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中》经典读后感有感

发布时间: 2020-07-21 10:53:5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26

《诉讼中》是一本由周翠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页数:1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诉讼中》精选点评:●藏书阁打卡|通过“纳粹地下党”这个“巨型诉讼”得以一窥德国司法体系和诉讼过程的面貌。作者的整个叙述过程援引判决书、媒体报道、

《诉讼中》经典读后感有感

  《诉讼中》是一本由周翠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页数:1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诉讼中》精选点评:

  ●藏书阁打卡|通过“纳粹地下党”这个“巨型诉讼”得以一窥德国司法体系和诉讼过程的面貌。作者的整个叙述过程援引判决书、媒体报道、上诉材料…有点像“没药花园”的扩充版,但是因为涉及政治、种族、右翼而显得比较枯燥。整个案件比较复杂,又因德国司法高文明和讲人权,而不断被引申出很多细枝末节的东西来拉长战线,最后消耗掉近3000万欧元的巨资,吃惊。一场影响力如此大的刑事诉讼,也许会促进德国司法更完善吧。“刑事诉讼恰如一面凸透镜,让人们可以对庭审中的人及其心灵深渊进行细致观察。”#004

  ●纳粹地下党诉讼事件总览,真,零度写作,尽可能客观地呈现,这种风格的选择和讲述的内容表里合一,“如果涉及真相和正义,时间和金钱都无关紧要”,嗯,花了5年,总共2800万欧元。看到了厄齐尔事件也是大型没想到。德国这些年涌入的移民和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实在是看了都觉得头皮发麻,审判过程中看到的审慎的司法体系和司法精神,究竟能帮德国如何应对移民时代?

  ●一板一眼的程序正义

  ●一场耗费五年时间和两千八百万欧元的巨型诉讼。就案件本身,文中叙述到的媒体配席(对留位问题依法律作出裁定),不断对法官提出回避申请(法律漏洞、程序正义就是拿来被人攻击之用?),以及取缔NPD这一右翼政党(以无法证明政党行为可获得成功被驳回)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但至少就本书细节而言确实没有看到支持柴颇为主谋的重要证据。这个案件同时对诉讼和法律本身提出了重要问题:是否为了正义可以做出超过“审慎量刑”的裁决?“法庭面前展现的是感情细腻的戏剧...唤起人们对严肃问题的兴趣。即便听起来有些不敬,但这些戏剧具有极高的娱乐价值...通过戏剧性的故事讨论事关人类生存死亡的命题。”

  ●全书最后一句:诉讼再宏大再绵延,亦只能回顾过去。如何面对未来,向左向右还是向前,不是诉讼的任务,而是全体社会成员应当思考的问题。

  ●林达的近距离看美国系列让我们对美国司法有了粗浅认识,现在看德国司法和美国比较应该有点意思。共通点在于对生命和自由的尊重,于是宁肯旷日持久,没有证据宁可放过嫌犯。也于是被指责效率低下,被认为放纵犯罪。以及,穆斯林移民问题可能将导致社会持续分裂。

