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南联大读后感精选

发布时间: 2020-05-02 18:06:3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9

《在西南联大》是一本由汪曾祺著作,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3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在西南联大》精选点评:●真的很喜欢汪先生的文字很舒服很自然●时代造就了一群人同时也成就了一个年代。●看过!超有趣!

在西南联大读后感精选

  《在西南联大》是一本由汪曾祺著作,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3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在西南联大》精选点评:

  ●真的很喜欢汪先生的文字 很舒服很自然

  ●时代造就了一群人同时也成就了一个年代。

  ●看过!超有趣!不过不是自选集,老汪沈从文丰子恺一类的作品在当代被各种编辑不停的选编选编,市场有点太饱和惹

  ●汪老的书散发着平和温柔的气息。纵然在西南联大那艰苦的环境中,凭借他的好心态,连跑警报都写出了一些趣味来。

  ●热泪盈眶。

  ●文章是好文章,但是和西南联大有什么关系。明显就是拿老先生的文章随便攒一攒圈钱

  ●今年开年第一本书。汪老先生的散文集没有多华丽的辞藻,但是却娓娓道来,令人耳目一新。 其中不乏一些能作为当代文学评论的参考。 西南联大的那段日子里,他描写人物不算细致,却极有重点。让人想要更深入了解。

  ●文字当然是很好的。(不到一半内容和西南联大有关,标题党,还什么“小全集”我呸!)

  ●本学期读的第一本书。起先是在微博上看到有人推荐便去图书馆借来了这本书。书中不仅有在西南联大时的故事,还有汪老的人生回忆录。合集散文看多了,发现这类书中重复的部分太多了。编辑为了出版并没有做到精益求精。

  ●汪老笔下的联大学子,率性自然;笔下的西南联大,刚毅坚卓。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在西南联大》读后感(一):西南联大

  很有意义的一部作品。西南联大于1937年由北大、清华、南开合并组建而成。值得注意的是,当时正处在中华民国时期。战争让西南联大的学生断了生活来源,教育部特批“贷金”以为学生贴布生活之用。而这些处在民国时期的作为,在当今的文坛与教材中已经极少能够在被提及。何时能够做到正视历史,也许是很多人更应当掌握的基础学习技能。就像如今的“清华”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词,但是究其清华的历史背景,可能更多的人就未曾知晓了。

  书中部分章节的内容在其所著的其他作品中都有出现,区别在于这部作品更加详细的将部分记事给补充详尽。对于作者汪曾祺的作品,个人浅见还是很有阅读性的。作者用诙谐调侃的手法将不同阶级的人的道德观呈现给读者。不像一些作家只会一味的歌颂与篡改,文章内容写的相对还是很客观的。当然,未写明的内容也确实能够理解其困难程度。毕竟能写到这个份上还能够出版,也实属不易了。就像书中所言,为什么西南联大时期的人才比北大、清华、南开三十年出的还多,作家回答的是“自由”。

  《在西南联大》读后感(二):我寻找什么?寻找潇洒。

  《在西南联大》完全是被书名哄骗着来看的。西南联大的那几年一直是我最喜欢的中国近代史的一个细节片段。每每看到相关题材的内容就觉得无比感动,那种自由包容的氛围真的令人向往,就觉得自己还应该有这种力量带着民族精神去终生学习。

  扯远了。有关西南联大完整史料作品推荐一本张曼菱女士的《西南联大行思录》,很全。

  第一部分都是汪曾祺的自报家门,因为不是喜欢的题材所以看得我觉得有点浪费时间。一直到了汪曾祺19岁上昆明考大学了才开始越发有趣了。

  比起西南联大的史料作品。汪曾祺的记叙更真实贴近生活,甚至有些吊儿郎当,若是不明时代背景的人恐怕还以为这是汪曾祺美好的象牙塔日记呢。

  很久没有看到这样自然得让人看到发笑的作品了。前部分有一段讲汪曾祺在昆明牙疼的故事,还不容易攒够了钱去看牙医哪料遇上牙医休诊。结果“我当时这个高兴呀!王子猷雪夜访戴,乘兴而去,兴尽而归,何必见戴!我拿了这笔钱,到了小西门马家牛肉馆,要了一盘冷拼,四两酒,美美地吃了一顿。”

  这一段真的让我一下子喜欢上了汪曾祺。他寻找什么?寻找潇洒!

