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天赋自由读后感doc(让天赋自由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5-01-07 10:10:4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0

让天赋自由读后感一千字左右的有材料,自己改编一下就行了这就简单多了,20090725的ideamoo聚会时我送给阿信这本书”让天赋自由”(The...

让天赋自由读后感doc(让天赋自由读后感)

让天赋自由读后感

一千字左右的
有材料 自己改编一下就行了这就简单多了
20090725的ideamoo聚会时我送给阿信这本书”让天赋自由”(The Element),但是自己一直没去买,看到越来越多人的推荐,自然也要读他一读,没想到细读之下,收获很大,也推荐给大家。
这篇文章也写出了我对这本书的三个心得”天命”、”真我”、”顿悟”,还请指教

(1)天命
本书提到的天命有两个核心,一个是热情,一个是优势。
热情就是对某个领域的事情或对某一群人会产生爱与被爱的感觉,热情让我们拥有强烈的动机,行动力超强。我对时间管理就有他人难及的热情,我也藉此不断成长。
优势就是做少得多,同一件事情,我们就是效率比人家好。前几天好友小关分享他担任苹果核在苗栗联合大学的时间管理讲座的助教对时间更深的体验,我也整理成以下几点
a. 做好小事:把小事做好是根本,彻彻底底解决小事才能够累积优势。
b. 两倍效率:小事能扎实做好,就可以利用时间管理方法来加速,小关说要是一般人两三倍做事效率。
c. 复利作用:由于做事确实、快速,每件事情我们都能领先人10%,累积每一件小事都领先10%,就会产生复利效应,让自己脱颖而出。
d. 网路传播:这是我想的,我们的时间管理还可以利用网路的工具扩散出去,像是早起团、每月一习惯、youtube影片说明八页小书,影响更多好朋友拥有这个力量。
这样就能够藉由做好小事,产生出很大的优势。
有对某个领域的热情,有优势执行力,这样就更加容易达成天命。
(2)真我
”让天赋自由”英文的书名叫”The Element”我的翻译是”关键要素”,书的副标是”How to finding your passion changes everything.”(如何发现热情改变一切)。在书中也数次提到要找到真正的自我、在团队中展现真实的自我。
这些都让我想到我上周一(9/28)在台中上吴学文老师”做好自己成就一切”的讲座,吴老师的课程就叫做”真我中心学”。比较本书及演讲后的心得,我发现,人生的成功,不是成为自己梦想或是别人希望的我,而是
真 实 的 自我
我也想到我有远大的梦想,但是不代表我要放弃目前的生活模式,对于梦想,发挥创意达成,对于生活设下家庭及工作平衡的框架,每天精益求精把每一天过好,运动、和老婆相处、送孩子上学放学,这是真实的我,虽然不一定合乎他人的成功标准。
这 是 我 的 人生
那您呢?
(3)顿悟
作者Robinson也是知名讲座TED的讲者,他在2006年11月演讲”学校扼杀了创意吗?”这个主题,看这本书后,我也看了这个讲座并且惊讶的发现”让天赋自由”本来的书名是”顿悟”。
原来”顿悟”对于找到天命这么重要,难怪在书中讨论了许多人顿悟的经验,这两个字让我想到中国禅宗的教育方式也是顿悟。我也分享个我的顿悟时刻。
2004年我罹患忧郁症,当时会有很多想死的念头,但是当时已经有家庭、孩子,又有另外一个活下去的念头,两个念头彼此作战许久。
有一次,正当我在床上翻来覆去,为这两个念头做善与恶的险恶争斗,顿悟时刻来临,一句话冒上心头”我死也要活下去”。
从此,我不再恐惧想死的念头,因为”我死也要活下去”,那我想死的念头越强,越是让我把这个力量引导我采取行动要活下去,我用这个力量,走出房门,走出家人,终于走回了这个世界。
这是我生命中的顿悟...
结语
2009/8/15的第六届幸福行动家管理演习会阿信是我的主办人,在之前筹备阶段,阿信一直建立我要建立研习会的活动管控系统,在这个周二(10/6)我和阿信也一起创立了八页小书模式的活动管控资料库系统。
我相信阿信在某个时刻有了”顿悟”才会建议我建立研习会的活动管控系统,因为他的”天命”所以他才会做出了这个系统,我也期待阿信持续活出”真我”,创造出不凡而有成效的人生。
阿信”让天赋自由”了?下一个是谁呢?