  ●第一次读这个题材。不加观点、不夹带私货在这个时期的写作者里显得稀有而可贵。

  ●个体人类经验集结成司法,反观之司法也为日常独立事件提供了可供参照的普遍意义。

  ●地下纳粹党“巨型诉讼”庭审过程。读完感觉检方失职,也许因为政治原因,未能厘清整个案件的全貌。关于种族与移民问题,还提到了厄齐尔事件。 #读库 #小册子

  ●新年第一本,去年的小册子太多没看。诉讼中,真是跟本人应景了。脑补日后一次次的庭审,惆怅。

  《诉讼中》读后感(一):诉讼中——“纳粹地下党”案始末

  刚看了几页,不得不说产生了浓厚阅读下去的兴趣。-20191101 P104,这两天午休看这本小册子,本书根据2019年的经典案例,判决也是在2019年7月11日判决的,审判过程相对于国人而言是漫长的,但是可能更经得起历史检验。算是多方面介绍了该司法案例所发生的诸多事项,也通过这些窥视到德国司法系统人员法治思维的成熟程度,更关键的是看到双方精彩的逻辑论证过程而不仅仅是简单粗暴的结果。-20191102 读完,映像深刻的有旁听因境外媒体席位缺少问题各方进行司法行为活动的过程,也有犯罪人员因过错之后对无法回归“市民生活”的懊悔,好奇德国文化中的“市民生活”是什么样的。更有德国国内关于如何评判哪些人员和行为的责任可归咎于政党。也有德国境内关于极端团体猎杀伊斯兰世界血统的种族问题的披露,更可结合这些年德国接纳上百万中东难民的大事件,默克尔也于近期在选举中失利等等。还有关于过往政治言论与近期立场的关联性的厘清,也可以对照近些年国内不少娱乐圈人士尤其是陈发儿四五年前学生时代的网络平台的政治言论导致今年被举报和被官方打压等等。都是值得思索的点。—20191102晚

  《诉讼中》读后感(二):难得的是他们有这样的诉讼

  德国“纳粹地下党案”译介。周翠老师将高度难读的德国法案例写得平易,从巨量资料中抽丝剥茧,文笔难得。

  10起命案。5名职业法官组成合议庭,3名职业法官作为后备法官。3名检察官,包含600名证人的名单,未掌握任何直接证据。5名被告,聘请11名律师。96名受害人及家属,聘请62名律师。为本案斥资125万欧元,对设有250个席位的庭审房间进行专门改造、并配备同声传译设备。据称,慕尼黑州高级法院为每一个庭审期日至少花费15万欧元。

  一个涉及政见、种族议题的案件,能在几年中在法律程序可控的范围内进行下去。被告体现出巨大的能量、权利,和她的义务辩护律师相互解聘多次不被批准。信任人(类似于线人)、情报机关制度被明确写入法典。几乎无上限的花费……太多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情况,要很好的法治土壤才能做到。

  甚至读完了,对其中政府成员销毁档案、官官相互的丑闻,法庭尽力局限案件审理范围,不深挖政治分歧、无视这些丑闻也有了理解。

  这样不计成本的巨型诉讼为何存在,这样的“罪大恶极的人”为何同样受到保护?明明看到却无法触及的政治领域,是法律的失败吗?“这也是法治国的意涵”。合上薄薄的小册子,心中涌起的对这一群法律人、这一个法律系统、这一个公民社会的敬意。无论如何,做到了该做到的。

  《诉讼中》读后感(三):浅感

  一场巨型诉讼,德国战后最大的一场诉讼案。由于不了解德国法律,读起来有些困难,仅仅能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浅层涵义,以后有机会了解德国法律后重新读应该会有新的感受。

  目前的感受是,由于牵扯太多,检方只能仅仅针对三人团伙的犯罪事实进行判决,作者在书中写到宪法保护组织毁掉了很多相关文件,并且情况属实,但是检方视若无睹,不能保证这背后是否没有人操纵。

  难民危机在德国已经愈演愈烈,貌似不同立场的民众之间的矛盾已经无法调和。作为最大的一件案子,宣判的结果必然不能让每一个民众信服,但是,这件案子确实疑点重重。

  不算是虎头蛇尾吧,毕竟在我看来,这算得上是德国的时代问题了,单凭一件举世瞩目的案子也无法完全解决。理解被害人对德国官方的巨大希冀,但是牵扯太广,我认为检方已经尽力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了。

  这件案子并不能单纯的判定为是纳粹地下党仇视德裔土耳其人,故而杀害。这是一个政治事件,凶犯家中不明来历的枪支就是其中的证据,单凭最后判罪的那几个人是做不到杀害这么多人的。后面必然有一个庞大组织的支撑,可是法庭却并没有揪出最大的凶手,恐怕这是民众无法信服的原因吧。

