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经典读后感有感

发布时间: 2020-07-07 08:32:5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28

《水平》是一本由吴向京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页数:4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水平》精选点评:●读完此书,才算真看懂水浒传。●从很久之前看到毛主席说的水浒传当政治书看之后,我又多次通读水浒传,将里面的许多内容仔

《水平》经典读后感有感

  《水平》是一本由吴向京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页数:4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水平》精选点评:

  ●读完此书,才算真看懂水浒传。

  ●从很久之前看到毛主席说的水浒传当政治书看之后,我又多次通读水浒传,将里面的许多内容仔细揣摩之后,学到了许多处事方法,但这种学到,只限于意会,还不能很好地将自己读到的东西传授给自己的晚辈亲人。这次读了这本书,十分酣畅淋漓,十分受教,收获颇丰!在此推荐给大家~

  ●貌似值得一读——我收回这句话

  ●换个角度看水浒,脱颖而出、辅佐有道、权力颠峰,通过对水浒人物的深刻剖析,体味角色特点,感悟人情冷暖,品味人性真谛,值得一读,推荐推荐!有水平的书,有水平的作者!

  ●你知道《水浒传》中的宋江、晁盖、林冲、武松••••••,但你知道谁的结局最好?谁的结局最坏?谁杀了晁盖?谁最反对招安?谁是真正的英雄? 你知道“三刘一宋”都是有大本事的人是谁说的?毛主席怎样评价《水浒传》与水浒人物?中国共产党人如何运用《水浒传》中的战略策略?新时代怎样学习借鉴《水浒传》中的领导力? 如何从《水浒传》中体悟不一样的职场规则,成为职场赢家?如何从《水浒传》中品悟不一样的《水平》?在本书中,作者通过3.进化 权力巅峰——如何当好一把手 2.精进 辅佐有道——如何辅佐核心层 1.成长 脱颖而出——如何成为领导者2.精进 辅佐有道——如何辅佐核心层 3.进化 权力巅峰——如何当好一把手等三部分三个阶段,对领导力进行了详细解读和阐释,本书非常值得一读

  ●好书。如果说《孙子兵法》值得每年一读的话,那我想这本书是值得每三年一读的。评论不多写了,说多了容易露自己的马脚,但我相信每个读它的人都能收获自己的启发。推荐。

  ●通过水浒人物讲现代职场的晋升关系,把职场上看不懂说不透的关系给掰开揉碎抽丝剥茧讲得通透,挺赞的,深受启发。

  ●韦尔奇的21个法则和格鲁特的给职业经理的一封信,从管理学的角度切入,很有价值,豆瓣9.2,有点点高,对宋江的评价有待商榷。

  ●《水平》是一部中国经典与中国实践下的领导力解读佳作,也是对水浒传中的传统文化价值再创新!领导之途无止境,作者用现代领导理论和管理理论来考究水浒中的领导之道,以义气、人格、公道、自省等来明示领导得失,抽丝剥茧用梁山众好汉的案例来阐释领导之途,通古今之变,鞭辟入里,让人读来深受启发

  ●领导力的奥秘

  《水平》读后感(一):读《水平》一点体会

  看《水浒》,谈治国水平、执政水平、革命精神,近代大家屈指可数;品《水浒》,论领导水平、创新水平、奋斗精神,当今有奇人“吴乃京”!一部《水平》,从《水浒》中来,放眼人生,论道管理,引无数青年才俊竞思考,直叫人拍案称绝!但我更佩服的是作者——吴向京,一位永不言弃全力以赴幽默智慧的仁兄!

  《水平》读后感(二):水浒就是充满领导力案例的江湖组织!

  真的服了!服了水浒是以前的事,服了《水平》是现在的事!一个把水浒读了一百遍的人,一个把研究领导力当事业的人,写出来水浒中的领导力,不会错,不能错过!

