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高尚的道德情操论读后感(道德情操论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5-01-07 10:09:0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78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通读这本书,斯密为人类丰富多彩的道德情操世界理出一条有秩序的思路。首先,他在认同同情、同情心是人类天赋的本性之一基础上,提出人与...

有哪些高尚的道德情操论读后感(道德情操论读后感)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

通读这本书,斯密为人类丰富多彩的道德情操世界理出一条有秩序的思路。首先,他在认同同情、同情心是人类天赋的本性之一基础上,提出人与人之间情感联系建立在这种自发的内心同情,乃至往后更深层次的道德也是如此。接着,他引出一个类似公理的常识,即相互同情的愉快,同情既能增加快乐也能减轻痛苦。最后,在第一卷第三、四、五章引出关于情感适宜性的原理:通过别人的感情同我们自己的感情是否一致来判断它们是否合宜。因为相互同情的愉快,为了产生一致的情感,如同天性教导旁观者去设想当事人的各种情况一样,天性也教导后者在一定程度上去设想旁观者的各种情况。正是在这两种努力,即旁观者的努力、当事人的努力,确立了两种类型的美德;旁观者的努力中建立起和蔼、公正、宽容等美德类型,当事人的努力中则建立起崇高、庄重、自制等美德类型。当然,与美德相对负性的冷漠、鄙俗、下流品行等则确立于对上述“适宜性”努力的失败、甚至反动。

看完这本书给我的感触很深。亚当·斯密对于道德美德原则,起因以及效用的分析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启示。众所周知,日程生活中道德和法律一样规范着人们的日常行为,是市场经济社会下,处理人际关系评判行为标准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则。自从炎黄起始,弘扬道德美德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也应当保持这样的美德并将其发扬光大。在当下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乃至转型时期,在社会之中的各行各业间,每天一样处处都能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社会与人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的情感。在处理这些情感联系的时候,我们有很多地方可以向这本书汲取智慧。这本书向我们阐述的道理和分析,能够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启发,让我们以后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得到源源不断的智慧来源以及精神动力,鼓励我们学会互相帮助、互相体谅,用遵守人性美德的原则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以更好地立身于社会网络中。

从宏观的方面来讲,《道德情操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社会如果人人都只追求个人利益将会引发灾难性的后果。正如前文所言“„„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人是复杂的,人不仅有私欲,也应当有情操。无论人怎样自私,他都有一种“关心别人的命运,把别人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事情”的本性。人与人之间建立起相互联系的关系网络,并用道德美德约束来方可维持其稳定,促进人类社会发展。以亚当来看,正因为人类懂得感同身受,拥有普世之爱,所以人才区别于动物;正因为守望相助,前人为后人栽树,小我为大我牺牲,社会道德约束下的人类社会才得以在恶劣的生存条件下存续至今。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道德情操论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1

  亚当斯密一生就写了两部巨著——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这位绅士花了31年时间5次修改该书,还希望死后在墓志铭上写上格拉斯哥大学道德哲学教授——道德情操论作者亚当斯密安眠于此,可见该书倾注了斯密一生的精血并且他以此作为自身最高荣誉。

  看完本书仿佛喝了一碗加了藏红花和参鲍胶肚的不加盐的鸡汤,容我慢慢消化。历时整一年多读完斯密这部号称前后修订近三十年的著作,深刻体会出作者的思维的精细度宛如发丝!论述各篇的关于各类人类情感的缜密逻辑和细致程度让人赞叹斯密卓越的情感体察力、合理联想力和换位思考的能力。许多于他本人不可能体会的情感道德问题也被如发生在自己身上一般精确地展现出来,令人惊叹!

