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智慧第二讲读后感(《孟子的智慧》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4-03-07 21:13:3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108

孟子的智慧读后感孟子的智慧读后感,孟子的智慧读后感,周育飞,在《孟子的智慧》这本书中,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傅...

孟子的智慧第二讲读后感(《孟子的智慧》读后感)

孟子的智慧读后感

孟子的智慧读后感

  孟子的智慧读后感
  
  周育飞
  
  在《孟子的智慧》这本书中,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傅佩荣先生还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现代人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修养自己的身心,做一个有修养,而又内心快乐的人。读来让我深受启发。
  
  孟子认为人的修养要从心开始,因为心有三个特色:一是不太确定。孟子引用孔子的话说,抓住它就存在,放开它就失去;出去回来没有一定的时间,没有人知道它的方向。大概说的就是心吧?我们要了解,心代表你的心思,是一种自觉的能力,有时候会跑来跑去,充满不确定性。二是可能会被茅草堵塞。因为我们的心如果不去阅读、不去思考、不去学习,隔一段时间就会被堵塞住了,被什么堵塞住了?名利、权位。三是很容易丢失。一个人价值观颠倒错乱,叫做“失其本心”。把本来的心丧失掉了。正因为这样,每一个人都要修养自己的内心。
  
  怎样修养自己的身心呢?《孟子的智慧》这本书中说,修身养性的方法:寡欲、知耻、慎言、自我反省、提升志向。
  
  寡欲,就是要减少欲望。人,没有欲望,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要活着,要去发展自己的各种潜能,追求各种正面的成就。但是欲望太多的话,特别是那些不合实际的,吃喝玩乐的,沉醉功名利禄的欲望,多了就会变成负担,整天处心积虑,尔虞我诈,想得到这个又想得到那个,让自己的内心深受煎熬,没有一点快乐。
  
  其次,是要知耻。孟子有一句很有意思的话:“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就是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有羞耻感,那样你才不会去做那些令人感到羞耻的事。而当今社会上,很多人就是因为没有这种羞耻心、知耻感,才会做出那么多违法乱纪,败坏道德的事,令人、令社会感到羞耻。
  
  再则,就是要慎言。做一个有修养的人,一定要管好自己这张口,要知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傅佩荣先生说:“人的一生如果能管好自己这张嘴的话,人生的问题和烦恼就能去掉一大半了。”可见慎言是何等的重要。
  
  自我反省,是一个人修养身心很重要的方法。遇到了什么不顺心的事,碰到了什么不能解决的问题,与其抱怨别人,不如回过头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然后加以改善,那样下次就不会再遇到同样的事情和问题了。孟子在论述自我反省这点时,曾举过一个例子,说明自我反省也不是完全被动的。他说假定有个人对我非常粗暴蛮横,我绝不跟他吵架,一定先自我反省:第一,我是不是不仁,做了不好的事呢?不是。我是不是没有礼貌,对别人不够客气呢?也不是。最后一个,事不过三啊,我是不是没有尽心竭力,做事情不够尽责呢?反省后肯定自己尽心竭力了,而那人的粗暴蛮横还是一样,(www.eduche.com)这就说明他是个妄人,狂妄之人跟禽兽有什么区别呢?对禽兽又何必计较呢?这是孟子的方式。我们也可以得到一定的借鉴。
  
  最后,书中说一个人修养身心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升志向。这不禁又让我想到了一句孟子的名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穷困的时候努力让自己变得完美,显达的时候让天下人一起变得完美,这就是读书人的`理想。作为一个人民教师的我,修身养性很重要的一点也就是要提升我自己的志向。不要把教书只当成一种职业,而是要把它变成一种自己喜欢的,乐此不疲的,使自己更完美的,让学生喜欢你的一项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所以人跟人不要比较表面的荣华富贵,也不要比较出身背景,而是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看到别人有正面的成就要见贤思齐。
  
  《孟子的智慧》中写道:“为什么要修养?修养是成就自己,在到达某种程度之后,快乐就会由内而发。”我认为一个人修身养心很重要,无非也是为了自己内心的快乐而已。

《孟子的智慧》读后感

利用业余时间,我仔细阅读了《孟子的智慧》一书,感受颇深,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持志养气