  本来,水浒就是一个社会、一个江湖、一个组织,其生长进程活生生展现了一幅领导力的画卷!只有作者以他锐利的眼光、独到的文笔、敬业的精神把这些蕴藏其中的宝物挖掘了出来!谢谢作者!

  《水平》读后感(三):读水平,变得有水平

  小的时候读《水浒传》, 感悟的是正义、勇敢、团结,被108位好汉的英雄主义精神深深折服,同样的名著,等到大了再读,却读出其中更深层次的意味来。结合吴老师此书,从领导力的角度读水浒,发现水浒中人物的形象更加饱满鲜明起来。且吴老师分为“脱颖而出”、“辅佐有道”及“权力巅峰”三部分完成此书,对处在社会不同岗位的人群而言均有适用之处,同时结合水浒中人们耳熟能详的人物故事,使得书中内容不似传统领导力书籍般刻板无趣,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水平》读后感(四):领导力奥秘

  之前TED上有一个简短的小演讲,提到领导力,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其实是,

  有没有追随者。

  实质上,是你的追随者成就了你Leader 的地位。

  而追随者的牛逼程度,直接决定了你领导力是否牛逼,你想想自己有个很牛逼的小弟,和你其实不相伯仲,甚至档次水平比你还高,别人和客户该怎么看你,他们不会看扁你,实质对你又高看一眼。

  至于怎么说服追随者,要有高质量追随者,那就比较多门道,我自己简单的概括就是自己牛逼,愿意并且可以带飞别人,别人相信跟着你就会起飞,想到并做到的能力吧。

  领导力没法学习,打铁还要自身硬,自己牛逼了,在做事的过程中,小弟是自然而来的,这个时候职位上的权力甚至都不是最主要的,至于如何获得权力,上位之类的,就是另一个层面的讨论

  好书,值得一读。

  ote:

  1.义气是追随的必要条件,一个不讲义气的人,就不会有追随者,就当不了真正的领导者。但义气不是追随的充分条件,不是有了义气就一定会有人追随。

  2.义气是一种互动,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不以获得回报为目的而采取行动的意识和行为,就是通常所说的“施恩不图报”;第二,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施恩和报恩既在微观上相互独立,又在宏观上构成密不可分的整体,这就是所谓“讲义气”的逻辑与伦理。

  3.义气的背后就是担当。那担当又是什么?担当就是有魄力,敢于承担并负起责任,担当的背后是使命感和责任感——作为强者要维护正义、保护弱者,讲义气、有担当,有使命感、责任心,自然就会产生领导力。它们之间是逐层递进的关系

  4.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只要有求于他,他就笑脸相迎。我们可以想象下,这是非常难做到的!然后还留在庄上馆谷(招待所),他一个小地主,居然还建了个招待所用以招待八方来客。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还尽力资助。这个就更了不得了!让我们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你去宋江家做客,人家放下工作天天陪着你,多久都不厌烦,临走还送路费,你的内心做何感想?今后跟宋江的关系会有多铁?

  5.喧闹过后,真正能够影响别人的,不是曾经的壮举,而是扎扎实实的事业与令人信服的品格

  6.只有当你有强烈的事业感,有明确的价值和目标,给得出站得住脚的愿景,并让人感觉到你是在脚踏实地实践你自己所说的话的时候,这个前提下的影响力才是有效影响力,才有可能吸引真正的追随者。

  影响力很重要,它从外到内影响关注你的人,对追随行为产生潜在的作用。

  7.回头看几千年的历史,为了微不足道的虚名浮利,忘掉了来处和初心的,何止林冲和陆谦!人在职场,做到坚持原则、坚守底线真的非常不容易。

  8.要想获得追随,拥有脱颖而出的领导力,具备健全人格是先决性条件。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如何才能脱颖而出?我认为第一重要的因素是真诚。真诚是取得别人信任的重要条件,领导者待人待事是否真诚是获得追随的必要条件。在处于利害关系时,是否真诚还真的需要认真辨别。

