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矩和爱》读后感(规矩和爱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4-12-24 20:20:5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76

《规矩和爱》读后感,《规矩和爱》读后感,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

《规矩和爱》读后感(规矩和爱读后感)

《规矩和爱》读后感

《规矩和爱》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规矩和爱》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身为一名母亲,我也读过了不少有关于育儿的相关书籍。有些是教导方法的,有些是说明沟通技巧的。有些是讲解教养方式的,有些是解析孩子心理的。在众多的同类书籍之中,我认识到了当今身为父母的不易。而养育好一个孩子的前提是家长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或者正确的教育理念。

  众所周知,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多地成为了家庭金字塔顶端的小珍宝。“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一如这句老古话般。家长们对于孩子的宠爱和呵护让原本的小天使们或许化身成为了小霸王。针对如此的教育现状,其实很是值得用长远眼光看问题的家长们触目惊心到想要及早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作家王涛推出的《规矩和爱》一书,尽管只是文字的述说,但是家长却可以在看书的`过程中学习并给孩子设置爱的规矩。

  全书的开篇单刀直入地提到家长朋友们需要学习做合格的父母――这是教育孩子的大前提,因为父母的职责无任何其他人可以替代。身为父母,注意的细节还是很多的。书中非常精辟而又独到地为众多家长设定了为人父母的四项基本原则:不占有原则;规矩和爱统一的原则;情商先于智商的原则;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原则。总的说来,四大基本原则的背后则是蕴藏着无穷父母的深爱。尽管有些地方看似苛刻,但是却是实实在在需要家长朋友们关注和重视的。

  在全书后半部分中,我们可以读到更多细节方面的规矩要求。这里的规矩是为孩子设置的规矩;这里的规矩是真正带着爱的温情;这里的规矩是目标明确的教育方式;这里的规矩是时刻培养孩子茁壮成长的衡量准则。为了加深相关的观点,书中还特地罗列了错误的父母教养方式。以明确的目标,设置正确的教养理念,让融汇着浓浓“爱“的规矩伴随孩子健康成长的人生路。

  弗O西斯?培根说过,“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使孩子们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性格,是大有稗益的一件事。通过通篇的阅读,我其实感觉是受益匪浅的。尤其是看到那段“没有不能做规矩的孩子。只有不会做规矩的父母“更让我激发强烈的给家中小儿竖规矩的使命感。老人们常说“从小看到老”,殊不知,孩子们长大之后的一言一行与从小养成的规矩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的。家长们在这一点上勿必要引起足够的注意。

  每个孩子都是我们美好的未来。他们理应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呵护。而方法何在呢?《规矩和爱》这本书给了我们最好的提示,让有爱的“规矩”时刻伴随他们的成长。

规矩和爱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规矩和爱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规矩和爱读后感范文1

  首先,感谢钟老师推荐这本书,真心感谢!

  在翻开第一页之前,我首先自问:我的孩子是个守规矩的孩子吗?我是个很称职的妈妈吗?然后,开始认真仔细地阅读。整整看了三四个星期才看完,每个章节都是受益匪浅!

  每个岗位都是需要先进行岗位培训,如果合格才能上岗;而我确实是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就直接上岗啦!从宝宝呱呱坠地,看到他的第一眼起,满眼满心里都是他,没有什么比他更珍贵!太爱啦!太爱啦……

  这样的妈妈要怎么给他的宝宝定规矩呀?好在,宝宝的爷爷奶奶真的很棒!有丰富的抚养孩子的宝贵经验。于是,上岗后的我开始认真学习如何喂养我的宝宝。他的一天天成长,我需要学习的知识日益倍增。开始看相关的教育书籍;同时自己也在不断的反省自己。教育他的同时自己也是在不断地学习。

  不知不觉我的宝贝已经是一位快上三年级的小学生啦!他能每天定时起床、定时吃饭、定时认真完成各项作业;喜欢看课外书,从来不乱吃零食,偶尔会跟奶奶争吵为什么不能都做他爱吃的菜。而我们每次都会告诉他:奶奶每天做饭已经很辛苦,而且每一餐都是精心安排的饭菜,不可能每次都只准备他一个人喜欢吃的饭菜,他也要考虑其他人。

  他也很迷恋玩游戏,经过沟通,我们共同协商后的结果是:只有周六周日可以一共玩两个小时,每次半小时。虽然坚持下来不容易,但他一直都在坚持,真的很棒!

  他也时常问我:为什么他的同学可以有零花钱,想买什么就可以买什么?我会告诉他:这样的行为我觉得的不太好。我家的宝贝也是可以有零花钱的,而且他的零花钱完全是自己争取的(他每次做得很棒的时候都可以获得小奖牌,奖牌是可以用来兑换钱的,经过累积,兑换的钱可以买文具可以买玩具等,但不可以买零食。中间的细节都你让他自己先来制定,然后我们再和他一起沟通协商,大家都同意后开始执行。)。于是他拿出之前自己换取的五元钱,但他什么都没有乱买,我想应该是因为他的这个五元钱比我口袋里的五百元更珍贵。

  看完这本书后,我在想:以上种种能算是我潜意识里给他定的规矩吗?想到这,我又想起了那次冲动地错误地做规矩。

  大概是因为受“聪明的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观念影响,我们也是经常给他夸奖;后来发现,如果我们针对他的行为提出异议,他几乎是很难接受的,而且,还没有等我们说完,他就开始反驳,在我看来,就是有些强词夺理。终于,有一次,我没有继续保持冷静,很冲动地打了他,虽然不重;但当时儿子立马就哭啦!我是永远都不能忘记当时他看我时那么陌生的眼神!我们都没有说话,他爸爸打破沉默,跟他解释为什么妈妈会打他,没有说太多。我想:他也心疼了!晚上睡觉之前,儿子指着他的心跟我说:“妈妈,我这里好难受!”我努力压制自己想道歉的想法,紧紧抱着他,摸摸他的头。结果,夜里孩子还发起了高烧。自己一次冲动的行为,给孩子造成了多大的伤害!

