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孩子的一天》是一本由[美]马特·拉莫特著作,后浪丨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2.00元,页数: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7个孩子的一天》读后感(一):培养孩子的世界观,不妨先培养他观世界现在是22:11分,厚厚偷偷溜过来开灯
《7个孩子的一天》是一本由[美] 马特·拉莫特著作,后浪丨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2.00元,页数: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7个孩子的一天》读后感(一):培养孩子的世界观,不妨先培养他观世界
现在是22:11分,厚厚偷偷溜过来开灯,又把绘本看了一遍,绘本名字叫《7个孩子的一天》,自从前几天给他读过一遍之后,他就对这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的七个孩子分外感兴趣,世界的另一个角落有个类似的我——这感觉让他兴奋,甚至在自己做什么的时候,问我“你说他们现在在做什么呢?
在厚厚很小的时候,我们觉得每个人都很难冲破自己的固有观点,无论成年人还是孩子,但是越是如此,我们便越要尽量的打破狭隘,给孩子看更广阔的东西,给他更丰富的趣味,除了读书给他,我们给他的卧室的一面墙,选了一张世界地图的壁纸,地球仪、地图册当然也有准备。但是同样是把他的目光引向世界的其他地方,这一面墙的地图和大幅的地图册,吸引力还不如这一本名为《7个孩子的一天》的绘本。可能对于孩子来说,我不关心宏大的世界,我只关心,大大的世界上,每一个小小的我。这也许就是这本童书的可贵之处吧。
《7个孩子的一天》,选取了不同的7个国家的孩子,有意大利、日本、乌干达、俄罗斯、秘鲁、印度、伊朗。大家看这个国家选择已经看出作者很用心了吧,不同洲、不同纬度、不同国家体制、不同经济发展阶段都有。然后,这些不同国家的孩子,他们的一天有什么不同呢?
作者马特·拉莫特采用集中对比的方式,展现了孩子们的房子、家人、学校、校服、早午晚餐、课程、游戏、劳作。每一个主题占用一页或者两页,大家对每一个孩子的不同一目了然。小读者们有感觉但是可能说不出来,这种对比,是一汤一饭的不同,坐卧起居的不同,也是文化的不同。他们在每个瞬间体会到“哦,他们是这样的啊”,一个瞬间一个瞬间连接起来,小朋友居家不动却又日行八万里,体会了一圈异国风情。
孩子说:
现在孩子大了,一本绘本他表现喜欢,便会问问他喜欢其中的什么。厚厚反馈,最吸引他的两个点是:真实和“知道如何介绍东西了”。
作者马特·拉莫特为了创作这本《7个孩子的一天》,寻找了几代人都生活在同一个国家的家庭,“因为这些家庭遵循从父辈那里继承的独特传统”,这样,虽然不是每个国家的人都在做着一模一样的事情,吃着一模一样的食物,但也足够我们读者窥见并了解到这些不同国家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而因为是“真实”的记录,小朋友读起来明确的知道,当他阅读的时候,他阅读的孩子们正在世界的另外角落里,阅读或者玩耍。这种阅读体验,使得小朋友更加“走心”,厚厚今天和我有争执,还问我,“你说这些小孩现在是不是正在和家长吵架呢?你说,如果他们知道我在猜测他们在吵架,是不是有点尴尬呀?”阅读的参与感已经辐射到生活了。
这本书让厚厚喜欢的第二个原因是他觉得他学到了作文的“诀窍”,读过了一本书的对比,厚厚说“这下我知道介绍一件东西时候,要怎么介绍了!”给他读绘本也是很多了,这本是第一本读完后让他明确表示“学到了写文诀窍”的,一本行文结构上佳的绘本,可以潜移默化的提高孩子作文水平,也算意外之喜。
除了以上几点,这本书的结尾非常的非常的惊艳!
