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警舆情观后感涉警舆情观后感洛阳民警投诉西安警方引舆论风暴这是一个典型的涉警舆情。一.事件概述8月3日,一位自称是洛阳警察的网友在多个论坛发帖,...
涉警舆情观后感
涉警舆情观后感洛阳民警投诉西安警方引舆论风暴
这是一个典型的涉警舆情。
一.事件概述
8月3日,一位自称是洛阳警察的网友在多个论坛发帖,称自己在西安抓贼,反被西安莲湖分局北院门派出所的警察扣留20小时,和小偷关在一个房间内。而且在被关期间,“当着小偷的面问我姓名、家庭住址及个人情况。小偷在派出所候问室骂我时没人制止。在20个小时内没人给我吃饭,而小偷有吃有喝还能抽烟。要求给我个凳子,蒲永常警官不理会,导致我在候问室的水泥地上坐了一夜。而小偷还有一个垫子可以躺着睡等。”这让他难以理解也很难受。该事迅速成为网上热点,引发媒体报道和网友热议。
据法制晚报报道,记者联系上发帖人李辉锋。据他介绍,他是河南省洛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站大队警察,网上流传的帖文确实是他所发。
李辉锋说,7月26日晚上9点左右,他和朋友多人结伴到西安游玩,在钟楼附近,同行者陈女士发现手机被偷。报警后,大家应警方要求在西安北大街和西华门十字西南角等待。在此过程中,他发现一名女性小偷在偷另一女子的手机,遂上前将小偷抓获,并表明身份。
此后,有两男一女前来试图救走李辉锋抓获的小偷,经周边群众协助,对方未能得逞。西安警方到场后,将李辉锋、失主陈女士及疑似小偷的两男两女带回西安市公安局莲湖分局北院门派出所。在派出所,李辉锋也向西安警察表明了自己的身份。
李辉锋描述说,他在派出所的值班室里发现共有四拨失主,共丢失两个手机、两个钱包。“其中另一位丢手机的失主说他的手机已经找到定位,能不能派人一块去找找。白警官不予理睬。我实在看不下去了,说我们是来旅游的能不能帮忙快点找找,白警官说这得按法律程序办。我一听,觉得手机找到的可能性不大,就想叫上陈女士走了,忍不住说了一句口头禅:我靠。”
李辉锋说,这一句“我靠”惹了祸,白警官上来抓住他说:“今天我非把你关进去不可,警察也不行”。后来过来几位警察把李辉锋拉到派出所走廊里,“白警官突然从后面打了我一拳,我回了一拳。”接着他被带到了派出所的候留室,搜去手机和钥匙并抽去皮带和小偷们放在一起,晚上小偷们有垫子睡,他连这待遇也没有,只能坐在地上,从晚上10点左右,一直到第二天下午5点,被关在候留室时间长达20个小时。
在此期间,李辉峰的朋友向西安市公安局督察部门投诉。7月27日早上9点多,有督察人员前来了解情况,但直到下午5点多,李辉峰才得以获释,总共被关了20个小时。
西安警方回应
8月5日凌晨1时47分,@西安莲湖公安对事件进行回应,称“莲湖分局已对北院门派出所责任领导及民警停职调查,洛阳交警在莲湖分局北院门派出所被留置一事,莲湖分局决定,对值班副所长吕勇、值班民警白晋襄停止执行职务,接受组织调查。”
截至5日下午4时,@西安莲湖公安该条微博评论数就达2万多条,转发数7千多条,目前还在持续增加中。但从网友在该微博下面的留言看,网友对此回应并不买账。
二.网民热议
@只改名字不换头像:白某的表现绝对不会是一个偶然。
@快乐的瘦子周:上次我朋友在西安有拍到公交上小偷的照片,然后我去警局就问这个对他们抓小偷有帮助没,人家置之不理。就当没听到一样。
@胡球日鬼十二指猴:作为一个在西安上学的人来说,西安的公安系统实在是烂透了,大家丢了东西第一反映就是走吧肯定找不回来了,报警也没用,走在路上就有贼边走边说ip6要不。
@枯木way:作为西安人,宁愿在外地工作也不回老家,满街贼娃子么人管。警察和贼娃子一窝分赃。
@自由的白骨精:西安本地人告诉你,小偷每年都给他们交qian的,报警然没有人管,西安的小偷特别猖狂。
@连片起舞:西安的民警和这些小偷都是一丘之貉,我在康复路的时候就看偷了别人手机的小偷下一刻就跟街边的民警有说有笑的!
