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幽灵》是一本由鲁枢元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7.00元,页数:3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陶渊明的幽灵》精选点评:●老板新作●谈论文学与自然的关系的书,多泛泛而谈之作。这本书算是稍好一点的,但多资料的罗列。文艺
《陶渊明的幽灵》是一本由鲁枢元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7.00元,页数:3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陶渊明的幽灵》精选点评:
●老板新作
●谈论文学与自然的关系的书,多泛泛而谈之作。这本书算是稍好一点的,但多资料的罗列。文艺学行当内出名的鲁枢元,不过尔尔!
●读书的好处,正是在每一次的震撼,如波涛撞岸,密云着天,每一次,都有一次思维和想法的突破。
●浓浓的八十年代文风
●学理太差。
●看到鲁奖介绍此书用了德里达的幽灵学,正好感兴趣就买来看看,结果发现其实德里达就提了两三页,大部分就是各个角度的陶渊明研究的杂烩。
●什么玩意儿??
●总的来说就是不装逼的一本学术书
●感觉引论和话用多于作者本人的谨慎,我不知道这是学者的谨慎还是什么,可能这样说有些偏激了,但在我阅读的部分中并没有看到作者才情和激情的闪现,本书可能太中庸了吧
●材料很丰富,但是在中间的很多章节陶渊明的缺席感很强。首尾两章的分析切合当下,赋予陶渊明现代性。
《陶渊明的幽灵》读后感(一):陶渊明的幽灵
感觉引论和话用多于作者本人的谨慎,我不知道这是学者的谨慎还是什么,可能这样说有些偏激了,但在我阅读的部分中并没有看到作者才情和激情的闪现,本书可能太中庸了吧,他人观点也比较多,作者的身份一直在书中淡出,作者像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
《陶渊明的幽灵》读后感(二):======恭喜荣获鲁迅文学奖!=============
3年一届的鲁奖,可喜可贺啊!
当时刚读这本书就想这书写的真好,应该有个啥奖奖励下的!!!!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好啊红啊红啊红啊!!!!!!!!!!!!!!!!!!!。。。。。。。。。。。。。。。。。。。。。。。。。。。。。。。。。。。。。。。。。。。。。。。。。。。。。。。。。。。。。。。。。。。。。。。。。。。。。。。。。。。。。。。。。。。。。。。。。。。。。。。。。。。。。。。。。。。。。。。
《陶渊明的幽灵》读后感(三):陶渊明的幽灵
在老家的时候吧这本书看完了,为了“陶渊明”三个字,硬生生把这本“天书”看完了,大部分的时候是20秒翻一页,讲的是什么根本看不懂,一堆堆的民国的外国的哲学家环境学家就算看三遍也记不住名字的各种人,一堆堆记不住更理解不了的专有名词,不过好在中心思想我还是抓住了:自然。
自然——陶诗的中心思想,那个在N多年前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触动我心弦的幽灵。记得小时候,曾经想在竹林深处盖一间小房子静静的淡淡的过一辈子,虽然后来事实证明,我并不能忍受那份孤独和单调,相反,我更渴望都市的灯红酒绿和燕舞莺歌,不过那却是我年幼时心底最纯真向往。宁静和喧嚣,两个极端,从前者走到后者,现在好像又有了往回走的趋势。
小时候,我们接受的教育是要长大成为有用的人报效祖国,上大学的时候我也还天真的想着以后要怎怎样为祖国的怎怎样做出自己的贡献,现在也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在慈善或者环境方面出一点绵薄之力。而五柳却教人淡泊名利远离尘事,我仰慕他,却不知如何追随他的脚步。
作者言,近一个世纪以来,陶渊明的幽灵已死,或许是这样的。时代的发展,我们不该在拿2000年前的思想套在当今社会,没有人会再只为了一碗酒而生活。可另一方面,桃花源依然是很多人心底的向往。近几年环境质量持续走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陶公追求的世界,成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向往,纵然很多人跟风不假,但是我想时代发展至如今这样,就算已死,陶公的幽灵必会被再次唤醒。
额对了,希望有机会看看老子的书——想到这里自己都对自己呵呵了。
年前看了冯叔的《狼图腾》,没研究过拍摄对草原对狼群的破坏,但是如今这个口水都能淹死人的娱乐圈,我相信剧组会对此处理的很好。抛开这些话题,电影确实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省,整个观影过程中这本书一直飘在我的脑海里。
另外,最近柴静发了纪录片,微博朋友圈各种被刷屏,我没有看,因为我听过柴静的一点点负面的八卦。不过有一点确是值得承认,不管柴静拍这个片子的目的如何,内容的科学性如果,她让全中国第一次如此重视雾霾,重视环境污染。
再说说西班牙的斗牛。百度了一下,2019年加泰罗尼亚已经颁法禁止。也许时代发展至今,那个民族不该再坚持这样的活动,即便整个西班牙都禁止,斗牛也会成为西班牙的文化永载史册。可是另一方面,牛并不是稀有的保护动物,斗牛被视为勇敢者的游戏,斗死的牛应该是会被摆上餐桌的,这样若需禁止,那是不是全人类都要改吃素了?我没看过斗牛的节目,不知道残忍程度如何,但是就我看来,若不上升到影响生态平衡的这种大问题,别国的文化,还是尊重为主的好。
写东西好久都是这样没什么逻辑性了。想来却只是一句——到底,我该如何追随你的脚步?
