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视界》读后感,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
《教育的视界》读后感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须知数千年的师道尊严在人们头脑中是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观念、学生对教育学行为的影响是深远的。我们一方面不断学习、吸收现代教育思想,努力树立现代学生观,另一方面还要用现代的学生观检验我们的教育行为。
1.教师心中要有学生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教师一切的教育行为都应是为着学生生存发展的需要,这是现代学生观的一个基本判断。然而教育实际中,却常常出现教者自行其事,心中没有学生的现象。如课上提问学生,学生答不上来,教师常常“怒发冲冠”,动辄罚站、训斥、责骂。虽然,所问问题可能已解说不止一次,但学生仍旧未能理解。怎么办?我们认为教师能做的和该做只是再向他解说一遍。因此,可以对他这样说:那不是你的错,是老师没有说清楚,让老师你再讲一遍,好吗?反过来想一想,训斥、责骂和罚站,对于学生而言,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打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又有损于师生之间的感情。再比如,找学生面批作业,见到明显“低级”错误时,教师常会十分生气,言语多严厉,甚至斥责学生。静而思之,面批本是好事,旨在帮助巩固提高。殊不知,严厉之语,斥责之声,非但不能帮学生,反而伤及学生脆弱的心理,又不利于增进师生感情,可谓好事没办好。教育实际中,这一类好事没办好的情况恐怕不是少数。体罚、变相体罚等现象的存在,不能说与此无关。如果教师能做到心中有学生,那可能就是另一种情形了。
2.教师要增强服务意识.有学者将教育列为服务行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的提法也屡见报端。我们赞成这一提法。我们认为,作为学校,作为教师就应该为家长和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服务。家长花钱送子女到学校读书,就应该让子女享受良好的教育服务。然而,受到传统的“师道尊严”思想影响的相当一部分教师,一下子难以接受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角色定位,或者嘴上接受而教育教学行为依旧沿袭老一套。令学生围着教师转,让学生处处听从教师的安排,忽视学生的需要,不顾学生心里所思所想……这些做法在教育教学实际中没有吗?"怎么办?教师要自觉转变思想,树立为学生需要服务的意识,教师要能正确地给自己定位。学生,是我们的教育对象,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心理、探究学生学习的健康心理、培养学生心理发展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观。有了正确的学生观,教师就会在教学中采取恰当的措施,鼓动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再辅以教学方法的引进,就能充分发挥教师“因势利导”的作用,学生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对学生发展的意义不可估量。“我们应当尽可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学科内容,我们还应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这样的学生当他在正规学校结束之后,将会独立地向前迈进。”(美国“认知论”的主要代表、“发现法”的倡导者布鲁纳语)
3、正确地评价学生通常情况下,教师对学生的`水平的估计往往偏低。当然,我们不否认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存在着个体差异。但这种差异其实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大。心理学研究表明,除极少数智力超常和明显迟钝的儿童外,大多数学生都属于“中人之智”,他们学习成绩的好坏,往往是由其他原因造成的,不完全由于智力的差异。有些被我们判定为“学困生”的学生,在从事他们喜爱的某项活动或游戏时,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甚至可以超过某些优等生。可见,只要我们能够真正唤醒这些学生的沉睡的求知欲,使他们象喜爱这些活动或游戏一样地喜爱学习,他们肯定不会比那些优等生逊色多少。
4、重视学生心理能力的发展探索学生学习的心理奥秘,使教学活动尽可能地符合学生心理特点,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益的必要保证。
《守望教育》的读后感
《守望教育》这本图书的作者是满建宇,里面主要讲的是教育的问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守望教育》的读后感,欢迎大家的阅读。
有关《守望教育》的读后感一《守望教育》是把对教育生活提问的权利交还于实践者,让每个教育人都能在自己的日常教育生活中不断地去追问:究竟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好的教育?正是在对现成教育实践的不断质疑、追问的过程中,催生一线教育人的教育实践智慧,改善、提升每个教育人的教育生活质量。当我们拒绝理论的、或者权力的威权简单地凌驾于教育实践之上时,并不意味着实践中的教育怎么都行,怎么都好。
书中对道德教育的阐述,用的标题虽然是“教化的困惑”,体现了作者对道德教育沉重的忧思和对教育问题复杂性思考的审慎,但实实在在是以一个学者的思想为我们解了惑。在“关注我们时代的伦理觉悟”、“走向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从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开始”等篇目中,我们看到了作者想要阐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目标要下移、内容要贴近实际、采取的方式要适合孩子。特别是他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唤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置身于多元时代中的道德教育,怎样走出现实的泥沼、在缺憾中不断前行,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而其中的关键,应该是让德育从神坛走向下界,回到人间,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美丽温情的美德故事,应该是这路途中的一把钥匙。因为,任何一个人,或许会反感以讲道理为主的规范德育,但却无法拒绝美德故事对心灵的关照和沐浴。
逃就是爱,爱就是教育。爱心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但是又和人类的理智、道德、审美、人格相互关联。“爱心育人”不仅是一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义的体现。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世界上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吗?作为教师,最可贵的是能够保持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让我们把对孩子发自肺腑的爱寄托在故事中,让孩子去触摸、感受这个世界的美丽、快乐与芬芳,从而成长得更健康、更茁壮吧!
