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脚 教育是鞋 读后感(《孩子是脚 教育是鞋》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 2024-05-16 07:37:5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2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昨天看的一个纪录片《小人国》里面幼儿园的班车上有这么一句话: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这个纪录片是记录了北京一所幼儿园“芭乐园...

孩子是脚 教育是鞋 读后感(《孩子是脚 教育是鞋》读书笔记)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

昨天看的一个纪录片《小人国》里面幼儿园的班车上有这么一句话:孩子是脚,教育是鞋。

这个纪录片是记录了北京一所幼儿园“芭乐园”的故事,其中有一位小朋友锡坤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锡坤小的时候,破坏能力很强,刚开始看的时候我就觉得怎么会有这么皮的孩子,老师不生气吗?

锡坤趁小朋友睡午觉的时候把小朋友的鞋扔进垃圾桶,小小的锡坤走起路来歪歪扭扭的,他抱着鞋,踮起脚用手打开垃圾桶的盖,然后把鞋扔进去,然后他再盖上垃圾桶的盖子,跟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回去了。

还有在他玩玩具的时候,他喜欢把老师整理好的珠子撒一地,老师没有训斥他,而且还特意抽出了小朋友们都吃饭的时间让他自己探索,然后这位老师加入了他,在锡坤玩完了之后,老师又引导他和他一起收拾整理好。

这个老师发现了锡坤对外界有着探索的能力便去保护了他的探索欲,后来在大李老师的引导下锡坤学会了整理,但是过了一年左右锡坤转学了。

锡坤妈妈也发现了锡坤的探索欲望,有一个场景是锡坤在厨房拿着火去烧面条,然后用水扑灭,弄得厨房地上一滩黑水。

这个时候他的探索就完成了,按理说他应该自己去收拾干净。

这个时候妈妈说了一句:“他的工作结束了,我的工作开始了。”

在整个纪录片中可以看出锡坤妈妈非常的爱他并且尽可能满足他的探索欲望,锡坤在实验上面都表现的特别好,但是锡坤在社交能力上包括规则上都有些欠缺。

我也不清楚锡坤妈妈这样做好不好,但是却符合了“孩子是脚,教育是鞋”的理念。

教育者就应该是制鞋人,我们不能让孩子削足适履,我们应该让孩子顺应他自己的发展,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其实看了这个纪录片我也反思很多,我在想如果我遇到这样的孩子我会像大李老师一样吗?我可能会生气会训斥他。

可是我发现,我们不能站在我们的角度看孩子,我们应该像大李老师一样,平等的看待每一个孩子,并且尊重孩子发展的规律。

孩子不是自愿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可是他想活下去,他便开始去探索,去用自己的方法学习。

作为制鞋人,要尊重孩子,顺应孩子发展!因材施教!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大家都会有这种经历,我们去买鞋的时候都会叫导购员拿鞋来试,只有穿着合适的、舒适的我们才会购买。我们不会脚大买小鞋或者是脚小买大鞋,在面对孩子教育的这件事情上,道理是一样的。每个孩子都有他以身俱来的独特性,所以我们一定要选对合适的教育方式,来引导孩子完成他独特的自我发展。
走T台时穿高跟鞋,跑步时穿跑步鞋,打篮球穿篮球鞋,在家里我们穿拖鞋。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场景,我们也会选择穿不同的鞋。对孩子的教育也一样,不同的时期也有不同的引导方式。

生命的发展分为几个大的阶段,0~7岁、7~14岁、14岁到21岁,成年、中年、老年。《关键期关键帮助》这本书从生命起源和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这个角度,来阐述一个完整的生命当中最重要的发展时期0~7岁,把握好0~7岁,让孩子依于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得到足够和充分的锻炼,并习得游走于人世间的必备的各项基础本能,从而更好的去学习解决问题的技能。让孩子拥有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和丰富的社会能力。让孩子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是每一个做父母的共同心愿。

书中的一段话让我非常感动,“自然规律真的很公平,在你应该付出的时候没有付出,到了该获得的时候就不能获得,如果你想有所获得就要回头来走重新走那段没走的路,而且要付出几倍到几十倍的努力。教育孩子也是这样,孩子在6岁之前尤其是在三岁之前,如果家长没有给孩子打下良好的心理和人格的基础,又过早的教孩子认识了很多次,背了很多的诗和儿歌,获得了很多人对家长的赞美,家长是过早的享受了,但当孩子上了学,突然发现各种问题,一大堆是家长,就得用12年的时间甚至是一生的时间补偿,还不一定能补得上。”

春耕秋收,这是自然规律,如果我们错过了春天播种的季节而想在秋天收成,那几乎是痴人发梦。那如果我们错过了春天,想在夏天、秋天、冬天播种,就得付出双倍或者是更大的努力,或许有收成,或许也没有。我们生活在这个大自然的世界里,就得遵循自然发展的规律。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也就是人生发展的春天。
0~1岁,帮助孩子安全起航,让孩子获得足够的安全感。

