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春雨读后感怎么写?春风告诉我:只要用温柔去对待他人,就可以让自己活得更快乐(这句是我自己想的)春雨告诉我:只要润物无声,就可以笑得欣慰泥土...
春风,春雨读后感怎么写?
春风告诉我:只要用温柔去对待他人,就可以让自己活得更快乐(这句是我自己想的)
春雨告诉我:只要润物无声,就可以笑得欣慰
泥土告诉我:只要无私奉献,就能够活得踏实
春花告诉我:只要有一份自信,就一定可以开放春风春雨
你瞧,春姑娘披着轻纱,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了。“呼啦啦”、“呼啦啦”,这时谁在唱歌?哦!原来是风姑娘在唱歌啊!一阵风吹过,万物都苏醒了。他们露出了小脑袋,探望着这美丽的世界。这柔和的春风吹红了花儿,吹绿了小草,吹来了许许多多可爱的小动物,也吹来了辛勤的农民伯伯,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滴答”、“滴答”‘这又是谁在作响呢?仔细一瞧,她正是雨姑娘。雨姑娘不像夏天雷叔叔来得轰轰烈烈,而是无声无息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她滋润着万物。大街上开满了“花朵”,这花不是一般的花,而是那些在外面撑的雨伞,这些花伞五颜六色、五彩缤纷。难道这些花伞不是一道奇观吗?雨后的景象焕然一新,令人心旷神怡。花儿草儿树儿,所有的万物都被这雨水洗净了,而我的心情好像也被这雨水冲洗过一样,忘记了所有的烦恼,变得愉快起来。
我望着窗外,看到了令人回味无穷的景象:花儿草儿沾了水珠,个个挺起了背,精神抖擞地向着太阳。鸟儿们也不知从哪儿钻了出来,你追我赶,给蔚蓝的天空又增添了几分活力。
这柔和的春风,柔和的春雨,不正是春天的使者吗?柳条告诉我:只要不忘记根本,就一定会有所成就.
春雨告诉我:只要润物无声,就可以笑得欣慰
泥土告诉我:只要无私奉献,就能够活得踏实
春花告诉我:只要有一份自信,就一定可以开放春风春雨
你瞧,春姑娘披着轻纱,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了。“呼啦啦”、“呼啦啦”,这时谁在唱歌?哦!原来是风姑娘在唱歌啊!一阵风吹过,万物都苏醒了。他们露出了小脑袋,探望着这美丽的世界。这柔和的春风吹红了花儿,吹绿了小草,吹来了许许多多可爱的小动物,也吹来了辛勤的农民伯伯,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滴答”、“滴答”‘这又是谁在作响呢?仔细一瞧,她正是雨姑娘。雨姑娘不像夏天雷叔叔来得轰轰烈烈,而是无声无息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她滋润着万物。大街上开满了“花朵”,这花不是一般的花,而是那些在外面撑的雨伞,这些花伞五颜六色、五彩缤纷。难道这些花伞不是一道奇观吗?雨后的景象焕然一新,令人心旷神怡。花儿草儿树儿,所有的万物都被这雨水洗净了,而我的心情好像也被这雨水冲洗过一样,忘记了所有的烦恼,变得愉快起来。
我望着窗外,看到了令人回味无穷的景象:花儿草儿沾了水珠,个个挺起了背,精神抖擞地向着太阳。鸟儿们也不知从哪儿钻了出来,你追我赶,给蔚蓝的天空又增添了几分活力。
这柔和的春风,柔和的春雨,不正是春天的使者吗?柳条告诉我:只要不忘记根本,就一定会有所成就.
春雨写意的作文读后感
[春雨读后感]春雨读后感春雨读后感
1.春天,细雨伴着和风飘洒在万里平川上,春雨读后感。一群小鸟在森林里叽叽喳喳地讨论一个有趣的问题:春雨有没有颜色?小画眉说:“春雨是绿色的。你们看,春雨飘在草坪上,小草绿了;飘在苹果树上,苹果树绿了;飘在浮萍上,浮萍也绿了......”