所谓“做一个纯粹一些的问学之人”,依笔者之见,就是对教育的复杂性保持一种敬畏,同时对教育的应然状态怀有一种诗意的期待和浪漫怀想;所谓“不忘记自己作为普通个体的良知与社会一员的责任”,就是以敬畏和诗意的心境去守望教育,并凭着自己的教育良知和道德、凭着理性的批判和必要的反思去表态。
如果下次再遇到坐而论道、对教育侃侃而谈者,在接受或批判他的观点之前,我们可以先仔细品味一下刘铁芳教授这段话:“凡把自己的教育理论、方案、谋略说得天花乱坠者,皆不可信;凡动辄称“学习的革命”“教育的革命”“……的革命”者,皆不可信;凡动辄宣称教育的真理在握,非如此不可者,皆不可信;凡把教育的奥义说得伸手可及者,皆不可信;(读后感 )凡把教育的改革发展说得易如反掌者,皆不可信。
于是,在《魏书生:一个听话者的教育技术》中,他在肯定魏书生“能在那个时期就有着还算独到、丰富的教育思考”的同时,敢于说出“他的教育改革大都是那种不越雷池半步的技术性改革,而不是整体教育理念的改革与探索”,从而提出“让魏书生从神话中走出”;生在农村,在乡村学校教过书,成为大学教授后,他依然心系农村教育,在《建立农村支教体系的一点设想》中,他提出“在投入硬件的同时,以合宜的方式投入优秀的人力资源,也许是更关键之所在”;面对“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个老掉牙的问题,他“把不便说的.也说出来”了,在《我看教育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中,他提出“理论研究与实际密切结合的同时还应保持适当的距离,有距离才可能有宽广的视界”……”
有关《守望教育》的读后感二利用假期,把刘铁芳教授所着《守望教育》认真读完了,暗自为自己读到这样一本好书感到庆幸,刘教授有着不平凡的境遇,干着不平凡的事业。他之所以事事比他人做得好,首先取决于他崇高的精神境界。也说明了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好教师的。
印象最深的是书中讲到转化后进生的问题,刘教授所说的教师做差生的转化工作如同医生诊病一样,医生只有在治疗疑难杂症中才能提高医疗水平,教师只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这一认识应该说也是非常独特、耐人寻味、给人启示的。在我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也能体会到,虽说在教学中我们对后进生的确也很关心,但能够像刘铁芳老师对待差生那样,说实话,我做不到。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差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和信心,无论朝着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他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天底下最有耐心的人。
作者在文章中还提到以美德故事唤醒孩子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他强调知识和故事是教育中两个并行的要素,一个让我们获得对世界与自我的认识,另一个则凭借真实可感的世界来抚慰我们的生命。每个人的童年都应该是被故事侵润着。阅读故事可以让孩子们掌握知识获得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够拥有的感情体验,同时他们也必然地从中获取人生的启蒙教化的熏陶。一代代儿童通过阅读童话故事完成自己的精神成长,因此,我们应鼓励学生读一些着名的儿童作品,听一些儿童故事是非常有必要的。愿我们每一位教育者都能够正确引导学生阅读,留给学生阅读时间和空间,读他们自己的故事,读一些美德故事
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爱心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但是又和人类的理智、道德、审美、人格相互关联。“爱心育人”不仅是一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义的体现。作为教师,最可贵的是能够保持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让我们以一颗平凡、挚爱、理性的心灵来守望教育,守望我们心中的教育梦想吧。
我的教育故事征文