《让天赋自由》

            2021年8月21日,肯·罗宾逊爵士,也就是这本书的作者,因为癌症去世,享年七十岁。实话说,我很少会为一个未曾谋面的作者的离世而痛心难过,但是肯·罗宾逊是其中一个。因为他真的曾经用自己的教育创新理念,震撼了无数的人,影响了全球无数关心与支持教育的人,警醒了我去看待自己,也去看待教育。

      肯·罗宾逊在四岁的时候,患上了小儿麻痹症,从小经历了重重的困难,但是肯·罗宾逊仍然凭借自己的聪明勤奋,获得了博士学位。他先进的教育理念、思想的精华浓缩在了五本书里,就包括了今天要讲的《让天赋自由》,另外还有《发现你的天赋》《让学校重生》《让思维自由》《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这些书后来都成为了广受教育界人士喜爱的畅销书。
        同时,肯·罗宾逊极具演讲才华,他曾经参加过三次技术、娱乐、设计演讲,其中“学校扼杀创造力”的演讲产生的影响最大,到目前为止,这场演讲的视频已经被播放了六千多万次,震撼了全球无数的老师、家长、学生,没有人能比。
一、吉莉安的故事
        那为什么说天赋自由启迪了我的心灵呢?在系统地介绍理念之前,我迫不及待地要先给你讲一个书里的故事,这个故事我可以说是无数次地在各种场合提起,具有很深的教育意义,还有闪光的人文关怀,我们就来说说书中是怎么讲的。
      吉莉安才8岁,但她的未来已经出现了危机,她的学习成绩一塌糊涂,至少老师们是这么认为的。她上课迟到,书写糟糕,成绩差,不仅如此,她还是课堂的破坏者,上一分钟还在吵吵嚷嚷,下一分钟又望向了窗外,逼着老师不得不停下教学,去把她的注意力拉回来,可紧接着她又开始骚扰同桌。
          吉莉安对这些问题并不是很在意,她已经习惯了被老师纠正,也不真的认为自己是个问题小孩。可是学校不这么想,校方很烦恼。当学校写信给她的父母的时候,事情就被激化了。学校认为,吉莉安存在某种学习障碍,应该去那些专门为此设置的特殊学校。如果放在现在,学校肯定会说,她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然后会给她服用一些药物。但吉莉安小时候,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科技还不成熟,多动症这种病,还不像现在这样被大家都知道。
        那吉莉安的父母收到学校的来信之后,非常震惊,立即采取了措施,妈妈怎么做呢?妈妈把吉莉安精心打扮了一番,穿着最精美的衣服、鞋子,扎着漂亮的马尾辫,然后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去见了一位心理医生,她希望能够给孩子做一个准确的诊断。
        这位心理医生向吉莉安的妈妈询问吉莉安在学校的情况,很仔细地观察她的举动,后来吉莉安的妈妈和心理医生终于停止了谈话。那么这位医生从椅子上站起来,走向了沙发,坐在了这个小女孩身边,跟吉莉安说:“非常感谢你,你很有耐心。”医生说:“但是恐怕你还需要再等一会儿,我要跟你妈妈单独谈一谈,我们就出去几分钟,你不用担心,我们不会走远的。”吉莉安有些惶恐地点了点头。然后两个大人让她一个人坐在那儿,就出门了。
      但是当心理医生离开的时候,这个医生伸手把办公桌边的一个收音机给打开了,房间外的走廊上有一扇窗户,是可以看见屋内情形的。医生和妈妈就站在窗子的一边,吉莉安是看不见他们的。
          吉莉安这时候突然站了起来,伴随着收音机里的音乐,在房间里走来走去,两个大人站在外面,静静地看了几分钟。他们被这个女孩表现出的魅力给惊呆了,任何人都可以注意到,在吉莉安的动作当中,有一些天生的甚至是本能的东西,正是这些东西,让这个女孩脸上露出了纯真的笑容。最终,心理医生转向吉莉安的妈妈,说:“您也看到了,林恩夫人,吉莉安没有病,她是一个舞蹈家,送她去舞蹈学校吧。”
        后来,吉莉安的妈妈真的把她送去了舞蹈学校。吉莉安说:“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描述了,那真的太棒了!我一走进教室,那里全是跟我一样的人,我们不需要静坐在那里,而是边动边思考。”
        后来你猜怎么样?吉莉安加入了皇家芭蕾舞团,成了一名独舞表演家,并且在全世界巡演。当芭蕾舞演员的生涯结束之后,吉莉安成立了自己的音乐剧团,并且在伦敦和纽约推出了一系列非常成功的剧目,最终,她与人合作创造了一些音乐剧史上成功的作品,像你都知道的《猫》《歌剧魅影》等等。当初那个年幼而不知道未来在何处的吉莉安,后来变成了世界闻名的吉莉安·琳恩——最有才华的舞蹈创作家之一,给无数人带去快乐,也有着数百万美元的收入。
        你看,这一切的发生,都依赖于那个心理医生发现了吉莉安真正的爱好。这个人之前也见过类似的小孩,他懂得如何发现这些孩子的天赋。但想想也很危险,如果吉莉安遇到的是其他人,他们对此不了解,那么就很可能给她吃一些药,让她安静下来。但事实证明了,吉莉安不是有问题的小孩,她不需要去上任何特殊学校,她需要的,只是成为她真正的自己。
      吉莉安的故事讲完了,我讲的这个故事,一定会给父母们带来很大的震撼。一个无法符合学校标准,差点被当作精神障碍患者、孤独一生的女孩,只是因为被个性化地正确对待了,就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给世界贡献了优秀的艺术作品。再看看我们身边,各方面都不低于平均水平的孩子,他们有没有机会被正确地、个性化地对待呢?
        在当今的社会,我见过太多的父母,为孩子的前途烦恼,试图去帮助自己的孩子。但是因为父母为孩子设想的,往往是传统的老一辈适用的成功路线,结果不仅没有让孩子获得进步,反而让孩子偏离了自己真正的天赋。所以今天我特别想借这本书,跟你聊一聊,怎么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天赋,并且引导孩子把天赋发展成自己的事业。
      说到这儿,因为《让天赋自由》这本书里面,作者自己的交友圈非常广泛,他讲了大量的成功人士的故事。所以我需要跟大家解释,让天赋自由不等于说一定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一个多么出色、多么成功的人,就算是普通人,我们也要帮他们,让他们的天赋自由。
        我举个例子,有一个男孩在学校,就是一个成绩门门都很差的孩子,但他爸爸发现,这孩子跑步真的特别快,而且爱跑步,就索性下定决心让孩子上了体校,后来他成为了跑步运动队非常有成绩的运动员。有一个孩子,因为父母做饭很难吃,自己总爱给自己做饭吃,后来他就成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厨师。
          这些人其实都还是普通的故事,但是就像那句话说的,“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每一个人只要能够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只要我们父母相信,每个孩子一定有他的所长,让他不断地去尝试,鼓励他找到属于他自己的领域、属于他自己的人生,成为真正的自己,那就叫作让天赋自由了。
      二、五个步骤,让天赋自由
        书中给了我们很多的要素和大量成功案例,我把它提炼为发现天赋、热爱天赋、找到领路人、融入圈子、持久地坚持这五个步骤。
第一步:发现天赋