@方元正大:对同行都是这种态度和做事方式,那对普通老百姓就更不用说了!
@Dfango:不作为 怠政惰政 非法拘禁 警贼关系融洽和谐… 好好整顿队伍吧!别给西安、给警察丢人!
@Finley-11:面对同行都这态度,还公然公报私仇,西安这几个警察不开除不能改变坏风气,西安那么多小偷就是因为他们不作为,养着这样的警察是助纣为虐。
@爱笑的眼睛_大林:这下西安印象算是彻底臭掉了。
@筱牧寒:又是西安,去过一次西安就再也不想去了,素质确实不敢恭维。
@杨侗:可以做一个西安小偷的专题,这个太有故事了,身边每一个朋友基本上都有过经历,曾经就在钟楼见过一个女孩被偷了钱包坐在地上哭的撕心裂肺的!
@涅磐夜殇:太心寒了。耻辱!
@MQ_in_Wonderland:你们真是给人民警察脸上摸黑,太丢人了!还配当警察吗?如果想和小偷一伙,就把警服脱下来!
@情何以堪SS:对待警察都这样,要是老百姓会怎样?会不会先打个半死再说?警察的公信力就是被这些败类给糟蹋掉了!
@舟子是子舟:请介绍一下抓洛阳警察的理由,以及打人和当着小偷的面问洛阳警察的个人信息的目的是什么!
@月黑风高后半夜:我也是警察。我真怕了………不知道西安警察执法参照的哪个法条。还当小偷的面审讯洛阳警察,导致干警隐私曝光。日后小偷报复,我第一个告你们。
@不是没睡醒就是睡不醒:我只想知道那几个小偷现在的情况,当着小偷的面询问好警察的详细地址情况,你md有病,这不是停职吧!直接下岗吧!这个社会连好警察都得不到保护,谁来保护我们!
@伯格巴拉:曝光了也没啥用啊,作为西安人,想说西安贼多,真的很多。好好管管行么?真是求求有关部门了!
@李小瑞evil:西安从警察到小偷整个都需要整顿的!!!也别只是光管被爆出来的,整个西安名誉都快被毁了!就酱!!!
@笔译说毕:作为西安人,说实话西安的贼真的很多!很多!西安警察也从来不管管!好好管管不行吗?再不整顿西安的形象都没了!
@不超过140个字:蒲姓警官呢?没他啥事?
@LLLJQ_:供小偷吃喝抽烟睡垫子,让受害民警蹲了一晚上水泥地的蒲永常警官不用管了?
@五月又两天:我靠!还玩文字游戏啊,非法拘禁报案者被说成留置?人家吃饱了撑的?有酒店不回非得在你拘留室里不吃不喝不能躺着的看隔壁恶贼抽烟吃喝?
一般舆情分析报告有很多相关案例,可以多研读,会有更深体会。
深圳十大观念读后感
我谈三点感想:第一点,《深圳十大观念》的编撰,让更多人认识到了深圳的丰富价值。这“十大观念”的当选可以说是理直气壮的,体现了深圳价值中实践特色的含金量。这是从民间广泛评选活动中产生的,因此这些观念可以说是从群众中来,又到群众中去,反映了深圳人内心深处的共同意愿。《深圳十大观念》无论在当下甚至以后,都具有启发思考和引领的价值,也给人一种深圳人力求始终站在现代文明前沿的感觉。
第二点,在全媒体传播时代,想要形成一个向上的主流强音及影响舆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深圳十大观念》却做到了。从契合深圳内外社会大众接受心理看,“十大观念”从最初的103条观念中经过群众的层层推选产生,群众的感受是最真切的,判断也是最准确的。这“十大观念”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群众的共识,而这也正是深圳的各级决策者、领导者想做、并致力于做的。从评选到延伸解读,这本书通过解析十大观念的产生背景、过程,以及专家学者给出的理性阐释及前瞻洞察,形成了正效应的舆论场。有些城市将这本书推荐给干部读,是看中这十大观念的启示意义。从做传媒的角度看,能够起到这种传播效应和形成主流影响的.难度是比较大的。
第三点,深圳改革开放的30年历程,尤其是上世纪80、90年代,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历史大潮中,深圳产生了如此多具有全国视野、历史印记和发散力的思想观念,让人看到了深圳这个“观念智慧宝库”的影响力。尽管当时去深圳的人被很多人称为淘金者也好、建设者也好,但是当这本书让大家重温那段历史和这些深入人心的观念时,我们可以说深圳人也称得上是思想者,甚至可以说是引领者。透过这样的观念评选、解读和行动,可以看到在新的思想高度上,深圳在深化改革开放方面继续发挥“说服、改变、影响”的特区能量。
