
一个启示就是做事最好不要敷衍,敷衍的过程只会带来敷衍的结果。结合自身的情况,小到每一次在一个大会上做演讲或者在一个workshop做讲解,都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完成每一次的交付,在过往的经历中我已经体会到如果不是很用心的在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往往不会有好的结果,但是可能会带来坏的心情...
3)只花了短短9个月的时间就获得了博士学位
在读到这部分内容时,只能剩下感慨了... 实在是力所不能及啊,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也要给自己一碗鸡汤,一切未必可以成行,但是一切都要敢想。
在家办公的期间,读一读这些小册子小故事还是对精力的分散和思路的扩展是有帮助的,后面继续阅读。
希望可以早日战胜新冠肺炎
《天才永生(医学大神01)》读后感(五):天才永生,庸众泯没
公司购买了一套新星出版社的科学史小书《医学大神》,充实借书架。口袋书,很薄,上下班地铁一来一回两趟就读完了。写得不错。
【图】书封面、维萨里画像、维萨里著作《人体的构造》的插页。中图、右图来源:Wikipedia。维萨里(Andreas Vesalius, 1514 - 1564),近代人体解剖学之父。维萨里(Andreas Vesalius, 1514 - 1564),近代人体解剖学之父。
出生于哈布斯堡荷兰(尼德兰)治下的布鲁塞尔,家族世代为宫廷御医;酷爱人体解剖,不满足于因循古圣学说(被认为“解剖学的终结”的流传了1300年的盖伦学说),坚持通过自己的亲手解剖,实际了解人体构造,证明生理功能;划时代地出版《人体的构造》(<De humani corporis fabrica>),以写实细密的绘图,充实仔细的注释,几乎凭一己之力,在一代人的时间里,将停滞了1300年的人体解剖学带入近代。
【图】盖伦(Claudius Galenus,129 - 200),被认为是上古时期欧陆最伟大的医者。图片来源:Wikipedia。另一方面,精深的解剖学知识与对身体结构深刻的理解,使维萨里在医术方面的造诣也轻易地超过同侪,成为当时欧陆名医,其不幸殒殁异域,竟令彼时欧洲各国使节竞相传闻。
【图】<De humani corporis fabrica>封面,展示了维萨里上解剖课的场景。图片来源:Wikipedia。几点印象与思考
1 -16世纪欧陆的学术共同体书
中介绍维萨里求学、治学经历,提到,维萨里先就读于鲁汶大学(Universitas Catholica Lovaniensis),后转学到巴黎大学(Université de Paris),取得学士学位;接着,回到鲁汶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但未完成就离开,而后入读威尼斯的帕多瓦大学(Università degli Studi di Padova)取得博士学位。
这表明,16世纪的欧陆存在一个学分互认,学位互认,学科互通的大学体系,学术共同体,学者可以在西欧、南欧等地作学术旅行。
小王认为这得益于:拉丁语是欧陆通用语(lingua franca),这一定程度上由教皇统一教权和垄断圣经解释权保证,使得懂得拉丁文的学者在旅行时,总能至少在地方教堂与教士交流;同时同一种语言使得各地区学者用同一语言书写文献。后面,随着新教兴起,圣经翻译为各国民族文字,民族主义兴起,统一教权瓦解,维护学术共同体的方式必然发生一定变化。
注意:“学不下大夫”,这时的学问与平民无缘,与中国科举制大异。例如,维萨里在缴纳了十七个半达科特金币后才拿到博士学位证书。这显然不是平民能承受的。另一面,平民也绝难有机会学习拉丁文,今天都如此。
【图】欧洲从中世纪后期至20世纪期间,作为流通货币使用的金币或银币。威尼斯的金达克特(含3.545克99.47%的纯金)获得了广泛的国际认可,地位等同于现代的英镑和美元。图片来源:Wikipedia。2 -真正的好奇求知心与探索精神
中世纪可没有冰柜冷冻,维萨里也并不只在冬天做研究。维萨里的研究场景常常是很不美丽的,以通常意义而论。没有对新知无穷的好奇与探索欲望,不能研究尸体吧?尸味难闻吗?令人作呕吗?这是维萨里家中把玩揣摩研习的教具。 中世纪,为了获取“研究素材”:挖坟掘墓家常饭,偷尸运体等闲之。书中举了一个例子,维萨里一次偶然看到一副新鲜吊挂的罪犯尸体,冒着违反法律甚至教-法的风险,与朋友分几次,偷偷将尸体解分,藏在衣服下面带进城。
可能医学生物学探索总要在超先伦理道德一步。
【图】迄今最早一副解剖教学人体骨架(Jakob Karrer, articulated by Vesalius)。1543年,维萨里在瑞士巴塞尔,公开解剖了被处-决的重罪死刑犯 Jacob Karrer,其骨架被保藏在巴塞尔大学。图片来源:Wikipedia。3 -攀爬科技树的困难
时代需要“天才”。
自维萨里时代向前1000年,欧陆的生产力有本质区别吗?也许有。那么用于医疗的工具、方法,进而探索手段有本质区别吗?没有。
维萨里同时代学术人物中,优秀者不过能对一千年前的学说作注释和讲解,整理形名对应关系——列举不同来源但指代同一事物的名词。
4 -距离领悟进化论已经很近
早在盖伦时代,学者们就用从动物,特别是猴子,当然也包括猪,解剖中获得的观察结果,类比推想解释人体生理结构。这一做法一直延续到维萨里时期,特别是随着中世纪教-法愈发严厉,人体解剖愈发成为禁忌,人体解剖机会变得愈少,学者常常只能解剖动物。
如果能系统地对动物进行分类,并按类别总结对比解剖学差异,应当有可能从形态学、生理学角度观察到广泛存在的连续变化;而医者、学者类比猴子与人的生理结构差异,小王认为距离领悟进化论已经很近。
当然,系统的动物分类本身并不简单,是科技树上重要的一支。进一步地,观念上跳跃(Leap in faith)的困难有时要远远大于对现象理解的困难。
【图】天才永生。《人体的构造》中的一页插图是一副沉思的骨骼,右下方的石座上刻着拉丁文:vivitur ingenio, caetera erunt。含义为The talent of the Living, in Death other will be(天才永生,庸众泯没)。长久以原文载于微信公众号“小王随笔” @xiaowang_essay
“小王随笔” @xiaowang_essay 是小王叨叨唠唠的个人号,谈历史评时事,讲科学论技术。 大多时间,这是一个读书的公众号。
【小王随笔】往期读书文章
2020.6.19:简谈“为你,千千万万遍”的翻译,读《追风筝的人》
2020.5.31:《我是刘慈欣》:主流文学是人类的超级自恋
2020.5.28:《美国陷阱》侧写美国收监制度与合法奴隶制
2020.5.27:燕垒生短篇科幻集《瘟疫》
2020.5.21:日本国力上升期时的普通海员
2020.5.19:《三体X·观想之宙》
2020.5.5:蒙古铁骑今安在
2020.5.4:短评《柏杨白话资治通鉴》:“河殇文人”
2020.4.23:海明威的最后访谈:“你会抗拒一切不真实的东西”
2020.4.18:《基地》:阿西莫夫的思想实验
2020.4.14:《华罗庚》影响了最多人类的数学家
2020.4.5:极限条件下的群体心理:《三体》中的“球殇派”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