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怎么写我是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我要写一个700字的读后感。但还是一篇文章,不是一本书的读后感。所以,请你告诉我,怎么给读后感分层次?应给...
读后感怎么写
我是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我要写一个700字的读后感。但还是一篇文章,不是一本书的读后感。所以,请你告诉我,怎么给读后感分层次?应给分几段。最好有例文~~好的我会加分[编辑本段]如何写读后感
一、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二、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三、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
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四、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编辑本段]要写关于学习的读后感应该读什么有感呢?
(1) 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
(2) 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亮明基本观点。 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 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 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编辑本段]写读后感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
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三:叙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复述原文。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初中作文课中,除了写"读后感"外,老师还会要求同学们在看完一部电影,电视片或参完某一展览后写"观后感",观后感的写法与读后感是一样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简述所观的内容,然后引出观点,展开论述就可以了。
当然要写好读后感,关键还要读透材料,抓准感点。怎样读透材料?一般说,如果是记叙文,就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某种品质,最有价值的语言行动或事件所包含的深刻意义;如果是议论文,就要把握中心论点;如果是寓言或哲理性的散文,就要领会其深刻的寓意。当然,读一篇文章,感可能是多方面的,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解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一篇读后感只能容纳一个感点,其他感点无论多么好,都要忍痛割爱。明智之举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并围绕一个感点,联系实际,谈深谈透。
[编辑本段]写景和写物的读后感应该怎样写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编辑本段]读后感范文
《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回想起来这已是我第二次读《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了,但是这一次我却对这本书有了更深的理解了。
再一次读完鲁滨逊漂流记后我感悟到了人生的道路中不能遇到困难就唉声叹气,应该勇于面对困难遇事还要乐观一些,都不要把任何事都看的那么绝对,要多想办法来解决问题,就像鲁滨逊一样虽然身陷荒岛确不坐叹命运不济,而是充分利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修建住所、种植粮食、驯养家畜、制造器具、缝制衣服,把荒岛改造成井然有序、欣欣向荣的家园。就像在发现有野人的时候刚开始手忙脚乱,可是最后他沉着冷静以他的勇气与智慧和“星期五”并肩作战,一起打退了野人,这也体现出一个人遇到困难只要沉着冷静的去应对就一定会有办法解决的,对人就像一颗种子他会想尽办法冲破泥土去感受太阳的温暖,当他经历晚千辛万苦回头望去,他已是枝繁叶茂的苍天大树了,在我们的旅途中不能只停留在原地,要时刻想着只要我努力明天会更好,这样才不会因满足于现状而自失。
鲁滨逊又是个彻头彻尾的“经纪人”。他热衷于航海,并不因为什么浪漫的追求,而是完全为了经济利益。他在海岛上曾发过几句金钱无用的感慨,但说过以后立刻就把见到的钱币一一收好,最后又一钱不落带回英国。
在他看来,非经济的社会关系和活动是次要的,他被海盗俘获时曾鼓动同为海盗奴隶的小男孩佐立一起逃跑,并许诺要使他成为“了不起的人”。然而一旦出逃成功又有人出了个好价钱,他只稍经犹豫、略讲价钱就把那孩子卖了。后来他在荒 岛上解救了一名土著,给他起名“星期五”,便顺理成章地把他收为奴仆。从这些看来一个人也要存在一些利益观念也要具备一些经济头脑,会分辨哪些对自己有利哪些对自己有害不能满足于现状有事要做一些长远的打算才能更保险一些。
全书最精彩、最令人难忘的是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经历,作者用第一人称以及生动逼真的细节把虚构的情景写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一般,使故事具有强烈的真实感。另外,小说的语言自然流畅,文字通俗易懂,这也体现出了笛福小说的一大特点,整部作品似乎在向读者讲述一个精彩的故事,这也正是这篇小说的魅力所在。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我在假期中已经看了好几遍了,它是我最喜欢的课外读物之一,其中有关人生意义的段落,我还能把它给背诵出来呢!