来到xx中学,我又当上了班主任,已经有五个年头没有在这个岗位上了,社会不断发展,学生也不同了。又听说学校的学生有些不好管,心理真是忐忑不安。我想,刚接触要给学生和家长的印象是什么呢?根据我对教育的理解,认为是:我是肯用心的老师。所以,还没开学,我就给每个学生家长打了电话,做了诚恳的自己介绍。而学生呢,我想我并不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虽然有些表现不好,但也许比在小学有进步了呢,所以前三个星期,我都没有批评过一个学生。现在,我很庆幸这样做了,为我和他们的关系打下了信任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我之后的教育都有了良性的支持理解。
每个班,都会有几个在学习、思想、行为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良习惯的学生,而教育好这类学生是班主任老师的重要任务。我班有个名叫冯子程的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我知道他在小学已经是“天王”级人物了。上课经常讲话,经常不完成作业,课间经常打同学。平时,总是很多脏话,甚至对待老师都骂脏话。对于他我真的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经常是刚教育谈话完一转背他就笑开了,又是一样,不听课,挠乱其他同学。这样无数次,但他总管不住自己。后来找家长谈话,前两次也是无济于事,最多能改正半天。对于这样的学生,所有任课教师都很头疼,我也几乎失去了信心,一看到他就烦,很讨厌。这种情况下他认为老师放弃了他,所以变本加厉。
后来,我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心态。我对自己说:“决不能放弃,总会有办法的。”第三次,我又约见了他的家长,家长也非常有决心,针对他讲脏话及不做作业的现象,我们又进行了长时间的交流,决定先抓抓他的礼貌问题。我先结合他的爸爸非常有礼貌这一事实,号召他向爸爸学习,不要丢爸爸的丑。然后,我下载了一些礼貌用语打印下来,就让他把这个当做每天的作业,每天抄一次,用两句。第二天,我惊喜地发现,他交上了自己的作业,上完课的时候,他突然走到我身边对我说了句:“老师,你好!”那么正式那么认真,我也欣然回了他,然后又大表扬了他,我看到笑容在他嘴角绽开,原来他也是那么可爱的孩子。一连三天,他都这样做了。于是,我利用班会课时间,表扬了他,并且对他进行了加分,还提出了新的希望,能不能也向其他老师同学也问好呢,号召全班都养成这样的习惯。另外,在数学课上,我还不断地增加对他的关注,考虑到他的基础比较差,我就把一些特别基础的题目留给他,而他回答后,我班的同学也会很配合地给予热烈的掌声。渐渐地,我发现他笑容越来越多了,有时还会主动帮班级摆台凳。
但十几天后,他开始有所懈怠,几次没交作业,催促才交,我知道是他的旧行为习惯在起作用了。怎么办呢?不能让前面的努力付出流水啊!我拼命地想办法,甚至有时回到家还和我儿子讨论如何对他进行转化,也常深入到同学中去寻求办法,一位班干部的说话给了我启发:他特别怕某某女同学,她一批评他就老实了。我估计可能是青少年的一种朦胧的感情,考虑到那位女同学有相当的自制力,于是,我就让他们两人组在“一帮一”的对子,将他调到那位女同学的前面,进行适时监管,并且进行进步“捆绑”,有进步则两人都有加分。
通过一学期的努力,科任老师反映他的现象少了,同学投诉也少了,作业基本能做到按时上交,这让我深有感触:不管什么类型的学生,只要我们不放弃,不抛弃,只要他们多一点的关注,多一点表扬,让他们的“闪光点”发光,使他感到老师时刻在关注他,就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觉性,从而获得了更大的进步。正所谓,天才是表扬出来的。
篇二:我的教育故事征文
为师的`日子,我这样走过
作者:卢鑫才
十五年前,从师范毕业分配慈溪最偏僻的初中――新浦七塘中学。当我满怀憧憬来到这所学校,眼前的景象让我傻了眼,低矮的一排小屋和一幢2间的2层楼就是整个学校,心情一下跌倒了低谷。报到后的那几天,心里一直很纠结,这样的学校以后怎么办呢?在无奈中一直等到学生报到,由于学校给我安排了初一(3)班的班主任工作,只能硬着头皮上,当我走进本班教室时,眼前的景象使我很受触动,班级里端坐着一群衣着朴素的学生,眼中透露着渴望,为了能对得住这些孩子们,我连夜又对备课资料进行了修改,满怀信心地站上了讲台,引领学生在科学的世界里遨游。干了不到半年,我才知班级管理并不如我想象那般充满情趣,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常常让我举步维艰。