  不知该不该说汪曾祺是个天生的乐天派。但他那种发自内心的平静和洒脱是我向往的。连被打成右派的经历都被标榜成为“真是三生有幸。要不然这一生就更加平淡了。”

  这样“随遇而安”的态度决定了汪曾祺的独特也注定了他不会成为历史上重要的人物。毕竟“随遇而安不是一种好的心态,这对民族的亲和力和凝聚力是会产生消极作用的”。

  放在任何一个动荡的年代里,这样“淡化”的作品都容易受到批判,诸如“民族存亡之际何能享受这样的闲乐?”可是一味煽动民族情绪就真的是每个文人都想做的并该做的吗?

  “在污浊而混乱的时代,自诩清高鄙视庸俗,并保持绿意葱花的幽默感,用来对付恶浊和穷困,并不颓丧灰心”同样也是一种选择。

  苦中作乐,平静中充满力量,保持客观冷静,同样是面对污浊混乱时代的有力武器。

  《在西南联大》读后感(三):啰嗦一下

  自从看了《无问西东》,对西南联大相关的人和事都非常感兴趣。总觉得那个时候的西南联大的师生都有种说不出来魅力。现在许多著名的文学家,科学家等,都多少和这个学校有关。在那个时候,有学生努力学习,有学生精忠报国,有循循善诱的老师,那是在抗战时期啊。仔细想了想,这就是他们那个时代的青春吧,青春时代,总是引起向往和追忆。

  我现在发现自己挺喜欢那种源于生活源于人物本身的故事的,而不是那几大段几大段描写环境,描写意向,在我看来都枯燥无味,可能我没那境界吧。

  之前看过汪曾祺的《人间草木》,觉得他笔下的草木真的很有趣,文笔也很幽默。这次看这本书,确实是同一个人写的。。。。

  之前不论是在前任公司还是在现任公司,经常出差去高邮,因为那有扬州最多的制衣工厂。前公司更是有三个五百人以上的工厂在那,导致我对高邮竟然还挺熟悉。请客人吃饭,首先就要挑选高邮湖的湖鲜,鱼啊虾啊,那里资源真的很丰富,纯天然,味道鲜美。前经理还经常带着我们借出差之便,去买当地种植的水果。我还很喜欢吃那里的豆干。高邮是个好地方。。。。不能再想太多了,再想就要想到工作上了,想到那些所谓客人的嘴脸,还要处处迎合他们的自己,就会想生气了。

  高邮真的处处有水,尤其沿着运河那一段路,真的很美,坐在车里穿过那一棵棵林荫,有种处在江南油墨画里的感觉。高邮湖也很大很美,主要是那里养着湖鲜,更美了!不过呢,扬州的30公里古运河风光带才是最美,无论白天还是晚上,都有数不尽的美。希望疫情早点过去,大家烟花三月下扬州。

  一时没注意,看了三分之一了,汪曾祺还没写到西南联大有关的故事,差点忘了这本书叫《在西南联大》。全书大概只有一半写了在西南联大的事情吧。有点跑题的。跑题是个严肃的问题哦,今天看的《欢乐喜剧人6》,有一个人跑题,一直被敌队说呢。烧饼还较真的,没想到。

  不过这书还有点用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考题里的选择题出现的一些人物,到这里都是有故事的。

  不过好些人才晚年的光景挺叫人唏嘘的,文化大革命真的害了太多人。

  《在西南联大》读后感(四):天真烂漫的躲在故事背后

  之前看过汪曾祺的书,和做菜、吃饭、过日子有关,写的清爽活泛。出版社的朋友寄给我两本书,其中一本是《在西南联大》。在网文这种速食高快感的文字中浸淫太久,对正经的文字已经很难读下去——我想汪曾祺的文字简朴,从他的书入手回归,可能是一个好主意。

  但并不是,汪曾祺的文字像风景速写,寥寥几笔,漫意随性的勾出一个轮廓,形态、结构、动态交代清晰了,他就跑了,偶尔发现一个地方有兴致,稍微着笔点睛,只一两句话,整个形象就跃于纸上。

  没有华丽辞藻,没有显而易见的刻骨铭心,甚至也没有鸡汤金句——速食文化里常见的节奏感和饱满情绪在他的故事里一概皆无——我情绪都准备好了,可他一点都不挑,他笔下的故事、人物,刚刚有点情绪了,放一个句号在那里,下一句已经去写了别人。