人应该怎样地活着才有意义呢?保尔·柯察金用行动回答了这一问题.保尔他残废后,毫不灰心,还要顽强的学习,努力工作,并且开始了文学创造.后来双目失明了,这对于已经瘫痪的人来说,要是一场多么沉重的打击呀!可是他却毅然拿起笔来,摸索着,坚持写作,每写一个字,他都需要付出极其艰苦的劳动.经过顽强的努力,他终于成功的写出了小说《在暴风雨里诞生》的前几章.读着,读着,我也禁不住热泪盈眶,心潮澎湃.保尔·柯察金那坚毅的脸庞,仿佛就在我的眼前.保尔这样一个普通的战士,竟有比钢铁还要坚强的意志,这是什么力量在鼓舞着他呢?我读完这本书,在书中我终于明白了,这是那最伟大,最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在召呼着他创造奇迹,这就是他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的动力.
保尔·柯察金,可敬可佩的共产主义战士,您为我们树立身残志不残的伟大榜样,我原来也有一个同学也是残疾人,他的名字叫吴伟:从他生下那一天起就得了先天性心脏病.十几年来,病魔缠着他,使他不能像同学们那样活泼在操场上,球台前,参加集体活动也就更不用提啦.因为他稍微活动一下,就脸色苍白,嘴唇发紫,上学校读书全靠他爸爸用自行车来回接送.在学校里,他将吴伟从一楼背到四楼,放学后再由四楼背到一楼,中饭由同学们送到教室吃.自从,吴伟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也就这样坚强的站了起来.
对于我来说,我是一个完完整整的人,我的智力不差,能够学好自己的社会主义文化课,我长大后,我一定比吴伟强.虽然,我不能背起钢枪保卫祖国,也不能战斗在烈火熊熊的战场上,但我可以把我所学的知识,贡献给人民,为了祖国的建设做出一份力量,有了奋斗的目标,有了学习的榜样,我的梦想一定会实现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可真好啊!我还要不断的学习,从这本书中吸取更多更大的精神力量.
···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08793.html?tp=0_11
一、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二、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三、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
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四、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编辑本段]要写关于学习的读后感应该读什么有感呢?
(1) 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
(2) 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亮明基本观点。 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 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 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编辑本段]写读后感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
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三:叙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复述原文。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初中作文课中,除了写"读后感"外,老师还会要求同学们在看完一部电影,电视片或参完某一展览后写"观后感",观后感的写法与读后感是一样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简述所观的内容,然后引出观点,展开论述就可以了。
当然要写好读后感,关键还要读透材料,抓准感点。怎样读透材料?一般说,如果是记叙文,就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某种品质,最有价值的语言行动或事件所包含的深刻意义;如果是议论文,就要把握中心论点;如果是寓言或哲理性的散文,就要领会其深刻的寓意。当然,读一篇文章,感可能是多方面的,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解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一篇读后感只能容纳一个感点,其他感点无论多么好,都要忍痛割爱。明智之举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并围绕一个感点,联系实际,谈深谈透。
