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大国读后感摘抄

发布时间: 2020-05-06 10:57:5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28

《治大国》是一本由熊逸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3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治大国》精选点评:●一直觉得好熊讲《春秋》的风格像是在写教案,循循善诱的样子●不太容易follow,但值得跟好熊搞脑子●熊老

治大国读后感摘抄

  《治大国》是一本由熊逸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3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治大国》精选点评:

  ●一直觉得好熊讲《春秋》的风格像是在写教案,循循善诱的样子

  ●不太容易follow,但值得跟好熊搞脑子

  ●熊老怪我是服的,对左传、史记还有二十四史里的故事了若指掌,还能用白话娓娓道来,不得不服。用各朝故事来相互攻讦,诘难儒家的正义观念,确实是暴露儒家正义两难的最好办法。儒家信条用于个人修养是极有帮助的,但在治大国的问题上,却时时讲自己置于进退维谷的位置。最初的礼出于心,到了后来便出于伪,上下皆伪看似一团和气,却回避了紧要问题,实在是以力压之,久之国必乱。最有意思的一点是,虽都奉儒家,各代的正义观念实有不同,尤其以唐代为甚。诸多今人都以为不登台面的观念可以呈于朝堂讨论,思想可谓开放。若是以朝代或是时期为限,讨论各朝政治实践中的观念之变迁,例如如何对待外敌,如何对待能吏等等,可也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

  ●结合西方政治哲学,探讨儒家治国思想。儒家强调君君臣臣,因此有很多用现代平等理论看来非常反常识的逻辑,但是如果认同天下大同(而非个人的幸福和公平)是最终的追求的话,很多想法就比较能理解了。总的来说,儒家给我的印象,虽然一直在强调君子慎独诚其心,但总有柏拉图“高贵的谎言”的嫌疑,我能认同其价值,但觉得并不可爱。

  ●思辨性和可读性兼具,好书

  ●;

  ●这本书其实是探讨儒家哲学的著作,忠与孝的矛盾,执法平等与刑不上士大夫的矛盾,儒家的正义原则与功利主义的矛盾。作者例举了很多例子,特别是引用儒家经典,对儒家的精神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讨论,特别是与功利主义的比较,看到了许多新颖的见解。唯一的不足感觉是论述过于琐碎,大段大段的例举,导致观点的阐述不是很系统化。

  ●越了解越是想逃离儒家思想。那些前后不一削足适履颠三倒四又正气凛然矫情自负虚伪可怕却在自己构建的体系里产生逻辑又始终在追求一个虚无又脆弱的怀旧气息前仆后继的人啊,道德只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罢了。说边沁谁会坦诚,就算不是为了利,又何尝没有沉浸在良好的自我感觉里沾沾自喜。//书写的挺好的,要是内容的安排可以有渐进的逻辑层次就更好了,作者的观点若隐若现难以捉摸啊。//现在经常思考着什么问题最后都会想到胡适说容忍比自由更重要,想来唐德刚应该对这点感悟颇深,哎,老了吧这是。

  ●治大国可比烹小鲜麻烦多了。。。

  ●春秋战国的礼崩乐坏到底崩的是什么样的礼?儒家的价值观又曾面临怎样的两难?先秦为什么成为中国历史重要的分水岭?用典故讲观念,熊逸解开了我很多历史疑惑。

  《治大国》读后感(一):义和利之间,终于有了相对的衡量

  在熊逸的新书《治大国》里,春秋大义里的义和利的冲突与不可调和及荒诞。钟于有了一些小小的结论,义和利之间,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当行则行,当止则止。行与止之间,是义和利的相对衡量,而不是绝对衡量。纯粹的一元的,不二的去考量一件事固然好,然从自然人到社会人,始终不可避免的就是主观的我和客观的我冲突,也可以说是“名”和“实”的冲突,或者叫主客二元对立。自然啦,有对立,就肯定会有调和的一面。

