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1到24回读后感自己写的,600字。是1到24回的!读《三国演义》有感,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第三次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曹操的...
三国演义1到24回读后感
自己写的,600字。是1到24回的!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第三次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永远是胜过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此种例子举不胜数。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像汉室刘禅,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让天下人耻笑的事情,乐不思蜀。谁会想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做出这样的时移俗易的事情来呢?
有勇无谋,大敌当前,只能拼死征战。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吕布在白门楼听从谋士的计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和关羽说清楚,哪儿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
再谈谈国家,魏,曾经煊赫一时;蜀,曾经功成不居;吴,曾经名震江东。这么来看,从国家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格。曹操,欺压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称霸江东。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经过一番刻苦的努力,终于当上了水军大都督,总统水兵。不过他太过于嫉妒,死正中年时。从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踏踏实实,仔仔细细(的)地走好追求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会不远的。
这个暑假,我读了《三国演义》,它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这 本书由罗贯中以陈寿的《三国志》,范晔的《后汉书》及元代的《三国志》为依据,经过熔裁在元末明初创作的。它描述了近90多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活动,展示了三国兴亡的历史画卷,形象地再现了这一风云变幻而又动荡不安地历史时代,生动地揭示了统治集团内部钩心斗角、尔虞我诈、互相勾结而又相互争夺的关系,向读者展现了一副精彩壮阔的历史画卷。
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他也是我最喜欢的人物。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他有独特的人格,择梧而栖,择主而事,他尽忠于刘备,尽忠于蜀汉,最后中献身于统一的大业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随着蜀汉的衰亡悲剧,他也成了悲剧人物!
再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还有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巧用苦肉计黄盖受罚等等
在《三国演义》里还可以看到,各政治集团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今天势不两立,明天却又杯酒言欢。而且这种斗争渗透到生活的许多方面,连家庭、朋友、婚姻等,都毫无例外地被卷入了斗争的漩涡,甚至成为斗争的工具。他们为了满足自己权利,财产的欲望,为了使自己在激烈的争夺战中不被消灭,总是玩弄各种手段,演出了一幕幕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活剧。
这样的心机,在如今又和偿没有。商家绞尽心机,赚消费者的钱;骗子费尽心思,骗取他人财物。人们可以看见:贪欲和权势欲如何主宰了社会中兄弟、夫妇、朋友等关系。人们甚至为了钱财,千方百计的想办法偷取,杀害。所以奸诈狡猾的有心机的人,必将成为权势的佼佼者。但是,心机是需要无心机来衬托的。如果每个人都那么奸诈狡猾,世界怎会太平呢?
总之,《三国演义》除了给人以阅读的愉悦与历史的启迪以外,它更是给有志王天下者听的英雄史诗。正因为如此,《三国演义》在雄浑悲壮的格调中弥漫与渗透着的是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悟和富有力度的反思。
《三国演义》描述了三国时期的局面。自从董卓被杀后,整个朝廷就乱了套,大家都争着当皇上,刘备、关羽、张飞为了恢复汉室,请来了诸葛亮,有了诸葛亮的帮助,他们一连攻下了荆州、南郡、襄阳等城池。孙权一心要得到荆州,就千方百计去抢,诸葛亮识破了一计又一计,使孙权赔了夫人和大将周瑜,又打了败仗。可好景不长,不久刘备、关羽、张飞三人都被曹操害死了,很快,诸葛亮也死了。这时,地盘已被晋军占领。
我想:刘备的志向是远大的,他的行动也是迅速的。他只要找到了目标,就全身心的投入了,不怕任何艰难险阻,都要达到目的。我联想到了中国的“体操王子”李宁,说起李宁人们总说他是个不平凡的人,但李宁自己很清楚,自己只是一个认定方向后决不动摇的普通人。他相信,凭着顽强和汗水,心态和适应能力,无论做什么都能取得成功!退役后,李宁转向了新得事业:组建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有人问李宁:“经商和体育,哪个更轻松,更愉快?”李宁说:“要做好,哪个都不轻松,不过我总是很愉快。”不错,无论在那里,李宁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的英勇善战,我应该学习;诸葛亮的机智,我应该学习;刘备的定了目标不放弃,我更应该学习!
