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德国情话》是一本由关愚谦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0.00,页数:3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情:德国情话》精选点评:●人生三部曲之二,讲述了到德国之后的生活。看过浪之后,这本就稍显平淡了。印象最深的是,作者提到中国人爱“内
《情:德国情话》是一本由关愚谦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0.00,页数:3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情:德国情话》精选点评:
●人生三部曲之二,讲述了到德国之后的生活。看过浪之后,这本就稍显平淡了。印象最深的是,作者提到中国人爱“内斗”的传统,以及他的出走对姐姐、哥哥、儿子造成的灾难,最痛苦的是,母亲直到去世也未能看到儿子一面。这些深埋心底的痛苦,如果没有日常生活中的快乐来平衡,也许,早就疯了。
●读卖Sunday
●比前一本好看。
●马上就要坐飞机去德国上学了,看完这本书受益匪浅!也跟坚定了我该以怎样的面貌去回应西方世界。
●a tough memory of the author, yet fruitful.
●刚读这本书的时候时候关老还在世…我也没有觉得他离开就是自私,事实上留下来也只会更糟糕。原本每个人都是有追求幸福的权利的。
●历史感深厚、语言平实真切,带着老一代人的风华和记忆。
●关老进入德国后的生活史。没有浪的峰回路转和高潮迭起,但也全篇充斥着一种正面积极的态度。关老是一个很自信的读书人,有自负,也有率真。作为特殊时代的弄潮儿,他一生命运沉浮数载,却在逆境中磨练了自己。他以切身经历展示了,生活的苦难是人生升华的必经之路。
●看多浪这本新意就不多了
●关老的作品读起来总是朗朗上口,情篇流露出文人的多情,亦有对祖国的无限希望和热爱。
《情:德国情话》读后感(一):诗情兼具
读过关老的第一本书《浪》,知道了他的前半生,现在第二本《情》,也怀着敬意读了。在网上见过关老的照片和视频,确实是曹景行说的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是一种代表和精华。
德国以严谨著称,这次却能从关老的书中读到许多的浪漫与诗情。
《情:德国情话》读后感(二):个人的生活史,历史的小时代
推荐这本书不是因为文笔和情节,而是因为里面的人物故事。作者难得地经历过二十世纪中国和世界那些惊心动魄的年代,他把自己的人生轨迹都记录了下来,一桩桩一件件,足以构成一个大时代的小缩影。他的人生,无意中成了人类命运的一类注脚,一个隐喻,一种象征。
《情:德国情话》读后感(三):作者的情怀,含蓄又深远
作者的第一本书《浪》最初曾经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过,副标题是“一个叛国者的人生传奇”,这种标题很能吸引人的眼球和阅读欲望,但作者一定不喜欢。2019年东方出版社新版本问世,副标题改为了“一个为自由而浪迹天涯者的自述”,虽然没有之前那样有刺激感,但却是那本书更为贴切的概括。作者在书中流露的拳拳爱国之心,超越意识形态的樊篱,是中华民族儿女历代相传的最纯粹最高贵的情感。如今第二本自传《情》的副标题,又体现了作者的浪漫主义情怀。一无所有语言不通的中年流浪者,吃饭都是天大的事情,他却能在困顿生活中养出花来,对自由和美的热情向往始终不减。读完这书,又觉得作者的“情话”二字含有深意,这“情话”,是作者对心中之爱的倾诉。不单单是爱情、还有家国之情、亲情、友情,对真善美的爱,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爱,全都包含在作者的字里行间。
《情:德国情话》读后感(四):精彩的人生
《情》和《缘》是我的爷爷关愚谦写的. 虽然这个三部曲里面最出名的是第一本, 因为《浪》里面讲述了老爷子传奇的前半生. 《情》就很好的延续了《浪》里面的故事, 讲述了关先生到德国之后生无分文是怎么样坚强的生存下来的, 然后如何找到了爱情. 我其实去德国见过我爷爷很多次, 每次去到他那虽小但精致的家, 从家里摆的物品就可以看出我爷爷经历了很多. 这本书里面也讲到了我的继祖母, 佩春, 里面的故事也让我回想起了我爷爷在世的时候, 给我和我父亲讲他和佩春的事. 这本书里面讲述了我爷爷的决心, 当他进入大学学习的时候, 他知道自己很幸运, 最终把握了机会, 还成为了汉堡大学的教授. 精通多国语言. 当他到我奶奶的时候, 虽然两人的年龄上有较大的差距, 而且佩春奶奶的父母也不赞同他们的关系, 但是他们还是收获了甜甜的爱情. 我爷爷的妻子也写了一本书叫《德国媳妇中国家》. 讲述着他们之间的故事. 我真的觉得我爷爷的故事非常传奇. 从一个在德国连语言都不同的人, 在吃饭都是问题的情况下, 把握住了机会, 彻底翻身, 追求着他向往的东西. 追求着爱情和自由. 我觉得这本书的名字起的非常好, 情不一定只是爱情, 也可以指你在一个地方生根之后对这儿的感情. 对你爱的人和身边的人的亲情. 也可以是和朋友们真诚的友情. 这德国情话诠释着关愚谦对德国的感情, 毕竟他是从一无所有到事业和爱情的双面收获. 作者的一个个故事更是别人可能一生都没有经历过的.我们现在的生活比之前好多了, 没有像以前那么多的压力, 一桩桩一件件, 成就了一个这么伟大的人. 发扬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著书立说,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为中德互相了解,还搭建了文化桥梁. 他就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只要我们坚持, 就没有做不到的事, 即便是白手起家. 我其实以前对我爷爷在德国干了什么一无所知, 只知道他是在美国和德国之间选择了德国. 现在看完这个三部曲之后. 我觉得以后一定不能放弃自己想做的事情. 就像我爷爷说的那样, “人生就要活得精彩”, 不能给自己留下任何遗憾. 一定要活出一个精彩的人生.