小燕子说:“不对,春雨是红色的。你们看,春雨飞在桃树上,桃花红了;飞在樱花树上,樱花也红了......”
小仙鹤说:“春雨是白色的。”
小黄莺说:“春雨是黄色的.\"
小白鸽说:“春雨是没有颜色的。”
小鸟们叽叽喳喳争论不休,谁也不服谁。它们就去问水牛伯伯。最后小白鸽说得对,春雨是没有颜色的。
从这个故事中:我知道春雨是没有颜色的,我们要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2. 这期的《春雨》中有篇写的是温总理致电慰问日本地震彰显大国责任。文中写了很多关于怎么才算爱国,怎样才算体现出一个民族真正的大气与胸怀,我只想说那些上升到国家层面政治问题的我实在还不是很能搞懂,我所能真正体会到的是,面对自然灾害,作为一个人不管国家民族,真正该有的气质,读后感《春雨读后感》。
也许是记恨着日本在二战期间所犯的罪行,很多人总是耿耿于怀,抓住那些前人所犯的错误不肯放手,一味去怪罪所有的日本人,以至于当日本发生地震时,有些不理智的国人会在网上发出“庆祝日本地震”“日本遭到报应”等类似的帖子,表达了“反日”、“幸灾乐祸”的情绪,他们以为这是爱国,却不知道他们这种无知的表现与行为是多么地贬低了中华民族的气概。想想08年汶川地震时,日本派了多少救援队过来,有些日本救援人员因长时间找不到一个生还者而对天大哭,他们为自己的无能,为无法帮助在痛苦中的中国人民而自责。不能否认,也许在日本国内也有那么一小部分人也在庆祝着中国的大地震,但我们总不能紧抓着那么点民族情绪一直不放吧,以牙还牙的方式真的对两国都无好处。
现在很多大学生都在口口声声喊着爱国爱国,却不知道怎样才算是真正的爱国。很多人涉世未深,很容易被利用。前阵日子就听说在天一附近有反日游-行活动,而其中就有些大学生。不是说大学生多么无知,只是有些时候太过冲动与偏激,而有些违法分子正是看中这点,在举行些不法游-行时就会拉拢大学生。而有些大学生也就会在别人高昂的口号声中迷迷糊糊地就被拉进了游-行队伍。
仔细想想这样的公然游-行,是爱国吗?喊喊口号,砸砸日货、不买日货、贬低日本就真的能打垮日本了吗?这样未免太过天真了。我想真正的爱国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还保持着冷静理性的态度,是在看到仇人深陷痛苦伸出援手去帮助他们,是用自己的真诚与爱去感化曾经的仇人,让那些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为自己的罪行从内心深处感到自责。是认真冷静地去分析自己与他国的差距,学习他们进步的方式,再用他们的方式使自己进步,是他们看到自己的崛起与宏伟。是用一种博大的胸怀去感化,去传递一种民族气概。
曾在围脖上看到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如果跟日本打仗,我会扛着冲锋枪冲在最前线;如果是去日本救灾,我会扛着担架冲在最前面”。我觉得这才是大学生该学的爱国态度,这才是真正的爱国,这才展示了新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气概!
1.春天,细雨伴着和风飘洒在万里平川上,春雨读后感。一群小鸟在森林里叽叽喳喳地讨论一个有趣的问题:春雨有没有颜色?小画眉说:“春雨是绿色的。你们看,春雨飘在草坪上,小草绿了;飘在苹果树上,苹果树绿了;飘在浮萍上,浮萍也绿了......”
小燕子说:“不对,春雨是红色的。你们看,春雨飞在桃树上,桃花红了;飞在樱花树上,樱花也红了......”