  《治大国》读后感(二):治大国

  摘抄自得到app,侵权删。

  三个两难问题:

  1. 亲情与国法的两难。面对公与私的抉择,古人给出的答案是权衡轻重。在关乎天下人利益的危急关头,大义灭亲也值得赞许。但是如果为了天下的长治久安,那重亲情而轻法度仍是首要原则。

  2. 特权和平等的两难。这到最后,恐怕要取决于作为“家天下”的一家之主,特就是皇帝的选择了。亲情维系的特权层级社会的治理成本比较低,也更加稳定,但是欠缺公平,也需要较长时间形成;而法制平等的散沙式社会可以实现更高的行政效率,在短时间内实现国家的强大,但是会让人心变坏。君王选择哪一种模式,就要看在当时社会环境下,哪种模式更有利于自己。

  3. 义和利的两难。在原则和利益的纠葛中,如果原则道义最终还是要为利益服务,那么占上风的就始终是利益。

  《治大国》读后感(三):义与利

  文笔依旧是熊逸擅长和有力的旁征博引,使得叙述丰满而有质感,一去多数抽象空洞,大而无当。文笔以叙述为主,在表述作者自我认知的同时给读者留下了充足见仁见智的空间

  此书探讨了道德,公义,义与利之间的关系,这是千百年中与我们的生活中息息相关的,交织在日常的舆论,道德,正义,国际关系中

  因为儒家思想的主流和强大惯性影响,书中以儒家思想规范为探讨背景,期间也充分展示了儒学的流变

  好熊文笔恬静,故在此只总结个人认为的精要记点

  1.原则和结果

  是简单的以原则不变应万变,还是从结果的效应中淡化原则

  2.实然和应然

  以实然证明应然,充斥着功利主义和对道德立足点的寻找,逆取顺守

  3.义与利

  义多为利的手段和服务,问题在于本末倒置,长近,大小,公私的权衡,衍生出义的等级和义自身的生命力

  4.君子之德如风,小人之德如草

  社会效应和效应评估

  5.帝王,公职人员,平民之间利益关系和冲突

  理想是三者一致,多数问题皆因不一致的博弈与权衡

  6.少数人与多数人

  少数服从多数无需确立制度,少数原本比不过多数。一盘散沙与专制,赋予少数人以特权的合理性,道德依据

  7.公平与平等

  现有平等才有公平,公平限于同一个阶层。礼制的意义,影响,流变

  8.历史和当下的道义

  当下的道义建立在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上。各阶层的道德期待。以礼杀人

  9.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治大国》读后感(四):中国古代的正义论

  才看了58%, 这书看了第三遍了, 前两次都看到这里没有再进行下去.

  看的时候, 都是一脸问号, 这啥, 这啥, 这是啥. 之前kindle做的笔记, 拿出来完全没办法看. 之前几次做笔记都很不成功, 不知道怎么记. . 其实以前看过熊逸的春秋大义, 还是很喜欢看的, 知道了中国古代的思想理论并不是空中楼阁, 的确跟个人生活息息相关. 但是这本书大概太抽象了, 感觉理解难度比之前的难了很多.好歹熊逸对伦理学的研究, 是看这本书的一个线索

  但是这一次顺着作者思想的脉络, 终于感觉明白了一点

  这是中国古代的法理和伦理研究, 是中国古代的正义论, 这书的确挖掘的非常深入, 我们从小到大深入骨髓的一些想法, 这里都抽丝剥茧的分析出来.

  本质分析的对象就是 正义的基础--道德标准的建立

  具体分析了, 仁义礼智信, 层面上如何来解决道德标准的问题.

  本质, 儒法道都出于一种功利主义层面定义道德, 但是道德是变化的. 可能随时代变化, 人物身份的变化而变化, 以及长期和短期利益的分野, 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分野, 地位和外表, 功劳和过错, 对道德的判断都有影响.

  但是一旦这些要素起冲突, 就不得不借用仁义礼智信这些工具.

