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性1读后感(女人的悲苦命运 波伏娃《第二性1》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3-09-06 03:22:5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108

第二性读后感,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第二性读...

第二性1读后感(女人的悲苦命运 波伏娃《第二性1》读后感)

第二性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第二性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二性读后感 篇1

  这次为何突然想要选择读《第二性》,是因为在微信公众号看到了推荐,讲这本书是女人、尤其是女青年的必读书,于是便兴起一股强烈的阅读欲望。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发现我自己对于女性地位和身份的种种疑惑能够适度的排解,这本读起来有点硬的理论书却让我很是喜爱。我被波伏娃充满理智和智慧的语言吸引,试图从中找到自己作为女性生存的“圣经”。

  《第二性》分为两卷,第一卷从生物学、精神分析学、历史和女性神话在文学中的体现等方面来分析女性的处境,第二卷从理论的角度来研究女人在出生、青春期、恋爱、结婚、生育、衰老各个时期的心理历程,并且解释了农妇、女工、妓女、明星或知识分子等各个阶层中女性的地位和处境,试图探讨女性独立的出路。她提出了女性若要获得独立,便一定要经济独立,只有女性真正摆脱了依赖男性的意识,摆脱自己比男性地位低的桎梏,把自己放在“人”的位置,不要总是放在“女人”的位置,才能真正解放,达到男女平等。

  这本书在1949年出版,在当时引起了极大反响,在现在也还是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除了对其中知识的吸收,也感受到了由衷的幸运。感谢现如今,尽管社会对女性依旧存在不公平的现象,但是女性只要愿意,还是可以和男性在一个平台上竞争,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可以选择自己的爱人。我现在还记得自己有一次和人聊天,不知道为什么就谈到了照顾孩子的话题,我说了一句为什么不能男性照顾孩子,当时有一男生脱口而出“这本来就是女人的工作啊”,我知道有些固有的看法依旧死死地缠在每个人的心上,甚至作为主体的女性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但是我依旧对未来充满希望,认为男女平等在有一天会真的实现。

  我认为,男女平等并非说是消除两性之间的差异,男女之间的生理特征就决定了男女之间存在差异,而我认为的平等,是不要强加任何选择在女性身上,给每一个人自己选择如何生存的权利,是否结婚,是否生孩子,是否女性要为了家庭放弃工作,我希望未来的每个人做出的选择都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被社会习俗和观念压迫着选的,男性可以不完全顶天立地,女性也不需要局限自己。其实《第二性》这本书对于女性的出路并没有提出什么建设性的建议,但是我们却不能否定它的理论价值,这本书告诉了我女人为什么成为“女人”,讲述了女人成为“第二性”的原因,系统地对女性的历史进行了分析,让我能够对自己的性别有了更宽阔、更客观的思考。

  我在这本书里面,不只看到了我自己,还找到了我妈妈的影子,并看到了身边广大女性的生活状态,“男人在经济生活中的特权位置,他们的社会效益,婚姻的威望,以及男性后盾的价值,这一切都让女人热衷于取悦男人。”目前的中国,还是有很多女人处于被支配地位而不自知,她们在做各种决定的时候,不是出自自己的内省,而是出于男性对他们的规定。比如在穿衣服方面,大多数女人都会喜欢那种更具有女人气质的衣服,但是那种女人气质,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男性决定的,他们觉得女人应该是温婉的、美丽的、温柔的、性感的等等,而女性也会不自知地把男性捧在较高的地位,这也就滋长了男性的威望。

