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璧的读后感(和氏璧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5-02-26 01:39:5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6

和氏璧读后感韩非子·和氏篇:春秋时,楚人卞和,在荆山中得一珍玉,献给楚历王,正使玉工辨识,说是石头,以欺君之罪断和左足。后武王即位,卞和又献玉,...

和氏璧的读后感(和氏璧读后感)

和氏璧读后感

韩非子·和氏篇:春秋时,楚人卞和,在荆山中得一珍玉,献给楚历王,正使玉工辨识,说是石头,以欺君之罪断和左足。后武王即位,卞和又献玉,仍以欺君之罪再断其右足。及文王即位,卞和抱玉,哭于荆山下,泪尽而继之以血。文王见状,派人问其故,和答道:“吾非悲别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斑。”文王使人剖璞,果得宝玉,遂名之为“和氏壁”。因感其忠、怜其别,文王封卞和为零阳侯,然和辞而不就。卞和献玉的故事从此被传为千古佳话。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司马迁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真理就是真理。文中楚人卞和虽一时蒙冤受屈,但他坚持“奉而献之”而不改其忠诚,终使沉冤大白于天下。
一方面,卞和也应该自己剖开岩石,露出玉石。有才能的人应该毛遂自荐,韬光隐晦在一定情况下不仅不受人重视,极有可能受到伤害;
另一方面,管理者武王厉王为什么没有得到美玉?因为没有了解到和氏璧的本质,所以管理者要知人要善用,要有伯乐的识人眼光。

关于和氐献璧的读后感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广为流传的故事。楚国时期,一个叫卞和的人,得到一块含有珍贵玉石的石头,便去献给厉王,玉匠鉴别后,说是假的,厉王遂下令砍去他的左脚。厉王死后,他又把那块石头献给武王,武王也认为它是故意欺骗,下令砍去他的右脚。文王登位后,卞和在楚山下哭了三天三夜,文王问清原因后,仔细研究,确认那是块宝玉,随即命名“和氏璧”。
这篇文章旨在使学生能够通过一块石头,结合重点词句,体会到文章中所蕴含的道理,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课文中所讲的故事虽然离学生的实际比较远,但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感人,其中“宝玉,却被说成是普通的石头;坚贞之士,却被说成是骗子,这才是我悲痛的原因啊”是全文的中心,告诉我们忠诚是做人最宝贵的品质。

读和氏璧读后感20字?

从卞和的角度 人要为所坚持的东西付出一切,要从厉王的角度不能只看外表断定内心完璧归赵 被蔺相如的智勇双全所折服 加油

和氏献璧读后感五十字

和氏献璧读后感五十字
有个叫卞和的人,得到了一块璧,他觉得璧里定有美玉。他把璧献给了楚厉王,厉王说那是块石头,认为卞和犯了欺君之罪,砍了他的左脚。后来,他又献给楚武王,武王也认为他是犯了欺君之罪,砍了他的右脚。最后,他有献给楚文王,玉匠经过仔细打磨,美玉呈现,命名为“和氏璧”。我觉得文中的卞和很忠诚,一心要把璧献给大王。卞和是个坚贞之士,被砍去了双脚还不放弃,又把璧献给了楚文王,一心想让璧变成美玉。我觉得卞和的忠心值得我们去学习。
如果我是卞和,去会请一位玉匠把璧打磨成美玉,然后再将玉献给大王,这样就不用受被砍去双脚的痛苦了。我还想对卞和说:“‘玉不琢,不成器’你不把好的一面给别人看,你只用嘴巴说,别人怎么知道你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呢?你应该直接把璧变成美玉,然后再献给大王。你的忠诚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可你的坚贞,让我感到得不偿失。”
本文标题: 和氏璧的读后感(和氏璧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41051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野生的村庄的读后感400字左右(野生的村庄读后感500字 急 急 急)菟狭麻吕的读后感(青之驱魔师剧场版的主要角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