  同样更令人赞叹的是斯密广博的各类历史、哲学和社会学知识,书中旁征博引了近200位哲学家、帝王将相、各类科学家的理论和观点,没有扎实的阅读功底和安静的求学之心是很难达到的。本书总结了多种哲学流派对道德情操的观点,并尝试了以自己的方式总结和提炼出来一套更适合的情感道德体系,值得我们反复揣摩。

  当然,本书因其涉猎的范围和侧重点并不大众,需要积累多一些古希腊和罗马帝国时期的哲学流派知识会有益于对本书的理解……并不听任自己受其处境必然会激发的那些散漫的激情所摆布,而是按照他内心的那个伟大居民、那个神一样的人所指定和赞许的那些受约束的和矫正过的情绪来支配自己的全部举止和行为,这样的一个人,才是真正具有美德的人,才是热爱、尊敬和钦佩的唯一真正的和合宜的对象。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2

  1、天赋中总是明显地存在着一些本性……这种本性就是怜悯与同情。

  亚当·斯密人为人自然地存在同情心,并且在任何人身上都有所体现,为别人的幸福而高兴,为别人的痛苦而伤心,而天生存在的特性意味着这种情感可能是没有回报的。

  2、除了设身处地的想象外,我们无法知道他人的感受。

  想象使得同情得以体现,在看到、听到、想到某些事时,常会使人不自觉地将自己代入进去,注意我认识到这常是不自觉的。比如我在看电影时,常表现得非常感性,这并非是因为电影拍得足够好,而是我自认为在那种情况下我可能会有的反应,而且这种情感不会因为我听说这部电影很差就消失,最多可能相对较弱,这便是依靠想象而自然表现出的同情。

  3、旁观者的情绪总是同他设身处地的想象人为应该是受难者的情感的东西相一致的。

  我认为这种同情应当是虚假的,在于只存在我们想象中而非真正体会得到的,但我们的确无法真的把任何事情都体验一遍,便只能沉浸在以想象为基础的同情之中。

  4、“同情”用来表示我们对任何一种激情的同感。

  5、有关好的或坏的命运的一般念头会引起我们对遭遇这种命运的人的某种关切;而有关暴怒的一般念头却激不起我们对被触怒的人的任何同情。天性似乎教导我们更为反对去体谅这种激情。

  我认为人的同情外化是有先后顺序的,如果个人完全置身事外来观察一件事,往往趋向于同情弱者,不管弱者是出现暴怒或是受到迫害的一方,而且这种弱者是相对绝对的弱者,如权力机构和群众、阶级高低或种族歧视引起的,同时对某一类人的刻板印象也会有所作用,这是无关涉事方强弱势的;当然,以上是完全将个人排除利益相关和知晓原因情况下的。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3

  人拥有利己的本性,以及同情的本性。

  利己主要表现为功利,为自身利益着想,为理性控制。

  同情表现为对他人的所遇到的事的反应。当人们看到他人遭受苦难,心理上会自动想象自己遭遇那种处境时的表现,然后通过情绪表现(快乐的事也如此)。无论是什么样的人,凡正常,都或多或少拥有同情的本能,少者为麻木,多者为善感。而人们的这种同情会对当事人产生较大的影响,若为快乐,那么他(她)将更加快乐,并为自己的快乐感染他人而感到满足。悲痛者,则会更加认同自己的表现,认为理所当然,对于他人,则投以理解、感激。(但现实中大多数人的心理状态倾向于快乐与悲伤的平衡点,并且对快乐投以认可,希翼,对悲伤表现出逃避。所以,往往快乐更易感染人,而对于某些记忆上存在阴暗的人,则更容易被他人相近的悲伤所感染,引发与当事人相似的情绪。由于主流倾向快乐,所以悲伤的当事人在经历对他人不同情自己的愤怒后,将反思自己的情绪是否适合自己的境况,由此渐渐‘正常’。)

  朋友之间的同情十分重要,由于关系,人对朋友的同情要求高于其他的陌生人。当发生快乐或悲伤时,朋友的表现对主观感受尤为重要。所以,总是要求朋友要将同情尽量的趋近自己的情绪,才能符合‘朋友’这个称号。若表现麻木不仁,或与自己的感受相反感情便会受到威胁。有的会产生‘朋友不关心自己’‘自己被忽视’‘朋友背叛’的猜想——对外反思。有的会产生‘自己是否做错’‘对事表现是否不当’等一系列的对自身的思考——对内反省。

