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这样教语文读后感朗读(读余映潮这样教语文有感)

发布时间: 2024-08-29 05:55:0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7

读余映潮这样教语文有感,读余映潮《这样教语文》有感,余映潮的《这样教语文》一书是初一时小组内统一购的书,当时看就有不少的启发和感...

余映潮这样教语文读后感朗读(读余映潮这样教语文有感)

读余映潮这样教语文有感

  读余映潮《这样教语文》有感
  
  余映潮的《这样教语文》一书是初一时小组内统一购的书,当时看就有不少的启发和感悟,只是没有写出来关于它的文字。现在重读这本书,不少旧思和新想都一股脑地冒了出来。
  
  余映潮老师一直强调语文课堂上阅读情趣兴趣的激发,而且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朗读方式。
  
  分层推进式朗读。(m.mrnum.Com)一般的朗读没有多少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指导,更没有对文本的反复咀嚼。而余老师在《纸船》的朗读设计就很有创新:
  
  1、请大家用“温婉的调子”朗读这首诗;
  
  2、请大家带着“水一样的柔情”进行朗读;
  
  3、请大家带着“金子般的童心”读出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按照这样的朗读步骤走,学生很容易在老师的带领下用不同的朗读方式去品味一首感人至深的好诗。
  
  微型话题式品读。就是老师在文本基础上提出一个一个的话题,由此将学生带入品读情景。
  
  如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中的微型话题涉及就很好:
  
  请大家自选话题,发表见解:1、课文内容简介;2、美丽的罗布泊;3、恐怖的罗布泊;4、胡杨悲歌;5、塔里木河的呻吟;6、课文中的数字;7、课文中的忧患意识;8、四个“盲目”用得好;9、悲剧还在上演;10、我这样品析课文中的一段话;11、梦回仙湖;12、假如我是一位百岁老人……
  
  妙点揣摩式欣赏。就是讲课文中的精妙地方作为重点讲解的对象,并且让学生从该点出发进行自由发挥。
  
  如《口技》的妙点设计:
  
  请学生用一个“善”字领起,针对课文内容来说话。学生会说:“善于”字在文字生动,如“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等;“善”字在文字贴切——如“遥闻”、“微闻”、“絮絮不止”、“作作索索”等;“善”在文中的口技表演有一定的情景和简单的情节;“善”在文首和文尾的一“拖”、一“撤”,言下之意是说别无他物,全凭技艺;“善”在文中既有正面的细腻描写,又有侧面的尽力烘托,等等。
  
  一个“善“字,贯穿阅读欣赏的整个过程,像一条线索串起了闪光的珍珠。
  
  拓展迁移式创编。这是从听说读写等方式将课堂引向深入,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对写作技巧的把握、对哲理的领悟等等。这样的课堂可以将学生引向更为广阔的领域自由驰骋,获得更多的感知和理解。
  
  余映潮老师从课堂细节入手,从引导学生读和悟的出发点着手,总结出许多对课堂大有裨益的品读方式,让我们获益。今天我再次将这些方式按照自己的理解总结出来并稍加评点,以和大家共勉。
  

余映潮先生之这样教语文

    读到余映潮先生的《这样教语文》,每篇文章余老师都有很专业很详实的解读,然后是或从整体教学思路或从局部的课堂活动、课堂提问、语言教学、教学手法、教学细节、学法实践等角度对文章进行创新设计,篇篇充满语文味儿,其高度和深度更是让我佩服。对余映潮先生的向往和崇拜从青年时期就开始了,起初是做过他编写的试题,很舒心;读他写的教学文章,观点很新也很入心;看过他讲课的视频,课堂厚重且耐人寻味。余先生对文章“美”的解读,是我不曾细心去钻研的角度;余先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设计,是我所没有的提纲挈领的能力;余先生让学生畅游于文章中,仿佛让人整个身心都浸染于芝兰之室,畅快到心灵通透、明澈,词曲抒情,文以载道,语文承载着感情和哲思,好的语文课堂,不仅让学生学到答题的技巧,更应该让学生浸染在语文的芬芳馥郁中。文人讲究“德馨”,“德馨”的形成在于耳濡目染。语文课堂应当成为“美”“馨”萦绕的引力场。 一篇篇充满智慧的课例,仿佛一滴滴纯净的雨珠,一点点除去我蒙尘的眼。多年之后,让我再次审视语文课,再次体味到深深的爱意。“庄周晓梦迷蝴蝶”,庄周是梦中的蝴蝶,还是蝴蝶是梦中的庄周,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应该是语文教师与语文的关系。
   有位前辈曾说:语文教师,本身就是语文。“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语文的学习从来就是比较宽泛和琐碎的,语文的教学自是充满了挑战和艰难,语文老师似乎人人都能当,但好的语文老师却很难求。读了余老师的书后,更加清晰了自己的肤浅和不足。以后的日子里,不管是为了教学能力的提升,还是为了充盈自己,遇见更优秀的自己,我都会更加努力地看书,更加用心地记录生活的!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听余映潮《我爱这土地》