  9.作为平常人,真心换真心,真诚待人基本就能立足,但是作为领导者,仅有真诚之心不够,还需要有格局、眼界、能力,否则或者成为阴谋者的牺牲品,或者成为事业的绊脚石

  10.关键时刻,职位高低不代表领导力高,有无领导力取决于有无追随者,而领导力水平高低又取决于追随者水平的高低

  11.当一个人成为领导者后,以身作则是追随行为得以持续的基础。人们判断领导者是否真正相信并倡导某种价值观,不仅要“听其言”,而且要“观其行”。领导者的“言”要有足够的吸引力和说服力;领导者的“行”必须要与其“言”一致

  12.“说到”是为了建立共同认可目标、途径和伦理,并让包括领导者和追随者在内的所有人相信能够达到目标,“说到”需要贯彻达到目标前的整个过程,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远远不够,要一直说、反复说,直到目标实现;“做到”是为了延续和强化信任,是实现目标过程中追随者的动力之源,领导者通过持续的“做到”,首先昭示的是自己对这个目标和原则坚信不疑,始终与追随者在一起、在前列,坚定追随者的决心,表明这个事情和目标是可为的、能做到的,坚定追随者的信心。

  13.能够成为一把手的合作伙伴,而不仅仅是追随者和下属,其实不容易,需要有几个基本条件,最重要的是三个方面:第一,要有独立的思想和见解;第二,要有相对独立的资源;第三,要能独立发挥作用。

  14.其实,能够把握住领导心的,并非去揣摩与迎合每个人,而恰恰是不过多考虑他们的感受,仍然保持原来的自我,继续做好自己就可以。

  15.档次和境界。通过仪态能够看出一个人的档次和境界,我主要分析内在的档次和境界。作为一把手,勤于学习,读书、做事、走出去,都是提升档次和境界的通常方法,但都代替不了自省和系统思考。很多一把手很聪明,也很有悟性,从外部接触到的新东西、获取的灵感能很快内化应用。但对事物本质思考不足,悟得不透不深,就会导致档次和境界变化不明显,容易被曾经的经验、偶然的成功、世俗的标准所左右,长期在一个水平徘徊,拿低档的热闹当辉煌,硬是用自己的档次和境界,逆向淘汰高档次人才,无形中打造组织档次的天花板。

  16.信心和信念。通过仪态,还可以看出一个人对事业或者具体的事情有没有信心。如果你经常研究人,三言两语就能初步感知一个人有没有信念,有没有真实的想法、长远的追求和固守的信念。而作为一把手,下属很可能通过观察你的仪态,来决定自己是否投入精力和感情;通过仪态,感知你对未来的规划和信念,看是否值得长期追随。

  17.大格局需要大平台的成就,从大组织里走出来的人,或者从事大的项目和事业,和更多的人、更广阔的天地接触过的人,格局的成长肯定要相对快些。因此,如果有可能,我们还是尽量到大的平台上去历练。为什么有的组织薪酬待遇并不高,但是仍然很有吸引力呢?能够有利于自我格局的提升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18.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我总结就是用“两个相信”对付“两个没办法”:相信自己选到的人是最好的,给他最好的基础保障;任人以专,给他时间,相信他会创造奇迹。

  19.真正的人才,在没有建功立业时,他自己心里非常有数,不会白吃饭,白拿工资。时机到了,条件成熟了,自然会发挥出他的作用。当他没有发挥出作用的时候,他也是很内疚的,也许比你还焦虑。因此作为一把手,做得更多的应该是宽慰,而不是急着琢磨出更加苛刻的指标去逼他造假成绩来骗你。我认为,作为一把手给予下属适当的空间和时间,其实比事事要成绩、一年一考核会收获更多。

