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逻辑学(精装版)》读后感100字

发布时间: 2020-05-22 08:33:3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9

《简单的逻辑学(精装版)》是一本由D.Q.麦克伦尼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90,页数:16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简单的逻辑学(精装版)》精选点评:●全书很小,不过160页,里面大多是简单叙述了一些概念加上少量的例

《简单的逻辑学(精装版)》读后感100字

  《简单的逻辑学(精装版)》是一本由D. Q. 麦克伦尼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90,页数:16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简单的逻辑学(精装版)》精选点评:

  ●全书很小,不过160页,里面大多是简单叙述了一些概念加上少量的例子,其实哪怕作为入门书籍也是过于简单的了,但是是一本很能让人对逻辑学产生兴趣的书,整体逻辑清晰,不算沉闷,读起来很通顺,读完后可以再返回来看一看目录你会发现小标题之间的逻辑关系都很通顺,十分建议读完这一本之后接看“简明逻辑学导论”第十版,两本之后可以直接看一些进阶读物了,因为本人非科班出身,所以不敢妄言入门标准,但就我自身体会来说,这两本会给人很大的提升

  ●买贵了。。。

  ●其实可以算是工具书了。

  ●一本让中文序毁了的书。适合初学者的逻辑课本。很多专业术语,不适合科普。介绍的都是很简单的逻辑。大概翻译上就有语意损失,可能看英文原版的会好一点。因为中文序,差点看了就想扔掉。

  ●遇到傻逼你就赞同他的观点,把TA培养成大傻逼

  ●适合初学者的入门逻辑书

  ●内容少,但有启发。逻辑是避免思维受心理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多见识,不先入为主,拒绝思考上的懒惰。

  ●很多例子简显易懂,实际操作实用性不大,适合反复阅读。

  ●确实是简单的逻辑学,不能说没什么收获,但确实收获有限。

  ●抓住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逻辑的目的是为了探寻真相。 客观真相VS主观真相 事实→观念→语言。语言要反映客观事实,才能构成沟通的事实基础。 比较能产生观念。 前提真实性、结构有效性、结论有力性、逻辑艺术性。 错误推理通常利用情感来战胜正确推理。 形式谬误VS非形式谬误

  《简单的逻辑学(精装版)》读后感(一):醍醐灌顶,大彻大悟

  用一天时间,快速看完了《简单的逻辑学》。如醍醐灌顶般大彻大悟,原来这就是逻辑!逻辑就是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逻辑就是找证据证明真假,逻辑就是清晰分辩客观与主观,逻辑就是教你如何思考和做决定,如何讲话与写作,如何沟通和演讲。

  真可惜,从幼儿园至读完大学,一直到现在,工作十年余,之前自己的思维一直处于混沌的状态。一方面是自己天生思维能力差,另外主要的原因,是学校的教育从来没教过我逻辑思维。我想豆瓣上每位书友会有同样的感受吧。现在回想起来,我以前的考试成绩,都是靠死记硬背拼记忆拿的高分。从来没有在任何一道题目上用过逻辑思维。如果现在有机会重回校园,我会用逻辑思维去学习每一个知识点。

  《简单的逻辑学》,是逻辑学入门的书,语言浅显易懂,翻译水平也很高,要想学逻辑的书友们,把这本书当做第一本逻辑教材,之后学逻辑的路会越走越顺。好书,真心推荐。晚安

  《简单的逻辑学(精装版)》读后感(二):防忽悠的逻辑学

  麦克伦尼说逻辑学是科学亦是艺术。我的理解是,它能让我们高效思考、有效沟通,思考偏向科学,沟通是门艺术。

  这一双重身份使逻辑本身既可以用来解释纷繁现象的本质,又可以人为制造某种复杂现象以掩盖其本质。

  说的直白些,你能用它解释你要解释的,也能用它操纵你想操纵的。

  通过什么呢?通过信息。

  信息对于人类意味着安全,这是我们的原始基因。信息是我们评估所处环境是否安全的关键依据。而逻辑是一个过滤器,处理我们平时接触的所有信息并分类存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从这个角度而言,逻辑关涉现实,关乎真相。

  “所有的逻辑推理,所有的论证,目的只有一个:找出某个事物的真相。”麦克伦尼在《简单的逻辑学》一书中这样总结道。

  合乎逻辑是要合乎真相,没有真相就只能被人牵着鼻子走。

  尤其是这个年代,信息太多太碎,有的没的,真的假的,稍不留神就会掉入信息陷阱。即使是很多显而易见的骗局,也屡屡有人中招。

  其实很多骗局在逻辑上都经不起推敲,骗子只做了一件事:诉诸恐惧。

  恐惧造成了短暂性的逻辑混乱。

  当然,恐惧不是唯一让人逻辑混乱的因素,麦克伦尼简要介绍了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后,还列出了28种非逻辑思维的形式,简直就是一部防忽悠指南。