我爱这语文——听余映潮老师执教《我爱这土地》有感
余映潮老师的课听过不止一次,只不过每一次听的都是小学语文课例分析。这次培训“混迹”于初中语文教师队伍中,聆听余映潮老师对初中语文教材的解读,无疑是一个挑战。今天上午聆听了余映潮老师执教的一首艾青先生所写的诗歌《我爱这土地》,让自己对诗歌教学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余老师依然采用自己惯有的板块教学模式,将整首诗歌学习分成几个板块:

第一板块:出示艾青简介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资料,了解本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出示“意象”的概念,了解本首诗最主要的写作手法。

第二板块:朗读诗歌。余老师安排了五遍诗歌朗读,每一次朗读都有不同的要求。第一遍,通读诗歌,学习字词。从字词中抓住“悲愤”、“深沉”,让学生清楚这两个词语即是这首诗的感情基调。

第二遍朗读诗歌,将“悲愤”、“深沉”的感情基调读出来,并且注意要咬准字音。

第三遍朗读诗歌,读好句中的停连;第四遍朗读诗歌,把握诗节之间的停顿;第五遍,朗读式的背诵诗歌。

第三板块:深入地品析。余老师请同学们圈画诗中具有“意象”的词语,并试着用一句话来诠释意象的含义。

第四板块:深刻地理解。通过对比学习诗歌中两个小节的不同表现手法。

第五板块:欣赏本文“美”点。

第六板块:补充诗歌,拓展延伸。

六个板块的设计,看似互不相连,其实联系紧密。前一个板块总是极好的为后一个板块的学习做了铺垫,而后一个板块的学习又巧妙的延续了前一板块的内容。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巧妙相融。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拥有从教材中提取语文教学资源的能力。语文课要以语言为核心,通过语文的活动来指导学生学语文。今天的这节诗歌教学,让我清晰了在今后的诗歌教学中要注意做到四个融合:把诗歌教学的个性特点和语文教学的共性特点相融合;教和学的融合;知识和能力的融合;讲和练的融合。

借用今天学习的诗歌《我爱这土地》对这次的学习进行一下小结吧!

我爱这语文

假如我是一只鸟,

也要用清亮的喉咙歌唱:

这被热情与执着浇灌着的语文教学园地,

这永远汹涌着激情的洪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成长的风,

和那来自校园中无数懵懂稚子的殷殷期待……

——然后我慢慢地蜕变,

将青涩变成熟,将奉献化收获!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语文爱得深沉……

余映潮文言文怎么教学

1. 如何让古诗文教学越来越美

1、重视识记,忽视理解。

从古诗文阅读教学课堂来看,记忆在古诗文学习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学生有语:语文学习有三难: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

占古诗文篇目大头的文言文何以让学生如此畏惧,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年代久远,部分文言晦涩难懂,加上老师的教学方法失当,片面强调记忆,忽视了对文章内容、主旨、背景的理解。重视识记本无可厚非,但是用僵硬的方法对待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罪莫大焉。

2、重视应试,漠视涵养。在实践操作中,很多老师把更多的精力交给了中考必考篇目,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必考篇目的字词句的解释翻译上,对于古诗文的内容的理解,相关篇目的联类相比研究不多。

