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读后感600(《三体》让我们懂得了什么道理)

发布时间: 2022-10-17 13:50:2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9

三体读后感[三体读后感]三体这三本书是11月的时候在99买的,从拿到手上到开始看之间可能大概有一个月的时间差,这已经是很短的了,到现在为止,手头...

三体读后感600(《三体》让我们懂得了什么道理)

三体读后感

[三体读后感]三体这三本书是11月的时候在99买的,从拿到手上到开始看之间可能大概有一个月的时间差,这已经是很短的了,到现在为止,手头的大约二十本书还没有看过,三体读后感。  最早知道三体是从一些书最后附带的出版社其他书的书目上,但这都是些模糊的印象。而第一次清晰地了解到三体是一本科幻小说则是在学校图书馆的杂志中的广告上,并且是别的书的广告。当时就萌生了可以一看的想法,但我这个懒人一般不到特别需要,兴趣特别大时不会太主动去接触。后来越来越多的接触到这个名字,其在我脑海中盘旋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到超好看开始发行,其中有很多推崇刘慈欣的地方,也有对三体的高度评价,终于,我决定将其收入囊中。  这真是一个无比正确的选择啊。从我能有一点鉴赏能力开始,不再是所有的小说都傻不拉几的看完又傻不拉几的忘掉的时候,就发现有时候对一本书的期望太高,到真正阅读他的时候,就会产生落差感,不光是为情节,还有内涵。当然这也是近期才发生的,个人的鉴赏能力几乎是以极低的速度前行的。最近看的天命或是谋杀似水年华,都让我产生了这种落差感。也不是这些书不好,只是以我来说,总觉得欠缺点什么。  当然追蔡骏的书,很疯狂,就是喜欢那种风格,六年下来,或多或少的产生了审美疲劳。但是我敢于去看他所有的书。对于刘慈欣,却产生了一种畏怯的心理,不敢再去看他其他的书了。也许是怕三体在我心目中的宏伟建筑崩塌,也许是三体带给我的震撼还在散发着他的余威。  小时候就对科幻比较有兴趣,但是这兴趣后来大部分转移到了悬疑推理上,所买的书基本没有涉猎过科幻,只是欣赏了一些科幻影视作品,比如星战系列。看星战的那些时候,完全沉浸在那样一个纷繁的星际社会中,不管是绝地武士还是黑武士,不管是人类还是其他品种的生物,都鲜活的出现在眼前。到现在我还想要一个激光剑来耍耍。  呃。我貌似跑偏了。这不是要写对三体的读后感吗。。。。。  回到三体上来,第一部地球往事比较现实,比较基础,读来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地方,故事是穿插着当代和文革时期来进行的。对于文革时期的大胆想象很精彩,这些想象使三体事件顺理成章的发展起来,没有任何的违和感。对于第一本最最喜欢的就是那个三体游戏了。“欢迎来到三体世界。”对于三体游戏的设定很精妙,以玩游戏的形式解读出三体世界的生存环境,让人觉得很有趣味,也便于理解,读后感《三体读后感》。第一本书结束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的涉及到宇宙甚至所有的故事都是在地球上发生的。这时候,我翻开了第二部黑暗森林。  在看第二部的时候应该正是期末考试阶段,我硬是从复习时间里挤出大量时间去看三体,然后在考试前终于把他看完了。当时,这本书的精彩性远远大于可能挂科的恐怖性。个人觉得第二部是故事性最强的一部,而故事所发生的地点终于从地平面上升到了太阳系之内。整本书跨越了很长的时间段,书中的主人公也不得不借助冬眠这一手段来维系悠长的生命。罗辑,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终于出现了,其不光是第二部书的主人公,在第三部中,他也作为一个像是游戏里睿智的老者一般的人物出场。在第二部中,最激动人心的部分就是与水滴接触的那部分了,从那里一口气直接看到最后。宏伟的,史诗般的毁灭,漆黑的绝望,还有绝望中抓住的仅有的希望。这些与前半部的有些荒诞的现实和美好到虚幻的发展结果形成对比,人类文明依然是婴儿阶段的文明,只能在襁褓中无力的挣扎着,他需要奇迹一般的际遇才能健康成长。这奇迹几乎降临了。第二部中,人类终于明白,宇宙的无边的黑暗,这就是黑暗森林状态。  第三部的名字叫做死神永生,这个名字已经暗示了什么,但直到我看完我才意识到他所暗示的结果。云天明送了程心一颗星星,这可能是最浪漫的礼物了。故事开始了。程心是三部书中最女性化的角色,之前虽然有叶文洁,但是我觉得叶文洁更像是一个理智的男人。而程心则是完全的女人。在死神永生整个残酷的故事中,主角受尽了各种心灵上的磨难,血淋淋的宇宙与柔美的女性碰撞出尖锐的火花。第三部中涉及了各种物理学,天文学知识,我基本锈掉的大脑只能僵硬的接受这些理论,而完全不能理解一二。这本书的时间跨度已经上升到了地质时间,百亿年,转瞬而过。在这之中,地球文明,三体文明都遭到了打击而毁灭,这两个拥有着深深羁绊的世界,终于在宇宙之中不复存在了。纵观整本书,我最喜欢的两个地方一个是云天明带给地球的三个童话故事,和描述异世界文明清理者的那一部分。对于童话故事的各种神奇精妙,完全被作者所折服,而对于外星文明的描述则带来一种新奇感。  啰嗦这么多有的没的,实在是因为看书之后那些东西天天在脑子中回旋,一个不小心就叽里咕噜的扯了一堆。撇开三体的科幻来说,其故事性也很高,当然最出彩的还是那无边无际又符合实际的想象。  看完三体,总觉得这不是一部小说,而是一部史书,人类文明的发展史。   〔三体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三体读后感50字?