三国演义24回读后感
鲁肃请诸葛亮到了江东,他上报孙权,孙权让诸葛亮先见一见江东的文臣武将。他们一行人在大堂上见到了江东的优秀文臣武将二十多人。张昭和其他文武都认为诸葛亮是来游说的,就对诸葛亮很不敬,老是用语言侮辱他,可是诸葛亮不生气,十分自然地一一回复。
从中,我觉得诸葛亮是一个机智的人,他面对江东的优秀文武十分镇定,用他的才学,对他们一一作答,用自己的行为,让张昭等人心服口服。
三国演义1到10回 读后感
写作思路:首先描写读三国演义1到10回的总体感受,其次写哪个人物、哪个事件让我感动。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
不禁感叹历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真的为读者生动活现地演义了一个历史故事,也让我从中学到了一些为人处世之道。《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来说说曹操这个人物带给我的启示。曹操一生都属于十分大胆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诈的。他误杀了吕伯奢一家人,最后明知错了,还要继续杀了吕伯奢,其无情无义至此,陈宫便离他而去,曹操后来说的那句话耐人寻味:“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但反过来想想,如果当时他不赶尽杀绝的话,吕伯奢若真带了些人过来追杀他,可能曹操会就此退出历史舞台了。但是奸诈带来的只会是一时的小利,一直是奸诈的话,自然会遭到报应。
后来董承一伙人便刺杀曹操,可惜事败了。后来陆续都有一些人刺杀曹操,但都因一些意外而失败了,否则这位曹阿瞒也不会叱咤风云了。曹操给我的启示就是,做人不能太狡诈。
尤其是第四五回中关羽温酒斩华雄这一段写的栩栩如生,仅用几个词就写出了当时的激烈场面,鼓声大震,喊声大举天摧地塌,岳撼山崩,是这段的点眼之笔。“酾”“提”“掷”更写出了关云长的英勇、大胆。这也正是“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
三国演义每回读后感
不必太多,每回十字以内,主要说出其重点突出的道理即可,请勿高于20字,或复制其它地方的。记住,一定要是分回的读后感,一百二十回都要。马超大战葭萌关
刘备自领益州牧
马超自告历勇,攻葭萌关捉刘备。
孔明用计败李严,李严说费观降备,备得绵竹。
张飞与马超连战不分胜负。
孔明赶到葭萌关,连施计谋,先使鲁罢兵,又使超降备。马超愿与弟岱取成都。
刘璋出降。备自领益州牧。
玄德听赵云劝阻,不把成都有名田宅赐诸官。
孔明治蜀法重,但对法正之横不责,法正自敛。
云长欲入川与马超比试武艺,孔明以书安抚之。
●第六十六回
关云和单刀赴会
伏皇后为国捐生
孙权命诸葛谨赴成都讨荆州。孔明设计使谨奔波无获而回,孙权请云长于陆口寨外临江亭上赴宴,企图杀之。
云长领周仓及八九个关西大汉赴宴,换和上船而归。
操欲起兵南征,从谏作罢,王粲等人欲尊操为魏王,荀攸反对,操言其欲效荀(yu) ,荀攸愤疾而死。
操杀与献帝谋已的伏后、伏完、穆顺。
●第六十七回
曹操平定汉中地 张辽威震逍遥津
操派兵抄追杀曹兵的杨昂、杨任之后,胜得阳平关,又得南郑。
操计收庞德又得东川。
西川人闻操至,皆惧,孔明以书与孙权,交割荆州三郡,教权领兵攻打合肥,操提兵杀奔濡须坞来。
●第六十八回
甘宁百骑劫魏营
左慈掷杯戏曹操
凌统奉权命欲败操锐气,与张辽斗不分胜负。孙权部将甘宁带一百人夜至操中军左冲右突,不折一人而回,权深赞之。
甘宁射中乐进面门,救出凌统,凌统与甘宁结为生死之交。
二处交兵,权伤亡甚大;双方讲和罢兵。
崔琰因阻操为魏王而死。操从贾诩计,立长子曹丕为王世子。
操于邺郡筑魏王宫。左慈以妖术戏曹操。
●第六十九回
卜周易管辂知机
讨汉贼五臣丧命
管辂为曹操卜,皆灵验。
耿纪、韦蛸、金韦、太医吉平之子趁许都正月十五庆赏元宵佳节之际欲讨曹操,不成皆亡。
曹洪,张合领兵到汉中,初战告胜。
●第七十回
猛张飞智取瓦口隘
老黄忠计夺天荡山
巴山张飞以饮酒诱张合劫寨,大败之。合奔瓦口隘。