  并且,现在很多女性都会拿自己是女性来摆脱社会的责任,试图从男性身上为自己找到更舒适的生活。我身边便有那种例子,她们一边咆哮着要男女平等,但是自己又不愿意面对高压,总是抱着一种女性不需要太努力的想法,可以放松、轻松,而衡量女性成不成功的标准竟然有时候会是嫁的老公的优劣,这是何等的滑稽啊。这也就是说,很多女性不愿意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自己的地位,试图从男性身上得到地位。《第二性》中有这样一句话“女人认为结婚有许多好处,以致她本人也希望能够结婚”,女性总是认为结婚可以让她们更轻松,可以不劳而获,我自认为这是男性设下的陷阱,他们需要有人在他们打拼的时候有人帮忙照顾家庭,让他们可以在工作外有人无微不至地为他考虑,而女性大多因此失去了自己事业的上升可能,从“社会人”变成了“家庭人”,局限在那一方天地。我自己认为,女性平等绝对不是要为女性获得特权,而是要让女性成为选择的主体,而女性自己也要放弃内心依赖男性的脆弱心理,把不劳而获的梦想摒弃,把自己的天空变得辽阔、干净。

  而从我自己身上,我也有了深刻的反思。我这一路走来,心中也有着男性肯定会成就更高,我作为女性是没有办法顺利地拿到什么成就的;并且有时候做一些选择的时候,也因为自己是女性,而给自己轻松的选项。我现在越来越明白了一个道理“做女人最大的不幸,就是自己不了解这是一种不幸。”就以我妈妈为例,我的妈妈可以说是一个全职主妇,她每天的全部生活几乎都是家务和家人,她知道我们最喜欢吃的东西,知道我爸爸每天穿的衣服,把我爸爸放在他的手心细心地照顾着,从来不抱怨什么,无私地感觉自己老公和孩子的快乐和成就就是她的成功。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够自己做什么选择,什么决定都自发地迎合我爸,认为我爸知道的更多,经历的也更多,她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因此我爸就做什么都是对的。我曾经无数次告诉她可以有自己的朋友,有点自己的生活,她一次又一次地胆怯,认为自己什么都不会,什么都学不好,这肯定是和她经受的教育和个人的经历有关,没有办法很快改变的。但是我却越来越明白,我的干预不一定合适,她所有的幸福大概就是家庭,如果没有家庭,她便会没有价值实现的快乐,可能会更难过。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我后面一直拿这句话自勉。

  我对于自己的生活也还是处于迷茫期,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欲求是什么,既想要有施展拳脚的地方,又有些胆怯。但是这也许就是鲁迅说的“历史中间物”,我自己也处在女性地位转变的时期,因此有这些想法也是无法避免的。但是感恩的是,现在的社会相对开放了很多,就算有一些对于女性的性别方面的不合理要求,但是总体上还是给了女性选择的权利,我可以选择辛苦的生活,为自己而活。这只是我现在非常幼稚的想法,然而,这个社会之所以有趣也是在这里,它给了你可能,那我刚好愿意为这种可能冒险一下。

  而我现在越来越明白,我之所以幸福就是因为我发现了自己可以为自己而活,我现在幼稚的想法就是希望我的所有选择都是为自己而选。现在我的心中泛着一蔟蔟非常不平静的波澜,我希望自己一直保留着任性的权利,而这个权利,首先需要我做到完全经济独立。如果我能够自己完全经济独立,不依赖任何人,那么我的选择就可以不用顾忌他人的干预。而我的父母,出于爱,应该会支持我的选择。

  那么,我现在的梦想,就是经济独立,我会以此自勉,并为此奋斗终生。

  第二性读后感 篇2

  对于女性来说,《第二性》是一本不可不读的好书。因为它可以帮助你深入的了解女性,发现女性。本书章节太多,我在此次读书交流会上,就书中一个内容展开讨论。

  作者波伏娃从生物学角度分析了女性的处境,女性的生育和抚养幼儿等这种所谓的“内在性”限制了她的`“超越性”,使她成为“他者”、“第二性”。之前一直不理解为什么会存在对男性和女性的刻板印象,即女孩子就应该温柔优雅,而男孩就应该喜欢勇敢不流泪。现在看完这本书似乎明白了那么一点,这一切都是有历史渊源的。

