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帝位之争史事考读后感精选

发布时间: 2020-07-27 09:41:2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20

《清朝帝位之争史事考》是一本由金承艺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31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清朝帝位之争史事考》精选点评:●因为成书较早的原因,很多观点有问题。●作者自以为是的论据,不足以为信,作为史料,很失败。但

清朝帝位之争史事考读后感精选

  《清朝帝位之争史事考》是一本由金承艺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31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清朝帝位之争史事考》精选点评:

  ●因为成书较早的原因,很多观点有问题。

  ●作者自以为是的论据,不足以为信,作为史料,很失败。但是此书可以刺激本人查阅史料,重新考据的动力

  ●不太了解学术史。当时《皇清通志纲要》还是秘本的存在……作者的满族认同表现的很强。第一篇里的奏疏,反应出矿税监们如何在地方上聚集力量打土豪

  ●说雍正帝的名字是抢了十四弟的,这脑洞未免开太大了吧

  ●作者想象力似甚丰富。

  ●一家之言。这书定价虚高。

  ●言世宗放弃本名改作与“胤祯”音同形似之“胤禛”,并湮灭一切相关记录,又言其占用十四弟之名,迂曲至极,类小说家言。惟以晚清几篇见佳。

  ●沒有想像中差

  ●据说新版有删节,看来封面弄污的老版还不能丢……

  ●本以为会是一本较无聊的论文集,读完发现很有意思;论据不足时,用逻辑来反证,似乎也不是说不过去?

  《清朝帝位之争史事考》读后感(一):我的疑问

  #

  金承艺考世宗入承大统,以胤禵原名胤祯入题。取“传位皇十四子”,改“十”为“于”这一民间说法。我以为不足取。“于”古写,当是“於”,不可能改动。雍正改胤祯为胤禵,或与雍正原名“胤禛”有关。禛与祯,两字相差太近,读音又同,民间以为误,以犯讳而改之,非大关节处。

  #

  又金承艺考隆科多事。以为隆科多篡改圣祖遗诏。此说也有问题,隆科多为圣祖大渐之际佐命之臣,然佟氏随爱新觉罗入关以来,向受高爵厚禄,有“佟半天”之称,无政治投机之必要,篡改遗诏之举,招致灭族之祸,隆科多必不敢为。

  《清朝帝位之争史事考》读后感(二):一本被高估的书

  这个书 被不少人高估,书稿内容成书于20多年前,甚至更早,作者在台湾资料有限,加上其人比较富有想象力,不少说法没有办法得到同行认可,比如雍正改名篡位,借用14名字夺取皇位,比较离谱。另外使用朝鲜人的所谓资料 证实自己的判断,明显无法服人,朝鲜人如何了解中国高层内幕?只有听取传言加上推演,这就如同香港和其他海外媒体恶意预测大陆政治一样,研究大陆相关问题,使用那些爆料能服人吗?另外坚持隆科多 雍正合谋毒死康熙,雍正篡改时间,召14回北京,都是没有办法做实的事情,没有资料,但是金确使用逻辑推理方法去进行考证,并被某些无知之徒奉为圭臬,极端可笑。深肖朕躬,金某认为是胡扯,但是对大量留下的资料视而不见,仅仅以性格不同,就否定攻击雍正是胡扯说谎。完全是武断,典型根据个人爱好使用资料,随意编排官方史书。

  涉及雍正继位问题,不少学者其实思路有问题,坚持阴谋论,武断下结论,比如史料篡改,销毁了,但是那些档案销毁了,谁也说不出,杨珍说有康熙传位14的诏书,找不到,后来雍正发现了 销毁了,这完全不合逻辑和事实。这个案件目前为止没有办法得出明确结论,阎崇年说继位说没有办法从情理上说服对方,这个话很好,事实没法辩论,只有情绪了,比如爱新觉罗恒源,杨珍是典型。个人以为雍正夺嫡的资料也就那么多,过于穿凿也没意思,存疑最好

  《清朝帝位之争史事考》读后感(三):论据不足,不足以为信

  总的来说哦,这本书的某些观点很有新意,也很有作者的见解,但是,个人觉得,这本书作为考据的资料话,说服力不高,有很多证据都相当不足,是作者自己想当然,没有足够的史料能够支撑他的观点,即使作者本人在学术界被捧上了很高的位子。

  最明显的就是说“胤祯”和“胤禛”的名字争议。个人完全不同意作者的说法,阎崇年帮这本书作序,也是在序言中间接驳斥了这一观点,第三页上就有明确的说明。

  至于兄弟两人同名的嫌疑,不知道为什么金先生只会质疑胤禛,不可否认确实因为我是四爷党所以对此说法相当不满。就史实来说,金先生此番言论也立不住交。

  乾隆给自己的儿子取名,在皇五子永琪在世的时候,就给皇十二子取名为“永璂”,想问金先生,这又怎么说?我确实不懂满文,但至少在汉语当中,这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模一样,还有乾隆的两位公主,孝贤皇后的“和敬”公主,令妃的“和静”公主,这两位公主的封号也是读音一模一样,不知道金先生又要如何解释。

  关于金先生说康熙满文遗诏上写的是“胤祯”,所以胤禛才给自己取了这样一个名字来证明康熙是传位给他,个人觉得此观点太荒谬。不说其它,难不成“四”和“十四”这两个数字在满文还是一样?皇四子与皇十四子大家分辨不出来?还有,假使胤禛真的改名,即便四与十四这两个数字在满文中的写法也没有多大差别?那么,请问遗诏上“雍亲王”三个字的满文难不成也还和胤祯当时的封号在满文上还是一样的?真不知道金先生所谓的学术考据是怎么来的,还是干脆直接说那满文遗诏也是假的好了。