  人总是希望被认可,甚至忽视合理性。而一个朋友是否能够用理性地同情自己,以此把自己从错误拉回正轨,便是标准。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4

  人拥有利己的本性,以及同情的本性。

  利己主要表现为功利,为自身利益着想,为理性控制。

  同情表现为对他人的所遇到的事的反应。当人们看到他人遭受苦难,心理上会自动想象自己遭遇那种处境时的表现,然后透过情绪表现(快乐的事也如此)。无论是什么样的人,凡正常,都或多或少拥有同情的本能,少者为麻木,多者为善感。而人们的这种同情会对当事人产生较大的影响,若为快乐,那么他(她)将更加快乐,并为自己的快乐感染他人而感到满足。悲痛者,则会更加认同自己的表现,认为理所当然,对于他人,则投以明白、感激。(但现实中大多数人的心理状态倾向于快乐与悲伤的平衡点,并且对快乐投以认可,希翼,对悲伤表现出逃避。因此,往往快乐更易感染人,而对于某些记忆上存在阴暗的人,则更容易被他人相近的悲伤所感染,引发与当事人相似的情绪。由于主流倾向快乐,因此悲伤的当事人在经历对他人不一样情自己的愤怒后,将反思自己的情绪是否适合自己的境况,由此渐渐‘正常’)

  朋友之间的同情十分重要,由于关联,人对朋友的同情要求高于其他的陌生人。当发生快乐或悲伤时,朋友的`表现对主观感受尤为重要。因此,总是要求朋友要将同情尽量的趋近自己的情绪,才能贴合‘朋友’这个称号。若表现麻木不仁,或与自己的感受相反感情便会受到威胁。有的会产生‘朋友不关心自己’‘自己被忽视’‘朋友背叛’的猜想——对外反思。有的会产生‘自己是否做错’‘对事表现是否不当’等一系列的对自身的思考——对内反省。

  人总是期望被认可,甚至忽视合理性。而一个朋友是否能够用理性地同情自己,以此把自己从错误拉回正轨,便是标准。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5

  崇尚通过劳动与智慧获得的财富与地位和崇尚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的财富与地位从表面上看并无二致,因为他们的目标是相同的,都是财富与地位。而实现目标的途径却往往被忽视,甚至不为人知。其实财富与地位仅是人类作为动物(具有智慧)而言的最低要求,因为这些可以满足一个人在物质条件下的更好生存需要。而道德上的追求才是更高层次的目标。一个人的追求到底属于哪个层次其实很好判断,只要看他在拥有了财富之后的表现即可得知。

  “仓廪实而知礼节”这句话并不过分与偏颇,而是“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在作为生物来到世界后,生存自然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在解决上并不是顺序的,而是同步的,程度不同而已。因此,很多人不愿承认,但不得不承认,“财富”与“地位”可以检验一个人的道德追求。当一个人在基本生存仍存在问题时,你是不能说他“心向腐化”的,因为他有可能只是想活下去或活的更好些,仅此而已。可他却不知道方法上的不同究竟产生了哪些不同的影响,这些影响又会带来哪些后果。当许多人都是这样的状态时就形成了所谓的“坏风气”,可不知道他们仅是想让自己和家人生活的更好些。

  所以问题并没有出在他们对“财富和地位”的渴望与崇尚上面,而是那些已经解决了基本问题的人们没有为他们做出更多的追求道德力量的榜样!