张飞再次打败张合,与魏延领兵夺瓦口关,张合败回南郑。曹洪令取葭萌关。
孔明派黄忠,严颜往葭萌关打败张合,黄忠、严颜使计得天荡山,张合等奔定军山。
●第七十一回
占对山黄忠逸待劳
据汉水赵云寡胜众
操亲出征,至蓝田,看望蔡邕女蔡琰,试杨修才。
黄忠从法正步步为营、反客为主之计,打败驻守定军山的夏侯渊,俘夏侯尚。
黄忠在法正帮助下,先夺得定军山西一山头,以逸待劳,杀了夏侯渊,夺了定军山。
黄忠烧操粮草,被围,赵云救出,据汉水打败操追兵。玄德,孔明赞子龙一身都是胆。
操命徐晃从斜谷小路取汉水,王平往助。
●第七十二回
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
徐晃不听王平意见,被黄忠,赵云打败,王平降玄德。
操被刘备打败,回到南郑,魏延、张飞已得南郑,操走阳平关。亮以疑兵胜操。
操亲领兵战,备兵大败曹兵,操弃阳平关而逃至斜谷界口,进退两难,杀了杨修,次日出兵大败回京兆。
●第七十三回
玄德进位汉中王
云长攻拔襄阳郡
诸葛引法正等人欲尊玄德为帝,玄德不从。孔明建议暂为汉中王,玄德应允,筑坛于沔阳,时位汉中王。
操派满宠为使,说权攻荆州。
关公大败曹仁,得襄阳,至樊城。
●第七十四回
庞令明抬榇决死战
关云长放水淹七军
操令于禁解樊城之危,庞德为先锋。
庞德造一榇,抬赴樊城,与妻子生死离别,以表破关公之决心。关公与庞德战百余回不分胜负,庞德一箭射中关公左臂,于禁恐其成,鸣金收兵。
于禁兵屯罾口川 ,关公放襄江水淹七军,于禁投降,庞德被擒不降而死。
关公被曹仁兵放箭射中右臂。
●第七十五回
关云长刮骨疗毒
吕子明白衣渡江
关公不顾箭伤,只要取樊城。
华佗为关公刮骨疗毒 ,公全无惧色。
操连东吴,夹攻关公。
孙权拜吕蒙为大都督,夜袭荆州。
孙权放于禁归。傅士仁、糜芳投降孙权。
●第七十六回
徐公明大战沔水
关云长败走麦城
徐晃大败关平、廖化、关公。关公攻打荆州。荆州土人皆无战心,关公败走麦城,廖化向上庸守将刘封,孟达求救而不得。
诸葛谨往说关公报降,公不降。
●第七十七回
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
公欲弃麦城投西川,路遇伏兵,被潘璋部将马忠所获,孙权斩关公、关平。
权送关公首级与操,操厚葬关公于洛阳南门,赠为荆王。
备闻关公败亡,昏绝于地。
●第七十八回
治风疾神医身死
传遗命奸雄数终
刘备要为关公报仇,孔明劝阻,教他按兵不动,且与关公发丧,待吴、魏不和,乘时而伐。曹病,华佗欲为手术,曹操疑其为关公报仇,下于狱中而死。
孙权与操书,劝其早正大位,操不上当,封孙权宫爵,令拒备。
操死,立其子曹丕为继。
●第七十九回
兄逼废帝篡炎刘
汉王正位续大统
献帝在华歆、曹洪、曹休等威逼下让帝位于曹丕,国号大魏,丕自许昌幸洛阳。
孔明设计使刘备为帝。备欲起倾国之兵伐吴,赵云谏曰不可。
●第八十一回
急兄仇张飞遭害
雪弟恨先主兴兵
刘备不听赵云、秦宓、孔明之劝发兵七十五万伐吴。
张飞鞭挞末将范疆、张达,范、张割张飞首级献东吴。
先主出征,吴班为先锋,关兴,张苞护驾。
孙权使诸葛谨说刘备与东吴和好共讨曹丕。
●第八十二回
孙权降魏受九锡
先主征吴赏六军
诸葛谨劝刘备罢征而不得,回江南。
孙权差中大夫赵咨见魏帝丕,丕欲坐观虎斗,封孙权为吴王,加九锡。
刘备大败吴兵,从巫峡建平起,直接彝陵界口,七百余里结连四十余寨。
●第八十三回
战虎亭先主得仇人
夺江口书生得大将
黄忠私自出战斩吴将史迹,后中埋伏中箭回营身亡。
先主大战虎亭。关兴斩潘璋首级而归,糜芳、傅士仁来降被剐。
孙权求和不得,筑支拜陆逊为大都督,逊令诸将坚守勿战。
先主求战不得,移寨于山林树木间避暑。
●第八十四回
陆逊营烧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阵图
周泰等请战,陆逊以前面山路有伏兵不让出击,三日后,伏兵不得其便果出。陆逊等其兵疲意困,后发制人;吴主领兵应,曹丕派兵袭东吴。
孔明命马良速叫刘备改屯诸营,但已为时晚矣。
陆逊先使淳于丹探险明蜀兵虚实,夜里借东南风放火,刘备败走,被赵云救入白帝城。
陆逊追备,误入八阵图之死门,诸葛亮岳父黄承彦引其出生门。陆逊惧魏裘吴,不敢深入西川。
