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菰蒲深处》是一本由汪曾祺著作,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2019-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菰蒲深处》精选点评:●汪老认为小说创作是生活的记忆与作家的沉淀的结合,要真诚,打破与散文,诗,小说的界限。书里作品诚如此,透
《菰蒲深处》是一本由汪曾祺著作,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2019-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菰蒲深处》精选点评:
●汪老认为小说创作是生活的记忆与作家的沉淀的结合,要真诚,打破与散文,诗,小说的界限。书里作品诚如此,透露着真诚,希望;有些忆旧散文的倾向。
●手法是白描,人物却如水彩,见出异色,其构画的世相深沉老到,仿若汉画。乱世也好,太平也好,都写作成了一个清清白白的人世间。一切烟消云散,一支笔招魂成书。赤子之文,不无痛切。
●先生的小说可以一读再读
●本集是汪老献给家乡高邮的一本集子,尽管汪老并不承认自己写的是所谓“乡土小说”,但还是被贴上了这一标签。本集应该是代表着汪老小说最高成就和技艺的一本,“干净自然,较少造作”,更是名篇迭出的一集。
●和《水蛇腰》几乎是重复的。
●整个画面串连起来就是一副生动活泼的民俗画,结尾皆给人留以遐想,余味悠长且野趣肆意。
●读过这本,算是把汪曾祺的小说读全了。这部都是写他的故乡高邮,还是《受戒》最经典,虽然读过多次,还是忍不住再读一遍,细细品味这个非常美好的故事。
●现代作家里,少有的喜欢重读的小说家。
●风尘之中,必有性情中人...
●好书好版本,读来更添兴味。汪曾祺的小说,有些不像是小说,笔法很散文化,可是一字一句都美,看似散淡实则字字珠玑,如读传奇小说,满是乡土市井气息,且余味悠长。比如这本《菰蒲深处》是他转为家乡写的,故事多取材自记忆,笔下写的多有根据,他用大量的笔墨写家乡的一山一水、一乡一村、一庙一庵、一街一道、一商一铺、一家一户……他写家乡的特产风物,写三教九流一人一事,像是给家乡编了一部辞典、一本县志、一份说明书。这些在他心中留存的记忆抹不去,也为消逝的文明留下了回响。
《菰蒲深处》读后感(一):写得好
图书馆借的。想写,已还。
江南水乡,人的面目俊朗清秀,不是那种黄土高坡上的灰头土脸。那么滋润,每个人。可还是一个个都死了,这个城市,这个世界,曾经那么活过那么多人,后来,一个个都死了。人活一世,草木一秋。
作者热乎乎地看着,看着看着,因为同情,因为惋惜,常常冷冷地在末尾写道:“一个一个都死了。”做小买卖的,和女佣好过一场的程锦,嫁过来做少奶奶的,下乡视察田产找处女的关老爷,小绣娘,小和尚,小军阀……一个一个都死了。
挣来的,抢来的,继承来的,起早摸黑辛苦干出来的……都散尽了。
人活一世啊。
《菰蒲深处》读后感(二):能触动人心的艺术永远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这本多为故地故人旧事,虽是小说,但人物刻画都很真实,就如汪老自己说的他的取材来源于真实,能触动人心的艺术总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只有经历过相处过才能写的令人心神颤动。
汪老笔下的爱情很纯很简单,明子与英子,十一子与巧云看得都很触动,但汪老写爱情或者说写感情写的又不是那么直白,有点含蓄却又直击内心的让人觉得他们的感情真深真好。
另一方面很多故事的结尾都是戛然而止恰到好处,不多一字一句,结尾在那个点上留有遐想的空白,但感情又刚好表达的淋漓尽致,不得不说真的挺让人佩服的。
如此老一辈的书读起来真的是让人神清气爽,想法连连,深思不已。
《菰蒲深处》读后感(三):故乡
