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去吃拉面,店里食客稀少,桌与桌之间相隔0.5-1.5米,大家都自觉保持一定距离。落座时,店员把我和沉老板的座位拉开0.5米,我们相视一笑。我:咱俩就不必了吧。沉老板:我们还是保持社交距离比较好。……你大爷。——好像自疫情以来,大家都在保持社交距离
前几天去吃拉面,店里食客稀少,桌与桌之间相隔0.5-1.5米,大家都自觉保持一定距离。
落座时,店员把我和沉老板的座位拉开0.5米,我们相视一笑。
我:咱俩就不必了吧。
沉老板:我们还是保持社交距离比较好。
……
你大爷。
——
好像自疫情以来,大家都在保持社交距离。
从线上办公,线上交友,再到线上恋爱,线上分手。
距离不一定产生美,但距离让人有“安全感”。
其实,即便没有疫情,在很多时候,我们也还是保持社交距离比较好。
和友人聊天,她说自己现在好像变得与谁都无法“走得太近”。
害怕、抗拒建立一段新的固定/亲密关系。
友情也好,工作伙伴也好,暧昧对象也好。只要对方想要稍微与她走近一点,她都会悄悄走开,拒人于千里之外。
“大家做表面朋友不好吗?谁都没有负担。”
所谓表面朋友,不是假惺惺的意思。
而是说,假如我们是因为喜爱电影结缘的,大家就只聊喜欢的电影就好了;我们爱玩同一款游戏,在一起时就只打游戏好了;我们都喜欢买买买,便交流剁手心得。而如果我们是工作伙伴,只沟通工作事宜;我们是暧昧对象,就好好暧昧别胡思乱想。
这个社交距离刚刚好,关系简单,各取所需,谁都不累。
除此之外,不要再深入彼此的生活了。
朋友曾经有个聊得来的网友,两人经常交流剁手心得,吃瓜八卦。有段时间聊天频率密集,还线下面基。大家感觉彼此关系近了不少。
直到有一次,对方开始倾诉起自己的情感问题。发现丈夫出轨,联系了亲朋好友谴责一波,直到丈夫跪地忏悔,发誓不再联系。之后她又不动声色,也找暧昧对象悄悄报复回去。再到后来暧昧对象有点认真了,她该怎么取舍选择……
总之,是一地鸡毛的情感话题。
朋友出于礼貌,刚开始还好言相劝,但对方总是反复循环说起来没完。朋友听够了,对方也说够了,两个人渐渐也不再联系。
当简单的关系变得复杂,最终破裂,原来那份简单的快乐也无法维系了。
不要去刺探别人的生活,也不要轻易和人倾诉自己的生活。因为了解越多,总归会互相讨厌。
当所谓“深入了解”一个人之后,你可能讨厌对方的概率,比更喜欢对方的概率高多了。
——
保持社交距离,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要随便与人争辩时事。
以及,避免深入讨论一些你们根本搞不明白的话题,产生完全没有必要的“思想碰撞”。
常见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看人在朋友圈吵架。
平时还行的同事,普普通通的朋友,交情尚可的情侣,大家本来一起结伴吃个午饭,打会游戏,看场电影,牵手拥抱亲热一会,轻轻松松,快快乐乐。
直到有人开始喜欢在朋友圈发表自己的社论观点之后。意见相左的人,吵起来没完没了,互相讽刺,最后统统拉黑。
身边真实的例子有,两个经常一起吃鸡的哥们,因为喜不喜欢川普的问题互相拉黑了。一对刚在一起的情侣,因为网络上关于大男子主义和直男癌的区别,女权与田园女权的区别等等他们也分不太清的话题莫名其妙吵架吵分手了。
很多人动不动就爱把三观是否一致啦挂在嘴上,经常与人划清界限。可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八成以上都上升不到要聊三观的高度。
本该轻轻松松的关系,为和日常生活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事情而决裂,实在是社交过激了。
更何况,大家都是越活越固执,从心底里,谁也说服不了谁。
——
我以前对人际交往总是太苛求。
总觉得对方要与我灵肉合一才能一起搞基。
思想统一,才能上阵杀敌。
如今我对人际关系的要求反倒是越简单越好。
喜欢有距离的社交,而避免“深入”的社交。
喜欢“表面”朋友,而避免“走得太近”的关系。
因为我发现这世上你想找到一个方方面面,与你志趣相投的人太难。深入了解过后还能互看不厌的人,更是绝无可能。
对方身上总会有令你不爽的点,反之亦然。
不如浅交辄止,保持社交距离,安全距离。
当我们一起在做这件事时,是快乐的就好。当这件事结束后,我们的关系也就短暂的结束了。
我们不需要对方为自己做其它事情,都不用承担更多。
心不累。
如此,它日重逢时,快乐才可能重启。
我们还是我们。
至于,那些互看不爽,还能久处不散的人,是真爱无疑了。
所以吃拉面的时候,我还是把椅子搬到了沉老板0.1米旁。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