  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6

  在我还在大学时候就拜读过亚当斯密的经典著作《国富论》,后来知道这位经济学大师还有这样一部关于“人”的著作,就带着一种好奇的态度读了这本书,看看以经济学家的眼光来分析人性会给我带来什么样的震撼。

  英国十八世纪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伦理学著作《道德情操论》,共修订过六次。亚当斯密从人类的情感和同情心出发,讨论了善恶、美丑、正义、责任等一系列概念,进而深刻地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秘密。此书对于促进人类福利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行不可或缺的“圣经”,堪称西方世界的《论语》。

  在当前急剧变革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每一个普通人都面临着社会地位变化不定、贫富差距逐渐拉大、企业改革改制成败、股市非理性繁荣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身处其中又常常感到被强权、自私、虚荣、妒嫉、仇恨、贪婪和背信弃义等不道德的情感所包围,因而更加向往公平、正义、感恩、大度、慷慨、正直、勤俭、自我克制等人性的美德。但是,这些不道德和道德,以及衍生出以上种种人类情感的“同情感”,正是230多年前的英国“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撰写《国富论》之前,甚至在写完《国富论》之后,一直不厌其烦反复思考的焦点。亚当斯密耗费毕生的心血,把这些观察、思考写成了《道德情操论》。可以说这是他至今惟一的一本全面、系统分析人类情感的作品。《道德情操论》想告诉读者——人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要受道德感念的约束,不要去伤害别人,而是要努力帮助别人。这种“利他”的道德情操,永远种植在人的心灵里。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7

  亚当·斯密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凭借《国富论》一书享誉全球,被尊为“微观经济学之父”。除此之外,亚当·斯密还有一部影响力巨大的名著,即《道德情操论》。在《道德情操论》这本著作中,亚当·斯密对同情心、善恶、正义、仁爱、克制等情感因素进行了剖析,并对评价道德的性质与原则做了精辟的论述,目的是引导芸芸众生惩恶扬善、伸张正义,养浩然之正气,修厚德以载物。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同时也滋生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行为,浮躁的气息与投机氛围浓厚,多少人想着不劳而获或者一夜致富,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沉下心来修习自身的道德情操,感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部分人工作八小时以外的时间会用于打游戏、刷朋友圈、看电视等行为,事后会莫名产生一种无尽的空虚感。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利用这些时间,阅读一些有助于提升我们修养的好书、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等,那么,我们内心将会得到充实和满足。而做到这些,要求我们既有计划,又有恒心。我们必须目标明确,坚持不懈,攻坚克难,久久为功。

  作为金融从业人员,对待客户要诚信,对待诱惑要克制,切不可在权力面前乱了方寸,在金钱面前失了原则,一定要守住底线,守住做人的底线,守住制度的底线,守住道德的底线,在各种考验下锤炼道德品行,提升自我修养。

  修身,修养一己之道德情操,勉以躬行实践谓之修身。我们要以仁、义、礼、智、信等优秀道德品质为指导,不卑不亢,养浩然之正气,修厚德以载物。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道德情操论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1

  这本书我采用在喜马拉雅FM上听书+重点章节阅读完成。这是一本由英国苏格兰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完成的伦理学经典著作。说实话,这本书能听完对我来说都是一个极大地挑战,由于翻译版本与实体书版本不同,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外文化的差异,自己的知识面,论据来源等等……只能算马马虎虎应付性地听完一遍。

  《道德情操论》全书分七卷。怜悯和同情是人的本性,是人性中的一种原始感情。同情既能增加快乐也能减轻痛苦。同情是斯密同情思想的核心概念。作者用同情的原理来阐述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说明道德的评价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性,接着对各种道德哲学学说进行了介绍,进而揭示除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基础,以及人的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

  在人类发展的今天,世界时时在变,而人性未变。每一个人都要面对人和人关系,人和社会,人和事物的关系以及人和自然界的关系,社会里存在的贫富差距,发展失衡,企业改革,房市、股市非理性繁荣等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身处其中又常常感到被自私、虚荣、妒嫉,仇恨、贪婪和背信弃义等不道德的情感所包围,因而更加向往感恩、大度、慷慨、正直、勤俭、自我克制等人性的美德。

  在当今社会,大家都知道道德和法律一样规范着大家的日常行为,弘扬美德是华夏文明的优良传统。关心自己的幸福,需要我们具有谨慎的美德,这种美德约束我们避免受伤害;关心他人的幸福,要求我们具有正义和仁慈的美德,这种美德敦促我们提升他人的幸福。