因为之间的行文结构都是“这是我的家”“我是这样去学校的”“这是我玩的游戏”的标题下,罗列七个孩子的不同。本书的结尾“这是我看到的夜空”,是一整幅夜空的图画。之前的分分分分都像是一种铺垫,最后一幅的“合”,颇有“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大团圆之感。硬是在一本知识普及绘本中,营造出冲突起伏,作者用心得让人感动。
《7个孩子的一天》读后感(二):西红柿配青香蕉就是一顿饭?这本书让你颠覆对世界的认知
随着孩子年龄越来越大,它会慢慢对这个世界产生好奇,不再单纯的满足于那些简单的认知绘本,他会更愿意去听故事,读科普,更愿意去关注世界,了解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们和文化。所以,我最近给他看了这本《7个孩子的一天》。
这本书是7个孩子一天的真实记录,他们分别来自意大利、日本、伊朗、俄罗斯、印度、秘鲁、乌干达,7个孩子一天从醒来直到入睡,他们的一天各不相同。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地方、吃着不同的食物、玩不同的游戏,但他们有着相同的生活节奏。这个共同生活的世界把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
没看这本书之前,我以为自己去过挺多地方,觉得自己还算了解世界,看完这本书以后,才知道自己不过是“坐井观天”。
信息量超大,带你看世界
《7个孩子的一天》,看书名以为这只是本故事书,看了内容才发现,这是一本科普绘本,还是一本世界人文科普绘本,信息量超大。
书里先是7个孩子各自介绍自己和自己的家人,然后从吃早餐开始,记录他们一天的生活,包括他们的家住在哪里,他们学校的样子,上学的马路,他们的老师和课堂,他们的一日三餐,喜欢的游戏,常做的家务等等,一切的一切。
虽然只是简单的记录,却真的颠覆认知。
原来只知道印度乱,却不知道印度连车道都没有。所有车辆,不管是汽车、摩托、还是自行车,甚至牛都一起混乱的走在街道上。
秘鲁的一家人,一共有8个孩子,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的只有四个。日本孩子爱玩“解冻游戏”,俄罗斯孩子爱玩冰球。
在乌干达,青香蕉配番茄酱,再加上一杯清水,就可以是一顿午餐。青香蕉和花生酱,加杯牛奶就是一顿晚餐。在秘鲁,早晨吃水煮菜蕉,中午吃炸菜蕉,我们没见过也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他们可以一吃一整天。这本书让孩子见识了更广阔的的世界,体会到人和人的不同,国与国的区别,以及不同的文化差异。
用孩子的视角去讲述,更清晰易懂
《7个孩子的一天》整本书都在用孩子的视角去讲科普,能让孩子更容易理解。
比如,如果直接介绍一个国家的人们平时都吃什么,孩子可能不太容易接受,但是如果说这个小哥哥或者小姐姐早餐吃什么,午餐吃什么,他们就会更爱听,也更容易理解,更能有代入感。
真实的经历,更打动人心
本来以为这只是单纯的一本绘本,作者绘制了7个孩子、7个家庭。可是看到最后才发现,这是7个真实的家庭,7个真实的孩子,书的最后还附上了他们的照片。书里的图画就完全是他们真实的生活状态,看过绘本,就好像真的和他们在一起生活了一天。读过之后,你会对这7个人,对他们的国家产生更大的兴趣和好奇。
除了前面生活的记录,书中最后一页的夜空真的很惊艳。不同的人生活在不同的世界,拥有着不同的文化,但是我们却拥有共同的一片星空。
每当抬头仰望天空,都会想到在这个世界的另一端,就生活着和我们一样的小朋友,有一群和我们年龄相仿的人,说着完全不同的语言,拥有完全不同的肤色,却过着相似的生活。当孩子见识了更大的世界,见过更多人,更多事,了解更多文化,他们可能会对这个世界更加包容,心胸会更加宽广。我想这也是多读书,多读绘本,带给孩子的意义。
《7个孩子的一天》读后感(三):不能出国,可以先来这里认识世界各地真实的他们
因为疫情,我们不能跨出国门,去看世界各地的风景。但是也正因为疫情,孩子现在跟着我听了新闻联播的播报,也知道了不少世界其他国家的国名,日本、意大利、俄罗斯等等,还会问它们在哪个洲,它们那里现在是晚上还是白天?
