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2》读后感锦集

发布时间: 2020-05-02 10:53:4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34

《哇,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2》是一本由林欣浩著作,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页数:1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哇,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2》精选点评:●+《哇,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3》★★★★+《哇,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4》★★

《哇,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2》读后感锦集

  《哇,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2》是一本由林欣浩著作,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页数:1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哇,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2》精选点评:

  ●+《哇,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3》★★★★ +《哇,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4》★★★

  ●读了这本书,了解到很多历史时间的内在联系,也更加理解了什么叫做历史的必然性。历史不是英雄所创造所左右的,大多数人在历史面前只能被浪潮裹挟着走,而英雄只是其中能站在浪尖上不必那么狼狈的人,但终究无法改变浪潮的方向。20190206-5

  ●还不错,整个中华文明历史给我串讲了一遍,还是有收获的

  ●讲述从隋朝到清朝时候的中国历史,和此书的上册一样,很有启发作用。

  ●简单易懂,通俗有趣,真的很适合中学生们读一读。既可以增长见闻,还有利于学习成绩提高,一举两得。

  ●我喜欢作者的语言,适合初学者

  ●学生读物。

  ●印象深刻的两个点:1 对隋炀帝的正名,他并不是荒淫无能,反而做了富有远见的大事,儒生看人只从道德层面;2 嫡长子继承制这样的制度,看起来很蠢,可是它实用!很多好的制度听起来好,但不具备可操作性,雍正发明的传位保密制度真的很聪明呢! 这套书虽然名字傻,但内容不傻,也并不是少儿读物,值得一读。

  ●希望快点出接下来的哦~

  ●儒表法里,中心思想

  《哇,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2》读后感(一):读后感:哇,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

  收获:(1)古代史大致串了一遍;

  (2)对政权的更迭,本书强调的是国力盛衰的变化;很认同

  (3)有一些新观点和新认识,比如:“以后人积累了几千年的经验去批评古人未免不够公平”、社会制度一直在不断发展,社会也是在发展;

  对历史形成自己的认识和思考有些帮助;

  不足:(1)书中的很多观点自己是了解和认同的,没有作者写的《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帮助大。这本书更适合接受学校的历史教育的学生来读,毕竟是儿童出版社出版。

  《哇,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2》读后感(二):隋朝到清朝

  第二部,感觉没有第一部读的畅快淋漓。读书时,正好看到苏轼的这句话: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真好!现在有一个感觉就是先刷一些快餐式的读物和自己已有的知识的连接。好像能够把知识融合起来了。慢慢的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有用知识摘录:

  关中平原是一个盆地性的平原,农业发达,因为能供养的不少人口,经济实力雄厚。农业文明的优势。这里又靠近游牧地区,百姓兼有游牧民族的彪悍之气,作战勇猛,这是游牧文明的优势。而且关中四面又天然的地形屏障,易守难攻,适合割据自守。

  北方政权的问题是汉化政策的不彻底。

  南方政权的问题是落后的门阀政治。

  程序正义一般要大于结果正义。结果正义是一个非常主观的事情。每个人的立场不同。他眼中的正义就不同。假如我们认为自己所相信的结果正义比其他人的结果正义更正确,那么贯彻这种正义的方法只能是暴力。这样就会是一个充满私行的社会。谁有枪谁的实力强,谁就能贯彻自己所相信的正义。结果正义听上去很美好,但是不具有可操作性。唯一能控制能操作的只有程序正义,贯彻程序正义,要人们事先制定一套尽量完善的规则,用这个规则去维护社会秩序。这规则当然有漏洞,但也总比没有规则,人人乱来的好。

  纸张和印刷术的发明使得读书成本下降。(培养知识分子的成本下降,决定了全国知识分子的数量,决定古代政府的结构)老百姓读书成为可能,废除门阀政治成为可能。东晋末年,出身寒门的知识分子才能逐渐登上政治舞台,削弱门阀贵族的势力。

  唐之前,被称为贵族社会。统制社会的大都是世袭贵族,最起码也是大富大贵之家。

  科举之后,寒门出身的知识分子自动的形成一个个销集团。党,私人组成的利益集团。朋党最大的问题,官员把小集体的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至上。