  很多事看似很有道理,其实完全没有逻辑可言。

  《简单的逻辑学(精装版)》读后感(三):记录

  由于各种原因对数学接触的一直很多,数学和逻辑不分家,对逻辑学非常有兴趣的但没有精力深入研究,还没入门。wx读书推荐了这本书就点进去看了,确实很短小看得很快,看完的感觉和当时看阿德勒的儿童教育心理学和天才向左之类的书感受有点像。个人认为这本书更多的是应用在生活中的小知识而不是多么专业的逻辑学论述。有点类似各大书籍热销榜的一些心理学书籍,从专业体系中摘一点简明浅显的东西嚼碎了再结合生活出个书,给非专业也没有深入研究打算的人一点启示,不过道理看了很多,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第一章:学习逻辑学的思想准备,内容是告诉我们如何做一个有逻辑的人;第二章: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同一律(事物只能是其本身)排中律(事物不存在中间状态)充足理由律(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充足理由)矛盾律,以及论证的表述:直言命题和普遍命题。第三章:干货最多的一章,从最简单的如果那么的论证形式探讨到简单而有用的三段论,然后提出了传统论证形式的两种类别:演绎论证和归纳论证。这里有个疑问,为什么不是先总的讲两个大的类别,再重点叙述演绎论证中的三段论呢?

  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是非逻辑思维的根源和非逻辑思维的主要形式。

  另外就是从没弄明白过逻辑学属于哲学还是数学,或者是被拆开了变成数理逻辑传统逻辑分别放在不同分类,还是它自己是单独的一级学科。

  《简单的逻辑学(精装版)》读后感(四):从中国思维的大酱缸里挣扎出来

  中国人的思维里有着基于古老哲学的特性:矛盾、黑白、阴阳、正反……也就是凡事都要看两面。

  这种哲学本质上是真实世界的一部分。但它们的问题在于,如果一个人以这样的哲学作为基础的话,就无法得到任何方向性的思维,面对具体问题,根本不能找出任何解决办法(解决方向)。最后就瘫在这样的思维酱缸里动弹不得,遇到问题只能找权威。至于说谁是权威,那就看谁积累的古话多,总能拿出一条来面对问题,既可以说“三思而后行”,也可以说“该出手时就出手”;既可以说“欲速则不达”,也可以说“时不我待”,等等。说哪句,完全看哪句符合权威的利益。

  中国是个典型的贡赋制层级体系化社会,稳固来源于遵从权威而非思考,所以必须提倡以这样的哲学作为基础的思维。即便到了现代中国,也换了名字叫做“辩证唯物主义”继续存在着。

  逻辑学则关注了客观世界的另外部分,就是存在方向性的部分。要么真,要么假;要么不存在,要么存在。这本身是显而易见的:一个苹果放在眼前,正常人都能感知它。若无法像大多数人那样去感知它的存在,我们将这样的人称为精神病人。

  正是这种人类朴素经验的方向性哲学,使人类建立了哲学、数学、科学等智识大厦,彻底改变了自身的生存条件。人们过上了更好的生活,可以坐在电脑前面喝着饮料敲下这些字。

  逻辑对于个人的意义是,能够通过自主思考,也就是基于事实的逻辑判断,知道自己可以相信什么,不能相信什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将逻辑形成直觉,在主动或被动地面对自己不熟悉的新领域时,不必再盲从于权威,从而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更有利于面对实际情况自主把握人生。

  未必要一头扎入逻辑学,但有系统性的逻辑思维很重要。参考知乎逻辑学优秀回答者的一篇文章:http://www2.zhihu.com/question/20072244/answer/27919623,引述部分如下:

在你自己熟悉的领域内,逻辑是不重要的,这个领域本身的规范已然包括了你所需要的逻辑。如果你认为你在自己理应熟悉的领域内经常出现逻辑问题,那么逻辑本身对你是没有太大帮助的,熟悉这个领域的内容比起看几本论证分析或者是谬误分析的书更有用,毕竟,这个领域的内容不仅仅包括了其中的逻辑,还包括了许多必要的基础知识。但是,如果你同时还喜欢经常涉猎各个新的领域,在其中和人吵架,那么逻辑显然是你为数不多的通用武器。

  逻辑对于中国人的重要性在于:在遵从权威的文化氛围中,能够建立思考的方法,加快对权威言论的判断,从这种思维酱缸里挣扎出来。

  本书是对逻辑学进行体系化基础阐述。如果把“学”字去掉,人们的畏惧心理就能减轻一些,毕竟学问需要付出很大的思考成本。但如果读过这本书,那么就能知道,逻辑与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很多内容其实已经熟悉。看故事一样地轻松系统地了解逻辑,能获得那么大的收益,何乐而不为呢。