所以,这个好奇的年龄,真的有必要为孩子备上一个地球仪,或是读一读关于世界知识的图书,一本地理书,或是一本关于世界的科普书,对于年幼的孩子,那么先读一本适合他们年龄的世界科普绘本是明智的选择,那么,《7个孩子的一天》正符合这个要求,非常适合3~6岁的孩子,当然,更广泛的年龄层也是适合的。
1、 涵盖宽广的地域
7个孩子7个家庭,分布在世界的各地,涵盖地域广。他们有来自欧洲的意大利、俄罗斯,有来自亚洲的日本、印度、伊朗,有来自南美洲的秘鲁,还有个来自非洲的乌干达,他们中有男孩,有女孩,他们中有的家庭生活比较殷实,有的条件相对落后,但这一切并不妨碍他们家庭的和睦和这些孩子无忧的成长。
不同洲不同国家的地域风情各不相同,这些孩子和他们家庭的生活方式也有明显的差异。书中的这七个孩七个家庭都是真实的,更具可信度。
他们的肤色不同,为什么乌干达的人肤色深,为什么俄罗斯的人皮肤白呢?如果孩子问及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和他一起来探讨一番,讲一讲地球纬度、纬度和温度的关系、不同的纬度地带,讲一讲不同地域的植被、生态圈等等。读了这本书以后,孩子知道世界如此广阔。
2、 以孩子的理解方式一一讲述这些孩子的生活
作为一本世界科普绘本,它从孩子的视角出发,以孩子的口吻向大家介绍他们的家庭、他们生活。
首先展示的是每个孩子的画像,一张张如证件照片,简单的自我介绍,让孩子快速认识书中的这些小主角。然后介绍他们的家,不仅展示房子的全景模样,也介绍房子所处的地理位置。还有他们的家庭成员、他们的衣着、饮食、出行方式、学校老师、他们的学习状况、游戏娱乐方式、以及日常生活等。一日三餐、起居休闲,每个人的一天,都在这一本书里同步展示,画面同时切换在七个频道,同一天里大致相同的作息中他们有着相似却又不同的生活方式。
印度的孩子会上通识课和价值教育课,还有数学、印度语、英语课。我们知道印度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他们受英语的影响非常大。但是梵文才是印度的古典语言,所以,在后面,孩子们拼写的自己的名字里,我们看到印度的孩子用印度语写名字,使用的是梵文字母。
如此对比,而日本传承的是中国文化,所以,无论是他们的生活方式还是所使用的文字,都与中国如出一辙。对孩子来说,看到的最神奇的一幕是日本的孩子使用日本汉字来书写她的名字,那日本汉字明显就是中国字。孩子问及这个,我们可以顺势给他讲讲。据考古,汉字传入日本可追溯到日本弥生时代中后期,大致就是中国的秦汉时期。因为日本和中国一衣带水的关系,所以孩子对日本的饮食、文化、生活方式也觉得相对熟悉一些。
在《7个孩子的一天》这本书里孩子既看到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在图画的细节中领略自然界的神奇。
3、 认识、了解、接纳与尊重
通过这本设计巧妙的绘本,认识世界各地不同的人群,了解他们的生活,让孩子知道地球地域的差异,以尊重的态度去理解和接纳别国的民族文化。
以前孩子看到黑人是比较害怕。可能是因为他们肤色深,本身孩子对黑暗有种天生的恐惧,所以害怕。但是在《7个孩子的一天》这本书里就有来自非洲乌干达的孩子,她和她的家人、老师、同学的肤色是棕黑色的,孩子因为读了这本书,了解了他们,看到他们和其他人群相似的生活轨迹,其中乌干达女孩和她的同学们一起跳绳的画面,让孩子觉得很有趣,也贴近孩子的校园课外生活。
乌干达因为工业基础薄弱,他们的生活相对贫困落后,当地的主食是一种绿色的香蕉,名叫Matoke。从书中乌干达女孩的一日三餐,我们可以看到,叫“马托基”的青香蕉是乌干达人民一日三餐的主食。早餐是肉拌马托基,午餐吃青香蕉配番茄酱,晚餐也是有青香蕉。
不过,世界上很多其他国家的人到了乌干达却吃不习惯马托基”香蕉饭”,然而这并不影响“马托基”成为乌干达人民喜爱的食物,也不妨碍它作为乌干达国宴上的佳肴和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饭”。