在学生的阅读视野里,古诗文是一个个单独的个体,而不是血脉相连纹理相同的共同体。教师往往通过研究中考试题的命制特点而不是根据篇目的特色决定自己的教学重点。

3、重视串讲,误解诵读。在中学古诗文课堂,串讲式大行其道。

虽然串讲有其特有的优势,但是篇篇文章都串讲不但显示了教师教学能力的缺乏,还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听课效率。让学生形成了思维的定势:认为古诗文学习就该这么学,古诗文学习就是僵死呆板的。

开明点的老师推崇唱读,认为三味书屋里的寿镜吾先生把头拗过去的动作非常传神,堪称诵读的标志性动作。其实唱读拖腔拉调,摇头晃脑,念读呆板平直,生硬冷漠,这些实在不能发展学生读的能力。

通过以上我们不难看出,在古诗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候了。而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看,其谬更大。

在我国古诗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面对一篇篇包含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诸要素的文章时,在确定究竟应该教什么方面往往显得颇为茫然。要么什么都教,面面俱到,要么四下放手,盲目随意。

其实,语文学科是知识性学科,更是实践性学科。语文学习以发展智慧技能为旨要(古诗文教学尤其如此),教师教学的关键是交给学生分析、理解和鉴赏诗文的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的智慧技能。

要达成这些技能,教师就必须把美读方法和实践当作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传授给学生,授学生以阅读古诗文之渔。 从教是为了达到不教的目的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古诗文阅读教学的课堂需要从陈述性知识的灌输转变到程序性知识的理解把握上来。

指导学生学法本来就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不能把目光仅仅局限于字词句的翻译和理解之上,不能把自己的关注的重点放在文章内容、含义、背景的解析上,而应该把自己的教学内容确定在如何指导学生美美的学、美美的阅读古诗文上。

指导美读,是教师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更应该成为教师古诗文教学的首要教学内容。 美读有助于形成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里强调,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这多种阅读方法当然包括古诗文的阅读方法。

但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文阅读的要求仅仅定位于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其实,借助工具书阅读只能扫除阅读障碍,实在无法达成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知识与技能之外的目标。

因此,教师必须在指导学生古诗文阅读方法上面寻找突破。学生热爱的祖国语文,既包括祖国的现当代语文,也应当包括古代语文,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古诗文。

养成古诗文学习的基本方法,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根本要求,当然也是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但是,一般的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仍然沿袭这最简陋最初级的方法,即让学生通过工具书的帮助,明晓古诗文的大意。

至于文章背后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往往有老师亲自操刀包办。这样方法的割裂使古诗文阅读课堂低效化,学生因为无法掌握美读的方法而举一反三,更不能以己出发,体味文本的情、趣、理。

美读能够促使学生听韵知意。 我们知道,古诗文除了因为年代久远的原因令学生难以理解的负面因素之外,还有凝练畅达、音韵和谐、意味深长等鲜明特点。

让学生美读,不但可以再现汉语言在音韵上的节奏之美,更可以通过意会感受到文字字音背后所传递的意象之美、情境之美。比如,有的老师教《记承天寺夜游》,把一篇叙事描写的文章改编成一组组短句,变形组合而成为一首叙事诗。

学生通过读短句中的关键词句,不但能够理解作者赏月寻友的急促以及月色澄白如练的画面,其中的闲散洒脱也在美读鉴赏之中得以领会。相比那些贴标签而得到的所谓闲人的三种四种解读而言,这种感受不但真实而且令人印象深刻。

美读能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美读的过程,是读者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里,读者与文本发生精神的遭遇,用自己的生命律动去探究文本的美点。古诗文具有独特的文气和情气,美读意味着读者披文入情,由悦耳悦目到悦心悦意之境,又由悦心悦意到悦志悦神之境。

比如余映潮老师教学《三峡》一文时候,他并不像有的老师那样贪图表面的热闹,而是表现出相当的沉稳和细致,把美读作为学生走进文本的重要内容来落实。他不但让学生注音朗读,还让学生诵读译文。

他指导学。

2. 散文教学如何教出语文味

初中语文课程体系中的“散文”概念:属于文学作品范畴,但不限于狭义的艺术散文、“纯散文”。是那些:具有文学色彩的,形象、情感、审美特点比较明显,又非小说、诗歌类的作品。包括写人叙事类、写景状物类、议论哲理类的散文。既然属于文学作品,那么我们的散文阅读教学,也就界定为一种审美阅读,而不是着眼于信息筛选和处理的信息式阅读。所以,散文教学的关键不是抓人物,而是找到作者最想说的那句话。散文教学应该教出语文味,那什么是语文味呢?