    发现天赋,就是尽可能地让孩子多体验、多接触,找到自己擅长的事。

      我们先来说说,如何帮孩子发现自己的天赋呢?书里边用了大量的例子来说明,其中一个例子是这样的:
        有一位小学老师,正在给一班六岁的孩子们上美术课。教室的后面静静坐着一个小女孩,在课堂上她通常都是心不在焉的,但是今天,她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面,忙着在纸上涂画着什么。
        老师非常诧异她的变化,就问她说:“你画什么呢?”小孩头都不抬地说:“我在画上帝。”老师很疑惑,问她说:“没有人知道上帝长什么样,你怎么画?”小女孩说:“过一会儿你们就知道了。”
        从这个故事里,你可以发现,小孩对自己的想象力是非常自信的,但是随着孩子们的成长,绝大多数人就丧失了这种自信。比如说一年级的小朋友,敢于画出蓝色的太阳、方形的轮子,但是你问高年级的小朋友,他们往往不再能说出这些奇思妙想,也不再认为自己拥有想象力了。
        这似乎说明,人类天生就具有超强的潜能,但是慢慢地,我们就会丧失很多潜能。在这个丧失的过程当中,许多人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的天赋在哪里,或者这种天赋能让你成为多么优秀的人。这就好像南极不可能有牛仔,撒哈拉不可能有潜水员一样,如果没有机会去感受自己,也就谈不上抓住机会。所以我想说,在孩子还不能够主动向外探索的时候,父母要肩负起帮助孩子发现天赋的责任,尽可能地让孩子多体验、多接触不同的事物,探索更宽广的世界。
      其实我很高兴看到,现在不少年轻的父母,对于孩子报兴趣班这件事,有着全新的理解了。就是让孩子都试一试,都体验一下,也不求他学得怎么样,或者要走职业化的道路,觉得孩子只要体验就好,开心就好。要是刚好能够打开一扇窗户,那就是额外的惊喜。
      相反,如果抱着报名就要学出名堂的心态,要是孩子不想学了家长就备受打击,或者因为心疼钱,逼着孩子坚持,或者以后就不再给孩子报任何的班了,这样做反而是阻断了孩子发现天赋的道路。
        当然,兴趣班不是唯一的,任何的外出活动都可能让孩子打开自己的触角,感受自己究竟喜欢什么、适合什么,找到自己天赋所在。