孟子十分重视立志,认为道德教育的首要问题便是“尚志”、“持志”,即坚持崇高的志向。他提出“舍生取义”的理想境界:“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与孔子一样,孟子也要求学生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不要贪图物质生活的享受。认为志士仁人应该把道德理想放在首位,就这点说,有合理的因素,但他把求生存的欲望与道德意识对立起来,这也是片面的。

(二)深造自得

孟子强调学习、修身的关键在于自得。他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左右逢其源。”他认为君子深造要有正确的方法,这就是要求他自觉的追求而得到。自觉追求而得到的,掌握得会比较牢固,牢固的掌握了,就会积蓄得很深,积蓄的深了,就能取之不尽,左右逢源。据此,孟子主张,学习的深化,必须要有自己的收获和见解。尤其是学习中要有独立思考精神,读书是必要的,但应求理解,而不能书云亦云,对前代的文献典籍,不要轻信,不能盲从。

(三)专心有恒

孟子认为,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孟子举例说:“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两个人同时跟一个围棋国手学习下棋,但结果大不相同,这决非由于其智力差异,而是由于专心与不专心的缘故。因此,孟子认为,学习必须专心致志,集中注意力,这是孟子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科学原则。孟子主张专心致志的.同时,还提出了持之以恒的思想。他告诫学生说:“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山间小道经常去走就变成了一条路,如果有一段时间不走,便会被茅草所堵塞。学习亦然。如果停下一个时期不用心学习,学到的知识也会遗忘。因此,学习要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他说“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有所作为的人做一件事如同掘井,掘到六七丈深还不见水,就停止挖掘,结果等于没挖,这说明有为者必须有恒心,不能半途而废。学习也是如此,必须坚持到底,不能功亏一篑。孟子反对“一曝十寒”的学习态度,他说:“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即使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晒它一天,冻它十天,也不可能得到生长。都是反复强调学习要持之以恒。

(四)教亦多术

学习主要靠学生深造自得、专心有恒,但教师也不是无所作为的,教师的作用在于积极引导,启发学生思维,因此,教学方法不能千篇一律,而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他说:“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材)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又说:“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对学生,有的应及时指点,有的应成就其德行,有的要发展其才能,有的可答其所问,不能及门者可以间接地进行教育,甚至拒绝教诲。

(五)

最近几周,我完成了《孟子》这本书。

其书共分为梁惠王章句上,梁惠王章句下,公孙丑章句上,公孙丑章句下,滕文公章句上,滕文公章句下,离娄章句上,离娄章句下,万章章句下,万章章句下,告子章句上,告子章句下,尽心章句上,尽心章句下。

其实,我对那些古文是一窍不通。但是后来,我发现家里实在是没有什么书了,只能读它了。它里面有原文、译文和注释,这也带个我了不少便利。一开始,我是按照原文、注释和译文来读的。原本就不懂古文的我按照这个顺序读书,自然更是“一头雾水”了。我是读着读着就不想读了。因此,我一直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难题。直到几天后,我无意中先看了译文,又看了注释,最后才看了原文,这样我一下子就可以读懂了。真是太棒了!我终于成功了。

于是,在后面的阅读中,我是严格按照先译文,后原文,再注释的顺序。我也明白了很多孟子的思想和道理,我受益无穷。

(六)

孟轲的文字,已经是论点论据俱全,长于说理,不若《论语》般读整书方知逻辑,也不若《道德经》玄妙牵强,读起来萌化感比较强。《孟子》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先从一般事物说起,再慢慢引出道理,让别人不知不觉间承认自己的错误。

傅佩荣孟子智慧第二讲学习需要方法?

你如何理解“登东山而小鲁”?
孟子说:“孔子登上了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了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所以看过大海的人,就难以被别的水吸引了,在圣人门下学习的人,就难以被别的言论吸引了。观赏水有一定的方法,一定要观赏它的波澜。日月都有光,细小的缝隙必定都照到。流水这东西,不流满洼坑就不再向前流;君子有志于道,不到相当程度就不可能通达。”
本文标题: 孟子的智慧第二讲读后感(《孟子的智慧》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6616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三傻闹宝莱坞读后感600字(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终成眷属》读后感(《莎士比亚戏剧集》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