  元朝和蒙古帝国两个概念。蒙古帝国包括中国以及四大汗国,横跨欧亚的庞大帝国。元朝,是忽必烈所统治的中国全境。以及外蒙古俄国东部的这一地区。

  汉朝用的谥号,唐宋多事庙号,明清多是年号。 谥号,死后给皇帝的称呼,但是由于武则天后习惯给谥号加字太长了,到唐多用庙号。太庙中的牌位。年号,在位时的年号。

  大部分的草莽英雄只懂得如何带领自己的穷兄弟杀出一条生路。但不懂得如何统治一个以农民为基础,由地主豪强构成的中层,由儒家知识分子构成的上层的复杂社会。

  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羞辱新人,摧毁独立人格和自尊,再让他经历和队友同吃同住同患难的集体生活,让他完全依赖于集体人格,变成一个集体观念极强完全服从于集体的人。

  满表汉里 降袭 秘密奏折制度 秘密立储制度 文字狱 1984 真理部 谁控制的历史,谁控制了未来。

  《哇,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2》读后感(三):来啊,吃一串历史糖葫芦

  我是理工科出身,高中历史靠死记硬背pass的,此后多年再没有正儿八经的读过史书,对古代的记忆大多来自于影视,而且多是网红穿越剧非正剧,男女主记得牢牢,大背景却知晓寥寥。

  闲来无聊拿起弟弟七年级下册的历史课本翻阅,这么多年过去,版本换了几版,还是一样的配方,一样的味道,来回翻翻很快可以熟悉起来。但从记忆角度看,课本上罗列的知识点琐碎零散,熟悉快忘得也快。这本书很像一本辅助教材的工具书,把重要历史事件串联起来,教你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非常帮助记忆,而且因为是青少年读物的缘故,内容删繁就简,语言通俗易懂,阅读感十分轻松。一句话,非常适合没有多少基础的人快速搭建框架。我所记得的有:

  1.封建社会难以解决的问题:人口增多、土地兼并、官员腐化。

  2.封建统治的潜规则:儒表法里、嫡长子继承制(基于程序正义的可操作性,坏制度总好过无制度)。

  3.各朝代的改良(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隋朝:以魏晋南北朝门阀贵族之争为鉴,为削弱关陇贵族。开通南北大运河、创科举制、整顿户籍。

  唐朝:继续削弱关陇贵族,大兴科举制。新问题有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即军权过于集中。

  宋朝:以军权过于集中为鉴,强干弱枝、三权制衡(财政权、军权自宰相分离)、重文轻武,弊端效率低。新问题有冗兵官费、党争。

  元朝:汉化不彻底。

  明朝:以宋朝皇权小为鉴加大皇权,废除宰相设内阁、设锦衣卫东厂西厂,弊端皇帝怠政导致皇权被他人利用。问题党争、禁商业。

  清:加大皇权,设军机处,问题文字狱、禁商业。

  4.皇帝换位事件

  唐:李渊至李世民,玄武门之变。

  宋:赵匡胤上位,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明:朱棣上位,靖康之役。

  规律:永远是上层掌权。

  北周至隋:宇文赟外戚杨坚,关陇贵族。

  隋至唐:杨广表哥李渊,关陇贵族。

  唐至五代十国、宋:禁军将领。

  元至明:唯一例外的草根,原因是外蒙清除了门阀贵族。

  明至清:不仅是朝代替换而是民族问题。

  5.隋朝前,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隋朝后,聚多离少(归功于南北大运河)。以下为约数:

  西周合,300年;东周分,500年;

  汉朝合,400年;魏晋南北朝分,300年;

  隋朝,30年;唐朝,300年;五代十国分,50年;

  北南宋,各150年;元朝,100年;明朝,300年;清朝,250年。

  6.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理性与感性难以兼顾

  艺术成就高但理政捉急的皇帝们:南北朝陈叔宝《玉树后庭花》;五代李后主李煜《虞美人》;唐朝李隆基《霓裳舞》;宋徽宗“瘦金体”。

  以上是记忆的内容,码字时候,有种把故事当成糖葫芦一颗一颗吃下去的感觉,甜食真是让人愉悦。读少年读物好处就是不用逼自己深刻,前段时间似乎陷入过度解释的怪圈,成年人就爱庸人自扰,无奈~

