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观后感800《大国崛起》观后感1500字,读史使人明智,五百年来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
大国崛起观后感800
《大国崛起》观后感1500字
读史使人明智,五百年来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人类五百年的历史是漫长而又极其复杂的,这里仅仅从另一个角度,稍作窥探。
葡萄牙、西班牙,都是依靠民族独立的强大国家力量和海洋优势,通过香料贸易和殖民掠夺,而成为世界性的大国;荷兰,是在四百多年前,依靠海洋贸易和商业制度上的创新而夺得世界霸权。它们的大国之路,对中国的参考价值已经不大了。
而以英美法德日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大国发展之路,以及苏俄的强大之路,对正处在综合国力快速上升中的中国,有着巨大的借鉴意义。
首先比较它们的经济制度。
由荷兰首先开创的一些现代商业制度,比如股票交易所、银行,在英国的手里发扬光大。英国通过海战夺取了海上霸权,但真正使其获得世界霸主地位的,却是由首先在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飞跃,及其建立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而美国,则在二十世纪早期,代替英国,成为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制定者和完善者。早期由英国开创的自由经济模式,在经历了几个世纪之后,带来了重重矛盾,而美国,受苏联模式的启发,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重新确保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健康发展。法国则大多是借鉴英美的经济体制,没什么特别可言。
苏俄的大国之路,则充满了跌宕起伏。沙皇时期的农庄经济模式,决定了它决不可能在与已经实现工业化了的欧洲大国之间的较量中胜出。但伴随着十月革命而来的苏联,采取了高度集中式的指令性计划经济,而且有马克思主义这个强大的理论支持,使其经过一个五年计划即迈入了工业化大门,工业生产能力巨增。尽管计划经济使苏联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但是,却使其拥有了强大的军事政治力量,造就了苏俄的大国之位。
与上面两种情况有所不同的是德国和日本,它们都采用的是英美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但是,却是由国家来推动、引导经济的发展,从而克服了自由主义经济模式的弊端,都搭上了工业化的末班车,成为世界性的大国。
考虑到苏联经济体制的最终垮台,总的来说,在国家指导下的自由发展的经济制度,是相对较好的经济体制。而美国在大萧条期采取的经济恢复措施,包括增加国家支出从而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对中国目前面临的经济社会问题,都依然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其次,比较这些大国的政治制度。
尽管这些国家的政治制度在成为大国的过程中,都是向着更公平、民主的方向发展。但是,它们的政治体制依然差别巨大。如最后一集《大道行思》中,被采访者,法国戴高乐基金会主席伊夫·盖纳所言:“一个国家的体制应该适合那个国家和人民的情况。英国人的民主和法国人的民主是不同的,法国人和意大利人的民主也是不同的。”
中国的政治道路,只能从自己的历史中去反思。从汉初的“文景之治”到清朝的“康乾盛世”,所有的盛世都具备一个共同点——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军事强大。一个散乱的国家是不可能强大起来的;而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复杂的地域、民族关系,注定了唯有中央集权,统治阶层具有强大的控制力量,才能够保证国家的统一;更进一步的,才可以有能力去干预经济的运行。这也正是当今的中国,要确保台湾不独立,坚决打击东突等分裂势力的原因。
军事力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自从近几年中国海军的新型核潜艇成功试射8000公里射程的潜射洲际导弹之后,美国的航母舰队已经不敢轻易到台海游荡了。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而强大的军事威慑,特别是核威慑,不仅可以保证我们自己不受侵犯,还让我们具有了在国际政治上发言的话语权。
同样,西方执意推销的多党制,对于中国来说,也看不到任何的好处。专*制固然有其弊病,但是,比较起来,“乱”则是更让国家内耗的情形。而且,一党的内部,也可以形成多种力量制衡,同样可以保证党的健康发展。况且,七千多万党员中,毕竟大部分还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也只有具备这么强大群众基础的共*产*党,才有能力领导中国的大国之路。
最后,比较这些大国的文化。
英国首相丘吉尔有这样一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一个国家的文化,是民族之魂,发展进步的保证。无论是英美法德还是苏俄,在它们国力崛起的过程中,都可以看到背后推动这种上升的力量——文化。无论是科技上的发明创造,经济上的探索发展,还是管理上的开拓创新,都包含着思想、文化的底蕴。
