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复兴之路的读后感复兴之路观后感是一篇关于复兴之路,复兴之路观后感,的文章,本文是由范文中国责任编辑邢枫为您精心挑选,希望本文能帮助到您,感谢...
中国复兴之路的读后感
复兴之路读后感2000字怎么写好
《复兴之路》观后感
历经风雨沧桑,历经时事变故;有过盛唐的自豪,也有过清末的伤感;体会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也体会到圆明园被烧的耻辱……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饱经风雨沧桑的中华大地,终于在今天迎来了春暖花开的日子……
晨曦中,当国旗伴着太阳冉冉升起的一刻;阳光中,当自己伴着人欢乐在教室上课时;黄昏中,当斜阳伴着自己回家同家人一起吃饭时……你,是否想过,这一切来得有多么艰辛不易么?
曾几何时,中华大地文学之盛,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唐诗宋词印婉认争相诵读;曾几何时,中华大地被誉为礼仪之邦,崇尚儒家思想的炎黄子孙重礼仪,讲诚信;曾几何时,中华军力之强,元朝铁骑进入欧洲,明朝上船下达西洋……
然而,当国人还兀自沉浸在四大发明的光环之中时;当国人还自以为是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时;当国人还自以为中华地大物博时;当国人还坚信天圆地方时……在欧洲,许多西方国家却在悄然中慢慢发展壮大起来,并且很快的超越了东方文明。当其本国资源不能满足发展需求时,踢门便把目光瞄向了资源丰富的东方亚洲国家。于是,英皇派出使者到当时还很强盛的大清朝,请求与其通商。然而,乾隆皇帝却以‘天朝物产丰盈’为由一口拒绝了。于是,中国与世界给鱼的第一次机会失之交臂。
当中国的大门被打开时,确实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坚船利炮之下,从此中国的灾难降临了……在列强的武力威胁、打击之下,当时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国辱权的不平等条约,使本就落后的华夏大地的现状雪上加霜,沦为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状态……
“国破家何在?”当中华大地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是,一批批的仁人志士挺身而出,前赴后继的为了解放中华的事业而奋斗:谭嗣同、梁启超、秋瑾、孙中山、毛泽东……一批批的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仅过一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和奋斗,终于迎来开了今天这平淡而幸福的世界。
现在的生活是幸福的,是祖国赋予我们的,在不同人心中,祖国是不一样的:在小孩眼中,她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在大人眼中,她是自己的脊梁;在老人眼中,她是一个大家庭,一个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家庭……而在我看来,这片中华大地宛如一汪碧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华这片地正如一汪碧水,要向她永远碧绿清澈,永葆青春活力,就要不断的有新鲜血液输入,同时还要向外疏通,让世界认可,要让世界离之不得。我们的领导人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改革开放是解放的中华大地插上了一双腾飞的翅膀……
现在的中国,一方面是经济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是道德的迅速滑坡,这样便导致了道德和社会发展严重的分化,在信息的时代,道德要是跟不上经济的发展脚步那肯定是一件特别可怕的事情。
“请不要随地吐痰”“请自觉排队”“请主动给老弱病残让座”……类似于这样的提示在当中国今社会随处可见,不只大家看到之后有什么感受吗?再有礼仪之邦之称的中国,遍地可见这样的提示,作为一名中国人,特别是高素质的大学生,大家不觉得着让人很别扭吗?特别是,做为一名中国人当你在国外看到用汉语写的‘请不要大声喧哗’‘请爱护环境,不要乱扔垃圾’的标语时,你心里是怎样的感受呢?他们为什么要用汉语不用英文呢?我认为这值得大家认真考虑、反思一下——这还是‘礼仪之邦’么?还是‘谦谦君子’的国度吗?当前中国便面临这样一个问题:‘诚信缺失’‘道德滑坡’……
我们口口声声喊着要‘复兴’要‘强盛’,难道只是要复兴‘经济’‘军事’‘政治’吗?我们的优良传统,优秀传统文化,古人高尚的品德难道不应该复兴么?作为一个中国人,这是值得每个人深思的一件事。只要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不复兴,就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复兴、强盛……
或许,你还兀自沉浸在风靡全球的唐潮之中;或许,你还神游在天朝物产丰盈的梦幻之中;或许,你还为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绩而热血澎湃;或许……
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已成为历史被人们尘封在记忆的深处了。我们的复兴之路远还没有结束,我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我们还有很多的事要做……做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可想而知,我们肩上的担子是很重的。所以,当你还泡在网吧时,当你和朋友浪漫、散步时,当你逃课时……我们可以想想,这一切是如何来的,来的易么?我们这样做对么?对得起谁么?……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多少的沧桑岁月,此才得来今朝幸福生活。为了中华的复兴大业,为了大家心中共同的中华梦,也为了每个人心中的梦,同学们,我们大家共勉之。为了明天,觉醒,努力吧!
