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是一本由鲁思·本尼迪克特著作,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菊与刀》精选点评:●理解日本民族,必须要了解到他们的民族核心是对等级制的无限尊崇。在这种尊崇下,一系列既克制又放纵的行为得
《菊与刀》是一本由鲁思·本尼迪克特著作,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菊与刀》精选点评:
●理解日本民族,必须要了解到他们的民族核心是对等级制的无限尊崇。在这种尊崇下,一系列既克制又放纵的行为得以展开。大和民族因此表现为是一个耿直,带有一些神经质,所作所为非常小家子气的民族。
●蛮搞笑的,有些快一百年前写出来的既不客观也不科学的书,在中文互联网圈内却被视为某领域不衰的经典入门之作,比如这本,比如乌合之众
●如菊温婉,似刀锋芒。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共同影响成就了一个“心有猛虎,细嗅玫瑰”伟大民族诞生。天朝真应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人类学研究的范式作品,以日本特征为研究对象的名篇。值得反复学习。
●倘若還以此書的視角去理解今日霓虹,簡直是貽笑大方。且看完此書需排毒。
●日本人连“一个外来主宰者根本不可能使一个与自己习惯和观念都不相同的民族按照自己的模式生活”都差不多实现了,可怕的邻居。
●精彩之处在于写作的时代性,局限之处也恰恰是因为作者难以超越自己所处的时代
●日本人的言行在我们眼中有很多的矛盾点,看完后理解比较深的一点是,日本在战争中为捍卫尊严而宁死不投降,战争失败后却又能不记恨对战国并能虚心向对方学习,同样是出于维护战败后的“名誉”,赢得世界各国普遍的尊敬的一种心态。
●可能同样作为东方人,有很多地方是相似的,所以看完并没有觉得多少印象深刻的东西。这是一本剖析红与蓝的书,然而我更想看红与粉红的区别。
●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日本。 读完可以强烈感受到东西方生活文化方面的种种差异,迥然不同的对比显现出彼此的历史文化根源。 书中也提到了一些日本不太合理的习俗,但看完全书还是可以感觉到 在美国人的眼里 日本是一个值得尊敬的民族。 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日本对于国家传统 民族精神的重视,在书中也不难体会到作者对此的敬佩。哪怕是近乎残忍的传统,愈是不合人性,整个民族的坚持就愈显珍贵。 如若一个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遗忘自己的民族传统,恐怕好比无根之木,形同灭亡。
《菊与刀》读后感(一):了解日本
这本书第一次借是在5年前,后来又借过一次,却始终没耐心去翻看,前段时间终于决定再次借来看看。耐着心,在两个惬意的周休,晒着太阳,勉强看完了。
这本书对于想要了解日本民族的细节还是有参考价值的,只是里面内容现在看来略显陈旧,里面涉及到的内容较多,对于社科类,其实我不是太感兴趣,但强迫自己去了解,就像我一直觉得必须强迫自己去了解历史一样,不管看进去多少,至少我在努力做。
全书看完,更加觉得日本民族像个谜,多重性格,有些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又或许都一样,因为我自己在很多时候也是矛盾体,所以人性是相通的吧,何况都是亚洲人。但或许他们的坚忍、忠诚等等这些还是需要我们学习的。
《菊与刀》读后感(二):矛盾与纠结
日本人的极端从幼时接受教育,就已经注定了。他们信仰各就其位的社会状态,因此决定发动战争创建大东亚共荣圈,这种将社会地位强加给其他民族的做法,注定了日本的失败,他们似乎从未考虑过将本民族的文化强加于其他民族是否会成功。日本人有着严格的社会等级秩序。日本人对于忠孝的理解,与中国人有很大不同。他们对于忠孝的执行度,比古代的中国人更加深入。他们过多的考虑忠孝和情面,在不同的场景下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思考方式和形同,他们深受社会文化的桎梏,以至于充满矛盾。他们接受到教育又让他们异常的极端。
他们重视名声,乐于享受,对于性极为开放,他们无法接受嘲讽,但往往可以以扭曲的方式来为失败寻找借口,他们固执却又可以一夜之间转变想法。。。。
真是奇怪的民族!