[编辑本段]写景和写物的读后感应该怎样写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编辑本段]读后感范文
《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回想起来这已是我第二次读《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了,但是这一次我却对这本书有了更深的理解了。
再一次读完鲁滨逊漂流记后我感悟到了人生的道路中不能遇到困难就唉声叹气,应该勇于面对困难遇事还要乐观一些,都不要把任何事都看的那么绝对,要多想办法来解决问题,就像鲁滨逊一样虽然身陷荒岛确不坐叹命运不济,而是充分利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修建住所、种植粮食、驯养家畜、制造器具、缝制衣服,把荒岛改造成井然有序、欣欣向荣的家园。就像在发现有野人的时候刚开始手忙脚乱,可是最后他沉着冷静以他的勇气与智慧和“星期五”并肩作战,一起打退了野人,这也体现出一个人遇到困难只要沉着冷静的去应对就一定会有办法解决的,对人就像一颗种子他会想尽办法冲破泥土去感受太阳的温暖,当他经历晚千辛万苦回头望去,他已是枝繁叶茂的苍天大树了,在我们的旅途中不能只停留在原地,要时刻想着只要我努力明天会更好,这样才不会因满足于现状而自失。
鲁滨逊又是个彻头彻尾的“经纪人”。他热衷于航海,并不因为什么浪漫的追求,而是完全为了经济利益。他在海岛上曾发过几句金钱无用的感慨,但说过以后立刻就把见到的钱币一一收好,最后又一钱不落带回英国。
在他看来,非经济的社会关系和活动是次要的,他被海盗俘获时曾鼓动同为海盗奴隶的小男孩佐立一起逃跑,并许诺要使他成为“了不起的人”。然而一旦出逃成功又有人出了个好价钱,他只稍经犹豫、略讲价钱就把那孩子卖了。后来他在荒 岛上解救了一名土著,给他起名“星期五”,便顺理成章地把他收为奴仆。从这些看来一个人也要存在一些利益观念也要具备一些经济头脑,会分辨哪些对自己有利哪些对自己有害不能满足于现状有事要做一些长远的打算才能更保险一些。
全书最精彩、最令人难忘的是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经历,作者用第一人称以及生动逼真的细节把虚构的情景写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一般,使故事具有强烈的真实感。另外,小说的语言自然流畅,文字通俗易懂,这也体现出了笛福小说的一大特点,整部作品似乎在向读者讲述一个精彩的故事,这也正是这篇小说的魅力所在。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我在假期中已经看了好几遍了,它是我最喜欢的课外读物之一,其中有关人生意义的段落,我还能把它给背诵出来呢!
人应该怎样地活着才有意义呢?保尔·柯察金用行动回答了这一问题.保尔他残废后,毫不灰心,还要顽强的学习,努力工作,并且开始了文学创造.后来双目失明了,这对于已经瘫痪的人来说,要是一场多么沉重的打击呀!可是他却毅然拿起笔来,摸索着,坚持写作,每写一个字,他都需要付出极其艰苦的劳动.经过顽强的努力,他终于成功的写出了小说《在暴风雨里诞生》的前几章.读着,读着,我也禁不住热泪盈眶,心潮澎湃.保尔·柯察金那坚毅的脸庞,仿佛就在我的眼前.保尔这样一个普通的战士,竟有比钢铁还要坚强的意志,这是什么力量在鼓舞着他呢?我读完这本书,在书中我终于明白了,这是那最伟大,最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在召呼着他创造奇迹,这就是他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的动力.
保尔·柯察金,可敬可佩的共产主义战士,您为我们树立身残志不残的伟大榜样,我原来也有一个同学也是残疾人,他的名字叫吴伟:从他生下那一天起就得了先天性心脏病.十几年来,病魔缠着他,使他不能像同学们那样活泼在操场上,球台前,参加集体活动也就更不用提啦.因为他稍微活动一下,就脸色苍白,嘴唇发紫,上学校读书全靠他爸爸用自行车来回接送.在学校里,他将吴伟从一楼背到四楼,放学后再由四楼背到一楼,中饭由同学们送到教室吃.自从,吴伟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也就这样坚强的站了起来.
对于我来说,我是一个完完整整的人,我的智力不差,能够学好自己的社会主义文化课,我长大后,我一定比吴伟强.虽然,我不能背起钢枪保卫祖国,也不能战斗在烈火熊熊的战场上,但我可以把我所学的知识,贡献给人民,为了祖国的建设做出一份力量,有了奋斗的目标,有了学习的榜样,我的梦想一定会实现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可真好啊!我还要不断的学习,从这本书中吸取更多更大的精神力量.
···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08793.html?tp=0_11
读后感怎么写
读后感的写作方法
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呢?