  按照完美的谨慎、严格的正义和合宜的仁慈这些准则去行事的人,可以说是具有完善美德的人……但是人自己的激情非常容易把他引入歧途——所以了解这些准则而得不到最完善的自我控制的支持,总是不能使他尽到自己的职责。

  自我控制的美德就是遵循合宜性,就是对想象中的这个公正的旁观者的情感的尊重。这些美德除了带来令人愉快的后果外,不会产生别的倾向。这本书能让我们心灵得到启发,从根源了解人类自身的情感,不会因为对同一件事每个人有不同的感情而诧异。在这个利益化功利化的现代大潮中,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我们的经济得到迅猛发展,一些人为了一己私利造假,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整个社会道德观念淡薄,逐渐失去了道德对人的约束。如果人们把自我利益最大化,这种利益的最大化就会比同情心更加强烈,就会磨灭同情心和良心,也就磨灭了道德情操。

  目前互联网飞速发展,一些无足轻重的`小事可能被吃瓜群众津津乐道地演绎着。我们应该不了解真相就不要随波逐流,随意下结论,要有自己的道德情操。读《道德情操论》对我们是一次心灵的反思,道德的重整。我们了解了为什么很多事如此丑陋,也懂得了如何去改变这种丑陋,这也为我们追求美德指明了方向,能更好地指导以后的生活和工作。

  亚当﹒斯密的这本书理论性很强,也很深刻,因本人水平有限,只能理解皮毛,以上就是我肤浅的一些心得体会,请大家多多包涵。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2

  该书的重要性是毋庸讳言的,亚当斯密先后六次修订本书,直至其去世前仍抽出时间专门修订,可见其对本书的重视,可以说,这本书是亚当斯密以一生经验对人生价值的总结。对这本书的翻译目前的版本大多语言晦涩、难以理解,个人认为大可不必把它作为一部经典文献进行艰深的研读,而应作为对一个睿智老人人生经验的了解,这样可能看起来会轻松有趣一些。

  本书并不是单纯进行空洞的道德说教,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是因为其所阐述的观点能够跨越时空,历久而弥新,正如20xx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所说:不读《国富论》不知道应该怎样才叫“利己”,读了《道德情操论》才知道“利他”才是问心无愧的“利己”。可以看出,其阐述的观点最终仍是“利己”,与其经济学意义上的《国富论》相比,这种“利己”不再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的,而是把“社会人”假设作为论述的前提,相比之下,“社会人”更接近人的本质,从而使本书具有更普遍更根源性的意义。

  亚当斯密认为:无疑,人都是利己的。经济人的利己体现在能够以货币形式衡量的物的获得上,而社会人利己的体现却是自身需要的感觉的获得,用现代经济学的概念,这种感觉即为“效用”,亦即对人而言,物的获得只不过是一种手段,目的却是实现自己想要的感觉。把人作为“社会人”,我们就可以理解很多“经济人”无法理解的现象,人为何会自愿进行公益活动,富人为何热衷捐款,尽管这些活动让他们付出机会成本甚至是直接的经济损失,是因为他们在进行这些活动时获得了某种他们需要的感觉,相对于赚钱而言,他们更需要这些感觉。

  亚当斯密正是以社会人假设为前提,论述了人应当怎样才能更好的“利己”,答案正是“利他”。因为在利他的过程中,你会获得你所需要的感觉。正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所阐述的那样,人的需求有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尊重、社会价值、自我实现。金钱可以满足人最基本的物质需要,但买不来别人对你发自内心的尊重;金钱可以买来价值连城的艺术品,但能否从中获得艺术的感染从而让你获得高峰体验,却根基于你自身的修养。简单的说,金钱买不来感觉。

  《道德情操论》正是从两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获得这些金钱所不能满足感受,一方面是应当如何对待自己;另一方面是如何对待他人。亚当斯密给出的答案是:“出于挂念自己的福祉,我们会具有审慎的美德;出于挂念别人的福祉,我们会具备正义和仁慈的美德”。