小仙鹤说:“春雨是白色的。”
小黄莺说:“春雨是黄色的.\"
小白鸽说:“春雨是没有颜色的。”
小鸟们叽叽喳喳争论不休,谁也不服谁。它们就去问水牛伯伯。最后小白鸽说得对,春雨是没有颜色的。
从这个故事中:我知道春雨是没有颜色的,我们要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2. 这期的《春雨》中有篇写的是温总理致电慰问日本地震彰显大国责任。文中写了很多关于怎么才算爱国,怎样才算体现出一个民族真正的大气与胸怀,我只想说那些上升到国家层面政治问题的我实在还不是很能搞懂,我所能真正体会到的是,面对自然灾害,作为一个人不管国家民族,真正该有的气质,读后感《春雨读后感》。
也许是记恨着日本在二战期间所犯的罪行,很多人总是耿耿于怀,抓住那些前人所犯的错误不肯放手,一味去怪罪所有的日本人,以至于当日本发生地震时,有些不理智的国人会在网上发出“庆祝日本地震”“日本遭到报应”等类似的帖子,表达了“反日”、“幸灾乐祸”的情绪,他们以为这是爱国,却不知道他们这种无知的表现与行为是多么地贬低了中华民族的气概。想想08年汶川地震时,日本派了多少救援队过来,有些日本救援人员因长时间找不到一个生还者而对天大哭,他们为自己的无能,为无法帮助在痛苦中的中国人民而自责。不能否认,也许在日本国内也有那么一小部分人也在庆祝着中国的大地震,但我们总不能紧抓着那么点民族情绪一直不放吧,以牙还牙的方式真的对两国都无好处。
现在很多大学生都在口口声声喊着爱国爱国,却不知道怎样才算是真正的爱国。很多人涉世未深,很容易被利用。前阵日子就听说在天一附近有反日游-行活动,而其中就有些大学生。不是说大学生多么无知,只是有些时候太过冲动与偏激,而有些违法分子正是看中这点,在举行些不法游-行时就会拉拢大学生。而有些大学生也就会在别人高昂的口号声中迷迷糊糊地就被拉进了游-行队伍。
仔细想想这样的公然游-行,是爱国吗?喊喊口号,砸砸日货、不买日货、贬低日本就真的能打垮日本了吗?这样未免太过天真了。我想真正的爱国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还保持着冷静理性的态度,是在看到仇人深陷痛苦伸出援手去帮助他们,是用自己的真诚与爱去感化曾经的仇人,让那些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为自己的罪行从内心深处感到自责。是认真冷静地去分析自己与他国的差距,学习他们进步的方式,再用他们的方式使自己进步,是他们看到自己的崛起与宏伟。是用一种博大的胸怀去感化,去传递一种民族气概。
曾在围脖上看到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如果跟日本打仗,我会扛着冲锋枪冲在最前线;如果是去日本救灾,我会扛着担架冲在最前面”。我觉得这才是大学生该学的爱国态度,这才是真正的爱国,这才展示了新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气概!
袁鹰的《春雨》读后感
袁鹰的《春雨》读后感以下是读后感写作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怎样写读后感: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读后感的格式(简单的说):
第一段 把书中主要内容,加以概括,作者写了什么,想表达什么.
第二段 选择一个比较重要的点,也可以是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加以表达,我觉得哪哪哪比较好,我有什么样的看法.
第三段 联系实际生活,把书里的和生活中的结合起来,抒发下真情实感,生活中怎么怎么样,我觉得怎么怎么样,我学到了什么.
做到以上3点,那么这篇读后感基本就出来了
当然 不一定就三段
中间可以自己分,详略得当就好
但是 结构层次一定要鲜明,读和感结合,重点在“感”上.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
首先要审清题目.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其次要选择材料.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摘取其中的某一点做文章.
第三,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最后,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怎样写读后感: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读后感的格式(简单的说):
第一段 把书中主要内容,加以概括,作者写了什么,想表达什么.
第二段 选择一个比较重要的点,也可以是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加以表达,我觉得哪哪哪比较好,我有什么样的看法.