且不论如何去面对家长的评头论足,如何去穷于应付各种繁杂的事物,就是班里的那几个“顽皮”学生就弄得我焦头烂额,更何况自己还要花更多精力进行自然科学教学的探索。于是,当一个又一个难题压来,我真的不知所措,只好滥施强权简单粗暴地应对学生。然而班级并非但没有因我的专制和高压管理有所改变,反而愈加杂乱无章。到后来,我有些怕进教室,怕自己日益滋生的坏脾气会忍不住出口出手伤人。还好,由于自己的勤奋和虚心讨教,总算顺顺利利地当了两年的班主任,但我还是有意无意地伤害过不少学生,记忆最深的是赵文可。由于他不爱做作业,还经常破坏课堂纪律,三天两头就把他的家长请来学校,或亲自扭送他回家,夸大其词告状,结果他常常被父亲打得青一块紫一块。为此,他肯定是对我狠之入骨,毕业后,他竟然在大街上喊我的名字取乐,让我现在想来心里都十分酸涩。
为师第四年,我调到了逍林初中任教。新的环境新的气象,在新的学校我怀着极大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但因缺乏先进理念的引领,在班级管理上收效甚微。正当我茫然困惑之时,我有幸看到了全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写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一书,智者的引领,犹如暗夜中的灯烛,一下子打通了我闭锁的心智、狭隘的眼界,唤醒了我创新的勇气,开始了四年艰辛地探索之路。为让学生享受成功增强集体的凝聚力,我创造了班级名言,设立了每日杰出学生,改革了班干部的任用制度,以惩戒违规学生写反思取代了先前空洞的说教和严厉的斥责……这一系列的有益尝试,不仅让班级面貌焕然一新,师生间产生了亲和力,而且更唤醒了我直面教育教学的热情,初步建构起了“让学生幸福地走过每一天”的管理理念。()不过,在探索从专制走向了民主的路上,尽管我已经意识到了对学生尊重、理解、信任是教育的前提和保证,但师权意识并未从我的脑海完全清除,因而在自己成长的路上又伤害了一批学生,丁少青就是其中最让我愧疚的一个。就因为他在课堂上冲我说了句脏话,我竟然强行把他从座位上抓扯起来示众以维护所谓师者的尊严。尽管我也曾努力地弥补自己的过失,但直到现在我都不能原谅自己当时竟然默许了这种残忍的体罚。
去年,我参加了市级骨干教师的培训,在与众多知名专家学者的对话交流中,解读到了自我的浅薄与无知。是啊,为师十多年,我何曾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过教师的职业?我何曾品味过内在尊严的觉醒?我何曾享受过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快乐?我何曾将课堂提升到生命的高度?
……悄然而逝的三千多个日子,我拥有最多的就是教育的蒙昧与愚钝罢了。正是这样深刻地痛并快乐着的解读与反思,我开始了自觉自愿地读书充电,意在追寻回荒废的光阴。在近一年多的时间里,我购买了近千册的教育教学书籍,怀着古典的心情,与书为友,乐此不疲地阅读,并走进了网络世界。在与智者的对话交流中中,我的视界逐渐敞亮,内心走向澄明,无数个虚妄被砸碎,获得了心灵的舒展与自由,生成出了洞幽察微的睿智与深刻,感受到了精神的丰满和意义的充盈,领略到了一种情绪疏通的欣然和愉悦。总之,为师这十五年,我走了许多的弯路,留下了许多的遗憾,伤害了许多的孩子,但庆幸的是我依旧执着,为了心中这份美丽的执着,我必须用一生的经历去发展壮大,因为我所从事的是“以生气唤醒生气,以激情感动激情,以理想鼓舞理想,以人格塑造人格,用生命点燃生命”的崇高事业。
篇三:我的教育故事征文
阳光总在风雨后
一、抓住弱点,对症下药。
最近,***的作业老是不做,回家作业常常不带,课堂作业马虎得要命。为此,我很生气,放学后,就把他留在办公室里做作业,因为作业堆积得多,而我又要求他在此刻完成。所以,他做到了很晚还没做完。
他突然哭了起来,边哭边说:“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这使我感到很反常。***一向是个“天不怕,地不怕”,软硬兼不吃的人,平常,老师不管怎么批评他,怎么威胁他,他就是不会哭,总是一副随心所欲,“你能奈我何”的模样。今天竟然会流泪,会哭泣?
我问他:“你为什么哭?”
他说:“我妈妈会打我的,如果回家晚的话。”
对于他的家庭,我略有所知,他的家长在外工作很忙,没有多少时间来管孩子的学习,常常采用最直接的“打骂”形式,不过,我不知道,连孩子回家晚也会遭打!撇开家庭教育不说,这对我来说,却是一个“有利武器”.
我于是“威胁”他:“你想回家早点也容易,你以最快的速度把作业做完,你就可以回家了。如果你的回家作业天天都带来,那你就不用留下来了,你觉得怎样?”