这“十大观念”,未必能够完整地体现深圳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中所做出的思想观念贡献,比如除经济、社会领域外,深圳在政治文明、法制精神方面所做的贡献。然而,这些思想观念对于塑造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确实具有独特的意义和贡献,因为中国社会主流价值体系的构建,就应该来自于人民的实践。
现在看这“十大观念”,可以说没选上的观念肯定还有好的,但是选上的观念,肯定是体现了深圳30年来的探索实践的精华。这些最大限度凝聚深圳人智慧和力量的观念,能够为中国崛起与社会转型提供有价值的思想支撑和价值建构。我们也期待这十大观念的汇聚,是深圳一以贯之解放思想的一个新的起点,希望看到深圳通过新的突破,继续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上做出新的思想贡献。
读《弱传播》——舆论世界的传播规律
舆论的定义
什么是舆论?简单说,舆论就是关注的表达和聚集。
我们生活在两个世界,一个是现实世界,但是因为现实世界太多太快太复杂,所以人们需要一个简化的模型来认识这个世界。这个模型是虚拟的,但是能够极大程度上影响现实世界,这个简化的模型就是舆论世界。
舆论与传播相关,但舆论是传播,传播不一定是舆论,传播的东西只有变成关注的聚集,才能进入舆论的世界。简单说,只有当许多人注意到某个帖子、某个视频的内容,那么这个内容才具备影响现实世界的力量。
舆论的规律
弱定理
这是整个理论体系的核心观点,舆论世界中强弱颠倒, 现实世界中的强者是舆论世界中的弱者,现实世界中的弱者就是舆论世界中的强者。 因为舆论世界的统计性就是数人头,而现实中弱者的唯一优势也是最大优势就是人多。
现实中的老板们或许有钱有权有势,但舆论世界里往往是打工人们口诛笔伐的对象。现实世界中的强者只有和弱者建立连接才能取得存在的价值和道义的力量,强者对弱者的联系关键是表达“ 在乎”。 比如公安、医院、法院等强大的机构往往要在前面加上“人民”二字,所以从这个角度你可以理解为什么“城管”在舆论中不受待见,改成“人民城护”或许更好听。舆论做的往往是表面功夫。
情感律
舆论是不讲道理的。 无论在现实还是舆论中,情感才是真正的决策者,理性只是提供信息和辅助。人的情绪在跟理性的博弈中往往占上风,我们很难通过道理说服人,但人与人之间的情绪更容易传染,情感更容易达到产生共鸣。比如一个人冲你大喊大叫,狂躁的情绪就会刺激你的情绪,反映到网络社区中就是所谓的带节奏。同样的,我们也会被某些真挚的亲情或友情感动。书中提到,文字要晓之以理,视听要动之以情。
轻规则
现实中重要的东西,舆论世界中很重要,现实中不重要的东西,舆论世界里很重要。 轻的东西最好传播。 比如2021年的里约奥运会,“洪荒少女”虽然只是拿了铜牌,但却收获了最大的关注度,成为了奥运娱乐化的代表。再比如说,现实中我们不会在意别人穿什么衣服,但在舆论中我们往往会对某些人的穿着品头论足。 所有暴露在表面的都是一种表达,都可能是一种舆论。鞋子、包是舆论,手表、香烟也是舆论,而胸前的红领巾更是舆论。
舆论世界在争夺关注时强者占优势,在争取认同时弱者占优势。“后浪”的科技生活更受关注,但是“牛马”的普通生活更受大众认同。不过,举重若轻时要避免把舆论变成一地鸡毛, 鸡毛可以短暂地飞上天,但掉下来的还是鸡毛。 应该学会“花粉式传播”,花粉与鸡毛一样轻,但花粉包含着有价值的信息,并可以和受体结合,进行繁衍。
自然界中也反映,山不好传播,石头不好传播,但是风和水很好传播。大家都知道风和水非常重要,但是对另外一些轻的东西相当鄙视,比如娱乐业,且不说游戏和动漫这些让人放松的东西,就连演艺工作都会受人轻视。世界上没有“戏子”这个职业,但有“戏子”这种侮辱。背后就是我们对一切娱乐价值的轻视。