从结构上看,
一篇读后感至少要有三个部分的内容组成:
一是要介绍
原作的篇名内容和特点;
二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作的内容和特点进
行分析和评价,
也就是概括地谈谈对作品的总体印象;
三是读后的感
想和体会。即一是说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据评价作品的部分,三是
有感而发,重点在
“
感
”
字上。
首要的一点是
“
读
”
。
“
读
”
是感的基础,
“
感
”
是由
“
读
”
而生。只有认真的
读书,弄懂难点疑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彻的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要
点,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个人
的实际
,
才能真有所
“
感
”
。所以,要写读后感,首先要弄懂原作。
其次要认真思考。读后感的主体是
“
感
”
。要写实感,还要在读懂原作
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是有所
“
感
”
的酝酿、集
中和演化的过程,有了这个
分析和评价,才有可能使
“
感
”
紧扣原作
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避免脱离原作,东拉西扯,离开中心太远。
所以,写读后感就必须要边读边思考,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
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
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
暑期读书笔记&影视剧点评精选读书笔记影视剧点评书评舞台艺术点评读后感
和事,那些与书中相近、相似,那些与书中相反、相对,自己赞成书
中的什么,
反对些什么,
从而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
并把它条理化,
系统化,理论化。总之,想的深入,才能写的深刻感人。
第三,要抓住重点。读完一篇(部)作品,会有很多感想和体会,但
不能把他们都写出来。读后感是写感受最深的一点,不是书评,不能
全面地介绍和评价作品。
因此,
要认真地选择对现实生活有一定意义
的、有针对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谈,文章散乱,漫无中心和
不与事例挂钩等弊病
。
怎样才能抓住重点呢?
我们读完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后,自然会受到感动,产生许多感想,
但这许多感想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一闪而失。要写读后感,就
要善于抓住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复想,反复作比较,找
出两个比较突出的对现实有针对性的,
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
在深思
的基础上加以整理。也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写
出真实、深刻、
用于解决人们在学习上、思想上和实践上存在问题的
有价值的感想来。
第四,要真实自然。就是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己是怎样受到感动
和怎样想的,就怎样写。把自己的想法写的越具体、越真实,文章就
会情真意切,生动活泼,使人受到启发。
从表现手法上看,读后感多用夹叙夹议,必要时借助抒情的方法。叙
述是联系实际摆事实。议论是谈感想,讲道理。抒情是表达读后的激
情。叙述的语言要概括简洁,议论要准确,抒情要集中。三者要交融
一体,切忌空话、大话套话、口号。
从表现形式上看,也有两种:一种是联系实际说明道理的。这是用自
己的切身体会和具体生动的事例,
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一个道
理的正确性,把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使之有血有肉,有事有理,以
事明理,生动活泼。另一种是从研究理论的角度出发,阐发意义。根
据自己的研究和理解,
阐明一个较难理解的思想观点,
或估价一部作
品的思想意义。
它的作用是从理论上帮助读者加深对原文的理解。
这
一种读后感的重点仍在“感”字上,
但它的理论性较强,
一定要注意
关照议论文论点鲜明、论据典型、中心明确突出等特点。
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呢?
从结构上看,
一篇读后感至少要有三个部分的内容组成:
一是要介绍
原作的篇名内容和特点;
二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作的内容和特点进
行分析和评价,
也就是概括地谈谈对作品的总体印象;
三是读后的感
想和体会。即一是说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据评价作品的部分,三是
有感而发,重点在
“
感
”
字上。
首要的一点是
“
读
”
。
“
读
”
是感的基础,
“
感
”
是由
“
读
”
而生。只有认真的
读书,弄懂难点疑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彻的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要
点,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个人
的实际
,
才能真有所
“
感
”
。所以,要写读后感,首先要弄懂原作。
其次要认真思考。读后感的主体是
“
感
”
。要写实感,还要在读懂原作
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是有所
“
感
”
的酝酿、集
中和演化的过程,有了这个
分析和评价,才有可能使
“
感
”
紧扣原作
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避免脱离原作,东拉西扯,离开中心太远。
所以,写读后感就必须要边读边思考,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
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
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
暑期读书笔记&影视剧点评精选读书笔记影视剧点评书评舞台艺术点评读后感
和事,那些与书中相近、相似,那些与书中相反、相对,自己赞成书
中的什么,
反对些什么,
从而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
并把它条理化,
系统化,理论化。总之,想的深入,才能写的深刻感人。
第三,要抓住重点。读完一篇(部)作品,会有很多感想和体会,但
不能把他们都写出来。读后感是写感受最深的一点,不是书评,不能
全面地介绍和评价作品。
因此,
要认真地选择对现实生活有一定意义
的、有针对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谈,文章散乱,漫无中心和
不与事例挂钩等弊病
。
怎样才能抓住重点呢?
