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辉格解释读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 2020-05-15 09:46:4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1

《历史的辉格解释》是一本由[英]赫伯特·巴特菲尔德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2.00元,页数:7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历史的辉格解释》精选点评:●20191230巴特菲尔德以他所理解的辉格式历史学的方法描写了所谓“辉格式

历史的辉格解释读后感1000字

  《历史的辉格解释》是一本由[英] 赫伯特·巴特菲尔德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2.00元,页数:7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历史的辉格解释》精选点评:

  ●2019/12/30 巴特菲尔德以他所理解的辉格式历史学的方法描写了所谓“辉格式历史学”的特点,构成绝妙的反讽效果。他自己的主张与其说是在反对“辉格史学”,不如是主张更精微和细致的辉格史学,要求更宽阔和确实的方法论与历史视野,但悖论恰好在于(他未必没意识到):这些工具恰好就其本性而言是“非历史”的

  ●写的极为出彩!今天才算完整读完。原本以为只有破而无立,实际上巴特菲尔德勋爵的创见相当严谨。辉格派历史学家主要预设了先见立场而寻找材料,进行历史解释。而这样的解释又往往是概说性。这样的历史研究标榜了历史女神的崇高与裁决,但失去了历史的真。辉格派历史学家的最大弊端就在于忽略了,简化的历史被编纂为了历史概说,而这一概说实际上已经是历史学家忽略历史的真而努力达成的最大逻辑实现的这一事实,甚至过分的将其又往前推进到了一个极端,使其成为历史的胡言。实际上历史学家本应该根据这一概说而不断进行完善甚至推翻,从而展现历史的真。历史的真隐藏在复杂背后,并在过往中呈现,想要发掘这个真就需要同情之理解。而建构在这份同情与洞察之上,历史学家仍被允许发表个人观点,甚至是道德判断。只是这种判断往往是难以实现的。

  ●小册子大问题,正视历史复杂性的理论探讨。

  ●语境主义奠基之作,剑桥学派之洞察力尚无能出其右者。“宗教改革的宽容原则来自对宗教改革引发的宗教战争的反思,而非宗教改革本身”,看似对历史细节不经意地重新梳理却颠覆了整个线性目的论史学的地基,历史是复杂的迷宫,如果不能回到当时的语境中了解同时代人的互动模式,一味将不属于历史学家的道德批判职责带入历史编纂本身之中,必然会适得其反地扭曲历史的本来面目。Skinner来北大一直在说“我是历史学家不是道德哲学家”,两种史学文化的碰撞发人深思

  ●8.24:歌德《格言诗》:没人能评判历史,除非他切身经历过历史。

  ●想说的道理挺简单的,就是不要把所有历史写成现代史。前两章都在重复同样的事情,然后我看不下去了,终。

  ●记得当年博士入学面试,考史观问题,幸得翻过英文版的此书,鹦鹉学舌,蒙混过关。去年读了三联版,今年读了商务版,更推崇后者。本书篇幅虽小,而胜在振聋发聩。写作此书时作者只有31岁,但是影响了一代人的认识与书写历史的方式。附带一句,他是由文学而入史学的,74岁方才获得母校剑桥大学授予的荣誉博士学位。

  ●三联版

  ●反对目的论史学通史叙述方式,认为历史研究要复杂得多,狠狠扇了各种大历史的著作和注水书。另外研究历史与制造历史不同,研究历史必须不含目的性地还原当时的面貌,制造历史缺可以对以往的历史进行借鉴,后者正是中国传统对于历史的态度一种六经注我的态度,今人却不可将研究历史与制造历史混为一谈而讥讽古人。有的评论以为忽视时间作用与价值悬置皆为不确。前者时间更多是带来的误解与误读,后者并不否认从历史当时处境的价值而否定从今人的角度来作为衡量价值的标准其潜在含义即是一种简单的进化论。

  ●大一时读得小册子,受益匪浅,其实国内史学研究依然逃不出这个怪圈……

  《历史的辉格解释》读后感(一):方法和目的

  读完《历史的辉格解释》一段时间,最初那种惊艳感在慢慢暗淡。 初看确实经验,作者毫不留情地对辉格解释所代表的史观进行了全面的剖析。确实是一针见血地戳到了非专业历史学者的痛处。 可是随着时间推移,当自惭形秽的情绪淡化之后,问题也产生了。 一来乃是书中所说研究历史的方法,书中对历史的复杂性几近崇拜。像辉格史观这样,认为历史是单线推进固然显得一厢情愿,但如果认为要穷尽一切因果还是有钻牛角尖的嫌疑。作者其实也强调历史学家的技艺是删减的技艺,总有细枝末节可以不必理会。那么如果能把握主干脉络,其实就可以一窥真相,大可不必斤斤计较。因此像作者总是一杆子的把精炼省略看的罪大恶极就大可不必,因为从作者津津乐道的马丁路德看起来,作者自己使用无非也只是比辉格解释更全面的辉格解释。 二来则是书中所说研究历史的目的,作者交待略有含糊。一来对辉格史观中历史服务于当下的目的颇为不屑,二来却没有提出他的构架中正确的走向。比如书中言语对通史写作并不友好就是一个典型。我一向觉得钱穆“历史的温情与敬意”是个触及人心的词语。作为一个民族的成员,学习自己本民族的历史本身应该是有其特殊的价值的。通史就是这样一件事物,让人产生有对于自己所在民族历史的温情与敬意。在我看来,热爱历史总会有两个步骤,拥抱幻想和追求真实。对过往产生幻想,开始学习历史,然后试图验证,最后得到真实。如同通史乃至英雄史观,虽然经不起学术上锱铢必较的考验,但于文化文明的凝聚,乃至历史教育的启蒙,本身也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情。