  《哇,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2》读后感(四):大唐以及古代皇帝的称呼

  【唐】 唐朝前期国力空前强大,对外战争屡获大胜。唐初有两大军事功绩:一是征服高句丽,二是征服突厥。当年杨广东征高句丽失败,随后亡国。后来李世民又两次东征高句丽,结果也没打下来。一直到唐高宗,利用高句丽内乱的机会,一举灭掉了高句丽。在西北地区,随着突厥的灭亡,唐朝像当年的汉朝一样,获得了西域地区的统治权。因为军事、外交上的强大,唐朝前期对各民族非常包容。在安史之乱之前,唐朝的很多高级文官、武将都出身少数民族。朝廷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妥,这些将领也为朝廷尽心效命。那时的长安城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国际性大都市。各个民族、文化、宗教在大唐的土地上和平共处,这是一个可爱的时代。 李隆基创造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顶点,也是唐朝走向衰败的转折点。李隆基年轻的时候很有才干,整顿吏治,节约政府开支,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把一路上升的基业又推进了一把,让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到中老年变得怠政,贪图享乐。他喜欢音乐,会演奏多种乐器,擅长作曲,建立了称为“梨园”的音乐机构,后来人们就把“梨园”当成曲艺界的代名词。李隆基一朝的由盛转衰和人口过多以及土地兼并有关。作者认为具体的导火索是征兵制度,更要命的是,李隆基一朝,唐朝的对外战争还很频繁。面对诸多问题李隆基采取改革措施,在全国设立了九个大军区,每个军区有一名节度使,掌握辖区内的军政大权。节度使的权力过大,出现了割据叛乱的危险。唐朝的盛世,也就亡在这上面了。 安史之乱持续七年,战争把唐朝国力消耗到极限,官兵也把百姓压榨到了极限。安史之乱过后,整个中国北方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唐王朝就此一蹶不振。从时间点上看,安史之乱正好位于整个唐朝的中点。在一般人的印象里,唐朝总和“强盛”连在一起,其实唐朝只有一半时间是强盛的。到中晚唐,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直至黄巢之乱,最后黄巢手下的降将朱温灭亡了唐朝,把中国带进了五代十国。

  【皇帝的称呼】 一个皇帝有好几个称呼。首先,他有姓名,这个名和普通人一样,都是长辈起的。皇帝的名字别人当然是不能开口叫的,对于现任皇帝要称呼“皇上”“圣上”“万岁”等表示无上尊敬的代称。 而在古代有身份的人去世以后,会由后人给他起一个“谥号”。理论上,谥号是对这个人一生行为的盖棺定论,起什么是有规定的。比如刘彻在位时开疆拓土,大破匈奴,军事成就辉煌卓越,谥号为孝武皇帝,后人可以称他“汉武帝”。唐朝之前,皇帝的谥号一般是一到两个字。但武则天之后喜欢给先辈的谥号里加字,以表崇敬赞颂之意。到了后面的朝代更愈演愈烈,不少皇帝有十几个字、二十几个字的超长谥号,比如朱棣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这别人就没办法用谥号叫他了。谥号不能用,但还有另一个称呼可以用,叫作“庙号”。 中国人特别讲究祭祖。普通人祭祖在宗祠里,皇帝祭祖在太庙里。太庙里供奉了先皇们的牌位,牌位上写的既不是姓名,也不是谥号,而是单独起的一个称号,就是“庙号”。最开始,能进太庙是一件很难得的事,并不是每个皇帝都有资格进太庙。所以汉朝的皇帝有些人是没有庙号的。但是到了唐朝,皇帝人人都可以进太庙了,都有庙号,而且庙号不长,所以在唐和宋这两个朝代,人们都用庙号来称呼皇帝。比如“太宗”是李世民的庙号,人们称他为“唐太宗”。其实庙号也不是很方便,“太宗”“仁宗”历朝历代都有,重复率很高。后来人们又想了个新叫法,用年号来称呼皇帝。 年号是古代纪年的一种方法。皇帝登基的时候为了表示新皇帝新气象,都要改年号。在明朝之前,很多皇帝都有时不时改年号的习惯,称为“改元”。明、清两朝,从朱元璋开始,皇帝基本上不改年号,每个皇帝在位时有且只有一个年号,所以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就很方便。明、清两朝,人们习惯用年号来称呼大部分皇帝,比如崇祯、康熙、乾隆。 总结,称呼汉朝的皇帝用谥号,称呼唐、宋的皇帝用庙号,称呼明、清的皇帝大多用年号。谥号一般是“某某帝”,庙号一般是“某某祖”或者“某某宗”。年号没有规律了,一看皇帝的称呼是两个怪字连一起的,多半就是年号。