香蕉饭和孩子读了这些,我们要做的就是尊重他们的生活和文化。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抵就是这个道理。
结束语
这《7个孩子的一天》为孩子打开了认识世界的一扇窗,增长了孩子的见识,获得对文化差异的感性认识。虽然有差异,但是我们又生活在同一个地球,同一片星空下。由不同再回归至相同,最后的一页是大家看到的同一片夜空。这种“还原”告诉孩子世界各地的人同呼吸、共命运。就像这次疫情,谁都不能独善其身,因为我们是命运共同体。只有携手努力,共同抗击疫情,共创美好。
《7个孩子的一天》读后感(四):花点时间,带孩子认识7个外国小朋友
小时候的我们,有没有好奇过一个问题呢?——当我们在吃饭、睡觉、上学、写作业、玩游戏的时候,外国小朋友在干什么呢?他们喜欢玩什么游戏呢?他们学的也是语文、数学、英语课吗?他们也说普通话、写汉字吗?
今天,我们在家看日本电影《步履不停》时,我上小学的侄子走进房间来,本以为他会吵吵着要看动画片,结果他被电影的一个画面吸引——三个小孩一起在户外跳房子、在路边摘花。原来他在好奇,日本的小朋友平时玩什么游戏?
如果小侄子向我问起这些问题,我还真的回答不上来。
不过,最近看的这本《7个孩子的一天》,正好可以让小侄子了解到来自世界各地的7个孩子相同时刻的不同生活。通过7个孩子的一天,也可以让他了解世界各地的部分文化传统。
这本书的作者马特 · 拉莫特毕业于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跟朋友合伙创立了美国ALSO设计公司,并且公司获得过设计大奖。
马特 · 拉莫特穿越数千甚至数万千米,行走了世界7个城市,记录了7个来自世界各地的孩子真实的一天生活。
之前,我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内容是:
一个妈妈带着宝宝去商场,遇到一个黑人叔叔卖五彩缤纷的气球。宝宝第一次见到黑人,感觉很新奇,跟妈妈说:妈妈,你看那个叔叔好黑呀。妈妈说:宝宝,你看到叔叔手上拿的气球了吗?它们都是一样的气球,但有各种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绿色、黑色、白色等等。就跟我们的肤色一样,我们是黄肤色的人,叔叔是黑肤色的人。所以,我们都一样,只是皮肤颜色不一样。每个人喜欢不同颜色的气球,你喜欢什么颜色气球呢?宝宝说:是的,妈妈,我喜欢黑色气球。小孩还小,见过的人、事、物不如大人那么多,看到没见过的人事物会表现出好奇,有时候的提问也难免让人尴尬。看了这本书,我们能减少尴尬。
从这本书里,我们认识了分别来自意大利、日本、秘鲁、乌干达、俄罗斯、印度、伊朗的7个小朋友,他们有不同的肤色,分别生活在不同的家庭,每天吃着不同的食物,学着不同的课程。
纵使有各种不同,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不同的区域,但,我们看到的却是同一片星空。
01 同一时刻,不同的生活
【不同的衣服】
小时候,学校要求穿校服上学,我们却嫌弃校服款式太丑,尤其羡慕电视里小学生好看的校服,女生校服还是特别设计的裙子。
其实,伊朗、印度的小朋友,跟我们小时候一样,被要求穿校服上学,但是校服款式却各不相同。像印度的女生校服就是我们小时候喜欢的百褶裙。
俄罗斯、乌干达的小朋友,不被要求穿校服,但是被要求学生统一着装。
而日本、意大利、秘鲁的小朋友,可搭配自己喜欢的衣服去上学,不用穿校服。这是我小时候特别期待的,穿自己喜欢的衣服去上学,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校服。
