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读后感2000字高中(《弟子规》读后感精选六篇)

发布时间: 2024-10-08 06:45:5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3

《弟子规》读后感,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弟子规》...

弟子规读后感2000字高中(《弟子规》读后感精选六篇)

《弟子规》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弟子规》读后感 篇1

  《弟子规》是我在学前班的必修课。每天早读的15里,老师都会教我们学习《弟子规》。经过一学年的学习,我已经可以熟练的背诵《弟子规》全文,并且知道了这本书的深刻含义。

  记得刚开始学习《弟子规》的时候,我很不适应,虽然是三个字一句朗朗上口,但是每句话的意思我却搞不明白。有一次,老师让我给小朋友解释一下“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的含义,我不假思索地说:“弟子回来了,剩下没回来的人就挨训了,罚他们笑着下楼梯,下次(回不来)要赶紧带个信。”老师和同学听了我的解释后都乐的前仰后合的。老师于是又请了一个小朋友解释,那个小朋友同样给了大家一次开怀大笑的机会。后来通过老师的讲解我知道了《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孔子的教诲编成的。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要谨慎、讲信用。

  《弟子规》不但教我如何做人,而且还教我们如何学习。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这条学习的方法正切中我的要害,我学习的时候,有时候眼在书上,嘴也在念,但是心经常飞到了别的地方,常常是学了很长时间,却没什么效果。自从学了这句话后,我在学习的时候尽量做到用心想、仔细看、专心读。大大的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以前用好几个小时也写不完得作业,现在只要一个来小时就可以完成了。使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做我喜欢的事情。

  现在我已经上一年级了,虽然学校没有再要求我们学习《弟子规》,但是我还是会经常诵读《弟子规》的,更好的体会书中的含义,按照圣人的教诲去要求自己。我想这本书我会一直学下去的,他将成为我生活学习的良师益友。

  《弟子规》读后感 篇2

  又到读书时间,我们拿出了《弟子规》大声地朗读了起来:“弟子规,圣人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当我读到这句时,妈妈的呼唤声犹在耳边。

  每天妈妈都在我耳边叫“快点起床了,不然会迟到了”“快点吃吧,不要再说话了”“快出来吧,你已洗澡快半个小时了”……我一听妈妈这些话就觉得厌烦,经常爱理不理,也不回答她,叫我做事我老是慢吞吞的,搞得妈妈经常生气。还记得有一次爸爸回到家兴冲冲地对我叫道:“妹妹,出来,我有东西给你看。”我听了还在房里一声不吭,继续玩我的东西。爸爸又叫了我两声,我还是没答应,爸爸在房间找到了我,但是挂在脸上的喜悦没有了原来,他想送我一份小礼物,因为我的态度,后来他给了哥哥。想到这里我的脸开始发红了。

  当我读到“兄弟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时,更恨不得在地里找个洞钻下去。昨天,我才因为一点小事和哥哥吵架甚至打了起来,气的妈妈怒火中烧。原来在远古时候,我这些行为对父母已经是不孝,而在今天,爸爸妈妈一再的宽容着我。每次写文章写日记的时候,我都写如何要做一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可是现在连平常这些小事都没做好,又怎么能成为一个孝子呢?我陷入了沉思。

  百善孝当先。“入则孝”不但要求我们心里面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而且还要用心照顾好父母。爸爸妈妈,对不起,我一定会用我的实际行动来报答你们对我的养育之恩的!

  《弟子规》读后感 篇3

  我经常听说《弟子规》是封建糟粕,不要给小孩子读。我小时候其实也没有读过这本书,今天趁着周末空闲,我找到这本书来读了一下。

  一看到这本书,就为这个短短的文章所吸引。全文基本上采用的是说教的形式,比如其中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就是要告诉孩子们,要尊重父母,爱惜父母。

  在现在我们教育小孩子,一般比较推崇西方的教育方法,很少用我们自己的祖先留下的方法。小孩子的教育有多重要,相信现在每个家长都应该知道。

  首先,《弟子规》的原名叫做《训蒙文》作者是一个清朝的秀才,后来因为各种原因被改成了《弟子规》。这本书的目的是启蒙养正。里面确实有很多内容对现在小孩子有不利的因素,甚至有人说这本书对后来的中国走向衰弱也多了一份“贡献”。

  但是我们也不能以偏概全,我们现在读的《弟子规》是经过修订的,已经去除了很多不好的东西。所以,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可以引导孩子的正确的世界观有一点用。一个人为人处世毕竟要尊崇一定的原则,孩子可以解放天性,但是不能任其自由发展。为人父母在教育小孩的时候也应该注意。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华文化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许多优秀的东西已经吸引了世界。教育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但是我们面对孩子教育问题时要特别重视。学习好的东西永远没有错。

  《弟子规》读后感 篇4

  回想《弟子规》这本书已经在我家有几年了,记得幼儿园大班时老师每天给读论语,妈妈也曾经给我读过,所以这本书没怎么翻阅就被闲在了书架上。一直到这个寒假老师让同学背诵《弟子规》,我才把这位沉睡已久的老师请出来。

  读了这本书,虽然有些我还不是特别明白,但我还是收获了许多,比如:“父母呼应勿缓 行勿懒父母教须听从 父母责 须顺承”的时候我想到了自己,有时候妈妈喊去擦桌子,叫几声我还磨磨唧唧的不想动,再叫,我有时还会回上一句:“有奖励吗?” “什么奖励?”我说“那就擦一次奖励一块钱吧!”妈妈也许是想让我干的有动力些,索性就答应了我的要求,说实在的那段时间我的钱包真的是鼓鼓的。后来妈妈觉得我大了一些,妈妈再次喊我擦桌子的时候,她说:“儿子,咱家四口人,那这四口人是不是都是这个家的一份子?”我说“是”妈妈继续说:“那既然是,那咱干点家务,做点事情,还用钱吗?”从那以后,我感觉我再也没有擦过桌子。读了弟子规之后,觉得自己太不应该了。

  还有“朝起早夜眠迟 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大意是早上应该早起,晚上不应该过早睡;因为人生易老,所以应该珍惜时光。早晨起床,务必洗脸梳妆、刷牙漱口;大小便回来,应该洗手。想想我自己呢,每天早上都是妈妈叫完一遍又一遍,像是个打鸣鸡,督促我的学习,又像是个唠叨的唐僧。

  这本书让我的脸红了一次又一次,很多我不太明白的地方,我会仔细阅读。以后也会以《弟子规》来要求自己。

  《弟子规》读后感 篇5

  读完《弟子规》后,我感觉它主要是规范了人的行为,每句话都有一个道理,每句话都发扬着一种思想,《弟子规》用最简短的文字,把一个人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等的态度和礼仪概括的形象全面。通俗易懂的文字里揭示着许多做人的道理,对于我们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将是我们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在此我简单的写一下它给我在工作中的`启示。

  例如“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是指在工作中做事情不要慌张,忙乱就容易出错;不要害怕困难,应该知难而进,也不要马虎草率,要认真对待。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意思是指看见别人有好的品德,就要向他看齐,哪怕同他相差很远,只要坚持下去,慢慢地总会赶上,看见别人坏的行为,就要自我反省,有就马上改正,没有也要引起警惕。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後”,是教人不断形成恭敬之心,尊老爱幼。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是讲要有责任心,养成有条理的做事方法。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讲的就是要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及工作习惯。

  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而在《弟子规》中就是教导我们要重视生活行为的各个细节,我们都是普通人,大量的时间,都是在做一些普通的事,如果每个人都认真对待自己所在岗位的每一件小事,都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做好,这些事就是大事。

  本人文化水平不高,能力有限,如有理解不恰当的地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弟子规》读后感 篇6

  晚上,伴着习习凉风,我翻开了《弟子规》,映入眼帘的是“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这样一句话。细看底下的注释,我看到了这句话的意思:至于外表穿着,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猛然间我想了“君子忧道不忧贫”这句古话。

  躺在床上,思绪随着凉风飞呀飞,飞到了西晋这个时期,我看到了年轻时的阮咸。虽然他家里并不富裕,吃的穿的也很平常。可是他在有钱人面前却泰然自若,一点也不自卑。六月六日这一天,每一个都把自我的衣服拿到太阳下头晒。阮咸也不例外,他根据当时的风俗,也把自我的衣服晾起来,路上看见阮咸晾晒自我的旧衣服,都来观看。但阮咸一点也不在意,他认为:富贵不是能够夸耀的资本,贫寒也不是耻辱,人活着是否有尊严关键在于他的德行和学识。