所谓语文味,是指语文课要突出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让他们在把握语文这一重要交际工具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精神。

我认为要教出散文的语文味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鉴赏散文的语言美,突出朗读的训练

秦牧说:“文采,同样产生艺术魅力和文笔情趣。丰富的词汇,生动的口语,铿锵的音节,适当的偶句,色彩鲜明的描绘,精采的叠句……这些东西的配合,都会增加文笔的情趣。”佘树森说:“散文的语言,似乎比小说多几分浓密和雕饰,而又比诗歌多几分清淡和自然。它简洁而又潇洒,朴素而又优美,自然中透着情韵。”可以说,它的美,恰恰就在这浓与淡、雕饰与自然之间。

“没有朗读的语文课只是课,不是美的语文课,语文课,老师必须与学生一起美美地听,美美地读”(余映潮语)。

通过朗读训练,学生可以从散文中领会文章的主旨、思想、意蕴,既受到了熏陶感染,又锻炼了用语音描摹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同时,

教师通过朗读可以检验学生对文章的掌握程度,感情倾向和认识水平,所以在散文教学中,朗读训练作为散文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是散文教学中教出语文味的重要一环。

二.品读欣赏语言,滋养学生情感丰富的情趣

语言塑造形象,“言为心声”。在散文教学中抓住文章中的精典语言、精美语言和重点语言引导学生品读,引导学生欣赏,语言中内蕴的情感情趣便会通过品读欣赏感染和陶冶学生,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情趣。

比如,在教学散文《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时,引导学生品读“我的眼前是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草滩上生长着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衔接着无边无际的蓝色的水。它蓝似海洋,可比海洋要蓝得纯正;它蓝似天空,可比天空要蓝得深沉。青海湖的蓝,蓝得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像是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让学生领会青海湖的梦幻是神奇、美丽的,但也是虚幻的。青海湖拥有醉人的美,它是大自然的杰作,是实实在在的美却又美得有如同梦境般奇妙。本文紧紧围绕“梦幻”二字展开,从文章的题目到内容,“梦幻”般的美、“梦幻”般的感觉总是和青海湖诱人的魅力紧紧结合在一起。

