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读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 2020-06-21 08:30:5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26

《不朽》是一本由米兰·昆德拉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4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不朽》精选点评:●昆德拉说他想给这本书取名叫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友人说你已经有一本书叫这个名字了,昆德拉说我知道,但是这本更适

《不朽》读后感1000字

  《不朽》是一本由米兰·昆德拉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4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朽》精选点评:

  ●昆德拉说他想给这本书取名叫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友人说你已经有一本书叫这个名字了,昆德拉说我知道,但是这本更适合。是的,我也觉得这本更适合。

  ●远没有读懂,只是读到了碎片

  ●这书才是昆德拉思维的集大成吧,或者是西欧背景下的大成(不能承受之轻属于东欧),但是他看出来本质上西欧与东欧有很多共同之处,例如灵魂的恶性膨胀,媒体和多数人代替了政府和少数人暴政,而爱与性,人与人的控制、疏离、怨恨,没有区别。对我来说很应景地看了这本书,再一次知道生命的主题不会改变。昆德拉简直是我人生的隐喻吧?怎么表达对昆德拉大叔的爱。

  ●性与政治,情欲与爱,存在与虚无,看不穿的时间与不朽。

  ●昆德拉嘲讽一切,阿涅斯无路可走。

  ●昆德拉小说彻底看完了,这本的结构和哲学性应该是最强的

  ●除了看不懂的部分,结构和叙事处理得还很有新意,这是我第一本看完的昆德拉 我也觉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更适合这个故事

  ●一朵黑色的花在她身上开放。

  ●看过的作品里最爱的一部。

  ●其实一直不喜欢读米兰昆德拉。

  《不朽》读后感(一):大不朽与小不朽

  米兰的书都挺不错的,这本相对于不能承受生命之轻而言,政治色彩相对没那么浓,读起来也比较容易理会。很喜欢米兰的写作方式,不仅仅是一个故事完结的形式,可以有那么点现象的解释,情节安排蛮吸引,有包涵点道理,其实会喜欢是因为在其中看到了自己,看到生活的影子

  《不朽》读后感(二):平凡和伟大的不朽

  就像书中他自己认为的,戏剧张力是小说真正的不幸。

  故事很简单,一对平凡的夫妻和他们的生活以及围绕在他们身边的人际关系。昆德拉用解释现象这一手段创造了两个世界:小说和现实世界。

  现实世界中的作者在一个手势中创造了阿涅丝,两年以来,他被阿涅丝引导着写下这本书。因为阿涅丝自创造出来她就变成了一个真正的有意志的人,就算是她的造物主昆德拉也不能操纵她。她爱父亲,母亲爱她的妹妹,她和他妹妹洛拉互相讨厌(阿涅丝更讨厌洛拉!)她的丈夫保罗游离在女人之间,成为一个被蒙蔽被操控的橡皮人。

  洛拉想做点什么,她不巧遇到了阿弗纳琉斯教授,至此现实世界慢慢被小说占领,阿弗纳琉斯就是两者之间的引导管。要我说,“我”并不是米兰昆德拉本人,而是恰好和他具有相同性质的小说人物。

  这本书解释了许多现象,很多很多都令我接受,尤其尤其读到37页就产生强烈共鸣。

  阿涅丝普通,但是一个有着独具个性的人。她在鲁本斯心中做到了不朽。

  我们应该厌恶不朽吗?不朽不代表着我们,而代表着世人对我们的看法。然而绝大多数人都不能触及really immortality.甚至不能像阿涅丝那样做到在一个非血缘关系之人心中永恒不朽。

  《不朽》读后感(三):活着 一年之后又一篇

  《不朽》所要表达的主题与《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本质上是相同的,它们所探讨的是人类的存在性的辩证。也就是人格存在与只具备自然属性的自然存在之间的的区别与矛盾。

  在《不朽》中,我们可以通过洛拉与阿涅丝的矛盾来理解。洛拉所希望的不朽是一种属于人格的不朽,是一种从属于社会的不朽。它是在人性情感的不断累积下实现的。(也就是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所谓的“媚俗”),这种不朽只会存在于狭义的人类社会中,这是一种假性的不朽,它的存在是与人类的存在联系在一起的。而阿涅丝追求的不朽则是属于自然的不朽,它是在将所有人性特征抛去后所存在的不朽。这种不朽既相同于一块石头的不朽,也等同于整个宇宙的不朽。

  相较于洛拉,阿涅丝的不朽更为宽泛而永恒。但我认为这种反人性的不朽与作为人的存在是矛盾的。一个人只可能在某些短暂的瞬间意识到自然的存在感(比如躺在沙滩上眺望大海时),但由于人性局限所带来的情感波动会很快覆盖这种感觉。所以为了永恒的得到它,阿涅丝只有死。这种死不是主动地放弃生命,因为自杀也是一种出于人性情感的选择。它是一种面对终结命运时的洒脱与放手。