  事后我不断的反省自己:那次的起因是孩子不对吗?我有没有站在他的角度考虑过这件事?如果我是他,会不会也这样做?如果这样做真的不对?我本应该怎么跟他沟通,他才能接受?之前出现同样情况,虽然有沟通,但是不是沟通的不够好才会出现相同的情况?唯一觉得控制住自己没有马上向孩子道歉的行为是对的。

  现在回忆起来!仍然心疼!仍然后悔!以后再也不能这样!如书上所说:在开始做规矩之前,你要做很多的准备。首先要好好分析为什么孩子有这样的行为习惯,应该怎样解决。可是我什么都没有考虑。宝贝,妈妈欠你一次真诚的道歉!

  如果说人与人相处,需要相互尊最重要!那么,孩子!妈妈爱你!妈妈应该首先要学会尊重你;然后,妈妈仍然要不断地学习如何可以更好地引领你走好你的每一步,直到有一天,妈妈已经更不上你的脚步,妈妈也会在你的身后守望你,因为妈妈永远读你不倦……

  规矩和爱读后感范文2

  在老师的建议之下我们家长读了《规矩和爱》这本书"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这本书强调了爱不是无边无拘的,规矩也不是对孩子强制的没有爱的教条。

  孩子小的时候,也读过类似《父母必读》的有关的书,可都是比较肤浅的,那时候也没接受过心理学的知识,只是泛泛的说教,不是能够用心爱护理解孩子的心境。过分的严格教育会压抑孩子内心的快乐。我对孩子的总是说:不成材的成人,做人要诚实、为人要善良、做事要踏实、不好高骛远、要虚心好学等等,读了这本书才知道先学做父母再教育孩子。

  学做父母应该先于教育孩子,学做父母是教育孩子的前提,不能孩子当宠物,高兴的时候喜欢孩子,不高兴的时候把自己的情绪毫无保留的发泄给孩子,自己有的时候就这样,工作中的不快也传给孩子,有时孩子会察言观色看着妈妈的脸色行事,无意识的在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

  没有人天生就是合格的父母,每个父母都需要学习和成长,要有学习的意识和愿意重新成长的`谦卑态度,父母的自我成长和改变在现实中往往非常艰难,这是要靠自身的自律不断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共同进步。

  我常常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了期望,不忍心看到孩子在自己面前有一点闪失和痛苦,当孩子头疼感冒生病的时候,恨不得都把孩子得病转到自己身上,当孩子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思想个性,叛逆你的思维和你给予的教育时,你的爱又转化成恨,恨孩子不听自己的话,甚至狠狠的对孩子说"你是不是想看到我死?"看了这本书才发现我们要理性的来学习和判断,我们若不通过学习和反思建立起理性面对孩子,那这种本能的爱也可以成为溺爱的洪水而泛滥成灾。

  父母这个岗位无人代替"为人父母是教育也是艺术,他可以让你收获人生至乐,也可以让你收获人生至痛"现在,很多家长没有把教育子女当成人生的至要了,都不愿意静心谦卑地来阅读品味那字里行间的爱和美妙,而是一味的迎合应试教育的需要,赋予孩子过多满足自己心里期望值的虚荣,恨不得孩子都是成龙成飞的材料,有时候以自己的工作为重要,忽视孩子的教育问题,虽然孩子有爷爷接送给吃好喝好,但父母的爱是别人带替不了,父母这个岗位是无人代理的,孩子和父母的连接是独特的,也是天然的,孩子和父母的依恋是一切社会学习的基础,父母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一辈子最重要的老师。

  不是生了孩子就是母亲,不代表你就有教育上的养育能力。我大多就是照顾孩子生活起居,从生下来的饮食开始到上学后家长帮孩子背书包,大多数家长都是只要你能好好学习,不打架不闹事就行。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其实孩子成为社会有用的人和我们做父母的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就要学习,己不欲,勿施于人,先要做好父母,才能教育好孩子。

  为人父母要谦卑,敬畏和谦卑是智慧的开端,学做父母也要有谦卑的态度,虽然我们许多家长有很多社会这些方面的知识,但是教育孩子就是一门很难学的学科,作为现代社会的父母,所要学习的育儿知识,这些新的科学知识既有要我们有更加好学的态度,也为我们学做父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实际指导。意识到自己需要学习只是父母教育的第一步,有效的学习还离不开谦卑的态度。

  为人父母需要用心而不是用计,人的一生果效是由心发出的,我们教育孩子的果效岂也是如此!你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你内心对规矩和爱的态度。你内心是否有爱,是否尊重规矩,要比你对孩子用怎样的方法和提什么要求重要得多。只求方法而不反思自己的理念是不行的,这种只想用计,不想用心的功利态度,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读了这本书受益匪浅,学到了好多以前不曾知道的知识,虽然做了好多年的母亲,也没有学好教育子女的这一重要学科。现在学学,虽然不是学有所用,但亡羊补牢为时也不晚。

  规矩和爱读后感范文3

  回顾自己为人父母的这些年,确实有许多困惑,无奈,也常认真反思,是自己不够用心?不够尽责?还是现在的孩子们见多识广,让我们这些父母黔驴技穷?因为是新加入二(4)班这个团队的,《规矩和爱》还没拜读完,但从书中已经寻找到一些可以破解我心中疑惑的密码了。

  首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卓尔不群是每个家长的正常心态,就我们现今的生存状况,社会价值观及家长的期望值,我们常常是被动地接纳这样的社会认同。但对孩子而言,他们稚嫩的心灵所能承受的真的很有限,内心深处,我是希望孩子有像我一样的童年,简单的快乐。因此,换位思考一下,站在孩子的角度,从他们的认知能力,身体结构,大脑发育等诸多因素来考虑,是否应该给自己的孩子制定一个他可以达到的标准,而且是因人而异的。正如书中所讲,规矩与爱是统一的,两者不可割裂开来。给孩子制定的规矩是以爱为前提,这样才能让孩子易于接受,谨言慎行,实施起来才能达到效果。所以,今后再给孩子立任何规矩时,我都要考虑到他的承受度,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其次,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的一点,我认为,来自于对自己积极客观的自我意识。这一点也是书中我颇为认同的观点。平心而论,真的很反感有些办学机构,为了迎合某些家长或孩子的虚荣心理,无论孩子做出怎样的举动,动不动就说:你真棒!你真了不起!其实,如果,你称赞孩子不是因为他做得很好,只是为了让他感觉自己很好,这可能会使孩子对自己有错误的看法,反到会让孩子无法客观积极地正视自己,而身为父母的我们如果也不能用一双慧眼去甄别,并客观评价自己的孩子,相信,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孩子会比别人走更多的弯路,更不容易得到外界的认可。