只有将散文教学与语文教学的原则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让学学会品读散文。

3.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参考文献有哪些

[1]李国栋:《阅读教学的理论困境》,《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5期 [2]郝毅:《探析建构主义指导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科教文汇》2007年第1月下 [3]王忠:《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年总第455期 [4]存少辉:《谈“朱子读书法”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借鉴》,《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10月 [5]赵年秀:《评析——以叶圣陶阅读课程理论为视点》,《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年6月 [6]冯文达:《谈谈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体验和感悟》,《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年8月 [7]王爱娣:《美国初中学生应掌握的阅读方法》,《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1期 [8]张金保:《遵循阅读规律,提升阅读效率》,《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3期 [9]张磊磊:《“前见”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现代语文》2007年第4期 [10]亓成功:《关于阅读教学“起点”的思考》,《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3期 [11]孙建平:《有效阅读,本色语文的价值追寻》,《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2期 [12]陈艺真:《中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策略》,《教学与管理》2007年5月 [13]张贤英:《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个性化施教策略浅探》,《语文学刊》2007年5月 [14]武永明:《关于个性化阅读相关问题的思考》,《语文建设》2007年第7期 [15]王传霖:《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意义探索》,《中国校外教育》2007年2月 [16]屈伟忠:《强化阅读教学的原文意识》,《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5期 [17]王兆平:《阅读教学中与文本对话的“距离”美》,《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9月 [18]余映潮:《阅读教学“主问题”研究与实践笔谈》,《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9月 [19]陈晓文:《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新语文学习》2007年第3期 [20]任新明:《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8月 [21]李志清:《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活动设计策略》,《语文建设》2007年第7期 [22]秦昌利 周永红:《运用线索 牵动全文——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几种手法》,《新语文学习》2007年第1期 [23]韩克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互动教学初探》,《考试》2007年第2期 [24]余贻贻:《技能训练:阅读课的主题》,《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10月 [25]张正君:《阅读教学语言特点论析》,《语文建设》2007年第3期 [26]周秀芳:《例说阅读教学中的语言品位》,《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4期 [27]廖贤枢:《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言品位》,《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9月 [28]王永红:《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网络科技时代》2007年第6期 [29]孔爱玲:《读书会: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模式》,《语文建设》2007年第1期 [30]朱从国:《把考材当教材用——高三现代文阅读教学的一点做法》,《新语文学习》2007年第1期 [31]沈坚:《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沉浸式课堂阅读》,《新语文学习》2007年第3期 [32]汪卫兵:《文言文信息化阅读教学的优势》,《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5月 [33]桂谦:《中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思考》,《科技资讯》2007年第9期 [34]高兴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发散思维训练方法初探》,《考试》2007年第8期 [35]贝学问:《阅读教学,蕴含生命的教学——从散文《绿》的课堂教学说开去》,《新语文学习》2007年第2期 [36] 余映潮等:《系列主题单元阅读教学设计专题讲座》,《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 [37] 余映潮:《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 [38]李英杰:《阅读教学实效性不高的原因及对策》,《语文建设》2007年第9期 [39]苗歌:《阅读教学的误区》,《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7年第5期 [40]褚兴中:《新课改背景下阅读教学现状反思》,《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2期 [41]林亚大 朱于新:《高中阅读教学深刻性摭谈》,《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3月 [42]刘帅:《令人担忧的阅读公式化》,《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1期 [43]何建英:《阅读课,读耶,说耶?》,《新语文学习》2007年第2期。

4. 谁能发个《口技》的教学实录,就是语文课本中的

余映潮《口技》教学实录 师:现在我们上课。

生:(鞠躬)老师,您好! 师:请坐!今天我们学习《口技》,老师写了六个字,读一下。 生:(齐读)朗读,欣赏,积累! 师:朗读,读起来;欣赏,把我们的眼光,进入课文深处(手势从眼自然落下至讲台书上);积累,做好老师发给你们的智能练习,把它理解,分类。

好!下面我们开始读课文(师从讲台下,进入学生行间)。《口技》这篇文章写的是古代艺人——一个没有名字的表演者的生活,由作者的笔,记录了他精湛的技艺。

我们先把文章朗读一遍。要求读得沸沸扬扬,为什么要“沸沸扬扬”呢?你只有进入了课文里,才会感觉出《口技》的表现力。

我起个头—— (生齐读,尝试着沸沸扬扬。) 【这是课的总起。

不枝不蔓,直入主题。首先交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与学习方法,目标非常明确。

“沸沸扬扬”的朗读,是对学生“读”的第一个要求。由此,把学生带入了课文,带入了情境,也为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作了准备。】

师:好,停一下,你们读的与老师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下面,再读,要求字正腔圆;为什么要这样读?因为,人家是口技表演,让听众得到乐感,现在要用我们的语音,来表达口技的表演,每一个字出来,都要圆润有力度。

老师,把第一段示范一下: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生自由读,努力读得字正腔圆。) 师:好,我们试读一遍。

(生齐读)这一遍好多了,但“少”字不读shào,而读shǎo,“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师读如说书,缓急有致,字正腔圆)。 【“字正腔圆”的朗读,是对学生“读”的第二个要求。

教师先范读,使学生学有榜样。然后让学生在自由朗读的基础上集体试读,教师点评并纠正学生的朗读错误。

朗读训练实在,学生也进一步熟悉了课文。】 师:下面,再来一遍,这次读,要求读得层次分明,提示一下:第二段,第三段,都分为两层,在哪儿分开呢?老师不知道,你们知道。