第三段 联系实际生活,把书里的和生活中的结合起来,抒发下真情实感,生活中怎么怎么样,我觉得怎么怎么样,我学到了什么.
做到以上3点,那么这篇读后感基本就出来了
当然 不一定就三段
中间可以自己分,详略得当就好
但是 结构层次一定要鲜明,读和感结合,重点在“感”上.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
首先要审清题目.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其次要选择材料.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摘取其中的某一点做文章.
第三,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最后,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梁遇春《春雨》的读后感400字
梁遇春《春雨》的读后感400字梁遇春《春雨》的读后感
“斗室中默坐着,忆念十载相违的密友,已经走去的情人,想起平生种种的坎坷,一身经历的苦楚,倾听窗外檐前凄清的 滴沥,仰观波涛汹涌似无止期的雨云,这里一切的荆棘都化做清静的白莲花了……”
我将它抄录下来,我喜欢这段话,喜欢这文字的肉体和肉体上飘逸的灵魂,喜欢字里行间透着的那一段清愁,那才是绝代的风华啊!我也常常静坐在窗边,想眼前身后的事,想自己简单却又复杂的经历。是涉世太深?太浅?或者是没文化?太浅薄?总之,到头来我都困倦、疲累,沉落下去,从没化作过“清净的白莲花”。
《春雨》,我慢慢地翻下去。果真象春雨细密而又绵长,滋润着我精神的每一粒细胞,我立刻就和梁遇春熟识了。真的,好多绝妙之笔都和我想过却说不出来的一样。我一定去拜访你,假如你活着。可惜,你却27岁的时候便早逝了。
为什么以前没见到过梁遇春这个名字呢?历史啊,不过是几十年的功夫,便将一粒珍珠深埋于瓦砾之中了。
“斗室中默坐着,忆念十载相违的密友,已经走去的情人,想起平生种种的坎坷,一身经历的苦楚,倾听窗外檐前凄清的 滴沥,仰观波涛汹涌似无止期的雨云,这里一切的荆棘都化做清静的白莲花了……”
我将它抄录下来,我喜欢这段话,喜欢这文字的肉体和肉体上飘逸的灵魂,喜欢字里行间透着的那一段清愁,那才是绝代的风华啊!我也常常静坐在窗边,想眼前身后的事,想自己简单却又复杂的经历。是涉世太深?太浅?或者是没文化?太浅薄?总之,到头来我都困倦、疲累,沉落下去,从没化作过“清净的白莲花”。
《春雨》,我慢慢地翻下去。果真象春雨细密而又绵长,滋润着我精神的每一粒细胞,我立刻就和梁遇春熟识了。真的,好多绝妙之笔都和我想过却说不出来的一样。我一定去拜访你,假如你活着。可惜,你却27岁的时候便早逝了。
为什么以前没见到过梁遇春这个名字呢?历史啊,不过是几十年的功夫,便将一粒珍珠深埋于瓦砾之中了。
春雨选自中国散文选的读后感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櫂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 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朱自清
一九二七年七月,北京清华园。
一、赏析与解读(康有山)
从第一自然段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到第二自然段的“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和第三自然段的“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都是写作者的“所思”、“所想”、“所见”,但主要是突出了第一自然段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为什么“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呢”?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实行“4、12”大屠杀刚刚过去两个多月的时间,也就是说革命的共产党人的“血迹未干”,而且在蒋介石“宁肯错杀一千,也不能漏掉一个”的血腥镇压下,好多普通平民也遭受了屠戮(这里也当然会有他的同寅或学生)。那种血雨腥风的残酷镇压,做为一个忧国忧民的有气节的知识分子,心里当然不能平静了。这里的不平静,有“忧愤、恼怒”,也有“痛恨和反抗”,这是作者的心理状态。而“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就凸显出了作者在这世间“漫漠长夜”时追求光明的欲望。觉得“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所以“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他便“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了。
第二自然,是写“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那是一条“幽僻”的路。因为“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这就是当时的社会状态的写照。而且因为“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这也是当时的社会状态的写照。在这兵荒马乱、白色恐怖和屠杀到处笼罩的时候,再加上“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当然是漆黑的一片,也当然是“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了。接着他笔锋一转,用“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吐诉了对未来的信心。就是他坚信黑暗不可能永远统治宇宙,有光亮就有希望,即使“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这也是希望之光。
是的,刽子手对革命的共产党的屠杀,没有阻止革命的步伐,就在朱自清写出这篇文章后不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就爆发了。从此,革命人民有了自己的武装,