  男人强调女人身上的女性气质,并当作女人优劣的衡量标准。实际上女性气质这个命题从开始就是伪命题,根本不存在绝对的女性气质,这是一个由男性定义的,由处境决定的名词。

  男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鼓励女人体现女性气质。在男人的世界中他们愿意把女人当作仆人、伴侣,她是客体的、没有攻击性的,以他为中心,以他为标准的。男人不愿看到女人变成了一个进行设计的超越主体。而在现代女性身上,男人看到了女人的智慧,女人的能力,女人的勇敢,所有一切他有或盼望得到的美德。但男人认为,女人只能是物化的,象征着他对世界的征服。于是他故意曲解,排挤,打压女人,迫使她们回到父系社会的寄生虫这个角色上去。从波伏娃之后的半个多世纪的情况来看,并不是完全如波伏娃所预料的,女性会越来越取得平等的权利和尊重的地位。但是,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出了这种处境,然而,她们在追求两性平等的道路上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这些痛苦要由女人自己承担。社会对于这部分女人的认同虽然在增加,但是总的来说依然认为这样的女人不够“女人”。在一个自由的国度里,任何人都拥有选择如何发展自己的自由,女性可以决定去做一个传统的女孩,也可以选择去做一个假小子,可以选择做一个女强人,也可以选择去做贤妻良母。所有这些都不应该被限制。但过于追求与男性的一样与平等,会让女性受到另外一种压抑。记得有人说过,“女汉子”这个词其实包含了对女性的歧视,在我看来,有时自嘲又有何不可,我们虽然柔弱,但我们有一颗强大的心,谁说女子不如男?

  正如谢乐尔桑德伯格说过的,“我认为我们世界上,半数国家和半数公司,会由女性所领导,那将会是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作为女性,我们不应退缩,要勇敢做自己,自信起来,永远追随自己的内心,别被一些所谓的社会框架阻碍了自己的发展。

  第二性读后感 篇3

  女性,在源远流长的人类历史文化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理智的审视女性在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准确地位与真实价值,是这本书的一大亮点。如果妇女们有着自己专属的圣经的话,那么《第二性》毫无疑问获此殊荣。

  本书作者西蒙娜·德·波伏瓦(SimonedeBeauvoir,1908-1986),1929年,她获得法国哲学授课资格后,便开始在各大高校执教。1949年,本书在她呕心沥血的创作下问世,因其经典的概述,引起巨大反响,成为女性主义的“圣经”。蒙娜·德·波伏瓦在历史唯物主义论的指导下,从生物学、精神分析学的研究出发,向读者娓娓道来女性命运变迁的原因。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便是作者对男性制造的女性神话进行的言之凿凿的论述,从男性角度出发,描述男性眼中的女性形象与女性思想。

  身为女性,我反倒不太中意现代女权主义者的女人万能说。可能道德经背多了,从我个人看来,正如我国传统的阴阳思想一般,阴阳自有其各自运行的规律。单独研究女性,观其兴,观其废,并不是要在历史深渊中为身为同胞的我们谋不平。只是在此中进程中,寻得女性的正确前进方向。经过历史冗长的欺压,无论是东西方,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女性的地位毫无疑问的是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男性能力永远是女性无法代替的。我们寻求自身所处阵营的蓬勃发展之时,更应懂得和谐之美。以往的“男主外,女主内”思想早已被我们抛诸脑后,男女之间的界限愈发模糊,定位却愈发清晰。万变不离其宗,女性作为母体,对下一代的孕育是无可避免的。这并不代表,女性在家庭生活中就处于被动的地位,我之前所说的定位愈发清晰亦是此理。多彩的现代,定位亦是多姿。总结的来说,本书以时间顺序为基调,从哲学、生物、历史、神学等各个方面深度分析了妇女们在各个社会时期的权利与地位。

  以一论百,以百论一,在个性与共性中探讨女性的特性发展。因其涵盖面广,论述彻底到位,此书被誉为“有史以来讨论妇女最为健全、理智、充满智慧的一本书”。虽然,我有限的能力与时间让我并没有将其精华逐一消化,但是,对于经典之作来说,我认为走马观花也是一种收获。

