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应物兄读后感怎样(《应物兄》:应物而无累于物者 鲜矣)

发布时间: 2023-11-30 05:54:0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104

《应物兄》阅读听闻李洱的新作《应物兄》已有一段日子,前日在书店碰到,立刻请回家,一翻开,便难以放下。,应物是一位研究儒学的大学教授的名字,只...

读应物兄读后感怎样(《应物兄》:应物而无累于物者 鲜矣)

《应物兄》阅读

听闻李洱的新作《应物兄》已有一段日子,前日在书店碰到,立刻请回家,一翻开,便难以放下。

应物是一位研究儒学的大学教授的名字,只因为出版商的疏忽,于是“应物”成了“应物兄”。似乎题目本身也有一定的含义,两册书的上下各有两行小字来进行暗示,上册名为“虚己应物,恕而后行”,这句话出自《晋书·外戚传·王濛》,意思侧重于待人接物;下册名为“与时迁移,应物变化”,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意思侧重于顺应外物。也许这两句话便是对人物变化的最好暗示吧。

全书围绕着济州大学筹建儒学院而展开,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既有济大的校长葛道宏、著名教授书法家、考古学家、生物学家等学者,又涉及到政坛领导的生活。当然中心事件则是背后人物哈佛大学的儒学教授程济世先生有意回国,济大有意依托程教授建设儒学研究院,整本书即围绕这件事而展开。

读着读着,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一本关于知识的书。当高级知识分子在一起聊天时,我们会发现留心处处皆学问,即使微不足道的一点,在他们那里都有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孔子对于“觚不觚!觚哉!觚哉!”的哀叹,旨在“举一器,而天下之物莫不皆然。故君失其君之道,则为不君;臣失其臣之职,则为虚位。”学诗经的三大好处,“兴观群怨,事父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费鸣和应物兄引经据典,讨论“狗与犬的区别”(“犬,狗之有悬蹄者也。”);孔子将女儿嫁给自己的弟子,乔木教授亦仿古制;交通电台的美女主持人,台长亲自改为为朗月当空和清风在侧,充满了诗情画意;“雪桃”的由来;说起雾霾天气,教授引用《诗经》中的“终风且霾”来作解释等,读着读着,便会发现,原来生活中的这些我们从未在意之物竟也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意味。

当然,这里也有些知识是让人费解却并不在意的,如《山海经》中的动物自呼其名的习惯,其鸣自詨“精卫”,今人也如是模仿,附庸风雅;鸳鸯以前指的是兄弟,男人之间,“昔为鸳和鸯,今为参与辰”;《论语》中没有“此”字是为何,皆以“斯”来代替等。

应物兄想表达什么

应物兄死了,太和儒学研究院怎么办?还成立么,这个虚设的院长之后,是不是研究院也只成为一个话题而已?本来,我想说的是,《应物兄》这个结尾有点硬,有点突然刹车,有点用偶然性代替必然性。应物兄的死与不死,与一个大学要不要成立国学院并没有致命关系。也就是说,当李洱用车祸让“我们的应物兄”头朝地脚朝天,这个结尾的处理按理说有点不对。用偶然性替代必然性不应该是小说收束的最佳选择,比起鲁迅趁编辑不在就让阿Q被砍头,让连载的故事无法继续下去,应物兄的死似乎没有在前面的情节中推导出来。但写到此处,我又觉得,这其实也是个合适的选择,至少并不过分。因为李洱并没有打算让研究院挂牌,并没有设计过敲锣打鼓式的剪彩仪式。虚无,或者说幻灭,就应当戛然而止。偶然性在此处是有力量的,当它契合在整个故事当中的时候,正当其时,因为所有的表演都已尽兴,没有成立的研究院未必值得期待,这种不期待正是小说要表达的。一切重在过程,小说的意义已经在过程中尽情释放了,事实的有无似乎并不那么重要。




再回到小说的开头。围绕着太和儒学研究院,小说发生了很多故事。在一个大学成立一个国学研究院,这太不稀奇了,由它支撑一部近百万字的小说,可能吗?这就是小说家的抱负?13年精力写一个大学研究院的故事,而且结果还是虚无?然而小说却真的做到了,认真的“闲笔”成为小说的主体,太和儒学研究院的成立随着故事的推进渐行渐远,甚至,由于闲笔的精彩,至少我这样的读者都不希望它成立了。
济州大学,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大学吧,因为小说里的其他大学都是实有的中外知名大学。作家设想的济州是哪里?济源?郑州?我以为或许是这两座城市的合体。这也是李洱先后生活过最长时间的城市,文化上有差异但也有一致性。从地理方位和风土人情上,济州应该是济源,但从城市规模和济州大学要办的学术事业上,从它是一座有着800万人口的城市,它应该是一座省会级城市。小说除了济州、济州大学,其他很多物象都是有现实依凭的,而且作者尽量显得真实,以增强小说的逼真性。
尽管人物有随意穿梭的印象,但仍然能看出李洱的精心设计,弄清楚围绕太和儒学研究院的人物关系网络图,就差不多能还原作家构思时的思路。将要成立的太和儒学研究院,隶属于济州大学,全校上下尤其“高层”十分重视研究院的设立。校长葛道宏允诺大力支持。他已口头任命应物兄为将来的院长,现在的筹备组组长,为了加强力量,他又硬把费鸣塞到其中,或为助手,或为耳目,而费鸣又是应物兄的同门师弟,区别是,应物兄还成了导师乔木先生的女婿,费鸣则是其关门弟子。研究院成立的目标是研究儒学,而要想使研究院一炮走红,必须有一个学科带头人。这时,就在济州大学高层中出现一个虽未现身却炙手可热的人物:哈佛大学东亚系的济州籍著名学者程济世。引进程济世成了小说全部的核心,最大的悬念。一切可能性,研究院的规格、影响力、“招商引资”的机会,甚至研究院要不要成立,都系于程济世一身。