我是一个很少读科幻小说的人,也是一个不求甚解的人,最初《三体》中充斥的大量的科学理论式的描写使我一度放弃了继续阅读它的动力。我这里说动力而不是勇气是因为,我觉得它作为一部小说,除了大量科学式的描写外,至少还能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故事线能够牵着我继续读下去,它当然有,但是太弱了,至少在文章开始是这样的

三体的第四章读后感?

这三本书是分三个月读完的,因为是纸质书,所以没有那么多摘抄。
一、摘抄
太古代21亿年,元古代的震旦纪18亿3000万年;然后是古生代:寒武纪7000万年,奥陶纪6000万年,志留纪4000万年,泥盆纪5000万年,石炭纪650万年,二叠纪5500万年;然后中生代开始了:三叠纪3500万年,侏罗纪5800万年,白垩纪7000万年;然后是新生代:第三纪6450万年,第四纪250万年。然后人类出现,与以前漫长的岁月相比仅是弹指一挥间。
在这块拥挤饥饿的大路上,民主变成了比专制更可怕的东西,所有人都渴望秩序和强有力的政府,原有的社会体制迅速瓦解,人民只希望政府能给他们带来食物、水和能放一张床的生存空间,别的都不在乎了。聚集在这块大陆上的人类社会像寒流中的湖面一样,一块接一块地冻结在专制极权的坚冰之下。宗教的力量也在迅速恢复,大批的民众聚集在不同的信仰和教会之下。
人们总是喜欢用这样一个类比:想象生活在三维空间的一张二维平面画中的扁片人,不管这幅画多么丰富多彩,其中的二维人只能看到周围世界的侧面,在他们眼中,周围的人和事物都是一些长短不一的线段而已。只有当一个二维扁片人从画中飘出来,进入三维空间,再回头看那幅画,才能看到画的全貌。
在三维世界里,人类的视觉面对的是悠闲细节,一个环境或事物不管多么复杂,呈现的细节是有限的,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依次观看,总能把绝大部分细节尽收眼底。但从四维看三维时,由于三维事物在各个层次上都暴露在思维视野中,原来封闭被遮挡的一切都平行并列出来。比如一个封闭容器,首先可以看到它的内部的物体,而这些内部物体的内部也是可见的,在这无穷层次的暴露并列中,便显露出无限的细节。
人们在三维世界中看到的广阔浩渺,其实只是真正的广阔浩渺的一个横断面。描述高维空间感的难处在于,置身于四维空间中的人们看到的空间也是均匀和空无一物的,但有一种难以言表的纵深感,这种纵深不能用距离来描述,它包含在空间的每一个点中。
“方寸之间,深不见底啊。”
罗塞系统是一个为了三体世界的地球语言教学而研制的数据库,数据库中包含了约两百万字的地球自然史和人类历史的文字资料,还有大量的动态图像和图画,同时配有一个软件将文字与图像中的相应元素对应起来,以便于对地球语言的译解和学习