  而作为活着的人,需要做的更多是保持对自然存在性的敬畏,避免被人格存在性彻底控制。还要牢记一点,人生终究是一部电影,而不是几张照片。

  《不朽》读后感(四):游走在世界的边缘

  不朽8.8米兰·昆德拉 / 2019 / 上海译文出版社《不朽》耗时13天看完。

  当书页翻到了最后一面时,意味着贝蒂娜、歌德、克里斯蒂安娜与阿涅斯、保罗、洛拉、贝尔纳、阿弗纳琉斯教授的故事走向终结,坐在公路中间的少女、穿着穿越澳大利亚和欧洲的厚重球鞋的女大学生,小说中的所有人物在手指翻动的最后一刻宣告结束。看似没有关联的每一章节,当你读完时,会发现书中的人物在某种意义上早已被连接在了一起。像是作者精心布置的一个“诡计”,所有的一切都尽在他的掌控之中。

  米兰·昆德拉笔下的故事不是像一条直线般从头至尾平铺直述,而是采用一种“钟面”的方式告诉读者这里是一个圈状的世界。

  很感谢小王送给我的这一本书,是宝藏!

  在看到书皮的封面上印着“米兰·昆德拉”这个名字时,便想起了写作课老师谈到的“米兰·昆德拉”。即便在此之前我从未阅读过他的著作,但在那一刻,眼前的这个名字与记忆中课堂上从老师口中缓缓吐露出的名字重合时,我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熟悉与亲切感。

  《不朽》读后感(五):三年后的复读

  时隔三年多,终于完成了这本书的阅读,相比于上一次只阅读了前六章,这次终于把最后一章观摩完了。阅读后的感觉是喜悦的,因为后知后觉。 不朽这本书太多隐喻和暗语,所以阅读后的朦胧感似乎催促我以后有空还要再读一遍,也许我会让我认识的其他人读一遍,然后互相交流。 读的时候有时很容易会搞不懂作者想说什么,我第一次读的时候就经常有这种情况,但是第二次阅读就喜出望外地顺畅了很多。重点依然是读小说最基本的要素:题目是“不朽”;主人公是(稍微想一下就很清楚)阿涅丝;这两点就是最重要的,既然有了出发点,一切都变得顺理成章了起来。 我没有看小说后的“阿涅丝的必死”的议论,因为一个好的数学家是不需要习题答案的。当然,借鉴也许也是有益处的,但绝不是必要。所以这里就稍微尝试回答一下这个问题,阿涅丝为什么必死? 每个人都会死,就这么简单。当然,严肃地考虑这个问题,其实真正的问题是:作者为什么要让阿涅丝死?很简单,作者就要通过阿涅丝的一生和死后来阐述“不朽”是如何运作的,因为她是主角(唯一的主角,而不是女主角)。所以她必死。我觉得我已经很完整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另外,不如多说一些我对这篇小说的感受。阅读中,困难感是一开始必不可少的感觉,但是,等到读者与作者思维越来越接近的时候,困难感就消失无踪了。哲学是有趣的,就像数学一样,人类思想的起舞就从这两门学问中很好地体现。一个老师引导着一个学生一步一步地理解/感受一个深奥的问题,老师是尽心尽力的,学生也同样,所以阅读的过程是知识和思想的传播。

  一部优秀的小说,往往结局是最高潮的部分,让刚阅读完的读者赞不绝口,所以,明智的阅读方式则是在准备万全的时候再品尝小说的结尾,这样才让阅读对得起“享受”二字。前六章读完后,有经验的读者就会预感到,第七章会把所有的一切解释清楚,而且解释得话语总是尽量靠后。

  后知后觉往往是优秀的艺术作品的特征之一。太多线索,我懒得一一回想,毕竟也没有人给我稿费。就比如,为何阿涅丝一定要被作者搞死。再比如,鲁本斯这一章的意义如何理解。这些都是可以慢慢回味和慢慢品味的,但是,更有趣的往往是一些细枝末节。比如,阿涅丝的女儿为什么怀孕,而且生了一个女孩儿,然后又回到家里,从喜爱摇滚乐变成了摇摆舞曲,她和洛拉真的永远无法和睦相处?原因可能是什么?保罗和洛拉谁先会死?这个问题有意义吗?贝尔纳在和洛拉分手后和阿涅丝有无可能发展成情人?等等。。。

  总结,这是本不错的小说,虽然我并不能洗脱因为失眠才读这本书的嫌疑,不过我在白天也很认真地读这本书。总之,作者的自黑是更偏向一种幽默,毕竟文学已死。

本文标题: 《不朽》读后感10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879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生活在别处》读后感100字【语音解答】感谢信:决定告知家人男友婚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