波伏娃《第二性》一点读后感

1,波伏娃有才华,但是吧,有点过于端着了。大家一致表示此书语言艰涩,难以读下去,催眠倒是挺有用的。其实我也是,我刚开始读这书的时候觉得波伏娃也太啰嗦了吧,读着读着打起了瞌睡。

2,此后断断续续读一些,是因为很多次看到别人在强力推荐此书,说作为女性,此书是必读书目,我咬咬牙,继续读,读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章节。

3,波伏娃非常聪明,把女性的方方面面分析得很透彻。如果能咬牙读下去,收获也是相当大的。当我看到波伏娃说“性别不是天生的,性别是后天塑造的”,我震惊了。想起18岁之前,我经常混在男生堆里和他们一起玩,打篮球时我抢球比男生还猛,我没有因为性别顾忌什么。直到读了大学,我开始感受到女性性别带给我的束缚。别的姑娘留长发学化妆穿起了高跟鞋,我要是不从众,显得我也太另类了吧?于是我也努力改变自己,争取让自己像个“女的”。

我按照社会对女性的规训,默默规训自己,让自己像其他女性一样,努力走上结婚嫁人的道路。那时候,我还不知道波伏娃的《第二性》。等我知道的时候,我才意识到,结婚嫁人并不是一个人天生就应该走的路,而是后天的社会塑造。这种塑造太过强烈,以至于人人把它当成必然。

4,人和人的性别区分,从基因上来说,就是xx和xy的区分。从生理方面来说,就是性征不同,这是天生的,几乎无法改变。除非基因突变,或者是做变性手术。除此之外的社会性别特征,并没有多少东西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的社会规训。就像我现在穿着女性化的衣服,留着长发,并非我天生就爱这么打扮,而是因为其他女性就是这么做的,我就在服装打扮方面随大流一下,不让别人用更多异样的目光看待我。假如有一天我特别想剃光头穿黑色西装,那也不代表我是个异类,那只是我的一种选择。以后社会越来越自由,人类演化到一定程度,可能从外表很难区分生理性别。至于社会性别,也许没那么重要了。人们更在意你这个人品质怎么样。

5,波伏娃对女性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态度,看她写的书,感觉女人当家庭主妇简直是无比凄惨,没有退路。从理想化的角度来说,女性如果突破性别限制,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再按照社会规训生活,那女性能够释放的力量是惊人的。可现实改变起来并没有那么容易,一个人从接受思想,到转化为行动,这个流程挺长的。而且她还把书写得这么艰涩,没有耐心和好奇心,很难读下去。对女性成长,多点耐心吧。她们的翅膀被折断很久了,很难短时间内快速起飞。

6,总结一下:人类,尤其是人类女性,当你想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如果有人打击你“你是个女的所以你必须怎么怎么,你是个女的所以你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请优雅地让他们滚。爆发你的小宇宙,努力做个厉害的人。

第二性的作者是什么意思?

《第二性》意思是法国思想家西蒙娜·波伏娃创作的社会学著作。

“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女人之所以成为“女人”,她的地位不是生来就是如此的,是男人、是社会让她成为了第二性。

作者以涵盖哲学、历史、文学、生物学、古代神话和风俗的文化内容为背景,纵论了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历史演变中,妇女的处境、地位和权利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女性个体发展史所显示的性别差异。因为时间关系,我将仅从本书第三部分——神话 章节进行叙述。

相关读后感

在男性自身看来,他们是控制者、支配者,他们拥有权力评判是否那个人是“真正意义上的女性”,一旦她独立成功,那么所谓的女性气质便不会在她身上拥有很多,这样的思维存在于很多人的脑中(不论男女)。