          拿我们家来说,在我女儿很小的时候,我记得有一次,我要出席一个重要的会,要去讲我的节目的想法,去报方案。我就跟我女儿说:“这个工作对妈妈特别重要,我希望能够把这个方案报下来,你可不可以帮我一个忙?就是跟我去开会的时候,安安静静坐在那儿,不要来找妈妈,不要说话。”那时候她还挺小的,她真的就安安静静坐在第二排,拿画笔画画或者用耳机听故事,一点没有打扰我开会。虽然她其实并没有真的做什么针对性的动作,但我觉得这依旧是她打开触角的一个机会。你相信我,真的很难猜到,什么样的机缘巧合之下,孩子就会发现自己的天赋。

      在书里面还有一个例子,与著名的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有关。他是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教授,还曾经担任国际经济学会的主席,还出版了畅销的经济学教材《经济学》,还是美国首位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
        就是这样一个成功的人,他开始涉猎经济学的契机,是高中参与的一个讲座。在那个讲座当中,他发现,讲的内容是如此浅显易懂,让他不禁怀疑,自己是不是漏掉了一些复杂的部分。在那场讲座之后,他抱着纯粹是因为好玩的心态,就开始去接触学习经济学,然后就获得了我前面说的这么多的成就。他成名之后说过这样一句话:“儿时在玩乐当中如果有所发现,绝对不要低估它的重要性,因为这极有可能将平庸者变为真正的勇士。”

          还有就像最开头那个故事,如果吉莉安没有遇到那位很棒的心理医生,或者她妈妈没有抱着试试的心态,带她去舞蹈学院,那她的天赋真的就会被埋没一生,也不可能实现今天的成就。
第二步:热爱天赋
        不过光是发现天赋还不够,就像作者说的,天赋是天资和热情的完美结合,发现孩子所擅长的,其实更准确地说,是发现孩子的天资,发现孩子擅长做的事。可是光擅长,还没有办法让他真的发光发热,还需要孩子不断地长时间地去投入,对这件事情迸发出持之以恒的热情,那么这件事才算是真正的天赋。
        那你会问了,怎么知道孩子是真正地热爱呢?我认为如果这件事,能让孩子产生心流的感觉,那就算是了。

        心流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术语,就是说当人们专注进行某件事情的时候,不愿意被打扰,所有精力投入其中,并且获得高度兴奋和自我实现感的心理状态,会忘记时间的流逝。通俗来说,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全神贯注地做事情时忘我的状态。