  《历史的辉格解释》读后感(二):用和历史的辉格解释一样的方式来批判历史的辉格解释

  预设立场,从历史中寻找自己认同的片段,来隐喻现今的世界,以此达到自嗨。历史的辉哥格解释会将历史片段化,简单化,因为它依据的并不是全部的历史,它割裂了历史的完整性和复杂性,这是作者对历史辉格解释的反驳。

  但依现实来看,借古喻今很多时候是出于一种投射需要,对无奈现实的反抗。当人们对现实不满时,便会借助于历史的武器试图鞭策它,改良它。于是,历史便简化为一种标语,例如开放多元的唐朝,封闭腐朽的清朝,而对于事物的两面性以及复杂性绝口不提。这当然简化了人们对历史的理解,但这种简化是有目的,有背景的。

  此外,历史的辉格解释是否受到权力,政治等因素的影响或介入呢?现今世界极有可能出于统治需要强制历史学家抽离出某些因素来与现今世界达到自嗨式共鸣,使民众获得一种历史认同感,而获得统治的合法性。

  所以,个人认为历史的辉格解释并非出于历史需要,而是出于现实以及政治等因素的需要,而历史学家并非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要使这本书更立体,就不应该用和历史的辉格解释一样来批判历史的辉格解释,对促成这一解释的复杂性和多种因素保持缄默。

  也就是说,历史的价值不在于历史本身,而在于历史的工具性。政治家恐怕是最深谙其道的。

  接下来,便涉及到普遍性和复杂性的问题。难道历史的辉格解释之中不包含抽象的原则,事物的普遍真理吗?从作者的论述中找到这一思维漏洞很容易,但作者很聪明,他接着说,历史学家不应该具备哲学家的野心,他的本职工作是将抽象变为具体,用细节还原历史的复杂性。

  以小说为例,一种是加缪,萨特的哲学化,概念化小说,一种是托尔斯泰,巴尔扎特的人间悲喜剧。好像后者常被认为是一流,前者被认为是二流。

  不过,反过来说,既然存在哲学式小说,为什么不能有哲学式历史呢?

  《历史的辉格解释》读后感(三):读后感

  应该站在古人的立场上思考那些为什么在我们看来很怪异的事情对于他们其实非常正当,而不是用当代的价值观和立场来居高临下的对古人进行道德评判,划分出进步的或是落后的。要意识到其他时代的社会和今天一样都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他们互相之间的共性是远远大于和今人之间的共性的,我们于历史是他者,我们一定要怀着对整个过去的热情和对历史多样性的理解,用自己的心灵去理解他们,贴近古人。 古人的目标和理想并不一定就是为了塑造当代这样的社会。历史是在每一代人的目标被现实扭曲以及下一代人面对糟糕的当下而进行修正的不断努力的过程中前进的。过去和现在有着非常明显的鸿沟。不能只着眼于那些和当代社会相似的东西,然后按照因果关系把当代和古代联系起来,而是要探索为什么古代会有这些和我们这么多不同的地方,变革是如何产生的,然后一步步地勾勒出复杂的历史图景和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在这些复杂的关系中,现代社会是如何诞生的。任何的历史事件必须放在这样的关系网和众多要素之间的互动中来理解,并且由它们驱动。 辉格史学的最可怕的结果就是,在进行研究之前,历史学家就已经得出结论了,这样的预设结论就是等于什么都没研究,起点就是终点,也无法回答当代社会的起源,也无法正确地认识我们在历史中的位置。如果我们不坚持“为了过去而研究过去”的主张,我们就没有办法从这一泥淖中走出来。 历史学的任务不是抽出一些干巴巴的线索做哲学推理和价值判断,而是尽可能地去还原那个复杂的具体时空情景。历史学的任务是研究过去和现在的中介以及整体的转变过程,无论是哪个因素,都只是其中的一个中介而已,它们为各种力量的冲突和结合提供了竞技场。 历史学家不是上帝,道德判断不是历史学家的职责。历史学家可以将道德和伦理作为历史的一部分进行考察,但是道德并不能凌驾于历史研究之上。