  思绪不再飘飞,回到了此刻的生活。我看到了在一个幼儿园门口,一个小女孩竟然对他的同伴说送自我上学的父亲是她们家的司机!可笑可悲的背后是深深地思考:我们的社会怎样啦我们的孩子怎样啦讲究物质的奢糜与攀比竟让纯真的孩童至此!试想一下,假如都以此刻的这个趋势发展下去,那么10年后,20年后,甚至100年后的今日,我们的子孙后代将变成怎样样的人呢到时候吃穿的攀比又将如何呢无数的问号在我脑海中回荡,久久不能散去……

  多亏了这本《弟子规》,他提醒了我们,他唤醒了我们,他告诉了我们做人的道理,告诉了我们将怎样做好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过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弟子规》读后感 篇7

  在我们三年级的书单里,我们有一本名为《传统蒙学读本》的书,它主要收集了《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经典。它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厚重、温润和美好。特别是我们上个学期学的《弟子规》,更让我学到了很多传统的礼仪。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圣人教我们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要谨言慎行、讲求信用。通过学习,我对其中如何孝敬父母的行为有了很多的认识。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呼唤,应及时应答,不要拖延迟缓;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想到我自己,平时遇到长辈安排给我比较喜欢的事情时,我会答应的很快,然后很快的完成,但是如果碰到我不是很喜欢的事情,我就要拖拖拉拉,不及时完成长辈的安排。特别是早上起床时,都要妈妈叫我好多次,我才肯起床。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冬天寒冷时提前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酷热时提前帮父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晚上伺候父母就寝后,才能入睡。想到古人对父母要这么照顾,我感到很惭愧。我虽然偶尔会给妈妈暖被窝,但是实在做的太少了,平日生活中,都是长辈照顾我比较多。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父母亲生病时,要替父母先尝药的冷热和安全;要昼夜服侍,一时不离开父母床前。我小时经常感冒发烧,那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围着我转,喂我吃药的,喂我吃饭的,给我量温度的……日夜守护着我。轮到他们感冒时,他们都是自己照顾自己,都说:没问题的,我一会儿就好了。

  我以后要认真学习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做一个孝敬长辈、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的好孩子。

  《弟子规》读后感 篇8

  这个暑假,我看了《弟子规》这本书,很有感受。《弟子规》顾名思义就是古代弟子的行为规范,它告诉我们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做人要守信、慷慨。

  先说守信吧,我可是一个很守信的人哦。暑假里的一天,我和一位同学约好晚上七点钟在羽毛球馆见面,可是时间已经过了很久,她还没来。我急得让妈妈打***妈的手机,可是一直没人接。妈妈劝我别等了,先自己玩吧。我不肯,我想起《弟子规》里的一句话: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我要讲信用,我要遵守诺言!我家和她家离得很近,于是我央求妈妈陪我去她家楼下叫她,我在她家楼下大声喊了好几遍,都没人应。当时我就像一只泄气了的皮球一样,很失望。妈妈安慰我说:“你是个守信的好孩子,她也许有急事去了吧。”我心里才舒服了一些。

  我平时虽然不是那么慷慨大方,但对于橡皮、铅笔之类的小东西,我是十分乐意借给别人的。但因为我是一个很爱看书很爱买书而且很爱惜书的“小书迷”,所以我不怎么愿意将自己最最喜欢的书借给同学,生怕同学把自己心爱的书给弄脏弄坏了,因此有时就不太愿意把书借给别人。但是自从读了《弟子规》之后,我的表现有了很大的变化:我认识到这是一种很自私很小气的行为,我为自己过去的表现感到羞愧。我准备开学以后把自己喜欢的一些书都带到班里,和同学们分享。我要做到《弟子规》里说的那样:人借物,有勿悭。这样,大家在一起都可以相处得很快乐,很开心,看着别人开心快乐的样子,我想我一定会比他们更开心!

  守信、慷慨的人会更受大家的欢迎,还会有更多的朋友,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守信、慷慨的人吧!

  《弟子规》读后感 篇9

  “弟子规 圣人训”弟子就是学生,规就规范。《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学生的生活规范。

  《弟子规》一共分为总叙,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八部分。总叙就是总的概括一下后面的七个部分。入则孝就是在家要善事父母,心里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出则弟就就是在社会上能够顺从长上,能够顺从长上,能够奉事兄长。谨是指我们行为上要谨慎,不可放逸。信就是指言语上要言而有信,信用是成功阶梯的第一步。人无信则不立。泛爱众就是与朋友在一起相处要讲平等博爱。爱人者,人恒爱之。亲仁就是亲近仁者,以师是之,要跟他学习。仁者无敌。余力学文就是除了以上六个部分所学习的之外,如果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要好好地学习其它有益的学问。

  《弟子规》的每一部分都教给了我一个道理,入则孝告诉了我要孝顺,出则弟告诉了我要奉事兄长,谨告诉要谨慎做事。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我一定要严格遵守《弟子规》中的知识,《弟子规》一定会让我比以前更加好。《弟子规》适合所有学校与各种年龄的人诵读他可以帮助人们建立明确的价值观念。养成敦厚善良的心性。同是对家庭的和谐,社会风气的净化,也必然有莫大的助益。

  生命诚可贵,而这可贵的生命是谁给与我们的呢?这一切都是父母给与我们的。他们不但给了我们生命,还把我们养育成人。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感谢父母呢?是的。一个声音肯定的回答说。那我们应该怎样去感恩父母呢?按照《弟子规》的要求去做吧!

  《第子规》对我十分有益,在学习与生活中我也一定回按照《第子规》。

  《弟子规》读后感 篇10

  自从读了《国学经典》中的《弟子规》后,我深受启发,领悟到了很多道理,并且事事遵守《弟子规》了,《弟子规》读后感。

  记得以前,我看到长辈,如果长辈离我近的话,就打个招呼,如果长辈比较远的话,就连招呼也不打了。父母为此也没少批评我,我总是不以为然,但自从读了《弟子规》中的“路遇长,急趋揖,长无言,退恭立”后,知道了“路遇尊长,就要快步走上前去打个招呼,如果尊长不说话,就应该恭敬地退回去”这个做人的道理。

  现在,即使长辈离我较远,我也会快步走向前去,打个招呼,然后跑回去继续干我的事。

  还有另一件事,让我从《弟子规》中领悟了更多更多,发生了更大的变化。

  没学《弟子规》前,吃饭时总是长辈没吃,我便开始吃了,而且觉得心安理得;坐车也总是抢在长辈前面,但是,《弟子规》中的“骑下马,乘下车,长者先,幼者后”,让我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我知道了吃饭、坐车或者其他什么,都应该让长辈先,辈分小的后,要尊敬长辈。

  所以,现在,吃饭时长辈不坐下,我就耐心地等待,等长辈坐下吃了我才开始吃,乘车时也是先让长辈上车,小学生作文《《弟子规》读后感》。

  长辈们都夸我变得懂礼貌了,听着他们的夸奖,我心里真是比蜜甜,没想到,成为大人们眼中的好孩子,并不是一件难事。读《弟子规》,我知道了我们应该尊敬长辈,孝敬父母,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把这个传统发扬光大,既然古人都懂得这个道理,作为现代文明的人类,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个光荣传统,做一个传承文明的中国人。因此我感谢《弟子规》教我变成好孩子,感谢老师,教给我做人的真谛,更感谢这个集体,让知识与快乐伴随我成长。

  《弟子规》读后感 篇11

  在我依稀记事时起,妈妈就给我讲经典故事,带领我读唐诗宋词。今年暑假又让我品读了《弟子规》。我还知道《弟子规》也是文学宝库中的经典,它是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文体方式,告诉我们在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求学等方面应具备的礼仪与规范。