在毛主席亲自领导的“秋收起义”与“南昌起义”汇合以后,中国“工农红军”成立了,从此,开始了中国的土地革命斗争。在确立毛泽东的党内领导地位之后,中国革命开始从一个胜利不断地走向了新的胜利。
第三自然段:“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及“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三层意思,这三层意思都是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的渴望。第一层用了11个字,表达了自己“路上只我一个人”,而且是“背着手踱着”,就显现出了那种轻松、自如、
悠然,尤其是这“踱”字,对可以对“表达悠然的心情和姿态”起到特别奇妙的作用。第二层意思的“这一片……好像……我也像……到了……”以假设的句式,勾画了一个理想的境界,尽管这是个虚构的世界,但也是现实存在的环境,虽然是暂时的,但在作者心中还是似乎得到了满足。接着用“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与“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把那种幸福、畅快、兴奋的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第三层意思把这种自由加以具体的叙述:表达了“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对自己能够处于这样一种忘我的空间,呼吸这样自由的空气,实现自己这样美妙的愿望(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这是先生所追求的境界,理想的境界,最美的境界。
接下来,作者用了三个自然段,具体、深刻、形象地刻画出了“荷塘月色”无比旖旎、
琼妙、迷人的奇姿秀色,而和荷塘月色美妙的景观融合在了一起。
首先,作者开始写荷塘,荷塘是曲曲折折的,放眼望去,充满视野的是繁密茂盛的荷叶,葳蕤而挺立的荷叶,出水很高,这里,作者用拟人的写法,把荷叶比成亭亭舞女的裙。而舞女的裙在舞女旋转时,裙是飘散开的,那种旋转着的飘散,给人在观感上是一种极美的感受。
在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这显然是白莲,但花开还不是旺季。接下来具体地描述:也还是用拟人的笔法,形容它像姿态优美的女子,而还没有绽开的含蕾待放的花则像是含羞的样子。这“含羞”一词,把妙曼的花枝赋予了灵性和秀媚的禀赋。接着,又用了
“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而把荷花的禀赋渲染到了极致。
但是,荷花不仅仅是色美动人,而且“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这也还不够,作者把荷花用“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使荷花在“奇色、香倩加上美声”的“形”、“味”、
“声”三个方面达到了完美。就像宋祁《玉楼春》中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一样,表现了“春意”不仅“蔚然有色”而且也“铿然成声”。这种完美,本来已经到达了应有的境界,但是,由于作者的兴致盎然,他又以编制神话的笔触,把荷花荷叶神女化了。“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先是“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然后,“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而因为“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所以,“叶子却更见风致了”。这就把荷花从上到下全部的容颜风致和端庄举止、优雅得仙姬、神女化了。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已经深深地陶醉在荷塘的美妙风景之中了。
从荷塘向上看,是青碧流水似的月光。此时,作者的激情化作了耿碧的月华,浇汲在荷花与荷叶之上。而且“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浮起了“薄薄的青雾”,泛起了“崇光”,
这月华和“薄薄的青雾”给叶子和花盥洗和梳妆,使叶子和花又像笼着轻纱的梦。使作者用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来衬托自己心意的迷离,而萌生了
“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情怀。然而,月光隔了树罩在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却“峭楞楞如鬼一般”,而“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所形成的反差,使作者对月色照在不同物质的上面的不同,表达了对高处丛生的灌木,与照在水中的荷塘的不同,所形成的反差,表达了褒贬的不同。那“峭楞楞如鬼一般”与“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使“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足见作者对善恶的分明与爱憎。
接下来的一段,是放眼看荷塘四周的树,先生强调“杨柳最多”,而且突出强调了“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实际上是在保护荷塘。但强调的却是树中的月光。尽管仅“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但先生还是无限珍惜着月光的,认为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表达了先生对月色、月光的怜爱与珍惜,甚至“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并不甚明亮,尽管“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也看作是极宝贵的。把渴望光明的意愿再次加以表达。
