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日记》是一本由[法]菲利普•格兰伯尔PhilippeGrimbert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168图书,本书定价:16.00元,页数:2019年9月,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男孩日记》精选点评:●承诺,soulmate,和疯狂的本质。作
《男孩日记》是一本由[法]菲利普•格兰伯尔 / Philippe Grimbert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168图书,本书定价:16.00元,页数:2019年9月,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男孩日记》精选点评:
●承诺,soulmate,和疯狂的本质。作者不愧为精神分析学家,描述精确而深刻。没觉得这本书和Gay有什么关系,它的优越只针对我。
●内心的疯狂与表面的平静
●几乎每一页都要摘抄--最糟糕的相遇就是遇见最美好的你。拆开我们的是谁也无法预料的因素。
●看到后来我才知道这是关于精神分裂的书,芒择和卢普的友谊是一段通向坟墓的导歌,那些死去的亡者都有着非凡的精神状态,而活着的生者也是很久之后才正式了自己的无常
●一般 小说本身没有太多吸引我的地方
●一口气把书看完,不知道应该怎么说,是为芒铎惋惜,还是恨卢普一次又一次,玩弄友谊,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隔在他们之间的从来是别的什么东西。
●要有一定的精神分析知识才能看懂,而且里面还有通灵术神马的
●An FDFL Translation
●这个故事里没有女孩,只有两个男孩。他们的故事不够荡气回肠,但足够惊心动魄。在我心中,两个男孩之间只是爱,是超越性别的无法分开的深沉的爱,直到他们的一方去向阴间,示意留下的那个。人生中第一本让我难受到撕心裂肺的书。
《男孩日记》读后感(一):我不懂
“盧普所有時間都在別處度過。已經三次沒來赴約。該和他說永別了。”
不,這個故事里沒有女孩。只有我們倆。事情再簡單不過。本沒有什麽能讓我們分開,不管是木十字還是鐵十字,不管是生離還是死別。我們間沒有過愚蠢的爭鬥。令我們決裂的是別的事情,茫鐸,某件一開始就存在卻還沒有人能想像到的事情。
“我將看到的,你的眼睛也會看到;我將聽到的,你也會和我一樣清楚地聽到。這是我的日記,茫鐸,一切全在裏面了。你會發現你自己也寫得出來。這日記就是我們,就是我們的生活。”
而當十月修剪完老樹的枯枝,
繞著他們的碑吹起憂傷的風,
他們定該感到生者薄情寡意,
還如此酣睡在暖暖的被窩中...... 夏爾·波德賴爾
《男孩日记》读后感(二):又是一场宿命
有一对死党,从摇篮时代就认识,分享着人生中无数的第一次,相互热爱,毫无保留。但是渐渐地,A无法忍受这段不能承受之重的友情,开始和B疏远关系,而B全部洞察却假装视而不见,在日记中继续书写着两人完美无间的友谊。
在一次重大约定中,A放了B的鸽子,B默默地疯了= =,治好了之后B对这次遭遇只字未提,和A和好如初。然后,A又放了好几次B的鸽子,B受不了了,终于决定和A决裂,再然后,B又默默地疯了= =
A对精神分析产生了强大的兴趣,成为一名热衷精神分析的学生。而B,终于宿命般的,成为了一个精神病患者。
书里用着重号标记了几句话,以示点题:“精神病患者不是后天才变成精神病患者,而是生下来就是精神病患者!”以及“想疯的人不疯!”A看着B,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宿命!
这种无法遏制的坑爹之感到底是闹哪样啊= =!
《男孩日记》读后感(三):是谁松开了对方的手
一天就看完了整个故事,看到结尾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它的确像介绍的一样"这个故事里没有女孩,只有两个男孩。事情再简单不过。当然,时光流转,也曾有一两位美人出现在故事里,可三两个来回,便又消失不见。"
从一开始就埋下伏笔,我们不会离开彼此,我们不会相互透露彼此间的爱.
我认为芒铎觉得自己在这里不合时宜,他是一个意大利人,而这是巴黎.遭受别人的排挤.但卢普是他的好朋友,每周都有固定的时间见面,经常在一起玩,他没有嫌弃他妈妈的口音....芒铎信任卢普,虽然他一次又一次背叛他,但他内心还是觉得他会回来,因为他们有许多共同的回忆.直至长大后他们有各自发展的方向,卢普开始渐渐疏远了这个老朋友,卢普认为没什么这只是家常便饭.但芒铎不同,他彻底崩溃了.
我恨卢普没有做最后的坚持,就像对妮娜,碧佳一样没有信守诺言,总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而没有想到其他人把他放在了第一位,就像书中所写"不是别人要依赖你,而是你在依靠别人".
是谁松开了对方的手?