  《弟子规》让我受益匪浅,因为书里面的每一句话都会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值得我们一辈子探索和学习。《弟子规》中“父母唤,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静听;父母责,须顺承。”妈妈给我解释这几句的意思是听到父母的呼唤,回应不能迟缓;父母指派的事要快做不要偷懒;父母的谆谆教诲要恭敬聆听;父母的责备和批评必须要接受顺从。读到这,我忽然想起了以前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放学一到家,我扔下书包就看电视或打游戏。每次吃饭时,都是在妈妈再三催促下才恋恋不舍地坐到饭桌上。我有时还埋怨妈妈,扫了自己的兴致。爸爸店里的生意忙的时候,偶尔让我接一下货,我却故意装作没听见,一溜烟似的跑了。记得四年级时,我和同学打架,还把同学的杯子摔碎了。放学时,爸爸知道了这件事情。他像往常一样接过我的书包,语重心长地给我讲道理,我不但不听,还很抗拒,不停地给自己辩解,还用手捂着耳朵不愿听。爸爸气得脖子上的青筋都凸出来了,刚扬起巴掌,又收回去。我见状竟赌气似的先跑回家,重重地把门关上,和父母耍起小脾气来。回想起这些,我现在非常羞愧,真想扑进父母的怀里,向他们说声对不起。

  读完这本书后,我就觉得有一位无声的老师在我的身后默默地教导我。我认为做为炎黄子孙,我们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不仅要活在生命的百年里,还要活在千年的经典中。

  《弟子规》读后感 篇12

  谈到珍爱生命的时候,我们总不会忘记强调,是我们的父母给了我们可贵的生命。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却总是忘了赋予我们生命,无私哺育我们成长的父母,是他们给了我们爱与关心,是因为他们的悉心照顾,我们才能够在一个优异的环境下茁壮长大。

  这些天不知怎么的我把书房里的《弟子规》拿来翻了翻。当我看到“入则孝”的时候,我心里涌起了阵阵好奇与疑惑。“入则孝”说的是回到家就要孝顺父母吗?我好奇地查了查资料,果然就是这个意思。在孔夫子那个年代就开始讲究孝道,对于受到父母的爱越来越浓的我们怎么能够不去做一些孝顺父母的事了。

  生命诚可贵,而这可贵的生命是谁给与我们的呢?这一切都是父母给与我们的。他们不但给了我们生命,还把我们养育成人。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感谢父母呢?是的。一个声音肯定的回答说。那我们应该怎样去感恩父母呢?按照《弟子规》的要求去做吧。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意思就是冬天要让父母亲穿的暖和,夏天要让父母凉爽。早上要问安,晚上要向父母亲请安。出门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让他们感到心安。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事业不随便改变。同学们你做到了吗?

  感恩父母从现在做起,吃饭时候给父母夹肉,帮父母捶背,给父母端洗脚水。感谢给予我们生命的人。感谢把我们养育成人——父母,大喊一声父母我爱你们!

精选弟子规读后感

精选弟子规读后感


篇一:

《弟子规》这本书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若能认真地阅读《弟子规》,真正了解《弟子规》中的含义,它将会使你受益非浅。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

细读《弟子规》,发现其中的道理看似小,却是我们最无知和薄弱的地方。古人训诫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关怀朋友,都因为心怀感恩,正因为感恩,所以对人对物多了虔诚的敬仰之心,尊敬发至内心,而后谦虚谨慎的做人。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做人的一些规范和道理。 令我感触最深的是“事勿忙,忙错多,勿畏难,勿轻略。”这一句。意思是:做事不能匆匆忙忙,否则容易出错,不要怕困难,也不能随便敷衍了事。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简简单单的二十四个字概括了整篇弟子规的内容。第一句话就点明了弟子规是圣人们对我们的教导。后面十八个字把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都概括了,弟子规本身就讲的是做弟子,做学生,做儿女的规矩,于是我们便带着这样的想法,开始读弟子规。

初读弟子规,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感受,等读了五、六遍,六、七遍以后,才琢磨出点意思来,我反复读,感受越来越深,这时我才真正明白了什么叫“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讲的是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讲的是和大众相处时要相互爱护,并且亲近有德行的人,多向他学习,这些都是非常重要不做不行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可以好好的学习对自己有帮助的知识了。整篇文章都在讲应该怎么做儿女,应该怎么做学生,应该怎么做人。

我在读弟子规,一定少不了父母的陪同。于是,我们一起读弟子规,理解弟子规,交流心得。有一天,我在爸爸的手机上看到一条短信,叫养生小专家。里面说修身养性排名第一的就是写毛笔字。因为我也写毛笔字,所以我也深有体会,你在不静心的情况下是写不好字的,但是你沉下心来写一会儿,心就会静下来。 正如“余力学文”一段中的“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说的一样,你不好好写字,心静不下来,沉不住气,在心理上就会得疾病了。 古人在清朝康熙年代就已经知道这个道理了。

在弟子规里,在家要孝顺父母,要虚心听从父母的教诲;在外边要尊敬师长,懂得长幼有序,并要学礼、懂礼等;为人处事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诚实守信,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衣着要端正,说话要文明,懂得反省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人在世上还要有一颗博爱的心,要爱天地万物,爱万物生灵,要提高自己的品行修养,更要亲近有仁德之人,不强人所难等,这些是我得到的启发。

我不知道可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称道这本书,觉得自己粗浅的赞美难以表过这本书内容之精致、意义之深远。 这是一本从古到今都让人受益非浅的书,也是一本洗心净脑的书。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言简意赅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大爱、浓情、和谐、平实……生活在当今的时代,人们的内心浮躁,逐渐失去了那原始的宁静和纯真。 在我看来,《弟子规》就是这样一本能够让人返璞归真的好书,在此推荐给大家阅读,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读完弟子规,理解完弟子规后,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发现我有些地方做得好,也有些地方做得不到位,好的地方我会继续保持,并发扬光大,不好的我会改正并做到更好!,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篇二:

《弟子规》是一部流传已久的经典名著。读幼儿园的时候,我摇头晃脑背得一知半解,我小学后再细细品读,我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百善孝为先。《弟子规》将“入则孝”放在第一位,孝敬父母,要做到“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尊长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世上多一孝子,人间就少一忤逆。

一个人孝顺父母,别人也会尊重敬他信任他。在这方面爸爸妈妈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他们时刻以《弟子规》严格要求自己,对爷爷奶奶外婆非常孝顺,因为爸爸妈妈孝顺,所以他在工作上很顺利,在社会上也得到很多人的尊重。只要别人一提起我爸爸都会竖起大拇指,都说他是一个大孝子,大好人。

一个人如果不孝顺父母,别人是不愿意和他交朋友的。孝顺父母是人类的美德,甚至是动物的本能,羔羊有跪乳之恩、牛有舐犊之情、乌鸦还知报恩,觅食喂养飞不动的老乌鸦,这就是人们说的孝乌。一个人不孝顺父母,他连动物都不如。爸爸常说:“对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孝顺,对别人就不会真诚,这个人品很差,是不可靠的,他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帮助,在事业上也不会获得成功。”

爸爸常常鼓励我:“能够孝敬自己的父母,是小孝;能够孝敬天下人的父母,这是大孝;能够自己立身行道、成圣成贤,能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为万世开太平的,这叫至孝”。这就是《弟子规》里的经典名言:“泛爱众,而亲仁”,“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我们是小学生,但是要积小孝成大孝,爸爸妈妈教育我们有能力时要经常捐钱捐物给贫困山区学生和困难群体。 除了孝敬自己的父母以外,心中还要有大孝至孝,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团结同学,尊敬师长,勤奋学习,报效祖国。

篇三:

《弟子规》的作者是清朝的李毓秀。读后,它让我懂得了如何尊敬师长和父母,怎样和兄弟姐妹融洽相处,怎样学习,怎样做事,怎样做人等等。《弟子规》是我们儿童的启蒙读物,是养成良好个人行为的指南,我认为它是所有人一生的必读书目之一。

《入则孝》这一章讲的是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要孝敬父母,还有兄弟和谐,误要歧视穷人,不能巴结富人等。

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是这句话: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这句话还有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位叫黄香的孩子。因为他的母亲早逝,所以黄香对养育他的父亲非常教顺。夏日,他见父亲床非常热,他便拿着扇子扇床,直到床凉为止。冬日,父亲床上很冷,他便亲自帮父亲暖被窝。母亲早逝,父亲抚养他长大,他知恩图报,便有了黄香温席的故事,黄香那时才九岁,古人云:“百善孝为先。”黄香才那么小,就懂得孝顺亲人,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的的人。黄香的孝心,是一个孩子从内心深处自然萌发、激发出来的孝,又是出于天性的、并尽自己的能力所能做到的孝行,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亲仁》一章中,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这一句话也让我受益匪浅。你能跟高尚的人做朋友,你就会懂得很多,会变得很有爱心,过错也会减少。如里你跟小人做朋友,你就会变得越来越坏,麻烦也会自己找上头来。所以,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跟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尽量不要跟德行有缺陷的人做朋友。