过一会儿,男生读完一层次停下,女生接下去读。 (生思考片刻,动笔圈画。)

师:基调仍然是字正腔圆:“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师示范读)这就是字正腔圆,男生读完第一层停下来,这叫“不约而同”,你们没有约定,但要同时停下来。 (男生读,女生接着读。)

师:“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读得抑扬顿挫)男生为什么知道在这里停下来,女生为什么知道在这里接上去?下面再读第3段。

(女生先读,男生再读。) 生1:因为前面是口技人模仿的声音,后面是在座宾客的感觉和赞赏。

师:这个分析还没有说到最准确的地方去,要仔细思考。提示一下,从描写的角度来说。

生2:前面是正面描写,后面侧面描写。 【“层次分明”的读,是对学生“读”的第三个要求,是要求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课文,并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初步分析课文。】

师:《口技》这篇作品基本的写法是:有正面描写的地方,就有侧面描写,这是本文构思的基本特点。再读第四段,要求读得缓急有致,有的地方读得快,有的地方读得慢,大家体会一下,读出这段的情境。

(生自由读) 师:好,一起来。(生齐读) 师:第四段是重要段落,我们要读得字正腔圆,有情有景,同时语速要增快,大家感觉一下哪些句子哪些地方要读得快一点? 生3:我觉得是后面摹仿各种各样的声音时,应读快一点。

师:失火的场面,应读快一点。什么地方须读得慢一点?(师走到近处与生交流) 生4:后面宾客的表现。

侧面烘托表现,还有作者当中评议。 师:再评价你们一次,你们读得太秀气了,应该大声读。

你看看:“忽一人大呼火起”,失火的场面要读出来呀,这里一直快下去,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才渐慢。一起试一下。

(生齐读) 师:有同学读错了字,“曳屋许(hǔhǔ)声”。听老师读,“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渐读渐疾,快慢有致)。再试一次,放开嗓门啊! (生再齐读,也能渐读渐疾。)

师:再来一遍,你们读第一层次,我读第二层,告诉大家一下,你们在“泼水声”这儿停下来,前面是描写,后面是议论侧面或烘托,声音还应再大点儿。 (生先读第一层,师后读第二层,衔接非常自然。)

【“缓急有致”的读,是对学生“读”的第四个要求,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出节奏。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边分析边朗读,朗读渐入佳境。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老师十分精心地设计课文朗读环节,四个要求明确而有梯度。“沸沸扬扬”,要求学生声音响亮,专注投入;“字正腔圆”,要求学生吐字清晰,感情充沛;“层次分明”,要求学生披文入情,由表及里;“缓急有致”,则是要求学生进入情境,读出情味。

以上,是本课教学的第一板块。】 师:好!就读到这里吧。

再来一个练习,请拿出我们的“课堂智能作业”,分组练习。(同学们拿出教师下发的“课堂智能作业”。)

《口技》课堂智能作业 这是一份词语方面的“智能作业”。练。

5. 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留白”艺术

如今的课堂教学,特别是语文课堂,往往追求大容量、快节奏、高密度。

有的教师、甚至一些地区还以此作为评价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笔者对此所持的观点是:未必见佳。

课堂的教学内容是否大、教学节奏是否快、训练密度是否强,关键应当看学习主体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视其达成效果,而不应当追求表面的形式。就语文课堂教学而言,笔者认为:一味地追求大容量、快节奏与密度高的特点,反而与语文教育追求熏陶感染的特点相悖,不利于学生在反复涵咏之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针对目前这样浮躁的教学现状,笔者认为:语文课堂,呼唤艺术留白。一、留白的艺术体现及其依据 “留白”原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创作(构图)方法和理念,它的意思是计白当黑,可以收到虚实相映、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能够创造出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

留白,是建立在艺术想象基础上的一种创造性表达形式。它讲究虚实相生,无中生有,讲究空白与实体,空白与空白之间的变化、呼应。

这种呼应通过趋势、动作、神态等来表现,从而形成整体的映衬和谐关系,并突破了纸张的二维空间,而获得极富层次感的立体效果。人们甚至以空白来替代流水、天地等实体,比如创造出独特的“空水法”这一表现方式,流水的韵味趣旨,不着点墨而尽得风流,其对留白的运用堪称登峰造极。

