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自由主义者的良知》是一本由保罗·克鲁格曼(PaulKrugman)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320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2019-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一个自由主义者的良知》精选点评:●是挺刻薄的,好久不读这样经政类书籍,克制了
《一个自由主义者的良知》是一本由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320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2019-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个自由主义者的良知》精选点评:
●是挺刻薄的,好久不读这样经政类书籍,克制了无数次深入了解的欲望,不然必定无望,焦灼
●与不平等的代价立场一致,但讲政治更多;为什么此书评分比较低
●政治煽动的味道比较重 论据感觉有点跳跃
●作为专栏文章来说,克鲁格曼写得很是很有看头的,倾向性并不是问题。
●趁着ku已经下载,赶快读吧
●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原文就如此冗长无聊琐碎。
●略感失望。看的时候正值特朗普医改,对比起来看觉得书里讲两党之争的部分还算有意思。但是其他一些诸如对富人阶级的鞭挞之类的内容就显得老生常谈甚至偏激,觉得非常有必要再去接受些保守派经济学家的洗脑来中和一下。
●从历史进程里看美国政治经济,深入浅出,从政治角度解释了美国不平等加巨的原因∶保护主义的共和党夺势,主张政府放任市场发展的新保护主义兴起。民主党与共和党分崩离析,政治分化与斗争。
●文笔还行,但立足党派斗争,学理内洽不够。
●没看完
《一个自由主义者的良知》读后感(一):我的道行太浅,看不懂
从台湾清华大学张元教授的推荐里知道的这本书,台版翻译为《下一个荣景》。但是我觉得自己看完之后没看懂多少内容,可能是因为我这道行太浅的缘故?共和党和民主党之间的保守与自由之争的论述看完一遍,我没有理清楚线索。
《一个自由主义者的良知》读后感(二):自由主义,欺世盗名。
就像一辆简易发条玩具车那样,明明要它往前走,但先要做的是将它往后拉。“自由”、“民主”、“公平”等现代社会的流行词语,会让像我这般处于热血喷张渐消、稳重立世不足阶段的人兴而追随前去。不消说,这些对于现代政治构成都是极其重要的。抛开意识形态不谈,创造社会福祉的也正是这些“霸王理念”。就像在读过《九人》对那位“穷凶极恶”的斯卡利亚“嗤之以鼻”,对宪法原旨主义的当然不屑。在作者明显的意识形态书写之上,都是很容易发生的。但我想说的是,“自由主义”有时就像海市蜃楼,美好无比,却荒诞不堪。
克鲁格曼书写本书,站在历史与比较方法之上,将保守主义描绘地如此不堪,而将自由主义奉上神坛。想要实现“大压缩”的公平社会,惠及最广大的社会基础,这在一般人性理念上,是毋庸置疑的。当然,如果落实到具体制度上而言,不论加强工会,还是建立全民医疗,给予社会福祉,那是相当美好的。但将自有主义的种种解释为广大公平,不论种族与阶层,那决然是深深走向邪恶共产,建立在如此理念之上,我绝对怀疑这全然是一本党派宣传手册。
将左右都归于一路,将舞台淡漠化,而突出剧本的效用,这全然是将竞争型政党推向一党独大的深渊。左右本来便是调节器,各有各的美好邪恶,也正是在一张一弛间,调节社会,才会彰显社会的多元。
政党之上的自由主义,实则欺世盗名。
《一个自由主义者的良知》读后感(三):良知不应有偏向
真的很难说这是关于经济还是关于政治的书。虽然,在研究经济问题上,总离不开对政治、文化、制度等等诸多因素的考虑,但如作者这般立意明显的选边站,多少会因其有所偏向而引起对学者独立性的质疑。不过观点之所以有市场,或者说学说之所以有认同在于其可以自圆其说,甚至在事实的检验下不失其真理性。
在对过去一百多年来美国选举政治的深刻认知上,将党派政治、经济、思潮运动有机结合在一起,理出了一条清晰的脉络,并顺着这一脉络极其自然地引出未来发展的趋势与必须解决的诸多问题之举措。在今天看来,某些事实印证了其观点学说,又在进一步修正其观点学说。所以,看起来这一主干的延伸走向为事实基本证实,但支支脚脚是总也除不去的。
今天的世界似乎倡导着一种明确的态度,人们对于那种和稀泥的观点呲之以鼻,引致对于某些成熟的、辩证的思维被贴上了平庸的标签,似乎这样的观点失去了独特与尖锐,失去了棱棱角角,失去了时代的态度。人们开始强烈偏向针锋相对,正如总统竞选辩论一样,不争的面红耳赤、你死我活誓不罢休。这种偏向导致狭隘,导致的不宽容可以走向极端,正如文中所展现的某些细节和历史所呈现的某些事实所告诫众人的。但总有人看到了选举政治背后后的平衡,民意不停的摇摆就是一种平衡与中和,如果真的需要那么独特与尖锐,今天的世界早已不是如此安定与平和。
选边站本身带有一种狭隘性,不选边并不代表没有态度。在商业经济中的偏好,不应导致人性中的偏执。
《一个自由主义者的良知》读后感(四):没有批评的社会就会腐败