  最后,书中还提到要培养孩子的抗逆力,个人认为这一点是中国孩子普遍缺失的。我们总是在不知不觉中给我们的孩子过多的保护(当然这也是这个社会大环境造成的),心理上的,生理上的,物质上的,所以可能就会给孩子们传递错误的讯息:不用为他们自己的行为负任何责任,只要接受家长的安排,享受现成的结果。但现实是:挫折也是生活的一部分。适时,适当地让孩子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相信他们才会更有自信,也会变得更加坚强。我们的思想,行为也是在每一次的受挫,打击,彷徨,挣扎,反思中日渐成熟的,这个过程父母是无法替代的,我们可以给予孩子们建议,分析利弊,充分尊重他们的主张,以他们认为稳妥的方式处理。即使最终的结果不能遂愿,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也是不可多得的第一手人生经验,对于他们的心智发展将会趋利避害。

  总之,感谢孩子们让我们成为了父母,这一神圣的人生职业因他们的存在而让我们充满了信心和激情;也感谢每一位父母和老师,是他们的发自内心的爱让孩子们日益强大。

  规矩和爱读后感范文4

  花了整整两个晚上的时间,读了孩子老师推荐的这本书,不生嘘唏。一边庆幸自己还是有很多观念相似,一边也在懊恼曾经错误的一些行为,应该更早阅读到这本书。

  哈佛教育学家王涛博士不仅从学术角度,更从父亲的亲历来告诉我们,爱与规矩并不矛盾,更不对立,融合爱融合规矩,寻找平衡,树立孩子健康的人格才是教育的核心。

  文中开篇就提出一个观点:学做父母,是教育孩子的前提。换句我们熟悉的话说就是"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言行直接潜移默化改变着孩子。这让我想起大儿子上一年级的时候,因为从没有做父母的经验,一直认为生活是家庭负责,学习应该是学校负责,把孩子送到学校,放学送到托学班就完了。最后的记过就是孩子完全成了学校里的头疼人物,不是恶作剧就是打架,学习成绩更是一落千丈。从这点看,确实,父母不是一种称谓,而是一种责任,需要去学习、去领悟如何才能成为合格的父母。非常庆幸的是,我们很快意识到问题,及时进行了修正,并偶然的契合和王涛博士的"不占有原则"、"情商先于智商原则"、"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原则"。

  在两个孩子的过程中,我大多数时候以我的价值观和认识在践行这教育的方法,虽不知道对错,但从孩子的现在的基本性格来看,还能聊以。总结起来也就如下两条:

  ?和孩子做朋友,更多的了解他们的内心情感需求,而非仅仅停留于物质的满足。我花了很多时间和孩子一起生活,吃饭、睡觉、聊天、玩乐等等,让孩子能感受到爱,同时也体会到他可以和你交流,因为我更愿意和他平等交流,而非滥用父亲的权威。时至今日,我和孩子们之间仍然能坐下来聊上半天,这也许就是王老师说的爱吧。

  ?树立合理的规矩。记得大儿子刚转学到合肥的时候,只有我们爷俩过来,我和他一起探讨了规矩的重要性,并引导他,帮助他一起制定了一天的作息时间表和一周的时间安排。因为是一起制定的规矩,并在过程中被我和孩子妈妈严格的要求执行,至今,这一时间表让然是孩子们的生活指导,甚至慢慢内化到孩子的习惯当中。规矩和爱,从来就不冲突。

  在成人的世界,自由和节制并不矛盾,追求自由需要对自身的节制,节制也并不妨碍自由。孩子总有长大的一天,在鼓励天性的同时要求自我约束也是可以平衡的。知易行难,很多道理到落实的时候总有诸多困难,谁也不能保证一定得以全部贯彻。同时,孩子作为一个具有鲜活生命的个体,有其独立的性格和灵魂,并不是同样的教育方法就能得到同样的结果,一切都会有变数,作为父母,唯一要做的就是不断学习,不断审视自身,不断修正教育方式,且行且进步!

  感谢孩子给我们的幸福感!

规矩和爱的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规矩和爱的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规矩和爱的读后感1

  最近,阅读了钟老师推荐的王涛着作《规矩和爱》,对书中提出的有关孩子的教育观点深有感触。针对书中提出的教育理论,对照自己平时对孩子的教育,有些地方做的比较贴近作者的观点,有些地方做的和作者的观点出入较大。不同的做法产生不同的效果,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对孩子有益的做法要继续坚持,同时,要不断修正对孩子成长不利的一些方式方法。

  对书中感触最深的一句话就是“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这是《规矩和爱》里的中心思想,通俗的讲就是孩子需要爱,更需要规矩,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最不缺的就是家长的疼爱。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是好吃、好玩的先给孩子,孩子喜欢什么玩具,想去哪里玩都尽全力满足。按照古代“孔融让梨”的思想要求孩子已经不太现实,首先家长就不可能这样要求孩子。但爱不是放纵,否则爱就变成了害,在有关孩子个人品德、学习习惯、性格培养等大是大非问题上,是必须有一定的规矩的。当然,规矩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平时一点一滴习惯的养成。从幼儿园开始,我们就要求孩子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然会再做其他事情,这个好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所以在作业方面基本不要我们家长操心。但孩子毕竟是孩子,有时适当的惩罚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记得孩子很小的时候,不知什么时候养成了挤眉弄眼的坏毛病,怎么讲也改不掉,一次又在挤眉弄眼时,我们上去就是一巴掌,孩子当时委屈的哭了一会,但从此再也不挤眉弄眼了。当然,在教育过程中一定也有许多做的不好的地方,比如孩子不好好吃饭、做事拖拉、不注意个人卫生等问题,一直没有更好的办法去纠正孩子的这些坏毛病。