●第八十五回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魏主出三路兵伐吴,皆被击败。
先主把白帝城馆驿改为永安宫,染病不起,托孤于孔明。孔明于刘备死后立刘禅为帝。
曹丕趁备亡用五路大兵夹攻之。
后主亲往相府请孔明理事,孔明言四路兵皆已退,唯余吴一路,又秦明后主,派邓芝往结东吴,消除旧怨,共拒操魏。
●第八十六回
难张温秦宓逞天辩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
邓芝不惧油煎往说吴主决意与蜀通好,吴主派张温同邓芝赴蜀。
张温至蜀甚傲,秦宓席间难之,温不能对,孔明以善言解之,又令邓芝与张温同去吴答礼吴蜀通好。
曹丕亲自伐吴,大败而回。
●第八十七回
征南寇丞相大兴师
抗天兵蛮王初受执
孔明不顾劝阻,坚意南征。
孔明先使反间计,破三路蛮兵。
马谡建议孔明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孔明使魏延、赵云深入蛮地,战败孟获三洞元帅,孟获亲自出战。被魏延活捉,孔明尽释其将士,待来日再决雌雄。
●第八十八回
渡泸水再缚番王
识诈降三擒孟获
孔明命前来送解署药并粮草的马岱引三千军去泸河下游 渡河截粮,军士因中毒半渡而死,后知半夜水冷毒散方渡无事。马岱于夹山峪夺了蛮粮。
二洞主擒孟获见孔明,获不服,孔明再释。
孟获教弟孟优以诈降进宝于孔明以里应外合,孔明用药麻翻孟优,孟获被扮做蛮兵的马岱所捉。
孟获不服,孔明放回,谓众将三擒三纵,诚欲服其心,不欲灭其类也。
●第八十九回
武乡侯四番用计
南蛮王五次遭擒
孔明于多洱河畔设寨,坚守不出,待获兵疲乏而四擒四纵。
秃龙洞洞主以的毒之四泉(哑泉,灭泉,黑泉,柔泉)败蜀兵。
孟获之兄孟节为蜀兵解毒,蜀兵掘地得水。
蛮方二十一洞主杨锋擒孟获献孔明,孔明五纵之去。
●第九十回
驱巨兽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
蜀军士垒土越墙得三江城。孔明计擒孟获妻子祝融夫人,换回被俘蜀将。
孔明驱败巨兽孟获,孟获诈降欲擒孔明,被孔明识破后擒获,六纵而去。
孔明设计诱乌戈国之藤甲兵至盘蛇谷中尽烧之,孟获被马岱生擒活捉。
孟获拜服,孔明让其自治。
●第九十一回
祭沪水汉相班师
伐中原武侯上表
孔明祭泸水入师回成都。
曹丕崩,曹睿立。司马懿被封为骠骑大将军,提督雍、凉等处兵马。
孔明根据参军马谡建议使反间计,曹睿把司马懿削职回乡。
孔明上表伐魏,谯周谏阻不听。
曹睿封夏侯渊之子夏侯(木+矛+木)为大都督,司徒王朗谏劝不听。(木+予+木)率兵二十余万,星夜到长安。
●第九十二回
赵子龙力斩五将
诸葛亮智取三城
孔明不用魏延长驱直入之计,从陇右取平坦大路,依法进兵。
赵云杀死西凉大半韩德父子五人,大败魏军,(木+予+木)退入南安郡。
诸葛亮计取南安郡和安定都,擒夏侯(木+予+木)。
●第九十三回
姜伯约归降孔明
武乡侯骂死王朗
天水太守马遵部下姜维,破孔明计并使赵云中计。
孔明设计得姜维、得天水、上圭、冀成,前山祁山,兵临渭水。
曹睿命曹真为大都督,与蜀军战。军师王朗被孔明骂死阵前,曹真郭淮亦被杀败。
●第九十四回
诸葛亮乘雪破羌兵
司马懿克日擒孟达
魏军与西羌结连,西羌铁车兵大败蜀兵。
孔明乘天降大雪,诱西羌铁车兵陷入坑堑而大败之。
曹真两路先锋被赵云、魏延所斩,上表乞授。钟繇保举司马懿,曹睿加懿为平西都督,使由宛城赴长安。
司马懿得孟达造反信,不奏朝延,先予征除,后见曹睿,举张合为先锋,往破蜀兵。
●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
琥侯弹琴退仲达
司马懿要取汉中之咽喉街亭和列柳城。
马谡自告奋勇守街亭,他不听王平之劝,于山上林木深处下寨 。
懿领兵围山,谡下山而逃。
懿先于郭淮得列柳城,后兵出箕谷。
孔明见街亭、列柳城已失,安排退兵之计。
司马懿引兵袭西城,诸葛亮只得演空城计,懿兵退后离西城往汉中而走。司马懿叹不如孔明。
●第九十六回
孔明挥泪斩马谡
周鲂断发赚曹休
尚书孙资建议曹睿分兵守险要,养精蓄锐,以图吴蜀,曹睿驾回洛阳。
赵云不少一将一卒而归,孔明赏赐。
孔明挥泪斩马谡.