  《简单的逻辑学(精装版)》读后感(五):简单逻辑学与吾日反省吾身

  四章和五章-非逻辑性思维(下) 2019年8月18日 20:25 这一部分我们来讨论谬论。定义:错误的推理形式总称为谬论。谬论具有迷惑性,有时甚至比正确推理听起来更合理。特点是,谬论通常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方式来战胜正确推理。 我认为感情让人变得温柔,可爱,有温度,不同于冷冰冰的机器。但是相反,情感也是我们人类最大的弱点。骗子利用我们的贪心,恋爱脑不断实行诈骗,屡试不爽。所以我们要用理性给我们的感性带上乾坤圈。 这里作者论述太多种谬论错误,我就挑几点我有感触的发表感想。 1.偷换概念 主要原因,讨论的事物是个多义词。一个建立在多义词基础上的前提,结论一定是不成立的。 如果你要公正的就某一点进行辩论,首先请给你所要辩论的观点一个明确的定义,并且在整个辩论中始终如一的坚持它。 比如Tony老师和蒋老师之前的讨论就应该定义一个爱国的标准。 2.循环论证 我理解为前提的正确性建立在结论也是正确上。最终导致前提没有为结论提供任何实质性说明,结论本身就是对前提简单的重复。可以理解为自己证明自己清白。自己给自己做不在场证明。自己监督自己。 3.歪曲别人的观点以及忽略论证本身进行人身攻击。(国籍不在中国不代表不爱国,华裔就不可以爱国吗?) 4.误用传统 以前的事情都是这样处理的,并不能成为强制后来者遵循老方法的充分理由。习惯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如果不分析实际上是否值得就遵循习惯做事,我们就会成为习惯的奴隶。 这也可以说明面对传统我不应该全部否定也不应该全部接受。应该取其精华去其槽粕。 5.滥用专家意见 正如我们要检验自己的主张是否与事实相符一样,在论证中所用的专家意见同样要经过检验。这个世界上太多自以为是的砖家。检验的标准不是他们在说什么,而是他们是如何通过论证来得到它的。 6.以暴制暴 在逻辑学的世界里,负负并不能得正。他们做错了,我们要以牙还牙。这并不能把你做的同样错误的事情就变成对的。法律终究还是会制裁你的。 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冤冤相报何时了,最好的报复方式还是跳出这个负负为负的循环里,你过得比他好还是最好的报复方式。 7.民主谬论 真理并不一定掌握在大多数手里。在情感方面,民主谬论是很有说服力的。但是真理并不会因为谁支持他多就是真理,没人支持它就变成虚假。 比起听大多数人说你该结婚了,你该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你一个女生应该相夫教子,你应该去遵照关于自己人生意义的真相,而不是被大多数的人的观点所捆绑。 8.压制理性 人们只有在自由思考的时候才能接受什么是真,也只有在独立判断的时候才能确定什么是真。 9.止于分析 分析的目的,并不是简单的知道事物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而是要弄清楚这些组成部分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最终组成一个整体的。整体是大于部分的总和的! 虽然不知道解释,但是我感觉我们6个人组成的打卡群,绝对不是简单的加法的力量,至少也是乘法或者指数函数的关系。噢耶 10混淆视听 故意提出一些无关的情感信息来分散对方的注意力。特点一,直接诉诸情感而不是推理。特点二,所提供的信息和所要进行的论证毫无联系。 11简化推理和简化主义 有时我们受简单化的驱使,黑白不分,那是因为生活的复杂性淹没了我们。 有些听众将其接受能力局限在自己想听的东西之上,另一些人只喜欢简单的答案,这往往是愤世嫉俗的特点。 另外,整体是大于部分的总合,如果我们仅仅以偏概全也容易误入歧途。我们需要站在全局和更高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比如大家觉得国内言论管制太严,氛围不好。那请问如果你真的站在国家领导人的角度去不管大家的言论,这个社会真的会变得更美好吗?这个问题太复杂了。关于群体的盲目性,群体使人盲目,关于网络的舆论的恐怖的副作用,关于太多了。特别是国情复杂的中国,体制也很不一样。这样想一想,大家可能就不会那么愤世嫉俗了。比起抱怨,让自己强大,有一天你真的身居高位去改变这个现状。愤世嫉俗不能改善现状,只能困住你的步伐。 12.以泪掩过 通过博取听众同情心来达到一个目的,这种谬论通过精心设计的情感爆炸来迷糊论题。 比如周立波谴责一个被遗弃不原谅跪在地上可怜的认错了的生父母。即是道德绑架也是谬论。 13.两难陷阱 当问题实际上有很多选项时,我试图说服你只有两种。 其实很多时候,的确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是也很多时候我们不要局限自己的可能性。 14. 功利误导 效果不能单独确定一个行为的价值。只要我成功了无法取得成功并不重要。 又比如,只在乎结果,我输了,我没有得到理想的结果,而忽视自己量变的努力带来的进步是皮皮说的:缓慢而坚定的生长。 大家只在乎质变而不知道质变一定是有量变来的。关注结果也要关注过程。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缓慢坚定生长的果实,真正甘甜的果实。而不是打激素生长成只有外表好看,口味乏味的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此文中包含大量作者原文,因为这是由读书笔记衍生而来的感悟。

本文标题: 《简单的逻辑学(精装版)》读后感1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724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江户开幕经典读后感有感《社会分工论》经典读后感有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