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中五猖会的读后感600字《朝花夕拾·五猖会》读后感《朝花夕拾》指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如同晚年的作者回忆少年时代。儿时的记忆犹如清晨绽放...
朝花夕拾中五猖会的读后感600字
《朝花夕拾·五猖会》读后感《朝花夕拾》指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如同晚年的作者回忆少年时代。儿时的记忆犹如清晨绽放的花而作者到傍晚才摘取,虽然失去了盛开时的艳丽和芬芳,但夕阳的映照却使它平添了一种风韵,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书中共十篇“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散文。可是《五猖会》却令我反复品读,久久沉思。五猖会是“我”儿时的一件罕逢的盛事。“我“的内心十分的激动、兴奋与期待。但是父亲却突然要“我”背《鉴略》,“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我”的期待与兴奋立刻减弱了一大半,心中扫兴、痛苦、无奈。而当”我“终于完成了“任务”之后,参加了“我“梦寐以求的五猖会后,可是“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结尾作者发出疑问: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读了数遍后,我在同情作者的同时,也悟出了这篇文章在控诉着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其实造成这种后果的不是单单的某个人,而是中国古往今来教育文化的积淀。在封建统治的社会中,鲁迅生在一个县城里的家境小康的读书人家,遭逢社会变革和家庭的日渐败落。鲁迅被包围在这种黑暗封建的家庭风习和社会现状。鲁迅的童年,许多来自儿童的玩性,天真的稚气都被抹杀了。其实鲁迅先生文章最后的问题并不难理解,自古以来无数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孩子少玩多学甚至一直学习。对孩子天生的玩性严厉斥责、打击,甚至让孩子美好无彩的童年变为枯燥无味的黑白色。孩子从小背着难懂拗口的《百家姓》、《唐诗三百首》、《论语》……如鲁迅先生在文中写到: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孩子们根本不懂这是什么意思,只是认为,只要背完了,就可以玩了。我小时候背诵的《千字文》,至今一个字也记不起来,而且在我的学习与生活中没有任何益处。而我记住的,就是书中那精美有趣的插图,仅此而已。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在鲁迅先生的《五猖会》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同时我也为他这种敢于批判传统思想的勇气感到佩服,也许正是这份勇气造就了他的成功。孩子和家长都需要成长,我们中华民族还有许多的优良传统需要发扬,但也有一些不好的思想需要抛弃,我们应深深思索、探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阅历的增长,我们的教育方式会更加成功。
诗歌怎么押韵?
急急急!押韵:即是在句尾使用同一个韵的字,并通过周期性循环,达到一种品读舒畅、踏实和圆满的艺术效果。它是句子节奏和音韵的回归。
一、押韵模式: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格律诗:绝句、八句律、长律等都有两种押韵模式:即按首句是平收还是仄收分为入韵式与不入韵式两种。
1、首句平收入韵式:
指的首句最后一个字以平声结尾,这个字入韵。
如: 霜陶玉骨净娟娟,素裹芳心绚影前。香散逐风飘槛外,情涵乍泄一丝妍。(某《咏菊》)
这是平起平收入韵式。所谓平起,即起句第二个字是平声。第一个字是灵活的,不计。