如南宋著名山水画家马远名作《寒江独钓图》,只画了一叶扁舟漂浮在水面,一渔翁坐在船上垂钓,四周除寥寥几笔微波外,几乎全是空白,虽如此,却给欣赏者提供了一个深远的意境。齐白石画虾,往往是几只活泼灵动、玲珑剔透的小虾跃然纸上。

齐先生的画处处留白处处有意,空灵虚幽,虚实相映,方寸之间彰显天地之宽,“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画面中有了空白,如同照片中那些高远的天空或者空旷的背景,留得好比堆积在眼前要舒服的多。

非独中国画如此,其他的一些艺术中也讲究留白技术的运用。书法艺术以线条表意,然而书法作品讲究章法布局的疏密相间,此外作品中枯笔,这实际上就是留白。

中国的印章艺术,讲究“疏处可行马,密处不透风”,其“疏处”也就是留白艺术的体现。著名的书法家欧阳中石,在治其印时,觉得自己的姓名中四个字排列,怎么也不达到美的效果,便请教其师齐白石先生,齐老建议他将“中石”二字压缩一个字的大小,置于印的左上角,将左下角空出。

欧阳中石先生日后的书法作品,均用此印,表明他对此印的欣赏。这是印章艺术中留白的成功范例。

音乐以节奏、旋律作为表现语言,可也讲究留白的艺术性。“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就是音乐的留白,琵琶女的这一留白,给江州司马以无穷的想像;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列子·汤问》),这也是音乐留白的艺术效果。

谈留白,不得不追溯到老子。《道德经》有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四十一章),这“希声”“无形”不能不说是“留白”的一种哲学基础,对后世影响极大,并逐步形成中国艺术强调空白和未定性的艺术精神。

另外一端,佛教传入后,正是与中国本土的道教之间产生了密切联系而演化得中国式佛教——禅宗。虚空也是其基本要旨之一。

禅宗中参悟佛法讲究慧根,这是参考的物质基础,但更讲究“悟”,这是参佛过程的精神保障。佛教的“悟”有“渐悟”与“顿悟”之分。

五祖弘忍的弟子“上座神秀主张渐悟”,而“慧能主张顿悟”(《六祖坛经》)。禅宗六祖慧能禅师以一偈得佛,得到弘忍禅师的赞赏。

少年慧能,在寺中司舂米之业,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偈胜出上座神秀,得到弘忍衣钵,不能不说是“顿悟”的典范。这里的“渐悟”与“顿悟”,实际上都是思维的留白。

历代的文人墨客从“虚”与“实”的辩证关系中获取艺术的方法,于是发现留白的妙处。诸如“言外之意”、“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等等,都是对留白这一艺术法则的明确注解。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转引自《于漪与语文教学》,第84页),在这两者之中,艺术化可谓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于漪老师自己也曾言“语文教学应当追求大象无形的艺术境界”,洪宗礼先生也说“教师应当在有限的空间与时间里,运用自己的教学艺术,去发展学生无限的思考力,把学生引进积极的思考王国”(同上)。再者,语文学习的实质就是学习主体——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

因此无论是从教学的艺术追求而言,还是从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言,语文教学都应当注重“留白”设计。二、语文课堂,呼唤艺术留白 (一)“艺术留白”是作品本身的特征 大文豪海明威说过,文学创作讲究冰山原则,作家在文本中只露冰山一角,读者需通过水面之上的八分之一,去想见水下的八分之七。

这话就形象地揭示了文学作品的留白规律。许多文学作品本身,作者对作品中的人、事、景,不加一字评价,而是留有大片空白,让读者见仁见智。

如《项链》,作者并未对主人公玛蒂尔德的行为作一语评价,收录于教材后有人不断探讨其主旨内涵。李商隐的《锦瑟》一诗的主题,至今仍众说纷纭。

这这固然是一些较。

本文标题: 余映潮这样教语文读后感朗读(读余映潮这样教语文有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9035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读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后感(《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后感)西游记写读后感作文400字左右(《西游记》读后感作文400字10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