  20.人才就是实力。一个组织的力量不是取决于人数,而是取决于人才的数量、结构、质量、主观能动性。得人才就能得主动与得先机,在抗衡中就能量大,动力强

  21.跨界使用人才,是锻炼人才、造就复合型人才、发挥人才积极性和作用的一种有效方式。

  22.俗话说“高处不胜寒”。作为一把手,处于组织最高处,自有他的乐趣和满足感,但也有他的烦恼和痛楚。孤独就是一把手必须要面对的挑战,也是他所谓的烦恼和痛楚之一。接受孤独、适应孤独、战胜孤独,是成功一把手的必由心路,也是成功一把手的一种基本技能。

  23.有时何必求真相

  坚忍,既是对人的态度和原则,更是对事的准则。一把手的孤独是常态,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去诛心,不去刻意追寻所谓真相:到底哪些人对我真心,哪些人对我假意?到底哪些话是真,哪些话是假?到底哪些人是出于公心,哪些人是假公济私?

  24.没有必要刻意去在意人们为什么不真心靠近你。一把手正确的态度是,选择忽略这事,把精力投入到带领众人干事创业中去。一把手应该把眼睛盯着干事,身体力行去干事,在工作和共事中评判人,而不是分心去体验人际舒适度。谁对我干事有帮助、谁能干事、谁会干事、谁能干成事,那就跟谁更接近。在富有挑战性的工作配合中,人们也更容易交心,更能焕发真感情。充实的工作和业绩本身也能打消孤独。

  《水平》读后感(五):领导力的内圣外王之道——读《水平》

  如果让我给《水平》取一个副标题,我会把它叫“领导力的内圣外王之道”。与传统商学院的教材不同,作者将领导力放在了一个宏大的人生视野里。

一、何以自处

  作为商学院的学生,我很惭愧地说,学了这么多,我觉得自己依然不太懂领导力或者管理。高考录取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最火爆的依旧是经济管理类专业,我作为过来人,始终觉得这门专业现在的知识学术体系似乎缺点什么。

  因为我本科是理工科学生的缘故,在商学院读研时候经常被分配到数据分析的任务,因果检验、分布统计、层次分析……等等。这样的方法无疑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可验证性,而且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管理科学的发展,甚至现在要想拿到一个管理学硕士或者博士学位,数学分析几乎是必须的。但我始终觉得,这种量化式、模型式分析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探寻领导力和管理科学的本质。要知道,在日常管理中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人,而不是一堆堆数据。管理和领导,更多的是与人打交道,而如果把人仅仅当做数据,忽视作为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味客观化处理,就一定会犯主观错误。而且,这种数据化的处理对于多样本是有效的,但是对于一个个独立的个体的指导意义究竟有多少?恐怕很寥寥。这可能也就是大多数成功的管理人员不是商学院毕业的原因。

  平日里,不管是领导还是员工,面对的问题归纳起来其实就是:何以自处?员工自不必说:面对不同的领导(职级、性别、性格、年龄、爱好、能力、水平、与自己的关系)该如何自处? 面对不同的同事该如何自处?在互相有矛盾的领导之间该如何自处?领导自己也需要面对各种情况下复杂的人群,需要决定自处之道。何以自处是领导力中极其关键的问题,却被很多学院派忽视了。

  何以自处?商学院不可能教。这一点,中国的文化可能能告诉我们一些本质的答案。

  如果让我给《水平》取一个副标题,我会把它叫“领导力的内圣外王之道”。与传统商学院的教材不同,作者将领导力放在了一个宏大的人生视野里,告诉我们领导力和一个人的人生阅历,性格品行,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有关系。领导力不是在某个职位上发挥作用,而是嵌入在一个人的本能,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自处之道中。《水平》的第一部分《脱颖而出》就很很细致地阐释了个人品行修养和领导力的密切关系。一个人如果日常生活中不注意修身,仅仅注重外化的厚黑和奇技淫巧,那么即便他身处高位,那也只不过是一职位带来的话语权,无法形成真正的影响力和领导力。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可以没什么领导力,一个地方提辖小吏鲁智深可以有很强的领导力。这一点,是大多数领导力著作没有涉及的,而这恰恰是众多领导所缺乏的,也是中国式领导力所长期被忽视的独特因素。用儒家的话说,这就叫做“内圣外王”。有了内圣外王这一点,“何以自处”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书中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就是第一部分基础上的自处之法。有了这些,商学院的数量分析才能有前提和基础,领导力和管理科学的研究才真正具备了其存在的土壤。