再如: 暖霭摇花季序催,君山托翠驾春回。千竿泪竹千重忆,一点痴心一寸灰。 云梦已随风信卷,洞庭依旧雪涛堆。微吟莫若潇湘去,拟嫁青鸾蝶作媒。(某《江南春》)
这是仄起平收入韵式。所谓仄起,即起句第二个字是仄声。
2、首句仄收不入韵式:指的是首句最后一字是仄声。
如: 流连际遇三生石,感叹烟云一世间。鼓角争鸣喧寂野,星河欲转斗苍山。 红尘几许知难辨,紫阙千番梦不还。痛饮清风推健笔,高歌好雨兆乡关。(某《世间路15》)
这是平起仄收不入韵式。
再如: 碧草茵茵妆阁秀,铅华淡淡女儿红。文蓬日盛轩亭竹,不慕蓬莱慕字僮。(某《杂感》)
这是仄起仄收不入韵式。
二、押韵要求:
1、押韵位置:
在每个偶数句的句末。即“韵脚”(序三已述)。
2、首句问题:
在前面“押韵模式”里已经提及,首句仄收不入韵,平收须入韵。 通常五言者首句不入韵为多,七言者首句不入韵为少。
首句入韵与不入韵常与首联是否对仗有关,首联对仗,则首句仄收,不入韵;首联不对仗,则首句平收入韵。若首联既不对仗首句亦不入韵,这样不是不可,只是效果不好,显得低能,尤其是七绝。
3、押平声韵:
格律诗一般只用平声韵。有极少仄韵的,那属于不规范类。
4、一韵到底:
格律诗不允许中途换韵,韵脚只能是同组韵部的字,除了首句押韵可借邻韵外,其它韵脚不可用邻韵的字,否则,就是“出韵”,出韵的诗不能算作标准的格律诗。
唐以后直至近代,尽管实际语音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人们写格律诗依然依照“平水韵”,平水韵尽管产生于宋,但是对唐以来诗人们的格律诗用韵之归纳,平水韵把韵部并为106,即平声30(上下平各15)、上声29、去声30、以及入声17。
三、常见韵病:
1、凑韵
俗称挂韵脚。即所押之韵,与全句意义不相贯串,而勉强凑合也。如唐诗“黄河入海流”句,若变“流”为“浮”字,便为凑韵,初学最易犯此,所当切戒。
2、落韵:
落韵即出韵。如一首诗中通体全押一东韵,而一字忽押二冬韵,一东与二冬虽古韵可通,然用诸古体时则可,用诸今体诗,即为落韵,学者宜慎之。
3、重韵:
重韵就是一字两义而并押之,谓之重韵。如耳为五官之一,又为语助辞;干为干涉之义,又可作干戈解。一诗中两义同押,前人间亦有之,但初学终以不犯为是。
4、倒韵:
倒韵者,将二字颠倒而就韵。如古诗“新书置后前”句,变前后为“后前”,即所谓倒韵。有的倒用尚无碍,而有的倒用则意思不同,因此,反对倒韵。
5、哑韵
作诗应当选择声音响亮之韵押之,自然音调高超。若用哑韵则非但词句不挺,全诗亦会因之萎弱。
6、僻韵
僻韵又名险韵,如一先韵之仚字,训轻举。二萧韵之钊字,训远;单字只义,用之易近凑合。但有二字三字之古典,与题适相切合音,则亦不妨押之。
7、同义韵
一韵中有数字同义者,如六麻之花葩,七阳之芳香,十一尤之忧愁,意义皆同,若一首诗中并押之,未免重复可厌。
8、字同义异韵
字有实字虚用者,亦有虚字实用者。如一东韵之风字,不当作讽刺之风字押;四支韵之思字,不当作意思之思字押。若误用则便有出韵失黏等弊。初学最宜审慎。
四、两点体会:
1、关于今韵:
新韵今韵要了解、熟悉,但写诗做好不用它。
2、古韵实用:
古韵(这里主要指平水韵)中的同部韵字按普通话读来很多不算顺口,而押韵的目的通俗说来却正是为了顺口,为了解决这里面的差异,建议在依古韵时能考虑当今的读音来组韵。
如写一首诗拈十灰中的“梅”韵,其它韵字则可选择与梅发音近似的字来做韵脚,如“催、回、陪、雷”等;若是拈了“开”韵,则可选择“台、来、才、埃”等做韵脚。
如: 孤峰峙立水之隈,薏苡完珠遏浪回。千古江流接河汉,一肩道义镇风雷。 听涛岂待残诗咏,试剑何惊断石摧。洞转迷离歌澹荡,弥珍底蕴垒嵬嵬。(某《伏波洄澜》) 韵脚“隈、回、雷、摧、巍”。
而下面这首: 点墨凝胸一鉴开,怡然学笔示文才。不求玉马登高第,但喜金风拂楚台。 几度烟花涵雨失,十年霜剑化霓来。通途直径云山里,撷片云裳把梦裁。(某《世间路》)
韵脚则是“开、才、台、来、裁”。
再如十三元韵中,若拈了“门”韵,其它韵字则选择与魂语音相近的如“村、痕、豚、温”等
如: 依然腊酒复鸡豚,未若遗风旧僻村。隔牖烟花空绚眼,穿栏笑语枉盈门。 芦衔岂为颦眉拒?芥拾还期假梦温。少小殷情雨中匿,一怀涛涌大江奔。(某《年味》) 韵脚“豚、村、门、温、奔”。