我们读完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后,自然会受到感动,产生许多感想,
但这许多感想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一闪而失。要写读后感,就
要善于抓住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复想,反复作比较,找
出两个比较突出的对现实有针对性的,
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
在深思
的基础上加以整理。也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写
出真实、深刻、
用于解决人们在学习上、思想上和实践上存在问题的
有价值的感想来。
第四,要真实自然。就是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己是怎样受到感动
和怎样想的,就怎样写。把自己的想法写的越具体、越真实,文章就
会情真意切,生动活泼,使人受到启发。
从表现手法上看,读后感多用夹叙夹议,必要时借助抒情的方法。叙
述是联系实际摆事实。议论是谈感想,讲道理。抒情是表达读后的激
情。叙述的语言要概括简洁,议论要准确,抒情要集中。三者要交融
一体,切忌空话、大话套话、口号。
从表现形式上看,也有两种:一种是联系实际说明道理的。这是用自
己的切身体会和具体生动的事例,
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一个道
理的正确性,把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使之有血有肉,有事有理,以
事明理,生动活泼。另一种是从研究理论的角度出发,阐发意义。根
据自己的研究和理解,
阐明一个较难理解的思想观点,
或估价一部作
品的思想意义。
它的作用是从理论上帮助读者加深对原文的理解。
这
一种读后感的重点仍在“感”字上,
但它的理论性较强,
一定要注意
关照议论文论点鲜明、论据典型、中心明确突出等特点。
刘春娜《每天四问》读后感
今 天 你 问 了 吗?
——读《每天四问》有感
一看到题目,我就在想: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问自己,总是喜欢把问题抛给别人,让别人来回答,读了陶先生的《每天四问》,我便认真反思起来,为何不经常自问一下自己?其实要问的不仅这四个问题,而且更多的问题也需要自问一下。这样才会使自己不断进步,慢慢成长起来。
陶先生的《每天四问》,读完之后,第一感觉就是这四问不是随意罗列的,而是有层次的。第一问是先问身体,一个人如果没有好的身体,其他事就不能保障,所以我们要坚决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同时最后一问才是道德,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个没有道德的人,即使前面三问每天都有进步,又有何用?并且学问和本领越大,就为非作恶越大。
对于第一问,问身体。为了让老师们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有足够的精力去工作,我倡导老师们快乐地工作,不提倡带病坚持工作。首先给老师们创造一个和谐、公平的工作环境,尤其是公平公正的处事方式,这一点每位老师都很认可,他们觉得自己无论做的什么事都能得到公正的认可,而不是出力不讨好。二是为老师们尽可能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舞台,让他们都能展示自己比较优秀的一面,实现自己最大的价值。三是对老师的生活多加关心,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大集体的温暖,心无旁骛的去工作。四是充分尊重老师们的意见,学校的大部分制度来自于一线老师,而不是校长一人说了算,发扬民主,集思广益。
其中对于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文章为我们提供了五个字:“一”“集”“钻”“剖”“韧”。目前学校的老师们正在开展小课题研究,我们要求每个学期要人人有课题。课题大小不限,可以自己单独立课题,也可以几个人一个课题,还可以同级部同学科一个课题,但必须是切合实际的课题,切忌假大空。课题选好之后,会张贴到老师们的办公室,大家不至于重复,也便于互相监督。这样老师们每学期就围绕自己的小课题进行研究,我认为就是陶先生说的“一”——研究的题目。然后再“集”,老师们为了使自己研究的课题有成效,有推广价值,就要多多搜集资料,然后加上集体的智慧,去发现、去分析、去创造,最终把平时大家不注意的问题或者一些好的教学方法积累起来,最后形成文稿,学期末除了评选奖次以外,最主要的是大家能够共享,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韧”,这个字是我经常做不到的,有时候心血来潮,三分钟热血,然后就凉凉了。要想坚持到底,自己得经常鼓励自己,和自己进行激烈的斗争才能再坚持一会。比如读书这个事,我希望自己能够像陶先生说的有韧性战斗的精神,坚持下去,现在跟着罗老师读了两篇了,觉得收获很多,起码原来不知道读什么书,现在有书可读,并且可以学习群里其他老师的做法,并且还有罗老师的亲自指导,我希望在自己的坚持下,有一天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今天你问了吗?”以后每天下班前我都想对自己问一遍,希望自己在身体、学问、工作、道德品格上都能有大的进步,显出“水到渠成”的进步,从而有着大大的进步!
