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苏不信史经典读后感有感

发布时间: 2020-07-11 09:43:3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9

《萨苏不信史》是一本由萨苏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3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萨苏不信史》读后感(一):历史的线头“历史就好像毛衣上的一个线头,拽一下,不知道会拽出什么来,有可能一下就扯断了,但也没准就拽出个五彩斑斓来

萨苏不信史经典读后感有感

  《萨苏不信史》是一本由萨苏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3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萨苏不信史》读后感(一):历史的线头

  “历史就好像毛衣上的一个线头,拽一下,不知道会拽出什么来,有可能一下就扯断了,但也没准就拽出个五彩斑斓来。”这是《萨苏不信史》在开篇自序里的一句话,恰恰是这句话,将这本书的特色概述了出来。

  作者萨苏是位知名的军史作家、“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奖获得者。他长期旅居日本,曾担任《环球时报》驻日本特约记者、《日本新华侨报》副总编、新浪《史客》系列总编,中央电视台《讲武堂》、北京电视台《书香北京》、凤凰卫视《寰宇大战略》、湖北卫视《大揭秘》、山东卫视《你好!历史君》等嘉宾或主持人。他长期致力于历史文化书写,涉及日本文化、抗战史、中国古代史、探案纪实等诸方面,其特点是见微知著,“活”现历史。

  在这本书中,作者萨苏通过轻松的笔触,在悠长的历史中,捡拾出那些被历史长河淹没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为原本生硬刻板的历史人物形象,添加了更加丰富多彩,鲜活有趣的内涵。在他看来,历史可以有恢弘的叙事,但也可以有诙谐的讲述。他以自己独到的视角,向读者眼前呈现了一个生动的历史画面。

  在本书中,作者选取的都是我们平常熟悉的历史人物,司马迁、刘邦、曹操、慈溪、武则天、唐太宗等等,但讲述的确实这些熟悉的人物背后不为大众知晓的故事。原本高高在上的皇帝、名人之类,原来也是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

  每一篇都是一个历史人物小故事,短小精悍,简洁活泼,口语化的写作风格,读起来丝毫不费力气,即使你并没有深厚的历史知识,也不妨碍对这些故事的理解。这些故事有的可能是来源于过去的历史资料,有的只是一些民间传说,看似是大开脑通的合理想象,其实都有着作者扎实的文献与文物依据考证在里面。作者加上自己的研究分析和独到解读,这些故事便丰满生动起来。

  比如做了27天皇帝的海昏侯对盗墓贼开了什么玩笑?曹操是个不良少年?杨贵妃是伊朗女人?光绪帝挚爱的珍妃是美女吗?慈禧太后是被老虎吓死的?武则天为什么当起了“医闹”?比芈月还强悍的女政治家妇好到底上没上过战场?……这些原本应是每个时代的历史碎片,却被作者拼成了一组有温度的画面。于谈笑之间,中国历史的千姿百态一一呈现。

  “前人书写的历史,多多少少会与真实发生过的事情有所偏差,这是必然的事,所以有《不信史》之说。我们所能做的,便是秉持真诚的信念,不急于去相信历史的结论,自己去寻找真相,对历史作出独立的判断。这便是《不信史》的含义吧。”作者讲述了他眼里的历史,至于历史的真相是不是真就如此,就有待读者自己去深入研究了。(文/贝小拉)

  《萨苏不信史》读后感(二):萨苏笔下的历史人物很鲜活

  记得读书时历史学得并不好,主要是因为考试必须背诵枯燥的历史时间,事件,不能犯一点错,学习兴趣全无,被动记忆,忘得也快。如今能与大家分享的历史事件,多半是来自读过《三国演义》这样的小说,小说虽然有创作成分,但多数人物和事件还是遵循历史的。所以,我觉得很多人是因为读了小说,对历史事件才感兴趣,反过来再去钻研历史的。

  今天与大家分享萨苏著的《萨苏不信史》,我得承认我是被书的名字吸引进来的。萨苏,我们应该同龄。他说自己读书时有一个爱好,语文老师每次留作文,他不但完成老师留的题目,还得多写一篇交给老师,我也是这样。萨苏本名弓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曾担任《环球时报》驻日本特约记者、《日本新华侨报》副总编,中央电视台《讲武堂》、北京电视台《书香北京》、山东卫视《你好!历史君》嘉宾或主持人。主要作品有《国破山河在》《尊严不是无代价的》《退后一步是家园》《铁在烧》《与鬼为邻》等。

