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酌读后感锦集

发布时间: 2020-05-05 12:07:2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3

《独酌》是一本由汪曾祺著作,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6.00元,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独酌》精选点评:●三星半。●汪先生的文字,读着就是享受,无须多言。●做酒仙时,散淡洒脱,诗也溢彩,文也隽永,书也飘逸,画也

独酌读后感锦集

  《独酌》是一本由汪曾祺著作,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6.00元,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独酌》精选点评:

  ●三星半。

  ●汪先生的文字,读着就是享受,无须多言。

  ●做酒仙时,散淡洒脱,诗也溢彩,文也隽永,书也飘逸,画也传神; 当酒鬼时,口吐狂言,歪倒醉卧,毫无风度。

  ●选篇偏沉重了一些

  ●小品文深得高三不想听课的我心

  ●按需。

  ●随性而惬意,有趣。

  ●先生的文风摆着呢 写什么读起来都舒服

  ●读汪老,总觉人间有味,碎月清风

  ●汪先生的书是出了一本又一本。

  《独酌》读后感(一):制作很用心的一本精选

  汪老的文,读着就是享受,不用多言。

  市面上出汪老选集的很多,有好的,有差的。这本算是做得最好的一类。

  开篇有汪老孩子作序,可惜就是这部分字体颜色有点浅看着不舒服。

  书中还有彩页,配在文中的,挺好看。

  很适合收藏的一本书。

  《独酌》读后感(二):书中原话

  角度比较多,整体嘛,用汪老自己的原话来评价吧:“我和许多青年人一样,搞创作,是从写诗起步的。一开始总喜欢追求新奇的、抽象的、晦涩的意境,有点“朦胧”。我们的同学中有人称我为“写那种别人不懂,他自己也不懂的诗的人”。大学二年级以后,受了西班牙作家阿左林的影响,写了一些很轻淡的小品文。有一个时期很喜爱A·纪德的作品,成天挟着一本纪德的书坐茶馆。那时萨特的书已经介绍进来了,我也读了一两本关于存在主义的书。虽然似懂不懂,但是思想上是受了影响的。离开学校后,不得不正视现实,对现实进行一些自己的思考。但是因为没有正确的思想做指导,我的世界观是混乱的。新中国成立前一二年,我的作品是寂寞和苦闷的产物,对生活的态度是:无可奈何。作品中流露出揶揄,嘲讽,甚至玩世不恭。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多年来,接受了党的教育,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新中国成立前思想中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基本没有了。新中国成立后我的生活道路也给了我很深的教育,不平坦的生活道路对我个人来说也不是没有好处的。经过长久的学习和磨炼,我的人生观比较稳定,比较清楚了,因此对过去的生活看得比较真切了。 ”

  《独酌》读后感(三):曾老的语言风格略带点小调皮。。尤其是说吃臭起司那段~~

  油炸臭豆腐,我吃过长沙的、厦门的和广州的。长沙的黑臭豆腐也是在厦门吃过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厦门街头卖的臭豆腐其实不算臭,通常是炸好后用竹签串好,上面加黄瓜丝儿、芫荽。

  最怀念的是十年前在广州德政路珠光小学对面小巷一个本地中年妇女卖的臭豆腐。我注意到是她因为每次我去珠光市场买菜时路边旁边的小巷子,总会看到有一些人围着一个推车,有一双长筷子,不知道卖的是什么东西。于是有一天从市场买菜回来要经过那里的时候,我再也按捺不住好奇的心往里面走。走进一看,原来是炸豆腐啊!豆腐可是我的最爱,炸臭豆腐也不例外!

  我在旁边看着她熟练地放下白色的臭豆腐,慢慢炸至金黄后马上放入一个大汤锅里浸泡一会儿再捞起来装到快餐碗里,然后问过顾客的个人爱好加炒辣椒或不加辣椒,炒芝麻、生抽、葱花和酸豇豆是一定要的,最后再浇上一勺高汤,一碗鲜中有酸,软中有脆,臭中有香的广式炸臭豆腐就可以开吃了!她的生意特别兴隆,摆个一小时就收摊了,小学生、周边住户都是她的老顾客。

  在广州期间也在上下九、文明路吃过其他人卖的,只能说一样的材料,用心与不用心所做出来的食物是有云泥之别的。离开广州后经常想起这一碗臭豆腐,当我再次踏上广州的土地,想一圆夙愿时,那个地方有人在装修店面,我找遍了与小巷子相通的其它巷子,却再也没有见到她和她的摊子。每到下午去菜市场买菜路过那条小巷时,无论往返只要经过那里便往里面张望,希望看到她的推车,结果总是一场空。也正是这一回回的失望,从量变转换成了念想,这辈子怕是再也吃不到这么好吃的炸臭豆腐了。

  《独酌》读后感(四):《独酌》 汪曾祺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汪曾祺的文章适合一个人随时随地的读,人间之味、人间草木、生活是很好玩的,有些内容是重复的,却也看的越发有滋味,你越嚼它就越香。

  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老汪讲那过去的事情。食记与游记还是那么有腔调、有趣味。独酌又增添了许多当时的文学与文人。序是汪曾祺的女儿写爸爸爱喝酒,文末是人物篇,其中谈到影响过作者的作家。