因为我们对物质食粮特别重视营养,物质层面的思考逻辑延伸到精神层面,就觉得娱乐文化都是没有营养的东西,让人开心快乐有什么用,就是说 只有味道,没有营养。 借书中原话:“今天的中国的确有些尴尬。我们的科学技术落后,文化产业同样不发达。我们的精神土壤仍然贫瘠,精神富贵病又比比皆是。在古希腊,哲学和科学是与体育、美术、戏剧乃至娱乐业一起崛起的。物质生活中,人们需要吃喝,也需要拉撒;精神生活中,人们需要营养,也需要消遣。娱乐不仅是普通老百姓的消费品,也是社会稳定的平衡器。”
娱乐需求是社会总需求不可或缺的一环。
说到吃,书中还提到“吃饭+舆论”,就是举重若轻。吃饭是最轻的舆论,也是最重的舆论,吃饭是人类最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础的人权。但在当今时代,吃饭已经司空见惯,在舆论世界里又轻得不得了,而吃饭一旦和重要的事情联系起来时,却最容易引发关注、制造转播,它是轻重转换最活跃的舆论素材。2021年底,西安疫情爆发,市民被隔离,买菜难、“我要吃饭”的舆论牵动着全国人的心。
次理论
舆论世界是主次颠倒的传播世界。在舆论世界里,分布着 主流舆论、次主流舆论、弱主流舆论、外主流舆论、逆主流舆论和反主流舆论等舆论形态 。在舆论形态的谱系中,主流舆论是最不活跃的舆论,次主流舆论是最活跃的舆论。
我们可以理解一下这几种舆论形态。舆论的受众分为“精英群体”、“权力组织”和“大众”。
还是拿吃饭(指一日三餐)举例,比如说,人不吃饭不行,这就是主流舆论,精英认可,大众接受、政府支持,但是能天天上新闻吗?不可能,除非世界疯了,所以它最不活跃。
自动驾驶汽车,精英认同有争议、政府支持有模糊、大众接受有分歧,所以它是次主流舆论。
美食属于弱主流舆论。美食尽管得到大众的认可,但政府一般不予背书、而精英群体也不推崇(精英个体可能推崇)。很难上头条,但是长期占有一席之地。我觉得“躺平”文化就属于这类舆论形态。
吃素是外主流舆论,精英群体不推崇(精英个体可能推崇),政府一般不支持,大众的少数派支持。
地沟油可以放心吃是反主流舆论。反主流和逆主流舆论有相似之处,即二者的方向都跟主流舆论背道而驰,区别在于对主流舆论的态度不同。逆主流舆论一般不挑衅主流舆论,只是与它相反而已,比如内卷文化。反主流舆论会挑战主流舆论的地位,并与它针锋相对,甚至想取而代之。反主流舆论一旦爆发,精英群体、权力组织往往会动员社会大众同仇敌忾,合力封杀。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反主流舆论也未必是错误的、非正义的舆论。比如在两蒋时代的台湾,共产主义就是当时当地的反主流舆论,主张者是要被杀头的。
革命或变革时代,就是主流舆论与反主流舆论争夺关注和认同的时代。二者争夺的主要目标是大众,当反主流舆论得到大众的普遍认可,并赢得精英群体的支持时,就有可能改变权力组织本身(推翻或改选政府)。另外,次主流舆论也有可能上升为主流舆论。凡是主流舆论发生改变,都属于变革的时代。
舆论的次理论可以直接指导舆论战,它告诉了我们一个传播的密码——小小的叛逆。原因就是:小小的叛逆是次主流舆论,大大的叛逆是逆主流舆论,而百分之百的叛逆则是反主流舆论。
总的来说,舆论的属性就是弱者优势、情感强势、以轻为重、以次为主。
舆论的时间律
舆论始于关注,终于关注,舆论的时间就是关注的持续。时间不能储存,关注也不能储存。可以储存的是人类的记忆,人类的记忆要变成舆论,要通过内存把硬盘中的记忆调入到视窗。视窗是不能储存的,重新打开的视窗,就是新的视窗——新的关注。
所有的关注,都分配在各个时间段上,一天的关注就是24小时,一年的关注就是365天,关注不仅是数人头的战争,也是与时间的战争。
绝大部分舆论危机都是自然痊愈的,时间是舆论创伤最好的医生。一个舆论下不仅会被淹没在关注的大海里,而且会随时间的潮水一起退去。舆论风暴下的人们,只要扛过这段时间,不用做任何动作,舆论就会消失,因为在舆论世界里,天然就有其他关注要占领新的时间。
在乎是关注的最高级形式,舆论传播不能忽视节庆传播。最懂得节庆传播的群体是商人。现在大多传统节日、包括西方的节日都已经成为了消费的理由,马云更是创造了一个新的电商节——“双十一”!