【不同的学习科目、不同的文字】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母语,就像中文是我们的母语。母语课,我们是学习语文课。印度,就是学印度语课。日本学日语课。俄罗斯的母语,不止一种,他们要学习三种语言:俄语、英语、巴什基尔语。
跟我们一样,他们也都有数学课。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一些我们没听过的课程。比如,印度有通识课、价值教育课;乌干达有宗教课;伊朗有《古兰经》课。
价值教育,是在印度部分地区开设的一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基本礼仪和道德价值观。类似于我们学习古文、品德课,让我们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礼仪和信仰。
02 同一个世界,相同的生活
【他们也玩这些游戏】
我小时候经常跟小朋友们一起跳绳,两人分别抓着跳绳的两头,一起向同一个方向摇跳绳,其他小伙伴分别依次跳进来,再跳出去。
没想到,如今乌干达的小朋友,也喜欢玩这个跳绳游戏。
小时候的我们放学回家,会路过一个小湖。顽皮的男生,一边走着回家,一边捡起路边石子丢到湖里,看到石子能打起几个水花。打起的水花越多,越高兴。
我以为,现在生活在城市的小朋友,再也体会不到那时候的简单快乐。而意大利的小朋友,依然玩这个丢石子游戏。
这个春节,在我老公老家翻看小时候的老照片。我看到足球明星齐达内的明信片上,脸部贴着他的脸。我看了又看,以为自己看错。后来才知道,我老公小时候把自己的照片脸剪下来贴在齐达内明信片的脸部。可见,他有多爱足球。我想,男生小时候喜欢的游戏,打篮球、踢足球两者必有其一吧。秘鲁的小男孩们,也不例外,他们喜欢踢足球。
【他们也会帮忙做家务】
我是我们家的老大,还有弟弟妹妹,姐弟妹三人。从小我们会帮忙做家务,比如做饭、洗碗、扫地、拖地等,做姐姐哥哥的要帮忙辅导弟弟妹妹写作业。小时候,我们还有一个城里小孩没有的假期——农忙假,这个假期是特别放孩子们回家帮父母做农务活的。
那时候的我不懂事,还经常不愿意洗碗,闹情绪。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生活在地球其他地方的小朋友,跟我们一样,也会帮父母做家务、干农务。同一个世界,我们是同样勤快的小朋友。
【他们也有晚餐后的亲子时光】
春节期间,我家宝宝每天晚餐后的亲子活动就是爸爸陪她玩烟花,这是她的最爱。烟花结束后,再一起看《小猪佩奇》,睡前一起听晚安故事。
同一个世界,同样的童年快乐时光。
生活在地球其他地方的小朋友,有人在晚餐后跟爸爸下国际象棋的,也有跟爸爸一起做汽车模型的;同样有人跟妹妹玩游戏,有人看动画片;还有哥哥辅导弟弟写作业,更有小朋友跟妈妈一起度过亲子阅读时光。
家有5-6岁小孩的宝爸宝妈,孩子正处于文化敏感期,这本《7个孩子的一天》强烈推荐给你。让孩子从书里见识更大的世界,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拓宽孩子的眼界和见识。
从世界各地7个孩子一天的真实生活细节里,让孩子了解不同国家的部分文化,也能让孩子了解自身独特的存在价值和意义。
从小拥有广度的见识和眼界的孩子,更加自信;见识过不同国家文化差异的孩子,更多一些包容,少一些偏见。
END
个人公众号:遇见阿米(ID:Amyischenying)
关注公众号,回复“写作”,送你60本写作相关电子书。
个人微信号:chenyingsmile2019
《7个孩子的一天》读后感(五):足不出户,带你来一场环球之旅
有时候会突然发呆,想着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里,有没有一个人,在跟我想同样的问题?或者说,他(她)在想什么?在干什么呢?