若是拈了“原”韵,其它韵则选择如“原”读音相近的字,如: 朝迎旭日壶中煮,晌过桑生井底翻。雾起楼台人薜荔,花开彼岸叶纷繁。 牛山魄聚淹三径,灞水魂飘合九原。性命如烟瞬堪息,歌声怎奈泪声喧。(某《由汶川地震感叹生命之脆弱》)韵脚“翻、繁、原、喧”。
3、白脚音调:
为了体现铿锵顿挫的抑扬感,白脚音调可在上、去、入声中错开使用。
如: 《由汶川地震感叹生命之脆弱》白脚顺序:“煮(上)、荔(入)、径(去)、息(入)”。
《世间路》白脚顺序:“第(去)、失(入)、里(上)”等。 这个不作要求,但对于入声,做好是错开,不要连用。 在单联里,白脚音调随意。
一、押韵模式: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格律诗:绝句、八句律、长律等都有两种押韵模式:即按首句是平收还是仄收分为入韵式与不入韵式两种。
1、首句平收入韵式:
指的首句最后一个字以平声结尾,这个字入韵。
如: 霜陶玉骨净娟娟,素裹芳心绚影前。香散逐风飘槛外,情涵乍泄一丝妍。(某《咏菊》)
这是平起平收入韵式。所谓平起,即起句第二个字是平声。第一个字是灵活的,不计。
再如: 暖霭摇花季序催,君山托翠驾春回。千竿泪竹千重忆,一点痴心一寸灰。 云梦已随风信卷,洞庭依旧雪涛堆。微吟莫若潇湘去,拟嫁青鸾蝶作媒。(某《江南春》)
这是仄起平收入韵式。所谓仄起,即起句第二个字是仄声。
2、首句仄收不入韵式:指的是首句最后一字是仄声。
如: 流连际遇三生石,感叹烟云一世间。鼓角争鸣喧寂野,星河欲转斗苍山。 红尘几许知难辨,紫阙千番梦不还。痛饮清风推健笔,高歌好雨兆乡关。(某《世间路15》)
这是平起仄收不入韵式。
再如: 碧草茵茵妆阁秀,铅华淡淡女儿红。文蓬日盛轩亭竹,不慕蓬莱慕字僮。(某《杂感》)
这是仄起仄收不入韵式。
二、押韵要求:
1、押韵位置:
在每个偶数句的句末。即“韵脚”(序三已述)。
2、首句问题:
在前面“押韵模式”里已经提及,首句仄收不入韵,平收须入韵。 通常五言者首句不入韵为多,七言者首句不入韵为少。
首句入韵与不入韵常与首联是否对仗有关,首联对仗,则首句仄收,不入韵;首联不对仗,则首句平收入韵。若首联既不对仗首句亦不入韵,这样不是不可,只是效果不好,显得低能,尤其是七绝。
3、押平声韵:
格律诗一般只用平声韵。有极少仄韵的,那属于不规范类。
4、一韵到底:
格律诗不允许中途换韵,韵脚只能是同组韵部的字,除了首句押韵可借邻韵外,其它韵脚不可用邻韵的字,否则,就是“出韵”,出韵的诗不能算作标准的格律诗。
唐以后直至近代,尽管实际语音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人们写格律诗依然依照“平水韵”,平水韵尽管产生于宋,但是对唐以来诗人们的格律诗用韵之归纳,平水韵把韵部并为106,即平声30(上下平各15)、上声29、去声30、以及入声17。
三、常见韵病:
1、凑韵
俗称挂韵脚。即所押之韵,与全句意义不相贯串,而勉强凑合也。如唐诗“黄河入海流”句,若变“流”为“浮”字,便为凑韵,初学最易犯此,所当切戒。
2、落韵:
落韵即出韵。如一首诗中通体全押一东韵,而一字忽押二冬韵,一东与二冬虽古韵可通,然用诸古体时则可,用诸今体诗,即为落韵,学者宜慎之。
3、重韵:
重韵就是一字两义而并押之,谓之重韵。如耳为五官之一,又为语助辞;干为干涉之义,又可作干戈解。一诗中两义同押,前人间亦有之,但初学终以不犯为是。
4、倒韵:
倒韵者,将二字颠倒而就韵。如古诗“新书置后前”句,变前后为“后前”,即所谓倒韵。有的倒用尚无碍,而有的倒用则意思不同,因此,反对倒韵。
5、哑韵
作诗应当选择声音响亮之韵押之,自然音调高超。若用哑韵则非但词句不挺,全诗亦会因之萎弱。
6、僻韵
僻韵又名险韵,如一先韵之仚字,训轻举。二萧韵之钊字,训远;单字只义,用之易近凑合。但有二字三字之古典,与题适相切合音,则亦不妨押之。
7、同义韵
一韵中有数字同义者,如六麻之花葩,七阳之芳香,十一尤之忧愁,意义皆同,若一首诗中并押之,未免重复可厌。
8、字同义异韵
字有实字虚用者,亦有虚字实用者。如一东韵之风字,不当作讽刺之风字押;四支韵之思字,不当作意思之思字押。若误用则便有出韵失黏等弊。初学最宜审慎。
四、两点体会:
1、关于今韵:
新韵今韵要了解、熟悉,但写诗做好不用它。
2、古韵实用:
古韵(这里主要指平水韵)中的同部韵字按普通话读来很多不算顺口,而押韵的目的通俗说来却正是为了顺口,为了解决这里面的差异,建议在依古韵时能考虑当今的读音来组韵。
如写一首诗拈十灰中的“梅”韵,其它韵字则可选择与梅发音近似的字来做韵脚,如“催、回、陪、雷”等;若是拈了“开”韵,则可选择“台、来、才、埃”等做韵脚。
如: 孤峰峙立水之隈,薏苡完珠遏浪回。千古江流接河汉,一肩道义镇风雷。 听涛岂待残诗咏,试剑何惊断石摧。洞转迷离歌澹荡,弥珍底蕴垒嵬嵬。(某《伏波洄澜》) 韵脚“隈、回、雷、摧、巍”。
而下面这首: 点墨凝胸一鉴开,怡然学笔示文才。不求玉马登高第,但喜金风拂楚台。 几度烟花涵雨失,十年霜剑化霓来。通途直径云山里,撷片云裳把梦裁。(某《世间路》)
韵脚则是“开、才、台、来、裁”。
再如十三元韵中,若拈了“门”韵,其它韵字则选择与魂语音相近的如“村、痕、豚、温”等
如: 依然腊酒复鸡豚,未若遗风旧僻村。隔牖烟花空绚眼,穿栏笑语枉盈门。 芦衔岂为颦眉拒?芥拾还期假梦温。少小殷情雨中匿,一怀涛涌大江奔。(某《年味》) 韵脚“豚、村、门、温、奔”。
若是拈了“原”韵,其它韵则选择如“原”读音相近的字,如: 朝迎旭日壶中煮,晌过桑生井底翻。雾起楼台人薜荔,花开彼岸叶纷繁。 牛山魄聚淹三径,灞水魂飘合九原。性命如烟瞬堪息,歌声怎奈泪声喧。(某《由汶川地震感叹生命之脆弱》)韵脚“翻、繁、原、喧”。
3、白脚音调:
为了体现铿锵顿挫的抑扬感,白脚音调可在上、去、入声中错开使用。
如: 《由汶川地震感叹生命之脆弱》白脚顺序:“煮(上)、荔(入)、径(去)、息(入)”。
《世间路》白脚顺序:“第(去)、失(入)、里(上)”等。 这个不作要求,但对于入声,做好是错开,不要连用。 在单联里,白脚音调随意。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感慨的诗句
贡献维护者 朝阳山人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情。其中第二首广为传诵。其首二句以“毕竟”二字领起,一气而下,既协调了平仄,又强调了内心在瞬间掠过的独特感受。然后顺理成章,具体描绘这使他为之倾倒与动情的特异风光,着力表现在一片无穷无尽的碧绿之中那红得“别样”、娇艳迷人的荷花,将六月西湖那迥异于平时的绮丽景色,写得十分传神。诗的后两句是互文,文义上交错互见,使诗句既意韵生动,又凝练含蓄。
作品名称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
作品别名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二首
创作年代
南宋
作品出处
《诚斋集》
文学体裁
七言绝句
快速
导航
注释译文
创作背景
作品鉴赏
作者简介
作品原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⑴
其一
出得西湖月尚残, 荷花荡里柳行间⑵。
红香世界清凉国, 行了南山却北山⑶。
其二
毕竟西湖六月中⑷,风光不与四时同⑸。
接天莲叶无穷碧⑹,映日荷花别样红⑺。[1]
注释译文
诗句注释
⑴晓:天刚亮的时候。净慈寺:在杭州西湖南岸,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林子方:即林枅,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⑵荡:浅水湖。
⑶却:回转。
⑷毕竟: 到底,言外有名不虚传的意味。
⑸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同:相同。
⑹接天:像与天空相接。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边无际的碧绿。
⑺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1] [2]
白话译文
其一
清晨走出西湖时天上还挂着残月,我陪友人穿过荷塘,走在杨柳依依的小道上。
在这样的红花遍地、清凉阴阴的世界里,我们走过了南山,又绕到北山。
其二
六月里的西子湖啊,到底特殊,秀丽的风光和其他时节迥然不同。