***赞成了我这种处理方式,以最快的速度把作业完成了,虽然他还有其他作业没完成,我还是让他走了。
后来,***的这种拖欠作业的现象慢慢地减少了,我也很高兴,不禁想到,对付这种软硬兼不吃的“硬汉子”,找他的弱点,在他的弱点上“开刀”,是一个很好的法子。
诚然,批评是一种教育方法,这种方法运用适当否,效果迥然不同。批评得当,不但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会促使学生进步,上面的案例,如果批评方法运用的不当,则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但不服你,还会顶撞你,甚至跟你作对,此时,你大叹“忠言逆耳”也无济于事!我想,作为班主任,在批评学生的时候,首先应该正确对待学生的不足和错误,然后对症下药,选用合适的批评方式。因此,如何转变***,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
1、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怀和爱护。老师主动和他亲近,和他做朋友,“亲其师,信其道”.经常在课间找他谈话,帮助学生认清惰性的危害。惰性不但给家长增加负担,给周围的人带来危害,削弱自己的斗志,而且会最终落得平庸、失败的下场。
2、让学生体验集体的温暖。动员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让他在集体活动中接受教育,感受集体温暖。在学校情境中规定学生劳动的时间,养成整理环境的习惯。决不迁就学生对劳动的消极抵抗,不把劳动作为惩罚,否则会使孩子对劳动产生厌恶的情绪。
3、努力改变家长的教育方法。了解该生的情况后,与孩子的家长分别进行多次交谈,交换看法。让其家长改变不闻不问的教育态度,并能多花精力培养孩子。教师、家长都积极地让学生学习、劳动,鼓励学生动手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二、情感互动,共育下一代
“父母是孩子的最好老师”,即父母的言行,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每个家长的心愿都是想要自己的孩子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健康孩子,教师应多从爱孩子的角度出发与家长沟通,共同探讨科学的育人方法。
对于***这样一位学生,不喜欢做作业,课堂作业如果老师不盯着就不做,贪玩成性。这样的孩子,我想家庭教育必须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因此,我就请家长到学校来。见到家长,我首先肯定的告诉家长,该孩子是相当聪明的,我把孩子在我督促下完成的课堂作业给家长翻阅,并告诉家长该孩子在课堂中的优秀表现,使得这位家长也不断的告诉我他孩子在家里是如何如何的可爱。这样,就拉近了老师和家长的距离了,为下一步的交流打下了结实的基础,在这时,我就说,该孩子的家庭作业我已隔了许久没看到了,是不是家里的事情太多?这位家长马上就说,是这段时间,他们家忙于装修,所以孩子有没有写作业就没有管了,并表示一定配合好老师把孩子的成绩追上去。因为家长的鼎力配合,该生的成绩进步相当的大,我不失时机的告诉家长,给家长报喜,这位家长非常的感动,和我们老师一起把孩子教育好的信心更足了。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感情是具有感染性,也是说在一定条件下,人的感情可以相互影响,作为教师,应适时的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学习生活中来,一起用爱与微笑教书育人,培养好祖国的下一代。
通过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已经有些进步,自信心有所提高,也能接受老师和同学的劝告,完成作业也变得积极些,主动些了,也乐意参加一些集体活动了,期望他有更大进步。
视界与世界
“语言是看得见的心灵之花”这曾是在窦桂梅另一本书中看到的,极为赞同,印象深刻。翻开她的这本国外访学、参观的随笔,期间的若干文字便化为心灵之花,一展其眼中所见心中所思所想。既然不能够用脚去丈量,借她人视角所了解些东西便成为不可多得的所谓捷径了。
英国篇:
《在这样一所教会学校》一文中她有感于那儿老师的基督情怀,有那样一些因为喜欢教育喜欢教师职业的老师而写道:“每一个老师对每一个孩子都充满期待。在一个班里有能力高的也有能力低的,但老师最重要的就是激励他们,肯定他们,帮助他们,让所有的孩子在爱与赏识中成长。”是啊,“激励、肯定、帮助”而不是“打击、否定、甚至讥讽、随意将对学生的认知固化,随意贴标签。这是工作的两个极端,但试想繁忙而琐碎的工作中我们是否无形中犯过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其实真的会有。意识这种东西有时候真的很可怕,如果不时时反思一不小心我们就会变成我们所不喜欢的人的样子,最为老师,这点更应该警醒。
在谈及英国学校自我评估的内容(他们的核心只有一个——学生)时,她谈到:“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都有自己的成长经历。对特殊学生的个性要呵护,对困难学生要竭力帮助,包括对残障和有特殊需求的学生以及需要奖学金的学生,教师都要提供支持。”毋庸置疑,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正如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了学生个体差异,家庭教育等各因素的影响,他们对知识的接受并不能整齐划一。有时候是我们过于急躁,觉得自身已经尽力为之,课堂上也已经破费心力地试图关注全体了,但为什么结果仍存在如此参差不齐的情况,有时候是我们太过于强调一致了,试图将问题简单化。教师什么时候才能发挥最大的授业解惑的作用呢?恰恰是在这些特殊学生身上才能更为凸显你的耐心你的学养,你的为师之道。认清了这点再遇到如此的特殊学生才能以平和的心态接纳他,帮助他,激励他,乃至慢慢地赏识他,他同样有一些你所不知的闪光点亟待你去发现。正如我班的蔡同学虽然学习与别人暂存些差距,其实挺爱帮助人的,愿意为班里做些事情,这一点就值得肯定与鼓励。
在谈及学校自评时窦桂梅引用了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的话:“人们赞美山岳的崇高,大海的波涛,海岸的逶迤,星辰的运行,却把自身置于脑后。”她认为“我们自身的存在对于幸福感来说却正是至关重要的。”借以肯定学校自评之于一个学校发展的意义。其实不光对学校对管理者如此,对无数从事教育职业的个体来说,自评也很重要。认识自己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年少年轻容易因了激情因了梦想而分辨不清自己有多少能量多少力量或妄自菲薄或一时狂妄,年纪稍大些吧,却极易于安于现状不敢突破常规勇敢向前,每个人都有着自身的局限,自身的存在自身对自我的清醒认识往往影响着你的幸福指数。
美国篇:
在《春天,我们的学生在做什么——有感于四月的华盛顿》一文中,她有感于美国开放性教育的实施,写道:“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华盛顿的一切都是美国学生学习探索的课堂,而学生又构成了华盛顿重要的风景。因此,在华盛顿的这几天,我不断地感慨:这里全是学生!学生是华盛顿的生命!是华盛顿的未来!”是啊,从林肯纪念堂,越战纪念碑,华盛顿纪念碑,国家航航天博物馆……春天的华盛顿,半个月春假里华盛顿,到处有着学生参观游历学习的身影,他们从社会大天地中汲取知识,升华思想,深入地走向生活,不像我们除了学习课本,偶尔带领学生读书之外,外在的活动,真正可开拓学生视野的活动真是寥寥。鉴于城郊学校我们往往做不到还尚可理解,但城区学校能实际有效开展的不流于形式的活动又有多少?
