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讲演录》经典读后感有感

发布时间: 2020-08-15 09:46:2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6

《历史讲演录》是一本由[法]雷蒙·阿隆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4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历史讲演录》精选点评:●我不是要在35年以后重新写《历史哲学导论》,而是想要看看,今天比我更年轻的哲学家们是如何重

《历史讲演录》经典读后感有感

  《历史讲演录》是一本由[法] 雷蒙·阿隆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4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历史讲演录》精选点评:

  ●我不是要在35年以后重新写《历史哲学导论》,而是想要看看,今天比我更年轻的哲学家们是如何重新思考这些我已经搞了30年或35年的题目的。而且今年,我要在你们面前,试试看自己是否还能在这个问题上讲出一些新的东西。在这方面,我个人觉得知识分子生涯或者说哲学家生涯中有一种经验很有趣:哲学家们是那些互相之间最难理解的人,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语言。那些年轻而有才华的哲学家——比如德里达——的书我读上几十页都不知道他们在讲什么。就说德里达吧,他文辞的老练、思维的娴熟、谈起我所知道的问题时的那种细腻微妙——比如胡塞尔所说的几何起源——都让我觉得耀眼炫目。他对问题的诠释质量是无可辩驳的,他的智力高超是显而易见的。于是我肯定,当我不明白他在说什么的时候,他也一定在说一些有趣的东西——只是我不知道他的意思。

  ●和预期的不太一样

  ●比较喜欢前半部分,先是讲了几种对马克思的解读,存在主义的结构主义的什么的,然后过度到分析的历史哲学。把亨普尔—德雷之争放在英美分析哲学和大陆现象学—诠释学—存在主义的大框架下,视野真的很开阔了。后半部分偏政治史和国际关系,不太喜欢就草草看了。作为课程讲稿,真心很好很好。穿插在其中的评论,很明显得感受到雷蒙阿隆的自由主义倾向。

  ●谢skerry及yjq夫妇赠书,我会尽力将其乱入到历史的pre中=。=

  ●看到脑细胞坏死

  ●【在某政图书馆弄丢的第一本书】从事实和解释审视了历史学,也是社会科学因果推论的核心。

  ●非常值得一读的好书,算起来是黑哥推荐。虽然说是德国历史主义和分析哲学的融合,但在我看来最为最为精髓的几章还是他论说存在主义、结构学、客观化的马克思,以及在论证历史理性时对阐释学多角度的展开。不过这也可能是我的兴趣在历史哲学,而又太不喜欢分析哲所致。最开始附上的历史哲学书单极为有益。

  ●导师帮我买的,感动的一塌糊涂! 有这样的导师读研还有何求?

  ●快哭了,看得好累,改日再看一次。

  ●概念的精典论述,绕不过的书,值得反复学习。

  《历史讲演录》读后感(一):反思。。。

  这部著作非常值得介绍到中国来,这不仅因为《讲演录》本身的理论价值,也因为它的深邃内容一定大大有助于当今国人回顾历史、反思现在,从而更加有效地对待和处理种种历史和现实提出的问题。

  为啥短评论不行呢 为啥短评论不行呢 为啥短评论不行呢 为啥短评论不行呢 为啥短评论不行呢

  《历史讲演录》读后感(二):北大哲学教授力荐

  《历史讲演录》是被誉为二十世纪的修昔底德的雷蒙 阿隆的遗作。这部阿隆在1970年代法兰西学院开设的两门课程的讲稿文本堪称经典之作。在对多种学科进行了广泛、系统研究的基础上,阿隆顺畅地从哲学出发,经由社会学、经济学进入历史研究,取得了独特而非凡的成就:他尝试综合英美分析哲学和德国社会学这两大传统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讲述西方历史哲学和马克思的历史观的发展。他超越了相对主义和历史主义,而赋予历史研究以现代性:即极度注重“介入”,去克服单纯的史实性,从而让人生富于意义。历史对人既是奴役的也是解放的工具。这样的历史思考,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非常深刻的启迪意义。

  杜小真

  《历史讲演录》读后感(三):新的版本

  理解阿隆,很难用学科的眼光来审视;如果给他套上学科的外衣,那么阿隆将是支离破碎的,他研究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理解阿隆应该从他的问题入手,贯穿这些著作的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理解所处的时代,又不忘自己知识的局限”。理解时代,他选择了历史哲学作为博士论文,批评历史必然性和实证主义;他开展对工业社会的研究,分析战争和社会的变迁,寻找理解国家之间关系的工具;不忘知识的局限,他同各种意识形态(世俗的宗教)展开辩论。在展开论述时,他很均衡,一直在对话。和韦伯,和马克思,和克劳塞维茨,和萨特对话。在理论与实践之中,他也保持均衡,坚持“介入式的旁观者”(或译成“入戏的观众”)。