碧绿的莲叶连接天际,浩渺无尽,红日与荷花相映,色彩分外鲜艳娇红。[3]
创作背景
此组诗当作于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林子方举进士后,曾担任直阁秘书,杨万里是他的上级兼好友。此时林子方赴福州任职,杨万里清晨从杭州西湖附近的净慈寺送别送林子方,经过西湖边时写下这组诗。[3] [4] [5]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这是一组描写杭州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
组诗第一首默默无名,但在组诗中的地位不可或缺。“月尚残”点明了送行的时间和环境。“荷花荡里柳行间”写出了送行路线以及沿途风景、“红香世界清凉国”形象了表现了荷花的风姿神韵以及观赏者的感受。
相对第一首,第二首流传甚广。“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诗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这种在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杨万里的诗以白描见长,就这点来说,这首诗不失为他的代表作之一。从艺术上来说,出了白描以外,此诗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虚实相生。前两句直陈,只是泛说,为虚;后两句描绘,展示具体形象,为实。虚实结合,相得益彰。二是刚柔相济。后两句所写的莲叶荷花,一般归入阴柔美一类,而诗人却把它写得非常壮美,境界阔大,有“天”,有“日”。语言也很有气势:“接天”“无穷”。这样,阳刚与柔美,就在诗歌中得到了和谐统一。[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情。其中第二首广为传诵。其首二句以“毕竟”二字领起,一气而下,既协调了平仄,又强调了内心在瞬间掠过的独特感受。然后顺理成章,具体描绘这使他为之倾倒与动情的特异风光,着力表现在一片无穷无尽的碧绿之中那红得“别样”、娇艳迷人的荷花,将六月西湖那迥异于平时的绮丽景色,写得十分传神。诗的后两句是互文,文义上交错互见,使诗句既意韵生动,又凝练含蓄。
作品名称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
作品别名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二首
创作年代
南宋
作品出处
《诚斋集》
文学体裁
七言绝句
快速
导航
注释译文
创作背景
作品鉴赏
作者简介
作品原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⑴
其一
出得西湖月尚残, 荷花荡里柳行间⑵。
红香世界清凉国, 行了南山却北山⑶。
其二
毕竟西湖六月中⑷,风光不与四时同⑸。
接天莲叶无穷碧⑹,映日荷花别样红⑺。[1]
注释译文
诗句注释
⑴晓:天刚亮的时候。净慈寺:在杭州西湖南岸,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林子方:即林枅,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⑵荡:浅水湖。
⑶却:回转。
⑷毕竟: 到底,言外有名不虚传的意味。
⑸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同:相同。
⑹接天:像与天空相接。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边无际的碧绿。
⑺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1] [2]
白话译文
其一
清晨走出西湖时天上还挂着残月,我陪友人穿过荷塘,走在杨柳依依的小道上。
在这样的红花遍地、清凉阴阴的世界里,我们走过了南山,又绕到北山。
其二
六月里的西子湖啊,到底特殊,秀丽的风光和其他时节迥然不同。
