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柯-牛津通识读本》的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 2020-05-13 13:18:0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20

《福柯-牛津通识读本》是一本由(美)加里•古廷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福柯-牛津通识读本》精选点评:●每一章节都讲地意犹未尽,作者的考证和诘难充斥其中,耗费了相当大的笔墨,在原本精简

《福柯-牛津通识读本》的读后感大全

  《福柯-牛津通识读本》是一本由(美)加里•古廷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福柯-牛津通识读本》精选点评:

  ●每一章节都讲地意犹未尽,作者的考证和诘难充斥其中,耗费了相当大的笔墨,在原本精简的书本里这一比例实在让人精力涣散,比如系谱学那一片便冗杂艰涩、十分费解。还是希望一个更清晰的纲目、明确的要点,而不是在核心观点间穿插过分的辩论,让作者的声音过分凸显。吃不消西方学者复杂辩问的这一套。

  ●挺不错的小导论,不刻板,有些自己的见解;翻译也不错。除利用福柯专著外,援引《言与文》(其英译选本)的比例不小。此书出版于2003年,否则倒是可以再加些法兰西学院讲课稿的内容了。

  ●啊。并没有超过层累的认识,可能因为铺天盖地都是F的译介,内容都大抵知道了。不过关于基督教背景这块还是有意思的,一个陌生的领域。

  ●奇人

  ●只能当个简介读一下,导论都算不上。而且里面对于观点的理解,只能说算主流,但显然不能算福柯的阐述。相对,另外 一本权力意志导读本,相对好一些。

  ●看了评论发现不光是我觉得这本书并不好读,即便它只是一本导读。因为之前看了导读规驯与惩罚那一本,所以这书里的那一章是完全可以懂的,其他就好难,翻译也好难,存心不想让我看懂的感觉

  ●艰难地看完,如果要选择的话,应该会先去看《规训与惩罚》。关于肉身与伦理依然有些迷思,还没捋清思路,伦理学的书也得一起看了。

  ●一百来页的小册子,很好读!篇幅小,难道意思是:你们干脆就背下来吧?

  ●book 2《牛津通识读本-福柯》 蛮有意思的一个光头gay,是看李银河的时候知道他的,经历很牛逼,最后得了艾滋死掉了。 写的书还蛮想看的,疯癫与文明,惩罚与规训,性经验史。 每个字都能看懂但连在一起就是不知道在说什么,但还是能看下去,很神奇。

  ●作为一本极简导读,略晦涩了点,不适合入门福柯啊。

  《福柯-牛津通识读本》读后感(一):摘抄

  今天的哲学如果不是思想的自我批判工作,那又是什么呢?如果它不是致力于认识如何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用不同的方式来思维,而是证明已经知道的东西,那它又有什么意义呢?

  越界、悖论、主体性的消解,这些都在疯癫自身以及那些精神崩溃的终极性极限体验中整合交会。

  我既非马克思主义的敌人也非其党徒;我质疑它的正是它面对质疑时会有何回应。

  权力可以产生真正的知识。

  在我们所接收的具有普遍、必然和强制特征的事物当中,那些异常因素、偶然事件和任意约束因素的产物究竟占何种地位?

  惩罚的权力从本质上来说与治疗和教育的权力无异。

  《福柯-牛津通识读本》读后感(二):评《福柯》

  4.5星。作者对福柯思想的引介与批判深入浅出,从作品(而不是史料轶闻)推导分析福柯人生轨迹:文学道路(“极限体验”、主体的边缘化)与政治道路(私人的、激进怀疑的)。但存在矛盾,在于福柯自身,反自我主体的目的(消解“作者”身份、逃避隐藏拆分“自我”、让文字自己说话、“让自己死亡”),本来就不可能从作品推导出现实,也印证了福柯的不可解的迷离形象。总的感觉,相比众多他想逃离的身份,福柯本质上更接近文学家。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开向一个诱人远方的大门:非惯常的哲学家(对尼采、存在主义现象学、结构主义的扬弃,对康德遗产的拓展),首创知识考古学(观念的外部、潜层)方法以及继承的系谱学方法,从癫狂到边缘再到问题化,从对边缘人群的关注到权利控制如何深入社会每个角落,生物权力史,真理游戏……这是一个艰难的开始。

  《福柯-牛津通识读本》读后感(三):福柯的哪一半?

