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影文化史》读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 2020-08-09 09:46:5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5

《迷影文化史》是一本由李洋著作,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3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迷影文化史》精选点评:●就像对阅读行为的历史所进行的考察也会产生一系列关于读者、编辑、书商、出版商、图书管理员的传奇叙事一样,正

《迷影文化史》读后感1000字

  《迷影文化史》是一本由李洋著作,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3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迷影文化史》精选点评:

  ●就像对阅读行为的历史所进行的考察也会产生一系列关于读者、编辑、书商、出版商、图书管理员的传奇叙事一样,正出于对某物的热爱和着迷,人生的一切才会都围绕着这个核心书写。迷影亦是如此,迷影者不需要是电影的生产或制造者,但是对他来说,电影作为一个生活方式却无处不在。

  ●怎么说?很多东西没说清楚,逻辑同样不大清楚。其实就是心没用到,且不好看。应该去看看新星的《日本AV影像史》,那才是认真做“史”的节奏。

  ●溢美之词贯穿全篇,文辞苍白枯燥,大体搜集了电影诞生初贡献者们(尤指法国)的努力。 阅读请注意,①本书指向性太强,想了解电影史不适合,范围狭小,②如果真想对书中某人详细了解,请单独买某人传记,因为书中介绍偏主观性强且不详。

  ●影痴的故事

  ●“特吕弗门遵循对电影的一种稳定、持久和虔诚的热爱,而不服从任何一个体系,这种迷恋和热爱在他看来是电影所独有的,在各种一书中,只有电影——这种真正的影像时代的艺术,才能让公众产生原始的、自发的、持久的迷恋。”【一部需要重读的书,要做笔记的地方太多了。】

  ●书名取得有点大而不当,其实主要限定在几位法国影人的迷影轶事及其影响,如果改为《迷影传奇》之类的也许会好一点,也更具卖相,至少不像文化史那么令人望而生畏。书中资料详实、文笔生动,行文明白晓畅、激情四溢,并无晦涩枯燥之感,读来兴趣盎然,读罢颇有收获。总之,作为迷影入门书,你值得拥有。

  ●您還是不要寫書了好嗎

  ●我是不相信魔鬼的,希区柯克也不会相信。如果真的存在魔鬼的话,那大概就是姜文本人,集暴戾愚蠢残忍骄傲于一身。就像里维特所批判的那个张开翅膀的镜头,此作者喜欢姜文是道德问题。

  ●这本书严格来说应该叫做《法国迷影文化史》。书名虽然起得稍为大了一点,却无损该书是一部为迷影文化正名的佳作。迷影精神,就是影迷的信仰。

  ●作者借用法国迷影文化史来梳理了一遍欧洲文艺电影所培养的几代迷影文化的积淀,语言简练,虽然是偏于人物文化史,但叙述很清晰,史料详实,非常易读。对于巴赞、侯麦、特吕弗、戈达尔这一代大影评人心心念念的电影热忱我们这一代人或许感触不深,但作者的文字帮我们还原了那段慷慨激昂的历史,深有启发。

  《迷影文化史》读后感(一):如果你想知道点八卦,去看吧

  痴迷,推动发展。说是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看电影史,但是

  一,每一种不管是文化艺术还是科技的发展都是由一些痴人推动的,感觉是拿出来一个茄子告诉所有人,“看啊,这是茄子!”