  作者认为学做父母是教育孩子的前提,我们认为这就是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必须做到。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好与不好的习惯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刚上小学时,孩子看电视、玩电脑的兴趣比较大,肯定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但不玩这些又会让孩子与社会脱节,就与孩子约定平时大家都不看电视,玩电脑,周末可以多玩一会。家里人也都比较配合,平时基本上不开电视和电脑,孩子自然养成了好习惯,只在节假日才看看。

  书中提到了情商与智商的关系,认为情商在孩子的成长中起到更多的作用。中国的父母往往更多的关注孩子的智商情况,孩子是否比别人家的聪明,就算是现在意识到了情商的重要,也不知道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在老师的教育培养下,我家的孩子学习成绩还算可以,但明显感到孩子小小年龄就有了不应该有的压力。比如每次考试前孩子都很纠结,担心考不到100分,担心别的同学考试超过他,担心当不上班长了。缺少男孩子应该有的大度和洒脱。作为家长,我们只能尽量开导孩子,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增长知识,不是为了得100分。只要应该会的学会了,考试不要粗心,考不到100分也没什么。但要通过考试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能够经历一些挫折教育对现在孩子的成长会有很大帮助。

  总之,规矩和爱并非是完全对立的两方面,爱为规矩之根源,规矩为爱之保障。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但首先要让孩子成为一位身体和心理都健康的人,这需要每位家长做好与学校老师的配合工作,共同为孩子的成长而努力。

  规矩和爱的读后感2

  身为一名母亲,我也读过了不少有关于育儿的相关书籍。有些是教导方法的,有些是说明沟通技巧的。有些是讲解教养方式的,有些是解析孩子心理的。在众多的同类书籍之中,我认识到了当今身为父母的不易。而养育好一个孩子的前提是家长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或者正确的教育理念。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无时不感觉到身上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众所周知,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多地成为了家庭金字塔顶端的小珍宝。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一如这句老古话般。家长们对于孩子的宠爱和呵护让原本的小天使们或许化身成为了小霸王。针对如此的教育现状,其实很是值得用长远眼光看问题的家长们触目惊心到想要及早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作家王涛推出的《规矩和爱》一书,尽管只是文字的述说,但是家长却可以在看书的过程中学习并给孩子设置爱的规矩。

  全书的开篇单刀直入地提到家长朋友们需要学习做合格的父母——这是教育孩子的大前提,因为父母的职责无任何其他人可以替代。身为父母,注意的细节还是很多的。书中非常精辟而又独到地为众多家长设定了为人父母的四项基本原则:不占有原则;规矩和爱统一的原则;情商先于智商的原则;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原则。总的说来,四大基本原则的背后则是蕴藏着无穷父母的深爱。尽管有些地方看似苛刻,但是却是实实在在需要家长朋友们关注和重视的。

  在全书后半部分中,我们可以读到更多细节方面的规矩要求。这里的规矩是为孩子设置的规矩;这里的规矩是真正带着爱的温情;这里的规矩是目标明确的教育方式;这里的规矩是时刻培养孩子茁壮成长的衡量准则。为了加深相关的观点,书中还特地罗列了错误的父母教养方式。以明确的目标,设置正确的教养理念,让融汇着浓浓爱的规矩伴随孩子健康成长的人生路。

  弗郞西斯·培根说过,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使孩子们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性格,是大有稗益的一件事。通过通篇的阅读,我其实感觉是受益匪浅的。尤其是看到那段没有不能做规矩的孩子。只有不会做规矩的父母更让我激发强烈的给家中小儿竖规矩的使命感。老人们常说从小看到老,殊不知,孩子们长大之后的一言一行与从小养成的规矩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的。家长们在这一点上勿必要引起足够的注意。

  每个孩子都是我们美好的未来。他们理应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呵护。而方法何在呢?《规矩和爱》这本书给了我们最好的提示,让有爱的规矩时刻伴随他们的成长。

  规矩和爱的读后感3

  “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这是现在普遍中国家长教育孩子的理念,都说现在的孩子家长不只是有两个。应该是六个,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现在的家长大多是独生子女,而孙子和外孙更是心尖上的宝贝疙瘩,所以说这本书更是现在家长的一本指导书,学校推荐这本书的时候,说实话一直很排斥,以为又是枯燥的理论学说,当这本书到我手上的时候,翻看看确是再也丢不下了。

  整本书,将规矩和爱交给了我们,规﹑矩,校正圆形﹑方形的两种工具,多用来比喻标准法度。这是规和矩的意思,而规矩的意思是一定的标准、成规与指老老实实,恪守本分的人,而这里的规矩指的就是我们的爱建立在标准与成规上,这是一种大爱,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很多父母常常不忍心给孩子做规矩,这样的错误行为的根源就是父母自己没有建立对规矩的敬畏。

  非常喜欢书中的一句话,书上说,如果不给孩子做规矩,孩子就会给你做规矩;孩子今天给你做了规矩,明天就要对这个社会做规矩。做规矩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对规矩的敬畏之心,敬畏既是修身之道,又是伦理道德之底线,敬畏自然就是幸福之保障。在家庭中孩子能够敬畏规矩,长大立于社会,方能敬畏法律。得尊重、礼让、感恩,悲悯,用一个字来说,就是爱;另一个是节律、规范,用一个词来说,就是规矩。这,也就是这本书的核心。爱与规矩具有一致性,没有规矩的爱是溺爱,没有爱的规矩是教条。要建立正确的规矩,在这规矩中充满爱,才能培养真正健全的孩子。