《弟子规》这本书所宣扬的忠孝仁爱、礼义廉耻、慎言敏行、严于律己、改过迁善等道德规范,它可以铸就我们的精神灵魂,同时培育了我们追求和谐、谦和好礼、诚信克己、与人为善、勤俭廉正、刻苦耐劳和精忠爱国的优良素质。中华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当你细细品味它的精髓,你就会茅塞顿开,平时里的点滴感悟都在圣贤的教诲中有明确的答案;你就有一颗宽爱的心,爱社会、爱祖国、会感恩、会尊重别人、会廉耻、会与人和谐相处。

希望中华传统文化越来越多的深入我们每个人的心灵,让我们的社会走向一个美好的未来。

《弟子规》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弟子规》读后感1

  上个学期,学校组织我们学习了《弟子规》,我从中得到了一些收获,也悟出了许多道理。例如:我们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严于律己……

  《弟子规》中有一句话:“出必告,反必面”。意思是说:我们出去做什么事情时,要提前告知父母一声,在征求他们同意后再出去,这样以免他们担心。我们外出回家中之后,要立即通知父母一声,以免他们牵挂。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回南昌老家探亲,就发生了一件事令我终生难忘的事。

  一个炎热的下午,我和表姐正在她家里玩,姑姑正好有事情要出去,就叮嘱我们在家里玩。我和表姐在家里玩了一会儿,觉得没什么意思,表姐就提议说:“我们出去玩吧。”就这样我们两个人就跑到大街上去玩了。就在我们两人在外面吃着各种美味的小吃,玩得不亦乐乎的时候,姑姑回到家不见了我们俩的踪影,大吃一惊,赶紧打电话到奶奶家问:我们俩人有没有去那边。我爸爸和奶奶听说我们俩人不见了,也十分着急。大家等了一会儿,见我们还没有回来,爸爸就赶到姑姑家,准备和姑姑一起出去找我们,后来在姑姑家楼下碰到我们俩回来了。爸爸和姑姑严厉地批评了我们俩人:只顾着自己出去玩得开心,一点也不考虑大人们会担心。我和表姐不得不低头认错,表示以后出去玩一定会和家里人打招呼,以免引起大家不必要的担心。

  我们学习《弟子规》,不仅仅要会背诵,而且还要深入理解,贯彻到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里,这样我们的明天才会更美好。

《弟子规》读后感2

  假期时,我按照老师的安排,学习背诵了国学文章《弟子规》,文章中虽然有很多的意思不太明白,但也学习到了很多东西,自己也按自己的理解,做了很多事情。文章中印象最深的是:弟子规 圣人训 守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这段文字的意思是: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和长辈,关心爱护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道德的人,向他学习。假期中,我做到了尊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听他们的话,为他们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今后,我会更多的学习《弟子规》中的知识,更好的理解。

  《弟子规》对我的帮助很大很大,今后我一定把他背的熟熟的,作为我以后行为的量尺,相信在这个好朋友的监督下,在我自己的努力下,我一定会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小学生!

  我觉得学习国学,就是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能让我们更文明,更有礼貌,更懂事,更有利于我们现在的小学生成长。所以我以后要多读书,特别是国学方面的书,多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等我长大了,好做一个传播中国国学的学者。这本书产生的时代毕竟是封建社会。有它的历史局限性,我们要站在现今时代的高度评判学习这本书。有继承,有摒弃,传承健康的历史文化精髓,维护民族文化遗产,使中华民族的精神永远流传下去。

《弟子规》读后感3

  《弟子规》大家肯定都明白,也会背下来,可是你明白《弟子规》寓意吗?我明白,并且我还把它运用到生活当中去了。你呢?此刻我来带你去看看。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一天,我来到必胜客去吃饭。一进去,我就被眼花缭乱的美食给吸引住了。我打算在必胜客多吃一点,因为这是难得的美味,仅有在我考试好的时候才能吃到。服务员带着菜单来了,我点了一个夏威夷匹萨、一份薯格、一盘泰式口口香、一盘鸡翅、两杯咖啡、和一块蛋糕。

  餐上齐后,我开始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吃完后,我丝毫没有感到饱的感觉。但过了几分钟,我觉得我的胃不舒服了。我想:我肯定是吃多了,我可不能再吃了。

  我回到家后,准备上床睡觉了,但我的肚子还是很不舒服,怎样办呢?我只好将就睡了。我刚躺在床上,不舒服的感觉就来折磨我了。我躺着等,等着什么时候胃会把肚子里的食物消化掉。我等了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我等不住了,心里越来越着急。这时,我有个主意,这就是——吃药。

  我叫爸爸起床,给我找药吃,爸爸给我找了一盒“吗丁啉”我吃了一片后,继续睡觉。躺在床上后,我感觉舒服多了。一个小时后,我最终入睡了。这难受的感觉整整折磨了我5个小时。

  经历过这次教训,我以后可要细嚼慢咽,晚上要少吃饭,我以后可再也不会出现类似的事情了。我也最终感受到“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这句话的寓意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食物,不要偏食,也不要挑食,偏食会造成营养不良。吃东西要适可而止,不要过量,过量会损伤脾胃。我可明白了,你明白了吗?

《弟子规》读后感4

  弟子规》里面都是生动的故事,我很喜欢。最让人感动的还是那些孝悌故事,如《卧冰求鲤》、《亲尝汤药》、《替父从军》……

  先说说《替父从军》吧!花木兰,家喻户晓。她天天跟着父亲学习骑马,练得一身好武艺。有一天,差役送来了征兵的通知,要木兰的爹去当兵。可是父亲已经年老,怎么还能打仗呢?思量再三,最终木兰决定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争中,木兰作战勇敢,立下了不少战功。最后,木兰回到自己的家乡,换上了漂亮的女装,同伴见面前站着一位亭亭玉立、楚楚动人的少女,都大吃一惊,没想到共同战争十二年的战友竟是一位少女。花木兰出于孝心,替父从军,造就她成了当之无愧的女英雄。

  再讲讲《卧冰求鲤》。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他的亲生母亲早就去世了,继母对他很坏,经常在父亲面前说坏话。有一次,继母生病了,她说想要鲤鱼吃。于是,王祥去外面捕鱼。那天天气特别冷,西北风呼呼地吹着,河面结了厚厚的冰,王祥为了能捕到鱼,竟然脱下衣服,赤身在冰上,想用身体把冰花开。这时,冰突然裂开了,露出了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王祥高兴极了,把鱼煮给继母吃。几天后,继母的病好了。也是因为孝心,感动了原本冷酷的继母。从此,她改变了对王祥的态度。

  最感人至深的要属《亲尝汤药》了。汉文帝是皇帝,但他像平民百姓一样,照顾年迈的太后。太后生病,每次喝药的时候,都要尝一尝,看看药苦不苦,烫不烫。每天伴在太后身边,整日整夜地没法合眼。过了三年,太后的病好了,但汉文帝却累得倒了下去。汉文帝因为懂孝,所以懂民心,使他成为老百姓拥戴的一代明君。

  读了《弟子规》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尤其是让我懂得要孝敬父母,我很喜欢这本书。

《弟子规》读后感5

  暑假,我阅读了一本书名叫《弟子规》,它描述的是一本圣人对晚生的教导,是学生学习的准则。

  其中有几句是这样写得,“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这句话讲道:爸爸妈妈叫你时,你要立刻答应一声,让你做事情时,你的行动不能懒惰。记得周末的一个早上,妈妈吩咐我起床后叠被子,我假装没听见,一声不吭地继续做我的事情,结果妈妈狠狠地将我批评了一番,从此后我长了记性。“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它告诉我们:吃饭时不应该挑三拣四,不要饥一顿饱一顿。我呀从小都不喜欢吃青菜,印象中有一次全家人在吃午饭的时候,爸爸给我碗里夹了一口青菜,我立刻将其夹给了奶奶,生气的爸爸吹胡子瞪眼睛,又给我碗里夹了更多的青菜,一直看到我将其吃光光才罢休。“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这句话的意思是:犯了错误,能够及时改正,就等于没有犯错误,如果犯了又没有意识到,并且还给自己找借口,那就是错上加错。记得5岁那年冬季,我将妈妈的手表不小心掉到了水盆里,妈妈问是不是我干的,我害怕的摇了摇头,撒谎道:“不知道,不是我!”后来还是被妈妈知道是我干得,于是我被“双打”啦!(我的家规:如果撒谎,爸爸妈妈同时会揍我的)