碧绿的莲叶连接天际,浩渺无尽,红日与荷花相映,色彩分外鲜艳娇红。[3]
创作背景
此组诗当作于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林子方举进士后,曾担任直阁秘书,杨万里是他的上级兼好友。此时林子方赴福州任职,杨万里清晨从杭州西湖附近的净慈寺送别送林子方,经过西湖边时写下这组诗。[3] [4] [5]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这是一组描写杭州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
组诗第一首默默无名,但在组诗中的地位不可或缺。“月尚残”点明了送行的时间和环境。“荷花荡里柳行间”写出了送行路线以及沿途风景、“红香世界清凉国”形象了表现了荷花的风姿神韵以及观赏者的感受。
相对第一首,第二首流传甚广。“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诗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这种在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杨万里的诗以白描见长,就这点来说,这首诗不失为他的代表作之一。从艺术上来说,出了白描以外,此诗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虚实相生。前两句直陈,只是泛说,为虚;后两句描绘,展示具体形象,为实。虚实结合,相得益彰。二是刚柔相济。后两句所写的莲叶荷花,一般归入阴柔美一类,而诗人却把它写得非常壮美,境界阔大,有“天”,有“日”。语言也很有气势:“接天”“无穷”。这样,阳刚与柔美,就在诗歌中得到了和谐统一。[
关于粤语的古诗
您好,清初有以粤语词语入旧体诗形成的作品。晚清时,兴起了三及弟,即同时包含文言,白话及粤方言的文体。在民国初期,一些广东诗人,以粤语入诗,例如廖恩焘的《嬉笑集》、梁启超的《饮冰室文集》中的粤语诗等。
查到例子几首,希望能够帮到您。
己未是1919年,廖恩焘和胡汉民旅居日本,闲中无聊,用粤语作诗,咏论汉代人物,据跋文所载,胡只是赞赏而已,亦许间中唱和一二首,却没流传。如——
咏“苏武”:
麒麟犽乍后生哥,磨利张刀去讲和。
狗屁檄文攻鼻辣,龙头拐杖甩毛多。
既然饮奶都能饱,使乜吞冰得咁傻。
精仔亚陵唔识趣,偏偏提起个番婆。
咏秦二世:
够之大瘾火麒麟,呢件龙袍重几新。
未必乖哥唔识鹿,果然太监系阉鹑。
一堂鼻涕真衰仔,二世头衔咁吓人。
点估江山全送嗮,亡秦应晌亚胡身。
咏范增:
老猫烧剩几条须,悔恨当年眼冇珠。
湿水马骝唔过玩,烂泥菩萨点能扶。
明知屎计专兜笃,重想孤番再杀铺。
一自鸿门佢错过,神仙有篾亦难箍。
咏严光:
钓鱼钓得咁沙尘,褛块羊皮重几斤。
皇帝孖铺真阔佬,先生反瞓系星君。
偶然冚被横伸脚,有个开窗屹起身。
慌到鼻歌窿冇肉,原来佢会睇天文。
又有一首写打麻将:
买齐幌子当孤番,跌落天嚟几咁闲。
拚命做成清一色,绝张摩起大三翻。
尾糊整定输家食,手气全凭旺位搬。
边个龟公唔好彩,十铺九趟畀人拦。
这几首诗,真能引用出粤语的妙处。譬如“屎计”、“兜笃”、“捐裤浪”、“慌到鼻哥窿冇肉”、“老猫烧须”,对仗有“湿水马骝”对“烂泥菩萨”,“一堂鼻涕真衰仔”对“二世头衔咁吓人”,“皇帝孖铺真阔佬”对“先生反瞓系星君”,“清一色”对“大三番”真是既贴切又妙不可言。至于胡汉民的粤语诗,手头有两首写“项羽”的七绝:
其一:
老婆搿手嚟劏狗,
皇帝开头就斩蛇。
临死找番条笨伯,
算佢后代有揸拿。
其二:
八千子弟向秦封,
破釜沉舟究不同。
咁样多人为你死,
因何冇面见江东。
还有梁启超的《饮冰室文集》卷四也有粤语诗《赋得椎秦博浪沙》。其中一首五言排律,其格律是除开头两句最后两句外,其他各句都要双双成对:
几十多斤铁,孤单一个人,
拦腰掟过去,错眼打唔亲,
野仔真行运,衰君白替身,
差点变成鬼,快的去还神,
凶手当堂趯,差佬到处寻,
亚良真正笨,为咁散清银。
还有一首七律《垓下吊古》:
又高又大又嵯峨,临死唔知重唱歌。
三尺多长锋利剑,八千靓溜后生哥。
既然禀趸争皇帝,何必频腍杀老婆。
若使乌江唔锯颈,汉兵追到屎难疴!