在谈及美国人的微笑时,她引用到国内登机时的拥挤现象,并引用了一个外国人奇怪的问话:“飞机不是一个人一个座位吗?哦,中国人是带着使命来地球的,都这么 急…”看了这段文字我暗自摇头苦笑:是啊,在中国往往不是微笑感染着微笑,而常常是匆忙带动着匆忙,乃至愤怒激起了愤怒…为何都这么急呢?有时候自个儿也无端着急,什么没做,带了该怎样的年龄而还没怎样……无形中排队,无形中增添不必要的烦恼而不自知,真值得深思,反思;在谈及赞美时,文中引用一位美国学生的话,肯定了其用词的特色,也给人以启示。女孩说:“我热爱学校的很大原因是因为每一位教师都在助推你向前发展,克服困难,你发展慢了一些也不怕,教师会不断启发你并随时给你信心和灵感。”看来,美国的赏识教育真的做的很到位,直抵学生心灵。反思自身曾受过的学校教育以及自身所施予学生的教育还都远远达不到这一点。正如窦桂梅所感:推你向前——这个推字有力量,更有温暖。温暖与爱,真是我们应该更多的学习施予孩子的,要做到,首先要真正有爱才能不敷衍,不流于形。
乌克兰篇:
这几篇随笔记述了窦桂梅去帕夫雷什中学等学校时的所感所思,当然,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的名字:苏霍姆林斯基。对于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但在我脑海中它极尽概括,仅仅是一种标识,读了这几篇文章不难看出不管是窦桂梅、李镇西,还有期间很多老师对他都赞赏有加尊重有加。跟随着他们的足迹去了解去感知才知苏霍姆林斯基其人其事,名不虚传,才感知自己的孤陋寡闻,这更促使我日后有时间一定要翻阅一下他的一些经典著作。
乌克兰人的民族意识,他们对教育对教师的无上尊敬令人可叹;他们每个学校所设立的教师博物馆不仅关注作为一个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的教师,而且呈现出不同历史时期的教师景观,展示了一段段真实鲜活的生命纪录,是记录,更是一种宣传与学校文化的传承。他们“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更是为人提供了鲜明佐证,苏霍姆林斯基的书房,各类书籍一应俱全,涉猎甚广。“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他不仅认识到,也以实际行动在践行,做到了。这点不得不令人敬佩。这几年也碰到了一些爱读书的人,从身边的他们身上深深的认识并感悟着: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阅读是一种习惯。但是于己做到的又有多少?值得深切反思,现在开始还为时不晚,怕的是永远停留在思想层面而不去坚持,不去践行……在阅读中洗涤心灵,在平心静气的阅读中安放灵魂,读书应该成为生活的必需,成为不可戒掉的习惯:而我究竟从什么时候才意识到要读书,我究竟才读了几本书?真正的教师必须是读书爱好者,书籍应该是教师深扎的不断滋养心灵的深厚土壤,离开它,我们何以凭借?吃老本不变更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的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借由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我们是否也应该默默读书,坚持坚定而行,培育自己也终有一天因积累无数溪流而渐渐潺潺有声的小溪了呢?