        那在书里面作者就举了非常多的名人案例,来论证这一点。
        比如说美国著名动画《辛普森一家》的作者,他在学生时期,从小就会在课堂上画画,甚至不低头看着都能画得很好。在高中的美术课上,他可以一节课画三十多幅画,直到把颜料用完了,老师不让他继续画了才停下来。
        像国际赛车手乔臣·林特,被问到赛车时的感受时,他说:“你忽略了一切事情,只是集中精力,你忘记了其余的世界,自己成为赛车的一部分。这是一种很奇特的感觉,你会完全脱离这个世界,全身心地进入赛车当中,没有其他事情能像这样。”
        还有像桌球女王艾娃·劳伦斯第一次走进桌球室的时候,立马就被桌球给迷住了,在她的眼里,世界只剩下那张球桌,和球咔咔碰撞的声音,周围的一切都消失了。从顿悟的那一刻开始,艾娃就知道,自己想献身于桌球运动。幸运的是,她的父母也支持她,允许她每天花六到十个小时去练习。当她被问到:“你今天训练多久了?”她回答说:“二十分钟。”实际上,她都练了九小时了。因为在打桌球的时候,她只看见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时间快速地流逝。
        这些故事,给我们做父母的什么样的启示呢?很简单,如果孩子找到自己擅长的事,并且孜孜不倦地去研究它、热爱它,符合我们上面说的心流状态的话,那么我们做父母的,就一定要给孩子时间和空间,给他支持和肯定,有时候我们甚至需要去冲破一些固有的观念。
        比如书里提到著名的摇滚乐手米克·弗里特伍德,他的同名乐队曾经卖出了过亿的唱片。但是,他从小就是有学习障碍的孩子,所有的学业成绩一塌糊涂,这也让他充满了挫败感,唯一的优点就是在音乐上表现得不错。但他的人生在树立了一定要成为一名鼓手这个目标之后,就发生了改变。他的父母意识到,学校并不适合米克这样的孩子,于是他的父母没有坚持他一定要读到毕业,而是尊重他离开学校的意愿,送他上了前往伦敦的火车,让他学习打鼓,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后来就是他走向成功的故事了。
        当然在大部分的时候,这个突破并不像上面那些故事那样,那么有冲击力,需要支持孩子放弃学业,大部分时候,孩子只是需要你的允许和支持。
        就比如博物君张辰亮,大家可能都知道,他从小就喜欢虫子,他的爸爸妈妈也特别支持他,而不是说“玩虫子有什么好玩的,不务正业,多脏”。而今天他也因为科普昆虫的知识,找到了自己的事业,成为了千万粉丝大博主。
      再比如我之前央视的同事王凯,现在他还有一个在爸爸妈妈和孩子们当中更知名的名字,叫作“凯叔”。没错,就是给小朋友讲故事的凯叔。小时候的王凯特别喜欢做一件事,就是给小朋友讲故事,幼儿园老师都特别喜欢他,因为每次要午睡的时候,王凯一讲故事,小朋友们都安安静静听他讲。就这么一个简单的爱好,一直延续到他长大成人。
        在这个过程当中,他爸爸特别支持他,从不说他不务正业,还给他买磁带,买故事书,丰富他的故事库,并且做王凯最忠实的听众或者观众。后来,他从央视出来准备自己创业,他就想,做点什么呢?做自己最擅长的吧,给小朋友们讲故事。今天,他的公司已经融资了好几轮,有几百号的员工了。我想,他今天的成就,一定有他爸爸鼓励他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的因素,不干涉他,不阻止他。
第三步:找到领路人
      当孩子找到了自己天资和热情结合的天赋时,接下来就需要能遇到一位领路人,让孩子能够发挥他的天赋,向更纵深的领域去发展。
        其实像这样的观念,很多父母也都有。比如说不少妈妈在孩子小的时候,学钢琴,学芭蕾舞,都要找最好的老师,巴不得找到国家乐队首席钢琴家,来教自己的孩子怎么弹哆唻咪。这其实也是因为他们想找一个专业的人,把孩子引领到一个圈子里去。
        不过在书里面,这个引路人的角色,要求的倒不一定是专业,更像是一个有慧眼的伯乐,在我的理解当中,是一个能发现孩子优点,并且向孩子提供机会的人。这个人可以就是我们父母自己,也可以是支持孩子的任何一个人。在这本书里面,作者也分享了他的引路人,告诉我们他为什么能从一个在特殊学校接受特殊教育的残障人士,变成了一个对教育改革充满热爱的教育家。
      作者在五岁的时候,患上了脊髓灰质炎,根据当时的要求,他必须到特殊学校去读书,那个学校的学生患有各种各样的残疾,比如说脑瘫、癫痫、脑积水等等。但正是在这所学校里面,作者遇到了他的伯乐。
        这位伯乐,是负责这所特殊学校教育质量的一个官员——斯特拉福德先生。在简短的对话当中,他发现了作者未曾被充分开发的超凡的能力,建议学校给作者创造一些挑战,进入学生年纪稍大一些的班级,并且准备升学考试。所以作者就进入了新的班级,拥有了一位以学习严格要求而闻名的班主任。
        在特殊学校里,任教老师对于学生们未来的人生的成就,大都期待是比较低的,能生存就不错了,而且大部分人觉得,特殊教育就是放养。但是在这个班级里面,事情就变得不一样了。这位班主任期待他的特殊学生们能达到他的期望,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一定要做到最好。
        在新班级的严格要求之下,作者拿到了改变他一生的成绩单,他考上了他所在城市最好的学校之一——利物浦大学,并且收到了学校的奖学金。所以作者认为,查尔斯·斯特拉福德,是他改变人生的引路人,是他通往另外一个世界的窗口,让他的人生迎来了转折点。
第四步:融入圈子
        当孩子找到领路人之后,圈子其实已经向他敞开了大门,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融入圈子。融入圈子并不意味着要跟圈子里的人完全一样,而是你进入这个圈子,了解这个圈子内流行的东西,并且发现自己认同或不认同的声音。
        融入圈子以后,会带来三种强大的动力:认同感、灵感以及协同魔力。因为有人能理解这份天赋带来的热情,能体验到“酒逢知己千杯少”的那种感觉,就能天马行空地讨论你的想法,从而获得认同和互动。除此之外,还可以互相提供灵感和激烈的碰撞,让你提高自我的成就标准,彼此督促,去探索能够达到的极限。
        比如在文艺复兴时期,想要做画家就要去巴黎,一群画家聚在一块儿碰撞出新的想法。比如说,认为最近流行的画法好,那就借鉴,觉得不好,就要创造出自己的画法。
          还有像我们都知道的毕加索,在他的一生当中,画画的风格是几经变化,其实就是因为他在圈子当中碰撞迭代,一次次突破,达到新的高度。毕加索在探索他的蓝色时期和玫瑰时期的局限性的时候,迷上了巴黎人类学博物馆里面收藏的非洲艺术作品。正是这些非洲藏品,给毕加索带来了无穷的启发,从而也形成了他最知名的立体主义作品。
第五步:持久地坚持
          融入圈子以后,就需要靠孩子持久地坚持了,不过走到这一步的时候,我们做父母的能做的其实很有限。
          到此为止,让天赋自由的五个步骤就算说完了,不过我们今天的书还没有讲完。看过我的书或者听过我课程的用户,大概会知道我是一个关注养育,但同时也关注养育孩子的父母的这样一个人。所以在今天的末尾,我想跟你说,今天所讲的帮助孩子天赋自由的五个步骤,用在帮助我们自己的天赋上,同样是奏效的。
        并不用担心我们不再年轻,觉得我们的天赋早就消失了,不用再找了,就这样吧。书中提出了这样一个理论,叫作人生的“第二中年期”,作者就提醒我们,有非常多的证据表明,发现自身天赋的机会,远远比我们以为的要多,并不用担心我们已经三十、四十、五十岁了,天赋就不再被发现了,跟你说,什么时候都不晚。
          比如说畅销书作家哈丽雅特·杜尔,在工作养家的时候才开始涉足写作,在65岁的时候回到大学,重新学习学校的写作课程,让她的写作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最终被选进了斯坦福大学的创业写作计划。最终,杜尔在她73岁的时候,发表了她的第一本小说——《伊巴拉的石头》,并获得了美国国家图书奖。
          还有像厨师茱莉亚·查尔德,之前在公司做的是普通职员,三十多岁的时候喜欢上了法国菜,并且开始接受专业的培训。直到五十岁的时候,她出版了《掌握法国菜的烹饪艺术》这本书,并且开启了她的传奇生涯,在美国引发了一场家庭料理革命,并且开启了电视烹饪节目的一个源头。
          好了,《让天赋自由》这本书就讲到这儿,最后,我们一起来总结回顾一下。
      第一,让天赋自由,提炼下来,可以总结为这样五个步骤:发现天赋,热爱天赋,找到领路人,融入圈子,持久地坚持,