观复兴之路有感
复兴之路,顾名思义,就是从衰落到再次兴盛的过程中所探索走过的道路。而国人,或辛酸或愤苦或彷惶或坚定地在这条充满坎坷的路上已走了一百六十多年。每一步都流着苦涩的泪水;每一脚都能踩出浓艳的鲜血。
这段时期,不仅是中国的近代史、血泪史和屈辱史,更是我们付出了太多代价之后换来的沉痛的教育史;它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道路,使我们认清了身上的担子之重大,付予了我们振兴中华的神圣使命。
片子包括千年局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6集,影像资料丰富,解说词准确感人,生动再现了160多年来中国人民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前赴后继地奋斗追求的历程,清晰地勾画出中华民族从倍遭屈辱、奋起抗争到走向复兴的历史脉络,主题鲜明,气势恢宏,既令人振奋,亦发人深省。以“复兴之路”为题,可谓提纲挈领,抓住了关键。
即要辨明历史的正确走向,就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引。即如片中所言,鸦片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中国出现了千年未有的变局。这时,各种思潮交相激荡,主义之争此起彼伏。尊孔崇儒者欲引导中国“走孔子之路”;自由主义者、全盘西化派既不满专制复古,又排斥马克思主义,寄希望于走欧美资本主义的道路。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封杀马克思主义,企图用封建的法西斯主义主宰“中国之命运”。而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开宗明义,首先指出了“中国向何处去”这个关键问题。可见,这思想的较量,主义的斗争,其实质是不同的历史走向之争,是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之争。
回顾历史不是为了给千篇一律的生活增添一些他味,亦非为久坏失修到麻木的灵魂丰富情感,铭记历史是为了明白昨天是什么,现在该做什么,将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子。我想,这是我们反复温习历史最起码要得到与明白的。
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针、以共产党为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积百年之力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初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之后,正为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这就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在党的十七大召开之际,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自觉地“用历史感悟未来”,在中国未来应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重大问题上,进行了有说服力的论说,这对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念、凝聚共识,很有益处。
现在中国正走在复兴的路上,正是回归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GDP跃居世界第三,世界500强中,中国也占了30个席位(大陆23家,台湾、香港7家)有人预测2021年中国GDP将超过日本,2050年经济总量超过美国,这不是狂吹,这是对中国成绩的肯定。“嫦娥”的升天,也使中国稳居世界航天第三位,卫星发射次数占世界总数的17%,世界各国也越来越感觉到同中国交往的重要性,世界上不少国家也掀起一波又一波的中国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中国文化、汉语感兴趣。
现在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复兴将在我们这一代中一不一步靠近,面对历史使命,我们应该勇敢的担负起来,这就要求我们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用科学文化来武装自己,为国家的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道路是漫长的,前途是光明的,总有一天中国会再次登上世界领先的地位!
新世纪的国际科技和经济的竞争,从根本上讲是高科技、高素质人才的竞争,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竞争。要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得到发展,就要努力学习和发扬功臣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团结一心,励精图治,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我相信,祖国的明天会更美好!我相信,我们会让祖国更富强
观复兴之路有感
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和妈妈来到晋江万达国际影城观看《复兴之路》。这部电影让我重温了中华民族走过的艰难曲折、伟大壮丽如史诗般恢宏的民族复兴之路,看到中华儿女一步步闯过激流险滩,走向光明,走向未来,走向繁荣的历程。
听妈妈说,《复兴之路》是一部汇聚众多当代著名艺术家倾力打造的舞台巨制,也是继《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之后我国第三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
在影片中,我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像不熄的火炬一样燃烧着,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
当我看到南下部队年轻战士在新中国成立之际,牺牲在炮火中的情景,我的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只要我们执著地追求光明和幸福,只要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只要我们像伟大的先人那样为理想上下求索,我们的国家、民族,我们的后代,一定会有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复兴之路展览参观后的感想?
要点:
1、介绍《复兴之路》的内容。
2、我学会或者感悟到了什么。
3、我应该怎样去做。
刚听到复兴之路四个字的时候,我脑海中顿时浮现出一幅幅画面,有清朝末期洋人和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条约的画面,有爱国志士奋不顾身带领反抗的画面,有日本侵略中国时烧杀淫掠的画面,有革命英雄宁死不屈英勇献身的画面,亦有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画面……
而当我真正参观完复兴之路展览的时候发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远比我之前所理解所学到的历史更加曲折和艰辛,展览中我所得到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悲痛,一次又一次的震撼和一次又一次的欣喜。
复兴之路展览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及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闭关锁国懦弱的清政府在英国的威逼下签订了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由此拉开了中国近代史上一百余年的屈辱历史。
展览第二部分“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展出了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在探索的过程中,爱国志士们付出了血的代价。
展览最激动人心的便是第三部分,“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史重任”。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中国共产党随之产生了。
在摸索中前进的中共,最终在遵义会议中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八年的抗战和解放战争,中共领导下的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展览第四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展览进入到这一部分,我原本沉重的心情也变得豁然开朗,我看到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以艰苦奋斗,齐心协力共同建设祖国,中国在核技术、航天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并且取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华民族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展览最后一部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我们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展览方式非常新颖,我们走进了运行在青藏铁路上的列车,感受沿途风光,我们细数通讯设备的发展历程,从最原始的电话机到最先进的苹果手机……
仅仅近两个小时的参观,我们却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心情时而沉重时而畅快,而国人,或辛酸或愤苦或彷惶或坚定地在这条充满坎坷的路上已走了一百多年。每一步都流着苦涩的泪水;每一脚都能踩出浓艳的鲜血。
我深知,历史有时总显得苍白无力,但我们在回顾他时不能轻浮,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我们要从历史中感悟,感悟民族的精神,感悟人类的理想,中国从受尽凌辱的弱国到一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国,我们从这条复兴之路中感受到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伟大精神力量。
而正是这种力量让我们战胜了种种艰难险阻。精神、理想应该像不熄的火炬一样燃烧着,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我们要以史为鉴,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祖国复兴的道路仍在继续,中华民族的发展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任重而道远。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