因此,要做一个“真正的女人”,就必须使自己成为客体,成为他者。摆脱次要者的社会地位,成为一个自主、完全的人,为自身而生活,没有无限束缚,去成为男性“亲密无间的兄弟”。这或许是一个漫长的道路,但最终会实现。

女人的悲苦命运——波伏娃《第二性1》读后感

波伏娃的《第二性1》看完,身为女人,感到一种难以解脱的悲哀,因为女人的悲苦命运从人类诞生、人类意识和历史深处带来,沉重的历史负担和生存的需求让女人这个群体的自救变得接近于无望。根据波伏娃的论述,女性的悲苦命运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跌落神坛的神祇。从生物学观点上说,为了物种的延续,女人屈从于物种,她的主体性被异化。人类诞生伊始,整体处于混沌蒙昧的状态,为了群体生存,物种延续的生殖崇拜将女人位列于神的世界,人间权利赋予男人。而男人凭借主观能动性,一旦认识到自己能改造世界,女性作为神灵的神秘性便失去权威,被尊奉为神的女人被拉下神坛,成为现实世界掌权男人的财产和附属品,女人永远失去了像男人一样实现自我超越性的可能。基督教中赞颂圣母玛利亚,并非玛利亚作为女性的价值,而是第一次人类历史上母亲跪在儿子面前,她承认自己的低下,表面看是众人崇拜玛利亚,实质是男权又一次占了上风。

(2)永远逃不脱的内在性。由于特殊的生理构造,即女人被重复生命(生育)的使命所束缚,她无法像男人那样去追求更高的生命价值,她的自我存在的局限性,决定了她所有的价值被想维持自身特权的男人去设定去赋予。她被掌权的男人永远封闭在内在性之中,由于她已丧失与男人同场决斗的机会,所以只能被男人指定价值。就像婚姻从来都不是女人的归宿,不管什么形式的婚姻,其产生之初不过是男人希望通过女人这一中介,试图将自己的财产和权力扩大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现实依旧如此,“婚姻的负担对女人来说远比男人沉重”,如果女人想在婚姻中获得与男人同等的权利,就必须付出比男人更大的代价。

(3)作为“他者”的被奴役性。女人从来就没有成为过自己,她作为具有深邃内在性和遥远超越性的神秘“他者”,她是男人认识自己与自然的中介,她以“生命潜伏的宽宏”,抹平男人想要实现的计划与自然偶然性之间存在的差距,无论是女巫还是缪斯,她存在的价值都是为了让男人认识到更深刻的自我,完成自我的超越性。她一直都没有进入和男人一样平等的世界,她外在于男人的世界,是男人认识自然的价值尺度,男人一边希望女人成为符合自己意愿的仆人,一边又希望她是充满神秘欲望、反叛自然的“他者”,可一旦犯下共同的错误,社会和集体可以宽容对待男人而苛责对待女人。

纵观人类发展史,我们会发现,女性并非创造不出伟大的成就,只是在男性统治的历史进程中,她们丧失了与男性平等竞争的机会,因为男人只是在他能把握的范围内才给予女人某些权利。

面对背负着沉重历史包袱的现实,睿智如波伏娃,也不能为女人指明一条救赎之路,一方面,她只能寄希望于女性群体在重压、奴役之下能够实现心灵的自我觉醒,像男人一样去认识这个世界,感受自己在这个世界的主体性存在。另一方面,她希望男性能真诚的正视女性,将其看成同类,而不只是为满足自己的欲望和需求,借助掌握的权力,将其变成自身需要的样子,并将其禁锢其中。

也许正是因为意识到出路不易,因此,波伏娃只能断言,如果男人和女人都能作为主体性平等的存在于这个世界,就会发现两者并无差别,因为两者作为存在本身都会存在于困境之中。

【读书笔记】《第二性》读后感(不完整版)