0~2岁,孩子从探索物质的开始来探索世界,并形成大脑的工作模式,保护孩子大脑工作模式的发展期,让大脑学会工作,在保证孩子生命安全的情况下给予充分的锻炼。

1~2岁,孩子从探索物质慢慢开始探索环境。并从中发展自己,学着应用语言来表达对环境探索的结果。对不同的孩子给到不同的工作材料和工作环境。让他充分的认知多样的物质世界。

2~3岁,开始探索事物和人之间的关系,这个时间段会出现让大人头疼的执拗期,家长也要有足够的耐心引领孩子去工作。因为还孩子无法感知到自己的愿望与自身的条件之间的关系。只有多次碰壁后,才能逐渐懂得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事物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样孩子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

3~4岁,从关注物质的表面过渡到关注物质的功能。从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和自己与物质的关系转为探索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也就是为了生存而去寻找友谊。孩子逐渐进入群体生活,培养孩子的社会性,让孩子能够充分的融入群体生活,鼓励孩子寻找自己的友谊圈子,学会与他人打交道的能力。

4~5岁,探索他人心智模式

用相信的心去看侍孩子的无限的想象力和被夸张的思想冲突,也就是大人定义中的“撒谎”。不用道德绑架的方式来评价一个孩子的行为,而要采取正确的引导措施引领孩子慢慢地过度。孩子在探索他人心智模式的时候,也逐渐体会到了自己的能力和力量,习得了自己的社会地位,并以自己的性格确定自己在群体中的角色。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家长不必过于担心,这是孩子在习的社会能力的过程。

5~7岁,孩子有探索精神的探索文化

这个阶段孩子慢慢脱离了物质的本身,更加深入的去使用物质来达到自己的精神目的。开始探索人们内在的想法、情感和感受是怎样被表达出来的,这些不属于物质的精神产品是怎样呈现的?慢慢学会肢体语言的表达情感(比如说跳舞),或者是通过画画、文字啊来表达自己的一些所思所想,从而慢慢的对探索文化产生了兴趣。

这本书接触的越早,对孩子的发展越有帮助,我是孩子已经错过了最佳的发展时期,才接触到这本书的。回过头来观望自己养育孩子的过程,实在是出现了太多的错误。

人生的每一刻都是直播,不能回头,我能做的是能够习得这些知识。在孩子发现问题的时候,至少是知道根源在哪里,让自己不焦虑,有足够的耐心,利用更多的时间去做一些弥补。我相信每个孩妈妈都是爱孩子的,只是基于当时我们的认知我们无法给予到孩子最好的帮助。那么就让我们去帮助更多的人吧,这也许就是我们人生的另一种意义所在!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读书笔记

作者 李跃儿

读这本书后获得:

1、知道了建构主义教育思想、发展心理学。我最近学的是蒙特梭利的教育理论,以为自己就接触到了最科学的教育方法了,可是一接触其他教育学者的教育理论,才发现自己是井底之蛙。除了和蒙特梭利教育并驾齐驱的华德福、瑞吉欧和奥尔夫音乐教育,还有心理学方面的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建构主义、认知学习理论等理论知识都和幼儿教育有紧密的练习。一个好的幼儿园不是只坚守一种教育理念,而是像巴学园那样,博采众长,结合孩子的特点,形成自己的一套理念。

2、接触到了其他教育理论方面的参考人物及书籍,如人物方面有埃里克森、卡伦霍妮,书籍方面有《婴儿世界》(罗恰特著)、《理解孩子的成长》(英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彼得史密斯著),这些都为我今后的学习指导了方向。

3、更加深了对幼儿教育理念的认识。不管是哪种教育理念,他们的根本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尊重人类和儿童的发展规律,目的都是为了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发展,使他能适应这个社会,更好地生存和成长。

4、对自我的要求有了更深的理解。不管是蒙特梭利教育,还是巴学园的教育理念,他们都要求老师首先对孩子有理性的爱。什么是理性的爱?就是在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的发展的基础之上,对孩子的引领,有控制的爱。其次是要老师自己不断提高理论知识,更好地服务于孩子的成长。再者要保持好的精神状态,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孩子,也要接纳自己。正如蒙特梭利所说的,成人要做孩子的模范。

5、对巴学园的园区设置和一日流程有了了解。由于学了蒙特梭利,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以为蒙特梭利的环境设置才是最合理的,可是不同的流派对环境的作用会有不同的理解,巴学园的环境设置方面和蒙特梭利有一个很大的不同是增加了娃娃区,让孩子情感方面有更多的寄托和交流。还有四季桌,让孩子在室内就能感受四季的不同特点。巴学园一日流程的设计让我对园所的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感觉到任重道远,引领孩子是一个需要不停动脑子的活儿。

实践计划:

1、继续阅读李跃儿的其他书籍,深入了解巴学园理念的实践。

2、阅读书中提到的理论和书籍,包括心理学方面的。

3、这周五开始要进入园所工作,要把所有经历的印象深刻的、有意思的事情记录下来,作为以后工作的素材。

大自然赋予孩子的自然发展规律就像孩子的脚,教育就是为了这种自然规律所做的鞋子,必须适合于孩子的天然发展规律和孩子的天性。——摘自《孩子是脚,教育是鞋》

小人国的秘密观后感:儿童是脚,教育是鞋

小人国的秘密观后感:儿童是脚,教育是鞋
  
  大港一幼张维香
  
  巴学园是我在《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中了解到的,讲述的是孩子们在巴学园中快乐的生活。在首都北京的郊区李跃儿创办了第一所中国式的巴学园,《小人国的秘密》真实记录了2——6岁孩子在巴学园中的纯真年代和情感历程。
  