  综上,这本书作者本人自以为是的地方太多,所谓的观点,根本就没有经过考据,令人信服的史料作为依据,对于历史不熟悉的人来说,太容易被误导,不建议对清史没有了解的读者来看这本书。从另外一方面来说,这本书是彻底刺激了本人重新查阅史料,彻底考据的激情,尽信书不如无书,大家自己做衡量

  《清朝帝位之争史事考》读后感(四):陆灏:八旗子弟

  八旗子弟

  安迪(上海)●东写西读

  中华书局新近出版了一本《清朝帝位之争史事考》,作者金承艺。据封面勒口上的介绍,金为清皇室后裔,一九二六年生于北京,曾在北京大学政治学系读书,一九四九年赴台,历任淡江文理学院讲师、中研院近代史所助理研究员,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担任胡适私人助理,一九六二年起受聘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一九九六年病逝于墨尔本。

  记得唐振常先生生前曾跟我说过这个人,唐先生的那篇《所遇胡适门下一人》,说的就是金承艺,但隐去了姓名。唐先生在一九八三年访问澳洲,墨尔本大学派金承艺来接待。“他个儿高人胖,一副魁伟之相。开口说话,道地的京音。客厅里一幅画,是溥心畬的手迹;一张条幅,是胡适所写,字画上款都写有他的名字。”那天他滔滔不绝地讲个不停,他太太不断提醒他该去大学了,他才慢条斯理拿出几件东西送给唐先生。

  下午活动结束,他说要陪唐先生去墨尔本美术馆参观,又说时间尚早,不妨到公园小坐。坐在湖边谈了很久,唐先生几次提醒他是否该走了,他总说不急,关门之前赶得上。但等他们到了美术馆,却已经关门了。“我才感到他有些漫不经心。”

  多年以后,有个朋友从墨尔本大学来,对唐先生谈起此公,竟颇为不屑地说,他在系里已经无法开课了,只是懒洋洋地讲《三国演义》,不时有几个学生坐在下面,也是懒洋洋地听他讲故事。这位朋友甚至还说:“有人问我清朝为什么会亡,我说,你们去看看某某某就明白了,八旗子弟就是这个样儿,焉得不亡。”

  唐先生虽然觉得这位朋友的话“其言或过”,但也很为金承艺惋惜:他本来有条件可以做学问,可惜他竟白白浪费了,只留下八旗子弟形象的不美之名。

  我读了这本《清朝帝位之争史事考》,觉得唐先生还是对这位“八旗子弟”不了解。书中对雍正篡位的几篇考证探幽发微,非常见功力。可惜唐先生已不能看到这本书了,否则,我相信一定会改变对他的评价。(全)

  《清朝帝位之争史事考》读后感(五):治史本来该如此

  本书的主体是清前期,我却“买椟还珠”,只读了晚清部分。

  踏实、细致、严密是作者治史的风格,所考索皆时人不屑一顾的细节,但立论大体皆确凿不磨,为研究“大问题”者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恭亲王之“恭”字,究竟是道光帝所封,还是咸丰帝所封,看似小事,但对理解咸丰朝政局甚有帮助。吴相湘先生见识甚高,钻研故宫档案有年,此处却有疏忽,故其推论皆误。道光帝确实在两兄弟之间难以抉择,故御书立储诏书的同时,也下了封皇六子为亲王之诏,但“恭”字却是咸丰帝即位后所加,证明咸丰对其弟十分了解,敢做敢为是其秉性,故在封号上做文章,提醒鬼子六。但皇兄无能改造皇弟,六爷后来的谨慎,是皇嫂慈禧不断敲打的结果。

  慈禧太后家族考将所有人物排比列述,让人得以窥其全貌,也纠正了很多流行的说法。最重要的是证明载漪福晋中并无慈禧侄女。此说流传甚广,连恽毓鼎这等史官都误信。

  同治帝临终欲立载澍为储的说法同样是误传,作者从多个方面加以考证,结论应该是难以撼动的。至于同治帝有无给师傅李鸿藻立储诏书,作者出于谨慎,不敢下结论,比随便肯定和否定要好。

  吴可读《罔极编》手稿的发现,意义极为重大。此前甚多史家根据掺假的《罔极编》研究慈禧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的表现,原来都是空中楼阁。白克浩司不仅伪造了《景善日记》,还对《罔极编》做手脚,至此终于真相大白矣。

  作者进一步怀疑,《景善日记》虽伪,但可能包含真材料,理由是当时的欧洲汉学家其实不具备全面伪造《景善日记》的能力,有些生活细节老外无法凭空捏造。我猜测,白克浩司等人可能得到过一份景善日记手稿,为制造轰动效应,由他们设计,请中国文人或日本精通汉学者加以全面改造,日本人的可能性很大,文中有些虚词如“以”字用法,从小读中国书的中国人不会那样用。

  写李连英的一篇,体现了史家风范,只将可信的材料加以考释,不能确定者存疑。作者写作此文时《宫女谈往录》应该尚未面世。若将两者一起参证,真实的李连英已经呼之欲出。

  [按:据作者所言,正确的写法是“李连英”而不是“李莲英”,金先生跟李总管家有些亲戚关系,应该可信]

本文标题: 清朝帝位之争史事考读后感精选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060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杭州失踪案:所有的不幸和灾难都是遇人不淑、识人不清《京城流氓编年史》的读后感大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