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西安街村》是一本由田荣著作,28.00元出版的2019-2图书,本书定价:303,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老西安街村》读后感(一):三论宗祖庭——草堂寺位于西安西南约30公里的草堂寺,坐落在户县县城东南约20公里的草滩营。南有圭峰耸入云表,
《老西安街村》是一本由田荣著作,28.00元出版的2019-2图书,本书定价:303,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老西安街村》读后感(一):三论宗祖庭——草堂寺
位于西安西南约30公里的草堂寺,坐落在户县县城东南约20公里的草滩营。南有圭峰耸入云表,东临沣水宛如玉带,观音、圭峰、紫阁等翠峰秀岭罗列于前;东南高冠瀑布溅玉激雪,此真乃“终南秀峰几千重,门外水声朝暮时”。
晨昏之际,草堂一带如纱烟雾摇曳飘散,其景有如梦幻仙境,此景就是被称为古长安八景的“草堂烟雾”。
据有关史料载,今草堂寺是后秦时逍遥园的一个组成部分。东晋隆安五年(401),后秦姚兴迎鸠摩罗什来长安,住逍遥园翻译佛经。
据传逍遥园规模宏大,然至唐时已400多年,时李世民吟诗尚称“堪叹逍遥园里事,空余明月草青青”,已不甚了然,千年后的人对逍遥园规模自然更渺茫了。
据说鸠摩罗什翻译佛经后不久就有了大寺。《历代三宝记》第八卷云:“世称大寺,非是本名,中构一堂,权以草苫,即于其内,翻译佛经。”故名草堂。鸠摩罗什在这里译出《百论》《中论》《十二门论》等佛教著作,为三论宗奠定了基础,故草堂寺被尊为“三论宗祖庭”。
昔日的草堂寺规模是恢宏的。尽管关于寺院规模、殿宇建筑今不甚了然,但关于面积与植被却能从许多史料、古诗中找寻出来。宋代程明道《游南山诗序》注释曰:“寺在竹林之心,其竹盖将十顷。”而他写的诗句其中描述草堂寺竹林的就有“四面簧笆一径通”之句;宋代唐进也有“十顷筠篁环殿阁”之句。
昔日草堂寺那声似急雨,波若绿涛的十顷竹林,该是多么让人神往啊!明以后由于战乱,寺院面积逐年缩小,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虽有修复,但较前不能相比。清同治年间(1863)寺毁于兵火。光绪七年(1881)经洪水袭击,从此一蹶不振了。到了民国,寺院住持虽不断更换,但仍未有大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前夕,今为香积寺住持的续洞方丈曾住持草堂寺,那时草堂寺尚有土地100多亩,竹林也不少,寺院经常出售竹眉于长安细柳蒲阳一带,续洞方丈就亲自向蒲阳送过竹眉。
《老西安街村》读后感(二):“普太和”老字号
普太和中药店是个老字号,最早开设在西安市碑林区竹笆市街,主要经营汤剂饮片、丸散膏丹。1937年又在东大街280号设立分店。
人们习惯上称竹笆市普太和总店为“西普太和”,东大街普太和分店为“东普太和”。两店从业人员多数来自京、津一带。开业后,生意兴隆。至1942年两店共有职工40多人,日营业额二三百元,是西安著名的“京帮”中药店。
东普太和地处商业闹区、繁华地带,门面装修和店堂布置十分讲究。房屋系土木结构两层楼房,琉璃屋顶,金色椽头,大门上端正中悬挂“普太和”金字牌匾,牌匾上下用彩色瓷砖镶嵌着“灵芝瑞草”“参茸药店”的醒目标志。
沿街玻璃窗橱陈列着各种名贵药材与中成药,琳琅满目。店堂内两边抱柱悬挂着“道在圣传修在己”“德由人积鉴由天”的金字竖牌,柜台赤褐色,药斗洁净晶亮,绿罐铜盖排放整齐,整个店容古朴典雅,药香浓郁。
普太和经营的汤剂饮片有700多种。从东关药材市场采购优质药材,设有专门加工场自己炮制,炮制程序严格,成品规格整齐,色泽纯正,无渣沫,煎汁清净。饮片包装讲究,每种饮片装斗以前,要认真挑拣簸筛,淘洗晾晒,保证纯正干燥;第二道手续是每晚查斗一次,有不卫生或渣沫者,即在水牌药名上标明“斗”字,以示需要清理;第三道手续是,泽泻片竖装以防碎,竹茹按常量揉团便调配,鲜石斛、鲜地黄等鲜活药材应有尽有。此外,饮片调剂单包另号,每味药均备有“小票”(说明书),经查柜人鉴核无误后,方能付给,并向顾客说明煎服方法与注意事项。