  《历史的辉格解释》读后感(四):论点梳理

  巴特菲尔德 商务印书馆2019版 第一章绪论:史学有把新近研究补缀进古老故事的倾向(历史的目的论),把现在视为最高点 第二章基本预设:辉格派历史解释(宏观解释)为当下而过去的主张(寻找过去与现在的相似性)并不合适。这种解释暗含着隐秘的筛选原则,是从特定历史的抽象中获得的。应当认识到历史变迁的复杂性,回到具体之中,还原到历史语境当中。 第三章历史的进程:辉格式史学研究导致历史故事过分戏剧化,把我们的注意力从真正的历史进程移开,把复杂的互动关系(意志的冲突)简单化。历史并不是人们目的的实现,而是目的的扭曲。真正的历史研究是关于中介的,不问起源问转变,不谈原因谈中介。 第四章历史与价值判断:辉格史学家有做出价值判断的强烈欲望,希望用命题所蕴含的教益脱离具体历史情节中的机缘巧合。但历史研究必须观察卷在机遇和偶然之中的原则。历史感兴趣的是理念影响人的方式以及影响事件的方式,而不是理念本身的终极合理性。 第五章历史学家的技艺:1.历史学并不排斥投入同情和想象力的创造性活动,但他的创造性活动目的在于将特定情景翻译成我们今天可以理解的情况。辉格史学的谬误在于,在一个几乎公式化的特定之处,停止了富有想象力的工作,没有用更宽阔的网络去笼罩真实。(57)2.概说的危险性在于用省略获得确定性,历史学家的技艺在于节略(概说)的技艺。(真正技艺:筛选材料和考量证据)但真正的史学研究应当是细致的内在分析,彰显问题的复杂性。3.历史学家可以带入自己的偏见,但必须能被辨识出。 第六章历史学中的道德判断:辉格党将历史中的冲突说成道德之争,从而强化历史叙述的色调。其最高表现形式是阿克顿勋爵。阿克顿勋爵认为“历史学的伟大贡献在于发展、完善并保卫良心”,因此,“宁可冤枉死人,也不可让对道德问题的轻率想法大行其道”。但事实上,道德裁判只有在声称绝对正确时才有意义,并且只有在存在对比时才有效,因此将历史学视为仲裁者是不可行且危险的(政治原则成为道德原则)。历史学家的职责在于描述不同,而非评判。

  《历史的辉格解释》读后感(五):关于如何看待历史

  历史的辉格解释不知道能不能理解为一种对历史的浪漫化解释,即认为历史从一个阶段跳到下一个阶段,必然是新事物代替了旧事物,进步的代替了反动的。显然赫伯特·巴特菲尔德是反对这种观念的,他举出宗教改革的例子说明人们对路德举措拥护赞同的同时恰恰忽略了它可能的负面影响,如果只宣传历史事件光明的那一面而不对其黑暗的部分客观公正地看待,就会造成对历史的简化和误读。因为我们会忽略处在历史夹缝中的那代人的苦难。

  作者认为,历史结果是具体历史情境中的各方的互动关系的体现,是一种复杂的结果,没有一个人、一次事件或一个时代可以给整个历史进程和世代更迭的最终结果盖棺定论。如果我们想要探寻真相,就需要培养自己的历史性理解力,通过洞察、同情和想象力让我们的情感参与在其中。对历史的理解其实是一种对人的理解,这种理解不是用二十世纪的观念来看待十六世纪,而是用十六世纪的观念去看待十六世纪。是避免用一种历史叙事,一个声音来解释历史。想看看罗新老师说的,我们如果想向历史走得更近,要去追寻的就是那些失落的真相和被涂抹的历史,“历史越是单一、纯粹、清晰,越是危险,被隐藏、被改写、被遗忘的就越多”,我想这可能就是避免对历史做出辉格解释的意义。

  这本书是讲我们可以如何看待历史与历史学家所做的工作,以及如何更好地领悟与我们不同的另一世界的内在关系的,我们读历史不是为了把今天的世界嵌套在过去里,或者在过去的历史里寻找对应,而是基于对过往历史的理解来更清醒地看待我们正在经历的一切。历史家的职责也不是靠着不偏不倚的态度记录一些僵死事件,而是在历史和读者之间做中介工作,架起一座开启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桥梁。

  展示历史本来的多种可能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给人类自己留出实现多种可能的空间,不让道德判断成为阻碍人性拓展与延伸的枷锁。另一位罗(素)老师也说过,“永远不要让自己被自己所更愿意相信的,或者认为人们相信了,会对社会更加有益的东西所影响”,避免对历史做出辉格解释就是让历史理解力变得更多元饱满,帮助我们不断对谬误进行修正。我们更需要不断地问自己,事实究竟是什么。

本文标题: 历史的辉格解释读后感10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691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宣传经典读后感有感不是为了快乐读后感1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