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的读后感大全

发布时间: 2020-05-04 22:55:4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8

《菊与刀》是一本由(美)露丝·本尼迪克特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4.00,页数:26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菊与刀》精选点评:●书的逻辑性和条理性不是很强烈,读的有点累,简单看过一边,有时间再整理下要点。民族,种族的性格也是一

菊与刀的读后感大全

  《菊与刀》是一本由(美) 露丝·本尼迪克特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4.00,页数:26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菊与刀》精选点评:

  ●书的逻辑性和条理性不是很强烈,读的有点累,简单看过一边,有时间再整理下要点。民族,种族的性格也是一直在变,勿以几十年前的书来看待现在的日本人,特别是这本存在很多争议点的书

  ●有意思 想再多看两本剖析日本的书了

  ●二战之后,没有取消天皇是很大的失误

  ●读过了,分析很有逻辑,也很透彻。许多我们现在对日本及日本人看不惯的思想和行为,和非常赞赏的行为,都不是简单的来自于政府教育。而是在很早的时候就固化的文化养成的习惯。本书讲了很多日本的独特逻辑,包括日本侵华的原因,介绍成因时,没有一句话说因为日本是岛国,资源匮乏等等。这点跟很多中国人的分析方式不同。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都是东方国家,但在美国人看来,理解中国还是比理解日本容易得多。

  ●虽有一些……

  ●有种教材的感觉 又有点像自招前读要求读的美国种族简史和中国人的气质 可能对于这种题材不是特别感兴趣 几乎是咬着牙读完的

  ●二战中,一个美国学者受战时情报局委托,研究他们眼中不可思议的生物——日本人。光这视角就挺有趣的啦! 译本也还不错…

  ●说真的,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不同以往的日本人,他们真是个矛盾的民族。到现在,每当我读日本的文学著作时,我总有一种特别的感觉,但说不出来是什么,但真的很独一无二的。我希望自己能去日本看看,去感受一下他们是怎样的人。

  ●解释了很多,最后OE出来的时候我都震惊了.......看了一半才觉得等等这个人是不是OE,结果还真是

  ●整体有点碎,里面也有很多描述得很精妙的观点,但书太厚显得有点拖沓极容易分神。

  《菊与刀》读后感(一):望中国学术者勉之

  《菊与刀》是由美国女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 (Ruth Benedict) 所著。1943 年 6 月 28 日,鲁思接受美国战时情报局的海外情报局的聘请,担任文化研究基础分析的负责人,研究欧洲和东南亚各国的民族性,对美国的战时宣传等心理作战,以及占领政策等,提出建议。

  1945 年 5 月,她开始撰写关于日本天皇的备忘录和关于日本文化的报告,她根据文化模式理论,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把战时在美国被拘禁的日本人作为调查对象,同时大量参阅书刊和日本文学及电影,约于 8 月间完成这份 “报告”,名称是:“Report 25:Japanese Behavior Patterns”。1946 年,鲁思把这份报告改写成《菊与刀》。

  很多现代的抗日神剧一味的去丑化当年的日本侵略者,我一直觉得人民群众不能只看到被文艺作品扭曲的侵略者形象。这本《菊与刀》让我看到了一个学术界值得借鉴学习的态度,我们也可以学习美国学者那样,去正视、尊重他们,用认真的学术态度去研究他们,去深入地了解他们呢?

  《菊与刀》读后感(二):从美国人眼中的日本人行为看中国人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日本人的行为模式和文化心理与中国人是很相似的。虽然日本在接受中国的文化模式和文化心理后,又保持和发展处了属于日本特有的文化心理特征。但是,只需稍微解释一下,对于日本的文化,一个中国人是很容易领悟甚至感同身受的。所以当本尼迪克特在阐述日本人的行为模式时,我能够快速理解。而让我感到意外的是,本尼迪克特在叙述和分析日本人时候的惊讶语气。在美国人看来,日本人的很多行为,都是不合逻辑、不合常理的。而书中的惊讶语气,同时也让我感到惊讶。因为这些行为对于我们而言太容易理解了。

  《菊与刀》的叙述语气,与马尔克斯的叙述语气恰成对比。《菊与刀》的叙述语气是惊讶的,因此它客观上便于将习以为常的行为方式陌生化。《百年孤独》的叙述语气是平淡的、确定的,毋庸置疑的,因此它客观上将异常的事物肯定下来,这样也造成了一种陌生化的效果。

  日本人的行为逻辑(耻感文化):报恩(忠、孝)、道义(日本范畴的,比如对待岳父母、对待公公婆婆等)、人情界(是对孝界、忠界的解脱,就如中国的后花园)

  《第十章 德之两难》分析了日本的耻感文化和西方的罪感文化的差异。

  《第六章 报恩于万一》,分析了皇恩浩荡,以及日本天皇作为一种象征的重要性。

  《第八章 洗清污名》分析了日本人将自身比作“刀”,经常擦拭自己这把刀,就可以擦去“身锈”。

  《第三章 各得其所》分析了日本行为模式的内在逻辑“各得其所”。

  《菊与刀》读后感(三):浅读

  不善言辞的读者还是选择读完一本大概缕一缕主旨要义。菊花是日本皇室的家徽,刀是武士道的象征,而本书也是作者本尼迪克特二战后期受命于美国政府经营白色宣传而产生的研究日本文化模式的研究报告。 在德川幕府执政时,等级分为武士农民工匠商人 还有就是流民。1853年美国海军强行入侵而被迫签署通商条约后 还政天皇尊王攘夷的倒幕运动使得日本开始了近代化的明治维新改革 而谈到日本待人接物的日常文化时,作者更多的是以一个美国人的思维来表达她看不惯这种行为习惯,虽然她 本就是一个美国政府的委托人。日本人很讲究报恩 忠和孝是绝对的德行,而媳妇在孝道面前显然有些弱势,而婆婆和媳妇落水后救谁先就不言而喻了。中间穿插了很多亚洲儒家文化的通用性格特点,比如道义、名声名誉人情。中间有讲道日本人很喜爱泡热水澡 出浴时像煮熟了的龙虾 后全家人共聚一堂 也是别有一番情趣。不过日本人对艺妓的热钟,也是不敢苟同。