《陶渊明的幽灵》读后感(四):青灯一盏照我心
《陶渊明的幽灵》这本书真的是“天书”啊,动用了德里达,海德格尔,荣格等人的理论分析陶渊明的诗,看的眼花缭乱。其实无非就是说两个字—自然。西方人眼中的自然,是与人相对应的,所以自然与人即是相对的二元主义。而中国的“自然”,是在于天人合一。作者认为自然与人即是所谓的“元问题”。陶渊明的作品即是解答这个“元问题”。
白居易想念陶渊明,天天琢磨他是怎么写出来这些诗的。我认为陶渊明与魏晋风骨的“放浪形骸”,古希腊审美中的“静穆”是一致的。法国诗人瓦莱里读到陶渊明的诗,大为叹服。说:“这像大富翁一样的朴素。”真正的大富翁,必然是朴素的。陶诗中的朴素,不是山水诗祖师爷谢灵运的雕琢,而是从自然中流淌出来。后人对陶诗的评价,提到了三个方面:
任真率性放旷散淡委运化迁任真率性的关键在于“真”,这是道家思想的第二要义。第一要义是“道”。孔子问曰:“何谓真?”,客曰:“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所谓“精”,即是饱满的情绪。拥有饱满的热情和诚心,自然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是真。由此可见,这就是所谓“元气”。元气就是孩子气。陶诗中元气淋漓,也可以说到处是童心。决不把自然和人看作对立争斗的两个方面,如此与天浑同为一的人,就是“真人”。道教里的“真人”即是如此。在庄子的眼中,此等真人,可与神仙并列。看来道家眼中的神仙,无非就是融入自然的人。“真人”的思想,禅宗也有,是中国古代文人的理想型人格,而陶渊明正是这个理想型人格的模板。
所谓放旷散淡,即是不拘形式,依靠直觉。人生的至高境界即是审美的至高境界,如此风度,即是魏晋风度。陶渊明与魏晋风度合二为一,达到了人的觉醒,自然的觉醒。水是无形,合乎自然,而在陶诗中也有体现。如《归去来兮辞》: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随性,随心,随和。在于一个“随”字,随遇而安。从陶渊明的所有传记中,并没有发现他受到多么严重的政治迫害。弃官退隐,只能说是他清醒地意识到在功名利禄之外还存在着人生意义的另一极,即广袤无际、意趣横生的自然天地,那里才是诗人“天行”、“天放”的精神之乡。用海德格尔的话说就是“栖居在诗意之中。”陶渊明,把自己的人生过成了一首诗。
什么叫“委运化迁”,我想这个关键在于“化”这个字。“化”字的甲骨文写法是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倒立的人。这意思就是从一个状态转变到另一个状态。周而复始,相克相生。正是老子哲学的精髓。认清万物之运,顺其变化,迁就自然。若如此,才如陶诗所言:“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本书采用德里达的幽灵学,荣格的心灵学,海德格尔的诗学诠释陶渊明。确实需要极度专业学哲学的人才能读懂。唯一让我不满意的地方在于,此书只是罗列理论,外加作者自己的评点。不能打通各理论的经络,这种处理方式感觉就是不能化成一个整体,也就不适合一般通俗读者阅读了。
《陶渊明的幽灵》读后感(五):不死幽灵陶渊明
1、有一种人,肉身都死了还不断出场,而且是四处出没,顽强地被哲学家叫做幽灵。这里要点名批评的就是东晋的陶渊明。
2、身前,他因为不能站直身做县长而愤然裸辞,毅然回到四线城市的乡下,开始农夫山泉有点田的种地职业生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好一派和谐的农家乐生活啊,而实际上,他家的墙破得连风都挡不住!