      第二,引导孩子找到天赋。人类天生都具有超强的潜能,但是慢慢地我们会丧失很多潜能。所以在孩子还不能主动向外探索的时候,父母要肩负起帮助孩子发现天赋的责任,尽可能地让孩子多体验、多接触不同的事物,探索更宽广的世界,找到自己擅长的事。

        第三,支持孩子热爱天赋。天赋是天资和热情的结合,所以找到自己擅长的事,还不算拥有了真正的天赋,还需要对它有足够的热情。也就是说,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可以感受到心流的状态。那我们父母能帮孩子的,就是多鼓励、多支持、不干预。
        第四,帮孩子找到引路人,可以让孩子发挥他的天赋,向更纵深的领域发展。不过这位引路人并不一定是专家,而是可以看到孩子天赋,并且向孩子提供机会的人。这样的人,会让孩子的人生走向转折点,发生巨大的变化。
          第五,鼓励孩子融入圈子,圈子的作用主要有三:认同感,灵感,以及我们所谓的协同魔力。进入一个圈子,可以让孩子不断地冲击极限,走向更远的未来。
        当然,《让天赋自由》确实是一本非常启发我们思路的书,不过它有一个小小的问题。是我的感受,就是他举了大量的例子,都是极其成功的人士,有经济学家、钢琴家、艺术家。其实对于我们来讲,让天赋自由,并不是说一定要让我们的孩子成为大富翁、大专家,每一个普通人都应该有机会让自己天赋自由,过一个相对顺遂的、不是那么拧巴的人生。
          而且很多普通人的生活,也能让我们看到,如果我们让我们的天赋自由了,是怎么样改变我们的人生的。就拿现在的短视频来讲,在一个短视频平台上,人们做了个统计,在达人领域当中,前十名的达人,他们的学历几乎都是初中、高中水平。
          你知道前十名的达人意味着什么吗?就是他们的月收入是非常高的,可能高到让你想象不到,几十万、上百万,可能甚至更多。那他们为什么能够在一个新的技术、一个新的媒体出现的时候,迅速地占领进去,获得自己创造财富甚至是财富自由的机会呢?我觉得至少他有三条天赋没有被打磨掉:

第一,跟踪或者发现接受新生事物。

第二,始终有自己的一个兴趣领域,比如说有人是做美妆,有人是做钓鱼的渔具,有人是体育专项的,他这个兴趣始终是有的。

第三,就是坚持,吃苦耐劳。因为短视频是需要每天不断地输出的,就算做直播带货,他也要坐在那儿,十几个小时地去播出。

        所以即便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人生阶段,我们只要有一颗好奇心。

《让天赋自由》经典语录

《让天赋自由》经典语录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对语录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语录具有观点鲜明,思想内容深刻的特点。什么样的语录才经典呢?以下是我整理的《让天赋自由》经典语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没有人能准确预测未来的面貌;迎接未来的唯一办法,就是「找到个人天资与热情结合之处」,在自己热爱且擅长的领域发展,便能缔造更高的成就与自我实现,藉以培养更强的应变能力。

  ——肯·罗宾逊 卢·阿罗尼卡《让天赋自由》

  想象力的最初定义就是“一种将自身无法触及的事物带入意识的能力”。

  ——肯·罗宾逊 卢·阿罗尼卡《让天赋自由》

  创造力的定义是这样的“产生有价值的想法的过程。”要想有创造力,你必须真实地做一些事情。这涉及一个将想象力付诸实践的过程。你得制造一些新的东西,想出一些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是思考一些新的疑问或问题。

  ——肯·罗宾逊 卢·阿罗尼卡《让天赋自由》

  每个人都有着独特的才能和爱好,它们能够激励我们去取得超乎想象的成就。

  他们的.特别之处就在于他们找到了自己喜爱的事情并且努力去做了,也就是说他们找到了自己的天命。

  ——肯·罗宾逊 卢·阿罗尼卡《让天赋自由》

  寻找自身的天命可能会是多种层面上的挑战。有时候,挑战来自于内心,来自于自信心的缺乏或者对失败的恐惧;有时候,那些跟你最亲近的人以及他们对你的印象和期望才是你真正的障碍。也有时候,障碍并不是你所认识的某些人,而是你周围的大众文化。

  我将阻碍人们寻找自身天命的障碍归结为三种限制,即个人的限制、社会的限制以及文化的限制。

  ——肯 罗宾逊《让天赋自由》

  所谓禀赋,就是个人资质与个人爱好相汇之处。他们都在做自己喜爱的事情,并且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他们感觉到最真实的自己,时间过得特别快,人也比其他时候更有活力、更专注、更有激情。

  ——肯·罗宾逊 卢·阿罗尼卡《让天赋自由》

  《另外百分之九十》(The Other 90%)的作者罗伯特·库珀(Robert Cooper)曾说,我们不要以为智力只在人类的大脑里产生。他提出“心”脑(the“heart” brain)和“本能”脑(the“gut” brain)的说法,他说,无论我们什么时候有一种感觉,它都不是直接进入头内的大脑里,而是最先进入肠区以及心脏部位的神经系统。而且,最先的反应系统是肠内神经系统,它作为置身肠内的“第二大脑”(a“second brain”),“独立于头骨中的大脑,但又是与之相互联系的”。他认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对事件的第一反应是一种“本能的反应”。

  ——肯·罗宾逊 卢·阿罗尼卡《让天赋自由》

  这一切之所以能发生是因为有一个人发现了她真正的爱好,这个人之前也见过类似的小孩,懂得如何发现他们的天赋,如果遇到的是其他对此不了解的人则很可能给她吃一些药物,让她安静下来。然而,吉莉安并不是问题小孩,她不需要去上任何特殊学校。

  她所需要的只是成为真正的自己。

  ——肯·罗宾逊 卢·阿罗尼卡《让天赋自由》

  对待问题的态度极为重要,那种要成为真实自我的坚强意愿是不可战胜的力量。

  《让天赋自由》

  个人的天命使得我们喜欢做的与我们擅长做的完美结合。

  ——肯·罗宾逊 卢·阿罗尼卡《让天赋自由》

  无论我们有多少种感官,无论它们如何运行,都将影响我们对自身以及对世界的理解

  ——肯·罗宾逊 卢·阿罗尼卡《让天赋自由》

  我们自身的思想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既能监禁自身也能解救自身

  ——肯·罗宾逊 卢·阿罗尼卡《让天赋自由》

;

给孩子自由读后感1500字

给孩子自由读后感1500字

  一直都很想看《给孩子自由》,《给孩子立界限》这几本书,刚好,童童妈妈和我交换了这本书,给孩子自由读后感。我得以真正的看到这本书。说实话,一直都不知道这是谁写的,只是单纯从题目上对它感兴趣。

