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诗人杜甫读后感摘抄

发布时间: 2020-08-12 09:47:0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3

《人民诗人杜甫》是一本由萧涤非著萧光乾萧海川编著作,文津出版社出版的324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2020-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人民诗人杜甫》读后感(一):人民诗人人民爱人民诗人人民爱以前我们评价杜甫,都是用“诗圣”一词,这

人民诗人杜甫读后感摘抄

  《人民诗人杜甫》是一本由萧涤非 著 / 萧光乾 / 萧海川 编著作,文津出版社出版的324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2020-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民诗人杜甫》读后感(一):人民诗人人民爱

  

人民诗人人民爱

以前我们评价杜甫,都是用“诗圣”一词,这更体现了一种“厉害”的风格,诗人之中的圣人,便是可以得到顶礼膜拜的程度,试想杜甫先生一生穷困潦倒,想来他自己也不知道能被得到如此高的赞誉吧。如今文风转为淳朴,则“人民诗人”更能体现“人民爱诗人杜甫”的社会风气了。从“人民诗人”一词曾经出现的纠纷,我们很容易想到那个和如今不一样的年代,包括曾经带给作者纷扰的“郭老”,那个年代曾经引发的种种文化上的不同意见。但对杜甫来说,他写诗、作诗、吟诗,更多是从他自己的生活出发,写出生活的本原、人民生活的不容易,以及社会动荡期间人民的颠沛流离,包括他自己的坎坷,肯定不是为了争夺什么桂冠,更不用说要什么虚名了。

这本小书从杜甫的时代开始介绍,以安史之乱作为杜甫时代的分割线,更是从“两种截然相反的命运”去描绘杜甫的人生,将他的生活分为4个时期,同时细细分析每个时期他的创作与生活。因为唐诗,所以杜甫。书中更是从杜甫的诗作入手,分析其中的思想成分,并将他的优秀作品和其中的艺术性详细解构,分析在那个年代中杜诗的先进性和人民性。早期的杜甫因为有良好的家境得到了很好的学习机会,成就了他学习的上升期;安史之乱造成的民不聊生让杜甫也无法安身为官,走向贫困道路的他因此更走进了人民,我们不知道这是杜甫的不幸(生活的不堪),还是幸运(因为更能体察人民的生活,创作变得更加现实和有力量)。在贫困的生活底层,杜甫还有一种“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追求,无疑给身处困境的人们提供了向往美好生活的工具。

文学作品的生命力,在于它能客观反映生活本身,并且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思考与探索。杜甫的诗歌就是一种极具生命力的作品,正是因为杜甫长期处于被困交加的境地,他写出来的作品更能客观反应人民生活的状态;正是因为杜甫胸怀天下、为苍生立命,他的诗歌更能咏叹出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正是杜甫写到老、学到老的坚持不懈,他终于成就了他“人民诗人”的美名。

杜甫诗作本身就是一种经典,对于经典的解析也可能成就经典。这本书写于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年头,距今已经有五六十年的历史,可是依然能给读者带来很多启示,这也印证了一个事实:只要是反映人民生活的,或者与人民生活相关的有生命力的作品,不会过时,历久弥香。我坚持用“人民诗人”评价杜甫,明知道杜甫先生不一定会接受,也要这么做的用意,就是表达我个人对于杜甫先生的“人民性”的仰慕。

20200727

  《人民诗人杜甫》读后感(二):人民或莠蒿,杜甫总是伟大的

  

看到书名里的“人民”二字,有点望而却步。“人民”是个特别大的词,与之相对应的往往空而虚,同时还带有浓厚的政治意味。这当然不仅仅是个人感受,作者在《附三:<杜甫研究>再版前言》中提到了“关于人民诗人问题”:“1962年我曾为《诗刊》撰写了一篇以《人民诗人杜甫》为题的纪念性文章。不料十年后经招致了郭老的诘责。……当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编辑同志把……《人民诗人杜甫》削去‘人民’二字改题为《诗人杜甫》时,……我还是同意的。”

究竟杜甫是不是“人民诗人”,萧老大概还是有些不服气的,大有“清者自清”之意。为何有此争论,也是因为当时的人对于文艺批评的标准与今不同。“毛主席告诉了我们文艺批评的两个标准,一个是政治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故而杜甫究竟是“剥削地主阶级”还是“人民诗人”,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稍有不慎,批评者就犯“阶级错误”。屈原曾经被称为“人民诗人”,杜甫则未必是,可见这顶“桂冠”在那个连自己是“人民”还是“阶级敌人”都不能确定的年代,仍需“御赐”才有效。