人参、鹿茸、麝香、牛黄、珍珠、西红花、银耳等珍贵药品,更是种类繁多,规格齐全,装潢精美,还备有专供顾客看样的金边绒里“样盘”,销售量大,成为该店主要营业收入,且大部卖给上层显贵人士。 普太和经营的成药,大部自己制作,计有参桂鹿茸丸、乌鸡白凤丸、人生再造丸、熊油虎骨膏、健胃丹等100多种,用料上乘,炮制如法,工艺严格,久贮不霉不虫。夏季还制作银花露、菊花露等时令药品。
《老西安街村》读后感(三):千年长安
在科举时代,恭祝人家雁塔题名,那是一句很吉祥的话。这雁塔在慈恩寺内,寺在曲江池西北角,到城五六里路。
这寺和别的寺宇不同的,就是在正殿之前,列着一层层的石碑,不下百十来幢。唐朝神龙年后,选取的进士,都在这题上人的芳名。而雁塔也就因为这样流传士人之口,直到于今,塔在殿后高高的土基上,塔门有唐朝褚遂良的圣教序碑,并没有残破,也是为赏鉴碑帖的人所宝贵的之一。
说起长安,谁不联想到秦皇、汉武来,谁不联想起汉唐盛世来,站在少陵原上的杜公祠远眺樊川,一水如带,绕着以浓绿浅绿的麦苗和红馥馥的正大放着的杏花,组成绝大的一幅锦绣的高高低低的大原野,那里就是韦曲、杜曲的所在,也就是一个大学的新址的所在。
杜甫的家宅还有痕迹可找到么?每一寸土,每一个清池的遗迹,都可以有它们诗般美丽的故事给人传诵。
相隔不太远的地方,就是蓝田县,就是辋川,也就是有名的诗人兼画家的王维所留恋久住的地方,就是有名的《辋川图》,从少陵原再过去,就是兴教寺的所在了。那是三藏法师玄奘的埋骨之地,一座高塔建筑在他的墓地上,旁有二塔,较小,那是他的大弟子圆测和窥基的墓塔。
这个地方的风景很好,远望终南山白云封绕,秦之阿房,汉之未央,城南慈恩寺内的雁塔,城东汉高入关时屯兵的灞桥,咸阳故城之北的文武成康周公的陵墓。再往远一点说,“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飘飘处处闻”的骊宫,和“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的华清,这些深入人心的盛唐风流天子的艳迹,还留于今之长安东北未远的临潼。
虽然仙乐声歇,已及千年,但逢春秋佳日,此邦人士,尚多沐温泉之遗杳。然“过秦汉之故都,恣观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苏子由确曾以之“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而激发其志气。
历代宫殿、苑囿、陵墓、寺观,大半破坏,或尚存一部分,如慈恩寺之大雁塔,荐福寺之小雁塔等;或仅存其基址,如弘福寺、青龙寺遗址;或基址全无,此类甚多,即文王之丰,武王之镐,成王以后之宗周,汉之未央宫、长乐宫,亦在此列。
《老西安街村》读后感(四):跑单帮,最早的“代购”
在抗战时期,还出现一种叫作跑单帮的人。这些人冒着生命危险,奔走于战火边缘或越过战壕专跑上海,来回贩运绸缎、呢绒、成衣、布匹、颜料、电料等物资。他们每人带上两个行李兜,有时坐马车,有时骑驴子,有时还得步行,反正是够辛苦的。
像正大寄卖所经理包廷甫,自己有生意,还跑单帮,有时还联络朋友一块儿去。有倪志贤者兄弟三人,专门是跑单帮的,专跑上海,人称“倪家帮”,和各寄卖所都有来往。他们经宿县,过蚌埠、安庆,去南京到上海,长途贩运些衣服之类,奔波于枪林弹雨之中,和敌人打交道,特别是过符离镇,要过敌人火线,花了钱还得受罪,闯潼关更是困难,白天不敢去,要到夜半后走,腰有时要猫下,不敢咳嗽,真不容易。
一进潼关,他们就放心了,到了西安,谁家都欢迎,把货存放在寄卖所,就可按货借付一部分现金,令其再跑,这样就不耽误生意,双方都有利可图的。
寄卖所是什么东西都收,当时物资缺乏,特别是衣料、布匹,是很能卖的商品。所以这些跑单帮的人,寄卖所是欢迎的,越多越好,在抗日战争期中,寄卖所是应时代的需求应运而生的,他不仅和收破烂的有联系,还和跑单帮的有莫大的关系。
