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添加贺嘉老师私人微信号hejia02201我的团队成员里最近进了新人,要提升他的工作能力,不可避免的就要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件工作交给新人去做和交给有经验的行业老手去做,结果会有很大的差异。结果差异的背后,其实是认知水平的差异……
欢迎添加
贺嘉老师私人微信号
hejia022
01
我的团队成员里最近进了新人,要提升他的工作能力,不可避免的就要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件工作交给新人去做和交给有经验的行业老手去做,结果会有很大的差异。
结果差异的背后,其实是认知水平的差异……
举个例子:
如果让新人去找一个可以租下来的办公室,很容易出以下的问题:
对于有一定能力的老手而言,找合适的办公室相对容易。原因就在于他的脑袋里是有一个「关于怎么样去找办公室」的思考框架的。
—why:找办公室的目标是办公还是接待?
—how much:预算多少?对于位置有什么要求?
—where:办公室附近的交通是否方便?
—what:办公室的装修与公司品牌是否匹配?
—who:对方公司是业主还是二房东?二房东的话是否有业主的转租授权?
面对问题时,构建这种思考框架的能力,就体现了我们的认知水平。
如果要给框架下一个定义,按照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就是一种我们思考的图式,而且是可以重复的行为模式。
02
认知水平的另一个维度是——你掌握多少种不同的思考模型。
举个例子,在销售的过程当中,你不可避免的会被客户拒绝。
如果我们运用几种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成交过程中的客户拒绝,你会得到很有意思的结果。
先说说从故事的角度去思考:
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我曾经被一位顾客当场拒绝过,换做以前,我可能就放弃了。
但是在回去的路上,他跟我聊着聊着,就表达了强烈的学习兴趣。最后是在马路上扫付的钱。
他成为了我第一个在已经被拒绝了一次的情况下,还能成交的客户。
这段经历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客户拒绝你的背后,是你没有抓住他的需求;试着去找准他的需求,他就不一定会再次拒绝你。
从数据的角度去思考:
我曾经统计过,在我的10次成交中,有2次是没能成交的。而这两个客户,都是单次沟通超过一个小时以上的。
背后的反思是,如果和单一的客户沟通时间过长,说明你没有快速地抓住用户的需求。
一方面用户会感觉到厌倦,另外一方面的用户会觉得你的时间不值钱,都不利于成交。
如果从理性的角度去思考,我会得到一个公式:
成交=精准用户x信念x成交sop
如果从信念的角度去思考,
我会分享“成交的时候我们要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我们是帮用户解决问题的,顺带收点钱。
通过4个维度对于“成交”的思考,我可以很不要脸的说,我对成交的理解是超过90%的人的……
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也讲过多元思考的重要性,对于同样一个现象,你能不能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看到不同的要点,然后把这些要点综合起来做出一个最有利的行为决策。
一个人是否厉害,看你能否兼容互相冲突的两种思考方式。
03
如何去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思考框架呢?
—多调查研究,多收集用户的反馈。
最近我在阅读《毛泽东选集》,里面有不少篇文章都是来自于一线的走访和调研。比如说《湖南农民运动调查报告》、《必须注意经济工作》。
思考的视角不同,结论就会不同。
如果我们能多去跟用户交流,那就会知道用户对什么东西感兴趣,用户愿意为解决什么问题付多少钱。
—多去看一些好的框架,尝试去模仿。
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的认知心理学里面提出过同化和顺应两个概念。
其实,这两个概念并不是来自于心理学,而是来自于生物学。
皮亚杰借“同化”这个概念,来讲人是怎么样把我们对于环境的认知,变成我们的思维方式的一部分。
借助“顺应”这个概念来讲,当我们的认知体系无法适应剧烈变化的环境的时候,我们的认知体系需要做出改变。
你会发现,把概念从一个领域应用到另外一个领域,这就是一种很强的迁移学习的能力。
—多做多实践,从“感性认知”到建立起“概念”。
很多时候为什么我们知道很多道理,但是就是不去做,是因为我们内在缺少动机或者对于要做的这件事缺少感性的认知。
我们是需要通过实践建立起感性的认知,然后通过概念,把我们的感性认知对于事物的认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个的概念。
举例来说,我以前以为销售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现在经过大量的实践我会发现,成交,首先是了解用户的需求,其次是建立信任,第三才是成交的过程。
—多问问自己,这个事情的本质是什么?
我有一个特别好用的句式——“xx的背后是xx”。
在去填充这个句式的时候,我就会对这件事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比如说我自己写了:
“引流的背后是定位,成交的背后是信任。”
这就是我在问自己,为什么很多人学了各种各样的个人品牌或者个人创业的课,最后没有把自己的个人品牌做起来呢?
是因为他没有找到一个自我认可的定位。
在没有一个合适的定位的基础之下,他是无法引到精准的流量,包括去做后续的成交和转化的。
再比如说“流量的背后是情绪”。
很多人都会写公众号文章,但为什么大多数的公众号阅读量并不高,是因为写得过于干干巴巴,根本无法激发用户的这种情绪上的认同,引起传播和共鸣。
认知是一种高阶能力,
但它是可以通过实践后天习得的。
就像有一首诗: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关注我,获取更多干货
一个让你不断突破自我的公众号
也欢迎大家扫码关注我的视频号。
2020年,我们一起赚钱!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