  有一则关于武士的小故事倒觉得有趣,浅野和吉良因在一次为将军送礼时结仇,出于名声的道义 浅野必须向吉良复仇,而浅野在众人面前拔刀刺中吉良的额头却触犯了对将军的忠,浅选择回家切腹自杀。而浅的家臣们由于藩地被没收而流落成浪人 为完成浅的遗愿,300多名家臣最后剩下47名浪人愿意不惜一切去杀吉,甚至不惜家人的性命,取完吉的首级,47名浪人还需要尽对天皇的忠,也最终只能选择切腹自杀。大概讲的就是一种武士道精神。

  还有日本人表达迷茫时,他们会用 像已死之人一样生活来消灭自我警觉害怕 不用再思忖什么才是恰当的也不用再报恩。或许这正是压力过后他们的本能反应吧。

  《菊与刀》读后感(四):日本青年为何容易受军国主义洗脑?—“天皇”是软肋

  日本这个民族非常两极化,一边讲究贵族式的中庸和礼教,一边毫无底线极致变态。你看鲁思·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就会发现,日本被军国主义洗脑的青年,在如何虐杀同类时,精神都处于极度疯狂的状态,很多二战后在军事法庭受审判的甲级战犯,在回忆侵华史时都无法理解自己当时为什么会有如此残暴的行为。

  这种矛盾最明显的体现在对天皇的态度上,尽管这是个傀儡政权,但无论是掌权者还是平民,自上而下都对天皇保持着“忠诚”,天皇对于日本国民来说,神圣不可侵犯,是个死也不容许别人侮辱的词,所以军国主义只要打上“一切都是为了效忠天皇”这样冠冕堂皇的理由,就很容易给日本青年洗脑。

  二战时西方俘虏和日军俘虏的表现也截然不同。在西方国家,军方思想里很看重保存实力,所以他们对于被俘的情况所灌输的理念是,当寡不敌众实力上无法实现突围时,应该选择投降以保存实力,因为国际法有一条是不杀战俘的,而且按照国际惯例,战俘的信息要被俘获国发送回他的国家,目的是向他的家人“报平安”。所以,在战俘监狱里,西方战俘往往该吃吃该喝喝,生活照常过。

  但日军战俘就以投降为耻,他们宁愿剖腹自尽以向天皇谢罪,也不愿投降,这种极端的思想驱使下,也出现了更多死士。当败局已定,他们会选择同归于尽以身殉国,而坚决不敢投降。因为一旦成为战俘,他们的名字就会被立刻传回本国,他的家人会遭受举国的谴责与侮辱,过得生不如死。所以,不管是本人,还是家人,都不支持军人投降,一方面是迫于道义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自保。

  在西方战俘营,西方军人不能理解日军战俘为何经常集体自杀;同样,在日军战俘营,他们看不惯西方战俘投降后还能过得如此坦然,在他们眼中这样的行为是要以死谢罪的,所以,很多战俘被虐也经常发生在日本战俘营中。

  《菊与刀》读后感(五):阅毕有感

  终于啃完了,比预计读完的时间多了一倍多。为什么说是啃完,因为这不是小说,而是一本对日本文化分析的文献。

  疫情期间看了很多日剧,突然地对日本文化产生浓厚兴趣,正好家里有这本未拆封的《菊与刀》,便顺势作了枕边书。

  开头序言比较长,都是些读后感,强调读者务必不要过度解读和比对。其中最后一段话看的我热血沸腾。“毋庸讳言,一个民族只有保持清醒的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能力,才能永葆青春;反之,它将失去滋润生命的源头活水,浑浑噩噩地迷失在社会历史的变迁与诸文明的竞争当中。中华文明进入近代后,命运多舛、数度劫灰,最终能否生生不息,端赖自己是否有清醒的自我认识。对此,中国读者诚不可不察也。”

  这本书是以一种渐缩式的手法把日本人的几种行为标准做了详细地分析,从泛到细,概念的阐述有些难理解,但后续的实例说明就好懂的多。整本书有些追根溯源的意思,到最后,才高度概括了菊与刀两者的意思。本着序言的嘱咐和因时代不同所产生的差异,我基本是像看说明书一般的去读。

  日本曾把中国的文明完全照搬回了日本,但这个极端脆弱敏感的民族根据自身思维方式改造成了适合自己的文明。书毕竟是二战结束时期写的,对照现在我们了解到的日本是有很大不同,但一翻开,却任很清晰这是一本写日本的书。日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远比我们做的好,并以此进行文化输出,对比之下,我们应该去寻找原因。

  我国的发展速度是令世界震惊的,但在这快脚步下,我们是不是忽略了什么。是忘了原本的东西,还是全盘接受了太多别的东西。这里我也很迷茫。

  最后我想说,作为一个外国人(作者是美国人,书讲的是日本人)我们真的不要带太多批判的眼光去读这本书;不是社会学家,也不必对其中的内容过于较真。即使读着读着会觉得有点辩解的意味,也请暂时收起不悦,就像看一本说明书便好。

本文标题: 菊与刀的读后感大全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606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蛊真人》读后感100字神女读后感10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