  萨苏不信史,那他信什么?难道信野史?当然不是。萨苏觉得但凡历史都是根据史书记载流传下来的,历史人物也是撰写史书者根据一些史料如实所写。由于受社会性局限,难免左右人们判断其好坏。作者说:人无同面,书有万卷。中国人大多爱品人论事,喜欢探究细节,发现不一样的历史。而他就是用自己的思维帮大家解读一些熟知的历史人物,如刘邦、司马迁、海昏侯刘贺、曹操、苻坚、唐太宗、宋仁宗、慈禧等人,或利用史料,或引用专家讲述,或借助民间传说,再加入自己的分析,讲述这些“名人”的人生片段。我相信读者读过之后定会频频点头,道出言之有理。

  写历史人物,自然要全面分析这个人。我们所学历史,一般都是讲述这位历史人物在当时朝代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对人物的好坏并不评判,是不是喜欢这个人?或者对这个人的印象如何?每个人的判断标准不同,自然也会存在差异。举个简单的事例,比如曹操这个人物,有人觉得他猜忌心重,令荀彧、荀攸叔侄含恨而死,属于奸佞之人。也有人觉得曹操就是一代枭雄,他比刘备更深谋远虑,比孙权更善于拓宽领土,比司马更豪横,完全靠自己的能力开创一片新天地,所以他最终消灭群雄,统一北方。曹操精兵法,善诗歌,他所著的《观沧海》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1954年夏,毛泽东同志在北戴河吟诵曹操《观沧海》一诗后,对身边工作人员说:“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

  我前一段时间看了一部电视剧《大明风华》,其中讲了两位皇帝朱祁镇和朱祁钰,他们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也是比较失败的皇帝。宣德十年,年仅38岁的明宣宗朱瞻基驾崩,九岁的朱祁镇即位。朱祁镇从小就娇生惯养,且目中无人,到了十几岁时,他更是变得骄横,为了早日摆脱母亲管束,也为了证明自己当皇帝的实力,朱祁镇扬言要跟爷爷和父亲一样,御驾亲征。结果成了敌军的俘虏。朱祁镇被俘期间,为了稳定大明的局势,孙太后立朱瞻基的次子朱祁钰为帝,朱祁钰在位期间,知人善任,励精图治,击退了瓦剌的入侵,使得江山社稷转危为安。但是,登上皇位后,朱祁钰尝到了权力的甜头,不愿意放手。他不仅自己要做皇帝,而且希望自己儿子朱见济能够取代太子朱见深成为皇位的合法继承人,结果自然没有得逞,这是电视剧中的讲述。萨苏在《到总参三部去见朱祁钰》这篇中交代了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俘虏,为稳定政局朱祁钰被拥立为帝,后来夺门之变爆发,明英宗复位,这段历史与电视剧还是很吻合的。朱祁钰的一生可以说是很悲催的,萨苏对这位命运多舛的皇帝也有另一番解读,这里就不透露内容了,大家可以翻书去询证这段历史。

  我们了解历史人物,如果都是通过电视剧,真得让人耻笑,我还是建议大家多看看史书,如果不看史书,看看研究历史的人写的书籍也是非常不错的,毕竟这里没有杜撰的成分。萨苏是非常尊重史实的,有些观点的引用也是有出处的,读这类图书,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地去判断历史长河中那些叱咤风云的过客。

  《萨苏不信史》读后感(三):《萨苏不信史》:重温历史的细节与温度,再塑文字背后的鲜活!

  于我一语言工作者而言,深知浅薄的字里行间时常蕴藏着渊博文学,文字是语言得以流传的奠基者,二者相伴相随,可又相互抵触,在文字的遣词造句中更需要思想的沉淀,历史长河中,无数细枝末节被人们遗忘在空隙间,而文字记载下来的承载着别样的温度。历史,虽已成过往,但终究会被后辈人翻出研读,只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曾经于我一女性而言,历史是晦涩难懂枯燥乏味的,但自从在人生坎坷处遇见了《萨苏不信史》之后,我才后知后觉了解到原来历史也可以变得如此有温度,如此出乎意料。有一位网友跟我说:“书籍不在多,在于看进内心深处有几本”,诚然我有一癖好,好购书,可是在岁月的流逝里,看过入心的少之又少,就像历史为何总被人研读,因为曾经过往皆有人生真谛,如若不用心度过,一切皆如烟消云散。