除夕和春节,不仅调控社会关系,还改变空间关系,在除夕这一天,人们唯一的合适位置就是待在家里,即使远在天南地北,也要想办法回家过年。回到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回到家人身边,等到假期结束,再重新出发,让人们记得自己的家在哪里,根在哪里。这样的节日设置,是一个巨大的社会复原工程。
舆论运动的三定律
舆论的区隔律
一个事物要得到关注,就必须从庞大的不关注集合里逸出,如果不能游离出来,就会被不关注的“黑洞”吞噬。
这就诞生了舆论运动的第一规律,也叫舆论运动的发生律(舆论的区隔律):舆论的关注是在区隔中产生出来的。
有一个段子,美国总统新闻发言人宣布:“昨天我们枪杀了3000个伊拉克人,和1个骑单车的人。”所有的记者最关心的问题都是:“那个骑单车的人是谁?”
这是一个经典的寓言式的案例。从实际层面出发,最重要的当然是被枪杀的3000个伊拉克人,这可是3000条生命,但为什么媒体与舆论忽略了3000条生命,而把关注点落在1条生命(骑单车的人)上呢?
舆论运动的区隔律告诉我们:舆论关注的运动方向绝不是一个队伍,而是这个队伍“出列”(区隔)的人。
舆论的链接律
舆论运动的第二规律,就是舆论的链接律:如果A关注与B关注有链接联系,A关注与C关注有链接联系,则B关注与C关注也存在着链接联系,A关注、B关注和C关注属于拥有共同关注的同一个舆论,由此形成关注聚集。链接就是增加事件中引起话题的点。
人们常说的舆论炒作究竟是什么?
炒作不过是比喻说法。舆论炒作的本质就是针对特定的对象,不断人为地制造关注的链接点,从而实现关注的激增与延续。
为什么谣言比真相走得更快?因为真相还没有出来,谣言就在做填空题了,真相自然跑不赢谣言的传播。谣言总是耸人听闻、制造矛盾,而且谣言的链接点一定比真相多。舆论的热点往往就是真相扑朔迷离,结果悬而未决,过程大起大落,是非争论不休,立场针锋相对和价值见仁见智的事件。
有时候当事人及时回应,舆论为什么也不降反升?
每一次回应,都给原来的关注提供了新的链接点,理论上都是加大了关注。如果这些新的链接点放大关注之后,不能达到一锤定音的效果,那么,舆论当事人的反应就一个结果——进一步扩大对舆论的关注。
这一运动规律在新媒体中 最常见的应用就是在标题里增加标签,地域上的、性别上的、身份上的、行业上的,还有最敏感的数字上的。
舆论的粒母律
生物界中最具有传播力的是病毒。舆论学可以从它的身上获得不少有益的启示。如果要让制造病毒式传播,就必须让传播(传染)速度快于遗忘(康复)速度。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加视觉细节,一朵黑色的花,一张有图案的手帕。
新舆论主体:服务器
书中重提了一下早已被遗忘的“范玮琪晒娃事件”,2021年9月3日,正值北京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没想到一个明星晒孩子照片的微博竟然可以形成舆论事件,这就是“范玮琪晒娃事件”。 阅兵、晒孩子照片、爱国···一个明星的私生活进入了宏大的主流舆论叙事场,一切就不那么简单了, 温馨的不再温馨,庄严的也不再庄严。
我觉得新浪的热搜榜确实让微博用户非常在意,哪怕榜单上的事件每天更换。幸好那些用户不是那么在意知乎平台的热搜,毕竟,发生某些灾难的时候,在知乎上的热度可能还不如某个游戏的更新。这或许比明星偶像天天上热搜更伤人?
不妨假设一下,假如新浪没有设定这个微博热推的小时榜,那么,看阅兵的人们可以继续看阅兵,晒孩子的也可以继续晒孩子。崇高的继续崇高,温馨的自在温馨,两个舆论场互不交集,两个生活场各得其所。
是谁改变了这一切?