不光我这样想,8岁的小侄子也问过我类似的问题。在一次全家集体看电视的时候,侄子看着屏幕里正在吃鸡腿的人,问我:“姑姑,你说现在有多少人在吃鸡腿?”我忽略他想吃鸡腿的想法,自动把他的问题上升了一个高度。
我说:“这可把我问住了。世界很大,人很多,每时每刻每个角落,都在发生着很多很多的事情,有相同,有不同,所以这个问题没有办法具体回答哦。”
说罢,在小侄子脸上,我看到了一丝茫然。
那么,在相同的时刻,他(她)们在干什么呢?
后来得到这本《7个孩子的一天》,我开心极了,我终于可以绘声绘色、有理有据地来向小侄子讲述,那些不可思议的相同时刻了。
《7个孩子的一天》,记录了分别来自意大利、日本、伊朗、俄罗斯、印度、秘鲁、乌干达的7个小朋友真实的一天生活。这些小朋友大都8、9岁,跟小侄子同龄,这样看起书来超方便,就好像是他交的新朋友,在面对面跟他聊天一样。
书中描述的细节非常棒!从早上起床直到晚上入睡,从迥异的文字到各色的住宅,从玩的游戏到吃的食物,虽然他们的一天各不相同,但在这个共同生活的世界上,他们在无形中被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而这个联系他们的纽带,就是正在看书的小侄子。超有参与感有没有!小侄子也因为认识了这些新朋友,足不出户,来了一场环球之旅,在形象生动的图片中,领略了世界文化的迥异。
《7个孩子的一天》这本书的灵感来源于作者马特·拉莫特的旅途。在旅途中,马特·拉莫特意识到:这个世界广阔无垠,居住着数以万计的人们,他们在生活中做自己已经习惯的事情,通常不会在意异国他乡的日常活动。而我们对异国他乡了解得越多,越能从中认识更多的自己,进而变得更加包容。于是马特·拉莫特想将来自世界各地的孩子们的生活做一个比较,才有了这本令人惊叹于细节的书。
在细节中领略各国风光《7个孩子的一天》里的小朋友都是地地道道的当地人,他们的家庭都遵循着从父辈那里继承的独特传统,虽然这些孩子不能完全代表他们自己的国家和文化,但是在他们日常的衣食住行中,我们还是能领略到各国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
比如,来自日本的小惠早餐吃香松米饭、味增汤、烤鳕鱼和一片橙子;来自俄罗斯的奥尔兹卡早餐吃燕麦、黄油加牛奶拌的卡拉,还有农家奶酪、面包和苹果汁。我们就可以知道,日本米饭是主食,而俄罗斯的主食是面包。也可以通过对比小朋友住的房子,来看当地的特色建筑;通过小朋友的课后游戏,来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等等。
书中的图画非常的细腻,不同的食物,风格突出的着装,带有当地特色的建筑和街道,不同的课堂和各自的老师。让我们在细节中体味各国的风光。
在对比中了解异国他乡的文化我们看《7个孩子的一天》的时候,最大的乐趣莫过于将各国文化进行对比,在不同和相同中加深我们对世界各国的了解。
对比游戏是小朋友们的最爱,来回翻动书页,对比住所、对比食物、对比文字、对比衣物,会对各个国家的文化有不一样的认识。书中的小朋友们也会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这也是我们所提倡的。
在相同与不同中,了解世界的多元,感受人文的魅力。
世界大同,世界大不相同在《7个孩子的一天》的最后,出现了同一片夜空,同一个圆月,这是世界各地的小朋友们都可以看到的同一片星空。忽然特别感动,世界大同,世界大不相同。
在包容世间万物的星空下,有肤色迥异,语言文字不同,文化更是千差万别的各个国家的人们,可正是这些不可思议的相同时刻,将他们紧紧相连,让我们在感受世界大不相同的时候,也深深感受到“我”是组成这个世界的一份子,进而认识到世界大同。
看完这本书后,小侄子特别开心,不仅是来了一场环球之旅,也不仅是认识了7个新朋友,学到许多新知识,他说的一句话我特别欣慰,他说:“姑姑,我是这个世界的一份子,我在中国!”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