  我相信,即使是发达国家,即使是相对来说自由民主的国家,也依旧在追寻平等公正的路上。这恐怕是条无止尽的道路,人们只能艰难行走。

  柴颇最初的三名律师尽职尽责,是让我感到以外也感觉情理之中的。

  敬佩作者,这样复杂的案件梳理肯定是耗费大量心血的,同时作者并没有过多展现自己的观点引导读者。全程客观、理智。只在最后一章的最后几句里站在案件之上,发出了几个问号。

  刚开始读,对案情的严重性感到震惊,慢慢地,通过作者对诉讼始末的叙述,有了很多想法。种族歧视,官官相护,难民危机以及人们对判决结果的不满和背后牵扯的质疑,很多很多的问题作者都明明白白的表露出来。

  有一种无力感和力量感交杂的情绪,无力感来自于人民只能相信国家,但很多疑点国家也选择了沉默。力量感来自于德国政府对这件巨大案件的严肃对待,耗时五年多,最终还是没有草草了解,也许这只是雪崩前的一声轻响也说不准。

  《诉讼中》读后感(四):《诉讼中》读后感&读书笔记

  阅读时间:2020.02.18~02.19

  读后感:

  1.作者的行文风格非常舒服,有一说一,语气客观,叙事清晰,没有浓烈的主观情绪干扰,阅读体验非常好。

  2.法治国家相对健全透明的诉讼流程依然不能解决所有“看不见”的问题,依然有被销毁被忽视被隐瞒的故事不能让所有人释怀。

  3.这场诉讼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像一个显眼的符号,促进了民众和政府对种族主义新一轮的讨论和重视,促进了宪法的修改,启发了很多文学和影视剧创作,即使真相只现出冰山一角。

  4.整个事件本身非常有戏剧性,比如读完全书我依然很费解柴颇到底是冷血杀手还是抖M,她对她的辩护策略后悔了么,其他右翼组织对他们三个人的活动提供了多大支持?为什么检方总结判词不让记录?反省态度最好的19岁少年相对其他几个从犯量刑很重,不发一言的反而量刑最轻,最为恶劣的居然解除羁押?但是在这个过程里,一些人对人性的尊重还是很打动人心,对被告人的权利的尊重,对宪法的尊重,对程序的反思都不是徒劳的努力。中国人的日常里对于”种族主义“的讨论几乎没有,但是却不乏在男女性别平等,官本位,”无私奉献”等问题上存在偏见和漠视,并且对于在诉讼过程中”一本正经“地讨论这些问题羞于表达,我希望国内也可以更加正式正规地正视在任何问题上对人性自由平等的追求和反思。

  【以下部分是个人对图书内容感兴趣部分的摘抄和概括】

  一.十起命案

  2019年11月4日

  在艾森那赫,德国图林根州西部的一个小城,两个男子抢劫一个储蓄所后,在房车内死亡。

  六个月后另一个城市的一个住宅着火。

  之后有人自首。

  柴颇(女):自首。爹妈不管。

  孟德楼斯杀了伯恩哈特后自杀。聪明。

  伯恩哈特:兄长去世后学坏。

  三人团体自1998年组成右翼组织“纳粹地下党”,可能与9名外国人和一名本国女警察的死有关。

  二.开启诉讼

  2019年4月

  1.被告诉讼阵容强大。

  2.规模大,甚至改建了大厅。

  3.同声传译。

  三.旁听风波

  1.座位分配(外国媒体,尤其是受害人多的土耳其媒体),从网申→抽签→促进制度改革2019年4月18日可以直播转播声音或存档

  四.庭审启动

  2019年5月6日

  (活着的)五名被告

  柴颇

  霍尔格:提供护照,驾照

  卡斯滕:提供手枪(9起案子),后来与右翼决裂,改邪归正,在艾滋病救助中心从事社会教育工作。

  安德烈:提供住所和房车。

  沃雷本:提供谋杀武器。

  伯恩哈特母亲(总体来说很正常的一个人)证词:

  1.伯的哥哥不明被杀

  2.柴是伯的第一个女友

  3.孟是三人中最聪明的

  4.孟不同意自杀,柴和伯同意自杀

  5.在庭上质问柴这么没良心她睡得着觉么

  孟德楼斯父亲(教授,傲慢略奇葩的人,法庭上吃苹果)的证词:

  1.柴是孟的第一个女友

  2.“我曾是他父亲,他曾是我儿子”

  五.摆脱律师

  1.柴一开始有三个义务律师,她想更换掉女律师司徒慕(都和柴有精神代沟,让柴在庭审中保持沉默)

  2.柴想新增律师,新的律师希望柴作证

  3.但是法官都不同意

  4.关于前三个义务律师有纪录片,他们的事业经济均受到影响,诉讼持续了两年有余。

  六.丑闻插曲

  1.有个受害人根本不存在,但是律师领了好多钱,这个律师有类似前科。

  七.打破沉默

  1.柴有两名新律师,开始出庭作证。

  2.柴说先与孟相恋,因孟服兵役分手,后与伯相恋

  3.柴说对孟和伯的案件不知情,否认组织的存在

  4.沃雷本否认知情

  5.柴颇的书面回答

  1)伯有暴力倾向,喜欢武器,右翼。

  2)孟同伯政治倾向一致,不首选暴力。

  3)对她不信任的原因:怕她出卖,伯对监狱有不好的印象;柴不想和他们一起出国。

  4)孟有自杀倾向,对无法过上普通的平民生活感到失望。

  5)制作并贩卖“大屠杀”游戏。

  6)伯的性格极端,对外人残忍,对柴和猫友善。

  7)她爱伯。

  6.多名右翼证人离奇死亡。

  7.在三人同居的地方发现可能是柴录制的科隆爆炸案的电视节目。

  八.惊人发现

  1.九岁小姑娘佩吉案发现伯的DNA(背后还有冤狱)。

  2.柴颇因占有儿童色情照片受过调查。

  3.以上两条都是误会。

  4.找到第一桩陈年旧案爆炸案的凶手拉尔夫(但被无罪释放,因为怀疑他能力不够)。

  九.追究责任

  1.联邦宪法保护局官员令销毁秘密行动相关的卷宗(与某右翼组织信任人有关),之后各州宪法保护部分领导辞职。

  2.设立赔偿和基金给案件受害人家属。

  3.该案成为影视剧文学创作的素材,比如舞台剧《沉默的姑娘》,影视剧三部曲《德国中部》,电影《凭空而来》。

  十.取缔NPD

  1.地下党和NPD(右翼政党)有紧密关联,被判定为敌对宪法但不违宪,2019年6月22日修宪,可以进行经济制裁和歧视(之前不可以因为没有相关条例反而受到宪法保护)。

  后续:NPD在2019年9月24日大选中仅有0.4%席位,然而另一个右翼党派AfD有12.6%席位。

  十一.鉴定报告

  1.精神学专家乍斯依据柴的庭审表现(因为柴拒绝接受询问)出具的精神报告认为:柴颇善于伪装,有危险性,因为她在庭审上的表现好像那些事情都与她无关,细思恐极。柴的前三个不受待见的律师急了,然而柴颇信任的律师回答记者问题时表现得很糟糕。

  2.柴颇和她信任的律师接受精神鉴定,请了鲍尔,他的观点是柴具有人格依赖障碍,这与她的童年经历有关,父母不够负责,鉴定结果与乍斯相反。但是鲍尔的立场被认为不够中立,他的戏很多。