  《弟子规》这本书值得我学习一辈子,它时刻教导我要努力成为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少年。

《弟子规》读后感6

  最近父母让我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再来是〈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弟子规》读后感7

  《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典范,让我看了深有体会。这本书是根据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它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虚心向他学习,在和众人交往时,要平等仁慈……

  “凡出言,信为先”这句话在这么多道理中,是让我印象最深的。它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只要是说出口的话,就要讲信用,不能食言。这让我想起了博玄说过的一句话:"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意思是:对人诚心诚意,本来不相信,也会相信了,但对人虚伪无信。就是本来相信的,也再不敢相信了。看他说的多有道理啊!我们应该在生活中讲信用,这样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

  记得在弟子规上有一篇文章,是写宋庆龄的,宋庆龄小时候折纸折的十分好看,栩栩如生。有一天她又在折纸了,她的同学小珍看见了,羡慕地说:“你折纸折的真好看,明天我到你家去,你教我好吗?”“没问题”宋庆龄一口答应下来。第二天,宋庆龄一家本来要去一位老奶奶家的,但她想到了昨天答应小珍的事,便没有去老奶奶家,一个人在家里准备了许多纸等小珍来。但是小珍却没有来,小珍失信了。但宋庆龄一点也没后悔,她说:“小珍虽然没来,但是我做到了一个讲信用的人。”从小就有着优良品质的宋庆龄,长大后成为了一代伟人,受到了人们的爱戴。所以我们应该向宋庆龄学习,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不然就是言而无信,万事皆虚。

《弟子规》读后感8

  晚上,伴着习习凉风,我翻开了《弟子规》,映入眼帘的是“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这样一句话。细看底下的注释,我看到了这句话的意思:至于外表穿着,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猛然间我想了“君子忧道不忧贫”这句古话。

  躺在床上,思绪随着凉风飞呀飞,飞到了西晋这个时期,我看到了年轻时的阮咸。虽然他家里并不富裕,吃的穿的也很平常。可是他在有钱人面前却泰然自若,一点也不自卑。六月六日这一天,每一个都把自我的衣服拿到太阳下头晒。阮咸也不例外,他根据当时的风俗,也把自我的衣服晾起来,路上看见阮咸晾晒自我的旧衣服,都来观看。但阮咸一点也不在意,他认为:富贵不是能够夸耀的资本,贫寒也不是耻辱,人活着是否有尊严关键在于他的德行和学识。

  思绪不再飘飞,回到了此刻的生活。我看到了在一个幼儿园门口,一个小女孩竟然对他的同伴说送自我上学的父亲是她们家的司机!可笑可悲的背后是深深地思考:我们的社会怎样啦我们的孩子怎样啦讲究物质的奢糜与攀比竟让纯真的孩童至此!试想一下,假如都以此刻的这个趋势发展下去,那么10年后,20年后,甚至100年后的今日,我们的子孙后代将变成怎样样的人呢到时候吃穿的攀比又将如何呢无数的问号在我脑海中回荡,久久不能散去……

  多亏了这本《弟子规》,他提醒了我们,他唤醒了我们,他告诉了我们做人的道理,告诉了我们将怎样做好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过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弟子规》读后感9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大家应该都看过读过《弟子规》吧!可是大家真正读懂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读完《弟子规》有什么感触,接下来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领悟到的。

  《弟子规》中的首孝悌,次谨信和有余力,则学文。这两句让我感触最深!“首孝悌,次谨信。”告诉我们要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孝顺这一点许多人都没做到,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拉扯大,对我们恩重如山。愿为我们赴汤蹈火,从来没有一句怨言,只是一心一意的`照顾着我们。就如《游子吟》中所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来和大家说说黄香是如何孝顺父亲的。相传在东汉时期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在夏天,他每天晚上都给父母扇枕席;在冬天,每天晚上他都先上床用体温把被子捂热。黄香小小年纪就懂得如何孝敬父亲,我要向他学习,我们只要做好身边的小事,不让父母操心,还要学会为父母分忧。

  “有余力,则学文。”这话的意思是如果有余下来的力量一定要去学习文化知识,有些人努力学习成为举世闻名的作家、书法家和教育家。而有些人不努力学习,误入歧途,走上了偷窃、抢劫、杀人的犯罪道路。学习的好与坏,决定了你一生的成与败,在学习上我们的前辈作出了很好的榜样与例子。学习要用“三余”,“三余”指的是冬天很少有事可做为一年之余;晚上也没什么事可做为一天之余;雨天没什么事可作为平日之余。著名的抗金英雄岳飞从小也不爱学习,母亲训斥了他,告诉他要树立远大理想,报效国家,于是岳飞发奋苦读,最后成为了抗金英雄。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

  《弟子规》是本好书,他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让我们孝顺父母,努力学习,大家一起品味一下《弟子规》吧!

《弟子规》读后感10

  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深有感受,特别是在入则孝那一部分,反思自己的行为,觉得自己还做得非常不够,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像这个最基本的我都没有做到,每次父母叫我做一些事时,我都懒在那里看电视不闻不问,而且有时候很不耐烦,可是每当自己让父母给自己做事时,父母都会做而且做的很好,我每次就算是做了,也是一副不情愿的样子。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对于父母的教诲,我一直觉得那是啰嗦,所以我经常不喜欢听,而且动不动就发小脾气,对父母的责备我更是不屑一顾,而且经常喜欢埋怨父母,其实想想都是我的错,父母苦口婆心最终都为我好。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这一点我更是没有做到,我连给爸爸妈妈洗脚都没有洗过,他们病了,我感觉自己连句安慰话也说不出来,只记得自己病了,父母对我很呵护,更别说帮父母尝药了,而且从来没有陪伴在他们的身边。

  其实《弟子规》里面的很多我都没有做到,读完《弟子规》,知道了做人的规矩,处事与处世,我希望自己以后可以改掉不好的毛病,在父母叫我做事的时候,认真对待。

  在以后学习的过程中,我要认真学习,不让父母伤心,那样父母就可以开心,不会责备我,即使犯了错误但是我依然要认真听父母的教诲,因为父母终究是为我好。

  出去玩时告诉父母自己去了哪里,回家时也慰问了父母,这一点我很高兴,因为我做到了,《弟子规》带我们学习了很多,那些刚步入学堂的孩子们可以从小开始领悟到做人的道理以及做人的准则,从小培养各种好的习惯以及一颗善良的心,《弟子规》可以让犯了错误的孩子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勇敢的承认并改正。

《弟子规》读后感11

  读了《弟子规》,它就像一盏明灯一样指引着我,让我在德行方面进步有了很大的。

  以前,每到吃饭的时候,妈妈叫我吃饭,我总是心不在焉,虽然嘴里说着“马上来”,可我还是一头扎在电脑前玩游戏,在妈妈的再三催促下我才不情愿的把游戏暂停去吃饭。现在想想,这是多么不应该呀。现在,每当妈妈说吃饭,我会立刻放下手里的游戏,赶紧帮妈妈摆碗筷,搬凳子。因为“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以前,我生病发烧时,妈妈总是细心的照顾我,药总是妈妈先尝尝再给我喝,晚上也会彻夜照顾我,而我呢,当妈妈身体不舒服时,还吵着妈妈陪着我出去玩,不让妈妈休息,现现想想,自己都觉得脸红,我以后会改的,妈妈身体不舒服时我会让妈妈好好的休息,细心的照顾妈妈。因为“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以前,我做完作业,总时将作业本、书、文具等随便一扔,搞得到处是我的东西。有时看完书后,桌上、地上、床上,到处是书,真是杂乱无章!而现在我都把书分类整理得井井有条地放在书柜上。爸爸妈妈都说我像换了一个人一样,还直夸我的房子整洁呢!