二十二天后,四维碎块的边界退过了“魔戒“。在它进入三维太空的那一瞬间,宇宙仿佛被拦腰砍断,长长的断口发出炫目的强光,如同一颗恒星被瞬间拉成一条线。当光芒黯淡一些后,一条横过整个太空的长线显现出来,从飞船上看不到它的头和尾,像上帝在宇宙的绘图板上比着丁字尺从左到右画了一道。据测量,这条把可见的宇宙分成两部分的线,其长度接近一个天文单位,约一亿三千万千米,几乎可以把地球和太阳连接起来。
这个宇宙的空间并不是平坦的,而是存在着曲率,如果把宇宙的整体想象为一张大膜,这张膜的表面时弧形的,整张膜甚至可能是一个封闭的肥皂泡。虽然膜的局部看似平面,但空间曲率还是无处不在。
在历史上,社会不平等主要出现在经济和社会地位领域,所有人在死亡面前基本上是平等的,因贫富差距造成的在自然灾害中不同的生存率,战争中军队与平民的生存差异等等,但海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局面:占人类总数不到万分之一的少数人能够躲到安全之处生存下来,而剩下的几十亿人在地球上等死。
我们宇宙观的总质量减少至临界值以下,宇宙将由封闭转变为开放,宇宙将在永恒的膨胀中死去,所有的生命和记忆都将死去。请归还你们拿走的质量,只把记忆体送往新宇宙。
读后感
读书的时候感受到自己的格局不够,毕竟给自己的定义才一岁吗。继续成长。
刘慈欣构建了宏伟的宇宙世界,人类可以穿越恒星系。最后仅剩下的男人与女人到达另外一个新的宇宙。冬眠,太空电梯,癌症治疗,安乐死法律通过,同其他文明战争。变化的是技术与边疆,不变的是人性。出自善良作出的决定不一定有用,冷冰冰讲出的话语可能更有决断权。
高晓松老师在《晓说》里分享了他关于阅读《三体》的感受,其中关于人性的点特别切中我。我读历史不多,对于宇宙不了解。然而就我仅有的知识体系得出来的结论是集体思想容易盲目,大多数人更希望得到利于自己的结果。尽管技术在进步,人性的弱点终究难以克服。二次回顾自己的《三体》观后感的时候发现自己很久没有听《新世相》的读书会了,也已经好一会没有读完一本书了。
科学、文学、艺术历经历史的沉淀没让我肃然起敬。
看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就是不好好读书,那么多的专有名词都不知道。继续努力看书

三体1科学边界读后感

  “一切的一切都导向这样一个结果:物理学从来就没有存在过,将来也不会存在。我知道自己这样做是不负责任的,但别无选择。”
  ——当杨冬留下这样的字句离去时,很多人都认为她过于脆弱……但就像丁仪说的,杨冬知道的肯定比他要多,想得也比他远,她知道一些很多物理学家都没看到的事儿,如果和杨冬多交流一些,可能丁仪也会一样离去。
本文标题: 三体读后感600(《三体》让我们懂得了什么道理)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3446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军休读后感(五千字的军训有感)居安思危文章读后感(成语居安思危观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