  看到“自由”两个字,想起了一些题外话:同事曾经感慨于一片QQ的新闻——有很多北大的教授宁愿在国外隐姓埋名当保姆,为自己的孩子赢取一张绿卡,也不愿意回国。但是我的几点看法是:首先,这个信息的真实性有多少?现在网络新闻为了博取点击率,常常会有虚假的新闻出现。其次,即时真有这样的教授,那么也要看看当初他出国时候的年代,90年代初,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那时候的民*主自由与现在是有差距的,可以理解他们做出这样决定的想法。最后,“存在既是合理”的,只要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对精神层面的自由追求更甚。从而也可以看出文化对于自由的影响,中西方是有着完全不同看法的,西方育儿观念中对于自由也自然是充分肯定的。

  而我本人对书籍的看法是“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也许是受从初中开始对于一些所谓的权威都敢于质疑的态度的影响,这本书也不例外了。

  本来对于大鹅的教育态度,多半是从自我的成长经历中获取。每次我遇到问题和困惑的时候常常会想:“当初我是怎么想的,我希望自己的父母怎么做?”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笑:“你怎么知道自己很小的时候的想法呢?”这可能得益于我从青春期就开始记日记的习惯吧,不停的剖析自我,虽然痛苦,但是能很清晰的看出自己成长的足迹。正是这种剖析,让自己的性格没有成为父辈那样的狭隘,猜忌,偏激。

  刚刚看了开头的部分,突然发现原来我和作者有这么多的观点是相似的,而我的观点来源并不是书籍,是我自己生活的经验。最深有感触地是关于“首要幸福感和次要幸福感”的论述。

  Primary happyniess:首要幸福感,指孩子对父母对自己的爱完全确认,是明确的,毫无疑问的.坚信,父母无条件的爱自己

  Secondary happyniess: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所获取的快乐

  如果孩子小的时候首要的幸福感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那么他就会侧重于次要幸福感的满足,这容易造成顺利起来就特别高兴,不顺的时候特别挫折,这样的人精神不独立,对人,物、事的依赖性特别强,长大以后不敢向自己依赖的人说不!

  这是多么的深有体会阿,就像我现在以前不知道如何拒绝别人一样,我想这和以前爸爸妈妈工作很忙,没时间照顾我是有一定得原因,但是随着大鹅的成长经历,在我给他赋予充分的爱的时候,也感受到他给我的爱,我可以坚定的对别人说不了,特别是当别人占据了周六周日本应该属于family day的日子是,我是那么理直气壮地拒绝。

  这本书让我知道了为什么大鹅有这样的表现:比如他不愿意吃切开一半的苹果,为什么他坚持把褪上去的裤腿拉下来,为什么不愿意睡有蚊帐的床!让我知道了“秩序感是儿童安全感的来源之一,是儿童对于事物作出正确分辨与判断的基础,实儿童建立道德的奠基石”很多很多的看法、做法于小巫的一致,比如:“蹲下去看孩子”,三岁以前多留一些时间给孩子,这里就不一一阐述了

  说说一些其他不太相同的吧,也不能说不同,我觉得很多东西要根据现实来做更改“母乳喂养”,我理解,也非常赞同,但是中国的现阶段国情是不可能所有的母亲都作全职妈妈,给孩子母乳喂养到两岁。于是很多4、5个月孩子的妈妈要回到工作岗位中,这就涉及到了社会看法的问题:比如单位的领导能批准哺乳假,拟定同时帮助与支持,而且你的家还不能工作单位太远,我很遗憾只能给大鹅十个月喂奶,可是这也是有这个社会造成的阿。

  “保姆的选择”能理解小巫的看法,但是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佟阿姨一样的保姆,我只能说最重要的“耐心”和“爱心”的保姆能找到就非常了不起了。而且更多的要给人家一种家人般的关怀和谅解。如果时时刻刻以保姆的标准要求别人,他永远都不能融入家庭教育的氛围中的。

  看到这里还有点点困惑:为什么小巫一直是在剖析自己孩子成长的历程和自己的作为母亲的感受,为什么没有自己作为小孩子时,对父母的期许和剖析呢?我以小人之心揣测一下吧:也许西方的育儿观念中只对下负责,不对上负责,长大以后就离开父母自立,主要承担养育下一代的责任,不负责对上一代的赡养吧。

;
本文标题: 让天赋自由读后感doc(让天赋自由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40235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林海雪原的读后感8篇(读林海的读后感通用8篇)看见乐于助人故事的读后感(乐于助人事迹故事感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