答案是服务器,更准确的表示是服务器的算法语言。
舆论也害怕擦枪走火,人们有理性,可是服务器有理性吗?
在舆论的主体上,我们过去更多地考虑权力机关、“意见领袖”、新闻媒体、利益集团等,现在我们不得不考虑另一个“人”——服务器!它没有人格主体,却拥有可能比人格主体更大的权力。确切地说,它是一个虚拟的人格主体。它悄无声息地存在,偶尔显露峥嵘!
服务器表面上属于拥有者,理论上遵循程序设计者。它在程序上可控,但结果却不可控,而它最后的舆论效果更可能失控!
其实,人们早就被服务器所改变,微博、新闻客户端等自动生成的热门推荐、新闻,打开屏幕自动弹出的相关广告,都有一个服务器在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每一个人。
直到“范玮琪事件”,如果我们不揭开它的面纱,人们仍然不能从那个FWQ(范玮琪),认出这个FWQ(服务器)。
人们一直担心,未来机器人与人工智能会如何改变世界。如今,“范玮琪事件”带给我们最重要的一个启示:舆论已经进入一个服务器的时代。
结语
这篇文章就当做是我有关传播思想的一个梳理和复习,不准备发在社交平台上。在重温的过程中,再次感叹邹振东教授的分析和洞见。我作为一名读者,首先拥有了一个舆论和现实不同的世界观、再来是认识到舆论世界的弱定理、情感律、轻规则、次理论、时间律,舆论运动的区隔律、链接律、粒母律,认识到我们平常使用的社交媒体中无处不在的新舆论主体。当然,原书的内容量非常大,信息密度很高,不愧为舆论世界的哲学著作。个人只是提炼出了部分我觉得比较有启发性、比较有代表性的内容,加上了自己的理解,整理出来,我试图将理论与生活更好地结合起来,应用日常的工作与交流当中,跨越知道与做到的鸿沟。
网络舆论作文800字
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上流行的对社会问题不同看法的网络舆论,是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网络舆论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网络舆论作文800字 篇1在新媒体,信息传播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在给现代人带来信息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让人难以预料的弊端——舆论绑架。人们在尚未了解清楚事情原委的情况下,肆意对当事人进行谩骂等语言暴力,这时候,须禁忌:明辨是非,勿舆论绑架。
虚拟的网络世界,给许多生活压力无处发现的“键盘侠”高举他们的“武器”,在未实名制的保护膜下肆意宣泄,令原本争端不断的新闻事件,增添了一股暗流,更带动一批不明真相的群众乱指矛头。
明辨是非,正确地对待事情真相。尼采曾言,“随着舆论思考的,都是自己耳闭眼塞的人。”是的,但凡为人,我们都需要对正在上演事件进行思考,而不仅仅是跟着舆论的“大浪”随波逐流,毫无原则地跟着大部队行动。当微信朋友圈流传着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深圳作者罗尔为白血病的女儿筹款,一时间网友已捐款过百万,此后又爆出罗尔家世并不贫困,使得其成为“千夫所指”。剧情反转让人措手不及,刚开始网友对其遭遇的同情怜惜,下一秒随着事态的发展又对他的行为感到唾弃。这“墙头草”的姿态都满分是未能明辨是非所导致的。在未了解真相的前提下,先一步感性而行,献出爱心,此举不可不谓之不理智;真相曝光又大呼上当受骗,将愤怒发泄于早已悲痛万分的三口之家,亦是错误。只有正确对待事情的真相,才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明辨是非,拒绝舆论绑架。现如今,新闻的更替速度非常地快,上一周发生的事情一转眼在一些人眼中已像历史一般那么地远,我们总是记住那一刻带来的疼痛过后又忘记了反思。如某地坠井男童亮亮事件,家人对孩子的紧张,成为了编造者口中对救援人员的辱骂,一时间,人云亦云,在家属正历“丧子之痛”上又撒上了玻璃渣子,其心痛可想而知。当未知真相时,不要妄加猜测,舆论绑架,这样只会掩盖事情的真相,让受害者雪上加霜。
远看八达岭老虎伤人事件,网友对其丈夫不施以援手的指责;近看少女疑似偷窃遭网爆自杀,后证并无偷窃。一切血淋淋的事件无不告诉我们,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更需要明辨是非。
明辨是非,不受舆论的影响,拒绝成为网络暴力的参与者,让网络的天空更湛蓝。
网络舆论作文800字 篇2今天莫名其妙地总是断网,害得我一次次重启电脑,简简单单的邮件也发送了老半天,在优酷上看电影也总是报错“无法找到该网页”。真是懊恼!