  《哇,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2》读后感(五):一本靠谱又有趣的历史书

  之前在《你为什么应该读历史》一文中,笔者提到历史学习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微观,中观,宏观三个角度,不同的研究的角度,也收获也不同。今天聊下中观角度,也就是以国家为研究对象。通史类书籍,大家往往会觉得很难选,靠谱的往往会比较枯燥乏味,有趣的往往又很多野史杜撰,不靠谱。 本文就推荐一本从中观来讲述和理解历史的入门书籍,它靠谱又有趣,就是这本--《哇,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学》。 这本书的作者林欣浩,与我而言其实并不陌生,以前读过他的《哲学家都干了在什么》,是一本讲述西方哲学的优秀读物,一本读起来很幽默轻松但又有收获的书。后来看到他还有一本关于做饭的书,感觉作者应该该是一个热爱生活,有智慧的人。 这次读他的讲述历史方面的书,果然没有失望,作者用生动鲜活,接地气的语言风格,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从远古时期到清朝,几千年中国历史发展的变迁过程,里面不乏生动的历史描述,更重要的是有作者对历史的一些分析,思考和见解,给了我很多启发。 读完本书有几点个人感受较深,本文分享给大家,可以让我们在理解历史的时候,多一些层次和角度,让透过历史的纷繁表象,看到内在一些的规律。 中国的历史和世界其他地方最大的不同,在于,几千年来,中国一直维持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而西方社会在罗马帝国之后,分裂成好多小国。再也建立起大一統的帝国。 起核心的原因在于,中国人在2000年以前有了高超的统治技术。而“儒表法里”是中国王权统治的核心智慧。 赵鼎新在《国家、战争与历史发展》中提到,中国不仅是一个有着儒学传统的国家,强权与帝制思想也是根深蒂固。它们的结合形成的是一种帝国儒学: 法家政治权力与儒家意识形态的合一,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东周战争最终的结局是秦始皇一统天下和几千年的帝制。 中国从汉代起的统治者,采取了所谓“儒表法里”,“儒表”,就是“外表是儒家”道德教化化,作为文化的统治力昂;“法里”,就是“内里是法家”,治理本质的是一套规章制度来治理,核心是律法,权术,吏制。 “儒表法里”,就是道德感化和法制管理双管齐下。 从最基层的老百姓到国家中央的政治统治,都实施的这一套规则。 “儒表法里”在古代基层的表现。 中国古代的百姓,出生以后首先要受到儒家的道德教育,周围的长辈朋友都要求你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比如要遵纪守法,要听长辈和君王的话)。如果你拒不服从呢?那就有家法、宗法来收拾你,再不行了还有官府来揍你、关押你。这些人在揍你的时候,还要先讲一番儒家道德,讲一讲你到底违反了哪些道德,所以你是错的,所以要收拾你。等收拾完了,还要告诉你,收拾你是为了提高你和全社会百姓的道德修养。 “儒表法里”在国家政治中的表现。 中国古代的治国原则是“儒表法里”。对于治国来说,“儒表法里”的意思是表面有儒家道德,内里还有政策法律。 儒家道德用礼制代替法制,能降低维持社会秩序的成本。但是,当社会出现经济、政治问题的时候,儒家的道德口号就没有用了。比如说,当全国土地兼并严重时,你光主张免税、节约政府开支之类的“爱民”措施,根本不解决问题。真正有用的是经济学、政治学知识。其实古人的文章不光是道德文章,还有《过秦论》这样的政治学论文,还有《盐铁论》这样的经济学论文,需要商鞅这样的法家人才,这些学说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 所谓“儒表法里”,“儒”是在表面上的,人人都去谈的。“法”这部分是藏在里面的,很少有人直接谈论的。 一个不熟悉这一套的人乍一看汉族的统治方法,就只看到表面的“儒”,就只有仁义道德,他要是只学了这一半,那就学偏了。 历史上出现过很多学习效仿儒家政治,但因没有真正理解“儒表法里”的精髓而导致政治失败的例子很多。 我们来看下发生在汉代的王莽改制。 