中国拥有伟大的文化传统和智慧,中国人具有发展所需的聪明才智和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很高兴地看到,仅仅通过三十年的发展(真正全速发展的只是近十五年),依靠技术引进和创新,中国在很多领域已经大大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大量的回国留学生,也带来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知识。而最近几年,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表现,则更体现了高超的智慧。不仅仅是美国,中国也已经可以轻松驾驭大国之间的微妙关系,懂得了巧妙周旋和借力打力,技术之高超,甚至更胜美国一筹。比如最近中国在伊朗问题上,由局外人到作为重要利益方而参与斡旋,就体现了高明的国际政治策略。
而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儒家文化,也随着众多孔子学院在海内外的建立,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这不仅让更多的人听到了中国的智慧之音,而且反映了中国正统文化的强盛。这是世界公认的,仅有古希腊先哲的思想可与之比拟的超人智慧,它定可在中国崛起的道路上给我们指点迷津。
“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矣”,这是一千三百多年前,李世民和魏征一段对话中的摘录。先人早已告知我们,要学会从历史中去吸取教训,避免走错路、弯路。带着五千年积淀下来的智慧,经历了改革开放的中国人已经学会了突破各种困扰,只求发展“发展”之本身,抛弃了不必要的意识形态束缚,中国的大国之路必将稳步向前!
读史使人明智,五百年来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人类五百年的历史是漫长而又极其复杂的,这里仅仅从另一个角度,稍作窥探。
葡萄牙、西班牙,都是依靠民族独立的强大国家力量和海洋优势,通过香料贸易和殖民掠夺,而成为世界性的大国;荷兰,是在四百多年前,依靠海洋贸易和商业制度上的创新而夺得世界霸权。它们的大国之路,对中国的参考价值已经不大了。
而以英美法德日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大国发展之路,以及苏俄的强大之路,对正处在综合国力快速上升中的中国,有着巨大的借鉴意义。
首先比较它们的经济制度。
由荷兰首先开创的一些现代商业制度,比如股票交易所、银行,在英国的手里发扬光大。英国通过海战夺取了海上霸权,但真正使其获得世界霸主地位的,却是由首先在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飞跃,及其建立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而美国,则在二十世纪早期,代替英国,成为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制定者和完善者。早期由英国开创的自由经济模式,在经历了几个世纪之后,带来了重重矛盾,而美国,受苏联模式的启发,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重新确保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健康发展。法国则大多是借鉴英美的经济体制,没什么特别可言。
苏俄的大国之路,则充满了跌宕起伏。沙皇时期的农庄经济模式,决定了它决不可能在与已经实现工业化了的欧洲大国之间的较量中胜出。但伴随着十月革命而来的苏联,采取了高度集中式的指令性计划经济,而且有马克思主义这个强大的理论支持,使其经过一个五年计划即迈入了工业化大门,工业生产能力巨增。尽管计划经济使苏联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但是,却使其拥有了强大的军事政治力量,造就了苏俄的大国之位。
与上面两种情况有所不同的是德国和日本,它们都采用的是英美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但是,却是由国家来推动、引导经济的发展,从而克服了自由主义经济模式的弊端,都搭上了工业化的末班车,成为世界性的大国。
考虑到苏联经济体制的最终垮台,总的来说,在国家指导下的自由发展的经济制度,是相对较好的经济体制。而美国在大萧条期采取的经济恢复措施,包括增加国家支出从而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对中国目前面临的经济社会问题,都依然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其次,比较这些大国的政治制度。
尽管这些国家的政治制度在成为大国的过程中,都是向着更公平、民主的方向发展。但是,它们的政治体制依然差别巨大。如最后一集《大道行思》中,被采访者,法国戴高乐基金会主席伊夫·盖纳所言:“一个国家的体制应该适合那个国家和人民的情况。英国人的民主和法国人的民主是不同的,法国人和意大利人的民主也是不同的。”