  这本讲演录,有一个三联版本,细读过;这个版本没读过,翻译的质量无法置评。

  这个讲座涉及历史哲学的基本问题,值得细读;因为历史哲学谈论的不单是历史是什么,他影响着我们的选择。

  :译文出版的阿隆的《论自由》读来实在难受,译者的名声就不说啦。建议找原版来读。

  《历史讲演录》读后感(四):消褪狂热的清凉药

  西闪/文

  莎士比亚在他的名剧《麦克白》里借主角之口感慨:“人生就是一个荒唐的故事,由白痴讲述,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毫无意义。”两个世纪之后,小说家福克纳以此为题写下了名篇《喧哗与骚动》。上世纪70年代,学者雷蒙•阿隆在法兰西学院的课堂上再度引述了这句著名的台词。只不过他着眼的不是苏格兰的贵族争斗,也不是美国南方的家族悲剧,而是一个比个人生活更宏大的词语:“历史”。

  难道到那个时代,历史为何物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以至于需要厚厚一本《历史讲演录》(上海译文出版社)来探讨它?要回答这一问题,有必要对现有的历史观重新加以审视。

  本质上讲,历史就是人生——无非是过往时空当中的人生而已。更重要的是,历史与人生一样,必须以价值判断作为脊梁。没有意义的人生不值得过,没有意义的历史不值得书写。如果不凭藉意义的灯塔,回望过去,后世之人看到的,要么是一团迷雾,要么是痴人呓语,充满难以理解的怒吼和噪音。

  然而说到历史的意义,首先要弄清楚的是“谁”的意义?这涉及一个重要的学术表述:“谁是历史的主体?”同一段过去,在有的人眼中是开国史,在另外的人看来却可能是败亡史;同一段记忆,一拨人称之为解放,另一拨人视其为抵抗。这都是主体转换导致的常见情形。事实上,由于人类很晚才成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所以“人类历史”的叙述出现得也相当迟。蛮荒时代,所谓“人”往往指的是自己部族里的成员,部族之外的那些直立行走的动物根本就是食物或天敌。即便进入文明,古人常说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也分明包含着这层意思。

  真正把人类当作一个整体来考察的历史观出自基督教神学:创世纪、伊甸园、堕落与放逐、原罪与拯救。围绕着罪与罚,普世的意义诞生了,历史中的喧哗与骚动从此就不难理解。即便出现踏平欧陆的阿提拉,或者肆虐一时的成吉思汗,欧洲人也能用“上帝之鞭”予以解释。东方的情况有些不同。例如中国也有创世造人的神话,但从来没有以此建立起一个信仰的体系。在传统的历史观中,天命才是关键词。围绕得道与失德的主题,历史成为天命予夺的循环,这几乎构成了二十四史的全部内容。这种天下兴亡的历史观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普世意义,足以用来解释王朝更迭、异族统治、农民叛乱等一系列重大事件。

  从文艺复兴开始,一直到启蒙运动,人类的观念发生巨大改变。神祗隐退,人性高张,理性的进步成为历史最重大的意义。与这一主潮相对的,另一股思想也涓汇成流,这就是历史主义(historisme)。德国史学家梅尼克认为,对理性主义的顺从,对因果关系的服膺使得人类的内心成了一块任凭观念涂写的白板,丧失了本该有的激情与自觉。而历史主义对个体意识、特殊性和多样性的强调则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类精神,从而赋予历史崭新的意义。(《历史主义的兴起》,译林出版社)然而他没有挑明的是,按照历史主义的逻辑,历史总是特定人群的历史——特定的个体,然后是特定的阶级、民族、国家等等。这个逻辑包含的危险,历史已经给出了证明。

  在两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中,理性进步的历史观彻底动摇了,精神至上的历史主义遭遇的失败更加可怕——对理性的蔑视使它彻底否认普世价值的存在,最终产下纳粹思想与种族主义的异形。就像历史学家卡洛•安东尼所说,在崇拜历史的同时,历史主义伤害的是个人的权利、正义以及人道。(《历史主义》,格致出版社)

  在《历史讲演录》中,阿隆思考的背景大致如此。在书中,他针对的主要是历史主义的变种,即马克思主义和存在主义,并试图用批判理性主义去搭救它们。在我看来,他的尝试未必成功,但毫无疑问,这种努力是非常贴近现实的。因为那时候的阿隆刚从六七十年代的思想风暴中脱身出来,其亲身经历必已化入思绪。

  阿隆的反思对于我们观察中国现实也不无裨益。事实上,由于政治的强大影响,中国的历史研究一直处境尴尬,中国人的历史观更是大有问题。一方面,我们要反省规律至上的历史决定论,这种观点造成的伤害实在太多了;另一方面,我们要警惕勃兴的历史崇拜,任其泛滥必会产生极端的非理性。我个人认为,《历史讲演录》是帮助人们消褪迷思的一剂清凉药。