妈妈建议我关机去户外玩玩。一下楼才发现小区里许多小伙伴也都是同样被迫下网出来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述说着断网的麻烦:聊QQ的话正说到一半、玩游戏的更是恨恨地手痒、网上购物的茜茜还念念不忘看中的一双鞋子、正下载资料的晨晨后悔自己该早点动手……总之,不能上网大家都有点烦躁,爱玩游戏的明明甚至迫不及待地打听哪里有没断网的。大家起初以为是小区网线出了问题,后来看新闻才知道是太阳风暴(磁暴)的干扰,使网络总是时断时续,搞得人很焦虑。
我们现在非常依赖网络,看电影,上网;看书,上网;找资料,上网;甚至英语不会读,上网听翻译……我觉得网络非常好,很快捷,什么东西不知道,网上都有,它让我们了解更多的知识,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也丰富了我们的娱乐生活。大家可以通过网络来购物、找工作、交朋友等,通过博客让别人了解自己也成为了时尚。网络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是方便快捷的通讯方式和广大的个人展示空间,它已把整个地球变成了地球村。
在一次次的断网中,我意识了到网络的重要性,它已像空气、水一样深深地渗入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平常我们用顺手了好像没有感觉,一旦失去,才格外体会到它的意义。但我们还是要看到网络的负面性,尤其不能沉迷网络游戏,要学会正确利用网络来为我们服务。
网络舆论作文800字 篇3微博实名制的一个显然后果是,网友无法再披着马甲在网络上肆意妄为。而这正是争论的核心,实名制后个人将难以随意在网络上发表言论,从而为某些秘密寻找出口。如果从群体心理学的角度看,或许还会有一番新的认识。互联网特别是微博的发展,对不同“心理群体”的形成提供了环境和条件。
心理学家的研究早就表明,在心理群体形成之后,他们的感情、思想和行为变得与他们单独一人时颇为不同。法国著名心理学家勒庞对此有不少发人深省之论:从成为群体的一员开始,博学之士便和白痴一起失去了观察能力。心理群体易冲动、易变和急躁,易受暗示和轻信,道德水平十分低劣。群体中的某个人对真相的第一次歪曲,是传染性暗示过程的起点。
在暗示和相互传染的推动下,一个人编造的奇迹,立刻就会被所有的人接受。群体推理的特点,是把彼此不同,只在表面上相似的事物搅在一起,并且立刻把具体的事物普遍化。知道如何操纵群体的人,给他们提供的也正是这种论证。
舆论学有一个重要概念叫“沉默的螺旋”,是指“已有的多数人的舆论对少数人意见无形的压力,形成一方公开疾呼而另一方越发沉默的螺旋式过程,于是更为强大的舆论生成。”在一定意义上说,这正是群体心理发生作用的过程。最终形成的“舆论漩涡”或舆论一边倒现象,正是群体心理的一个重要特点。
不少人的发言,听起来激情四射,头头是道,但仔细琢磨,却发现没有内在逻辑关联,得不出那样的结论。然而,心理群体往往忽略这种“琢磨”,全盘接受。在匿名状态下,这种群体心理效应被放大。匿名,无异于给发言者以隐身衣,同时给其放纵自己、传播谣言、歪曲真相提供了便利。这就是为什么留言板上有很多露骨恶心的色情表达和完全无聊无耻的攻击谩骂,“地震”“谣盐”之说瞬间让社会出现恐慌。
尽管心理群体会对一些哪怕是轻微的反驳进行谩骂,使得一些人面对“舆论漩涡”而沉默。但是,真正清醒理性的声音,还是能够较大地减弱群体心理效应,使舆论回到理性的轨道。这也就是勒庞所说的:有时只消一句悦耳的言辞或一个被及时唤醒的形象,便可以阻止群体最血腥的暴行。
这种群体心理,既可以对社会发展起到正向作用,也可能对社会进步产生负向的力。这种力量,从根本上说非理性的成分居多,而社会进步还是要靠理性的建设性的力量来推动。然而,这种群体心理在现实社会中往往是难以避免的,更何况在互联网技术条件下?实名制或有利于祛除匿名发言者的隐身衣,削弱这种群体心理效应。
网络舆论作文800字 篇4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社会朝着网络化的方向发展,网络变为新的'传媒,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网络舆论以及较之更加严重的网络暴力问题开始凸现,成为理论界,网络媒体以及国家网络主管部门等重视的新问题。本文分析网络舆论和网络暴力的成因及影响,探讨如何构建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进一步推进我国网络的健康发展。
20世纪90年代开始,网络在技术层面上逐渐成熟,互联网和浏览器的出现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网络飞快地进入了每一个人的生活。到2005年,内地上网计算机已达到4560万台,网民数量10300万。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互联网行业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在人们学习、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都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网络也从单一行业转变为渗入我国各行各业的大众行业。