中国的政治道路,只能从自己的历史中去反思。从汉初的“文景之治”到清朝的“康乾盛世”,所有的盛世都具备一个共同点——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军事强大。一个散乱的国家是不可能强大起来的;而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复杂的地域、民族关系,注定了唯有中央集权,统治阶层具有强大的控制力量,才能够保证国家的统一;更进一步的,才可以有能力去干预经济的运行。这也正是当今的中国,要确保台湾不独立,坚决打击东突等分裂势力的原因。
军事力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自从近几年中国海军的新型核潜艇成功试射8000公里射程的潜射洲际导弹之后,美国的航母舰队已经不敢轻易到台海游荡了。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而强大的军事威慑,特别是核威慑,不仅可以保证我们自己不受侵犯,还让我们具有了在国际政治上发言的话语权。
同样,西方执意推销的多党制,对于中国来说,也看不到任何的好处。专*制固然有其弊病,但是,比较起来,“乱”则是更让国家内耗的情形。而且,一党的内部,也可以形成多种力量制衡,同样可以保证党的健康发展。况且,七千多万党员中,毕竟大部分还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也只有具备这么强大群众基础的共*产*党,才有能力领导中国的大国之路。
最后,比较这些大国的文化。
英国首相丘吉尔有这样一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一个国家的文化,是民族之魂,发展进步的保证。无论是英美法德还是苏俄,在它们国力崛起的过程中,都可以看到背后推动这种上升的力量——文化。无论是科技上的发明创造,经济上的探索发展,还是管理上的开拓创新,都包含着思想、文化的底蕴。
中国拥有伟大的文化传统和智慧,中国人具有发展所需的聪明才智和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很高兴地看到,仅仅通过三十年的发展(真正全速发展的只是近十五年),依靠技术引进和创新,中国在很多领域已经大大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大量的回国留学生,也带来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知识。而最近几年,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表现,则更体现了高超的智慧。不仅仅是美国,中国也已经可以轻松驾驭大国之间的微妙关系,懂得了巧妙周旋和借力打力,技术之高超,甚至更胜美国一筹。比如最近中国在伊朗问题上,由局外人到作为重要利益方而参与斡旋,就体现了高明的国际政治策略。
而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儒家文化,也随着众多孔子学院在海内外的建立,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这不仅让更多的人听到了中国的智慧之音,而且反映了中国正统文化的强盛。这是世界公认的,仅有古希腊先哲的思想可与之比拟的超人智慧,它定可在中国崛起的道路上给我们指点迷津。
“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矣”,这是一千三百多年前,李世民和魏征一段对话中的摘录。先人早已告知我们,要学会从历史中去吸取教训,避免走错路、弯路。带着五千年积淀下来的智慧,经历了改革开放的中国人已经学会了突破各种困扰,只求发展“发展”之本身,抛弃了不必要的意识形态束缚,中国的大国之路必将稳步向前!
从百年苍桑到大国崛起读后感
从百年苍桑到大国崛起读后感《大国崛起》前言部分有这样的描述“15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这九个先后崛起的国家,在历史兴衰和发展方面具有典型的意义。阐述其发展历史,探寻其发展轨迹,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今天的中国尤其大有裨益。”这就对本书的高度总结和概括。
《大国崛起》一书以“九大国”的兴衰为主线,剖析其兴盛的背景和原因,并通过大国崛起探究其对世界历史及整个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为讨论国家发展问题提供了。全书展示了九国通过不同方式、在不同时期内完成的强国历程,既体现出各自鲜明的不可重复的时代特征和民族个性,同时也探讨了某些相通的规律。在中国全力争取和平崛起,大国复兴的战略发展时期,此书具有非凡的感召力和时代性。激发了读者对中国崛起强盛的希望和激情,这也就是我喜欢这部作品的主要原因之一。
15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原先割裂的世界开始真正意义上地连成了一个整体,彼此隔膜的世界各国开始相互认识和了解,也展开了相互的竞争。在近现代以来的世界舞台上,九大国家应运时代的需要以不同的方式迅速崛起。通过本书不难发现,本来西方大国的定义并不是以国土和人口的大小或多少来衡量,他们之间都或多或少的有着一定的共同之处:第一,曾经有过(或正在经历)对外扩张的历史或以进行殖民统治的方式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第二,曾经经历推翻封建王权或殖民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第三,就是在工业、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和社会改革方面有过突出表现或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