二、文学、历史与人性

  《水浒传》是世界级文学经典,六百多年依然魅力不减。“用最短的篇幅塑造了最多栩栩如生的人物”,这是水浒传最大的文学价值所在。为什么选择《水浒传》这样一部文学作品作为载体呢?《水平》中一句话说得很到位:“故事深刻反映了社会矛盾、群体意识,融入了民族痛苦,以及民间的现实、人性、人心、欢乐、期望。”与历史相比,文学的魅力就在于提炼和升华,把诸多的元素融入到一定的人物、一定的篇幅上,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更能够在凝练中让人们看到人性,体味人生,并反映出一种价值观。经典的文学著作之所以打动人心、经久不衰,就是其对人性的提炼精准,全息反映人性、社会的本质。

  《易中天品三国》系列当年引得一时洛阳纸贵,但是其缺点在于没能打通文学和历史,没有挖掘到文学和历史对于人物理解的相通和不同背后的东西。中国的正史均采用纪传体的形式,即以人物为中心叙述历史。也就是说,中国的历史记叙与文学有某种意义上的同构性。《水平》的作者敏锐地把握了这一点,所以他没有去纠结《水浒传》这部文学作品和历史上真实故事的关系,而是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解读角度——人性,于是其对于文学的理解就巧妙糅合了人性、历史的态度,这样的态度恰恰是领导力研究真正缺乏而又急需的。

  在《水平》一书的开篇《缘起》一部分,作者从对《水浒传》的分析中透露出其宏阔的历史观和人性观,并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立体感。所以我认为,《缘起》这部分是全书精华,即纲之所在。如果读懂了这一部分,就能通晓作者的整体思路,纲举目张,也就能够自己按照这个路子走去研究其他经典作品。我读了这一部分,就很想用作者这套办法去研究一下《明史》,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超越文史哲

  在一次偶然的交流中,我知道吴院长要出一本关于水浒和领导力的书。作为文学爱好者和商学院科班学生,我脑子里开始飞快地搜索我所储备的知识中关于二者的联系。于是我开始重读《水浒传》,一边读一边思考作者究竟会怎么写这本书。我自己设想了好几种写法,但是总有未尽之意,不够深刻。单纯按照文学加管理学的思维,似乎不足以构成一部开创性的著作。

  读完《水平》这本书,确实有“一篇读罢头飞雪”之感,其丰富程度超过我之前的所有设想。从内容看,作者不单是熟悉《水浒传》,熟悉领导力、管理学各种理论著作,而且熟悉佛经(比如对鲁智深性格的剖析和对书中偈语的解读),熟悉《圣经》(对《出埃及记》的高水平解读),熟悉《诗经》(对《大雅》的史诗提炼),熟悉兵法(对《水浒传》中经典战役的深度挖掘),熟悉毛泽东思想……典故信手拈来,贴切自然,看不出丝毫造作的痕迹。除此之外,作者对历史和人性的洞悉非常通透,书中也多次体现了他对历史的透辟分析和引用,能够很好地打通古今,打通雅俗,打通中西。这本书的宣传语“四十年百读水浒、近三十年职场感悟、十年领导力专业研究……”有太多未尽之意,因为其体现出的知识结构远远比这几句话所包含的内容要渊博得多。我想,作者一定是一个对历史研究非常深入和广博的人。

