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读后感300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读后感 这三篇范文写得很深刻)

发布时间: 2024-06-17 13:33:2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7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读后感?讲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在生活上互相关心,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不分你我,亲密合作的故事。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好...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读后感300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读后感 这三篇范文写得很深刻)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读后感?

讲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在生活上互相关心,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不分你我,亲密合作的故事。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好朋友.他们共同研究学问,共同领导国际工人运动,共同办报,编杂志,共同起草文件.著名的《共产党宣言》就是他们共同起草的.
马克思是共产主义理念的奠基人.他受反动政府的迫害,长期流亡在外,生活很穷苦.但他毫不在意,仍然坚强地进行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动.恩格斯把马克思的生活困难看做自己的困难,省吃俭用,把节省下来的钱不断地寄给马克思.1863年初,马克思一家到了一一贫如洗的地步.马克思打算让大女儿和二女儿停学,找个地方做工去,自己和燕妮、小女儿搬到贫民窟去住.恩格斯得知这个消息后,连忙打电报劝说马克思别这么做,又迅速筹集又一笔钱,汇给了马克思,使马克思一家暂时渡过了难关.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写道:“亲爱的恩格斯,你寄来的100英镑我收到了.我简直没法表达我们全家人对你的感激之情.”
碰到恩格斯需要帮助的时候,马克思同样竭尽全力,毫不犹豫.1848年11月,恩格斯逃亡到瑞士,因为走时匆忙,身边没带多少钱.马克思知道了,连忙从病床上挣扎起来,到银行将自己仅有的钱取出,全部寄给了恩格斯.
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不仅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共产主义的事业亲密合作.
他们同住在伦敦时,每天下午,恩格斯总要到马克思家里去.他们讨论各种政治事件和科学问题,一连谈上好几个小时,各抒已见,滔滔不绝,有时候还进行激烈的争论.天气晴朗的日子,他们就一起到郊外散步.后来他们住在两个地方,就经常通信,彼此交换对政治事件和意见和研究工作的成果.
他们时时刻刻设法帮助对方,为对方在事业上的成就感到骄傲.马克思答应给一家英文报纸写通讯稿时,还没有精通英文,恩格斯就帮他翻译.恩格斯从事著述的时候,马克思也往往放下自己的工作,帮助他编写其中的某些部分.
1883年,马克思逝世.这使恩格斯悲痛万分.朋友们劝恩格斯去旅行,散散心.但他想到马克思生前用毕生精力写作的《资本论》还没完成,就谢绝了朋友们的劝说,并放下自己的研究工作,着手整理和出版《资本论》的最后两卷.他日以继夜地抄写、整理、补充、编排,几次累得生病.花了整整11年时间,才完成了这部伟大的著作.恩格斯说:“这是我喜欢的劳动,因为这时我又和我的老朋友在一起了.”
马克斯和恩格斯合作了40年,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在40年里,在向着共同目标的奋斗中,他们建立了伟大的友谊.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读后感 这三篇范文写得很深刻

1、范文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广阔视野、渊博知识令人钦佩。《选集》资料博大精深,包罗了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宗教、文学、考古以及自然科学方面等的知识,充分反映马克思、恩格斯的博学多才。也正是在渊博知识之基础上,他们方能创立天才的新世界观和方法论。对此,列宁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只有了解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这启示我们,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决不应仅仅局限于本专业的知识。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其研究对象是存在复杂心理变化的人。每个人都处于日趋多元复杂的社会环境当中,深受方方面面关系的影响;每个人都有寻求自由全面发展的自觉或不自觉。因此,不论是开展科学研究,还是做好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忙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都需要我们具备宏观的视野,懂得运用综合系统的知识和方法,而决不能形而上学、作茧自缚,仅就思想政治教育谈思想政治教育。