总之,《大国崛起》一书带给人们的思考是多方面的。五百年来九个世界性大国的兴衰更替启迪人们:崛起,以前瞻性的眼光瞄准事物变化趋势,立足创造性地化解难题,促进生产力飞跃发展的过程。进入二十世纪后,寻求摆脱危机的良策,保持持续、良好的发展态势,则是崛起的必然要求。历史昭示我们,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重要历史时期,只有世界所有国家紧密团结起来,共同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才能为人类社会发展创造光明的未来,才能真正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大国崛起500字观后感篇二
上次党课我们认真观看了纪录片《大国崛起》英国崛起的部分。它描述了自18世纪后,英国如何从一个弱小岛国成长为世界性大国——“日不落帝国”的历程。它从政治、经济、思想、宗教、艺术、军事、外交等多个角度分析了大英帝国的兴衰成败。这些历史史实给予了我深深的震撼。在了解我国历史的同时,对其他世界强国的近代历史的了解与学习尤为重要。我们要发展要富强,就必须去借鉴那些成功的历史。学习欧洲强国的历史,了解他们成功的原因对于我们入党积极分子显得额外重要。
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大英帝国迅速崛起?我发掘出一系列关键性字眼:开放、自由、科学、技术革命、教育、民主革命。正是因为英国相对开放、自由的宗教环境,为优秀科学家的诞生提供了空间。正是由于开放的心态,英国人拥抱海洋成为一代海洋霸主。正是由于科技的不断进步、技术的不断革新,瓦特的蒸汽机推动着英国走向崛起。
站在今天我们反观历史,反思我们的过去。造成中国近代历史悲剧的根本原因是我们没有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我们不够开放,我们关起门来沾沾自喜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
历史虽然已经尘封,但我们不能忘记这些血的教训。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我们新一代党和国家的接班人,我们要牢记历史,牢记使命,以史为镜,用自己的双手去建造伟大祖国崛起的明天。让历史的经验与教训指引我们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的道路。努力完成前人们未完成的历史任务,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祖国而努力奋斗!
大国崛起500字观后感篇三
格物致知,我们不难发现,伟大时代的背后总会有一支巨擎、一只伟大的推手。历史呼唤英雄,英雄也领航着历史前进的风向标。
《大国崛起》显然是命定中国的,那么新世纪中国的这只推手——如果有找到的话——你准备好了吗?
开启海洋时代的大幕之后,崛起的魔棒先后在9个国家中相继传递,粲然全球角落。当时在东方的泱泱大清帝国并不是没有机会图强,1840年国门破开之时,日本还没有步入明治维新时代,比肩而启的中日两国,在1894年甲午战争后彻底改变格局。厘清落后的原因可能很繁杂,但其中根本之一要归咎于当时所谓大一统的封建文化:禁海、禁锢人文思想、四书五经等儒学教科书历经百世不更新,世世代代用“之乎者也”的老旧模型造人、造物、造社会,结果导致中国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人文没有进步、科技没有创新、社会没有发展……,被人乐道的康乾盛世说白了也不过是农业盛世,老百姓混得有口饭吃饱而已,好像中华民族在世界之林中就是以温饱为荣光的。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一个伟大的国家一定要呈现多元的文化,而多元的文化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这个民族以广阔的国际视野去接纳新思想,学习新文化,最终创造新的强势文明。
缪斯女神就这样被错过了,那时时间定格在19世纪。
20世纪,百年沧桑,然而图腾已经复健。
21世纪,新的千年,第三次信息革命风口浪尖中,谁主沉浮?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中国特色之大国崛起!我们拭目以待。
《大国崛起》一书以“九大国”的兴衰为主线,剖析其兴盛的背景和原因,并通过大国崛起探究其对世界历史及整个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为讨论国家发展问题提供了。全书展示了九国通过不同方式、在不同时期内完成的强国历程,既体现出各自鲜明的不可重复的时代特征和民族个性,同时也探讨了某些相通的规律。在中国全力争取和平崛起,大国复兴的战略发展时期,此书具有非凡的感召力和时代性。激发了读者对中国崛起强盛的希望和激情,这也就是我喜欢这部作品的主要原因之一。