孔明上表后主,自求贬丞相之职,让诸将勤攻吾之阙,责吾之短。
东吴鄱阳大守周鲂诈降曹魏,乞兵征伐,司马懿领兵助曹休南下,曹休被赚入石亭,被陆逊打败。
●第九十七回
讨魏国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维诈献书
孔明再上表伐魏。使陈仓守将郝昭同乡靳祥两番说郝来降,郝断然拒绝。
孔明几次攻城不下,向姜维求计。姜维诈降曹真,费耀替曹真出征,中计自刎,蜀兵三至祁山。
●第九十八回
追汉军王双受诛
袭陈仓武侯取胜
司马懿深识诸葛亮之法,认为蜀兵利在速战,魏兵则宜久守。
孔明虽然以火攻大败魏军,但还是安排退军之计,等到曹真知晓,蜀兵已去二日。
魏延受诸葛密计,斩追将王双。
东吴孙权称帝,后主听孔明言,赍礼作贺,陆逊虚张声势以伐魏。
孔明出汉中,夺取陈仓,三出祁山,魏帝封司马懿为大都督抗蜀。
●第一百回
汉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斗阵辱仲达
孔明四出祁山。
魏延、陈式不听孔明防魏伏兵,不可轻进的命令,领兵出箕谷,被魏兵杀败。
蜀兵劫曹真寨,司马懿救曹真。
孔明斩陈式留魏延。又作书送曹真,曹真见书疾重而亡。
孔明与懿斗阵,大败魏军。
后主中司马懿反间计,召孔明回成都。
孔明增灶减兵而退,魏兵不敢追。
●第一百一回
出陇上诸葛妆神
奔剑阁张合中计
孔明回成都追杀散布流言之宦官,孔明复回汉中,从杨仪计,分两路军兵,轮流荼魏。
孔明至祁山,粮米不到,孔明使人尽割陇上之麦,送赴卤城打晒。
郭淮献计攻卤城,被孔明伏兵四面杀败;淮又献计调雍、凉诸郡人马业,自己奇袭剑阁,截蜀兵归路,亦被蜀兵击败。
永安李严书至,言东吴连魏伐蜀,孔明退兵,于剑阁木门道理伏,射杀追来的张合。
孔明与后主谪妄言东吴连魏蜀李严为庶人。
孔明养军三年,不顾劝阴,又要伐魏。
●第一百二回
司马懿占北原渭桥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
太史谯周以种种异兆为由要丞相只宜谨守,不可妄动孔明发誓六出祁山,剿灭汉贼,鞠躬尽谇,死而后已 。
孔明星夜至汉中,闻关兴亡,放声大哭。引三十万兵,姜维、魏延为先锋,分五路至祁山。
司马懿荐夏侯渊四子为先锋,行军司马,又令郭淮,孙礼总督西兵马,于北原下寨,不予出战。
孔明虚攻北原,暗取渭滨,司马懿识破而用兵,蜀兵大败。
懿派郑文诈降孔明,被孔明识破,魏兵劫寨大败。
孔明在上方谷(葫芦谷)作木牛流马,搬运粮草;司马懿依样制造,搬运粮草,被孔明所劫。
●第一百三回
上方谷司马受困
五丈原诸葛禳星
吴主分三路兵伐魏败归 。
孔明故意把木牛流马让魏劫去,又教兵士多次被俘,以示无备,赚懿出战,诱入上方谷中,雷炸火烧,忽大雨倾盆,火灭雷哑,懿父子三人逃回。
司马懿坚守不出,孔明以巾帼女衣并侮辱之书信送司马懿,懿本怒,却不出战。
孔明听说吴兵无功而还,昏倒于地。
●第一百四回
陨大星汉丞相归天
见木象魏都督丧胆
孔明授兵书于姜维,强支病体,遍观各营,喟然长叹。
孔明54岁身故,闰维、杨仪不敢举哀,安置翕中。魏延不服杨仪,口出不逊之言。
司马懿追兵至,姜维推出孔明木象,懿吓退。
●第一百零五回
孔明预伏锦膏计
魏主拆取承露盘
魏延和杨仪分别秦明后主,言对方背反。后主知魏延反,派董允好言抚慰。
马岱假意愿助魏延取西川,与姜维、杨仪按孔明锦囊妙计杀魏延。
杨仪不服蒋琬,后主罢为庶人。
曹睿大兴土木,建造宫殿,怨声不绝,又欲长生不老,派马钧赴长安拆取柏梁台上之铜人、承露盘,众官上表谏诤不听。
●第一百六回
公孙渊兵败死襄平
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睿派司马懿伐辽东造反的公孙渊,渊败被杀。
睿亡芳继,兵权尽归曹爽,司马懿推病不出。故作老之将死之态,乘曹爽和曹芳出城居谒高平陵之机率二子谋爽。
●第一百七回
魏主政归司马氏
姜维兵败牛头山
司马懿夺曹爽兵权并斩之。
曹芳封懿为丞相,加九锡。