  不管你多有财富,请记住:再富不要富孩子。

  不管你多有权贵,请记住:再贵不要贵子女。

  记得看《离婚前规则》上母女两个交涉的一段话,女儿说,都说我们这一代是被宠大的一代,其实我们不想被宠着。听到没,其实不想被宠着,不论是老师还是父母,孩子们其实不想被宠着,我们对孩子或是学生,都不要溺爱他,溺爱到最后,不仅害了孩子还会害了自己的,而我要反思的是课堂上如何建立起规矩和爱共同能存在的一种规则和尺度,规矩和爱能培养出谦卑而自信的孩子,课堂纪律性是优秀课堂的`保证,所以,我们要一边爱着孩子一边制定下规矩,这个课堂想想就美好。

  规矩和爱的读后感4

  我认为《规矩和爱》这本书写的确实不错,即有理论又有各种各样的事例,摆事实讲道理娓娓道来,细细品读之后使我豁然开朗,受益匪浅,以后会成为我教育孩子的一本重要的参考书。

  我很认同书中所讲的“真正爱是带有规矩的爱,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的理论,因为孩子是各种各样的,家庭父母亦然。现在的孩子物质条件优越,所经受的磨难挫折并不多,甚至一个孩子受几代人的宠爱。受各种因素和环境的影响,许多孩子缺少清淡的智慧,安静的心性,做事缺乏理智,我行我素……正所谓“奢华容易,教养太难”。

  我的体会是孩子需要爱,更需要规矩。我们做家长的,教育孩子一定讲究方法和原则,因材施教,不能溺爱也不能放任自流。正如书中所说的:“溺爱是害也是恨”。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争取做到“规矩和爱”的和谐统一。首先我们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从心里接受规矩,给孩子立了规矩要严格执行,实施时要言简意赅,发挥出其权威性,该表扬进表扬,该批评时批评,培养孩子从小对规矩的敬畏之心。

  所以,一本好书,一定多读,多领悟借鉴并从中受益。在严父慈母的配合下,对孩子赞美,信任和期待的同时并施以规矩,提高孩子的自信和情商。牢记“再富不要富孩子,再贵不要贵子女”的准则。在《规矩和爱》的指导下,理性地教育孩子。

  规矩和爱的读后感5

  “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只爱而不知教也。”这句话是出自司马光的《温公家范》,也是我读《规矩和爱》一书中感触最深的一句话。身为人母,为了女儿的教育问题,我曾翻阅了不少书,如《斯波克育儿经》、《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爱在左管教在右》等等。在阅读这些书的过程中,我从未花费那么长的时间,像读《规矩和爱》一样,边看边记边思考。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需要写一篇感想,另一方面也是想要总结一下在对女儿教育中的得失。

  爱而知教,教之以义方,然何为义方?在书中,在生活中,亦在感悟中。总结我对辛雨的教育,有成功也有失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放羊”式的教育,教会辛雨独立自信。在我看来,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其自然天成的个性、思维与行为模式,作为家长,只要遵循成长规律,适时给予正确指导就可以了。所以,从小我对辛雨是,她能做的事情让她自己去做,愿意尝试做的事情鼓励她去做,遇到困难首先让她自己想办法解决。让她在一次次的锻炼中,逐渐肯定自己,慢慢的建立了自信心;同时,自理能力、表达能力、与人沟通能力方面也得到了加强。

  二是身体力行慈善助学,培养辛雨感恩爱心。一位儿童教育家说过:“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爱己,不知爱人,是当前独生子女的通病。”辛雨也是同样的问题,6+1的家庭模式,长辈的无条件溺爱,让她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模式,不懂关爱帮助他人,不愿为他人付出。为了纠正她这样的行为,我和他爸爸想了许多办法,说了一堆道理,但是效果均不明显。后来,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中,我们听取了一位家长的建议,参加助学活动。让她在双手传递的爱心中,懂得无条件去爱,去奉献的意义;让她在宽松的生活状态下,学会去感谢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三是片面注重个性发展,忽视辛雨规矩的培养。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在我忽视对辛雨规矩培养的几年后,她已经形成了是吃饭、说话、做事的随意性,上学后就直接表现为上课不认真听讲,写作业拖沓马虎,再立规矩纠正起来已是事倍功半。书上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孩子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执行能力都远远不成熟,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没有规则、原则的爱,不是真正的、完整的爱,爱也体现在尊重孩子身心发展规律、个性特点的前提下制定和执行的规则中。现在的我,已经认识到了错误,开始了给辛雨立规矩的漫漫长征。

  四是带情绪暴躁管教,造成辛雨逆反心理。我的个性有些急躁,说话做事都讲求效率,在对辛雨做错事屡教不改的情况下,我会很着急,跟她大叫大嚷发脾气。当有一天,辛雨也跟我大叫大嚷,而且就是不认错的时候,我发现这样的方式很难教育成功。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人生应当做点错事。做错事,就是长见识。”那么在对待辛雨做错事上,现在的我已经学会改变说话的方式,放慢语速,改直接指责为婉转提醒,并且给她辩说和回嘴的机会。还原事情的原貌,了解事情的发展,明白她心里的想法后,再理性的从多角度分析结果的对与错。对在一时一刻她所不能理解,且坚持己见的情况下,压制住自己的情绪,推迟或隔天讨论。慢慢的,辛雨的脾气也开始收敛,会跟我就一些问题进行讨论,也会认识到自己犯的错误并且道歉。

  教育孩子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随着孩子的成长,我还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如何解决问题,需要耐心和信心。借用钟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孩子的成长需要等待。”让我们在开始的立志、过程的挑战和坚持的结果中,为培养独立自信、团结合作、积极乐观的孩子而共同努力。

关于《规矩和爱》读后感范文

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也可以学习到很多名人成功的经验,书籍会给我们传递很多有益的知识,那么相关的 读后感 该如何写呢?以下是我和大家分享的关于《规矩和爱》读后感范文,以供参考。

关于《规矩和爱》读后感范文

  带着敬畏的心情,我认真地将《规矩和爱》读了两遍。读完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王涛博士一段段肺腑之言震撼了我的心灵,仿佛夜航中的灯塔,为我指明了前进中的方向,也解开了我心中的重重困惑。