随着网络成为新世纪的主要传播模式,网络舆论应运而生。网络快捷高效的特点,使网络舆论的形成和发展变得错综复杂,并逐渐成为社会舆论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
谭伟(2004)发表“网络舆论就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焦点所表现出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带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孟小平认为舆论是公众对其关心的人物、事件、现象、问题和观念的信念、态度和意见的总合,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并对有关事态的发展产生影响。于是有人这样形容网络舆论――在互联网上流行的对社会问题的看法或言论。由此看来,网络舆论从本质上仍然是一种社会舆论,是公共意见以网络为传播媒介传播的社会舆论。
笔者将从网络舆论的主体、客体、传播形式这几点来概括网络舆论的特点。
网络舆论的主体:网络具有平等和自由性,在网络中人人平等,网民可以直观地对社会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纵谈国事,宣泄自己的不满。据调查发现2005 年我国网民以男性、未婚、30 岁及以下年轻人为主,受教育程度为本科及其以下的占多数,个人月收入在500 元以下的占比最高,学生超过了总网民的三分之一。
网络舆论的客体:网络巨大的承载性和实效性决定了网络舆论会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民事、娱乐等各个方面。只有那些近期发生的,重大的新闻、热点、事件、问题,且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和广泛关注的热点才会被网络舆论大量传播。
网络舆论的传播形式主要表现为:新闻评论、BBS论坛、博客、新闻、跟帖及转帖等。其特点表现为直接性、高效性、快捷性和偏差性。首先直接性,网民可直接通过BBS、微博和网站等获取信息并立即发表意见;其次网络舆论具有无限次即时快速传播的可能性,相比传统媒体,网络舆论具有高效性和快捷性;最后偏差性,网民在网络中可以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并且由于法律和道德在网络空间中的约束较弱,容易导致某些盲目、冲动的不负责任的言论传播。
网络舆论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它的影响力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它促使信息公开透明化使其成为公民实行自己监督权的一种新的便利方式,也使其成为现代反腐倡廉的新载体。但是它也有自身的缺陷,如今我们对于网络环境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但是其快速的发展也会促进这种监管制度的健全。我们要以一种发展的眼光看待网络舆论在当今社会中的的作用。
近期一种名为“网络暴力”的社会现象逐渐出现在人们眼前,并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议论的焦点。到底什么是网络暴力、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等问题都亟待深入研究。
如今网络暴力问题备受关注,但学术界对此并没有权威的定义。2021年姜方炳发表:“网络暴力”是网络行为主体的交互行动而发生交叠,继而可能致使当事人的名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益受损的一系列网络失范行为。从发生的事件中我们不难看出,网络暴力一般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恶毒的语言攻击:网民因为个人喜恶在论坛等平台发表具有攻击性、煽动性和侮辱性的言论。葛洪义教授指出“公民享有言论自由的宪法权利,然而,言说者也必须为自己的言论承担法律和道义上的责任。例如许多网络论坛上的言论等。”过度的人肉搜索:恶意的和过度的人肉搜索,给社会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英国在报道中国“人肉搜索”的新闻时,把“人肉搜索” 翻译成“human flesh search engine”,还加注了“搜捕女巫”,形容中国的“人肉搜索”,就像当年人们群起围剿女巫的行动。
后续的行为骚扰:在事人信息被人肉搜索公布后,部分网民对当事人及其亲友的日常生活进行骚扰,甚至是人身攻击,将原本发生在网络虚拟世界中的暴力事件在现实世界中延续开来。
在网络占据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今天,正确看待互联网,客观对待网络舆论,完善互联网的法律法规,是当前的主要任务。另一方面,网络本身的特征决定了,就算是法律再健全也无法完全杜绝网络暴力等现象出现。网络问题并不能完全从法律手段上制止和解决,为减少网络问题的发生,我们还要做好社会道德建设,提高网民的道德修养,为网络的发展营造一个健康而广阔的环境。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