  最核心的仁, 就是血缘关系. 等差分布.

  当仁解决不了的问题, 用义, 就是情理

  情理解决不了, 用礼, 就是约定俗成的规矩, 用来教化老百姓的规矩

  礼都不行了,用智, 经权之术, 然而术不能过分, 还是要在信的范畴中

  以上都解决不了, 回归本源"心" 王阳明的心学, 顺应天性--还是仁.

  这其中还阐述了, 为什么法学从来不在中国受待见, 想法在欧洲活的很好. 主要是因为还是中国人民的大一统稳定时期比欧洲人多, 而且老百姓希望稳定. 乱世唯才是举, 治世以孝为先. 至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那么只能大打马虎眼了. 说明在中国追求绝对的法律平等自古至今乃至以后, 都不可能.

  为什么儒学一套能经久不衰生存下来.

  1. 因为儒学管理的一套成本低, 抱着眼不见为净, 上层可以稳坐钓鱼台

  2. 因为儒学亲情血缘连接是维系社会的纽带, 是最大的凝聚力. 当然意大利黑帮也是如此.

  3. 确认了统治阶级的统治特权. 虽然需要用法学来制约一下的.

  《治大国》读后感(五):如何治大国:守规矩、用规矩、破规矩

  如何治大国:守规矩、用规矩、破规矩

  宇文泰是北周的奠基者,宇文泰向苏绰讨教治国之道。

  宇文泰问:“国何以立?”

  苏绰答:“具官。”

  宇文泰问:“如何具官?”

  苏绰答:“用贪官,杀贪官。 ”

  宇文泰不解地问:“为什么要用贪官?”

  苏绰说:“你想请人为你卖命,那你必须给他好处。他得到利益,就会保护你的权利,同时也是保护自己的利益。皇帝大家都想坐,如果没有贪官来维护你的政权,你怎么能巩固统治呢?”

  宇文泰突然想到:“如果用贪官,为什么要杀他们?”

  苏绰回答说:“要杀贪官,才能进一步巩固政权,得到全体人民的支持。”

  宇文泰激动:“想听听细节。”

  苏绰:“这有两个好处:一是消灭异见分子,巩固政权。官员不怕腐败,就怕不听你的话。。其次,“杀贪官”是控制官员的法宝。如果你不用贪官,你就失去了‘杀贪官’的法宝,那你还怎么控制官员呢?。”

  苏绰说:“如果你激起民众对贪官的怨恨呢?”

  宇文泰惊讶:“这可怎么办啊?”

  苏绰说:“杀了他,为人民伸张正义!把他搜到的钱放进你的口袋里。总之,用贪官来培植死党,消灭贪官来消灭异见分子,杀死贪官来买民心,没收贪腐钱财来充实国库,这就是权力的艺术。”

  上面的例子,只是说明了古代治理国家的一个两难问题:用人问题。

  其实在古代治理国家还会遇到一些两难:亲情与国法、特权与平等、叛变与忠诚。

  这些说到根本上就是:义与利。正义与利益的两难。

  如果我们理解:义与利是相辅相成,一体两面。正义是长期的利益,利益是短期的好处。

  那么推导出本书的治国理念:守规矩、用规矩、破规矩

  一、 守规矩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个国家、一个家庭、一个完善组织,都有自己的标准。

  当你弱小的时候,只有守规矩,才能保护自己的自由和权益。

  二、 用规矩

  当你的实力逐渐扩大,你就会利用现有的规矩,打击异己,扩充自己。

  三、 破规矩

  当你的实力进一步扩大,现有的规矩,实际上已经开始限制自己。这时,就是破规矩的时候了。

  管理,很多地方跟治理国家差不多。

  所谓,店大欺客,客大欺店。

  总结就是,义大,选义;利大,选利。

本文标题: 治大国读后感摘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632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人间游戏:伤痕》读后感锦集里斯本之夜经典读后感有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