大约是为了证明杜甫的“人民性”,萧老在概述杜甫的生平和生活背景之时,给人一种刻意拔高的感觉。毫无疑问,杜甫是一个优秀而伟大的诗人,他的诗中常常涉及民间疾苦。这一是由于他生活的时代正直安史之乱,战争让中国民不聊生,举目皆是;二大约还是因为杜甫是传统意义上的儒家,“民为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恐怕杜甫更多由这些儒家的思想所左右。如果只是为了证明老杜是“人民诗人”而拔高得像姚雪垠笔下的李自成,带有强烈的“党性”,倒是大可不必了。

作为后来人,我们自可以站着说话不腰疼,但老先生写文章之时,情况大异,所以如此论述也不为过。但现在人来看,书中经常引用的各种语录,或是当时奉为圭臬地苏联文学理论,都值得再次权衡。文中还有一处,涉及胡风,虽未明言,但是反对的。

但这并不是说,本书无可取之处,抛开政治性,萧老先生对于杜甫作品的艺术性分析,还是非常有价值的。他借用顾炎武对司马迁的《史记》的评语来赞扬杜甫的诗歌:“不待断论,而于叙事之中即见其指。”又赞杜甫练字之精,一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短短十四个字便含有九层意思。这并非萧老先生的牵强附会,而确是杜甫的厉害之处。

杜甫对于后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白居易说“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韩昌黎赞“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可见杜甫在唐代已经是被广泛认可的。宋人更对杜甫膜拜有佳,王安石、陆游、文天祥都喜爱集杜诗句。清初《红楼梦》中黛玉教香菱作诗一节,也说明了杜甫是必读而且是必须精读的。

所以,杜甫是大诗人无疑,至于政治帽子,大概不会一直流传下去。何况,“人民”二字,借用杜诗,不过是“贵人岂不仁?视汝如莠蒿!”

  《人民诗人杜甫》读后感(三):更近距离地“认识”杜甫

杜甫是谁?倘若问出这样的一个问题,估计会让多数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大概会认为,怎么会问出这样一个问题呢?不知道谢灵运到底是哪一位也不为过,容易弄混王昌龄、王翰和王之涣三位也可以原谅,但要是不知道杜甫是哪一位,岂不是让人顿时无语吗?

先来隆重地介绍一下吧。杜甫字子美,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也就是所谓的“大李杜”——与之相对的“小李杜”,即是指晚唐诗人李商隐和杜牧。杜甫主要诗作主要收录在《杜工部集》里,主要代表诗作有“三吏”、“三别”以及《登高》《春望》等。从小学到中学,课本里的杜甫诗非常多。

对于杜甫,以前最深的印象就是他诗作中的浓郁的现实主义。虽然他不是普通民众阶层,却对普通民众充满同情,譬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譬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等——相比较唐代其他诗人,杜甫诗作的人民性体现得还是非常明显的,所以包括著名文学史家萧涤非在内的好多人称杜甫为“人民诗人”。萧涤非先生的原话是:“在我国文学史上……为劳动人民说的话却最多的人,不能不推杜甫。”

不过只可惜,杜甫生前虽然有诗名,其实穷困潦倒的时候更多,所以也可归于郁郁不得志的那一些诗人群体。或许正是因为不怎么耽于高官厚禄,所以杜甫能有更多的机会体会到普通民众的酸甜甘辣;也因此,他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不过还好,“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同为唐代著名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他的这两句诗已经足以说明情况。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其创作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力。

了解杜甫及其创作,当然应该去读一读《杜工部集》,但那个比较遥远——眼下比较近的,当然是看一看萧涤非先生的这本《人民诗人杜甫》,其中较为详尽地谈及了杜甫的时代、生活、思想、作品、体裁、影响等六大方面的内容,虽然不是什么“大部头”,却称得上是深浅得当。特别是其中在分析杜甫的思想时,既谈到了其思想的历史根源,又谈到了他的几种进步思想,对杜甫诗思想特征相当全面。

萧涤非先生认为,之所以杜甫能够成为一位伟大的人民诗人,就是因为一方面他继承了“儒家思想的中若干优点”;另一方面,他又能够在某些方面“突破儒家一些老教条的局限”。在杜甫的身上,忧国忧民的思想体现得也非常多——他经历了安史之乱,也曾有过亲身经历和见证;虽然有所局限,但却不影响他成为一位真正的“人民诗人”。

如果喜欢研究杜甫的创作,萧涤非先生在《人民诗人杜甫》中谈到其作品的“体裁”这一部分最值得好好看看——萧涤非先生曾著有《杜甫诗选注》,也是《杜甫全集校注》主编,他对杜甫的把握无疑是非常到位的!