王莽是一个私德很好的人,对自己有苛刻的要求,同时王莽也有崇高的政治理想, 王莽熟读儒家经典,极为崇拜《周礼》。儒家认为,《周礼》的作者周公是个大圣人,《周礼》是本神圣的著作。只要能按照《周礼》里的方法治国,国家就能治理好。崇拜《周礼》、实现国家统筹的计划经济、追求绝对公平、抹杀社会贫富差距,结果触犯了很多人的利益,最终全国人都反对他。 王莽认认真真把书本上的儒家知识都学了,却没有看到现实背后的法家,结果一败涂地。 还有因淝水之战而著名的苻坚,就是一个典型,他是儒家文化的坚定拥护者,信奉“礼”“仁”之道。但是苻坚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他不知道“儒表”之外还有“法里”。对君王来说,“儒表法里”的意思是“表面大谈道德,实际要用权术”,可苻坚就是单纯的仁义。苻坚对于自己征服过的敌人统统既往不咎,甚至还委以重任。哪怕再次反叛的人,他抓住后还是重用。他过于宽厚,导致治下的各民族首领蠢蠢欲动,很多人都在谋划叛乱——反正被抓住了也不会被处死。 在外表看似强大、实则内患无穷。 苻坚不懂得“儒表法里”、不懂得“表面仁义内心厚黑”的帝王之术有关。那个让他吃了败仗的朱序原本是东晋的大将,在之前的战争中被苻坚俘虏。苻坚过于热衷儒家“仁”的品质,以为他待人宽厚就能感化降将,殊不知在“儒”的下面还藏着“法”的权术,稍不留神就给你下个绊。结果他的宽容反而变成了愚蠢和幼稚。 北魏孝文帝迁都和改革,也是游牧民族模仿汉人统治模式的一个失败案例。 孝文帝知道儒家对统治有好处,但他主要看到了儒家表面的礼仪那一套,只看到了各种复杂的规矩、特殊的仪式、繁多的名目,他以为模仿了这些表面的东西,就掌握了儒家统治的秘诀,这当然是错的。 孝文帝的几条不靠谱改革,大多和这个有关。 主要流于形式主义的策略如下: 1改汉姓, 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 2“禁胡服”, 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3“禁胡语”就是朝廷中三十岁以下的官员必须使用汉语,不许用鲜卑语。 结果孝文帝禁胡服和禁胡语的命令引起鲜卑人极大的反感。大部分鲜卑族官员都是阳奉阴违,上朝用汉语,下了朝还是继续说鲜卑话。甚至连太子都反对他,私下里偷偷换上鲜卑族的服装,还逃出洛阳返回故都,结果被孝文帝赐死。 孝文帝虽然正确地意识到学习儒家思想的必要性,但他没能分清哪些知识必学,哪些可以不学或者缓学。他的改革政策不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违背了大部分鲜卑贵族的感情诉求,只能靠武力的手段强制推行。偏偏孝文帝执政的时间又不长,在迁都五年后就死了。在他死后,北魏政局日益糟糕,境内叛乱四起,很快就被其他游牧民族取代了。 清朝是全面模仿儒家的制度比较成功的一个代表,施展在《枢纽》一书中提到,清朝是一个兼容了多个特性的多元性政权,所以具有超强的稳定性。 满清一方面学习和继承了中国儒家的思想内涵和官僚体制,同时又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色。大清的皇子们从小接受严格的儒家教育,同时要学会骑射,围猎,学习满汉蒙回藏的语言。他们的衣服是在满族服饰的基础上参考儒家衣冠制度设计出来的“旗装”,样式和汉服不同,却不妨碍他们使用儒家礼制。所以作为一个少数名族的政权,达到了中央集权的顶峰,延续三百多年。 本书中还有很多值得学习的观点,后续文章继续为大家分享,本书作为一本通俗的历史读物,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读后对与中国历史会有相当的了解,也许就打开了你对历史的兴趣之门。

本文标题: 《哇,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2》读后感锦集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1535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全世界最好的曹妍,生日快乐。”'' 再爱 也不要和这样的男人在一起 '&a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