    《第二性》 核心内容是讲述女性的社会权力的相关问题,其原作者是法国作家 西蒙娜·德·波伏瓦。

    在《第二性》整本书分为七个大章节 分别为 1. 事实与神话  2. 历史  3. 神话  4.女性形成  5.处境  6. 生存之辩  7. 走向解放 。

    如书中所言,女性一直在这个社会中遭受到各种不公待遇,这一点可以认为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当时(甚至现在)并非所有的女性都能意识到自己正在经历不公待遇,甚至会存在自己给自己施加的PUA,这是一种可悲可惨的境地。

    就生理上来说,女性和男性除了在体力大小上有所差异,其他并没有任何不同。在原始社会,在封建社会,可以说是在工业革命以前,这种体力的差距导致其获取的生产能力存在区别,因此,女人自始至终都处于弱势地位——这是由于社会因素和生产能力共同决定的。但当工业革命出现,体力劳动的比重骤降,取而代之的是机械劳动的比重越来越大,发展到现在,除了极少数暂时还无法机械操作的体力劳作,女性几乎可以从事各类行业的生产。此后,理论上来讲,男女生产能力基本持平。

    在已经进入现代化并且宣称人人平等的今天,为什么依旧会有女性觉得自己处于不公平中,依旧存在问题呢?

是教育,是思想,是懒惰!

    书中举例来说:男性自出生开始就被认为是个独立的人,他需要为自己的所有的行为负责。而女性被认为不是一个独立的人,即她需要一个监护人,比如她的父亲,她的兄弟,她的丈夫,她的儿子,总之不是她自己。

    在童年的时候,所有的女孩都是和男孩一样都是充满活力,张扬的,充满创造力的。

    但是,男孩这样是不会受到责备反而得到鼓励,所以他们的活力和创造力就一直得到了保留到了他们成年。社会对他们的男性性质的要求就是包含创造力的,成为一名男性和成为自己,是完全没有任何冲突的。所以他们去创造社会,去创造他们自己。

    而女孩则不同,她会被反向鼓励,鼓励她文静,鼓励她优雅,鼓励她顺从,鼓励她需要像一个“女孩子”,具备“女性气质”。鼓励她:家庭将来才是她的天地,她被鼓励留在家里。但实际上,从创造社会价值的层面来讲,她很难得到任何社会价值和社会成就感。

    即便是拥有了较高的学历,找到了一份相对不错的工作,但她依旧会在思想中认为家庭才是她的归宿,而她拥有的这些,不过是为了给她增加了更多筹码而已。

    这种思想,潜意识里我也有,所以发现的时候我也感到非常惊讶!

    而这就是女性所受到的教育,这就是女性所处的地位。

    书中还提到了一个影响因素也令我意想不到:女性的“惰性”(这点在我身上存在感是最强的,但我正在想办法克服它)。男性也会存在惰性,但他们的惰性是不被支持,不被鼓励的,它们在男性身上存在,却难以维持下去,而且他有更多想要得到,想要奋斗而得到得东西。而女性的惰性则会被鼓励,甚至被纵容,她被鼓励选择一条容易的路,而不是奋斗,因为家庭才是她们最终的责任。女性在职场上的惰性,导致她只要能够维持生计就可以,所以她不会为自己定很高的目标,满足于现有成就而洋洋自得。因此女性极少能真正的创造出社会的根基,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痕迹。

    女性容易困在内在性之中,因为她们童年没有得到足够的鼓励去发挥主动性,去创造,她们认为自己是被动的,甚至时常会感觉自己是不完整的(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这种状态)。有多少男性以自己是男性为骄傲,有多少女性因为自己是个女性而自卑。我想告诉所有的女性,你们从来不必任何人差,若女性得到和男性同样的教育和对待,女性也可以取得不亚于男性的成功。我说这句话并不是想要女性顾影自怜,哀叹命运不公,而是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用真实的行动奋斗,去更深入参与到社会里去。看《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若命运不公,就和它斗到底”。
本文标题: 第二性1读后感(女人的悲苦命运 波伏娃《第二性1》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3046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仁爱无价后写读后感(仁爱无价读后感)微小说读后感400字(微型小说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