  从小,我的父母对我很严厉,我对规矩一词并不陌生,这种传统式的教育模式使我能约束自己,力求上进。但在成长的过程中常有被忽略的感觉,也因此产生莫名的自卑感,不敢肯定自我,追求创新。而我爱人恰恰与我相反,从小在外婆家长大,隔代疼加上经济优裕,自然娇生惯养,依赖性强,受不得半点委屈和否定,个性十分张扬。两个不同教育模式下成长的我们有了宝宝后,欢喜和矛盾接踵而至。因为我们家在合肥,我在合肥上班,爱人在上海上班,婆婆家在蚌埠,要照顾公公和小叔子不能过来,孩子由谁带?便成了核心问题。本来,我想在自己家中请个保姆和我父亲一起照顾孩子(因为我父亲腿有残疾,走路不方便),可是婆婆和老公都极力反对,坚持要把孩子留在蚌埠。为了和平,我只能妥协。一家三口三个地方,每周往返于蚌埠合肥之间,疲于奔命,对孩子总抱有歉疚的心理,忽略了非常重要的早期教育。直到一件小事彻底让我醒悟。那是一个星期天中午,快到吃饭点,我在蚌埠突然接到单位打来的电话,让我赶回合肥制作一份报表。此时家中饭已烧好,我胡乱扒了两口饭就去收拾东西,嘴里吃的是什么自己都不知道。过了一会,突然听到宝宝一阵大哭,我赶紧跑出来看,只见他跺着小脚对我说:妈妈是个坏妈妈,把我最爱吃的鸡心吃掉了,我要把你的肚子割开,再把鸡心拿出来!而旁边的婆婆居然还在笑!我的心一下子给刺痛了。回合肥的路上,我一直在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这样奔波劳碌,是想给孩子和自己创造一个好的明天,可是忽略了重要的家庭教育,又怎么可能给孩子带来好的明天?如果教育孩子失败了,那我们今天的成功又有什么用?!反复思考后,我决定辞去工作,把孩子接到自己身边带。不少朋友为我惋惜,看到书中P6页写道:如果经济许可,选择孩子!,我不禁为我当初的行为点赞。

  接下来的难度可想而知,孩子已经四岁半了,某些不良习惯已经形成,此时做规矩让他无法接受。我首先从吃饭立规矩,自己吃,定时吃,不准剩。一开始也担心他吃不饱,可后来发现,这种担心完全多余。正因为在家有了严格的训练,才使他在幼儿园立于不败之地,身体反而好起来了。接着,我又开始规定玩的.时间,要有节制地玩,不能看电视、玩游戏弄起来没玩。最后,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很庆幸我们上了一个好的小学,经典颂读让我们全家爱上了阅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突飞猛进。正当我为孩子的进步感到欣慰时,我发现我们的亲子关系变差了。孩子开始有逆反心理了,怕我、疏远我,有时也顶撞我。我一下子懵了,这可是我们小的时候不敢有的呀!直到读了《规矩和爱》,我才明白过来。

  原来,我们的规矩不统一。我的严、老公的松、婆婆的溺爱,都给孩子不一样的标准答案,让孩子无所适从。同样是看电视超时这件事,在老人眼里很可爱,在老公眼里是没关系,到我这却是不允许,久而久之,孩子就认为是妈妈在故意找他碴,还经常打他,他肯定就不和妈妈亲近了,有时还变成个两面派。明白了这个道理,我迅速又上网买了两本《规矩和爱》,一本快递到蚌埠,一本塞进老公的包里,让婆婆和老公一起通读这本书,尤其是P144页《不同教育者之间的一致性》,然后我们进行一次沟通和交流。首先我很尊重老人的教育经验,并欢迎她参予我们的家庭教育,但是请她明白:隔代教育只能是亲子教育的补充,绝不能替代亲子教育!接着,我又和老公商量谁成为教育孩子的头。由于老公在外地上班,我自然承担了这项任务,那么他必须遵循这样一个原则:不要在孩子面前指责另一方的规矩。最后,我反省自己的不足之处:经常带着怒气打孩子。书中P115——125页详细地介绍了为什么打孩子?、怎样打孩子?这一系列问题,其中怎样用爱打孩子发人深思。书中说道:为人父母需要有谦卑、敬畏的态度,教育的孩子的过程,要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这个道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决心!但我还是决定按照书中所说的那样去做。当孩子闹情绪,抓狂的时候,不能忙于和他讲道理,先控制好大人愤怒的情绪,不去急着训斥,训不好就武力解决。而是等孩子平静下来以后再交流,并且要蹲下来与孩子平视,不仅要有语言上交流,还要有目光的交流,要轻声轻气地说重话!这种教育的转变很难很长,是对我们爱的检验,但是真的有效!渐渐地,孩子明白了,妈妈是因为爱我才打我,妈妈愿意陪我一起去改错。笑容重新绽放在孩子脸上,人也变得听话、懂事了!回家能干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还经常帮我捶背、按摩,前段时间自已制作时间表,让我陪他共同执行。我静静地享受着孩子这些点滴的进步,感到很幸福,因为我和孩子一起长大了!

   关于《规矩和爱》读后感范文

  阅读《规矩和爱》是老师给的任务,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和诠释家长如何更好的面对孩子和教育孩子。你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来面对你的孩子呢?是响应你的父母的教育方式?还是通过各种媒体来学习式教育?还是用你自己的天性,没有约束,随心所欲的面对呢?

  说实话钟老师在上期家长会上发布的任务中我没有当回事,心想:“很多年不看书了,突然让我来看书学习,实在是太困难了,根本看不下去。后来跟家长们聊起这事,许多家长想法和我一样。这个动作太难,看都难别说是写了,根本写不出这么铿锵有力的文章,所以家长们都会选择度娘,这一段可以复制一下,那一段也可以复制一下,这样就可以轻轻松松的变成自己写的了。当然了为了体现家长们的智慧,绝对不能让孩子知道是从百度上抄的。”

  看到很多家长们貌似看透了也看懂了《规矩和爱》这本书,也总结的超好,让我感觉家长非常有才。个个都是高手,这么优秀的家长孩子们不愁没有好榜样!这些都是满满的正能量啊!