当然,在月色笼罩下的那些杨柳树,尽管“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当然这杨柳的容貌仪态的美好,还是月光笼罩的结果,只不过这里是更含蓄的表述而已。而对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用“只有些大意罢了”一笔带过。对“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用“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来表述,这除了要突出“荷塘”与“月色”之外,也示意出,他爱的是“静”,不是“动”,追求的是宁静的“荷塘月色”,不是“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的喧嚣。从第五段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和这里的“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可见先生赞美的是“荷香月色”与“袅娜地开着的”荷花,和“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与却更见了荷叶的那香倩隐约的“风致”了 虽然前边也说道“我爱热闹,也爱冷静”,但这里却由于荷塘、荷花、荷叶、凝碧的波痕、
默默的流水,使得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已被置于应排除的范畴。也就是说,此时,先生对那些喧嚣已有所反感。蝉和蛙欢快鸣叫,这是动物的一种属性,然而此时对避开喧嚣、寻求安宁、心情原本悒郁的作者却有些烦弃了。心中自然把它们当作了怨念的对象。所以才说:“我什么也没有”,这也表达了先生追求祥和、宁静、自由的境界。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这一段。是作者面对眼前迷人醉魄的风光,不由得忽然想到了“采莲的事情来了”。从时光上说,“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季节上说,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的季节”,这“热闹”、“风流”两个词,表达了他的追求自由、快乐、祥和的心理。从形式上说,采莲的都是些少女,“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从参加者的角度说,是“ 于是妖童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櫂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就是年轻的少女们,摇荡着小船,带着青春的梦幻,穿着五颜六色美丽的衣裙,唱着怀春的歌谣,像鷁鸟一样四处张望着,似是在寻找着自己心头早已属意了的情人,一边拿着像是杯子似的的鷁毛翎,做出喝酒的样子。棹刚要动,却被浮藻挂住了,小船刚要移动,水面上的浮萍就裂开了。那些青春的少女,纤嫩的琼腰上扎束着淡色的裙围,慢条斯理地一步一回头地顾看着。特别是在夏初春末菡萏叶嫩、荷花含苞待放的时节,少女们唯恐弄脏了衣裳,连笑都不敢开口畅笑,只能抿嘴浅笑。为了怕船摇摆倾倒还要把裙襟拢敛起来。
想到这里,联想到当时采莲的嬉戏的光景,然而先生不无遗憾地叹婉道“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然后又联想到《西洲曲》里的四句经典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这样便走这边思索着荷塘月色的情采,似乎在自言自语中说道“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就这样,他在荷塘月色的思恋中,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但是,先生追求民主、自由、解放、却是至死不渝。
1948年8月12日,就是在我们的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前夕,这位可尊敬的老人,辞世了。
但他却永远活在了人民的心里。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櫂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 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朱自清
一九二七年七月,北京清华园。
一、赏析与解读(康有山)
从第一自然段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到第二自然段的“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和第三自然段的“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都是写作者的“所思”、“所想”、“所见”,但主要是突出了第一自然段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为什么“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呢”?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实行“4、12”大屠杀刚刚过去两个多月的时间,也就是说革命的共产党人的“血迹未干”,而且在蒋介石“宁肯错杀一千,也不能漏掉一个”的血腥镇压下,好多普通平民也遭受了屠戮(这里也当然会有他的同寅或学生)。那种血雨腥风的残酷镇压,做为一个忧国忧民的有气节的知识分子,心里当然不能平静了。这里的不平静,有“忧愤、恼怒”,也有“痛恨和反抗”,这是作者的心理状态。而“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就凸显出了作者在这世间“漫漠长夜”时追求光明的欲望。觉得“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所以“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他便“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了。