  3.2019年6月1日,《时代周报》专栏文章《为何针对柴颇的诉讼并不令人失望》

  1)这是一场政治诉讼,澄清比快捷更为重要。

  2)三个人有右翼帮凶。

  3)其他丑闻,让官方对种族动机敏感。

  4)法治国的意涵:尊重被告的权利。

  十二.最后阶段

  1.检方禁止被告对总结陈词进行任何存档(录音速记等)。

  2.定性:恐怖袭击,动机为右翼极端意识形态,随机选择受害人。

  建议判决:

  柴:团伙平权成员,幕后指使人,共犯,冷血精明,终身自由刑。

  安德烈:十二年监禁。.卡斯滕:年方19,三年青少年刑。

  沃雷本:十二年自由刑。

  霍尔格:五年自由刑。

  3.受害人律师:和检方有分歧

  1)受害人方希望彻查团伙周边一切,但是检方致力于将案件限定在三人团伙内。

  2)官方安插了很多信任人线人,但是无用,还有联邦宪法保护组织故意销毁卷宗(

  当事人已承认),然而官方否认、忽视其他帮凶和其他右翼党派有联系。

  3)受害人方总结陈词:安全机关属于机构性的种族主义者。

  4.2019年2月17日柴的前三个律师(黑尔,斯塔尔,司徒慕)请求解除与柴颇的义务辩护关系。

  5.2019年2月19日,布兰特(图林根宪法保护部门前信任人)证言(此时他因性侵儿童被羁押):他于九十年代创建图林根国土保护组织,柴孟伯三人均为成员,他从当局拿钱捐给纳粹地下党组织,官方也知情。

  6.柴方律师黑尔要求将柴无罪释放,仅对纵火一事负责,柴是知情而不是共犯(此时柴全神贯注倾听)。

  7.柴的发言:

  1)她啥都不知道,站在法庭上才知道孟和伯犯的事有多严重。

  2)年少经历让她一直压抑情感,羞于表达,她富有同情心(

  顺便问候了伯的母亲),请求原谅。

  3)不知为何选择那些受害者,她如今不是右翼。

  十三.宣告判决

  1.判决结果

  柴颇:十次谋杀,两次炸弹袭击,十三次抢劫,纵火,终身自由刑。

  沃雷本:九次谋杀帮助,十年。

  卡斯滕:提供武器,三年青少年刑。

  霍尔格:支持纳粹组织,三年。

  安德烈:支持纳粹组织,两年六个月(一直保持沉默,让人思索柴的辩护路线是否跑偏)

  2.奥森堡大学的公法教授波莫*尼斯勒在时代在线上发表评论文章:

  《刑事诉讼可以改变世界吗》

  1)刑事诉讼恰如一面凸透镜……诉讼中的探讨并不以高度抽象的学术探讨展开。法庭面前展示的是感情细腻的戏剧……具有极高的娱乐价值,人们很难抵制其诱惑。除此外,社会需要仪式和象征,以促成团结。

  3.后续

  1)德国围绕“种族主义”展开讨论,国家足球队队员厄齐尔与土耳其总统合影风波。

  2)开姆尼兹德国人遇刺,警方逮捕一叙利亚人一伊拉克人。

  3)“移民问题是万恶之源。”

  4)纳粹地下党是德国战后最引人注目,最旷日持久,最代价高昂的诉讼。历时五年多,四百三十八个庭审期日,听审八百一十五名证人和鉴定人,九十三名辅助起诉人,两万五千人旁听过庭审,国家支出两千八百万欧元(律师花费两千三百万欧元),记者对此事的称呼从“世纪诉讼”变成“巨型诉讼“。

  想要拓展阅读的东西:

  1.九岁小姑娘佩吉案背后还有冤狱?

  2.舞台剧《沉默的姑娘》,影视剧三部曲《德国中部》,电影《凭空而来》。

  3.1945-1946对纳粹高官的纽伦堡审判。

  4.针对艾希曼的刑事诉讼,汉娜阿伦特:平庸的恶,相关文学作品。

本文标题: 《诉讼中》经典读后感有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2032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陀思妥耶夫斯基(第3卷)的读后感大全《基因之河》读后感1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