夏侯霸后,败于郭淮与陈泰后投汉中降秉维。姜维以霸为向导官伐魏,在牛头山被郭淮打败,飞奔阳平关,司马懿长予司马师欲夺关,姜维用武侯临终时所传连弩之法,一弩发十矢而败师。
●第一百八回
丁奉雪中奋短兵
孙峻席间施密计
姜维领败兵回汉中。
司马懿病逝,次子司马昭趁孙权新亡南征东吴,东吴诸葛恪派丁奉往战,大败魏兵,诸葛恪一面发书求姜维进兵攻魏,一面驱兵至新城,被城中守将用缓兵之计击退。
孙峻与吴主孙亮请诸葛恪赴宴,峻就席间杀之,权归孙峻。
蜀姜维得诸葛恪书,发兵伐魏。
●第一百九回
困司马汉将奇谋
废曹芳魏家果报
姜维在董亭与徐质交兵大败,姜维造木牛流马运粮诱杀了徐质,又于铁笼山围住了司马照 ,但被郭淮使来的降魏羌兵杀败,于路用郭淮射来之箭射死郭淮,败回汉中。
曹芳欲图司马师、司马昭,被师所废,立曹髦为帝。
●第一百十回
文鸯单骑退追兵
姜维背水破大敌
扬州都督母丘俭与剌史文钦讨伐司马师,文钦子文鸯于魏营左冲右突,司马师眼珠迸出。
母丘俭兵败入慎县,被县令宗白所杀。
司马师付印授弟司马昭,眼珠迸出而亡,从此大小事皆归于昭。
蜀将姜维趁魏内乱兴师伐之,于洮水背水一战大破魏兵,又勒兵取狄道城,被邓艾设计杀败。
●第一百十一回
邓士载智败姜伯约
诸葛诞义讨司马昭
姜维又出师伐魏,被邓艾打败。上表自贬其职。
魏诸葛诞送子质于吴,与吴会合,共同讨伐司马昭。
●第一百十二回
救寿春于诠死节
取长城伯约鏖兵
诸葛诞战败而亡,吴将降魏者多,败兵放回。
姜维又欲伐魏,中散大夫谯周作仇国论一篇,劝阻姜维,维不听。
姜维先大胜,后被邓氏父子与关中兵三面夹击;又传东吴兵败,姜维只得退兵。
●第一百十三回
丁奉定计斩孙林
姜维斗阵破邓艾
东吴孙林废孙亮而立孙休,孙休与老将丁奉合谋杀孙林,后主派人作贺,吴主派人还礼,吴使薛羽谓吴主蜀之大厦将焚。
姜维六次伐魏,于祁山安寨,与邓艾斗阵,将艾围在垓心,二次斗阵,邓艾欲从后刺杀,都被姜维识破而大败之。
司马望与邓艾派人接连中常侍黄皓散布姜维怨上投魏流言,后主召姜维回。
●第一百十四回
曹髦驱车死南阙
姜维弃粮胜魏兵
姜维揭穿后主听信小人之言,后主令姜维再回汉中,伺机伐魏。
司马昭与贾亮合谋篡位,贾事成济刺死曹髦。
司马昭立曹璜为帝,璜改名奂,封昭为相国、晋公。
姜维以昭弑君之名出师伐魏,分三路出祁山。
魏参军王[]诈降姜维,约邓艾里应外合被姜维识破而败之,艾杂于军中而逃;王[]投黑龙江死。
●第一百十五回
诏班师后主信谗
托屯田姜维辟祸
姜维八议计伐中原,谯周、廖化劝阻不听。
邓艾使计,先锋夏侯霸被射死城下,姜维也被邓艾、夏侯望杀败,但又在救助攻打祁山的张翼时,打败魏兵。
后主信黄皓谗言,召姜维回成都,维请杀黄皓,后主引皓拜姜维,秘书郎谷正要姜维去陇西沓中屯男避祸。
司马昭趁蜀国腐败,派钟会伐蜀。
●第一百十六回
钟会分兵汉中道
武侯显圣定军山
钟会约邓艾伐蜀。
后主听信黄皓谗言,不准姜维出兵拒魏之奏,瞎信师婆虚妄之说,只在宫中饮宴欢乐。
钟会军所到之处,秋毫无犯,汉中人民,出城拜迎。
姜维等大败,奔剑阁。
●第一百十七回
邓士载偷度阴平
诸葛瞻战死绵竹
钟会与邓艾不和,邓艾偷度阴平、摩天岭,兵到江由涪城,军民俱降。
后主从正之言,召孔明之子诸葛瞻,使拒魏兵,瞻子尚为先锋,瞻、尚父子俱战死绵竹。
●第一百十八回
哭祖庙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争功
后主令谯周作降书至雒城请降,邓艾重待降使。后主来日出降;其子刘谌割妻并三子头至昭烈庙中,大哭,眼出血自刎。
姜维闻后主降、大惊;设计假降钟针,间其与邓艾关系。
昭疑艾后,封钟会以监邓艾;又假计邓艾实防钟会,与曹奂出师长安。
●第一百十九回
假投降巧计成虚话
再受禅依样画葫芦
钟会收邓艾。与姜维谋反。会被射死,姜维自刎,邓艾父子被田续所斩。
司马昭封刘禅为安乐公。
魏主奂封昭为晋王,昭立司马炎为世子。昭死后,炎以与汉家报仇为由。效曹丕废帝之事,奂捧传国玉玺登坛授炎。
●第一百二十回
荐杜预老将献新谋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
东吴孙休亡,立孙皓为主,皓义暴无道,杀忠臣四十余人,魏羊祜上表让伐吴,炎为许,后悔之,祜死前荐杜预。