第二自然,是写“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那是一条“幽僻”的路。因为“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这就是当时的社会状态的写照。而且因为“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这也是当时的社会状态的写照。在这兵荒马乱、白色恐怖和屠杀到处笼罩的时候,再加上“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当然是漆黑的一片,也当然是“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了。接着他笔锋一转,用“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吐诉了对未来的信心。就是他坚信黑暗不可能永远统治宇宙,有光亮就有希望,即使“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这也是希望之光。
是的,刽子手对革命的共产党的屠杀,没有阻止革命的步伐,就在朱自清写出这篇文章后不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就爆发了。从此,革命人民有了自己的武装,
在毛主席亲自领导的“秋收起义”与“南昌起义”汇合以后,中国“工农红军”成立了,从此,开始了中国的土地革命斗争。在确立毛泽东的党内领导地位之后,中国革命开始从一个胜利不断地走向了新的胜利。
第三自然段:“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及“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三层意思,这三层意思都是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的渴望。第一层用了11个字,表达了自己“路上只我一个人”,而且是“背着手踱着”,就显现出了那种轻松、自如、
悠然,尤其是这“踱”字,对可以对“表达悠然的心情和姿态”起到特别奇妙的作用。第二层意思的“这一片……好像……我也像……到了……”以假设的句式,勾画了一个理想的境界,尽管这是个虚构的世界,但也是现实存在的环境,虽然是暂时的,但在作者心中还是似乎得到了满足。接着用“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与“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把那种幸福、畅快、兴奋的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第三层意思把这种自由加以具体的叙述:表达了“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对自己能够处于这样一种忘我的空间,呼吸这样自由的空气,实现自己这样美妙的愿望(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这是先生所追求的境界,理想的境界,最美的境界。
接下来,作者用了三个自然段,具体、深刻、形象地刻画出了“荷塘月色”无比旖旎、
琼妙、迷人的奇姿秀色,而和荷塘月色美妙的景观融合在了一起。
首先,作者开始写荷塘,荷塘是曲曲折折的,放眼望去,充满视野的是繁密茂盛的荷叶,葳蕤而挺立的荷叶,出水很高,这里,作者用拟人的写法,把荷叶比成亭亭舞女的裙。而舞女的裙在舞女旋转时,裙是飘散开的,那种旋转着的飘散,给人在观感上是一种极美的感受。
在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这显然是白莲,但花开还不是旺季。接下来具体地描述:也还是用拟人的笔法,形容它像姿态优美的女子,而还没有绽开的含蕾待放的花则像是含羞的样子。这“含羞”一词,把妙曼的花枝赋予了灵性和秀媚的禀赋。接着,又用了
“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而把荷花的禀赋渲染到了极致。
但是,荷花不仅仅是色美动人,而且“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这也还不够,作者把荷花用“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使荷花在“奇色、香倩加上美声”的“形”、“味”、
“声”三个方面达到了完美。就像宋祁《玉楼春》中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一样,表现了“春意”不仅“蔚然有色”而且也“铿然成声”。这种完美,本来已经到达了应有的境界,但是,由于作者的兴致盎然,他又以编制神话的笔触,把荷花荷叶神女化了。“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先是“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然后,“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而因为“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所以,“叶子却更见风致了”。这就把荷花从上到下全部的容颜风致和端庄举止、优雅得仙姬、神女化了。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已经深深地陶醉在荷塘的美妙风景之中了。
从荷塘向上看,是青碧流水似的月光。此时,作者的激情化作了耿碧的月华,浇汲在荷花与荷叶之上。而且“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浮起了“薄薄的青雾”,泛起了“崇光”,
这月华和“薄薄的青雾”给叶子和花盥洗和梳妆,使叶子和花又像笼着轻纱的梦。使作者用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来衬托自己心意的迷离,而萌生了