  历史书籍,多多少少与真相有偏差,这是必然之事,也促就了《萨苏不信史》一书,好在作者书写时秉持真诚的信念,不急于去相信历史的结论,自己去寻找真相,自己做出独立的判断。这种理念在当今甚是珍贵,只因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思维方式被人们渐渐抛之脑后,太过轻而易举的获取知识来源让人们已经缺少求真的欲望。

  自古孔孟之道为世人称赞,无论是当今盛世亦或是封建帝国,孔孟两家言论总是不分伯仲,各有千秋。而孔孟之道又属于同一派别,于是乎几近所有人都将二者混为一谈。在《萨苏不信史》中,作者提出一个言论:孔子和孟子的祖辈曾是政敌。这又从何而谈呢,是否真有其事,且看老萨如何阐释。

  孟子是孔子之孙子思的再传弟子,并且孔子和孟子二人都曾周游列国,向各国君主推广儒家仁政的思想,但二者的理念最终都无人采用,都只能回家著书立说,传道后世。孔子与孟家祖先有何过节,这段历史我们普通人还真未熟知。相传孔子与孟家的关系起初非常好,这也许照就了即使后来观念有大的分歧,也不影响帮派情意。

  孔子曾在鲁国推行“堕三都”政策,也就是拆毁季孙,孟孙,叔孙“三桓”家城墙,以消除亲兄弟家族间的隔阂。本来一切事情均按照计划行事,只可惜被是孔子学生的孟孙氏家主孟懿子摆了一道,只因其家臣说道:“堕成,齐人必至于北门。且成,孟氏之保鄣,无成是无孟氏也,我将弗堕”于是孟懿子拒绝拆城,鲁军只能派出军队攻打,这时季孙氏和叔孙氏也反应过来,于是孔子的主张被迫暂停,鲁公一发怒将孔子流放。

  是真是假我们暂且不做多思考,只因存在即为合理,不过以作者如此求真的学习态度也着实是给读者些提醒,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思维观念必须长存,而不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将所有搜索到的信息全盘接受,信以为然。

  慈禧太后是中国历史上颇为有名的后主,只是奈何死于痢疾,治疗过程和死亡过程脉案上记载的非常清楚,而且孙殿英盗墓后,将其遗体抛掷在棺木的一侧,过了许久都没有腐烂,这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谜团,无数历史学家说是吃了滋补的药丸导致其容颜不老,各种野史正史纷至沓来。

  《萨苏不信史》中老萨说到一个传言,慈禧太后是被老虎给吓死的,那在她生前也确实去过动物园,当时的人们思想保守,不过为了解闷也真实的在北京建立了“万牲园”也就是如今的动物园前身。不过究竟慈禧太后是因为被老虎吓死的,还是痢疾导致身体虚空,都不好说。以我个人拙见,慈禧太后年老时虽然注重保养,但是终归逃脱不了地球引力的影响,身体羸弱也情有可原。年老之人,体弱多病,无论是被老虎吓死还是痢疾都对她而言,是致命一击,即使太医也回天无术!

  历史就好像毛衣上的一个线头,拽一下,不知道会拽出什么来,有可能一下就扯断了,但也没准拽出个五彩斑斓来。这就是历史,历史绝非一成不变,曾经的过往又岂能有一家之言,《萨苏不信史》这本书很好的构起读者对待历史的兴致,并且令其在生活中处理事情养成求真好奇的思维观念,见证历史的千姿百态的一本好书!

  《萨苏不信史》读后感(四):《萨苏不信史》:重温历史的细节与温度,再塑文字背后的鲜活!

