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秉贵的精神品质张秉贵的精神品质:30多年接待顾客数百万人,没有怠慢过任何一个人。从为国家争光、为人民服务的政治信念出发,他在问、拿、称、包、算...
张秉贵的精神品质
张秉贵的精神品质:30多年接待顾客数百万人,没有怠慢过任何一个人。从为国家争光、为人民服务的政治信念出发,他在问、拿、称、包、算、收六个环节上不断摸索,练就了“一抓准”和“一口清”的过硬本领,接待一个顾客的时间从三四分钟减为一分钟。他通过特有的眼神、语言、动作、表情、步伐、姿态等,为顾客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几乎成了那个时代商业领域的服务规范。
上世纪50年代,他总结出站好柜台要做到五点:精神饱满、思想集中、耳目灵敏、抬头售货、动作“三快”;60年代,他总结出“接一、问二、联系三”的售货法,刻苦练就称糖“一抓准”、算账“一口清”的绝技。
人物故事:
张秉贵刚上班的时候,还受过去一些旧商人陋习的影响,一位顾客要买两块桃酥,张秉贵嫌买得少没有理睬,而去接待购货多的顾客。
那位顾客向公司提了意见,同事们批评他。他说:“我多售货,是想为国家多创造些财富,有什么不对?”经过支部书记的思想工作,张秉贵认识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要为国家服务怎能不先为人民服务呢?他说:“我们售货员要胸中有一团火,温暖顾客的心,树立‘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张秉贵
张秉贵的故事读后感怎么写
初冬的早晨,寒气袭人。我们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走进百货大楼。嗬,糖果组的柜台前好热闹!人们拥挤在柜台前,看一位戴着劳动模范胸章的老售货员卖糖果。他站在柜台里的那股精神劲儿,售货动作的迅速劲儿。
接待顾客的热情劲儿,像一团火一样,把大家深深地吸引住了。顾客们悄悄议论道:“他就是劳动模范张秉贵!”“你瞧他拿糖,一抓就准。”“他卖得真快,又那么热情,让人心里暖乎乎的。”一位抱小孩的女顾客来买糖。
还没轮到她买,孩子就哭闹起来,嚷着要吃糖。只见张秉贵从货柜里拿起一块糖,放到孩子手里,孩子顿时止住了哭声。老张又对这位顾客说:“这块糖等会儿一块儿算账。”她感激地点点头。过了一会儿。
轮到她买糖时,老张从称好的糖果中拿出一块放回货柜里,又拿出几块用小纸袋装好,塞进孩子的衣兜里,把剩下的糖果包捆结实递给顾客,嘱咐道:“孩子兜里的糖,留他路上吃。”这位顾客激动地对孩子说。
“快谢谢爷爷!”孩子天真而又亲昵地叫了声:“爷爷!”周围的顾客不约而同地笑起来,赞扬张秉贵比当妈妈的想得还周到。人们常用体贴人微来形容张秉贵的服务态度。糖果组的柜台前,还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有一次,张秉贵在卖糖时,发现排在队尾的一位顾客,一会儿看看手表,一会儿又抬头看看墙上的电钟,神色不安。他忙问这位顾客:“您有什么急事吗?”“我急着赶火车,再有半小时就开了,可我又想买点首都的糖果……”老张立即征得前面顾客的同意。
很快给他称完糖,又告诉他应该在哪儿坐车去火车站。他连声道谢。老张说:“你要谢就谢大家,这是同志们的支持。”
什么是张秉贵精神?
如下:
他们身份普通、岗位平凡,却业绩突出。
他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还勤于奉献。
他们心系企业忧患,与公司同风雨、共命运。
他们把平凡工作当成一种神圣的使命,即使最普通的岗位,他们也以最高的标准展现自己靓丽的青春;在他们身上,我们找到了“什么是不平凡”的真正含义。
他们对供职公司坚定不疑,工作中从不吝惜精力;他们就是我们公司的宝贵财富和永远值得依赖的力量!
张秉贵头(1918年~1987年9月18日),北京百货大楼售货员,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以“为人民服务”的热忱,在平凡的售货员岗位上练就了令人称奇的“一抓准”、“一口清”技艺和“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成为新中国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在他生前许多外地顾客慕名而来,就是为了目睹他那令人称奇的技艺和“一团火”的服务精神;张秉贵被誉为“燕京第九景”,是首都人民群众对张秉贵售货艺术的美誉。
张秉贵的主要事迹和贡献
张秉贵的主要事迹和贡献如下:
张秉贵从1955年11月到北京市百货大楼站柜台,30多年接待顾客数百万人,没有怠慢过任何一个人。
他在问、拿、称、包、算、收六个环节上不断摸索,练就了“一抓准”和“一口清”的过硬本领,接待一个顾客的时间从三四分钟减为一分钟。他通过特有的眼神、语言、动作、表情、步伐、姿态等,为顾客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几乎成了那个时代商业领域的服务规范。
他总结出站好柜台要做到五点:精神饱满、思想集中、耳目灵敏、抬头售货、动作“三快”;60年代,他总结出“接一、问二、联系三”的售货法,刻苦练就称糖“一抓准”、算账“一口清”的绝技。
70年代,他将自己几十年如一日满腔热情的服务精神归纳概括为“一团火精神”,响亮地提出“心有一团火、温暖顾客心”。他将自己的柜台服务经验,编写成《张秉贵柜台服务艺术》,并到各单位表演、讲课,听众达十多万人次。
年轻时期的张秉贵:
张秉贵1918年出生于北京东铁匠营一个贫苦家庭,正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张秉贵11岁就进入一家纺织厂做工,后来纺织厂毁于火灾,张秉贵又进入北京一家杂货店做学徒工。
1955年秋天,新成立的北京市百货大楼招收年龄在25岁以下的售货员,张秉贵看到这个消息后,也报了名。虽然他已经超龄了,但因为他在旧社会有着丰富的柜台工作经验,就被特批录用了,从此开始了传奇般的后半生。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