《应物兄》的奇特在于,小说写了近百个人物,李洱却在第一节就甩出了所有的关键人物。应物兄、葛道宏、费鸣、乔木,以及传奇人物程济世(当然是传说中的)几乎同时在第一时间登场。也就是说,假如近百万字的规模注定是一场漫长的恶战的话,作者却在一出手就打出了所有的大牌,完全不考虑长篇画卷所应具有的循序渐进,不像有成竹在胸。但这又是一种十分自信的写法,主角一开场就登场,是对所以其他后续支撑情节充满自信的表达。客观上,也让我产生这样的想法,这是一幅既立体又平面的画卷,是一种塔楼式的结构。正是由于重要人物的率先闪亮登场,才能带出后续的众多角色,鉴于结局的虚无,这些角色无所谓主次,也无所谓大小,在济州大学的这个舞台上,所有人都可以来表演、来议论。

关于《应物兄》

  八十多万字,写了十三年,李洱先生有恒心,沉得住气。
  围绕儒学大师程济世回国引起的一连串事件,对当代知识分子,以及官员,商人等各色人等做了全景式的剖析。西方哲学家,儒学家,古典文学家,经济学家,生物学家,历史学家,鲁迅研究学者等等,经史子集旁征博引,花鸟鱼虫出现了上百种。李洱先生基本覆盖了学术研究的各个角落,我相信作者本人也不敢说自己“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储备,但是为了当代知识分子的群像,为了这部“浮世绘”,所付出的阅读积累一定是恭敬且漫长的。人物性格塑造很丰满,除了姚鼐,双林,张子房,何为等几位老先生形象正面,其他所有人物都混沌而拧巴。呈现出了还原度很高的人物立体感。对于中生代作家,凡是有点功底的,人物“跃然纸上”并不难,难的是对自身一支笔十几年的谦恭和敬畏。比如古典文学泰斗乔木,有地位,有学术贡献,但人老以后,变得“圆滑”,讲话模棱两可。作为应物兄的导师和岳父,偏袒自己的女儿,明知两人情感破裂也硬往一起说和,很难说没有自己在学术圈所谓“脸面”维持的私心。作为儒学大师的程济世,见到了年轻靓丽,性格直爽的谭淳,辩论中想到她“性经验丰富”。和谭淳造出了孩子,却在七年之后再见面时,认不出对方。人物形象的多面性,二十世纪陀思妥耶夫斯基已经做了足够的榜样,当代作家掌控熟稔不足为奇,但用在知识分子的群体,总是有充盈的,戏剧性强烈反差。
  读了几篇评论,都提到了《围城》和《儒林外史》,我却首先想到了韩少功先生的《暗示》,二者都有“学院背景”,书袋子掉的能把读者的头脑淹没。《暗示》的试验性更强,堪称最不像小说的小说,哲思走的高端路线,韩先生年纪再大也还保留着年轻时候的“锐气”,我是欣赏的。《应物兄》书袋子掉的朴实,简单,各种引经据典高密度的穿插其中。有一篇评论批评说“学者们只有讲课才掉书袋子,生活中谈吐不可能如此”,这是有意为之的恶毒攻击。作者写的不是学者与大众的对话,写的是学者之间的对话,学术探讨不是很正常吗?还有,作者小说的内核就离不开“学究气息”,掉书袋子是情节需要,至于说《儒林外史》重点在儒生讽刺上,没有典籍支撑一样把讽刺用到了极致,那是吴敬梓和李洱叙述方式和角度不同。
  主角应物兄这个人物,很容易联想到《废都》里的庄之蝶,应物兄看似风光,程济世回国,组建儒学研究院,儒学大热,应物兄任常务副院长,但是在各种势力的裹挟之下,不断被安插进来的人,应物兄深感自身的无力,思想矛盾到了极点。围绕在她身边的女性,电台女主持朗月和清风,肉体和名望各取所需,妻子乔珊珊是导师的女儿,却很早出轨,小说临近结尾,乔珊珊回国,应物兄尾随她回家甚至买了伟哥想重拾激情,但乔珊珊却毫无心思,这一章节写尽了应物兄悲伤,怯懦的复杂心情,陆空谷被他欣赏,想去追求,却一直挣扎着没有实质性接触,一直等到陆空谷嫁给了朋友文德斯。第三位女性,也是小说里最为完美的人物形象:芸娘,一个孤傲的女学者,作为一个冷艳的美丽而智慧的女性,寄托了应物兄所有的对美好女性的幻想。芸娘病死,应物兄最后一根稻草也幻灭了。和庄之蝶的人物设定一样,把当代知识分子的困窘表现的很彻底。小说用了开放式的结尾,应物兄遇到一场车祸,身体未必死了,但精神上肯定“死了”
  李洱先生行文一直有个特点:虚实结合,在早年写《花腔》的时候就是如此,把真真假假的历史人物放在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应物兄》里人物的明暗虚实,用的更肆意,虚构人物中天扬,“研究论语的女学者”,显然影射了易中天和于丹,但是小说临近结尾明确提到了真实的易中天,于丹,小说既有各种虚构的学者形象,虚构的济州,但也不乏闻一多,李泽厚等真实人物出场,大开大合之间,看似云山雾罩,读到后面,就有了拨云见日的明快之感。
本文标题: 读应物兄读后感怎样(《应物兄》:应物而无累于物者 鲜矣)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4692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如何听读后感(《如何说 孩子才会听;如何听 孩子才会说》读后感2021-08-15)三毛《自己》读后感(自己三毛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