杜预上表请伐吴,晋主许之。东吴孙皓拨匠工于江边造铁锁、铁锥,以御晋军,晋军势如破竹,直至石头城下,孙皓降。
65回以后
三国演义第一回读后感20字?
二战后的法国充斥着萧条与颓废,知识分子在无尽的彷徨、苦闷和孤独中形成了一种玩世不恭的风尚,而标榜生活存在和绝对自由的萨特存在主义哲学备受追捧,一时间成了彼时社会研究的热点,进而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成为法国乃至全欧洲最流行的哲学思潮。纵观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主要由“存在先于本质”、自由选择和责任三部分构成。
一、 “存在先于本质”
人的存在,被“存在主义”哲学家们当做是存在主义哲学的起始点,他们认为,要体验人的存在就必须从人的实际生存状态出发,而人的生存是人的自由选择而来的。存在是什么?萨特认为,“存在就是人们可以从疏远中想出来的无:这必定会突然把你淹没,这始终在你之上,这像一个巨大的、不活动的野兽一样沉重的压在你的身上——此外,这里什么都不存在”[1]。
“存在先于本质”是存在主义的第一原理,也是存在主义哲学家们所公认的共有的起点,这是对人的专指,是人的存在要先于人的本质,而不是其他的什么存在先于其他的什么本质。这里的“存在”不是基于哲学基本问题的 “存在”,而是指“人的实在”或者说是“人的独立自主”。萨特指出,“首先是人的存在、露面、出场,后来才说明自身”。具体来说,一方面,实际的存在先于本质。人作为一种主观的存在,将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怎么样发展,是由人自己决定的,人的本质是通过人独立自主的创造所形成的产物。而不是简单的随着“人”这个事物的产生,从而就有了“人”的存在;另一方面,人能够主观地赋予事物本质。除了“人”以外的一切事物,其本身不具有自我存在的资格,也就不能自主地进行选择、独立地创造自己的本质。
萨特认为,存在问题作为一个哲学的基本问题有着其现实意义。萨特用“自在的存在”和 “自为的存在”对“存在”进行了区分。 一些超越意识之外的事物,其本质是“超现象的”,是人和事物未知的根源和本质,隐匿极深的“存在”就是“自在的存在”。这种存在既不主动也不被动、既不肯定也不否定、既不可能也不必然,无法真正去认识,虽然可以永恒的存在,但是却是偶然的,并不具有必然性。即此种“存在”是一个充斥着荒诞与异端的令人产生厌恶的世界。
“自在的存在”是指超越意识之外的存在,那么与之相对的“自为的存在”应当是人的主观意识。是一种真正的存在,但充满了自由性和不确定性,又是一种虚无,使得“现在”成为了对自我的否定。作为意识的结构,虚无永远达不到完全的境地,永远地处在变化之中,达不到自在的永久。只有当存在死亡其本质才能得以实现。所以说人的存在是处于一种不断变化的境地。
在逻辑上,萨特认为“自在的存在”是要先于“自为的存在”,如果没有“自在”就不会有“自为”;但是“自为”同时赋予了“自在”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如果没有“自为”,那么“自在”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就成为了一个没有价值的抽象的存在。所以说真正的存在是“自为的存在”,因为在其本质上这两种存在相互对立,却又可以达到某种统一。其一,如果“自为的存在”脱离“自在的存在”,那么必将流于抽象;其二,如果“自在的存在”脱离“自为的存在”,那么必将毫无价值。
二、自由选择
萨特存在主义的哲学自由观是在20世纪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萨特将选择、行动与自由紧密联系, 在三足鼎立中进行。萨特自由观是从批判笛卡尔自由思想中受到启发,从而引申出其绝对自由观。在众多的可能性之中,根据个体的意愿,不受外界干扰地进行选择,就是自由,自由是一种纯粹的主观意愿。萨特说,选择和意识一样,是同一种东西,选择就必须具有意识,具有意识就必然要进行选择。萨特的“选择”包含着两层含义,“其一,在世界中自我选择;其二,通过选择自己来选择世界”[2]。