2、范文二: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传播者和实践者,马克思、恩格斯无疑是共产主义革命事业的“权威”人物。他们的“权威”,主要源自两个方面:一是源自他们天才般的才华横溢和先哲式的先知先觉——这当然是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加上勤奋刻苦的主观因素的结果。如,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正式诞生的《共产主党宣言》问世于1948年2月,科学预言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这一年,马克思、恩格斯都不超过30岁!(马克思马克思生于1818年5月5日,恩格斯生于1820年11月28日)在此一年龄段,我们绝大多数青年人都在做什么,又取得了什么成就呢?与马克思、恩格斯相比较,芸芸众生显得多么渺小!马克思、恩格斯就像两座高耸入云的世界高峰,巍然屹立于人类发展史中,其地位无可撼动。二是源自马克思主义理论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这是马恩用心在革命实践中将科学理论用于武装群众的结果。“马克思由于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成就已经赢得了这样的地位,各国工人运动的最优秀的人都充分信任他。他们在紧要关头都向他请教,而且总是发现他的推荐是最好的……并不是马克思把自己的意见,更谈不上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而是这些人自己来向他求教的。马克思所起的特殊的、对运动极端重要的影响,正是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换句话说,马恩的权威,一靠自身远大理想和勤奋努力,二靠用心投身革命实践,做好群众的宣传鼓动工作。由此联想,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工作者、实践工作者,要提升影响力、吸引力,树立起自身的权威,就应从两个途径去努力:一是树立远大共产主义理想,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念,并以此为动力,勤奋学习科学理论知识,深入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前沿问题、热点难点问题研究;二是克服“书斋学问”或“轻视思想理论宣传”的倾向,用心投身社会实践,大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在实践中树立起科学理论工作者自身的权威。

3、范文三: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最大价值,在于其带给了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是思想和行动的“科学指南”。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过程中,发现处处充满着精彩绝妙的阐述,鞭辟入里的论断,天衣无缝的推理,磅礴宏大的气势,这些都给人以深刻的震撼、淋漓的快感,让人体验到“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的魅力。情不自禁地,我将精彩之处用笔勾画出来,打算日后反复朗诵,以备写作之需。然而,仅满足于此,就会陷于肤浅的、片面的,教条主义的漩涡。在随着阅读的深入,我越来越体会到,读经典著作,最重要的是,还要将之视为指导实践的科学指南,用于指导我们的实践。事实上,马恩两位伟人,也早预料到有人会以歪曲或僵化的态度对待他们创立的理论。为此,他们多次对此问题作了强调。比如,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带给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他还批评了德国的许多青年作家,把“唯物主义”当作一个套语,“他们把这个套语当作标签贴到各种事物上去,再不作进一步的研究,就是说,他们一把这个标签贴上去,就意味问题已经解决了”。恩格斯还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务必背的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马克思也对一些人歪曲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表示反对,比如,对于当时德国出现的一些所谓“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就曾说过:“我只明白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在给《祖国纪事》杂志修改部的信中,马克思也对俄国的一位教条主义者表示反对:“他必须要把我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彻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一切民族,不管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他这样做,会给我过多的荣誉,同时也会给我过多的侮辱。”