《菊与刀》读后感(三):日本人
日本的社会是一个严格的等级社会,下级必须忠于上级,儿子必须孝敬父母,各个等级的人各得其所整个社会才能团结高效。日本的忠和孝是没有条件的,无论上级或是父母他们人品多么低贱,下级或是儿女都不能做出违反忠孝之意的行为,否则就会被公众所谴责,这与中国有很大的不同。在中国忠孝之上还有仁、义,若一个人不行仁义之道,作恶多端,那么中国人可以选择公开的反对他,或揭竿而起或大义灭亲,这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中国人没有所谓的各得其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当然这也导致了中国人心中缺乏敬畏之心,人应该有所敬畏,这样才不会为所欲为。 不止在社会中日本人讲究各得其所,在内心世界中日本也是将人生看作了“忠的世界”、“孝的世界”、“情面的世界”、“仁义的世界”、“享乐的世界”等等,各个世界有不同的准则,这与中国相似而不同,在中国会因为一件事将一个人定义为君子或是小人,但在日本只会说这个人是不是“懂孝”或“懂情面”。从这个角度来看,日本人比中国人更了解人的复杂性,在了解一个人时不能以偏概全,分析事情也要结合背景和条件去分析,这样看问题才能更全面,有的人可能对同事态度恶劣,但在家中是一个孝子。判定一个人要全方位的去考虑,断不能管窥蠡测。
儒家文化对整个亚洲影响太深远了,很多陋俗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我只求,女性能多觉醒
《菊与刀》读后感(四):菊与刀
读的过程中,突然想到了爱情公寓中关谷“分分钟切腹自尽”的梗,不禁笑出了声。
讲几个读这本书之后觉得日本人主要的几个思想特点:
各得其所,适得其所是深入日本人灵魂的等级制的最佳解释,该思想可以用来解释日本人天皇,家长至上以及男女歧视等行为。
日本人相信精神力量终将战胜物资资源。
日本人相信人本身是善良的,只要不断打磨掉自己身上的额锈,就会永远保持善良。
日本人不同于美国人的罪恶感文化,日本是耻辱感文化,因此日本人非常重视面子。
日本人把养育孩子当做是回报父母,孝顺父母的方式,相比较来说,直接对父母好并没有那么重要。
日本人一方面很重视道德修养,严于律己,一方面有很重视享乐,他们认为自己能够很好的将这两部分区分开来,日本人喜欢睡觉,并且认为睡觉就仅仅是睡觉,没有什么别的含义,不是为了恢复体能,仅仅是为了享受。这一点还是挺佩服他们的,他们是如何做到认真的时候认真,玩的时候也玩的很认真呢。
作者通过对日本人孩子培养轨迹解释了日本人形成人生观的两面性的形成原因。
这本书是一本很成功的社会学研究报告,不过其中肯定有偏颇之处,许多都引用的二手资料,而且写作时间离现在有点远,但是这并不妨碍该书成为一本好书。
《菊与刀》读后感(五):随手一笔瞎涂涂
大概是在大三的时候一个老师推荐的书,当时闲着没事就打算买来看看,然而在百无聊赖的夜晚开了无数次的头,始终没有看下去。以至于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一二页描述日本人充满矛盾的性格以及成书的原因与艰难。如今毕业刚好三年,总觉得在工作之余,学习的欲望、学习的态度和学习的主动性都已被丢弃在日常的懒惰中,所以企图通过看书来让自己充实一些,成长一些,这是一种自我拯救与懒惰沉沦之间的拉扯情绪吧。
而因为看《孤独的美食家》,我记得第一次看这部剧的时候,剧中人物间表现出的尴尬氛围是我所不理解的,又因为看《艺伎回忆录》、看东野圭吾的《秘密》等书,文中描写似乎很正常的情节在我看来却觉得另类,感到不理解,于是又想起这本分析日本民族性格的书,打算从头开始,一鼓作气,看完它。
于是跟自己约定好,要么不看,要么就看完一章,而且一定要安静的环境看,因为是翻译的缘故,有些句子是不大符合我们的习惯表述的,如果跑神就一时搞不明白文中所指了,来回看来回看又容易失去耐心,所以干脆静下来认真的看下去。
全书看完,对日本民族有了大概的印象,但是总体而言,对他们拘谨的性格、过于注重情面的生活方式很不喜欢,同样也对相扑、武士、浮世绘等概念没有兴趣,但是日本的茶道与花艺,那种艺术的生活方式是欣赏的,还有那种做任何事情都很细致到位的态度也是佩服的。
如果要用几个词来做对本书“知识点”的概括,那我的印象是日本的“精神战胜物质论”、“等级制”、“义务”、“情面”,以后的武士道精神、道德困境、悲剧情节(对牺牲的看法)、自我修炼都多少源于此。作者认为日本挑起二战,侵略东南亚国家是出于对自己国家等级制、各得其所观念的优越感,希望将此法强加于其他国家,从而“拯救”世界,当然站在被“关照”的国家的角度,我们不会认为这是种善举,而是赤裸裸的侵略。而战争中表现疯狂的日本人则是被“精神论”所骗,过分的讲究精神至上,导致日本在物质条件被战争拖垮的情况下还依旧坚持侵略战争,最终的失败也让日本承认,光靠精神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等级制”便是日本人推崇的维系各得其所运作的无形规范,每个人在自己的等级范围内活动,共同推动社会的运作,但正如每个国家都有每个国家的国情,适合日本的社会规则对其他国家是不可能适应的,日本的自大带给其他国家的事实伤害却是无可弥补的。义务和情面其实在中国也存在,但看了书中所述,与我们国家的还是不同的。他们似乎把义务和情面看的更重更死板,有些书中的例子让人觉得他们太不知变通,甚至有些执拗与变态,或许这是他们的传统文化熏陶所致的选择。
作为了解日本不失为一本好书,我看完后,有点了解为什么井之头大叔在见顾客时总是那么拘谨,总觉得好像欠了别人什么东西一样的,这大概能用情面来解释?怕给别人带来麻烦,怕一不小心做了不合规的举动,怕欠了别人的情面……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