  二,除了第五篇是讲安东尼奥尼的,而且还不忘记和特吕弗比较,都是讲法国。那既然如此,何必要用那么大的书名呢?虽然电影是起源于法国,但进步不全是它的劳动成果吧?帽子戴大了。

  不过,我还是看到了东西,有八卦也有干货。但是干货甚少。

  《迷影文化史》读后感(二):这是一个积极的“还行”,几乎可以“推荐”

  书中提到的法国人偏多,支持不了“迷影”改变电影史的论点,也许改变的是局部电影史。

  文笔好,干净、平实、清楚。

  可以说是影迷写个资深影迷的情书——可真够陈词滥调的,我。

  印象深的,是安东尼奥尼对罗西里尼的不喜欢,来自一个很小很小的细节:工作的时候,别人都坐着,罗西里尼则一直躺在床上。

  我喜欢安东尼奥尼,明显。

  对特吕弗“文化正确”和“政治正确”之间的区分很有意思,但没有解释清楚什么是“文化正确”。

  《迷影文化史》读后感(三):迷影文化史不知道还有没有第二部呀

  特吕弗死后,让·杜谢所说的“两个斜面”并没有真的分离,而是开始寻找新的连接方式。一些年轻的、带有作者色彩的导演,他们的电影在商业上也获得了难以想象的成功。看电影就去http://www.zhj2.com,我感觉应该非常不错的说,所以,连接“作者电影”与“商业电影”这两种“斜面”的“话语屋脊”不是特吕弗,而是特吕弗毕生坚持的对电影的“无差别的爱”。

  《迷影文化史》读后感(四):《迷影文化史》读后感

  本书中规中矩,笔尖也留有作者风骨,通俗平易中悄悄灌入人文知识和专业背景。第一个导演——梅里爱(后来2019年,有部叫作《雨果》的电影纪念他),第一个影评人——德吕克,电影的教堂——朗格卢瓦的法国电影资料馆,电影的传教士——安德烈·巴赞,新浪潮的旗手——特吕弗&戈达尔,电影之子——塞日尔·达内(90年代初死于艾滋病)……还有作者论、服丧理论、希区柯克症候……

  也有历史的情趣:安东尼奥尼的电影生命(中国插曲),1968巴黎五月风暴的六八风味,画家之子让·雷诺阿迷影的败家人生,特吕弗与戈达尔的公案……

  概言之,本书基本达到了绍介法国电影文化中影迷历史的目的。立传的迷影人要么是作为知识分子的影评人——不论其一开始是否在艺术领域获得承认,要么是迷影人转变身份后的导演,只有一个朗格卢瓦是例外。

  显而易见,本书描述的历史视野确实狭窄了一些,且不说迷影文化史只局限于法国一隅,置欧诸国与美日不顾,单就其历史论述而言存在精英主义偏向。瑕不掩瑜,本书较好完成了写作的目的,给读者带来了阅读的喜悦和知识的丰富。

  《迷影文化史》读后感(五):短评超字数了

  题目起大了。『法国迷影文化史』还差不多。

  切入点很特别,刚开始的时候我还在想会不会有点牵强,看完了觉得这些不同领域的人物确实都是因为迷影而联系起来的。

  达内的那一章和我的知识面相距甚远,看着费劲。

  要不是因为法国人对于理论,思辨,定义的热爱,我也很难想到其他地方的影评人会那么激烈的争夺话语权,对于理论的解释权,对于概念的定义,并那么紧密的将这些都和意识形态纠缠在一起。

  希区柯克的那一张绝对是最精彩的。

  “为了在他的文章与夏布罗尔的访谈之间建立起有说服力的关系,特吕弗做了大量的研究。最终,他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希区柯克在说谎!”

  !!WTF!!

  这也忒囧了吧!!

  特吕弗,你是要闹那样啊?

  你简直就是那个年代的韩寒啊!!

  quot;他像他的电影一样,把自己严丝合缝的藏在表象背后,这是一种自我隐藏,自我保护的创作方法。希区柯克“全部创作的秘密”在于他巧妙的“在好莱坞,公众和影评人面前隐藏起来,躲在电影背后去勾引,诱惑,哄骗和恐吓他们,把自己伪装成一个单纯的花边新闻爱好者”"

  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那希区柯克简直成神了。

本文标题: 《迷影文化史》读后感10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126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男孩日记》读后感锦集《我的零售人生》读后感1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