  周总理在广州会议上说过,文学有四个功能:教育作用,认识作用,美感作用,娱乐作用。

  我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我的世界观的变化,其中也包含这个因素:欢乐。我觉得我作品的情绪是向上的、欢乐的,不是低沉的,跟新中国成立前的作品不一样。生活是美好的,有前途的,生活应该是快乐的,这就是我所要达到的效果。

  一个人的风格是和他的气质有关的。布封说过:“风格即人。”

  我主张抓到什么就读什么,读得下去就一连气读一阵,读不下去就抛在一边。

  契诃夫说过:告诉我你读的是什么书,我就可知道你是一个怎样的人。作家读书,实际上是读另外一个自己所写的作品。

  有人问我受哪些作家影响比较深,我想了想:

  古人里是归有光,中国现代作家是鲁迅、沈从文、废名,外国作家是契诃夫和阿左林。

  你要认老师,还得先见见太老师。一祖三宗,渊源有自。这样才不至流于照猫画虎,邯郸学步。

  一个作家形成自己的风格大体要经过三个阶段:一、模仿;二、摆脱;三、自成一家。

  书中讲到一个人物,废名,师从周作人,这个名字几乎没有人知道,但是他早期的小说《桥》《枣》《桃园》和《竹林的故事》写得真是很美,谈废名的文章谈得最好的是周作人。

  《独酌》读后感(五):但得酒中趣,饮者留其名

  在《独酌》的序里,汪曾祺以“泡在酒里的老头”的形象示人。古来文人墨客以酒为伴的不少,然而各人饮酒风趣迥异,有的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有的是“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还有的是“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汪老是“生长在水边的人”,他的独酌,带给人的感觉是“安于竹篱茅舍、小桥流水的平常、平和”。一壶酒,让他万千思绪得以汩汩而出,成就了我们眼前精彩绝伦的画卷。

  《独酌》分为四部分:《醺游》《酡意》《醉眼》《酣唱》,以下分别介绍。

  《醺游》,是汪老对大自然的读后感,在此可一窥他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就像他写花,没有对清风傲骨的赞扬,而是与你说起凤仙花可染指甲,说起他在老舍先生家看过的最好的菊花,说起他早已过世的母亲卧室门前的秋海棠。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写泰山。我没有登过泰山,关于泰山的印象只存在于古人的名篇里,只知道它“齐鲁青未了”的气势。我感动于他关于泰山的秦刻石和无字碑的描写,刻画了身在泰山中的感受,让人如临其境。最佩服,是在逾七十的人生,还能从“我对泰山不能认同。我对一切伟大的东西总有点格格不入”转化到“我对名山大川,伟大人物的偏激情绪有所平息”,更清楚地明白并安于“我的微小,我的平常”。私以为一个人能透过大自然认清自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酡意

  读到《酡意》,感觉好像是一个博学多才的段子手或者相声演员在和我们聊天。汪老不是只对酒情有独钟,他就像现在的吃货一样,对食物有着自己的看法,比如文中出现的他很出名的那句话:“江青一辈子只说过一句正确的话:小萝卜去皮,真是煞风景!”热爱食物,是热爱生活的表现。这句话在汪老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酡意中总是有一点清醒的,但是一些清醒还得通过酡意表达出来。而小孩子的不谙世事,就是社会中的“酡意”之一。书中提到汪老的儿子小时候和一帮男孩子创作的歌,歌词令一众大人非常不解:因为无意义。但是我们应该“结合时代背景、于无意义中感受其意义”。

  “这是孩子们对于强加于他们的过于正经的歌曲的反抗,对于廉价的抒情的嘲讽。”这些话里的思想在新媒体时代是十分值得深思的。

  醉眼

  在《我的“解放”》一文里,他详细写了他在“文革”中的经历。这个对不少人来说讳莫如深的话题,他谈起来也并不轻松,惶恐不安和后怕的情绪就像海浪中的浮木,时而显露时而沉没,他在文末说了一句“走到家,天都快亮了”。

  所以天亮之后,在汪老的一双醉眼里,他大概最想从生活中看到安定感和从容感吧。他写遛鸟生动有趣,“北京的遛鸟的这时候早遛完了,回家了。莫非香港的鸟也醒得晚?”;他写泼水节,观察到了已婚妇女“精神也变了,冷静、淡漠,也许还有点惆怅、凄凉,不再像少女那样笑声朗朗,神采飞扬,眼睛发光。”《公共汽车》里说“我的孩子长大了要开公共汽车,我没有意见”,讲真,我觉得好多家长是要读一读的。

  酣唱

  酣唱,包括了戏曲、文学风格和民俗,其中的文章就如题目一样,通篇读下来有酣畅淋漓之感,似乎明白了什么,但是以目前的人生经验来看根本就无法明白太多。对于这一部分,只能用作者本人读书写书的感悟来总结:菌子已经没有了,但是菌子的气味留在空气里。

  我曾经问过很多长辈,酒这么难喝,为什么还经常要“一醉方休”。有一次一位微醺的叔叔回答我,酒不是那么好喝,但是偏偏喜欢三杯两盏淡酒下肚之后醉意上心头的那种感觉,很快乐,很美;可若是一个人喝闷酒,那感觉真是难受的。

  不是所有人都是奔着借酒浇愁去的,对于更多人来说,酡颜之下一点一点想起这辈子的平凡或不平凡里的故事,才是独酌的意义所在吧。

  (by,独書坊)

本文标题: 独酌读后感锦集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614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浅情人不知》的读后感大全【家庭】21世纪的今天还是“重男轻女”观?| 悄悄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