  《国富论》中,亚当斯密说“每个人只想得到自己的利益,但是又好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牵着去实现一种他根本无意要实现的目的,……他们促进社会的利益,其效果往往比他们真正想要实现的还要好。”这便是市场经济这只无形的手的来源。《道德情操论》中,亚当斯密在阐述另一只无形的手,这只手根源于人类发展的历史,我们的祖先因个体的弱小而不得不团结起来共同生活,依靠集体的力量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问题,从而一步步形成我们目前所生活的社会,人类发展的历程已在我们每个人的基因里留下了无法磨灭的烙印,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人,无时无刻不与其他人发生着关系,不可能孤立于社会而单独存在,本质上,只有集体生存,个体才能生存,只有集体发展,个体才能得到发展。而在人类社会演进的过程中,逐渐的形成了一只无形的手,这只手总是推动着个体向有利于促进集体发展的方向前进,顺从这只手,个体便能够在集体中得以生存和发展,违背这只手,必将招致痛苦和毁灭,这只手便是道德。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3

  在他看来,人天生是社会的动物,时刻生活在他人的评价之中:为了顾及他人的感受,人不得不对自己原始的激情加以节制和改造,从而产生羞耻心和荣誉感,这就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他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从日常琐事和人情世故之中引发出深刻的哲理,如同一位深明事理的老人在絮叨家常,不知不觉之间令人深受感染。这种贴近凡人生活的智慧,跨越了时代和国界的局限,打破了学术的高墙,让每一个普通读者都能受益匪浅。

  总理多次推荐《道德情操论》,其用心之良苦,应能够促使人们对为何要构建和谐社会进行深刻思考,从对亚当斯密的片面、庸俗的理解中解放出来,科学全面地理解真正的亚当斯密,进而深入全面地从理论发源处理解和谐社会理念。《道德情操论》告诉我们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讲道德的社会。没有诚信、同情心这些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构建和谐社会时,应当按照《道德情操论》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道德的和谐社会。我们要特别重视社会公平与正义,把社会的发展成果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在道义上赢得人心,促进社会持续稳定和谐发展。

  《道德情操论》这本书,对人类丰富多彩的道德情操世界作了简明扼要的理路说明。本书指出,情感互动构成社会生活天然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相互同情的愉快,同情既能增加快乐也能减轻痛苦。人的习惯和风气对有关道德赞同和不赞同情感有直接影响。个人的品质,我们要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它:一是它对那个人自己幸福所能产生的影响;二是它对其他人的幸福所能产生的影响。看了这本书给我的感触很深,大家都知道道德和法律一样规范着大家的日常行为,而且弘扬道德美德是中国的优良传统。在我们部门,一样处处都能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社会与人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的情感。看了这本,能够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启发,让我们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让我们学会互相帮助、互相体谅,让我们学会面带微笑的去对待每天工作,面对每天的生活。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崇尚道德。无论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还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无不都以高尚的道德作为他们的至高境界。宋代文人苏辙就曾写道:“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至。”这就说明,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怎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三国诸葛亮文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讲的是做人的道理,只要是“恶”,即使是小恶也不做;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严于律己,做好每做一件事情,我们的道德水平就会得到一次升华。我们要善于由大及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决不要以微小而不足道,细小而不足为。党员干部要有"先人后己,先公后私"的思想觉

  世界经济学泰斗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被誉为西方经济学的“圣经”,是世界上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经济著作。他的另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实际价值和地位不下于《国富论》,但长期以来一直湮没无闻,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直到总理多次在公开场合推荐“《国富论》与《道德情操论》在我心中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后,这本书才开始渐入国人视野。拜读此书,掩卷长叹、不吐不快。

本文标题: 有哪些高尚的道德情操论读后感(道德情操论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40236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校园里的哲学小东小组读后感(学校作文观后感怎么写作文)灵犬莱茜读后感800字(灵犬莱西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