还有张日堂者,宁波人,原在西安某钟表店当修理工。在1942年,因有意大利神父回国之机,跟着一块儿过了战壕,到了老家,看到手表价钱便宜,就向亲友借了些钱,买了20只旧表,拿到西安寄卖所,各家都欢迎,又借给了些钱,有的还带钱叫捎表,他摸着了道路,来回一趟,最多一月,就赚七八百元。由那时起,直跑到解放后,一次被人民政府没收了货物,还给发了原价,才不跑了。
《老西安街村》读后感(五):穿越回民国,在西安怎么生活
东关正街,商号繁多 紧接着吊桥坊,就是东关正街,两边尽是商号,一般都是平房,最多是一层楼房,或修间门楼,那就比较阔气了。
街面都是横铺石条,1927年冯玉祥部驻陕时,改铺人字形。商号有杂货业,如和盛太、德茂泉、德庆源、德庆恒、茂盛福、茂盛顺、同庆祥、德盛成、四盛成、德盛和等,他们多是三间门面,零售带批发。
各外县乡镇客商,都来采购趸批,什么红白糖、卷烟、生记烟、茶叶、纸张、海菜、调料等,门口零售,后边批发,前后都忙,一家有一二十人,或二三十人不等,生意都在数十年,甚至还有百年的历史。
京货也是一样,先后有同心泰、瑞生福、火神楼布铺、茂春荣、义信成、端诚元、永新福,也是零整批发,什么湖北土布、万年青官布、染色布、阴丹士林布、库缎、羽缎、花丝葛、湖绉、纺绸、世乐鸟洋布、花鸟布、五色丝线、袜子针线,各种染色颜料等,唯茂春荣、义信成,资金雄厚,生意较大。
食品店先后有吉庆鸿、永泰福、敬仪福素点心店、丛芸斋、敬心诚、德信和,都是自带作坊,分什么南式点心、半料点心、本地点心、水晶饼,都是白皮点心。有提糖月饼、鸡蛋糕、绿豆糕、芙蓉糕、麻片、寸金、各种南糖,代卖瓶酒、果露罐头等,唯协盛斋的绿豆糕以油、软、香、甜而出名。药铺有际盛隆、全盛裕、恒胜生、广育堂、通盛和成药铺,王正通的人参砂锅丸,凭一味药,远近驰名。
际盛隆、全盛裕,确有百年以上的历史,我的友人王希文,看到乾隆时的一块石碑,上有际盛隆、全盛裕捐款的名字,闻老人云:满人问病人,先问吃谁家药,总是推荐际盛隆、全盛裕的药。这两家在满人中,颇负盛名的。恒胜生的凉眼药,后来通盛和的三光眼药,都是驰名的。西药只有一家,锡九药房经理张锡九也能看病,医术很高,故生意相当发达。
还有张淑琰者,河南人,于围城后在东关鸡市拐附近以卖膏药开了一间小铺,但识字不多,人是能说能干,至今还在中街开了一间诊疗所。切药房子西板巷有德和生,中街有瑞盛祥,东板巷有通盛和,他们由药材行买回各种药材,又加工切成片、段,或用碾槽碾成粉面,以备外县乡镇小药铺采购。
还有门口外挂上许多猪尿脬,作为幌子,这一望而知是酒店,酒店有德信酒店、源盛酒店、复信酒店、同盛酒店、大兴酒店等,他们一般都是零售带批发,还有专门跑街的店员,联络顾客。如代卖盐碱生意的,门口摆一个木箱,用白纸糊上,上边写着“运来东晋一块玉,换去西秦万两金”等字样。旧社会的酒店生意一般都是高朋满座,喝五喊六的猜拳,门口都摆有猪头肉、腊汁肉、五香豆腐干,复信酒店门口有兔肉铺,复信酒店经理说他有百年的陈酒,可见营业历史之悠久也。
他们由凤翔陈村把酒运回,用大酒海(用竹子或荆条编制内用麻纸猪血糊成)盛装。东关东街(正街东头)有太和楼,西街(正街西头)有永兴馆,这两家是唯一的大饭店,凡商号请客,群众婚嫁,大多在这两家包席。他们都有拿手的好菜,像太和楼的干煸鳝鱼、葫芦鸡、温拌腰丝;永兴馆海参烀蹄子、代皮炒肉、爆肚块等,做几十种菜,不成问题。据说永兴馆是复字号的生意,开业很早,和复信酱园、复信酒店、复兴通银号是连号。太和楼是股东生意,开业较迟,但负责人何兰亭,是自乐班会的会首,能唱晋福长的捉鹌鹑,交际好,故生意也很发达。
酱园有增盛酱园、复信酱园、德盛酱园、自立明酱园,都是山西帮,开业也早,每家都有晒酱的广场,自做自卖,销路很广,前后都在五六十人的大生意。还有活动金融,流通市面的银号,如永兴福银号、同心盛银号、复兴通银号、积盛德银号,分布在东西大街和东西板巷,做些存款和放款的事业。
1942年前后,陕西省银行在东关筹设办事处,做些借贷、汇兑业务,负责人是王雄藩。新中国成立后由人民银行接收,负责人韩严甫,人都能干,业务相当红火。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