  在这里我想提到的是我没有读《规矩和爱》这本书,但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又不能抄袭网上的读后感。我想到了一个办法,在手机里下载一个有声读物的软件,叫---听书神器。看书就想睡觉,听那就好多了。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听,我想这次家长们没有我智慧了吧!哈哈。

  好吧!我也来说一下,所谓的大道理吧!教育孩子有很多种方法,这就是所谓的规矩。有处罚有奖励。就像我对待我们的员工一样,现在用的都是奖励制度。这也是从陈安之的励志里学来的,有的家长很智慧,很有思想。他们的孩子就不会弱到哪去,孩子很聪明一学就会,也不需要太烦神。我认为这里的智慧指的就是智商,但是我想说的是情商,因为有了高情商,智商就不会低哪去。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吧!

  有一个年轻妈妈带着她孩子走在我前面。那小孩看上去顶多有4岁吧,但是话倒说的蛮利索的。进超市之后,这孩子妈妈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和孩子说:“你准备好的清单呢?按照纸条上面的开始选吧!”我当时就想,这么个小的孩子会选什么啊?但是当我看到那小孩蹦蹦跳跳地拿着纸条跑到牛奶柜台那里的时候,我就知道我错了!这孩子一边看标签,一边跟她妈妈讲,然后她妈妈看都没看就拿了一箱牛奶。接着小孩又去挑水彩笔,一个个看来看去,那脖子仰的,我看的都疼,最后挑了款24色的让她妈妈帮他拿下。后来她又看着那个“清单”买了酱油、盐等等生活用品,还给自己挑了个小熊样子的水壶。整个过程大概有不到半个小时,我一直在远处盯着母女俩,她妈妈基本没有帮助孩子什么,只是当孩子遇到标签上不认识的字时,会询问妈妈,但是貌似超市里面的字,没有几个是这个小孩不认识的。最后结算钱的时候,我还在她们后面,那个小孩想买一个叫“炫迈”的口香糖,她妈妈当时说的一番话,我听后震惊了!她说:“第一,我们今天并没有准备要买这个,买这个就超出我们的预算了,这样是不对的。

  另外,你认识这两个字么?如果认识,妈妈就奖励给你啊。”那小孩很无奈的说不认识,结果她妈妈就跟他念了一遍,然后说:“你记住了,下次来超市,如果你认识这两个字,我就奖励给你!”说完小孩很听话的不哭也不闹就跟妈妈走了。

  真的很让人震惊!这个小孩仅仅只有4岁大,就能认识那么多字,而且有能力选择自己想要的东西,还会自己做购物规划,真是不简单!而且这妈妈确实懂得怎么教育孩子,所以说:天才不是天生的,是培养出来的!最近我也在培养许有杰的各个方面,虽然不是太尽人意,经常会出错会丢三落四,这些好像我都不管也不去提醒但是我还是会密切关注他的一切,哪怕是他的一个微小的肢体语言。我也读过很多关于育儿的书,作为曾经的合肥人民广播电台的一名“青春驿站”和“我们的小世界”的主持人,也做过相关的育儿节目相比较其他家长我更有经验,但是孩子与孩子也不一样,遗传因素也不一样,孩子的成长道路是需要我们的智慧的带领,必要时还要和我的孩子们斗智斗勇,我要学会做个“懒爸爸”这就是爱!这就是我所设定的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道理讲太多了,有点不像我的风格了。家长们……孩子们不喜欢听大道理就让我们生活化的产生规矩中的爱!

   关于《规矩和爱》读后感范文

  “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这是王涛的著作《规矩和爱》里贯穿的一条主线,强调了爱不是无边无拘的,规矩也不是对孩子强制的没有爱的教条呆板的居高临下的束缚。

  这几天读了这本书,学到了好多以前不曾知道的知识,虽然做了三十年多年的母亲,也没有学好教育子女的这一重要学科。现在学学,虽然不是学有所用,但亡羊补牢为时也不晚。

  女儿小的时候,忙里偷闲也读过类似《父母必读》的有关读物,可都是比较肤浅的,那时候也没接受过心理学的知识,只是泛泛的说教,不是能够用心爱护理解孩子的心境。自己的成长环境,就是那种严父严母形的家庭。很少体验过父母爱的温暖,常常听到父母数落我们儿女的口头禅,好像我们都不是父母眼里的最优秀的孩子,也很少听到父母对自己的鼓励和表扬,因为都是服从父母的教诲和指令,也就没有过现在孩子的叛逆期,甚至没有过青春期的朝阳感受,直到女儿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一次对她乱花钱的管教过为严厉,引起女儿强烈的反抗“难道我们小孩子就没有自己可以喜欢的事情吗?”使我猛醒:我自然而然的传承了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惩罚严厉了。过分的严格教育会压抑孩子内心的快乐。父母对我的言传身教,有些是有益的比如:做人要诚实守信、为人要热情善良、做事要踏实肯干、不好高骛远、不徒有虚名等等都是精华的要传承下去的,但有些地方也不是很好的,比如生活中不敢有任何闪失,小的打坏了一个碗,大的办错一件事,都会遭到父母的责骂的,所以做事都小心谨慎,惊恐惊慌的。要给孩子充分信任,理解,宽容,和自由成张的空间是很重要的,这也是父母对子女爱的体现。

  这本书的第一章节:学做父母:教育孩子的前提就是:

  1、先学做父母,再教育孩子:

  学做父母应该先于教育孩子,学做父母是教育孩子的前提,现在80后和90后的的年轻父母们本身就是独生子女,受宠于自己的父母,还不知道怎样做好父母的儿女的时候,就成为了孩子的父母,有的就把孩子当宠物,高兴的时候喜欢孩子,不高兴的时候把自己的情绪毫无保留的发泄给孩子,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有过,工作中的不快也传给孩子,有时孩子会察言观色看着妈妈的脸色行事,无意识的在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