  他藏在这些文字背后像一个嘻嘻哈哈的孩童,浑然不在意,只是将一个个的人,一件件的事,忙不迭的,献宝也似的推到你面前来,让他们在抗日背景下的西南联大这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散装学府里做着自己的事,你还想多看?那你自己沿着每个人物往别的书里找去吧,他报了个幕而已。

  初开始很难看下去。他童年时的一座城、一方小学、一段堤坝、一个园子、一座墙背后的尼姑庙、甚至一棵树,东写写西写写,行文里也没见到什么意趣,只见到一些简单清洁的絮絮叨叨,闲着打发下片断时光可以,但是要深卷进去,忘记现实这是不可能的,当时边看边疑惑,这样的文字到底好在哪里?

  后来我知道好在哪里,好就好在这一份平常。同时期又看了《瓦尔登湖》,实在也不那么看的下去,也是因为琐碎平常,仿佛你不是在看书,而是你无论在做什么,总有人在你耳边絮絮叨叨的讲着他的日常。

  这一刻我明白了,或许我不记得某个句子的精妙,也忘记了他所描写那些人物的姓名,地点的来历,但是那些只言片语里描绘的生活场景却像丰子恺人物风景画一样被悬挂在脑海里,当我走路时、炒菜时、溜娃放空看着风卷着月月桂纷纷落下时,就会模糊的想起一些画面,正是他在书中写过的日常,正因为太日常了,就像每天面对的邻居,仿佛根本不值得好好停下来一看一记,却也时时会想起。

  或许是孩子回家、老公出游,家里终于只剩我一个人守着新一轮台风季。

  橙色预警级别之下的台风,在广州的夏天着实是可爱的,风和雨都相当通透,并不会像寻常的雨季那样让人浑身黏湿难受,一夜风雨之后,沿着一楼花架爬上来的藤蔓青翠如玉,满眼的绿,肆意的绿。

  就这一片清晨里的绿,继续往后半段读去。

  那份平淡甚至潦草中的意趣在后半段对西南联大里一些著名教授的着墨里密密匝匝的跳了出来。他依然不咸不淡的写着那些教授们,沈从文、金岳霖、闻一多、唐兰、吴宓……甚少着墨外貌,也不写什么风骨,就连评价也是当时当地真实的想法,比如吐槽沈老师上课至随意,又比如说金岳霖上课的提问“奇奇怪怪的”。当年的往事、故人,在多年后的回忆里,评价也不会因为自己的阅历丰富再多一分世故与成熟,奇怪就是奇怪,不懂就是不懂,不着一字说自己喜欢,可又是真的喜欢。说也奇怪,印刷的方块字,不会动,也并没有什么表情,可是求学期间那种情漫与灼灼眼热,却仿佛生了脸,天真烂漫的笑着从书里出来了,又跑到下一页。

  西南联大里的人和事在他笔下仿佛一幅漫不经心的牌,12345是“跑警报”,是“泡茶馆”,是不好吃的魔芋,是百思不得其解怎么蒸熟的饵块,是教授不让进一步的花圃,是用来做书桌的肥皂箱,是被学生们擅自围成U字型的床……678910是金先生聊到半路上说的“对不起,这里有一只小动物”,从后颈里抓出来一只虱子;是趁大家都去躲警报的时候用锅炉燃剩的火来煨“冰糖莲子”的广东同学;是徒步穿越了大半个中国来昆明考试,读书毕业后的不知何往何踪;是在求学生涯片断记忆里的活着,又在教授、同学或其他传闻里的死去——这个诞生在历史特定时期里,最为著名的散装大学在他眼里,只有“自由”二字贯彻上下内外,除此之外,所有的年轻人应该是什么样,他们也就是什么样——摘花打枣逃学吹牛代笔抄作业……至于刻苦求学,认真治学,那反而是最不费心着墨的,抢图书馆就一句话,悬梁刺股也就一句话——我倒是理解了,这本是学生的本份,有什么好写的?而“自由”最为难得,无论怎样的自由,都值得被写成文字,记下来。

本文标题: 在西南联大读后感精选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547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Python算法教程》读后感锦集灯火阑珊读后感1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