保罗·克鲁德曼是经济学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还是一位公知,虽然早就知道这一点,可看了这本书,还是有些惊呆了,因为他刻薄得有点出乎想象。
首先,他是用“阴谋论”的方式来解读美国过去几十年的历史,而这本是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进步的时期,可能绝大多数美国人都会认同自由增加了,可保罗·克鲁德曼却认为这恰恰是保守主义劫持了美国的最好证明——甚至连怀疑也被彻底没收。
其次,保罗·克鲁德曼对美国近几任政客、智囊团乃至御用学者均无好感,词锋激烈。
其三,他的观点与主流经济学者相差甚大,他过多的道德情怀让他的议论变得很有煽动性,却也给人以言过其实之感。
可以理解保罗·克鲁德曼的不满:美国操纵着全球市场,可政治却依据本土民意而架构,所承担的责任仅限一国,因此带来一系列问题。
从优点看,将全球的人才资源、文化资源、自然资源都吸纳了过来,并将自身的污染、压迫、社会压力输出到第三世界,美国国内的矛盾暂时缓解了,资本主义似乎进了安全港 。
但从缺点看,这也导致了道德崩溃,有了不对等贸易的压榨,人们的自由精神就会被腐蚀,美国中产阶级越来越不愿承担责任,而这种心态聚集起来,使美国政府也会选择得过且过、保守主义的道路。于是,两极分化、中产阶级地位下降等日益加剧,已到积重难返的地步。
保罗·克鲁德曼的建议是,美国政府必须扩大自己的责任,既然主导着全球贸易,就必须拥有与之相匹配的管理能力和道德资源。从这个建议继续往下走,其实就是建立世界帝国,美国来主导。
美国有深厚的保守主义传统,它原本孤悬海外,远离国际政治中心,两次世界大战将其拉到世界舞台上,这让美国政治架构、价值观发生了巨大转变,保罗·克鲁德曼的意思是:既然全球化已经铺平了道路,美国应顺势而为,去加大自己的统治力。
从这些潜台词中,令人震惊的是美国社会的自驱力,它不会因NO:1而陶醉,也不会因传统而退缩,因为,美国政府的背后有民间推力,他们每天都在尖锐地批评。
没有批评的社会就会腐败,登上顶峰的国家最容易犯这样的错误,所以,保罗·克鲁德曼并不是最伟大的,没有他,明天还会有别人,而那些肯倾听肯包容的人们,才是真正的奇迹。
《一个自由主义者的良知》读后感(五):有点理解“白左”的思维了
读这本书,坦白地讲,真的是功利地冲着克鲁格曼的名号。读下来,和经济关系不甚大,而是他作为一个民主党人阐释自己的理念。一开始感觉很晦涩,坚持读下来,发现“白左”很多理念远非外部人想象的那么“天真”。对政 治涉猎甚少,不加评论,摘抄要点:
1.金钱是保守主义的粘合剂,而资金主要是一小群超级富豪和一些大公司提供的。所有这些人都注定会从贫富不均加剧、累进税制废除以及福利国家的倒退中获益。 保守主义运动说到底一小撮富裕精英的逆转“新政”政策,从根本上讲,是反民主的。
2.中产阶级并不会随经济的成熟自动出现,而必须由政治举措来创造。罗斯福新政、欧洲二战后高福利。 “长镀金时代”,经济利益相同的人由于文化、宗教以及种族裂痕,无法对极端的贫富分化构成有影响的政治挑战。 3.富人和穷人的收入划分大致取决于国民收入在工资和资本收益上的划分。
4.有组织的财阀把持z府和有组织的暴民把持的z府同样危险。
5.当人们对繁荣习以为常时,厌恶和藐视的情绪就可能滋长。 在他们看来,如果民主不能充分保护宗教和财产,那么还不如没有民主。 共和党人学会了如何利用文化反应大做文章,则在其后几十年对保守主义运动帮助甚大。这一点,哪里都一样,谁说老外不重意识形态呢,只不过换了种更吸引人的“外壳”罢了。 里根找到了一种方法,虽然倡导的政策大体相同,但在语言上却迎合了普通人的意识和偏见。他的方法之一是大谈小政府的好处,从而不必发表公开的种族主义言论,便能善加利用抵制“新政”的白人。
6.在心理上,对20世纪50年代共产主义威胁的反应,与今天对于恐怖主义的态度颇为相似。当时形势的一个绝大讽刺之处在于,美国几乎没有什么共产主义者。苏联解体之前,共产党是西欧一支强大的政治势力,但美国的反共情绪却比西欧更胜,也更极端。 保守主义者找到了办法迎合两股民间情绪,即白人的逆反心理和对共产主义的焦虑,并以此建立了群众基础。
7.由于经济学的本质使然,经济学家有滑入自由市场原教旨主义的天然倾向。倒霉的弗里德曼此处被大加批判。 市场有时候会失灵,使经济学家和所有人明白这一点的是大萧条的惨痛教训。主流经济学家拒斥实施计划主义主张,但它确实认可,为了对抗衰退,政府有干预的必要,而对于“政府在总体经济中的作用应当增强”也予以认同。然而,一旦危机过去,就不可避免回归旧日信仰。 大萧条:市场失灵还是政府失灵?
8.收入不均拉大不能归因SBTC,主因是制度和规范的变化。“大压缩”的持续很好地说明了,决定收入分配的是社会力量,而不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
9.长期来看,移民有助于破坏保守主义运动的政治战略。保守主义者如心照不宣地在种族主义问题上迎合白人选民,就不可能同时取悦与日俱增的西班牙裔和亚裔人口。
10.全民医疗的缺少,使不幸未生于富豪家庭的美国人遭遇了一项劣势。
不平等伤害我们的另一途径是腐蚀美国政治。对冲基金漏洞是个典型的例子。
对富人的高税收和大范围福利并非消磨工作和创新的罪魁祸首。
看完,才对奥巴马为什么推全民医疗,共和党为什么反对全民医疗有了一定的理解,医疗—贫富差距-民主—这就是逻辑。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