——读《每天四问》有感
一看到题目,我就在想: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问自己,总是喜欢把问题抛给别人,让别人来回答,读了陶先生的《每天四问》,我便认真反思起来,为何不经常自问一下自己?其实要问的不仅这四个问题,而且更多的问题也需要自问一下。这样才会使自己不断进步,慢慢成长起来。
陶先生的《每天四问》,读完之后,第一感觉就是这四问不是随意罗列的,而是有层次的。第一问是先问身体,一个人如果没有好的身体,其他事就不能保障,所以我们要坚决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同时最后一问才是道德,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个没有道德的人,即使前面三问每天都有进步,又有何用?并且学问和本领越大,就为非作恶越大。
对于第一问,问身体。为了让老师们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有足够的精力去工作,我倡导老师们快乐地工作,不提倡带病坚持工作。首先给老师们创造一个和谐、公平的工作环境,尤其是公平公正的处事方式,这一点每位老师都很认可,他们觉得自己无论做的什么事都能得到公正的认可,而不是出力不讨好。二是为老师们尽可能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舞台,让他们都能展示自己比较优秀的一面,实现自己最大的价值。三是对老师的生活多加关心,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大集体的温暖,心无旁骛的去工作。四是充分尊重老师们的意见,学校的大部分制度来自于一线老师,而不是校长一人说了算,发扬民主,集思广益。
其中对于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文章为我们提供了五个字:“一”“集”“钻”“剖”“韧”。目前学校的老师们正在开展小课题研究,我们要求每个学期要人人有课题。课题大小不限,可以自己单独立课题,也可以几个人一个课题,还可以同级部同学科一个课题,但必须是切合实际的课题,切忌假大空。课题选好之后,会张贴到老师们的办公室,大家不至于重复,也便于互相监督。这样老师们每学期就围绕自己的小课题进行研究,我认为就是陶先生说的“一”——研究的题目。然后再“集”,老师们为了使自己研究的课题有成效,有推广价值,就要多多搜集资料,然后加上集体的智慧,去发现、去分析、去创造,最终把平时大家不注意的问题或者一些好的教学方法积累起来,最后形成文稿,学期末除了评选奖次以外,最主要的是大家能够共享,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韧”,这个字是我经常做不到的,有时候心血来潮,三分钟热血,然后就凉凉了。要想坚持到底,自己得经常鼓励自己,和自己进行激烈的斗争才能再坚持一会。比如读书这个事,我希望自己能够像陶先生说的有韧性战斗的精神,坚持下去,现在跟着罗老师读了两篇了,觉得收获很多,起码原来不知道读什么书,现在有书可读,并且可以学习群里其他老师的做法,并且还有罗老师的亲自指导,我希望在自己的坚持下,有一天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今天你问了吗?”以后每天下班前我都想对自己问一遍,希望自己在身体、学问、工作、道德品格上都能有大的进步,显出“水到渠成”的进步,从而有着大大的进步!
读后感咋么写?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
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五、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六、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七、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摘取其中的某一点做文章。�
八,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九,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要写关于学习的读后感应该读什么有感呢?