  果不其然,在和吴院长的交流中,我知道他是把二十四史通读过七八遍的,此外各行各业的书都有涉猎。百读水浒韦编三绝之余还能博览群书破万卷,又能在一个有一百七十多万员工的大公司带领领导力研究团队,这就难怪他对人性掌握得那么透彻,也就难怪能写出这本书。他敏锐地察觉到了《水浒传》作者俯视的、悲悯的视角,同时指出了作者儒释道完美结合的价值体系。这与《史记》为代表的中国史书编写有另一个相通之处,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而对于《水浒传》整体视角和价值体系的挖掘,对于中国式领导力的探究大有裨益,即如何在中国的价值体系中构建符合儒释道精神的领导力。作者深谙现代企业管理之道,更做到了打通与结合,纯熟运用文史哲又超越文史哲,所以我不得不说,以我所见闻,《水平》算是最通透、最深刻、最具智慧的领导力著作,也为文学研究、历史研究和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突破以往研究的瓶颈。

四、叙述的技巧

  “领导力”一词是十九世纪才有的,但是“领导力”这个事物却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东西方有各自的阐释。对于关于领导力的著作,叙述方式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现在市面上大多数中国的领导力著作其实都采用了西方的叙述方式,从领导力的概念讲起,到各种学派,到各种模型等,因为毕竟这门学科算是以美国为正宗。写一本中国式的领导力著作要想有所突破,叙述是关键的一环。

庄周梦蝶

  为了理解中西研究叙述方式的差异,拿哲学举例来说。“哲学”一词十九世纪才从日语翻译过来,但这并不代表中国进入现代社会之后才有哲学。中国的哲学可以追溯到《易经》,后来的《论语》《道德经》《庄子》,以及诸子百家的所有著作其实都是哲学。冯友兰总结中国的哲学著作叙述两大特点:一曰名言隽语,二曰比喻例证,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互补,二者的特点都在于微言大义,言有尽而意无穷,没有明确的概念划分,也没有清晰的逻辑结构。《庄子》是最典型的代表,比如“庄周梦蝶”就是对世界本原认识的生动阐释。而以亚里士多德、德谟克利特等为代表的西方哲学家的著作就很不同了,其构建了完整的体系和逻辑架构,严谨清晰,表达准确。但是,西方的这种表达方式的缺陷在于缺乏生趣,不容易被大众掌握,也容易产生二元思维,因为其叙述的延展性十分有限。对于领导力也是如此,西方式的叙述方式会造成著作本身要么冗长艰涩,要么粗陋肤浅。

  我刚开始以为《水平》是用了西方学术著作叙述的总体架构,并填充《水浒传》中的案例。读罢之后我惊喜地发现并不是这样:《水平》这本书很成功地糅合了中国和西方的叙述方式。从大结构看,作者突破了西方领导力的逻辑架构,搭建了中国语境下的领导力要素组成了体系,分为“脱颖而出”“辅佐有道”“权力巅峰”三部分,由其《缘起》的总体思想作为统领,灵活而不失严谨细致,清晰而不乏微言大义。因为集中了中西两种叙述方式的优点,故而其逻辑性、可读性在满足大众读者需求的基础上,又能够保证其思想的深刻性,真可谓左右逢源。

  《水平》真是好水平!我钦佩作者的贯通古今中外,在这样一个文化碰撞与融合的时代做到了“为往圣继绝学”。我知道在著作此书的时候,作者确实遇到了很多困难:家人不理解,同事不理解,领导不理解——身兼数职已经很忙碌,而这又不是作者的本职工作。但是,作者“明知不可而为之”,面对冷眼和孤独,顶着“运交华盖”的风险,颇历艰辛,终成此书,个中滋味恐怕只有他心里清楚。对于作者本人而言,著书本身就是“内圣外王”的修炼过程。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我当我欣喜地知道《水平》这本书在上架不足月就要第二次印刷时,终于还是相信大众终究不会埋没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2019年8月 于北京蟒山

本文标题: 《水平》经典读后感有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960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剖开您是我的荣幸读后感1000字《梅雨怪》读后感1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