  于我一语言工作者而言,深知浅薄的字里行间时常蕴藏着渊博文学,文字是语言得以流传的奠基者,二者相伴相随,可又相互抵触,在文字的遣词造句中更需要思想的沉淀,历史长河中,无数细枝末节被人们遗忘在空隙间,而文字记载下来的承载着别样的温度。历史,虽已成过往,但终究会被后辈人翻出研读,只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曾经于我一女性而言,历史是晦涩难懂枯燥乏味的,但自从在人生坎坷处遇见了《萨苏不信史》之后,我才后知后觉了解到原来历史也可以变得如此有温度,如此出乎意料。有一位网友跟我说:“书籍不在多,在于看进内心深处有几本”,诚然我有一癖好,好购书,可是在岁月的流逝里,看过入心的少之又少,就像历史为何总被人研读,因为曾经过往皆有人生真谛,如若不用心度过,一切皆如烟消云散。 历史书籍,多多少少与真相有偏差,这是必然之事,也促就了《萨苏不信史》一书,好在作者书写时秉持真诚的信念,不急于去相信历史的结论,自己去寻找真相,自己做出独立的判断。这种理念在当今甚是珍贵,只因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思维方式被人们渐渐抛之脑后,太过轻而易举的获取知识来源让人们已经缺少求真的欲望。 自古孔孟之道为世人称赞,无论是当今盛世亦或是封建帝国,孔孟两家言论总是不分伯仲,各有千秋。而孔孟之道又属于同一派别,于是乎几近所有人都将二者混为一谈。在《萨苏不信史》中,作者提出一个言论:孔子和孟子的祖辈曾是政敌。这又从何而谈呢,是否真有其事,且看老萨如何阐释。

  孟子是孔子之孙子思的再传弟子,并且孔子和孟子二人都曾周游列国,向各国君主推广儒家仁政的思想,但二者的理念最终都无人采用,都只能回家著书立说,传道后世。孔子与孟家祖先有何过节,这段历史我们普通人还真未熟知。相传孔子与孟家的关系起初非常好,这也许照就了即使后来观念有大的分歧,也不影响帮派情意。 孔子曾在鲁国推行“堕三都”政策,也就是拆毁季孙,孟孙,叔孙“三桓”家城墙,以消除亲兄弟家族间的隔阂。本来一切事情均按照计划行事,只可惜被是孔子学生的孟孙氏家主孟懿子摆了一道,只因其家臣说道:“堕成,齐人必至于北门。且成,孟氏之保鄣,无成是无孟氏也,我将弗堕”于是孟懿子拒绝拆城,鲁军只能派出军队攻打,这时季孙氏和叔孙氏也反应过来,于是孔子的主张被迫暂停,鲁公一发怒将孔子流放。 是真是假我们暂且不做多思考,只因存在即为合理,不过以作者如此求真的学习态度也着实是给读者些提醒,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思维观念必须长存,而不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将所有搜索到的信息全盘接受,信以为然。

  慈禧太后是中国历史上颇为有名的后主,只是奈何死于痢疾,治疗过程和死亡过程脉案上记载的非常清楚,而且孙殿英盗墓后,将其遗体抛掷在棺木的一侧,过了许久都没有腐烂,这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谜团,无数历史学家说是吃了滋补的药丸导致其容颜不老,各种野史正史纷至沓来。 《萨苏不信史》中老萨说到一个传言,慈禧太后是被老虎给吓死的,那在她生前也确实去过动物园,当时的人们思想保守,不过为了解闷也真实的在北京建立了“万牲园”也就是如今的动物园前身。不过究竟慈禧太后是因为被老虎吓死的,还是痢疾导致身体虚空,都不好说。以我个人拙见,慈禧太后年老时虽然注重保养,但是终归逃脱不了地球引力的影响,身体羸弱也情有可原。年老之人,体弱多病,无论是被老虎吓死还是痢疾都对她而言,是致命一击,即使太医也回天无术! 历史就好像毛衣上的一个线头,拽一下,不知道会拽出什么来,有可能一下就扯断了,但也没准拽出个五彩斑斓来。这就是历史,历史绝非一成不变,曾经的过往又岂能有一家之言,《萨苏不信史》这本书很好的构起读者对待历史的兴致,并且令其在生活中处理事情养成求真好奇的思维观念,见证历史的千姿百态的一本好书!

  《萨苏不信史》读后感(五):听萨苏讲历史,这门课我可以拿满分!