(1) 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
(2) 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亮明基本观点。 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 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 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例文:三国演义读后感
“话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句话大家一定很熟悉吧,什么,不熟悉?不会吧,那我就告诉你吧。此乃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的第一句话,现在知道了吧?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汉室衰弱,黄巾起义,各路英雄乘剿黄之机发展势力。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最强。连年混战,弱肉强食。官渡之战,曹操灭袁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吴国大将周瑜大败曹操,使曹操暂无力侵犯长江以南,形成三足鼎立,相对稳定的局面。三国是曹操的魏国,孙权的吴国,和刘备的蜀国。曹操死后,曹匹称帝。大将司马昭统一全国,结束了三足鼎立之局面,夺魏为晋,建立晋朝。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是由作家罗贯中根据民间传说和说唱故事,吸取《三国志》等历史资料,编写而成。《三国演义》是以战争为主要题材的小说,它描写战争的艺术非常高超。全书写上百次各种类型的战争,但都不相重复。从单刀匹马的厮杀,到千军万马的混战;从战场上的斗智斗勇,到营帐里的用计设谋,写得有虚有实,有粗有细,各具特色。小说不但写出了战争的壮烈紧张,而且在金戈铁马的争斗中,又不时穿插描写大江明月、饮酒赋诗、山林贤士等抒情场景,从而使故事有紧有弛,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能够把战争写得如此有声有色,千变万化,并通过战争描绘人物的音容笑貌,塑造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典型形象。在近200个人物形象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赵云、周瑜等人,差不多是老幼皆知。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近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这与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他的义气是以个人恩怨为前提的,并非国家民族之大义。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为仁民爱物、视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他们的行为和道德品质无不引发了读者的爱憎。
《三国演义》七十余万字,结构宏伟,人物众多,情节错综复杂,小说中描绘的那些大事件,都是合乎历史真实的。但《三国演义》不是历史书,而是一部文学巨著。它是在对历史事件选择、加工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和虚构,来编织情节和塑造人物的。作品中那些脍炙人口的故事,象桃园结义、古城会、三顾茅庐。借东风、群英会、空城计等几乎是家喻户晓。在中华文学史上,《三国演义》与《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长篇巨著一样,都是长期深受读者喜爱的优秀作品。其出色的文学成就,使它的影响事实上已深入到中国文学、艺术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这样说,《三国演义》是一扇门,推开它,人生的奥秘尽在其中。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
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五、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六、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七、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摘取其中的某一点做文章。�
八,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九,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要写关于学习的读后感应该读什么有感呢?
(1) 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
(2) 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亮明基本观点。 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 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 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例文:三国演义读后感
“话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句话大家一定很熟悉吧,什么,不熟悉?不会吧,那我就告诉你吧。此乃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的第一句话,现在知道了吧?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汉室衰弱,黄巾起义,各路英雄乘剿黄之机发展势力。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最强。连年混战,弱肉强食。官渡之战,曹操灭袁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吴国大将周瑜大败曹操,使曹操暂无力侵犯长江以南,形成三足鼎立,相对稳定的局面。三国是曹操的魏国,孙权的吴国,和刘备的蜀国。曹操死后,曹匹称帝。大将司马昭统一全国,结束了三足鼎立之局面,夺魏为晋,建立晋朝。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是由作家罗贯中根据民间传说和说唱故事,吸取《三国志》等历史资料,编写而成。《三国演义》是以战争为主要题材的小说,它描写战争的艺术非常高超。全书写上百次各种类型的战争,但都不相重复。从单刀匹马的厮杀,到千军万马的混战;从战场上的斗智斗勇,到营帐里的用计设谋,写得有虚有实,有粗有细,各具特色。小说不但写出了战争的壮烈紧张,而且在金戈铁马的争斗中,又不时穿插描写大江明月、饮酒赋诗、山林贤士等抒情场景,从而使故事有紧有弛,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能够把战争写得如此有声有色,千变万化,并通过战争描绘人物的音容笑貌,塑造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典型形象。在近200个人物形象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赵云、周瑜等人,差不多是老幼皆知。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近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这与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他的义气是以个人恩怨为前提的,并非国家民族之大义。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为仁民爱物、视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他们的行为和道德品质无不引发了读者的爱憎。
《三国演义》七十余万字,结构宏伟,人物众多,情节错综复杂,小说中描绘的那些大事件,都是合乎历史真实的。但《三国演义》不是历史书,而是一部文学巨著。它是在对历史事件选择、加工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和虚构,来编织情节和塑造人物的。作品中那些脍炙人口的故事,象桃园结义、古城会、三顾茅庐。借东风、群英会、空城计等几乎是家喻户晓。在中华文学史上,《三国演义》与《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长篇巨著一样,都是长期深受读者喜爱的优秀作品。其出色的文学成就,使它的影响事实上已深入到中国文学、艺术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这样说,《三国演义》是一扇门,推开它,人生的奥秘尽在其中。
本文标题: 每天四问读后感该怎么写(刘春娜《每天四问》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5751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