15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原先割裂的世界开始真正意义上地连成了一个整体,彼此隔膜的世界各国开始相互认识和了解,也展开了相互的竞争。在近现代以来的世界舞台上,九大国家应运时代的需要以不同的方式迅速崛起。通过本书不难发现,本来西方大国的定义并不是以国土和人口的大小或多少来衡量,他们之间都或多或少的有着一定的共同之处:第一,曾经有过(或正在经历)对外扩张的历史或以进行殖民统治的方式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第二,曾经经历推翻封建王权或殖民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第三,就是在工业、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和社会改革方面有过突出表现或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
总之,《大国崛起》一书带给人们的思考是多方面的。五百年来九个世界性大国的兴衰更替启迪人们:崛起,以前瞻性的眼光瞄准事物变化趋势,立足创造性地化解难题,促进生产力飞跃发展的过程。进入二十世纪后,寻求摆脱危机的良策,保持持续、良好的发展态势,则是崛起的必然要求。历史昭示我们,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重要历史时期,只有世界所有国家紧密团结起来,共同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才能为人类社会发展创造光明的未来,才能真正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大国崛起500字观后感篇二
上次党课我们认真观看了纪录片《大国崛起》英国崛起的部分。它描述了自18世纪后,英国如何从一个弱小岛国成长为世界性大国——“日不落帝国”的历程。它从政治、经济、思想、宗教、艺术、军事、外交等多个角度分析了大英帝国的兴衰成败。这些历史史实给予了我深深的震撼。在了解我国历史的同时,对其他世界强国的近代历史的了解与学习尤为重要。我们要发展要富强,就必须去借鉴那些成功的历史。学习欧洲强国的历史,了解他们成功的原因对于我们入党积极分子显得额外重要。
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大英帝国迅速崛起?我发掘出一系列关键性字眼:开放、自由、科学、技术革命、教育、民主革命。正是因为英国相对开放、自由的宗教环境,为优秀科学家的诞生提供了空间。正是由于开放的心态,英国人拥抱海洋成为一代海洋霸主。正是由于科技的不断进步、技术的不断革新,瓦特的蒸汽机推动着英国走向崛起。
站在今天我们反观历史,反思我们的过去。造成中国近代历史悲剧的根本原因是我们没有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我们不够开放,我们关起门来沾沾自喜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
历史虽然已经尘封,但我们不能忘记这些血的教训。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我们新一代党和国家的接班人,我们要牢记历史,牢记使命,以史为镜,用自己的双手去建造伟大祖国崛起的明天。让历史的经验与教训指引我们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的道路。努力完成前人们未完成的历史任务,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祖国而努力奋斗!
大国崛起500字观后感篇三
格物致知,我们不难发现,伟大时代的背后总会有一支巨擎、一只伟大的推手。历史呼唤英雄,英雄也领航着历史前进的风向标。
《大国崛起》显然是命定中国的,那么新世纪中国的这只推手——如果有找到的话——你准备好了吗?
开启海洋时代的大幕之后,崛起的魔棒先后在9个国家中相继传递,粲然全球角落。当时在东方的泱泱大清帝国并不是没有机会图强,1840年国门破开之时,日本还没有步入明治维新时代,比肩而启的中日两国,在1894年甲午战争后彻底改变格局。厘清落后的原因可能很繁杂,但其中根本之一要归咎于当时所谓大一统的封建文化:禁海、禁锢人文思想、四书五经等儒学教科书历经百世不更新,世世代代用“之乎者也”的老旧模型造人、造物、造社会,结果导致中国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人文没有进步、科技没有创新、社会没有发展……,被人乐道的康乾盛世说白了也不过是农业盛世,老百姓混得有口饭吃饱而已,好像中华民族在世界之林中就是以温饱为荣光的。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一个伟大的国家一定要呈现多元的文化,而多元的文化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这个民族以广阔的国际视野去接纳新思想,学习新文化,最终创造新的强势文明。
缪斯女神就这样被错过了,那时时间定格在19世纪。
20世纪,百年沧桑,然而图腾已经复健。
21世纪,新的千年,第三次信息革命风口浪尖中,谁主沉浮?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中国特色之大国崛起!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标题: 大国的兴衰读后感三篇(制度的形式与国家的兴衰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1221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