  我发现近几年的历史剧越来越多了,2019年火爆全网的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完剧就能知道司马懿、曹操、曹丕的故事,虽然我不曾看过这段历史的书籍,但通过看剧能够让我对这些历史人物们激发出好奇心和求知欲。再说前段时间播出的电视剧《大明风华》,因为看过明朝的那段历史,再加上里面有我喜欢的演员朱亚文,很想目睹会拍出什么样的效果来。可以看出,为了让更多的人对历史感兴趣,导演和编剧也算下了一番功夫。

内页

  对于专业的书籍,往往让我们这些历史小白望而却步。想看么?想,可是看不懂啊,还是不浪费时间挑战自己的智商了。人生在世何苦为难自己,历史对一些人来说可能是枯燥乏味的,兴趣这种东西不好强求,培养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你逼着我学,我死记硬背下来,应付过了考试,脑子里仍空空如也,没有意义。

  作为成年人,我们看中的是它能给自己带来什么,不会像小时候那样应付考试,那么宝贵的时间,还是做点儿有收益、有价值的事情吧!渐渐地,兴趣的位置被移动到不重要的位置上。我们长大后,会被现实击败,变得越发功利,修炼成了另一个人。看似好奇心被埋葬了,求知欲被局限了,当某天出现了一本好书,你才意识到,原来我们只是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好作品。

外封和内封都充满了喜庆,很对这个年味儿

  《萨苏不信史》的书名自带激发人们好奇心的作用,是这个叫萨苏的人不信历史么?历史书上写得不都一样么,不信又能怎样……

  “前人书写的历史,多多少少会与真实发生过的事情有所偏差,这是必然的事,所以有<不信史>之说。我们所能做的,便是秉持真诚的信念,不急于去相信历史的结论,自己去寻找真相,对历史作出独立的判断。这便是<不信史>的含义吧。”

  按作者所说,我们不能一味的相信书中写得的内容,要有一定的分辨力,以及寻求历史真相的信念。当然,历史内容有所偏差是很正常的,有关历史的整体认识还是值得我们信赖的,偏差程度还是比较小的。

《女医明妃传》黄轩版朱祁钰

  严格来说,《萨苏不信史》是一部历史人物随笔集,每篇文章都不长,内容好读、有趣,很容易复活我们的好奇心,对历史小白也很友好,萨苏的文笔流畅且幽默,我常常感觉自己不是在看书,而是在听一位老友讲他旅途中遇到的那些有意思的事情。整本书的内容算是比较主观的,但也没有过于夸张,可信度是有的。在每篇文章的开头会有“小编按语”,大概说说这一篇要讲的主要人物。比如说《到总参三部去见朱祁钰》这篇,在小编按语里,萨苏简单交代了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俘虏,为稳定政局朱祁钰被拥立为帝,后来夺门之变爆发,明英宗复位,朱祁钰……看过明朝作品(含电视剧)的人都应该很熟悉这段历史吧!《大明风华》里也上演了这一历史。当然,电视剧是电视剧,历史是历史,不可混为一谈。书里面还提到了《女医明妃传》中加入了现代人阴暗心理的黄轩版的朱祁钰……萨苏对这位命运多舛的皇帝有着另一番解读,具体你们可以看一下书里的这篇,非常有意思,作者个人的语言色彩读起来也十分令人舒服。

《大明风华》明英宗朱祁镇被俘虏

  此外,我还喜欢这篇《盗墓贼也要有文化》,内容特别逗趣儿,盗墓贼挖啊挖,就是不见墓穴棺椁。盗墓贼还很执着,来了一波又一波,都一无所获。原来崇祯因为无钱故此有棺无椁,监葬官觉得太过寒酸,于是临时起意,把田妃的棺材倒出来,,将原来使用的“椁”给崇祯用上了……总之,这一座陵寝,对盗墓贼来说,是没什么油水可言的。所以,盗墓也需要有文化,否则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让后人耻笑去吧!

  《萨苏不信史》中还谈及了很多历史上的人物,如刘邦、司马迁、海昏侯刘贺、曹操、苻坚、唐太宗、宋仁宗、慈禧等。从不落窠臼而又非哗众取宠的角度入手,或利用史料,或引用专家表述,或借助民间传说,再加入自己的分析,独到有趣地讲述了一个个出乎意料却又合乎情理的历史故事,使人可以于散失的角落里体味历史的鲜活,感受历史的温度。通过作者萨苏的讲述,就好似历史像毛衣上的一个线头,拽一下,不知道会拽出什么来,有可能一下就扯断了,但也没准就能拽出个五彩斑斓来,跟这本书一样。我相信,如果萨苏是一名历史老师,我肯定拿满分!

本文标题: 萨苏不信史经典读后感有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981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浅薄读后感100字榨干百度谷歌读后感锦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