马克思《鸦片贸易史》读后感3000字

重读马克思《鸦片贸易史》有感
今天闲下来,翻开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在第23页的《鸦片贸易史》,粗略翻阅了一下,文章也不长,于是静下心来看起来。看后也颇有感触!
全文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讲了欧洲对中国的企图!讲了欧洲对中国市场的幻想和贪欲渴求。由此给中国带来了危机。
在第一部分马克思借用英国人蒙哥马利.马丁的话,讲了鸦片贸易与奴隶贸易之间的对比,指出鸦片贸易比奴隶贸易残酷的多!鸦片贸易腐蚀、败坏、毁灭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之后,又摧残中国人的肉体,扼杀中国人的灵魂!使中国陷入灾难深重之中。
这一部分最让我感兴趣的是,是马克思下面这些话语,马克思讲到:“半野蛮人维护道德原则,而文明人却以发财的原则来对抗。一个人口几乎是人类三分之一的幅员广大帝国,不顾时势,任然安于现状,由于被强力排斥在世界的联系之外而孤立无依,因此竭力以天朝的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终于在这样一切的殊死的决斗中死去。在这场殊死的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原则,而最现代的代表却是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的确是一种悲剧,甚至诗人的幻想也永远不敢创造出这种离奇的悲剧题材”
中国人,要牢记马克思的这些话.
在第二部分,马克思回忆了鸦片贸易扩大的历史。也指出了清政府不得力的禁毒措施。描写了贸易的扩大和复杂化。在贸易中,英国-------印度,这种关联体,作用非同小可,就是在今天,这种西方-------印度关联体对中国都是致命的。随着鸦片贸易的扩大和禁毒的措施的发展,中国和西方国家的矛盾复杂化、尖锐化,终于导致了第一次中英战争。马克思写道:“这次战争又使中国发生起义,是帝国国库完全空虚,使俄国能够顺利的由北方入侵,是鸦片贸易官方得到极大的发展。”
从这部分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西方 之间的贸易关系以及其他关系的复杂性。就是现在,情况也是如此,借鉴过去的经验,对今天意义非常重大!
在文章接近尾声时,马克思用了相当大的篇幅分析了印度在鸦片贸易中的特殊地位,所起到的作用非同小可!指出印度对中国的巨大危害!我觉得今天中这种意义任然存在。中国人要百分百的清醒!
在这第二部分倒是让我最感兴趣的是下面马克思的话语:“中国人在道义上抵制的直接后果使英国人腐蚀中国当局者,海关职员和一般官员。侵透了天朝的整个官僚体系,和破坏了以宗法制度为支柱的营私舞弊行为。同鸦片一起从停泊在黄埔的英国舰船上偷运进了天朝。”
有意思吗?马克思说出了中国的今天人存在的某种本质性的东西。今天的形式在某种程度上和那个时期有相似之处!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是政治上还是外交上,或周边国家关系上等等方面,任然和那个时期非常相似,也非常复杂!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读后感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半个多世纪以前,当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以无比巨大的理论威力、思想锋芒和战斗精神令西方统治阶级发抖时,中国正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下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157年后的今天,社会主义中国昂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国共产党以“三个代表”的先进思想,迎接着世界变局的挑战……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浓缩了157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更显示着中国共产党84年奋斗发展的辉煌。
1848年2月,英国伦敦瓦伦街19号一家不大的印刷所,印出了一本字数不多却震撼世界、影响人类的小册子--《共产党宣言》。这本小册子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威力,是因为它的发表标志着一个伟大的真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一切社会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考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论述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发展为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未来社会创造者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共产党宣言》成为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一个光辉起点。
在黑暗的旧中国,这个光辉起点的到来,浸透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智慧、勇敢和鲜血。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这些斗争的最终失败揭示,农民、资产阶级改良派都不可能承担起领导民主革命的重任。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这次革命由于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未能改变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路在何方?这依然是中国志士仁人和先进知识分子苦苦求索的问题。
1921年7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旗帜,从此,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引,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伟大胜利。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的时间,共产主义的“幽灵”在古老的东方大国化作喷薄而出的红日,光芒四射……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关系是整个社会的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和进步的终极原因。《共产党宣言》的一个重要理论贡献就是强调: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要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课题。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生产力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综合国力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面向新世纪,党中央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三个代表”是对国际共运史和中共党史经验的深刻总结,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
历史雄辩地说明,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必将指引中华民族走向新的辉煌。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丰功伟绩,有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和面貌,并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并向世人昭示: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时代前进的步伐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焕发出经久不息的活力。
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真理之火,之所以能穿越150多年的时空依然光芒四射、璀璨夺目,其原因就在于: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理论品格,就是与时俱进。
在人类文明史上,有过许多传世名著,但没有哪一篇能够像《共产党宣言》这样牵动全世界最广大人民的心魄。因为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不变的教条,而是不断发展的理论。正如马克思在为《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写的序言中强调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生产力的发展本身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落后了就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被先进的生产力所代替。就工人阶级的某一部分而言,也可能由于新的生产力不断出现,原先所联系的生产力变得落后了。为了从整体上始终保持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工人阶级的内部结构也应该随时相应地加以变动,不断地向更加先进的生产力转移。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也应该有不断前进的意识。
开拓,才有出路;创新,才能发展。一个执政党只有不断地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努力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才能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三个代表”本身是创新的产物,处处体现出创新精神,其实质是要求全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及时进行新的理论概括。
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的真谛。


一共两篇,共产党宣言的和资本论的,望采纳!(资本论的在下面自己可以下载)


本文标题: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读后感300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读后感 这三篇范文写得很深刻)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8094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德道经读后感100字(《道德经》读后感)拣麦穗读后感(张洁大雁系列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