“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往往成长后的我们常常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而将孩子的快乐与悲伤而视之不见,如果不体悟,不走近他们,接近他们的心灵,爱,总是抽象的字眼,距离感总是会因大人僵化甚而固化的思维而产生。一个好的教师意味深远,每个孩子都是有天赋的,爱是教师无声的语言,教师对孩子的爱,应当是立体的,无条件的……希望这些话语能时时提醒,激励着我们依从、探索,勇敢前行……
韩国篇:
对韩国教育不但有些许耳闻,好在也曾身临其境,有所见,更有所感。其他且不多说,单是窦桂梅文中所提到的韩国对屡教不改的学生是可以进行适当体罚的这一点就感慨颇深。前几年我所任教的那所男校,楼道中,走廊上体罚学生背墙而站的想象就常常见到,办公室负责安排我们工作的级部部长也经常拿着戒尺惩罚那些违反纪律的学生。那些学生对老师真是毕恭毕敬,在那里,老师的确是有威严的。而我们的教育现状是什么?正如窦老师所提:我们现在一再强调对学生的爱,可我们的学生反而缺少必需的感恩和回报;我们想借惩罚而警示他们,可是又不敢罚,我们的教育总是走向极端……
日本篇:
读了游学日本的几篇随笔,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日本教育对教育公平的推广与落实:没有明显的重点与非重点学校差异;高考录取的公平;教师为了互动而可流动;还有一点就是日本教师实行公务员制度,无论是教授还是小学教师,所享受的待遇除了年限的奖金不同以外,其他完全一样。再有文中提到日本某所农村小学设定每年读书的册书——一年级90册,2年级100册………而我们呢?的确令人惊叹,更令人反思。
世界同而不同,不一样的教育,一样的以人为本。只是他们更重落实,而我们虽然有意识地去做,却多少有些大而空,一则大制度不同,国情与教育环境也不同,二则诸多细节尚待探究完善……视界因行走因阅读而有所拓展,有人说,“视界”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广开视野,拓宽你眼中的世界,也许唯有不断地阅读、践行、反思……
讲座感悟|教育是一场美丽的修行
河南 长垣 张爱敏
几天前,就盼望着今天上午这场讲座,因为有爱敏姐。
自从2021年与爱敏姐有过一面之缘之后,内心有了新的回响,工作有了新的动力。做一个像爱敏姐那样的教师,把一颗心妥妥帖帖安放在讲台上。
那次听爱敏姐的讲座,我一边听一边欣赏,听着全新的教育理念,欣赏着爱敏姐的优雅举止,那一刻,觉得爱敏姐是我见到过的,教育极好的模样。
爱敏姐,是一个把教育做到极致的老师。
好了,敲黑板,说重点,下面就要开始今天的讲座啦。
讲座开始之前,播放的年会回顾,虽然我不在现场,但依旧激情澎湃。
终于看到爱敏姐了,好激动。
嗨,你好,爱敏姐,我在心中悄悄打招呼,好久不见,还是那么美!
只可惜,隔着屏幕,爱敏姐听不到我打招呼。
第一项,爱敏姐带领大家进行能量诵读,是汪国真的一首诗。
诗歌原文分享: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汪国真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
报我以平坦吗?
我是一条欢乐奔流的小河。
报我以崎岖吗?
我是一座大山庄严地思索。
报我以幸福吗?
我是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
报我以挫折吗?
我是一根劲竹经得起千击万磨。
生活里不能没有笑声,
没有笑声的世界该是多么寂寞。
什么也改变不了我对生活的热爱,
我微笑着走向火热的生活!
我的感悟:
诗歌很美,读诗的人更美,一首诗歌,点燃了生活激情;一首诗歌,点亮一群人!
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生活里不能没有笑声,面对当下,面对今天的大灾大难,我们仍然要报之以歌,因为我们是一个幸福的教育者。
2021年的疫情,我们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2021年我们先是经历了洪灾,现在又是疫情,在灾难面前,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怎么样去面对,在灾难面前,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怎么去教育孩子们。
接着,爱敏姐提出 第一个问题:
讲座内容记录分享:
我是谁?