  《人民诗人杜甫》读后感(四):活在人民心中的诗人

  

最近有一部名叫《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的英国BBC记录片火了,这是第一次以纪录片的形式,向西方世界详细地介绍这位中国唐代诗人。 “中国最伟大诗人似乎配不上他的影响力,在西方文化文明,沒有一个可以与他对比的形象,一个体现了整个民族共同的道德情感的人。”

《杜甫:中国最伟大诗人》记录片片花

该片让西方世界记住了杜甫,而在我们这个诗歌的国度,杜甫从未远去。他被冠以“诗圣”的称号,他写的诗被称作“诗史”,在今天,我们亲切地称呼他为“人民诗人”。

我们知道,李白被称为“诗仙”,王维被称为“诗佛”,白居易被称为“诗魔”,李贺被称为“诗鬼”,贺知章被称为“诗狂”,苏轼被称为“诗神”。却唯有杜甫在“诗圣”之外,被今天的人们呼为“人民诗人”。

毛泽东曾经对苏联著名作家费德林说过:“他(杜甫)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人民诗人。他的作品是中国后人艺术欣赏的不朽文献……也是给全人类留下的优秀文学遗产。”

《人民诗人杜甫》一书的作者萧涤非,在同名文章中说杜甫“在人民被奴役的时代,却要做人民的代言人”,“不管穷达,都要兼善天下”,“他热爱劳动人民,也喜欢劳动,并甘心为广大人民的幸福牺牲自己。”我们都熟悉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的最后是这样写的: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他的心中始终想的是人民,即使自己受苦也心甘情愿。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意图

《人民诗人杜甫》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杜甫传记,却完全可以和洪业的《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参照着来读。美酒与咖啡,其味不同,其境却相近。

萧涤非敏锐地意识到安史之乱前对杜甫施加的影响,他认为主要有四点,一是丰富了他的文艺修养,二是培养了他的豪迈壮阔的磅礴气魄,三是建立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四是加强了他对于封建君主、封建朝廷的信赖观念。由是,我们对他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人生理想才能有更清醒的认识,也才能理解杜甫虽屡遭现实的残酷打击,心中的理想却从未破灭的坚韧和执著。也因此,我们看到他不顾个人的生命安危,撇下妻儿一个人去凤翔寻找肃宗李亨,以期报效国家。

如果说时代对他施加了深刻的影响,那么杜甫的生活则对其诗歌艺术的养成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无论是读书游历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抑或是陷贼时的“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的深情,也或者是漂泊西南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死英雄泪满襟“的悲愤,都是养成杜甫诗歌艺术的土壤。

所有的经历都是人生的财富。萧涤非认为生活对杜甫产生了三方面的影响:杜甫经历的艰苦生活改变了他的阶级思想感情,滋长了他对统治阶级的憎恨,所以我们读到了”三吏“、“三别”这样的诗歌;艰苦生活也培养了他对劳动人民的热爱,杜甫热情讴歌劳动人民的诗篇可谓俯拾皆是;艰苦生活更为他提供了丰富的题材,使得他的诗的主题获得广泛的社会内容和深刻的政治意义,从各方面反映现实,反映人民的生活,杜甫的诗无愧于“诗史”的称号。

而关于杜甫的思想,萧涤非指出杜甫骨子里装的是儒家思想,说他是地地道道的儒家者流,驳斥其他论家认为杂有的佛、道思想。他分析了儒家思想的优劣,指出儒家对杜甫思想的深刻影响,比如主张入世、有为,杜甫一生正是积极入世、虽潦倒一生却从未放弃理想,不断奔波在理想的路上。

萧涤非尤其注重杜甫身上具有的进步思想,指出杜甫的基本思想是人道主义,自我牺牲的利他主义,我们从《又呈吴郎》这样的诗中就能感受他那颗热烈的心,在自己困难时仍然想着别人。萧涤非说杜甫善恶分明,爱憎分明,这个不消说,只需读他的诗就可以了。

此外,杜甫的思想中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的思想,这也是养成杜甫诗歌不可或缺的营养。但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他也批评杜甫的道地的封建意识,提醒我们注意杜甫的思想局限性。

关于杜甫的诗歌作品,萧涤非指出杜甫诗歌人民性的三大特征,广阔性、深刻性和真挚性,同时指出他的诗歌艺术性的总的特征是现实主义,具体则从形式的适应性、描写的客观性、语言的精练性和韵律的精严性一一加以分析举例。就杜甫诗歌表现出来的成就,说他是惨淡经营,我们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等诗句中一望可知。

杜甫身后涌现了白居易等一大批现实主义诗人,他诗歌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对后世有不可估量的影响。而在诗歌艺术上,学他的人之多难以尽数,他的即事名篇为现实主义诗歌创作大开方便之门,他的大胆、有所选择地以口语入诗冲决了诗歌的清高风雅。

杜甫的诗歌证实了一个真理:谁把人民装在心里,谁就会活在人民的心里。“人民诗人”的桂冠,不是哪个诗人随随便便就可以戴在自己头上的。它不是封的,而是杜甫用血泪写成的。

  《人民诗人杜甫》读后感(五):《人民诗人杜甫》:汉学伟人眼中的诗圣杜子美

杜甫是谁?