就连提倡白话诗,新文化的领军人物胡适到过广州,也用粤语写下《黄花岗》一诗:
黄花岗上自由神,手揸火把照乜人?
咪话火把唔够猛,睇佢吓倒大将军。
查到例子几首,希望能够帮到您。
己未是1919年,廖恩焘和胡汉民旅居日本,闲中无聊,用粤语作诗,咏论汉代人物,据跋文所载,胡只是赞赏而已,亦许间中唱和一二首,却没流传。如——
咏“苏武”:
麒麟犽乍后生哥,磨利张刀去讲和。
狗屁檄文攻鼻辣,龙头拐杖甩毛多。
既然饮奶都能饱,使乜吞冰得咁傻。
精仔亚陵唔识趣,偏偏提起个番婆。
咏秦二世:
够之大瘾火麒麟,呢件龙袍重几新。
未必乖哥唔识鹿,果然太监系阉鹑。
一堂鼻涕真衰仔,二世头衔咁吓人。
点估江山全送嗮,亡秦应晌亚胡身。
咏范增:
老猫烧剩几条须,悔恨当年眼冇珠。
湿水马骝唔过玩,烂泥菩萨点能扶。
明知屎计专兜笃,重想孤番再杀铺。
一自鸿门佢错过,神仙有篾亦难箍。
咏严光:
钓鱼钓得咁沙尘,褛块羊皮重几斤。
皇帝孖铺真阔佬,先生反瞓系星君。
偶然冚被横伸脚,有个开窗屹起身。
慌到鼻歌窿冇肉,原来佢会睇天文。
又有一首写打麻将:
买齐幌子当孤番,跌落天嚟几咁闲。
拚命做成清一色,绝张摩起大三翻。
尾糊整定输家食,手气全凭旺位搬。
边个龟公唔好彩,十铺九趟畀人拦。
这几首诗,真能引用出粤语的妙处。譬如“屎计”、“兜笃”、“捐裤浪”、“慌到鼻哥窿冇肉”、“老猫烧须”,对仗有“湿水马骝”对“烂泥菩萨”,“一堂鼻涕真衰仔”对“二世头衔咁吓人”,“皇帝孖铺真阔佬”对“先生反瞓系星君”,“清一色”对“大三番”真是既贴切又妙不可言。至于胡汉民的粤语诗,手头有两首写“项羽”的七绝:
其一:
老婆搿手嚟劏狗,
皇帝开头就斩蛇。
临死找番条笨伯,
算佢后代有揸拿。
其二:
八千子弟向秦封,
破釜沉舟究不同。
咁样多人为你死,
因何冇面见江东。
还有梁启超的《饮冰室文集》卷四也有粤语诗《赋得椎秦博浪沙》。其中一首五言排律,其格律是除开头两句最后两句外,其他各句都要双双成对:
几十多斤铁,孤单一个人,
拦腰掟过去,错眼打唔亲,
野仔真行运,衰君白替身,
差点变成鬼,快的去还神,
凶手当堂趯,差佬到处寻,
亚良真正笨,为咁散清银。
还有一首七律《垓下吊古》:
又高又大又嵯峨,临死唔知重唱歌。
三尺多长锋利剑,八千靓溜后生哥。
既然禀趸争皇帝,何必频腍杀老婆。
若使乌江唔锯颈,汉兵追到屎难疴!
就连提倡白话诗,新文化的领军人物胡适到过广州,也用粤语写下《黄花岗》一诗:
黄花岗上自由神,手揸火把照乜人?
咪话火把唔够猛,睇佢吓倒大将军。
本文标题: 怎么写粤韵唐诗的读后感(七言绝句的格式和要求)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4006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