遇到新教育,遇到老师,遇到“做一个顶天立地的语文老师”这句话。
一句话,一个人,一场培训,推开教育生涯的另一扇窗。
开始共读共写,
文字能走多远,你就能走多远。
有了更多的话语权,荡起阵阵涟漪。
美好的故事:感动、感染、感恩……
成为一束光……
回眸三十年,
修一颗慈悲心,温和而坚定。
每一个你喜欢的学生,每一你讨厌的学生,每一个你喜欢的学生,每一个讨厌你的学生,无论是孺子可教,亦或是朽木不可雕,无论是爱屋及乌,亦或是恨铁不成钢,他们都是你教育生涯中的一段经历,他们都是在帮助你不断成长,不断完善自己。
“我看透了这个世界,但我仍然热爱它”。
活出教师应有的尊严,乃至成就感、幸福感。
我的感悟:
从爱敏姐的职业规划中,我感悟到了那一颗和善而坚定的心。
作为一个老师,尤其是一个班主任老师,管理一个班级,一个团队,是一间教室的主人。
班主任的喜怒哀乐影响着学生的喜怒哀乐。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把孩子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要先成为什么样的人。
毕业至今,离开家乡20年有余,三尺讲台,一支粉笔,书写无悔青春。
曾经迷茫过、伤心过,甚至想过放弃,虽跌跌撞撞,仍不忘初心,默默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幸运的是,成长路上遇到一个又一个贵人,助我点燃梦想,感谢王主任,新玲姐,jw校长,爱敏姐;还有一个个无私帮助我成长的同事,梅英老师,红英老师,于老师;还有一个个心心相印的朋友,婷婷,飞飞,蕾蕾,燕子;还有我们抱团成长的团队,疯子妮儿,齐整妮儿……
独行快,众行远,谢谢你们,亲爱的朋友。没有你们,就没有我今天的成长。
第二个问题:
讲座内容记录分享:
我要到哪里去?
师者,引人以大道
师者,启人以大智
师者,育人以大德
美国心理学家海诺. 吉诺特:我惶恐地意识到,我成了教室里的一个决定因素,我个人的情绪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气氛,我可以成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励孩子们的火花,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堕落,我的态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想起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的一封信:
亲爱的教师,我亲眼目睹人类不应该见到的情景:
毒气室由学有专场的工程师建造
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
婴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
看到这一切,我怀疑:教育究竟是为什么?
我不再教书,而是教育孩童
缔造一间完美的教室
一间教室一个世界
教师的视界,学生的世界
这一间教室,教天地之事,育生命自觉,关爱他人,联结世界。
宜居、温暖,听到花开的声音,感受师生生命的律动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让生命绽放芬芳。
我的感悟:
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景,愿我的孩子在教室里能够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我想起了与学生之间的一幕幕、一桩桩、一件件
“美丽的十年之约”,我与女孩儿的约定,让我有幸成为了证婚人。忘不了那一天,第一次做证婚人,好激动,好开心,好骄傲。我读着自己为她写的证婚词,仿佛在祝福自己的孩子,原来,教育是彼此成全。
“白衣少年变形记”,从迟到到逃课,不愿意进教室,不知道他经历了什么;从家访到鼓励,给他足够的安全感,一步步,一点一滴的变化,我都记录下来,到后来,他不再旷课,不再迟到,最后成功考上了实验中学,原来,教育是助力孩子的梦想。
“我的教育遗憾”,一个问题少年,屡屡违反纪律,被学校通知反省六次,最后学生执意转学,辗转几次,失学在家,心痛的同时明白了,原来,教育不是万能的。
“一颗星点亮另一颗心”,一个问题家长,倾听、沟通、尊重,耐心做工作,细心讲道理,坦诚相待,打动家长配合工作,原来,教育是对你付出真心,当然你会全意,教育是家校沟通心与心的联结。
“别出心裁的天鹅项链”,自己DIY,利用一周的时间,天天熬夜到十二点,只为给我一个与众不同的礼物,为我留下了难忘而又美好的回忆,看着孩子们天真可爱的脸庞,我忍不住热泪盈眶。原来,教育是你付出一缕春风,孩子们会还你一个春天。
“老师,请你抱抱我好吗”,一个留守儿童,自卑内向,每天一个温暖的抱抱,让孩子感觉到家的味道,当孩子考上心仪的学校之后,第一时间给我发来信息:老班,我永远不能忘记,你对我的好。原来,教育就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每粒种子都会发芽,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花开的时刻。
第三个问题:
讲座内容记录分享:
我该怎么抵达那里?
修炼,让生命丰盈
深耕,率团队沉淀
传扬,将美好点亮
修心,修行,爱上阅读、写作,勤于反思。
教师,首先是读书人,特别是语文教师。
让教育充满灵动,让自己成为一名精致、从容、优雅的教师。
我的感悟:
爱敏老师的团队中,有很多值得学习的榜样,波涛老师、树丽老师、珍霞老师,虽然都是未曾谋面,但是早已惺惺相惜,我也一直在默默向他们学习,向优秀靠近。学力不逮,只有努力。像一只蜗牛,慢一点,再慢一点,慢慢的,稳稳的,静静向着明亮那方。就像现在这样,少说多做,挺好的。
最后,爱敏姐对教师这两个字的阐释,让我更加明白了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坚持德育为先,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致力于“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
后记:
不知不觉,迎来了立秋。
秋天的第一声问候,自立秋始。
教育是一场美丽的修行,愿所有的美好如期而至;
教育是一场美丽的修行,愿所有的付出都绽放光彩;
教育是一场美丽的修行,愿行走在教育路上的你和我,
在秋天的每一个日子,依然充满热爱,充满期待!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