萨特认为的选择是在世界之中进行的自我选择,因为世界本身并不会直截了当的呈现在我们面前,而是通过选择,我们给世界赋予了意义,世界才得以呈现。
自由是什么?萨特认为选择就是自由,人的自由就是指对自身进行塑造、完善的一个过程。首先要将人跳脱出世界的虚无化;其次自由选择具有普遍性,人在不断地选择当中对自己进行着塑造,直至死亡。选择是自由的奠基石,一切的自由都基于选择,即使看似不选择也是人对这种“不选择”进行了选择。人通过对自己的选择进而选择世界,“不是从选择创造了自在,而是从选择给予自在意义的角度论”[1]。萨特运用亚当的例子进一步阐述了自由选择的意义和价值。无论人作出何种选择,都会遭遇阻碍,但是所有的阻碍都不能终结自由选择,选择的必然并不是绝对的权力表现,选择有可能是被迫进行的,可以是逃避,是自欺欺人。人可以选择逃避,自欺欺人,甚至可以选择“不选择”,但是无论存在是什么,都是需要选择的,或伟大,或平凡,而这一切都取决于自己作出的一次次选择。 一个人自出生起,就处于不断地选择之中。当第一个选择有结果后随即面临的就是新的选择,随着选择的不断进行,人不断前进,直到生命的终结,也就停止了选择。选择自由不是选择了自己,是被判决给了自由。人的自由并不是其存在的基础,但自由是其对存在的选择。无论是个人还是整个人类,都要在特定的环境中繁衍生息,脱离具体环境的人的生存都将沦为虚无,自由更是无从谈起。萨特将此种环境称之为“处境”,“是根据我自身一种基本的虚无化和自为的一种内在的否定,而为一种自由断定的结果所影响,这就是处境。[1]”处境对于人实现自由有着双重意义,是不确定的。有利的处境有助于人实现自由,反之就是阻碍人的自由。
三、责任
责任与自由是不可分的,当处于绝对自由的状态时也处于绝对责任。世界上没有现成的模板指引人下一步如何选择,每一次选择都是个人自主意识的判断,是自由进行的,所以,个人对自己所做出的选择就负有绝对的责任。个人根据自我意识完成对自我的塑造,个人的本质是自由选择的结果,那么由此产生的责任自然应当由自己去担负。将纯粹自我意识下的自由选择弃置一旁,将责任归于社会,归于他人,是荒谬的、不可理喻的,而个人的选择会影响到全人类。每个人对自己所做出的选择其实也是对所有人作出的选择,这是因为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意愿去选择自认为好的方向,每个人都选择了好的方向也就达到了某种共同追求的形象。由于存在先于本质,个体对自己进行塑造的同时需要持续的存在,那么所塑造出的个体必然要与整个时代相互适应,因为这关乎人类命运的走向。如此一来,人就会在对自己负责的同时也对所有人负责,当个人对其所作出的某一选择负有绝对责任时,他也会强烈地意识到这一选择不仅关乎自己的未来更是对所有人的未来进行了一次选择,自然而然的,他就无法摆脱对所有人负绝对责任的使命感。
继自由选择之后的绝对责任即是人的意义的集中体现,随着上帝的隐退,以往的共同价值也随风飘散,新的价值需要不同的个体来共同创造,虽然说选择有着随机性、任意性,但是毋庸置疑,每个个体的选择都对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人对自己负责任的同时,由于自我选择也会对他人或者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每个人都要担负起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重任。绝对的自由必然带来绝对的责任,两者密不可分,会同时存在同时消亡,伴随人的一生。
人不能抛弃责任就像人无法摆脱自由一样,这是自由选择导致的必然结果,因为人的存是先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