  通过读《弟子规》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多说请、谢谢、您好、对不起等礼貌用语,养成主动写作业的好习惯,作业不磨蹭,这些我一定要谨记在心,时时刻刻用《弟子规》来教育自己,鞭策自己。

  这是一篇《弟子规》读后感,作者概括故事内容简洁清晰,能在引述的基础上很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不足之处:语句不通顺,如“让我在德行方面进步有了很大的”,应改为“让我在德行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弟子规》读后感12

  我经常听说《弟子规》是封建糟粕,不要给小孩子读。我小时候其实也没有读过这本书,今天趁着周末空闲,我找到这本书来读了一下。

  一看到这本书,就为这个短短的文章所吸引。全文基本上采用的是说教的形式,比如其中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就是要告诉孩子们,要尊重父母,爱惜父母。

  在现在我们教育小孩子,一般比较推崇西方的教育方法,很少用我们自己的祖先留下的方法。小孩子的教育有多重要,相信现在每个家长都应该知道。

  首先,《弟子规》的原名叫做《训蒙文》作者是一个清朝的秀才,后来因为各种原因被改成了《弟子规》。这本书的目的是启蒙养正。里面确实有很多内容对现在小孩子有不利的因素,甚至有人说这本书对后来的中国走向衰弱也多了一份“贡献”。

  但是我们也不能以偏概全,我们现在读的《弟子规》是经过修订的,已经去除了很多不好的东西。所以,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可以引导孩子的正确的世界观有一点用。一个人为人处世毕竟要尊崇一定的原则,孩子可以解放天性,但是不能任其自由发展。为人父母在教育小孩的时候也应该注意。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华文化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许多优秀的东西已经吸引了世界。教育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但是我们面对孩子教育问题时要特别重视。学习好的东西永远没有错。

《弟子规》读后感13

  “从前从前,孔夫子的语言,我们沉淀,那论语学而篇,两代之间,从弟子入则孝……”

  这是一首优美的中国风的歌曲——“弟子规”。相信大家一定看过“xxxx湖南卫视的春节联欢晚会”,那么你知道晚会这次晚会的主题曲是什么吗?对了,就是这首与清代大作家李毓秀根据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诲编成的优秀书籍同名歌曲《弟子规》。

  《弟子规》虽然是一本只有一千来字的小册子。但是,就是这一千多个字,包含了儒家思想提倡的孝、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思想,都在《弟子规》中,有明确的行为规范;《弟子规》,是我们大家生活中的典范,是教导大家做人处事的规范;《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是人性的基础。这本书,是清代大作家李毓秀根据我们的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诲编成的。

  初读弟子规,我就受益匪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人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它有益的学问。所谓六艺,就是指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弟子规告诉我们这么多只是和做人的道理,这样一本好书,怎么能不吸引人呢?让我们大家一起学《弟子规》、品《弟子规》、仿《弟子规》、行《弟子规》。让我们把弟子规牢牢记在心中!

《弟子规》读后感14

  从小受到爸爸读书的影响,我一直对中国的古籍比较感兴趣。记得刚上幼儿园那会儿,父母经常会给我买一些带有卡通图片或者漫画的古代诗歌、三字经之类的,在那么多的书中,我对《弟子规》到现在依然记忆犹新,这也是我最爱额书。

  在这个多元文化的时代,许多追崇西洋文化的华人常以不屑的态度去看待中国传统文化,认为这些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然而,他们的想法是极其肤浅的。相反,中国传统文化不但不过时,还能使我们变成更加完美的人。身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爱惜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弟子规》。

  小时候,爸爸妈妈每天都给我读一遍《弟子规》,并细细解释其中含义。“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虽然当时有一些迷惑,但随着年龄增长,我也渐渐地领悟其中的道理。《弟子规》指的是做一个好学生好子女应有的标准。“孝”时孝顺。“悌”时兄弟间彼此诚心相爱的意思。从父母那儿学到的传统儒家的道理,如待人以礼,孝敬长辈,为人真诚等,让我一辈子受用不尽!

  西方文化固然是好,可是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其他任何国家的文化都不可比拟的。我很庆幸自己生在了这样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里,也很庆幸有那么多的先贤留下无数精华,教导指引我们。

《弟子规》读后感15

  《弟子规》全书以《论语,学而篇》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作为总纲,资料也是围绕这几部分来写。意思是在家孝顺父母、出门兄弟和睦、与人交流言行慎重和与人交往诚信为先,要对任何人都热情友好,要亲近仁者。《弟子规》还提倡要懂得所有道德与礼仪后才能够学知识。

  “百善孝为先。”父母是生我们养我们的人,当然要摆在第一位。所以,《弟子规》开篇就讲“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短短的24个字,四次出现“父母”这两个字,可见“父母”在古人心中的位置。这些规矩,看似简单,很容易做到,可是我们有几个人真正做到了呢?

  《弟子规》教育我们要注重与人交流的态度,要广交朋友,也要多学知识。有一句俗话叫:礼交天下友。《弟子规》里讲了很多关于礼仪的知识,告诉大家做事应当谨慎细致。出门在外时,要与他人和睦相处,不可随意出卖、诽谤别人。可见古人是多么讲究礼仪。现代社会,在家里也好,也社会上也好,和人交流是十分十分重要的。善于和不一样的人进行良好的沟通,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与人交往的同时,还要注意自我的行为要诚信,这是对人的尊重,也是对自我的尊重。平时要多亲近比自我优秀的人,并学习知识,可谓知书达礼。

  《弟子规》这部经典告诉我们许多文化礼仪,所以才会流传至今。就如钱文忠教授所说:“学习弟子规,将文化落地为礼貌。”我们必须要好好珍惜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让国学经典国伴随我们成长,将优良的文化传统代代传承。

《弟子规》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我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弟子规》读后感1

  《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典范,我看了之后受益匪浅。这本书是根据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它告诉我们许多做人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看见别人有了进步,自己要虚心地向他学习,在和大众交往时,要做到人人平等……

  “凡出言,信为先”这句话在这么多道理中,是对我印象最深的。它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说过的每一句话,都要遵守诚信,万万不可食言。这让我想起了《袁氏世范》中的一句话:“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意思是:答应给别人的东西,一丝一毫也不能少给;与别人约好的时间,一时一刻也不能改。这句话说的多有道理啊!同时,也让我想到了《曾子杀猪》的故事。主要讲了: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苦恼不已,妻子许诺孩子回家杀猪,做红烧肉给他吃。妻子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连忙阻止,说是和孩子开玩笑的。经过曾子的劝导,妻子把猪杀了做了红烧肉,这件事便在这个孩子的心灵深处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

  同时,在生活中我们要做到讲信用,这样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记得在语文书上,有一篇文章,是写宋庆龄的。有一天,宋庆龄要去爷爷家玩时,想起答应小珍的事。本来她很想去爷爷家,因为爷爷答应了她送她一只鸽子。但在巨大的诱惑面前,宋庆龄她拒绝了去爷爷家,尽管父母也劝她可以第二天去跟小珍道歉,但宋庆龄还是拒绝了,在家等小珍。从小就有着优良品质的宋庆龄,长大后成为了一代伟人,受到广大人民的爱戴。

  最后,我奉送大家一句:

  人而无信,万事皆虚。

  《弟子规》读后感2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如果你不经意间经过我的家,你准会被这琅琅的书声吸引。

  暑假里,老师让我们学习背诵了《弟子规》,这使我懂得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书中有一句话让我感触最深,那就是:“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意思是说,父母教导我们的时候,我们要仔细地听;父母批评我们的时候,我们也要虚心顺从。

  记得从我上幼儿园起,爸爸妈妈就经常对我讲,看书、看电视时要爱护眼睛,保护视力。可我却偏偏不听。看电视、电脑的时候,与电器挨得很近,大人提醒我,我还对他们发脾气;沉迷于课外书中,常常一个半天都不让眼睛休息一下,甚至为了一时的痛快,躺在床上看书,光线太暗也不知道开灯。大人们的严厉警告,我都不以为然。渐渐地,渐渐地,我的视力越来越差。最后,我成了名副其实的近视眼。现在,眼镜成了我每天形影不离的负担,到哪儿都要带着它。吃东西的时候热气一熏,我就什么也看不见了。爸爸说,如果我再不注意的话还会影响到我将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直到这时,我才后悔当初没有听爸爸妈妈的话,可为时已晚。因为医生说,近视以后视力想恢复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正所谓“不听父母言,吃亏在眼前。”

  《弟子规》让我懂得了很多,它就像我的一面镜子,使我看到了我在生活中的缺点。

  啊!我终于知道了老师叫我们读《弟子规》的用意了——学会做人,做一个孝顺父母、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珍惜时间、诚实守信、认真学习的人!