《情:德国情话》读后感(五):摘录一段曹景行做的序
序言——异乡中的喃喃情话(曹景行)
关愚谦先生是前辈,我一直尊称他关老爷,关天培后人嘛。我们又是上海西区名校市西中学的校友,好像是我出生的1947年,他就入读市西了。即使到了今天,在他身上仍然有着清晰的上海“老克拉”味道和线条,但毕竟浪迹天涯半个世纪有多,已经很难算是上海人了。我们这两年的一大争议,就是谁的上海话更加标准,显然他占不到上风。
算一算,今年82岁的关老爷出生在1931年,那是“国破山河在”的特殊时刻。像他那个年代的中国人,甚至我们这些比他小一二十岁的中国人,都无法逃脱坎坷国运和时代巨浪摆布。关老爷上一部自传体著作取名为《浪》,或许就有这个意思吧。
尤其是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正式开局,我们不管什么年龄都只能随波逐流,许多人就连苟且求存都难。那年的9月3日,也就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21周年的那一天,傅雷夫妇在上海自缢身亡。那时我住南京西路电视台旁边五层高的旧楼,“文革”第二年夏天接连有人从顶层跳下,邻里熟人中自杀的有诗人闻捷夫妇。
关愚谦先生走的却是求生之路,不仅方法奇特,而且成功出走。这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极大的胆量,还有十分的运气。“文革”十年期间许多人比他悲壮,但都没有他幸运。他的这本“情话”,记录的正是从出走他国到重归祖国的另一段人生。
这些年我从香港回到中国内地教书、做新闻,不止一次听到80后、90后的孩子抱怨他们是中国最不幸的一代,很是羡慕我们这些“爷爷”、“奶奶”经历丰富、人生多彩。怎么对他们说呢,只是一句“你们生在福中不知福”有用吗?或许就推荐他们看看关先生的书吧。
一年多前,尚在作最后支撑的河北卫视《读书》节目做了一期关先生夫妇的专题,主要推荐关夫人海珮春的新书《德国媳妇中国家》,同时也介绍了关先生已经出版的书籍。两个多小时的录制,听他们说那前后几十年的故事,现场的好几位年轻朋友都忍不住流下眼泪。
那期节目收视率特别高。历史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而他关愚谦,则要把自己的人生记录下来,还给历史,留给世人,留给后人。实际上,每一个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中国人,都应该这么做。
关老爷现在是德国公民,前不久在柏林坐他的车子逛街,觉得他的驾驶风格就像十足的德国绅士。但他从里到外仍然是中国人;即使日后可能终老德国,仍然是十足中国人。而他的这本《德国情话》,记录的只不过是他在异乡对着家乡中国发出的喃喃情话。
他同中国朋友一起时,谈的是中国;他同德国朋友一起时,谈的还是中国。我甚至相信,他同夫人珮春两人之间谈的最多的,应该也是中国。近期中国发生的一些事情,让他有点困惑,更有点焦虑。我劝他不如“老老实实安度晚年”,别放着好日子却不懂得享受,国家大事还是让“在其位”的人去操心吧。但我也知道他不会,也不可能,因为他毕竟是那个时代出品的中国人。
不过,他的书,包括本书,今天能够在中国出版,能够被许许多多读者所喜欢,也正表明中国还是在发展、在前进、在提升。前面还是会有许多坎坷,国家只要不倒退就好。这也许是我们的共同愿望,尽管卑微。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