我们俩是谁导致了这场糟糕的相遇?
《男孩日记》读后感(四):我用你的双眼看见了一切
《男孩日记》的作者菲利普·格兰伯尔是法国精神分析学家,曾出版过许多精神分析类的专著,也出版过若干小说。他从来不会放弃自己的职业优势,在这部小说里他同样在书写其擅长的东西。
但是我们大可不必正襟危坐,用一种严肃的眼光剖析书中种种相关的深奥的精神分析领域的迹象。作者也并没有要我们这样做的打算。我们可以把这本书看成是成长类小说。小说主人公卢普从小就有一好友芒铎,两人整天形影不离。故事围绕着的就是这两个人,也就是书名中指出的两个“男孩”。他们一起经历成长的蜕变和抉择、爱的初体验以及痛苦。许多人把它归类为同性恋题材的小说,其实并不确切,甚至相去甚远。
作者在小说中埋下了诸多伏笔。日记本的出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它同时也可以作为精神分析的重要依据。卢普与芒铎的矛盾一直存在,时间在其中作为让其发酵的条件。日记本记录了一段完美无瑕的友情,它并不真实,更多的是芒铎过多的苛求以及极端的理想主义。这才是矛盾真正爆发的原因。
作者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那便是:精神病患者不是后天才变成精神病患者,而是生下来就是精神病患者。当芒铎发疯的时候,卢普则陷入了自责中。作为朋友,他不但没能帮助芒铎,而且很多时候是他把这辈子最重要的一个朋友推向悬崖。在两人进行了近乎癫狂的长时间对话后,不幸的结局还是发生了。从作者提出的观点到后来整个事件的发展,透露着一种让人不寒而栗的预兆。
也许这个故事并非作者一直强调的关于两个男孩的故事。当中提到的还有卢普的小妈妈妮娜、忘年好友佳碧的离世。这些小片段串联起来使故事最后的走向不仅仅是单面的精神领域的探讨,它还蕴含着深刻的生死哲学。整部小说的基调是灰暗的,它不至于将人引向绝望,但也绝无给人希望的意图。
故事开始前《恶之花》诗句的引用:“而当十月修剪老树的枯枝,绕着他们的碑吹起忧伤的风,他们定该感到生者薄情寡义,还如此酣睡在暖暖的被窝中……”便是给故事的氛围做了最为恰当的铺垫。
《男孩日记》读后感(五):谁是你的卢普?
你曾经有没有一个朋友、亲人、爱人甚至路人,与你分享你们才能体会的一段夹杂着复杂感情的经历。我们都不是单纯的个体,生下来就是依赖其他人而活,这种依赖感太普遍太频繁,以至于我们基本淡忘。芒铎无法淡忘,他把全部的信赖和爱都放在卢普身上,压得卢普喘不过气来,渐渐地有了三次出逃。
一开始暧昧模糊的词句也让我觉得是同性之情,但越往后看越打消了这个念头,人们对友谊的看法简直到了可笑的地步,似乎只能浅显不能深入,深入便是异样的目光,无论是男男、女女还是男女之间。
很难说是芒铎选择了卢普还是卢普选择了芒铎,这段愉快过、纠结过、阳光过、阴郁过最后终于要了命的感情是注定的。很多人觉得卢普是芒铎一生的救命稻草,甚至作者字面里的意图也似乎是如此。那卢普呢,不是芒铎曾在他生命里占据过如此重要的位置,他还会是我们看到的卢普吗,根本不是了!还有妮娜、佳碧,他们看上去依赖卢普,因为我们都把自己当成卢普了。多糟糕的一件事情,把自己标榜为不折不扣的正常人吗?卢普依赖这些人成长,他们每个人去了的时候,卢普是不是也都跟着死过一次呢?我总觉得,卢普反倒是这个故事里最大的依赖者。
虽然最后对芒铎的描写有些吓唬人,但是我自始至终也没有觉得他是无药可救的疯子,即便作者和卢普甚至灵魂向导一再强调他是与生俱来的精神病,我依然不这么认为。
芒铎的结局令人叹惋,又像必然,作者有没有生命关怀的意愿我不敢妄加揣测,但是至少这篇带给我的意义是多层次的,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当你的信赖(也就是依赖,我们依赖着任何一个人)和信仰已随着时间慢慢崩塌的时候,谁会是儿时那个看似正常的小孩,无所畏惧的玩着不放弃的游戏?不会有,我们每个人都不会有!只是芒铎不愿意做一个活死人继续接受一次又一次的背叛。所以,若说芒铎是疯子,那我们都有做疯子的潜能,也许我们天生都是精神病,只是等待着那一触即发的时刻······
我等待真正能和我深入讨论这本小书的你!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