  没有人天生就是合格的父母,每个父母都需要学习和成长,要有学习的意识和愿意重新成长的谦卑态度,父母的自我成长和改变在现实中往往非常艰难,这是要靠自身的自律不断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共同进步。

  往往在初为父母惊喜中,感到自己的幸福和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了期望,不忍心看到孩子在自己面前有一点闪失和痛苦,当孩子头疼感冒生病的时候,做父母得恨不得都把孩子得病转到自己身上,当孩子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思想个性,叛逆你的思维和你给予的教育时,你的爱又转化成恨,恨孩子不听自己的话,有的家长甚至狠狠的对孩子说“当初我就多余生你,现在恨得真想把你再塞回我的肚子里”所以我们要理性的学习,父母本能的爱会随着孩子变得越来越“不可爱”而慢慢消失,因此,我们要趁着这份本能的爱在自己身上还没有淡化,越来越强烈,父母们若不通过学习和反思建立起理性的堤坝,这种本能的爱也可以成为溺爱的洪水而泛滥成灾。

  2:父母这个岗位无人代替:

  “为人父母是教育也是艺术,他可以让你收获人生至乐,也可以让你收获人生至痛”(摘自于本章节的篇首)。

  现在,很多家长没有把教育子女当成人生的至要了,他们不愿意静心谦卑地来阅读品味那字里行间的爱和美妙,而是一味的迎合应试教育的需要,赋予孩子过多满足自己心里期望值的虚荣,恨不得孩子都是成龙成飞的材料,也有的家长以自己的工作事业为重要,忽视孩子的教育问题,虽然孩子有老人代管,但父母的爱是别人带替不了,父母这个岗位是无人代理的,孩子和父母的(特别是母亲)连接是独特的,也是天然的,孩子和父母的依恋是一切社会学习的基础,父母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一辈子最重要的老师。

  3:别以为生了孩子就是父母:

  为人父母是这个世界上从事最多的岗位,它的岗位重要,专业要求也很高,可以我们上岗前都没有接受过基本的培训,我们缺失的是学习意识、缺失的是谦卑的态度和缺少父母教育的资源。

  不是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了,生孩子只是证明你有了生理上的生育能力,不代表你已经有教育上的养育能力。我们中国式的妈妈大多就是照顾孩子生活起居,从生下来的饮食开始到上学后家长帮孩子背书包,直至大学毕业了,还缺少独立生活的能力。大多数家长都是只要你能好好学习,四体不勤,四六不懂都不是毛病。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社会有用的人和我们做父母的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就要学习,己不欲,勿施于人,先要做好父母,才能教育好孩子。

  4:为人父母要谦卑

  敬畏和谦卑是智慧的开端,学做父母也要有谦卑的态度,虽然我们许多家长有很多社会、自然、理工科方面的知识,但是教育孩子就是一门很难学的学科,作为现代社会的父母,所要学习的育儿知识远远超过我们的祖先,这些新的科学知识既有要我们有更加好学的态度,也为我们学做父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实际指导。

  意识到自己需要学习只是父母教育的第一步,有效的学习还离不开谦卑的态度。

  5:为人父母需要专业培训:

  我们的孩子生活在这个信息时代,该知道的,不该知道的,他们都在接受,怎样和他们交流?怎样引导他们?都是崭新的课题,无论《三字经》还是《朱子家训》都没有现成的答案,懂得传统教育的原理只是第一步,重要的是与时俱进。教育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教育者在面对不同孩子,不同环境时,创造性地把基本的原理发扬光大。所谓教无定法就是这个道理。

  6:为人父母需要用心而不是用计

  《圣经》的《箴言》是以色列历史上最有智慧的君王所罗门写给自己孩子和世人的训言。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

  人的一生果效是由心发出的,我们教育孩子的果效岂不也是如此?你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你内心对规矩和爱的态度。你内心是否有爱,是否尊重规矩,要比你对孩子用怎样的方法和提什么要求重要得多。可惜很多年轻的父母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求方法而不反思自己的理念。这种只想用计,不想用心的功利态度,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我们对孩子的要求是我们身体力行的,教育便是水到渠成的。古人说的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令而不行。

《爱与规则》读后感

这本书的作者是七田真,教育学博士。

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生来都有巨大潜能,而爱心是开发潜能的基础,小孩只有在满满的爱心呵护下才能有充分的自信,同时爱也是要有原则、有方法的,决不等于溺爱。给予孩子爱的同时也要严格,要教育孩子学会忍耐。

教育的目的不只是上一所好的小学、中学、大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走入社会时必备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心灵,所以我们一直倡导的是,用爱、严格、信赖来培养全人格的小孩。

最常发生的情况就是父母这一方或许以为自己是全心全意地爱着孩子,但是从孩子的角度看,却没有正确地接收到父母的爱。因为有些父母只是心里默默的想,没有通过适当的语言和态度表达出来,紧紧的拥抱孩子,发自内心地表扬孩子,让孩子知道,这些是非常重要的。

给予了满满的爱之后,接着是严格的教导,在做错事的情况下,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严厉地训斥一下,告诉孩子错在哪里,该怎么做,让孩子的态度会变得端正,也变得非常好教育。

最后一步是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都要在信赖孩子的同时教育孩子。我们要全盘接受孩子的现状,不要追求孩子的完美,不要跟别人孩子比较,说不如别人,要教会孩子只要从不足之处开始努力,去把它做好就可以了。父母要以“孩子现在的样子就是满分”这样的态度去看待孩子,不仅是口头的,而是从心底这么想的。那么无论孩子在哪方面不足,父母都能变得毫不在意,多看孩子的优点,不刺激孩子的缺点,多鼓励并且发展长处,相反缺点会慢慢消失,这样会得到更好的效果。

做好这这三步,就能得心应手的培养孩子了,相信孩子在健康地成长着。
本文标题: 《规矩和爱》读后感(规矩和爱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40028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福尔摩斯驼背人读后感300(福尔摩斯驼背人观后感)骆驼祥子1至3章读后感(《骆驼祥子》每一章读后感是什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