  在《小人国的秘密》中,有这样几位小朋友一定让大家记忆尤甚:一个是非常可爱、喜欢探索的锡坤;一个是阳刚之气、但有点叛逆的池亦洋;一个是性格内向、天天在门口等待好朋友南德的辰辰。从这三个小朋友的成长变化中我们看到了大李老师的教育理念和巴学园对孩子成长的促进。
  
  《纲要》中提出了“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关注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这些理念在《小人国的秘密》都体现的淋漓尽致。
  
  一、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
  
  等待,或许是外表最安静的动词,无声无息、不着痕迹;内里却翻江倒海!等待,不需要额外的努力,却考验着人的耐力和诚意。等一个人可以等多久?10分钟、一小时、一昼夜?……久等不来,杳无音信,你会不会还等下去?面对这个问题,一个幼儿园孩子的答案令人吃惊!(范文网 www.creditsailing.com)孩子们的真诚友谊,竟如此值得我们尊敬!
  
  影片的第一个镜头就是在门后徘徊等待的辰辰。辰辰每天来得早,到了幼儿园都不进屋,只是在门口静静地等待,然而南德每天来得晚,等待成为辰辰每天必修课。一年四季天天如此,巴学园的老师们都非常尊重辰辰的行为,“天太冷了,要不要进屋等一会?”、“老师和你一起等南德”,同时大李老师把自己的围巾围在辰辰的身上……这都足以体现了老师对孩子的尊重、理解和关爱。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辰辰不断的成长、变化——因为辰辰用独特的方式等待,获得了安全感和南德的友情,辰辰对南德感情经营,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起初,她是用物质来交换情感,然后用自己创造的游戏来换得情感,到后来,她会指挥南德去做一些她想让南德去做的事情。这个过程,正是人类的社会性技能由萌芽、成长到成熟的过程。
  
  二、适时的正确引导,给孩子指引成长的方向
  
  “一个孩子怎样去理解世界,怎样去看待周围的人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对他将来的生存将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首先让孩子了解他身边的成人是友好的、安全的。”这是李悦儿在书中说到的一句话。池亦洋的变化成长可以说是这句话的诠释。
  
  开始的池亦洋就是一个十足的“小混混”,蛮横、任性、飞扬跋扈,时常欺负弱小、他肆无忌惮、无法无天、并且敢与老师叫板!想想这样的孩子在我们周围会得到什么样的待遇?可想而知,一定会引起老师的反感,同时是更加严格的批评教育,让孩子越陷越深。然而大李老师给予池亦洋的是正确的教育引导,主要是就事论事,当池亦洋不能及时改正时,便采用的冷处理的方法,让他到反思角去反思,还有大李老师做到了诚信,说到做到,反思时间一到,便会和池亦洋交流,使池亦洋意识到并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当池亦洋的行为造成家长们反对时,大李老师没有顺应家长,“池亦洋身上有男子汉的阳刚之气……”让家长们知道孩子的内心是纯洁的,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在老师们慢慢引导下,池亦洋一点点的变化,开始学着老师的样子用公正的方法来评判解决孩子之间的矛盾,最后成为孩子们公认的领导人物,成为正派、阳光的男子汉。
  
  三、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
  
  《纲要》中提到的“为幼儿创设安全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影片中锡坤的每一幕都会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一是来回往垃圾桶里运鞋子,并使劲踩踏垃圾桶的开关,倒完鞋子后还认真地盖好盖子才离开;二是带动其他孩子一起攀登将物品架弄翻,还开心的坏笑;三是把所有的珠子洒落一地,听珠子落地的声音,从他洒落第一次珠子时,他就开始观察周围成人,发现成人允许便大胆的进行更强烈的“进攻”。面对每一次的“破坏”,巴学园的老师们都给予理解、支持,让孩子有自由发展的空间。尤其是玩珠子的那一幕,满地狼藉,他还兴奋地满屋跑,大李老师一直在一旁看着,并不阻拦,等着他玩够了,大李老师才引导他如何使用笤帚和簸箕将东西收放整齐。
  
  这些都足以说明“我们给儿童自由,给儿童机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发展自己,建立一个良好的人格计划是儿童天生就带来的,我们只要给他提供机会和条件。”
  
  “儿童是脚,教育是鞋。”这是巴学园校车上的标语,也是我们应遵循的教育理念,我们要通过教育为孩子量制出适于不同孩子的鞋子。我们不能为孩子一生的幸福担保,那么就请为他守护一个完整幸福的童年!
  
  2021.4.15
  
  
本文标题: 孩子是脚 教育是鞋 读后感(《孩子是脚 教育是鞋》读书笔记)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7486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物种起源读后感800高中(《物种起源》读后感)退一步哲学读后感(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哲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