  《弟子规》读后感3

  读一本好书,犹如同一位智者谈话;读一本好书,可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读一本好书,可以从中学到无穷的知识。而《弟子规》可谓是好书之一。

  人们常说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那么,怎样才算孝敬父母呢?《弟子规》告诉了我们“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听父母的话,当父母叫我们时,应及时回答,当父母让我们做事时,我们应赶快放下手中事,去帮助父母,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中去帮助父母,从日常小事做起。

  对于自己的兄弟姐妹要做到和睦相处。大的要关心小的,小的也要尊敬父母,尊敬比自己大的长辈,语言要和蔼温和一些,不要尖酸刻薄,必要时,可以退一步海阔天空。

  做人最基本的是要讲究诚信。是的,诚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凡出言,信为先,奚可焉……”这段出自《弟子规》的话清楚的告诉我们如何讲诚信,但凡是出自于自己的话语,答应别人的事也一定要做到。不论是一件小事,还是一件大事,只要你给予了他人承诺,你就一定要做到。讲信用的人,往往是最受欢迎的人了;诚信的商店,往往是生意最火爆的商店了……做人要讲诚信,乃是从古至今永不变更的事实。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些小心思,那就是得到别人仰慕,而《弟子规》中的一段话也讲到“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一个人只要有才华,不骄傲自大,那么他就能够受到别人的尊敬。

  通过读《弟子规》,我的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变了自身的一些缺点,学习了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弟子规》不愧是一本好书!

  《弟子规》读后感4

  学习《弟子规》使我受益匪浅。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因为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一、做人要懂得感恩。

  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

  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

  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

  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

  《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

  《弟子规》读后感5

  近一段时间,我和朋友们一起读《弟子规简说》,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学习《弟子规》我感触最大的是“入则孝”中的“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一段。短短十八个字却详细的告诉我们为人子女应该关心自己的父母的冷暖,不论早上,晚上都应该探望一下父母,离家,回家都应该告诉父母一声,免得让父母担心。

  读了几句,我明白了我国历来把“孝”列在做人准则首位的道理。孝顺长辈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在寒冷的冬天,我妈妈带我骑车画画,北风呼呼地吹,妈妈给我戴上了一顶帽子,一副手套,穿上一件棉外套,暖和极了。我舒服地坐在妈妈背上。突然,我发现,在我“舒服”的时候,是妈妈在前面给我遮挡寒风,她没有手套,顶着寒风努力地骑着。我心中很感动。妈妈几乎将自己的一切精力地都放在我的身上,几乎将所有的爱都给与了我。我只是享受着父母的关爱和无私的奉献,习以为常,不知回报。

  作为子女的我们应该为父母做一些你能做的事情。只要你尽全力去做,父母都会开心的!出门和回家的时候和父母打招呼,为父母端茶递水,关心父母的身体。养育之恩无以回报,我们能做的就是心怀孝顺,在日常生活中报以一声问候,一份关心,一句祝福。

  《弟子规》读后感6

  这月起,妞开始读《弟子规》。

  本来去年就想让她先读《弟子规》,可是她爸爸说:里面有糟粕,说什么父母不对也要听,不读也罢。我也没有深究,就先让妞读《大学》。

  但我自己经过阅读和思考,却发现《弟子规》还是一本很好的书,在教育孩子方面,有独特的优点。尤其是现在的孩子出现目无尊长、不懂礼貌等缺点,《弟子规》可对症下药治疗之。

  为什么这么说呢?读读原文就知道了。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这是《弟子规〉第一段。

  古人的教育目的,首先是教做人,“有余力,则学文”。而我们现在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学文”上,大大忽略了做人教育。虽然也有品德课、政治课,却只是背书、考试,过后水过鸭背,什么也没留下,更别提深入骨髓的东西了。这是我们现代教育的最大失误。

  〈弟子规〉如何教孩子做人呢?这一段讲的是总的原则,后面还会具体事情具体说。总的要求是:首先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是,一切言行谨慎、讲信用。对待大众平等仁和,亲近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能够做好这些,还有精力,才可以学习知识,如果做不好这些,学习知识是没有用的。

  这个总的教育原则,到今天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如果每一个人能够做到这些,我们的和谐社会才是可以期待的。机器人可以把全世界的知识放在自己的芯片上,但是他们没有血肉,没有灵魂,因为他们无法做到“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我们的教育,是要教育出一群机器人呢?还是要教育一群人?

  《弟子规》读后感7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比如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以下是我阅读后的点滴体会。

  所谓“弟子”就是学生,活到老,学到老,做圣人的学生。“规”是什么意思?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习、去感悟,就会明白许多的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绳,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在过去孩童都懂得的道理,我们现代人又有几人能知晓呢? “长者先,幼者后”,有好吃的长辈先尝。所以,在我们的人生理念中,长辈就是太阳,我们是星星,永远围绕着太阳转。

  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现在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今后,我还会深入内心地反复读诵《弟子规》,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并提高自己的修养。

  《弟子规》读后感8

  国学如潮,向着我们澎湃而来,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冲洗着我们的心灵。读《弟子规》,我进一步得到了优秀传统美德的熏陶。从接受启蒙的孩提到现在热血沸腾的青年,一路的成长,我们都离不开国学思想的摆渡。《弟子规》,读它千遍万遍也不倦。

  《弟子规》是以孔子言论为核心的思想启蒙教材,中国作为传统的礼仪之邦,通过它所蕴含的优秀传统道德伦理来规范举止言行,激发引导人性向善发展是在这个多元化的全新社会的必要。

  万事孝为先,这正是中国传统美德的精髓:董永卖身葬父,木兰为父从军,黄庭坚涤亲溺器···历史的长河淘不尽英雄的故事,岁月的长风吹不老倾城的容颜。诚实守信乃立足社会之本,谨慎与否决定事业成败,可见“谨信”是何等重要。“泛爱众”直教我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无幼,以及人之幼”,亲仁学文实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但不是才需要,如是因现在残酷的竞争环境而凸显。要想站立潮头唱大风就必须德才兼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字一句都教我们如何为人处世。

  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得到国学思想的熏陶,实是让自己的思想觉悟得到升华,这其实是现实形势的'需要。读《弟子规》,我更深一层了解了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学会了如何为人处事,读它,我受益匪浅!

  《弟子规》读后感9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名言每个人都是知道的,但真正理解这句话并脚踏实地去践行的却少之又少。人们有时把目光放的太远而忽视了自身的修养,唯有“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弟子规》是古人的修身之道,今天仍可以借鉴。

  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物质充裕,但精神文明却滞后于经济发展,导致了各种不文明的社会现象,折射出个人素质需待提高。《弟子规》所讲的都是孔子等圣人的言论,即要先孝敬父母,顺从兄长,谨慎少言,诚实守信,爱周围的大众,亲近仁德的贤人,有富余的精力应该多读书学习。它涵盖了为人基本准则,对提高个人素质有很大帮助。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各种优秀的传统经典更是数不胜数,《弟子规》只是其中之一。可能有的人会问,这本书籍是小孩读物呀,不适合大人阅读呀;这本书籍确实是小孩读物,但对能提升自身素质的读物我们不应该拒绝,有时间看一看、读一读、品一品,回味无穷。也有人会问,我们应该阅读更加出名、深奥的书籍,小书籍,不值得一阅;“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每一阶段都要反复阅读、思考,同时也需要反复阅读最基础的书籍,方能更上一台阶。

  希望我们能在浮躁的社会中留有一方静土,精心耕耘、有始有终。

  《弟子规》读后感10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弟子规》

  我从中读到了无论说话,还是办事,都应实事求是。

  下面介绍一个实事求是的典故。

  刘德是汉景帝刘启的十四个儿子中的一个。封在河间(今河北河间县一带)为河间王,死后谥献,所以称“河间献王”。他一生酷爱藏书,曾从民间收集了很多先秦时期的旧书,并且整理得整整齐齐。他脚踏实地,刻苦钻研,使很多读书人深为赞叹,都愿意和他一起进行研究。刘德收藏古籍,有不少是出了高价收买来的,因为自从秦始皇焚书后,古文书籍比较少见。他不仅收藏古旧书,而且进行认真地研究整理。因此,东汉史学家班固在编撰《汉书》时,替刘德立了“传”,并在“传”的开头对刘德的好学精神作了高度评价,赞扬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意思是说,刘德爱好古代文化,对古代文化的研究十分认真,总是在掌握充分的事实根据以后,才从中求得正确可靠的结论来。