汪曾祺先生的故乡是高邮,他写过很多与故乡相关的散文,像写故乡的食物,犹如张瀚的莼鲈之思,非常感人,而《孤蒲深处》这部小说集,也是描写故乡的人物,读起来也能感受到汪先生的思乡之情。
汪先生的小说都是短篇,读起来有时候会觉得意犹未尽,甚至有些突兀的结束了,比较感人的有几篇,不过因为我是断断续续读的,已经忘了具体的篇名,似乎有个《岁寒三友》很是令人难忘。
大概因为中国的传统是农业社会,多数中国人的乡土观念特别严重,安土重迁,最终希望叶落归根,尤其是远方的游子,离故乡越远就越发思念故乡。故乡的好记得越发的清楚,故乡不好的地方就被自动过滤掉了。哪怕只是出去旅游几天,到后来也总是怀念故乡的食物。
《菰蒲深处》读后感(四):初识汪老头——《菰蒲深处》读后
汪曾祺先生写故乡高邮“本乡本土”的小说集。第一篇《小学校的钟声》,少作。以《受戒》(1980,此次未看)、《大淖记事》(1981)为最佳。次则《岁寒三友》(1980)、《八千岁》(不详,后一篇注明1983)、《异秉》(1980重写)。由此可见,80年代开头的二三年,可谓作为小说家的汪曾祺的“黄金时代”(在没读《晚饭花集》以前这么说,够冒失的呵呵)。 汪先生曾说,因为他的小说大多取材于乡邻亲友的真事(比如“王二”的后人就承认《异秉》中百分之八十是真的),故多写人的善和美的一面。话固然这么说,但我觉得也与汪先生一贯的文学观(可以上溯但他的老师沈先生)、亦与时代有关系。可以想象得到,80年代初的读者读到像《受戒》、《大淖记事》这样讴歌人性的善和美、为人的天性的解放张本的作品,枯涸而彷徨的内心将得到怎样的滋养和抚慰呐。
前举几篇,尤其是《受戒》,真是美。美。不住地惊叹:呀,小说还能这么写! 沈先生有一句话,大略说:文学是情绪的体操。窃以为是深得文学之三昧的经验之谈。这话用在汪先生那儿,似亦无不可。
《菰蒲深处》读后感(五):读汪琐记
一
大概十年前了吧,刚到单位上班,人在异地,手上的业务又不很熟,我大约很是有些苦闷。
每天五六点钟下班,到食堂吃了晚饭,我就把自己关在单身宿舍里。出单位门一百多米是个十字路口,靠东路边上有对老夫妻摆的摊子,卖些水果、瓜子、粗制的点心,都装在长筒的厚塑料袋里,搁板车上。我常去称上一斤葵花籽,用一次性黑胶袋子装着,拎回宿舍。
到宿舍里,用烧杯烧点儿开水,泡杯清茶,扭亮台灯,打开正看着的书,一边看一边吃瓜子。口干了,就端起杯子喝里面温热的茶。
夜渐深了,单位里一片寂静。我宿舍房间正对着几栋单元楼,一片片窗户里都透出昏黄的光。偶尔听到一两声婴儿的啼哭声……天地间好像只有我一个人,感觉有点儿寂寞,又觉得这样的夜晚倒也不坏。
瓜子壳撒了一地,杯子里的茶也喝白了,我就洗洗爬到床上,沉沉睡去。
二
星期六星期天要是天气不错,我会坐一块的公交车,三四站路,到市中心逛逛。公交站旁边有个不小的新华书店,是我常流连的去处。
一次在书店墙角书架的第二层,看到两本装帧完全一样的书。我有些好奇,抽出仔细一看,是《汪曾祺小说经典》《林斤澜小说经典》,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两个人的书为什么用相同的装帧,又同时出?这其中自然有些缘故,我后来读了更多汪曾祺的文章就明白了。
说不上为什么,我只拿了《汪曾祺小说经典》,到收银台付了钱,坐车回单位。晚上在宿舍拆了塑封,打开书细读——这一下子就沉浸到汪曾祺笔下民国小城的生活里……这是我买的第一本汪老的书,也是我成为汪曾祺铁杆粉丝的发端。——几年之后想把这两本书凑成全璧,但那时已买不到了,便在淘宝上又买到了这本曾经错过的《林斤澜小说经典》,此为后话。
这本《汪曾祺小说经典》并不厚,我翻来覆去不知道读了多少回。里面的故事早已明白(其实汪老的小说也没多少故事),人物早已熟悉,可就是忍不住一遍一遍地读,不觉得腻;反倒感觉读一次就是对内心的一次按摩,有着最好的疗愈效果。
我在日记中写道:“读汪老的书总是这样,随便从哪一页哪一句读起,就读进去了。不知不觉已经读了好几十页,好几个故事,惊觉时间过得真快。有事情忙,也放得下。再次展卷如逢故人,一种熟悉而温暖的感觉泛上来……他有一支的妙笔。寻寻常常的事,平平凡凡的人,简简单单的食物,经他一描述,一点染,就那么活灵活现有滋有味……读后很平静,很充盈,看人看物都带上了几分温度,觉得这生活这人生毕竟还是有美好……”