那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分别被后人称作“诗圣”、“诗仙”,二人合称为“李杜”。因为其经历了唐朝著名的安史之乱,亲眼目睹了战乱下的民不聊生和人间疾苦,所以在他诗作中我们常常能够读到类似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样感怀于天下,忧国忧民的句子,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萧涤非何许人也?

此人是山东大学教授,著名的文学史家,其知识渊博,古典文学颇为功底深厚,美、日等国的一些学者认为他是一位“汉学伟人”。 萧涤非擅长讲解杜甫的诗句,而抗战时期他所遭受到的颠沛流离之经历,使其更加深入的去研究诗人杜甫,并成为这方面的专家权威。或许正是因为如此,他的一些学生称他为“20世纪的杜甫”。

《人民诗人杜甫》可谓是集萧先生对于杜甫之研究的精华所在,详细的阐述了杜甫所生活的时代、所创作的体裁作品、以及思想影响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带领读者去看一看,一位汉学伟人眼中的诗圣杜甫杜子美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杜甫的时代

杜甫之所以会成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其所处的时代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对于杜甫的时代,可以以安史之乱为界限,分为两个时期来看待。

安史之乱前唐朝的社会经济繁荣,秩序稳定,带动着文学、绘画、书法等艺术的发展也是欣欣向荣。这一特点从与杜甫并称“李杜”的诗仙李白的诗歌中就能够感受的到。而杜甫的诗歌《饮中八仙歌》也充分展现了这一点。

安史之乱之后,国家山河经历了这样一次大规模的破坏性战争,生产遭到普遍性的破坏。到处是流血,到处是哀鸣,杜甫在其作品“三吏三别”中,深刻的反应了这一切。那时候的人们连最基本的生存都成问题,各种艺术自然也会备受摧残。

任何一个作家,都不可能超然于其所生活的时代之外。时代中所反映出的客观现实,碎玉一个作家的生活、思想以及作品都会产生的、影响,甚至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杜甫之所以会是杜甫,安史之乱之后的这一历史时期的影响是相当巨大的。或许如果没有安史之乱的发生,就不会有今天我们所知道的杜甫。

杜甫的思想

思想与人格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它决定着其作品的创作方向与影响力。“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不管在什么时代,都是一个能够被称之为伟大创作者所必备的条件之一。杜甫之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伟大的诗人,也正是因为他具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

与杜甫同时代的诗人有许多,他们同样经历了战争的颠沛流离,目睹了战火所带来的民不聊生,这其中或许有人论才华学识并不输于杜甫,可为什么只有杜甫被后人誉为“诗圣”,认为其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这或许还是与杜甫的思想与人格有关。一个思想落后,人格低贱、性格麻木的人,即便是他满腹才华,看到过经历过这人世间的现实疾苦,也只会是下意识的选择熟视无睹而已,更不要说像杜甫一样写下那些反映当时现状的诗篇了。

杜甫的作品

据说杜甫一生写了将近三千余首诗歌,大约有一千五百多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他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之人的影响及其深远 ”按今天的话来讲,他可称得上是一位高质且高产的诗人。

一部《杜工部集》既是杜甫的一部诗歌作品合集,也是他对于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忠实记录。

杜甫的诗歌被认为是“诗史”,并非没有一定的道理。他悲天悯人,感时伤事,用自己手中的笔,在纸上将当时人们的实际生活展现了出来,深刻且广泛的反映出了人们在战争影响之下的痛苦生活。杜甫的诗歌中,有不少饱含着遭受不幸的人们的血与泪,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心中的渴望。他的诗歌不仅仅具有艺术性与广泛性,更是具有深刻性与真挚性。也正是因为如此缘故,他才会被称之为是一位现实主义诗人。

或许碍于时代条件的影响,以今天的视角来看待《人民诗人杜甫》这本书,会不免有一种陌生之感,但是书中对于杜甫诗歌的思想分析和作品影响力解读,还是很有一番独到的见解的。作为大家之作,即便是在今天,对于对杜甫以及其作品感兴趣的人来说,此书还是可以选择读上一读的。

本文标题: 人民诗人杜甫读后感摘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141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线上志愿辅导心得水下焊工的读后感大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