  现在,人们运用这个成语,一般是指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出事物的内部联系,探求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也有指说话、办事符合实际情况,既不夸大,也不缩小。

  我们老师在说话、办事时也应该实事求是。在学习时,我们有不懂的就要不耻下问,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和学生交往时,说一就是一,不能出言而又反悔。在与别人打交道时,不浮夸,不说谎。这样别人才会喜欢你,敬重你。

  《弟子规》读后感11

  最近,读了《弟子规》这本书,真是受益匪浅。

  《弟子规》是一本国学教材的书,也是儿童启蒙的经典读物。让我们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让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其中,我感受最深的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它的意思是:不论用餐、就座或行走,都应该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这让我想起了三年前的事,那时,我还小,是家里的“小霸王”。只要家里一开钣,我就健步如飞地奔到座位上,一屁股坐了下去,就开始自顾自的吃起来,还没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坐下吃饭时,我已经将菜盘给搅得一片狼籍,只剩下一些残羹了。想到这,我真为以前的不懂事而感到羞愧。自从学了《弟子规》后,我懂得了应该如何尊敬长辈,做一个有礼貌的人。之后,每当吃饭时,我总会先把年迈的爷爷、奶奶给搀扶到座位上,等全家人都到齐了,我才开始动筷吃饭。

  通过《弟子规》的学习,我还懂得了许许多多的道理,如父母吩咐你的事,你不能拖延;你出门前,要和父母打一声招呼,回来时要面见父母,让他们知道你的习惯,这些虽然都是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但都要我们去认真学习,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学习《弟子规》不但可以提高一个人的修养过程,而且还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我会好好学习其中的道理,时时刻刻来鞭策自己,无论从思想上、品德上、学习上都要努力做得更好。

  《弟子规》读后感12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最近,我读了《弟子规》,令我受益匪浅。“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我最喜欢这一句。它讲的是:子路听说城中发生了大事,就驾车到城内,他冲在最前面,却被敌人的武士砍断了一条胳膊,帽子也掉落在地上,他大声说道:“等我把帽子戴好,再来杀!”说完,子路拾起帽子,戴在头上,然后从容而死。

  它的意思是:帽子要戴端正,衣服的纽扣要扣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系好。放置帽子和衣服应当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顺手乱丢放,以免弄皱弄脏。

  它让我明白了:仪表是一个人美姿的展示,是心灵的窗口,小学生要培养自己良好的仪表习惯,就要从穿衣戴帽做起。“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它的意思是:事情虽然很小,也不要擅自为所欲为而不禀告父母;如果任性而为,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让父母担心,这就是不孝的行为。

  东西虽然很小,也不能偷偷私藏起来据为己有;如果真的私藏了,品德就有了缺陷,父母知道了,心里一定十分难过。

  它让我明白了:生活中很多小事情,我们不能为所欲为,而不告诉父母,要不然就会让父母担心难过。

  我爱读书,因为读书可以长知识,我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

  《弟子规》读后感13

  童年的时候,你在做什么?跟爸爸撒娇要买玩具,被妈妈押着去学外语。当不满足的时候,你会叹气:“做小孩好辛苦!”可是,广西柳州的艾滋孤儿阿龙不会:他一个人洗衣做饭,一个人养鸡喂狗,一个人读书写字,一个人入睡。他从不觉得自己很苦,尽管他今年只有六岁。这就是广西艾滋孤儿阿龙的倔强生活!

  今天,妈妈推荐给我看了这篇报道。看完后,我感到震撼,然而更多的是羞愧。阿龙只有六岁,而我比他大了一倍多,我会为了一些不算多也不算累的家务劳动和家里人争吵,甚至还讨价还价。为了督促我的学习,妈妈每天晚上都会无数次地和我发脾气。我们都有父母的关爱,受委屈了,不高兴了,可以找爸爸妈妈哭诉,撒娇,我任性,让大人头疼,生气。阿龙呢?他又该去找谁?我们每天都吃得饱,穿的暖,不喜欢了就一扔了之,甚至有的东西阿龙见都没见过。这样的生活,我们习以为常,感觉天经地义。同样是孩子,这对阿龙来说,公平吗?

  六岁,是人生中最美好最值得记忆的童年时光,而阿龙却不得不在前途迷茫的人生中与病魔抗争,争取自己继续生存下去的权利,看着阿龙这样的生活状况,我心里感到一阵阵酸楚,也为阿龙的命运感到不平!

  我想为阿龙做点什么,却不知从何做起。妈妈对我说:“在我们国家,像阿龙这样的人和事还有很多很多,你要想帮助他们,就应该先让自己真正强大起来,这样你才有能力帮助他们。”我恍然大悟,明白了妈妈的良苦用心。

  以后,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做好自己应该做的每一件事,长大后,才有能力帮助更多的“阿龙”们,成为一个真正有能力帮助他人的志愿者。

  《弟子规》读后感14

  谈到珍爱生命的时候,我们总不会忘记强调,是我们的父母给了我们可贵的生命。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却总是忘了赋予我们生命,无私哺育我们成长的父母,是他们给了我们爱与关心,是因为他们的悉心照顾,我们才能够在一个优异的环境下茁壮长大。

  这些天不知怎么的我把书房里的《弟子规》拿来翻了翻。当我看到“入则孝”的时候,我心里涌起了阵阵好奇与疑惑。“入则孝”说的是回到家就要孝顺父母吗?我好奇地查了查资料,果然就是这个意思。在孔夫子那个年代就开始讲究孝道,对于受到父母的爱越来越浓的我们怎么能够不去做一些孝顺父母的事了。

  生命诚可贵,而这可贵的生命是谁给与我们的呢?这一切都是父母给与我们的。他们不但给了我们生命,还把我们养育成人。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感谢父母呢?是的。一个声音肯定的回答说。那我们应该怎样去感恩父母呢?按照《弟子规》的要求去做吧。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意思就是冬天要让父母亲穿的暖和,夏天要让父母凉爽。早上要问安,晚上要向父母亲请安。出门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让他们感到心安。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事业不随便改变。同学们你做到了吗?

  感恩父母从现在做起,吃饭时候给父母夹肉,帮父母捶背,给父母端洗脚水。感谢给予我们生命的人。感谢把我们养育成人——父母,大喊一声父母我爱你们!

  《弟子规》读后感15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自从我背着小书包,走进了小学的课堂,我们就在老师的带领下背起《弟子规》。

  弟子规就是三个字半句话,六个字一句话的一本书吗?刚开始背诵《弟子规》,我们都这么觉得。渐渐的,我才知道,那不是几个字,那里面藏着一个个故事,讲着一个个道理呢!

  有一天放学,我们班居然发生了一件“失踪事件”。一个女同学没等她奶奶过来接,就跟一个同学去她家玩了。她奶奶发现孙女不见了,把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找遍了也没找到,着急得都要哭了。后来所有老师都帮她寻找,结果也没有找到,最后还是那个同学的妈妈打电话过来,才让大家放下了心。第二天,我们了解了这件事,也懂得了“出必告,反必面”是多么的重要。

  听说老师下班回家,她儿子就给她拿拖鞋换上,还给她拿枕头靠着……我懂得了“首孝悌入则孝”;兄弟姐妹之间、同学之间不能为了一点小事就吵架,要互相谦让,互相帮助。我明白了“兄弟睦孝在中”;约好同学去社区做好事,约好几点就应该几点过去,哪怕临时有事也要想办法信守诺言。因为我知道“凡出言信为先”;读了“几案洁笔砚正”,我每次做完作业都会把学习用品收拾好,把书包整理好……

  现在,《弟子规》一千零八十个字都藏在了我的心里。我觉得读《弟子规》,就是读生活里的故事,读做人的道理。我们在读《弟子规》中慢慢长大……

本文标题: 弟子规读后感2000字高中(《弟子规》读后感精选六篇)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9284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豹子最后的舞蹈读后感400字(很喜欢陈应松的神农架系列 看过豹子最后的舞蹈一书 想)宋仁宗共治时代读后感(《宋仁宗:共治时代》听书笔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