在单身宿舍里的一个个枯寂的晚上,汪曾祺的书常常是我最好的伴儿,就像一位饱经世事的老头儿,跟你聊天,给你娓娓道来当年的那些故人往事……
三
读到书里的一个短篇,眼前浮现出些童年旧影。
那时上小学,寒假里,早上醒了躺在床上,只要一听到爸妈出去上班时关门的声音,我就赶快穿着拖鞋跑到他们卧室,钻进被窝里,里面还是暖和的。爸爸卧室里有个大书柜,里面满满当当都是书,我就从里面抽出一本躺被窝儿里看,此种快乐真是无法与外人道。
那时最喜欢看的是《连环画报》,里面有个故事印象深刻,二十多年都不能忘记。民国小城产科医生陈小手竟是个男的,他手小又特别细嫩,接生的功夫一流。他有匹挂着銮铃的白马,接生时骑,人称“白马陈小手”,救了很多人命。
有一年,城里来了联军,有个团长的太太要生产,可身上的脂油太厚,生不下来,请陈小手。陈小手跟这个胖太太较了半天劲,小孩终于生下来,母子平安。事情完了,陈小手拿了酬劳骑上白马没走出多远,就被这个团长从背后一枪打了下来……
印象中,这个故事画得粗陋,但看了《连环画报》上那么多故事,就这个始终不忘,不知道为什么,尤其是团长那看似出人意料的一枪。原来,这竟然是汪老的同名短篇小说《陈小手》改编的。
汪老说过,他追求的是和谐,不是深刻,但他的小说散文里从来不乏深刻处。
团长的那一枪写出了人性中最幽微黑暗的地方,下笔看似轻,分量其实很重。更值得玩味的是,汪曾祺后来回忆说,在他家乡陈小手实有其人,他也确实救过团长的太太,但那团长并没有给陈小手一枪。从这里可以看出,汪曾祺作为一个艺术家的自觉。
四
读汪曾祺的书,如果你没感觉也就罢了,要是喜欢,很容易就成他铁粉。汪老的头号粉丝苏北写过一本有关他的书,书名叫《一汪情深》,真起得好!
我变得有些疯魔地搜求市面上汪老的书。这十年来,汪老的小说散文,各种集子一直在出,既多且滥。各选本之间重复的篇目着实不少。我是贪多务得,只要装帧、版式、篇目编排稍有可取之处,就买来读。可惜好版本不多。
浙江文艺的两本《汪曾祺散文》《汪曾祺小说》算是最精简的选本。山东画报的一套六本《五味》《文与画》《人间草木》《说戏》《谈师友》《你好,汪曾祺》,是我当时最爱翻的本子。
买的版本既多,有些腻烦,想一劳永逸,那就买套全集吧。上亚马逊一搜,有一套北师大版全集,惜乎缺第一册,小说卷一(小说有两卷)。北师大这套全集多被人垢病,后来我知道,这套书几乎是在汪老葬礼上汪家子女和出版社敲定的。汪老生前有一想法,想出一本书画集。汪家人就用全集的十万左右版税替汪老了此夙愿。这套书的编校出版略显仓猝,但装帧朴实,还有九十年代的遗韵,我还能在一零年左右买到,已是运气。
书到手,摩挲把玩之余,恨恨不已,全集不全,真真是天底最让人无可奈何的事之一。怅惘良久,痴气发作,我竟然在亚马逊上又购了一套,自然还是缺第一册。这件事儿让我郁闷了大概有一年多……过了很久想到去孔夫子,淘宝上看看,全璧自然是有的,但那时索价已经很惊人,八册平装书得一千多两千块。更奇的是,有几套全集竟也是缺第一册,就卖不起价了。我真是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小说卷一这么缺?难道谁买书只买这一本么?……
这两年,汪老的书还是出得挺多,可见其文如深巷好酒,历久弥香。河南文艺的那套集子是极好的,可最好玩的是人民文学的全集。人文社一一年就开始张罗说一二年出,年年复年年,只听楼梯响。新近的确凿消息说是明年,汪老逝世二十周年时出,倒也好,好饭不怕晚,只是但愿他们能把这套全集做成精品,因为汪老配得上,汪迷们也配得上。
读了这么多年汪曾祺,倒是有些觉悟。汪老有篇散文,叫《随遇而安》,那套北师大全集,也不想补齐了,月亮都会有阴晴圆缺,一套全集又如何?人文版全集明年出来我会不会买呢?也许会,也许不会……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