3、死后,他的灵魂不甘心地徘徊在自己创造的乌有之乡桃花源里,久久地不肯离去。他一次次向后世穿越,一次次地在后世的诗作里找到自满:“呵呵,这种风格又是我的”;他附体给苏轼,苏轼从醉中醒来:“只渊明,是前生”;他穿越到赖声川抄袭他的话剧《暗恋桃花源》里,自演武陵人老陶,“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4、后世的文人骚客向这个死人老陶献了无数的殷勤,文字上的推崇和精神上的仿效被不断累进,最终无以复加,连词都找不到了,只能:此公“独绝千古”啊!后世人不是傻子,他们究竟在这位老陶先生那里发现了什么?
5、据说,他们发现的是自然。胡适先生用标准的白话文宣布:“陶潜是自然主义的哲学的绝好代表者。他一生只行得‘自然’两个字。”
6、自然主义的哲学是什么,难道是像老陶一样种种庄稼,喝喝酒,写写种田诗吗?难道这样就可以死而不亡,实现一个底层文青从细民到田园派老祖和千古一人的伟大逆袭,甚至要冲出中国走向世界封个“西梭罗东陶潜”的高手头衔吗?这,不可能吧。
7、据我那位做文学验尸招魂工作的时而深沉时而兴奋的老师考察,老陶的“质性自然”,是从文学题材意象,到冲淡之美的风格,再到处世和精神,都已经被自然哲学给全面占领了。
8、在他的名字里,竟然也暗藏着自然哲学的玄机。陶潜,陶渊明,字元亮,潜和渊VS明和亮,与老陶一生的穷通、荣辱、贫富、显隐、生死一样,都是“知其白守其黑”啊,中国首席哲学家老子先生研究发现,“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那是天下的“模则”啊。
9、原来如此,原来后世膜拜皈依的是这样一套可以叫做自然哲学的精神,是这样一种中国文化中的集体无意识,是这样一个对人类“元问题”即人与自然问题的回答。
10、老陶幸运地成了这套哲学和精神的文学代言人,他这才真的成了一个会累积会繁殖的幽灵。“一个永远不会死亡的鬼魂,一个总是要到来或复活的鬼魂”,“一种精神焦急的和怀乡式的等待”,当代哲学家德里达的幽灵学是这样说的。
11、那么,这个幽灵跟现在的我们有什么关系吗?好像没有。
12、只是,当年青人沦为现代樊笼里的房奴和车奴时,当农民变成流水线上的机器时,当消费社会让人疲惫不堪时,我们是否有那么一点点想念陶渊明呢?至少我会想念,我那老师曾拿起手机说,喂,少功啊,我和孩子们在爬山。
13、只是,在现代社会里,“飞特族”连固定工作都不要了,小清新挑战了重口味,长假里无数的人要出去游玩……这是一种自然精神和生活理念的回归吗?不得而知。幸福的生活又是什么?
14、记者:大爷,请问您幸福吗?
老陶:我姓陶,农妇、山泉、有点田。下面请我的盟友梭罗回答。
正在瓦尔登湖散步的梭罗:一个人的富有与其能够做出的顺应自然的事情的多少成正比。
15、这样啊,那么在将要到来的生态后现代,陶渊明的幽灵,真的会在那片绿色的天空中飘荡吗?
16、会吗?不会吗?
17、作为蹩脚的毕业生,我只能将老师的书复述一部分,冰山一小角,内涵版请移步:鲁枢元,《陶渊明的幽灵》,上海文艺出版社,2019-06。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