“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情怀。然而,月光隔了树罩在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却“峭楞楞如鬼一般”,而“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所形成的反差,使作者对月色照在不同物质的上面的不同,表达了对高处丛生的灌木,与照在水中的荷塘的不同,所形成的反差,表达了褒贬的不同。那“峭楞楞如鬼一般”与“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使“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足见作者对善恶的分明与爱憎。
接下来的一段,是放眼看荷塘四周的树,先生强调“杨柳最多”,而且突出强调了“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实际上是在保护荷塘。但强调的却是树中的月光。尽管仅“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但先生还是无限珍惜着月光的,认为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表达了先生对月色、月光的怜爱与珍惜,甚至“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并不甚明亮,尽管“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也看作是极宝贵的。把渴望光明的意愿再次加以表达。
当然,在月色笼罩下的那些杨柳树,尽管“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当然这杨柳的容貌仪态的美好,还是月光笼罩的结果,只不过这里是更含蓄的表述而已。而对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用“只有些大意罢了”一笔带过。对“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用“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来表述,这除了要突出“荷塘”与“月色”之外,也示意出,他爱的是“静”,不是“动”,追求的是宁静的“荷塘月色”,不是“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的喧嚣。从第五段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和这里的“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可见先生赞美的是“荷香月色”与“袅娜地开着的”荷花,和“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与却更见了荷叶的那香倩隐约的“风致”了 虽然前边也说道“我爱热闹,也爱冷静”,但这里却由于荷塘、荷花、荷叶、凝碧的波痕、
默默的流水,使得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已被置于应排除的范畴。也就是说,此时,先生对那些喧嚣已有所反感。蝉和蛙欢快鸣叫,这是动物的一种属性,然而此时对避开喧嚣、寻求安宁、心情原本悒郁的作者却有些烦弃了。心中自然把它们当作了怨念的对象。所以才说:“我什么也没有”,这也表达了先生追求祥和、宁静、自由的境界。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这一段。是作者面对眼前迷人醉魄的风光,不由得忽然想到了“采莲的事情来了”。从时光上说,“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季节上说,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的季节”,这“热闹”、“风流”两个词,表达了他的追求自由、快乐、祥和的心理。从形式上说,采莲的都是些少女,“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从参加者的角度说,是“ 于是妖童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櫂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就是年轻的少女们,摇荡着小船,带着青春的梦幻,穿着五颜六色美丽的衣裙,唱着怀春的歌谣,像鷁鸟一样四处张望着,似是在寻找着自己心头早已属意了的情人,一边拿着像是杯子似的的鷁毛翎,做出喝酒的样子。棹刚要动,却被浮藻挂住了,小船刚要移动,水面上的浮萍就裂开了。那些青春的少女,纤嫩的琼腰上扎束着淡色的裙围,慢条斯理地一步一回头地顾看着。特别是在夏初春末菡萏叶嫩、荷花含苞待放的时节,少女们唯恐弄脏了衣裳,连笑都不敢开口畅笑,只能抿嘴浅笑。为了怕船摇摆倾倒还要把裙襟拢敛起来。
想到这里,联想到当时采莲的嬉戏的光景,然而先生不无遗憾地叹婉道“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然后又联想到《西洲曲》里的四句经典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这样便走这边思索着荷塘月色的情采,似乎在自言自语中说道“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就这样,他在荷塘月色的思恋中,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但是,先生追求民主、自由、解放、却是至死不渝。
1948年8月12日,就是在我们的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前夕,这位可尊敬的老人,辞世了。
但他却永远活在了人民的心里。
本文标题: 春雨读后感大全(春雨写意的作文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40572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