  要不是我书柜上摆着那套《法兰西学院课程》以及刚看完《福柯的生死爱欲》,光看本书我差点要以为福柯在七十年代起直到死前的研究转型不存在了。 当然,看到作者在书中对《福柯的生死爱欲》一书的鄙夷,能够理解作者对于福柯做选择性介绍的主观因素,但这是通识读本,这种片面和偏见我认为都可以算作学术不端了。 总之,如果想了解更全面的福柯,我建议阅读《福柯的生死爱欲》一书,虽然篇幅长多了,但是对应的阅读体验极佳。 本书过于在意福柯在监狱观察小组时期和之前的学说,而刻意无视和贬低后期学说,延续英美人的自由主义和反社会反权力的一向偏执立场,既不全面又不客观,个人不推荐阅读,尤其是看完这本书居然让我有点厌恶福柯了,有点亏。

  不能因为福柯思想转型后不再反社会了,不符合作者三观了就当转型不存在吧? 福柯不是这本书所描写的那样,至少不全是,我保证。

  《福柯-牛津通识读本》读后感(四):读书笔记

  这本书是我读到的这个系列的书里写的最好的一本,钩玄提要又点到为止。 福柯的思想有着很明显的后现代主义风格。在文学上,体现在禁欲的隐退、越界、对极限体验的追求、主体性的消解。政治上体现在对“政治共识”、主流思想的质疑和匹配。 之后,这本书又介绍了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和系谱学,并对比了福柯和康德的哲学的异同。 福柯通过对疯癫的研究,探讨了理性与非理性问题,并对“错误”做出了另类解读。对现代的规训与惩罚反思,得出了审查监视和规范化评判的现代化权力。 最后,这本书介绍了福柯以自我伦理建构探讨现代性经验的生物权力,再到对比古代性经验之后把哲学视为生活方式而非真理求索的一种“真理的游戏”。

  思想的变化不是由思想本身引起的,暗指思想变化的动因是控制个人行为的社会力量。

  比如,正是这样的一些规则使人们在数百年间都觉得 “天休可以不按圆形轨迹运行或者由尘世物质构成”这样的想法是不可思议的。在我们看来,这样的限制愚蠢可笑:他们为什么无法看出至少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呢?然而,福柯要说明的是,任何一种思维都存在这样的潜在规则(或许规则的遵循者们自己都无法阐述),它们实质上限制了我们思考的范围。如果能够揭示这些规则,我们就会明白这些看似随意的限制在由此类 规则界定的体系中畅行无阻。此外,福柯也暗示,我们自己的思维也受制于此类规则,因此, 如果能从未来的角度审视今天,这种限制也会像 我们今天眼中的过去那样随意。 福柯认为,在既定的历史时期进行思考的实际上是每一个个体;而分析那些不受个体控制的因素,正是理解制约人们思考的约束体系之关键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观念史”一一意指科学家、哲学家等的所思所想一一远不及那些构成他们思考的历史语境的潜在结构重要。这就是福柯著名的“主体的边缘化”主张的根源。

  《福柯-牛津通识读本》读后感(五):福柯很拧

  读到第五章:系谱学,通俗地从个人感受来讲,福柯是个拧人。

  目前对哲学的了解其实仅限于知道几位大家的名字而已,福柯的“拧”让我觉得从他开始了解哲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他的作品涉及反精神病学(" 疯狂不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一种文明产物。"--《疯癫史》) ,知识考古学(思维潜在的既定规则)等等。他还有点小叛逆,作品都誓要摆脱既定规则,而创造一套属于自己的规则。也就是从文学体现出来的“自我丧失”。

  在“作品与生平”中古廷提到福柯对雷蒙布鲁塞尔的欣赏,正是因为雷蒙是“实验派”作家,有自己的一套文学写作标准。跳脱既定的框架/准则。

  在政治上,福柯的定位则很飘渺,应了他自己在文学上所秉持的准则,说白了就是飘忽不定,不受限于规则。反对非黑即白,坚持“激烈批判”的地位。

应对政治议题时,论辩术采用一套总体性的主义框架,认为唯有这一框架才能为讨论提供坚实的基础。任何人如果不接受该框架,就会被视为需要驳倒的敌人而不能作为合作者来共同解决问题我们可以也应该将这些问题不仅放在主义框架(即“政治学”)之内思考,并且也要置于其他各种框架中,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所有这些模式或任何一种模式能为我们提供充分的答案。促进政治讨论的应该是使我们提出问题的那些具体社会难题,而不是宣称能够回答问题的已经确立体系的理论。——《福柯; 第三章,政治学》

  他受萨特这样的“普遍型知识分子”(正义或自由精神的代言人。他一贯主张写作必须有倾向性(engagée),也就是联系自身与历史背景,并让读者读后也认识到他们可以为正义做出的努力,高华教授大概也是这样的知识分子吧)所影响,但结合他当时所在的时代,认为“专才型知识分子”(教师/工程师/医生/科学家)才能深入地去剖析并解决相应的问题。虽然自认为是专才型,但综合来讲,他也就是“批判型”知识分子,借助历史和分析技巧来说服他人。

  (待更新)

本文标题: 《福柯-牛津通识读本》的读后感大全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680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覆舟的愉悦》读后感1000字论著与生活读后感10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