  《历史讲演录》读后感(五):《历史讲演录》读书笔记

  [法]雷蒙·阿隆.历史讲演录[M].张琳敏.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9

从德国历史主义到分析的历史哲学

从德国历史主义到分析的历史哲学

  历史主义的波普尔表述:把历史看作是由人类所屈服的不可抗拒的力量所指挥、决定的。是一种历史的决定论表述。 3梅尼克认为是:人类历史由多样性决定。德国历史主义滑向了一种历史的形而上学表述,即人在时代中创造精神世界,这是他的作品。也是他的存在。4 这与诠释学和存在主义有关,他们试图重建或者复活过去,比如文献学。

  从这个角度看,历史认识本质上就是对他者的语言的诠释,可以是石头构成的语言,也可以是语言构成。哲学史就是诠释哲学著作,诠释就是试图对话。 5

  这样历史认识与诠释就混为一谈了,但又出现了诠释者的问题:过去的诠释是否和历史学家所属的当前有关?即存在本身的历史性。 6

  分析哲学对德国历史主义的影响:对于以动机为中介解释事件的科学有效性的质疑;语言的问题 12

马克思主义与元科学

  ·人的历史性的三层意思:人只能是在某种历史表象下存在,是社会性的【嵌入时态】;人类精神带有其时代或者其过去的特点;人是历史性的,有能力思考自己的过去,把自己与过去分开,并给自己一个未来。【区分时态】 21

  ·分析哲学作为一种“真理的逻辑”,对一个历史存在的历史认识毫无兴趣,他所追求的是,与过去有关的命题是否可能真、什么条件为真。分析哲学一开始与逻辑实证主义混在一起,能像解释雪崩一样解释1914年战争爆发吗?最终可能扩展逻辑实证主义的理论规范,使之能考虑人类活动的特殊性。22

  ·历史认识的总体问题:a 科学性:在怎样的考量中,历史认识构成了一种特定的科学?三种定义,a1个体关注,历史学家对马拉松战役感兴趣 a2 叙述,过去的事情沿着一条时间线 29 a3针对人类所思考的、不能被抽象的现实;b 总体性:b1逻辑实证主义所说的“解释”explanation和历史学家的“理解”understanding区分开。b2历史认识在微观和宏观之间摇摆;c 客观性问题 29-31

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个混淆的概念,既是主观的历史认识现象,也指客观现象或者人们所认为的客观现象。

  第一个定义是:历史是关于人类过去的认识。 89-90

  解释学传统观:对历史认识下定义时,把我们所有作为社会存在、同样作为历史存在的人所有过的经验当作出发点。 93

  ·经典问题:

  自然历史和人类历史本质属性有什么不同?99 区别在于:是否有一种抽走了人类意识中所发生的事的人类历史? 101

历史解释

  如果要在事件间建立联系,便有两种联系模型:

  A亨佩尔模型(演绎模型、涵盖律模型)涵盖了独特联系的法则的模型:只有在独特事件之间的联系能划归为一种普遍命题的情况下,才是科学解释。

  德雷模型(合理性模型):当人们把握了行动者所瞄准的目标,根据所瞄准的目的来解释人们采取的手段时,一个事件便是被解释了,成为能被人理解的事件了。 其暗示了人类历史对于自然历史的特殊性。 124

  历史学家所作的是重建和叙述,战役由行动者所经验过的印象替换为一种建构的现实;统一性在人们所经验的事情中已经预先成型了;正是修昔底德创造了伯罗奔尼撒战争这一统一体。126

  A亨佩尔命题相同的类型:有一条或几条普遍命题决定了,当E发生时,便会发生F;而当我们观察到在一个特殊处境中发生了E,于是便能通过上述情况解释F了。 131

  合理性解释为“实践三段论”:A想要达到目标X;A在某个处境中,在这个处境中达到目标X的手段是决定Y;因此他采取了决定Y 132

  这两种解释类型可以同时采用。

  假如A有效,则历史认识在本性上与自然认识没有区别,相反观点的人必须找到历史的解释学或现象学知觉;

  支持A的人认为从行动者意向解释与科学解释本质格格不入;

  重新引入了“理解”,解释学学派的中心概念。 133-4

  ·一些可能的立场

  历史学家大多按照德雷模型来书写历史,但是他们都错了。目的论模型或实践三段论并不是科学意义上的解释。但别无更好的方法,结论便是历史并非一种科学。只能尽可能努力地寻找普遍命题或演绎类型的解释。135

  但回溯性的可能性或者用普遍命题对独特决定做出的解释,优势也是不便之处是,一切事情在事后看都是可能的,而事先预测往往会错。 137

历史解释与理解

  亨佩尔模型的三重困难:

  哪些是历史学家解释事件时掌握的普遍性?

  休谟的问题:除了前件之外,还有其它原因吗?

  来自规律性连续的模型或必然性连续的模型,这一意向解释不同于科学模型 140-142

  德雷想要在合理性中重建必然性时,我觉得他错了。我们只能重现可理解性,而不是必然性。从参与者的意向来解释一种行为能使人懂得他的行为,而人们无法发现为什么参与者不能采取别的行动。145

本文标题: 《历史讲演录》经典读后感有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156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城堡 变形记的读后感大全黑麦奇案读后感1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